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海倫湯瑪斯說
2006/08/23 13:12:15瀏覽486|回應1|推薦7

閱八月十八日民生報,內有三則關於海倫湯瑪斯的報導,此一題材對新聞界的意義,遠大於一般社會大眾對於知的需求,民生報仍取材此一新聞,給予相當版面的報導,於此對民生報及編輯群致上敬意以示肯定。玆節錄三則報導摘要於下:
(本人尊重譯者張佑生、民生報與聯合報系對著作權的主張,如對摘要方式有不同主張,立即刪除改寫)

【2006/08/18 民生報張佑生編譯】海倫湯瑪斯跑華府政治新聞超過60年,是白宮最資深記者,歷經美國九任總統,無人能出其右。她享有在白宮記者會第一個提問和結尾的殊榮,讓她贏得尊敬和白宮記者會收場殊榮的不是倚老賣老資歷,而是面對全球最有權勢的人物美國總統時,無比尖銳強悍的提問風格。對於今日的媒體角色,海倫湯瑪斯基本上抱持悲觀態度,她認為今天的主流媒體已經放棄了看門狗守望看護大眾的角色,淪為當權者的哈巴狗,清楚呈現美國媒體的墮落,但她仍舊對新進記者提出建議:勤讀歷史、提供全部事實、不迎合任何人,如此才能了解新聞業在民主政治所扮演的角色,回歸正軌。【2006/08/18 民生報】

海倫湯瑪斯對美國新聞媒體界所提出的批評,是否適用於各國的國情,未必一體適用。對新進記者提出的建議,卻是對任何一國的記者都適用;其中最後兩點操之於記者自身的抉擇,必須尊重記者個人的自由意志。唯獨勤讀歷史的部分,卻是每位記者的基本功也是罩門。海倫湯瑪斯所稱的歷史,並非單指學校所教歷史,而是對某特定領域淵源、沿革、演變、發展、最新動態的掌握。許多新進記者於採訪過程中,所提問題遭採訪對象拒絕答覆,部分原因即在於記者本身基本功未練好,受訪對象面對所提問題處於尷尬位置時,脫身之道唯有拒絕答覆、不予評論或答非所問。部分受訪對象因個人因素出言不遜,此為個案現象,不宜以偏概全。

新聞採訪工作是一項高度競爭、高淘汰率的工作,能脫穎而出者,除關係、管道外更重要的是自我養成訓練,也就是海倫湯瑪斯所說的勤讀歷史。關係、管道是一時的,會隨時空環境的變遷而由正轉負,知識的累積卻是永遠正向量增加,只會成為個人經常性資產,而不會是負擔。英國BBC一位男性資深記者,擔任某次全英刺繡展開幕式實況轉播的播報員,因為該儀式由英女皇的母親(即已逝皇太后)蒞臨主持,該記者於女皇出場前侃侃而談各種刺繡派別、源流、技法等,開幕式時間已屆卻仍不見皇太后,只好繼續談下去,直到皇太后出場。事後方知皇太后因為聽該記者的播報太入迷,以致誤了出場時間,這就是知識便是力量的最好詮釋。該記者並不是刺繡專家,他只是接獲工作分派時,臨時買書閱讀惡補出來的成績。

記者都喜歡提問,既是工作所需,也是表現自我最佳方式。然而提問卻須謹慎,在學校當學生時可對問題一無所知而提問,進入社會工作後卻不能抱持相同態度;如果心中對問題沒有答案絕對不要提問,受訪者的回答與記者的假設有差距就會是篇好報導,此原則不只適用在記者,也適用於所有職場新鮮人。如何能同時準備好問題與答案?就回到海倫湯瑪斯說。

( 心情隨筆工作職場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nickmit&aid=412371

 回應文章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一切都是敬業倫理
2006/08/27 00:48
簡單而至高無上的準則, 適用所有的職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