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狼師新聞學
2017/05/11 09:46:00瀏覽3698|回應0|推薦12


『老師』是『狼』?新聞要件看似成立,所以,這條新聞一直被燒,燒到不可開交。

但『老師』真是『狼』嗎?真實性在新聞議題成立後,變成羅生門,各種新聞故事與相關或不相關的人、事、物,都一一出籠,這是新聞的模糊理論與模糊推理的開始,如果讓機器人或電腦告訴我們,到底是不是狼師?只要提供它數據資料,跑出來最後答案,就知是狼?還是非狼?

但偏偏不是這樣,根本沒有確切數據,可以科學的判讀是不是『狼師』。

人的世界或是道德的範疇,或是良心的一把尺等等,這些都是要由人的直覺與大腦來判讀,這與社會的師生文化與師者典範也相關,至於法律層面的規範『誘姦』或『性侵』的定義,在犯罪要件上相符或不相符,民主法治時代,看起來是上位,但並不是決定是不是『狼師』的核心關鍵。

另外,補習班老師到底算不算『師』?若是,那「師者』的角色與規範,就應該適用一般人對師者的想像;如果答案為否?那根本就不是『狼師』?這個新聞事件只是借用了『師』的符號,賦予『狼』的想像,讓許多『師者』,感受到莫名的角色污染。

『狼師』成為一個新聞名詞,閱讀者產生模糊的想像,從出版社、作者家長、議員、(政論)節目、檢調、甚至當事人最後發聲明等等,讓新聞版面天天有新劇情,時刻有人設誘餌,讓媒體去跟風採訪,因為只要與『狼師』相關,就一定會有媒體結夥報導。

媒體的結夥報導,是一個新聞常態,彼此都怕漏新聞,怕一個畫面閃失,就影響收視率,因此,『狼師』議題尚未終了,新聞的天花板還沒有到達,勢必還有另一個隱藏的故事劇本,伺機進行攻防。

陳星的聲明有人說有高人指點,避開了法律上追究的刑責,但從道德上或社會規範上來看,陳星欠了一份對死者誠摯的道歉之心,這在人類大腦裡的直覺感受上,仍是不及格的,因此,可以想見,即使法律層面還他清白,但心靈層面,社會並沒有諒解。

新聞議題發燒時,誰跳出來擁護誰?誰跟風進入戰場?都會被聚焦擴大,因此,新聞看起來是追求真相,但也製造了許多假象。

『狼師』的劇本,引發了社會上部分角落存在的『狼』事件與『師』文化的再現討論,之所以成為公眾議題可以被討論,希望能夠產生外部性效果,讓更多人重視『師』者角色與『狼』的心態。

『狼』心態的存在,非電腦可以判讀,想想人性,想想自己的小孩,想想角色,想想.....

如果這是『師生戀』的負面教材,與『師生戀』的其他案例也關聯性不大,許多人被掀底,甚至早已經是新聞資料庫裡的素材。

看待這種當事人一方死亡衍生出來的新聞劇本,尤其是媒體或網路族群,更應該把焦點劃分清楚,與其追究誰是『狼師』?若法律層面無法定罪,那豈不是給了更多狼師脫罪的訣竅。

還不如把重點放在『狼心態』與『師文化』上,在正妹充斥的文化社會裡,許多誘惑與心態,都只是一線之隔,回到師者角度而言,他們就是我的學生,『傳道、授業、解惑』雖是古訓,但卻是一種態度,除非我根本不是『師』,我只是靠著『師』獲利的商人,簡稱『商師』,這才是『師文化』裡更需被重視的議題。

『狼師』新聞學讓大家導向一個新聞面向去看一位女作家死亡的背後,有許多不相干或不值得成為版面的人事物紛紛跳進來成為焦點,這是新聞淺碟化的現象,也是新聞誘餌化的悲哀。

但其實,『狼心態』與『師文化』是兩個社會面向,與新聞角度並不在同一個象限上,但卻是值得挖深探勘的議題。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niennien1234&aid=1024423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