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口罩的民意危機
2020/02/01 11:28:24瀏覽3458|回應0|推薦5

口罩下,人民不能失語

2020年大選到武漢病毒引發的口罩風波,台灣社會一直在同一個病徵裡巡迴感染,過激的,偏離人性的,即使最後矯往過正,社會的傷口仍在。

社會的異質性與多元化,本身就存在許多的主觀認知與價值判斷,不像自然科學的事實,可以呈現客觀的通則與價值中立,因此,社會科學家對於複雜的社會現象,要更抱持中間思維,以跨領域與跨學科融通的概念去解讀所見所聞,讓社會共進共好。

武漢病毒,是一個全球村必然碰觸的議題,在人性與國族主義下,世界防護網其實仍很脆弱,人類的恐慌勝過病毒的侵襲,台灣的口罩事件正是一個值得文化省思的話題與議題。

口罩事件,從經濟學理論上來看,每一個人都會把金錢放在不同的心理帳戶內,病毒侵襲之虞時,口罩的需求大增,如果市場量夠,貴一點都買得到,心理帳戶無需移動,並不覺得有太大的損失;但如果市場量不夠,要增加許多時間成本及恐慌心情來購買口罩,口罩多出一塊錢,都會加倍放大,即使口罩降價或是免費,都無法被消費者滿意。

台灣的口罩事件在藝人或政治人物提出批評後,儼然成為一種政治口水,讓一般民眾對於口罩的關注增加,口罩在每個人的心理帳戶裡開始轉移區域,它不只是偶而需求日常用品,它變成關愛家人的必需品,市場上愈缺貨,價格上愈波動,就會引發集體適用同一種心理帳戶,最後,政府因應不當,將會失去人民的信任,『口罩不只是口罩』,口罩還可能成為一種燃燒種子,考驗政府的危機處理。

口罩事件在政治上會被消費,是可以被預期的,但請別忘了,口罩事件已經不是政治人物之間的話語攻防,請不要再借題發揮,它現在已經變成全民關注的話題,這與2020年總統大選多出的選票一樣,它具有超大能量與意志進行政治翻轉。

超商與藥房的存量明顯不足,產能的統一調配離理想距離仍有段距離,相關單位呼籲別恐慌性購買並不能解決現實的困境,社會科學議題非呼籲理性能夠解決問題,真實的城市就在這次口罩事件的因應作為上,貼近民意就在口罩事件上。

當疫情不斷加溫,也面臨不確定終局之際,口罩事件,是蔡政府上任後第一個棘手問題,停止政治消費,回到民心,回到人民對家人免於恐懼的作為上,戴不戴口罩,不是論理解決,也非政治輸贏問題,更不是疫情專家的專業見解,戴不戴口罩是人性議題,是愛的議題,是文化省思,是每一個人的心理帳號解讀問題,別失去最佳危機處理的時刻與機會。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niennien1234&aid=131629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