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後悔』與『初衷』,談執政『同質化』!
2013/05/24 13:21:25瀏覽755|回應0|推薦13

最近熱門的話題,就是龍應台的一秒鐘『後悔說』,因為公視的董事會改選提名挫敗,讓龍應台部長面對自家立委質詢「午夜夢迴時,是否有後悔擔任部長?」時回答,「當然有,每天有」且會自問「自己在做什麼?」!

這個一秒鐘『後悔說』,還炮火猛烈說公視爭議是台灣最大的國際醜聞,如果還不能解決,贊成廢除公視,或許這個『後悔說』太具新聞效果了,而且『午夜夢迴』是個有情境的描述,也符合新聞的標題屬性,龍部長當天下午就改口了,她說只要在這個工作崗位上,都是『甘願受,歡喜做』,『當部長沒有什麼好後悔,如果她後悔,離開就是了。』

這個『一秒鐘後悔說』很快的像龍部長過去寫的『野火集』一般,『野火』燒到許多部會首長,媒體或立委都想問問還有哪一個首長『後悔』?結果教育部長蔣偉寧說:『他是樂觀的人,接了工作就會盡最大努力,我不後悔。午夜夢迴時,會想想這麼大的挑戰,是否可以做的更好。』,蔣偉寧部長推動的十二年國教正是他的艱巨挑戰。

內政部長李鴻源說:『他決定擔任部長後,每天都很努力,沒有後悔的時間與空間,只想把事情做好。沒有午夜夢迴的問題。』李鴻源負責的天下第一大部,不管是菲勞、罷免、災情等,都算在他頭上。

曾當過內政部長的江院長,在龍部長『後悔說』第二天的行政院院會中有感而發的提出『初衷說』:「回想自己為何而來、能為民眾做什麼,就能找到繼續下去的動力」。

江揆還舉例,他擔任內政部長時,有一次訪視老人之家,有老人家坐在輪椅上緊緊握著他的手,彷彿擔心從此不會有其他人再來探視,「我當時深受感動,眼眶都濕了,心情久久無法平復」。

「只要工作遭遇挫折時,常回想這個情景,讓我覺得平常的辛勞都不算什麼!」

「例如部會首長間可以互相傳簡訊、打電話,彼此打氣,甚至見面時的一個微笑,都可發揮很大的鼓舞作用。」

原來『後悔說』與『初衷說』可以有效連結,讓官員產生激勵與鼓舞,我相信這真是江院長的有感而發,也相信有些官員是如此認知。

但這個有效連結的力量,也可能對某些人無效,因為如果『初衷』不是『為民』?『初衷』不是有『政治情懷』?『初衷』只是『權』與『利』的話,那回到『初衷』,不就更慘嗎?為何要參與政治?為何要選舉?這個初衷是什麼?我想問所有的人民公僕與民意代表?您們心裡到底怎麼想的?這也是為江院長延續他提出的『初衷說』,讓我們老百姓是否能深入瞭解政治人物從政的動機與背後真正原因?

老百姓不相信『政客』,因為『政客』就是一種『政治上的過客』,沒權沒利就會離開,馬總統日前說:「政客是為了下一次選舉,政治家是為了下一代,他不敢說自己是政治家,但是最少不要當政客。」那是在年金改革的會議上發言,對象是三院相關人士,馬總統是有點客氣謙虛發言。

但如果是面對全國人民,在這個需重振價值觀的時代裡,應該要堅定的表明自己就是『政治家』,而所有的官員與民代,也該立志做『政治家』而非『政客』,馬總統過去的『選舉語言』被調侃,或被kuso,因為選舉支票錯估跳票、或者支持的同黨候選人貪瀆,如果仔細想想,這是來自選舉『攻擊』的情境必受到選後『反擊』回應。

但『執政語言』來自『民意』,來自台灣土地裡每一個角落的聲音,這時候不必再回到『選舉語言』裡思維了,執政的『同質性』跟菁英無關,跟博士也搭不上邊,更無關族群,馬總統最不想聽到別人說他在『鏡子裡找人才』,但筆者要說,當人才找到後,記得讓『人才來照鏡子』。

當有人質疑總統『鏡子裡找人才』,總統回應:『吳敦義與賴幸媛跟他都不像啊!他找人範圍廣,不限黨派,不限性別,最重要的是要有能力。』

台灣有許多人才與有能力的人,但不見得在政治領域裡會被民眾喝彩,原因就是回到江揆所提的『初衷說』,而且是江揆舉例的那個『劇情式的初衷說』,如果當老人握政治人物的手,政治人物感受不到對方的苦與不捨,這就是不合江揆『初衷說』的定義,如果民眾感受到的是『執政無情說』,而非『執政初衷說』,執政辯證的論述就破功了,『初衷』到底是什麼?真的太重要了,這也是接下來筆者談的執政『同質說』,執政團隊一開始就需要講清楚的理念了。

現在企業在經營品牌時,都很注意『消費者』使用經驗,義美事件可為借鏡,所以,當企業進行品牌建構時,都已經把企業的精神、承諾與願景,透過每一個細節讓每一個團隊成員了解,最後才提供消費者服務,品牌產權的概念才會形成,而這就是『同質』的態度與綜效。

所以,『先好才會有』,當『公僕』的認知與角色,當『官員』的修煉法則與圭臬,這些都是『同質化』的課程與學習。

意見不同的人不是不能整合,最重要的是要讓大家回到整合的母體裡論述,另外,有沒有『同質化』的鏡子給他們對照,當年的蔣經國用人邏輯已不再贅述,政府這個大機器,現在缺的不是『異質化』,因不同政黨、派系或民意支持,已經相當『異質』了,現在缺的就是『同質』,當『異質』的人到了『同質』的團隊,是會感染與同化的,就怕『同質』的吸引力不夠強,或根本未建立『同質』的理念與體系或接收系統,『同質』化如果只出不進,人才也就無法產生了。

有人曾經對政府『先有再求好』的政策邏輯感到不解,對民眾而言,『先有再求好』是無奈的因應做法,但對政府而言,不妨參考企業『先好才會有』的企圖心,而這個『好』,如果不能透過『同質』的理念、步驟、策略,是很難達到施政目標。

官員不『後悔』,回到民意『初衷』,盼政府建立『同質化』的施政品牌!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niennien1234&aid=7665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