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總是擔心焦慮孩子?別讓父母的愛成為傷害!三個步驟學會對孩子放手,找回親子關係的喜悅
2023/07/05 21:08:23瀏覽1079|回應0|推薦13

朋友的孩子,跟我家女兒差不多大,都是國小四、五年級生。

她很煩惱兒子一直都是班上前三名,這次期末考竟然掉到五名外,很擔心兒子學習出狀況,未來考不上好學校。

「下一次還是這樣怎麼辦?他什麼事都要我提醒,會不會到長大還是這樣?總不能一輩子都靠我顧前顧後吧?」

總是擔心焦慮孩子?別讓父母的愛成為傷害!三個步驟學會對孩子放手,找回親子關係的喜悅@失敗要趁早-張念慈

「你家女兒一定不需要你擔心吧?妳老公唸資優班、你是國立大學碩士,小孩一定都是考班上第一名,難怪你們親子感情那麼好,好羨慕你們啊!」

我噗哧一笑,「沒有喔,我要我女兒自己想辦法念書,結果越考越爛,還被老師處罰,看來她的方法不太管用!」

朋友不可思議的看著我「你怎麼可以忍耐?你不擔心她以後人生嗎?」

我認真想了一下,搖搖頭「我沒有忍耐啊,我請她再去想辦法,然後告訴我下一次可以怎麼做,人生是她的,她想怎麼過,現在就要怎麼活啊!」

朋友對於我的「放任」感到瞠目結舌,相當不解。

【延伸閱讀】網紅醫師打孩子耳光當管教惹議 四大原則引導孩子啟動思考馬達 親子關係不緊繃 讓孩子做出高品質決定

▋別讓父母的愛成為傷害

事實上,我就是一個被父母極度焦慮擔心下長大的孩子。

念哪所學校、跟誰交朋友、出社會後做什麼工作、幾歲要結婚、多久要生小孩、生幾個小孩….我爸媽都有很多意見,要我照著走。 

為了管控我的人生,我的爸媽甚至打聽那些人是我的好朋友,打電話去對方家中問我的交友和學習狀況。 

因為總是被擔心、總是感覺到父母的焦慮,永遠都無法取悅父母,達到父母的要求,我一直覺得自己不夠好,不配得到愛。

最後,我選擇逃避父母,在每一次的叛逆裡得到救贖的快感。 

這幾年,我不斷跟自己對話、跟當年的自己和解。我告訴自己,父母是愛我的,只是她們不知道怎麼表達關心,才會讓過度的擔心和焦慮,勒死了我們的親子感情。 

成為爸媽後,我告訴自己,別讓我的愛成為孩子的傷害,要懂得對孩子放手,讓孩子擁有自己的人生。

【延伸閱讀】燃燒自己叫自焚,不是照亮別人!爸媽你累了嗎?三個觀察,找回人生自主權,拒絕成為燃燒殆盡的人

總是擔心焦慮孩子?別讓父母的愛成為傷害!三個步驟學會對孩子放手,找回親子關係的喜悅@失敗要趁早-張念慈

▋三個步驟學會對孩子放手

父母會感到焦慮,常常是因為對孩子的期望太高或是野心太大,因為期望或野心沒有被滿足,導致累積的沮喪和不滿越來越多,最後情緒被憤怒的形式爆發,傷了孩子,也傷了自己,更傷了彼此的關係。 

父母要學會對孩子放手,但又怕貿然放手讓孩子頓失所依,可以透過這三步驟來循序漸進: 

①   建立對自身能力的了解: 

首先,孩子須學會「認識自己的能力→增強自己的能力→接納自己的能力」

如果希望達到某一個目標,卻苦苦未能完成,父母可以先帶著孩子一起了解目前具備的能力到底有多少?哪裡還欠缺,可以怎麼補強?最後接納自己的能力,為自己努力的進步累積喝采。

例如,孩子期末考考不好,父母可以請孩子評估,哪些科目掌握得比較好?哪些是不熟或理解錯誤的? 

接下來,針對前一次的努力目標,擬定下一次的學習計劃,掌握好的科目如何精進學習?不足的科目要如何補充加強?

最後,用正向觀點複盤成果,為自己的進步喝采,接納自己的努力成果。

【延伸閱讀】鼓勵孩子說「我不知道!」為什麼聰明的人都說自己無知?當你說自己什麼都懂時,進步就停止了

總是擔心焦慮孩子?別讓父母的愛成為傷害!三個步驟學會對孩子放手,找回親子關係的喜悅@失敗要趁早-張念慈

②   安排任務執行的方式: 

再來,孩子須學會「拆解任務讓任務變簡單、適時求助請貴人幫忙、懂得放棄變輕鬆」 

面對想要完成的期望或是野心,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討論,如何把繁雜的大任務,拆解成5到7個容易執行的小任務?卡關的時候可以請誰或使用那些工具來幫忙?如果盡力了成果仍不佳,或發現真的沒有熱情,應懂得放棄讓自己變輕鬆。

例如,希望下次月考數學可以進步20分,可以將任務拆解為每周3次練習寫1頁測驗卷、每次20分鐘;如果不會的時候,立刻請教老師或同學,甚至上網看說明影片幫助理解。 

如果盡了全力,數學依然無法進步20分,也可以懂得放棄,調整未來努力比例,例如將目標調整為進步5分就好,達標更輕鬆,也更有成就感。 

總是擔心焦慮孩子?別讓父母的愛成為傷害!三個步驟學會對孩子放手,找回親子關係的喜悅@失敗要趁早-張念慈

③   用樂觀看法重新檢視情況

每個焦慮不安的父母,都有一個害怕承擔責任、對自我表現自卑怯懦的孩子。 

父母越是說「我是因為愛你才擔心你,如果我不在你怎麼辦?」孩子越會加深「我果然不夠好,不能讓父母信賴」的根深蒂固信仰。

如果父母可以陪孩子一起用樂觀看法重新檢視情況,把壓力從「會造成傷害的威脅」轉化為「幫助成長的挑戰」,面對努力過程和結果的心態就會大不相同。

例如一樣是準備月考,如果壓力是「會造成傷害的威脅」,孩子會覺得「如果我數學沒有進步20分,爸媽一定對我很失望,我會失去爸媽的愛」,

如果壓力是「幫助成長的挑戰」,孩子會興奮「哇!以前都沒有努力準備過,這次爸媽跟我一起評估能力、也拆解任務和方法了,讓我們一起看看會進步多少吧?真的好讓人期待成果耶!」

總是擔心焦慮孩子?別讓父母的愛成為傷害!三個步驟學會對孩子放手,找回親子關係的喜悅@失敗要趁早-張念慈

▋讓父母的愛只是愛 找回親子關係的喜悅

我告訴朋友,我當然會擔心孩子,會煩惱孩子未來的成就,但我清楚明白,我無法一輩子擔任孩子的引航員。

我們和孩子的關係,從孩子出生後,就是兩個獨立的個體了,彼此都有自己的難題要面對、人生要去過。

我希望,父母的愛,就僅僅是愛,而不是讓這份愛因為過度擔心和焦慮,成了炙人的傷害。

陪孩子走一段,然後適時學會對孩子放手,才能找回親子關係的喜悅,我們羽翼保護下的孩子,也才能真正展翅飛翔。

【延伸閱讀】孩子為什麼不快樂?罹癌母親給孩子的三個忠告:忠於自己過每一天,快樂是可以練習的

=

更多第一手訊息不漏接,請按讚追蹤

🎯個人網站:小記者所見所聞

🎯粉絲專頁:失敗要趁早-張念慈

🎯IG追蹤:fail.early

🎯Youtube頻道:失敗要趁早-張念慈

🎯Podcast:失敗學 學失敗

( 心情隨筆家庭親子 )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nien&aid=179556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