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給孩子:我愛你,但我不需要為你的人生負責
2023/08/11 23:45:24瀏覽1883|回應1|推薦16

好久沒聯絡的朋友心玫,前一陣子住進了加護病房,病情急轉直下,一度發出命危通知。

幸好,後來成功撿回一命。

給孩子:我愛你,但我不需要為你的人生負責 @失敗要趁早-張念慈

我和其他朋友前去探望心玫,原本豐腴愛美的她,如今瘦的只剩皮包骨,只能虛弱地在床上點點頭,眼神完全沒有光采。

「到底怎麼回事?怎麼突然病的那麼重?」朋友們很不解。

熟知內情的朋友搖搖頭嘆氣「都是因為太想不開了!」

原來,心玫的獨生子大學畢業後,找了幾份工作卻都做幾個月就辭職,最後索性待在家中當啃老族,後來網路交友被詐騙背債數百萬

心玫認為,她對孩子從小呵護備至,努力幫孩子規劃未來,為何孩子還會發生這樣的事?自責孩子沒過好人生,一定都是自己做的不夠多、不夠好。

她和孩子每天一起哭,想著要怎麼幫孩子還債,孩子未來不能有汙點,接下來的退休計畫可能都要泡湯…心玫為了此事鬱鬱寡歡,終於倒下。

「唉,何必呢?孩子有自己的人生,為什麼要把爸媽的人生,賠進去?」走出病房外,我們這群朋友心頭很沉重。

【延伸閱讀】為什麼家人一兩句話就可以惹怒你?小心!總是逃避心靈的痛,終究成為身體的痛

給孩子:我愛你,但我不需要為你的人生負責 @失敗要趁早-張念慈

回到家,我和小六的女兒琪琪分享心玫的故事,琪琪很訝異,連續問了我很多問題。

「媽媽,你朋友的兒子年紀很小嗎?他不能自己判斷該不該做一件事情嗎?」

「兒子犯的錯,為什麼媽媽要覺得自己有問題?」 

「被詐騙真的很慘耶,不過兒子終於可以學會對自己的行為負責任了吧?這是他長大的機會啊!」 

我看著琪琪,眼睛睜得很大,覺得甚是有趣。

「我可以知道,為什麼你會這樣想嗎?」我好奇問她。

「因為每次我做錯事、作業寫不完、該做的事沒完成,你都跟我說,我要對自己的人生負責啊!我在可以做好的時候選擇放棄,以後如果後悔我也只能接受結果。」

「而且你很可怕,一開始我都以為你只是隨便說說,最後一定會心軟來幫我,結果你真的不理我耶,妳都是玩真的。」琪琪面露哀怨的看著我。

【延伸閱讀】和孩子從無話可說到無話不說!親子溝通掌握三關鍵、避開兩地雷,幫父母和孩子好好聊天

給孩子:我愛你,但我不需要為你的人生負責 @失敗要趁早-張念慈

我大笑,腦海裡閃過無數畫面。

例如,琪琪參加朗讀比賽,卻不斷抱怨練習很累,我跟她說一定有其他同學願意認真、很想代表參賽,我可以幫她跟老師說把機會讓給別人,最後琪琪決定好好認真備賽。 

例如,小女孩放學到家後就把在學校用過的餐具擺著,以為爸媽會幫她清洗晾乾,結果隔天學校吃午餐發現餐具還是髒的,從此之後每天自己洗餐具。

「對啊,我覺得我可以做的,就是給你受教育的環境、告訴你做人做事的道理,至於你要不要聽、接下來怎麼發展,都是你自己的責任啊!」

「我很愛你,你過得很好,我會很開心;如果你過的不好,那也是你的選擇,但是我不管怎麼樣,我都會過好自己的人生喔!」我補充說明。

琪琪點點頭,「我知道啦,所以我現在也這樣跟弟弟說,你自己想清楚喔,你現在做的決定,你要自己負責喔!」

嗯,弟弟才五歲呢,哈哈,看來,「自己人生自己負責」已經根深蒂固的成為我們家的內規啦。

【延伸閱讀】越分享感覺,親子感情越好!三個「分享感覺」的溝通公式,拉近親子距離,比說我愛你更有效!

給孩子:我愛你,但我不需要為你的人生負責 @失敗要趁早-張念慈

孩子從出生後,父母和孩子就是獨立的不同個體了。

每個父母都絕對深愛孩子,希望孩子一帆風順、希望孩子功成名就,但每個人都有不同的課題和困難要面對。

過去的父母,「以孩子成功的人生為己任」。這對父母來說,太苦太沉重。

身為父母,孩子受挫了,我們會心疼,但只要在旁邊陪伴、傾聽就好。

真正的愛孩子,不是幫孩子扛責任、解決問題,而是讓孩子懂得解決問題,有面對挫折的韌性。

孩子,我愛你,但我不需要為你的人生負責。父母該把焦點拉回自己,我會為我的人生負責,請你,也勇敢走出自己的人生,為自己的人生負責。

【延伸閱讀】你在培養孩子挫折忍受力,還是讓孩子更挫折?父母不該請孩子「忍受挫折」,而是學會「持續小贏」鍛鍊心理韌性!

=

更多第一手訊息不漏接,請按讚追蹤

🎯個人網站:小記者所見所聞

🎯粉絲專頁:失敗要趁早-張念慈

🎯IG追蹤:fail.early

🎯Youtube頻道:失敗要趁早-張念慈

🎯Podcast:失敗學 學失敗

( 心情隨筆家庭親子 )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nien&aid=179745901

 回應文章

甜水窩蜂鳥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23/08/12 01:38
五、六年級生這一代的父母,不捨得子女跌跤、失敗,其實,越早失敗、習慣失敗,才能學會遇挫越勇,不會一折就斷. 別罵啃老族,真的,躺平族或啃老族都是捨不得子女受苦受累的父母養出來。。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