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你在培養孩子挫折忍受力,還是讓孩子更挫折?父母不該請孩子「忍受挫折」,而是學會「持續小贏」鍛鍊心理韌性!
2023/08/03 22:01:08瀏覽915|回應0|推薦17

到咖啡店看書,隔壁桌是一對父母帶著孩子在寫暑假作業。

培養孩子挫折忍受力,父母該做的不是請孩子「忍耐挫折」,而是學會「持續小贏」鍛鍊心理韌性@失敗要趁早-張念慈

孩子好不容易寫完作業,拿給爸爸檢查,爸爸一看就皺眉開罵「又錯了!這麼簡單要講幾次!寫個作業總是這樣,以後怎麼找得到好工作?」

孩子沒說話,默默把作業拿回來修正,再遞給爸爸,但似乎還是沒有抓對方向,又被爸爸痛罵一頓「你腦袋有問題嗎?都練習幾次了,其他人都沒你那麼笨,為什麼一直錯?」

來來回回被罵了好幾次,孩子的頭越來越低,眼看情緒即將潰堤,眼淚就要奪眶而出,媽媽趕緊打圓場「好了好了,有話好好講嘛!大家都在看,這樣小孩會很挫折!」

爸爸更生氣了「說幾句話就沒自信?一點挫折忍受力都沒有!」轉頭對孩子說「你不准給我哭,遇到挫折要忍耐,我現在是在幫你,教你怎麼樣有挫折忍受力!」

因為爸爸的聲量實在太大,我蓋上了書本,發現很多人都跟我一樣,偷偷在看孩子的反應。

我發現,這個孩子的雙手緊緊握拳,死命不讓眼淚落下,臉部表情從紅一陣到青一陣,拚了命的在忍耐,為的就是證明自己有「挫折忍受力」。

【延伸閱讀】越分享感覺,親子感情越好!三個「分享感覺」的溝通公式,拉近親子距離,比說我愛你更有效!

培養孩子挫折忍受力,父母該做的不是請孩子「忍耐挫折」,而是學會「持續小贏」鍛鍊心理韌性@失敗要趁早-張念慈

想培養孩子的挫折忍受力,真的必須要經歷很多很多的挫折,學會忍耐才有用嗎?

總是失敗、總是忍耐的孩子,會不會有一天情緒爆發,再也不願意努力,或是更極端的一遇挫折就崩潰呢?

事實上,比起挫折忍受力,目前更被提倡的觀念是「韌性」,不是單純的忍耐、等待時間沖淡一切,而是從逆境中快速恢復,主動找尋可用資源,面對挫折時的恢復力和彈性。

要怎麼樣培養心理韌性?長江商學副院長張曉萌在針對企業家打造的「心理韌性」研究項目中,持續追蹤超過500萬筆的資料,發現最重要的關鍵在「持續小贏」。

持續小贏,捨棄了「吃的苦中苦」傳統觀念,教我們要懂得科學性的「尋樂」。

即便是微不足道的勝利,但只要小勝利持續的發生,就可以形塑強化效應理論,最後創造滴水穿石的效果,獲得「習得性掌控」能力,而不是不斷強化自己會失敗的「習得性無助」。

【延伸閱讀】父母該鼓勵孩子成為完美小孩嗎?《哆啦A夢:大雄與天空的理想鄉》親子觀影五個重點

培養孩子挫折忍受力,父母該做的不是請孩子「忍耐挫折」,而是學會「持續小贏」鍛鍊心理韌性@失敗要趁早-張念慈

在親子關係中,要怎麼幫孩子創造小贏,培養孩子的心理韌性呢?

第一,不要過多使用「一天到晚」、「成天」、「總是」這樣的永久性表達。

孩子失敗了,就陪孩子一起客觀的分析並且找出原因,並且告訴孩子:你失敗了,不是因為你很笨,或是能力不夠,可能是一些其他的原因,例如沒有重視考試、沒有認真準備等。

當孩子面臨挫敗時,父母用正確的方法進行批評和糾正,就事論事,可以幫助孩子創造樂觀的歸因模式。

【延伸閱讀】和孩子從無話可說到無話不說!親子溝通掌握三關鍵、避開兩地雷,幫父母和孩子好好聊天

第二,看見小贏,記錄三個幸福時刻

「三個幸福時刻」是認知療法中非常有效的練習,父母可以請孩子每天結束前,思考當天發了哪三件好事,讓我們感受到快樂和幸福?但必須要清晰地指出幸福的理由。

這三個幸福時刻,可以學校裡或生活中的重大突破或轉折,也可以是看似無關緊要的小事情。

重點是問自己為什麼這件好事會發生?為什麼我會感到幸福?未來怎麼做可以讓類似體驗更多的發生?

如果孩子的內心可以積累更多美好的事情,就會變得越積極,也會主動促使類似的好事不斷發生,未來就算遇到挫折,也可以用正向體驗,迎戰消極放棄。

培養孩子挫折忍受力,父母該做的不是請孩子「忍耐挫折」,而是學會「持續小贏」鍛鍊心理韌性@失敗要趁早-張念慈

第三,深化小贏,有步驟的階段性提升小贏的目標

根據研究,幸福感的來源之一,是可以做自己喜愛並擅長的事,全心投入一個又一個充滿充滿挑戰的延展性小目標,在自己喜愛的領域不斷提升,實現個人成長。

父母可以鼓勵孩子多方探索興趣,對於每種有興趣的事情,都重複嘗試5到10次,例如自然實驗、寫作、繪畫、體育,找到自己喜歡並擅長的事,然後想辦法為它訂定階段性成長目標。

例如孩子喜歡寫作,可以訂定從寫400字短文,到寫400字有清楚分段結構的短文,到寫400字有良好起承轉合的文章,讓孩子逐步成長。

持續小贏是整個韌性飛輪的動力,也是人們獲得掌控感的有效方法。

比起培養孩子挫折忍受力,孩子只能苦苦「忍耐挫折」,父母更該陪孩子學會「持續小贏」,鍛鍊孩子的「心理韌性」。

【延伸閱讀】從「講幾次了還不會」到「這一次比上次好」 父母只引導不指導,幫孩子學會肯定自己

培養孩子挫折忍受力,父母該做的不是請孩子「忍耐挫折」,而是學會「持續小贏」鍛鍊心理韌性@失敗要趁早-張念慈

想知道更多「持續小贏」的方法,我建議可以參考《韌性:不確定時代的精進法則》。

《韌性:不確定時代的精進法則》書中提供詳盡「持續小贏」的行動練習指南,有科學數據佐證、還有完善的圖表練習、線上測驗剖析自己,透過不斷進化,成就更好的親子關係和自己。

【延伸閱讀】Netflix《絕世網紅》5個父母該教孩子的網路素養:怨恨忌妒別人的人生,不如好好活成自己!

=

更多第一手訊息不漏接,請按讚追蹤

🎯個人網站:小記者所見所聞

🎯粉絲專頁:失敗要趁早-張念慈

🎯IG追蹤:fail.early

🎯Youtube頻道:失敗要趁早-張念慈

🎯Podcast:失敗學。學失敗

( 心情隨筆家庭親子 )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nien&aid=1797106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