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9/06/04 20:50:57瀏覽5337|回應5|推薦18 | |
年輕人看庶民 主角非總統 在6/1日韓流凱道大造勢後,除了國黨初選參選人的壓力外,也引發了各界對選民年齡層上的關注度,從凱道造勢的場面來看,韓國瑜的韓家軍年齡偏大,韓粉的年輕人族群,在沒有北漂訴求後,選總統已經缺青化,這是韓家軍目前面臨的最大致命傷。 年輕人在2016年幫民進黨打贏了總統大選,從太陽花學運開始,民進黨就享有年輕選票的紅利,國民黨執政期間,敗在對應年輕人的訴求上,年輕人也因太陽花學運掌握了政治上的資源,同時產生了時代力量及新生代民意代表,國民黨2016敗選的教訓,2020年不該再度重蹈覆轍。 韓流去年透過北漂的訴求,讓年輕人尋根回到高雄故鄉的影片與訴求,具有相當的感染力,但選上高雄市長後,韓國瑜發大財的口頭禪已成負面行銷,連外交都要用上發財口號,變成發財外交,雖為念力之善念,但顯然已成為年輕人kuso的話題,請關注年輕人在畢業典禮或重要活動裡的對白。 年輕人對於負面行銷並不排斥,而大部份的負面行銷要的都是『被討論的價值』,也就是話題。『發大財』是一個話題,如果僅是kuso娛樂階段,覺得生活裡可以套用這句話,博得一笑,那就無傷大雅,但如果超越這個娛樂層次,變成很認真的政治議題或價值主張,那就很容易被符號操作,日前韓所言『粉身碎骨』,在武俠小說裡是常見用語,也在發酵中。 別忘了2019年下半年就是選舉年,年輕人符號再現及顛覆符號的創意,超越熟世代的想像。 民進黨現在是執政黨,對於年輕人這塊持續經營中,要讓青世代不滿執政黨,光只靠韓國瑜所說的低薪或失業等訴求,並不能喚起年輕人的動能。 庶民的真正本質 談談庶民這個名詞,年輕人不會說自己是庶民,他們可能接受新貧族或是其他新世代的用語,來形容一般的基層國民,韓國瑜有口才但卻少了年青人語言,而決定被動參選總統後,已靠攏較大年齡的深藍族群,這又是年輕人在政治上較難親近與理解的一群人,世代之間就是有一條溝,叫做代溝,記憶無法傳承,情感也無法傳輸,傷痛也只能感受,庶民與庶民總統不一樣,庶民總統是選舉上的差異化形象,但離年輕人生活有點距離。 韓國電影『我只是個計程車司機』,劇情描述南韓的民主抗爭「光州事件」,賺人熱淚,也獲得超高票房,讓人對享有自由以及民主和媒體自由的意義,進行了深層的反思。 在六四週年的今日,我們不得不說,六四的主角就是年輕人,主角常因自身悲劇的結局,演繹了理想與價值。 『我只是個小小計程車司機』中誰偉大?其實是這位計程車司機以及那些爭取自由與民主和媒體價值的主角,庶民指的應該就是這些人,庶民加上總統,就不是庶民了,該被敘事讚揚的,其實,是庶民本身,那是小小人物,也是年輕人會關心的對象。 當庶民之上掛上總統,已經非庶民本身了。 一群庶民支持一位總統參選人,這位總統參選人就是庶民總統嗎? 另外,最值得論述的,其實是庶民的敘事者及紀錄者,應該是客觀第三人,而非主觀論述,非自許就是庶民,所支持的總統參選人就是庶民總統。 其次,庶民之所以庶民,還有一些感人的庶民故事在流傳,這種發自內心的敬佩與共鳴,無需透過輿論、洗腦或是辯論,自然而然為他人所接納及認同,這才是庶民的真正本質。 看看蔣經國的庶民小故事,應該能理解差別,蔣經國已掌握最高權力,他與庶民的對話,透過第三者觀察,比比皆是。 反馬其實是兩面刃 韓家軍千不該萬不該做的事,其實就是讓外界有反馬的聯想,看起來反馬有一群人集結及向心,但如此算計與看似被動承認,已經把馬迷得罪,馬迷中年輕族群及中間選民是核心成員,婦女選票也多數挺馬,馬不再參選,馬迷不說,但心裡很苦! 馬英九從未公開支持任何一個參選人,郭台銘對馬英九有期許但也有責難,包括他批評外交政治服務說等等,其實兩人的出身完全不同,兩人的專業也不同,馬英九對郭台銘是有期許,但不是總統參選選邊站的態度。 反倒是韓國瑜與馬英九之間,經歷過政治上的摩擦與恩怨,2006年馬英九特別費案遭起訴,韓國瑜力挺馬選總統,2007年韓國瑜參加中和的立委初選,與李慶華及張慶忠之間紛紛擾擾,韓國瑜散發文宣攻擊初選同志,最後韓國瑜被縣黨部撤銷立委初選資格。 韓國瑜的挺馬與反馬,都在一念之間,對照現在的總統大選局勢,馬英九其實是個指標人物,反他有票,挺他也有票,挺他有人會跟著聲援,反他也必須付出代價。 如果柯文哲也加入總統大選,年輕票源他是吸納機,南韓北柯原本是這兩年年輕票源的聚合地,但韓國瑜在高雄執政之後,從觀光代言人的高年級化,從未見年輕族群入市府的新聞焦點上,更從館長從支持最後後悔批判上,韓國瑜的危機其實在年輕族群,而這也是他與郭台銘初選對決時較弱的部分,這也是郭台銘覺得手機民調未納入對他不公平的原因。 反觀柯文哲知道自己以年輕人起家,他固守這塊場域,就可以無往不利。 韓粉是生鐵粉,年輕人才是磁鐵粉 如果大家還記得韓國瑜在高雄選舉時北漂的文本故事,其實,故事主角就是年輕人,當北漂議題建構成功後,也註定陳其邁陣營攻守失據。韓國瑜應該知道當時誰才是最大助攻者,而現在的韓粉是生鐵粉,如果沒有年輕人在推波助瀾,不會有磁吸效應,而年輕人是磁鐵粉,才具有一定的相吸相惜效果,韓國瑜本人必須清楚生鐵與磁鐵的差別,誤把生鐵當磁鐵,低估磁鐵的磁吸效能。 韓國瑜接下來還有數次的大型造勢,他應該有造勢的策略部署,凱道初見最美最熱,接下來的花蓮等地,如果參與人潮逐漸下降,仍可換得造勢觀光的攤販經濟,但演講訴求上的換湯不換藥,會讓人感到厭煩與毫無新意,這就又犯了年輕人的大忌,年輕人不喜歡說教與宣傳式的語言,宗教或直銷式的演說,對粉絲有效,對非粉絲則會覺得有點噁心與好笑。 其實,韓家軍陣營最該思考的,就是年輕人在韓粉政治裡能扮演哪些角色?不過,目前來看角色不多,可能就是諸如小編角色或是策略網路支援,戰略上已無童子軍的可能,因為韓家軍啟動的背後組織與運作,以及未來可能的權力大局,看起來並非年輕人所能參與,也少了新生代論述之影。 韓粉八日東漂造勢 別影響了端午返鄉 韓家軍造勢其實是相對帶動韓粉經濟,這些周遭影響與跟隨者,是精神支持,但也是互惠消費,庶民是老百姓的代名詞,庶民是情義相挺,庶民所至,消費所至,但謹記凱道那天台大醫院裡的紅衫群聚現象,韓粉已經選擇用人來造勢,代價就是人會影響人,人會影響空間,人也會影響交通,人更會影響生活裡的寧靜。 年輕人對於人,有世代的觀感,請不要讓他們覺得人一直很吵,人顯得很擠,人老是怨恨。 別忘記6/8日也是端午佳節期間,東漂的造勢人潮別影響了年輕人返家,造成塞車及座位難求,選總統別讓東部問題雪上加霜。 |
|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