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未來是個『微』總統!
2015/12/12 15:22:32瀏覽695|回應0|推薦6

最近,總統大選的媒體焦點,都在軍宅、地皮等等議題打轉,彼此攻訐,這就是傳統的選戰難堪戲碼!

選總統的大人物,一點都不像自己家裡的長輩或師長,那就大錯特錯了!

另外,政治人物像個腳本演員,一點都不真實,握手擁抱很瞎很假,翻臉像翻書也被看穿了!

誰能擔任總統?很簡單,誰贏了選舉,誰就是!

誰像個總統?卻很難,誰有時代大腦,才能勝任愉快!

———————————————————————————————————

想想現在的數位科技與環境,未來的新總統,從開始使用臉書等社群媒體,到成為四十歲有被選為總統的資格,這中間會留下多少自己公開的數位訊息。

所以,我們合理的預期,未來的選民,企盼新總統要是一個完人,完全沒有行為或是價值認同上的過渡階段,已經不符合情理。

以王如玄為例,沒成為副總統參選人前,或是更提前一點,沒當上政務官前,她對於理財或是家庭共同負擔的價值體系,一定是不一樣的。

從一個人的人生脈絡上來看,它就像臉書裡的微世界,是需要組合及拼貼文本的,一張kuso的照片或是微短文,或是失意或難過時的一段情緒,放大它很不羈,也有點負面,但累積了它所有的文本,才能發現它的原貌!

不過,脈絡的理解從來不是現在選舉要訴求的,如今選舉常是找弱點重擊,王如玄學法的,深信法是辯論基礎,但選舉攻擊的卻是『價值觀』,王如玄理性相信辯論需要一定過程,但選舉危機處理的邏輯只有六個字『快速正確回應』,尤其是『快速』格外重要。

政治人物過去的標準,是以無瑕疵明星或第一名偶像為最高準則,選民情感的投射在政治人物身上,不管是族群身份或是政治傾向,藍綠英雄群形成,所以,藍綠框架也於焉產生。

藍綠對決情況下,彼此陣營對壘,相互PK,媒體如果偏向某方,當然,力道增強不少。

民主多元的時代裡,政治血統已經不是由血脈基因決定,而是由每個人的積極參與度定奪。

柯文哲算是其中一位數位化框架的政治人物,利用大數據團隊危機處理,他贏得北市長選舉。

但柯文哲顯然執政後,也面臨決策上的困境,欠缺政治ABC經驗的智慧與真實人際資產,他也跌跌撞撞。

每個人都有可能成為政治新明星,但他(她)都要先經過社群的檢驗,從社群微人物轉戰社會政治金童,透明、公開、分享是個主流價值。

二十年前,同學間可能感受不出鄰座同學會成為總統,彼此的故事都留在當年的記憶裡。

後來發現,他(她)即將成為總統了,同學間傳為佳話,也彼此榮耀,但當年真實的故事,只有在自傳書籍裡才看得到,或是媒體在總統同學會裡捕捉到的部分情節。

未來的新總統,卻完全不是這個樣,從他(她)申請臉書帳號開始,生活動態就一直被記錄,朋友可以顯性互動或隱形的看見他(她)的成長歷程或真實政治動態。

他(她)的糗事、照片或人生挫折等等,也一一攤在數位社群裡,除非他(她)封閉在自己的隱密花園裡,否則,社群數位檔案是他(她)與外界溝通的真實面向,愈多人了解他(她),他(她)就愈多選票。

一旦他(她)正式參選,所有的朋友會成為支持的一股力量,也是口碑行銷的啟動。

因此,未來的政治人物,不再是從英雄群裡挑一個更英雄的,或許就是貼近生活群裡的小人物,他(她)代表大家來參與政治服務社會,政治人物愈平民化,才能體現公平正義的社會。

很『微』並不是很『小』,一點份量都沒有,反而更貼近人民,才是新世代的文化。

很『微』看起來『無名』,一點財富都沒有,反而更象徵時代,才是新世代的英雄。

期許政治人物不再是上一代精心栽培出來的接班人,或是利益相關的代表人,而是數位世界裡闖蕩出來的人才,透過社群文本或傳播能力,讓更多人感受您的才華與魅力,任何人都可以與您成為虛擬朋友,而虛實整合出自己的實力。

再回頭看看現在的選舉文化,臉書社群多半不是本人經營,抹黑及議題操作無所不用其極,選一次舉像是脫一次皮,臉皮厚的,選過一次就免疫終身受用,這個惡質文化有點像設黑色門檻,阻擋了真正有理想的政治人物入內改革,像個封閉式網路,更毋庸談雲端平台概念了。

回到人性面,回到數位新媒體檢驗的框架,回到價值層次的辯論,『肉粽頭』(台語)的選民結構型態已經式微,媒體及社群裡的領頭羊,可信度也逐漸降低,『數位社會集體意識流』是左右不了的時代趨勢,數位時代愈想操作,愈像例行的做操,不會讓人有感!

未來的政治人物,包括總統,直覺一定很『微』!

( 時事評論政治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niennien1234&aid=38535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