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斷裂的人才供應鏈
2012/08/27 06:12:37瀏覽887|回應4|推薦17

近來關於台灣人才荒、人才斷層的話題甚囂塵上。此憂慮與失業率的攀升形成尖銳對比。一方面擔心無可用之才,失去競爭力;一方面許多年輕人畢業即失業,找不到有前景的工作。這樣的供需落差,其實是全球化造成的結果,不僅僅是台灣面臨的挑戰。

因應全球化巨變的過程中,工商業的供應鏈較能夠快速反應,運用管理技術將資源做有效率的配置。現代大企業的組織版圖,幾乎遍布全球。生產基地集中於中國大陸及東南亞,研發中心分散於美國、歐洲、日本、甚至南美洲,已屬常態。至於上游廠商,更來自五湖四海。全球化的企業從世界取材,透過合併分割等手段,三五年間就改頭換面,又可妖嬈風騷一番。

與工商業的供應鏈相比,人才的供應鏈便無此靈活。鎖定市場(選專業科系)、研發(念大學念碩士攻博士)、商品化(就業)、轉投資(轉行換跑道)、培養接班人(生兒育女),經過冗長的過程,昔日的男孩女孩不知不覺就塵滿面鬢如霜了。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的老話有其殘酷的一面。

借用工程術語,兩條供應鏈應變的時間常數(time constant)差異太大,是供需落差的根本原因。因此所謂人才荒、人才斷層的問題,應該有兩種觀點:一為企業觀點,一為台灣觀點;其間分別非常重要,容我闡述。

首先,企業找不到人,為什麼不到世界去找呢?這時候談重建技職教育、調整大學教授薪資,等等,用意雖佳,但未免緩不濟急,不切實際。就像討老婆,當然要從眾多別人家培養的女子中挑選追求,這年頭還有童養媳嗎?就算養童養媳,長年苦役之後出落水汪汪的,能保證她將來不跟別人跑嗎?企業辯說:願意放眼世界,無奈被政府法規綁縛、薪資水準所限制。這種論調,顯示企業的人才管理技術落後,只會埋怨自家水塘無魚,卻沒本事進行海釣。台灣不像德國日本,有超過一個世紀的深厚工業基礎與環環相扣的教育體系做後盾;而即便底子厚實如日本,因企業用人仍以日本人為主,發展已經遲滯。

再談台灣觀點。台灣人說:要根留台灣,所以一定要培養本土人才。其心可感,但彷彿癡人說夢。這時代如果缺乏國際眼光,不到國際舞台競技,就不是人才。本土第一,人才其次,我認為是保護主義心態,乃發展的罩門。保護主義,不管是對本國企業、對孩子的教育,都是極容易掉入的溫柔陷阱,但愛之適足以害之,例子太多了。世界上有些事,看似直接的途徑,極可能是死胡同;看似間接的途徑,卻是花繁葉茂的坦途。一個缺乏基礎、腹地有限、內需規模小的經濟體,緊鄰同文同種的大國,一味尊崇本土,最終就會產生無效率的排擠效應與惡性循環。其實一般人都看得出來,惡質效應早已發生了。全球化的世界,人們用腳投票,攜兒帶女前往有前景的地方效力。此事非關政治觀點,因為事實上,不論政治觀點為何,國籍為何,只要一個人長期一天八到十小時在一個地方工作,他就是為那個社會效力。從用人的角度而言,管你從哪裡來,只要工作有成效有納稅不違法就好。

不幸的是,我不認為反智反菁英的台灣民粹思維,會有這種胸懷。

今天在檯面上談人才荒的“領袖”,要是真有遠見有辦法,何以等到今日情勢之糜爛?但我不忍責怪他們;被民粹綁架,秀才遇到兵,也無法度。但台灣的家長和年輕人,或許可以覺悟了吧?國界、壁壘、政府、政黨、科系、學位,都無法保證孩子未來的工作與發展。保護傘早就破了,別再指望這個那個振興方案。全世界重視台灣文憑的地方,大概只有台灣。如果所謂人才培養體系已經失效,為什麼還要在乎它對你的看法?如果無用的體系認為你行,值得高興嗎?認為你不行,值得難過嗎?青春要用在了解自己、刻苦學習(有意義的學習)、接受挑戰。說到學習,網路的時代,知識就在指端;只要學好英文【註】,馬上就可以進入知識寶庫與世界思潮接軌,不須從失效的體系接受二手且經常詮釋錯誤的資訊。

地域性的人才供應鏈已經斷裂了。世界上再也沒有一個地方能夠以垂直整合(vertical integration)的方式供應人才,台灣絕對不是例外。

------------------------------------------------------------

【註】

以中文為母語者,學好中文更重要;因為使用語言描述世界是一個非常抽象的過程,是孩子心智成長的第一個必須越過的“龍門”。通常母語學不好的人,外語也學不好,其他的學習也會遇到困難。語言能力不好的人也可能是奇才,但特例很少。

古文中有許多談到人才的;著名的有《李斯諫逐客書》、《曹操求才三令》、《後出師表》,等等。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northbridge&aid=6770889

 回應文章

dd
建議參考美國地產大享川普
2012/09/01 22:54

近期剛看完川普"誰是接班人"最新一季的節目

前幾季都是各路精英來競逐,但最新一期是找一些金融海嘯失業後一直未找到工作的人來比賽

川普可以在一堆失業人當中找尋人才,我們確一直喊没人才

有没有人才端視企業的思考模式

p.s."誰是接班人":是川普製作的節目,最後勝選的人將負責川普期下企業重要幹部


河壩巡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你說的有理
2012/08/27 14:35

每一發展階段都有他的需求,如同早期,韓文系簡直就是冷門

如今韓風盛行,誰又知道他又變成熱門!

然而這只是人們的追逐。作爲施政者應該有長遠的規劃

人人有書念,有大學上,與共產大鍋飯有何差別?

現在拜金社會,誰會在乎學歷?畢業等同於失業,這不是斷層,而是糟蹋!


河壩巡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說得沒錯
2012/08/27 13:37

那麼為什麼那麼多博碩士反而没人才?

那是教育出了問題,不是人才出了問題

郭台銘也只有專科,他的鴻海帝國就不能否定他的能力

北橋客(northbridge) 於 2012-08-27 14:24 回覆:

我想你的意思是,培育人才的手段(教育),出了問題;至於可造之才,應該還是有的。

我相信大多數人都是可造之才,這是教育的基本理念。但一個人所受的教育最終成為他整個人的一部份。到底是教育辜負了可造之才,還是可造之才辜負了教育機會? 人成長的變數太多,我們無須在這上頭吹毛求疵。

從供應鏈的觀點看人才問題,可以看到供給和需求面,看到競爭及替代,看到封閉及開放系統的應變機制。這是我的建議。

我絕對不敢說台灣的博碩士不是人才,但台灣喊人才荒似乎並非無的放矢。造成落差的原因,與政府“補助”培養高等人才的政策,不顧市場機制、造成供應面不正常擴張,有很大關係。這是保護主義的惡果。美國也有很大問題:政府一直鼓勵學生貸款念大學,但很多學生背負大筆債務畢業,無力償還;有人說,這將是繼房貸泡沫之後的下一個呆賬危機。


河壩巡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斷裂的不是人才供應鏈
2012/08/27 11:27

人才一直都有,而是沒有出處

大學畢業不代表是人才,碩士、博士呢?

一樣!

如果不懂用才,就算人才在前也是會被當庸才剔除的


北橋客(northbridge) 於 2012-08-27 12:48 回覆:

是貨色不好呢,還是別人不識貨?在競爭不充份、保守主義心態盛行之處,不識貨,劣幣驅逐良幣的情況,比較常見。

博士、碩士絕對不自動等於人才。台灣博碩士比例之高,傲視全球。那麼台灣應該是人才過剩,可以輸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