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為什麼家人一兩句話就可以惹怒你?小心!總是逃避心靈的痛,終究成為身體的痛
2023/07/22 15:34:50瀏覽878|回應1|推薦13

成長過程中,我對家人的某些話語,總是可以一秒被惹怒。

為什麼家人一兩句話就可以惹怒你?小心!總是逃避心靈的痛,終究成為身體的痛!@失敗要趁早-張念慈

例如,從小被要求「你是大姐,你應該要做好榜樣、應該要讓弟弟妹妹」

於是,為了不要做好榜樣,小時候我翹課離家出走、找機會就修理我妹。

例如,長大後,被碎念「你都幾歲了,你應該要結婚」

最後,為了避免逢年過節被追問,我連續多年不回家過年,故意上班躲避。

例如,當媽後,小孩有狀況是我被唸「小孩頭髮那麼長都遮住眼睛了,你當媽媽的人,這是你的責任,你應該要注意才對啊!」

然後,我就崩潰了,「為什麼是我的責任?這是她的責任,她該做的事,為什麼是我要去承擔責任?」

【延伸閱讀】為什麼學習那麼努力卻記不住?越學習為何越焦慮?你該認清的殘酷事實:學習沒有「用」,學習「沒有」用

為什麼家人一兩句話就可以惹怒你?小心!總是逃避心靈的痛,終究成為身體的痛!@失敗要趁早-張念慈

其實,我一直知道,為什麼自己會被惹怒,為什麼在原生家庭裡,會是一頭憤怒的獅子。

大一的時候,我在必修課「心理學」裡,第一次知道自己的問題出在哪裡。

我是家中老大,下面有三個弟弟妹妹,從小到大,我一直被要求扮演母親的角色,但沒有人知道,我其實只是個很需要愛的小孩。

我應該要好好唸書,這樣爸媽就有時間照顧其他孩子了。

我應該要照著父母期望長大 ,這樣我的父母就不需要煩惱我,可以去煩惱其他人了。

所以的「你應該」、「這是你的責任」對我來說,都等於

「我不想再花時間在你身上,我很忙,請你把自己照顧好,不要讓我煩惱」

「我不管你喜歡什麼,你想做什麼,對我來都不重要,請你乖乖的,不要造成我們困擾就好」

我越把自己照顧的越好,就等於讓我被分到的愛和關懷越少。

我不想要再「我應該」「這是我的責任」,難道我做的一切,不能只是「我想要」「這是我的熱情」嗎?

為什麼家人一兩句話就可以惹怒你?小心!總是逃避心靈的痛,終究成為身體的痛!@失敗要趁早-張念慈 圖/Pixabay

後來,一直以為自己像牛一樣強壯的我,得到甲狀腺癌,重大傷病卡生病一次就輕鬆上手。

原來,心裡的憤怒、心裡的傷和痛,身體一直都知道。

我總是壓抑、總是忍耐委屈,總是騙自己「沒事的,你會好的」努力撐起100分的模樣,但最後,心靈的痛,終究成為身體的痛。

【延伸閱讀】從「講幾次了還不會」到「這一次比上次好」 父母只引導不指導,幫孩子學會肯定自己

 

為什麼家人一兩句話就可以惹怒你?小心!總是逃避心靈的痛,終究成為身體的痛!@失敗要趁早-張念慈

《心理不舒服,身體就受苦》作者南希京是心理師,也是舞蹈治療師。

她主張「用身體治癒心理」,當身體動起來,被壓抑的情緒也會跟著動起來,不再受到束縛。

透過十二種「正身」練習,學習面對悲傷、憤怒、不安等情境,可以看見隱藏在情緒背後的真實自我。

最棒的是,這十二堂練習,全都是一個一個步驟拆解教學,有練習呼吸、自我擁抱、也有宣洩憤怒的力量之舞。

這幾天,我將這本書帶在高鐵上看,在椅子上默默跟著呼吸、感受,每次都得到了安慰與被救贖感。

原來,不是心理平靜,身體才會健康。

而是如果我們可以照顧好身體,情緒才有辦法流動,受傷的內在小孩才能夠開始愛自己,找回平靜的心靈。

如果你也有內在小孩要照顧,這本書會是你的育「兒」(癒心)好幫手。

【延伸閱讀】今生也請多指教!你變了?別怕自己忘記初衷,人生每個階段,都有不同的位置和腦袋要去換!

  =

更多第一手訊息不漏接,請按讚追蹤

🎯個人網站:小記者所見所聞

🎯粉絲專頁:失敗要趁早-張念慈

🎯IG追蹤:fail.early

🎯Youtube頻道:失敗要趁早-張念慈

🎯Podcast:失敗學。學失敗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nien&aid=179635856

 回應文章

tom
2023/07/23 16:09
good.客製化公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