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歸零』社會與『歸鄉』文化
2013/11/29 00:27:55瀏覽1845|回應0|推薦6

『歸零』是學習,也是自我療癒


一種根源於夏威夷島傳統的心法,稱為『零極限』,這種靈性觀轟動全美與日本,在台灣也曾經引發閱讀風潮。

台灣社會最近發生幾件社會案件,例如女店長謝依涵殺害富商夫妻,伯母摻鹽害女嬰,女鄉代掌摑護理師,恐嚇美國學校蔣友青遭起訴等等, 雖然案件輕重不一樣,但都屬於關係處理上的暴力或傷害,因果關係即使不同,但卻值得我們靜心省思。

我們的社會是不是少了自我『歸零』的心,面對他人對自己或家人有不公平的對待,或是有金錢及情感等利益上的爭奪時,我們只看到自己害怕失去想找回公理,卻忘了別人可能因此害怕或受傷害,手段不管是兇殘或是虛張聲勢,都凸顯了我們無法心靜的面對問題,理性的處理問題。

有一些流傳很久的社會語,『欺善怕惡』、『惡人先告狀』、『人怕狠,鬼怕惡』,很多人相信這個叢林法則;社會歷練也告訴我們,《半澤直樹》劇中的經典名句『加倍奉還』,不僅是戲劇的對白,還是職場競爭下隱藏的復仇語言。

但人生真是復仇王子與正義悍將的場域嗎?許多人謙卑一輩子,更多人一生低調,還有人終身熱情於所求、所學、所愛,根本就不計較小事小非,許多人常說,自己才是最強的敵手,贏過自己比較重要。

面對自己挑戰自己很難,面對別人又該如何互動?有人提出了『零極限』的心靈療法。

『零極限』的心法很容易懂,就是無論遇到任何人、事、物,都請求原諒,都心存感謝與愛,簡單的說就是三句話,『對不起』、『謝謝你』、『我愛你』,這就是讓心處於『歸零』的狀態,一切就會很順利,尤其,相信『秘密』一書心法的人,也應該會認同這種『零』的自我療癒能力。

如果懂得歸零,謝依涵應該不會狠心取人性命,如果歸零,妯娌失和也不會找小孩出氣,如果歸零,女鄉代不用氣急敗壞做了最差示範,如果歸零,蔣友青應該懂得自己蔣家身份,不會讓自己陷入難堪。

順便一提的是,八點檔連續劇或偶像劇的劇情並不是真實人性的寫照,台灣人對八點檔或日韓劇等情有獨鍾,而人與人的愛恨表達,不會是那麼直接,人的複雜雙面思維與文化的異質性,是需要相互用心體會才能相處愉快,同理,正常人與人之間,要脫序到用暴力相向,這中間不知產生多少誤會的總和才會爆發。

熟悉彼此角色或親屬關係上的不良處理,如果可以自我療癒,就減少了犯錯的可能。

另外,陌生人與陌生人之間,恐怕更需要『歸零』。

筆者二十多年前,曾經騎機車經過當時還對外開放的環河堤外便道,一輛砂石車被另一台車超車後罵了三字經,我跟在那部車旁邊,砂石車司機停車,就把我攔下來,一拳頭就搥了我的胸部,還準備拿出傢伙打我,我告訴他不是我罵的,他聽不進去,我很冤,但又能如何?還好,那個鐵棒沒有繼續做出對我的傷害。

我的這個小故事,每逢在電視裡看到各種逼車或街頭碰撞大打出手時,就會從記憶裡召喚出來,那些不經意的碰撞或無心的超車,變成陌生人之間的肢體或言語衝突,如果是台灣社會裡的一種『惡』與『霸』,我們要成為文化國,顯然還要多加把勁。

『歸鄉』透看台灣與人生

老子說:『道法自然』,老子要我們走回歸自然的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鑿井而飲,耕田兒食,帝力何有於我哉!』

最近有一位政務官回歸田野了,三芝他有幾分地,繁忙的十二年國教督導期間,他假日有空就在自己的果樹園及菜園修養心性,因此,常日照所以看起來有點黑,十二年國教階段性任務完成後,他下台後全心回歸田野,他就是教育部前任政務次長陳益新。

『他自種的有機小白筍,連皮放在微波爐微波,剝開外皮後直接吃,香甜美味!』一位嚐過美味的教育部員工如此說。

政治人物下鄉當農夫,大家印象深刻的還有前國安會秘書長邱義仁,他南下高雄內門當農夫,種絲瓜與小番茄,享受田園生活。

最近,金馬獎評審團給了齊伯林導演的『看見台灣』最佳紀錄片肯定,整個社會開始進行國土反省,行政院長江宜樺看了很感動,立即請跨部會檢討影片中視覺震撼外的國土復育問題,台灣過去因開發導向,造成山川、海景原貌破壞的景象,在『看見台灣』的顯微鳥瞰裡,也一覽無遺。

『看見台灣』所看見的『台灣之美』,當然,蓋過了這些怵目驚心的國土傷痕,紀錄片的真實感,啓動台灣民眾對家園的『美麗』與『哀愁』。

原來台灣這個家園,我們過去一直感受的是它的微觀體驗,我們到各景點觀光與旅遊,只是休閒記錄它的消費文化與行腳,『看見台灣』作品後,我們開始學會從宏觀角度去看待台灣,我們會更重視每一次的微觀體驗,因為,從高空鳥瞰下,我們都可能是國土復育的監督者與保護者。

我記得當年筆者參加公開應試台東縣文化局長,結果是由歸鄉的學者杜信慧脫穎而出,雖然,半年後聽說她也請辭了,但她是台東人,『歸鄉』服務是一個值得鼓勵的選擇,當時,台東縣最後選擇她,我一直覺得這是對的做法。

既然『歸鄉』是退休的好去處,是遠離塵囂的心靈居所,選擇『歸鄉』可以看到更多台灣美景,回到自己初始的家園,我們應該鼓勵這種『歸鄉』文化,當『歸鄉』成為一種社會的潮流,我們會回到人與人的『土親』,家與家的『人親』,台灣已經很少聽到『家鄉話』了,透過『歸鄉』的文化群聚效果,或許還能再找回一些老家的舊味道!

現在桃竹苗的客家餐廳,很多都是古色古香,就像當年家鄉的三合院,人潮絡繹不絕,這也證明繁忙的現代人需要『歸鄉』,找回鄉間美味!

您是否懂得『歸零』?您想『歸鄉』嗎?


( 時事評論社會萬象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niennien1234&aid=96744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