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反扁。丟馬。嗆蔡』,有效?有理?
2017/06/01 09:27:39瀏覽3100|回應2|推薦4

此篇是極短篇,談抗議者的主體是誰?

反扁會想起紅衫軍,價值鏈結的一群不分年紀的反貪團體,在街頭靜坐及發動大規模遊行。

丟鞋丟書是馬英九執政時期的抗議模式,另外,學運帶動年輕人不滿政府風潮,引發國際關注!

嗆蔡是不滿年金改革的軍公教警而發起的零星抗議活動,即使抗議有理,但效果有限。

所以,重點不是抗議的事由,而是抗議的主體,到底是誰?誰才會有效?

抗議歷史比較起來,學生或是非利害當事人當主體,較具影響力與擴散力。

年金改革的悲歌,不是政論節目裡看得出來的剝奪,而是年老力衰的老人退休生活的恐懼。

恐懼不只是金錢高低產生的,而是衍生的尊嚴喪失。

退休所得非貪來的,怎麼搞得好像是不義之財。

受到影響的軍公教警站出來喊出自己的不滿,這個利害相關的主體,靠攏他們的族群不多。

或許,他們過去印象中不算是相對弱勢族群,因此,同情票較少吧!

抗議要有效,除了談理論法,恐怕要對抗議政治學更理解,不能直著來,想著走,氣得說,甚至怒著打,目前看來,聲援友軍不多,戰略上難敵命運,但年金改革有後座力,影響著許多家庭的退休安排,轉型正義將出現轉型症候群,強渡關山的結果,對蔡英文總統而言,是失分的。

轉型正義不是上位,年輕族群的未來也不是透過年金重分配而產生的,勞工的保障更不是這個路徑,心細敏銳者的都看得出,年金改革的政治意涵在哪?選擇性理直氣壯的價值論述,在台灣已經司空見慣,國民黨失了民心輸了政權,對軍公教警而言,上街頭也算是一種轉型了,但正義卻換不回。

企盼政治人物,把人民的生活當成自己的日子來過,在台灣軍公教警,一直都存在著追逐歷程與角色框架,軍與警的期待穩定與自由受限,公教的規範角色與高進入門檻,這些與退休保障是一起思考的,選擇了這個角色的當下,就決定了最後他退休生活的可盼性,這與其他行業的本質是不同的

領導人悲壯的決策,為了世代正義,可曾想過?誰是犧牲者?誰是被照顧者?如果都沒有人感受這個果實,只為換來一個新時代價值,值得嗎?

況且,既是改革,更該感謝,而且要更加謙卑,畢竟人民才是政府的頭家,不是嗎?

老年化社會到來,年金的紛爭,讓世代間產生了不願見到的摩擦與對話,誰有理?已經不重要了。

抗議政治學中,『有效」的可以顛覆『有理』的,『有理』的難敵『有效』的,這就是政治宿命。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niennien1234&aid=103648367

 回應文章

一畝桑田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7/07/07 17:52
轉型正義,
多少罪惡假汝以行。

blackjack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7/06/01 10:13

不平則鳴不一定能達到改變的結果

跟陳水扁參與一堆活動一樣,是一種"心理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