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7/03/11 22:04:21瀏覽1143|回應4|推薦31 | |
──答友人書 你說你那的氣象預報,週末會是風和日麗、朝陽又照君的日子,啊!陽光普照的周日,多麼令人期待!台北的周六,久違的陽光終於在千呼萬喚下露臉,卻仍然是猶抱琵琶半遮面,就像劉克襄快門下那條被他命名「蛋白質」的喪家犬,只露出半邊的臉。大夥才享受半日的小陽春,傍晚時分,天空再度轉趨陰沉,週日清晨起床,聽到窗外的滴答聲,啊!又是春雨綿綿的一日。 是否看了週六聯晚有關劉克襄新書的新聞報導?其中一段文字,寫喪家犬「蛋白質」與「半邊」的簡短敘述,當看到「牠們茫然又膽怯,......總是被欺負。」時,眼淚已經不只是在眼框打轉,再看到「半邊更慘遭山上社區快速衝下的車子撞死,一路相伴的蛋白質不斷嗚咽慘叫,從此只剩牠孤單流浪。」 眼前更是一片模糊,久久不能平復。 當年,所收養的那條狗,就是條與主人分離走失的狗,看著牠惶恐的眼神,焦慮地來回尋找主人,讓我不得不停下腳步,陪牠一起守候;直到確定牠的主人不會再回來帶牠回家,才將牠帶回住處,從此,狗與人相依相伴十餘年。一條曾經有家有主人的狗,當主人與家突然從生命中消失時,牠不只是孤單寂寞,不只是惶恐莫名,更多的是驚慌害怕。 有幾次,在路上看到主人與寵物犬玩捉迷藏的場景。多數時候,狗都是滿眼的迷惘、一臉的驚慌,似乎在訴說:明明剛剛還看到主人,怎麼一下子就不見了?有的狗會焦慮的原地跺腳踏步,有的狗倉皇地東奔西走試圖找尋,有的狗嗚咽低鳴,有的狗會努力吠叫;然而,主人卻是躲在狗發現不到的地方,促狹地觀看牠的「演出」。總是忍不住出聲勸告狗主人:這個遊戲對狗來說,一點都不好玩,不論玩過多少次了,狗的反應永遠會是一樣地驚慌,真的不要再玩這種遊戲了。 動物都不喜歡受到驚嚇的感覺,更不會主動尋求驚嚇的刺激感。人類是所有動物中,唯一享受自己驚嚇自己(如看驚悚片、搭乘雲霄飛車等)的動物,或許是因為如此,才會想要驚嚇寵物,以享受觀看動物驚惶失措的神情,來滿足自我存在的價值感與操控感。 不愛狗的人很難理解人對狗的感情,也不在乎狗對人的深情。 一位朋友的工作地點附近有條無主犬,大家經過牠的身邊,隨口叫牠小黑,隨手餵牠點食物,狗總是搖著尾巴回報。一天,小黑被捕狗人員送進了收容中心,因為誰也沒想過要為小黑掛個免死金牌。眾人推派朋友出面救回小黑,只因為他的交通工具最適合載運。 友人並不是愛狗人士,眾命難違之下,心不甘情不願地奔赴犬隻收容中心,為小黑施打預防針、掛牌加晶片。小黑回到領域後,依然對經過的人搖尾巴;只是從此以後,一聽到朋友的車聲,老遠就迎了出去,一路跟進跟出,儘管牠只有三條腿可以使用,也不在乎朋友對牠的冷淡敷衍態度。有天,小黑等朋友坐定後,轉身出去,再出現時,嘴裡叼著一整隻雞腿,送到朋友面前輕輕放下,搖著尾巴看著友人,......。 小黑一直到死前始終沒改變過牠的習慣。 劉克襄 跟拍野狗600天 ‧聯合晚報/記者邵冰如/台北報導2007/03/10 劉克襄把紀錄集結成書「野狗之丘」,近日將出版上市,他用以遠鏡頭敘事的旁觀模式,把12隻流浪狗化身為故事主角,還為牠們取了名字,引導人類去認識犬隻由強勢到弱勢的堪憐過程。 例如他記錄一隻流浪母狗「小冬瓜」,體型瘦小、極度畏懼人類,為了照顧兩隻初生的幼兒「小不點」和「馬鈴薯」,離開人煙密集的社區,改住在土坑,牠還會教兩個小孩到哪裡找吃剩的便當盒,看到人類靠近就要快跑。個子較小的「小不點」又常跌跌撞撞跟不上媽媽,或搶不過哥哥「馬鈴薯」。 但一個多月後,陰冷多雨的冬日裡,一場寒流讓挨餓受凍的「小不點」病死了,牠死前卻撐著最後一口氣爬離土坑,橫躺在不遠處的草叢裡。劉克襄說,動物似乎都有這種不想礙了這個家的本能,讓自己安靜死在自然! 劉克襄還發現,被人類棄養的喪家之犬,是生存最困難的流浪犬。例如「半邊」和「蛋白質」,因主人的機車行搬離而遭棄養,只能成天在老家附近溜躂;但牠們茫然又膽怯,不像其他流浪狗的機靈和老江湖,總是被欺負。最後,「半邊」更慘遭山上社區快速衝下的車子撞死,一路相伴的「蛋白質」不斷嗚咽慘叫,從此只剩牠孤單流浪。 【2007/03/10 聯合晚報】 喪家之犬「半邊」 劉克襄攝 |
|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