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9/01/14 02:27:19瀏覽192|回應0|推薦0 | |
來金門走一趟, 才知網路宣傳攏係假. 總體感覺就是: 失望不至於, 收獲有限. 金門美不美?當然美. 金門的民居美不美?也美. 不過, 縣府刻意的補貼式修復, 已大大減損其觀賞價值. 首先, 修復不循舊制, 修舊如新. 新舊材料混然共存. 一眼就看得出是新的修復, 而非舊有的原樣. 新材料採用的樣式, 用色等等, 同舊制差很遠. 修復峻工後, 看上去就好像台灣鄉間新蓋的廟宇, 雖仍係中國式建築, 卻是新蓋的, 且用料都俗貨. 一些牆面, 原無彩繪. 修復後加入新彩繪, 且出現西洋式花紋. 這就甚不妥矣. 另一些牆面, 原有白色粉層碌落, 卻以新式磁磚填補. 其實, 它根本無需多此一舉, 保留原貌即可. 如有崩塌之虞, 則加固其安全. 讓人看到它原來的樣子, 總比畫蛇添足來得好. 真很懷疑, 當初負責修復計劃的團隊, 有沒有做好考證工作. 金門保存了最大量閩南式民居聚落, 是不可多得的文化資產. 閩南式民居常用形制, 以及其特徵特色等等, 坊間有大量專書詳細講解, 這裡就不贅論了. 金門民居數量雖多, 惜零落各處, 未能集中. 全縣保留老式民居的景點, 多達數十處, 唯每處僅十數戶至數十戶不等, 均源自舊時的自然村落, 規模不大. 像周莊或紹興等的一整片古鎮, 不曾出現. 金城金沙是兩大市墟. 市墟所在, 當年定必一度繁盛, 屋宇店舖, 櫛比鱗生. 估計清代初年, 亦係一整片”古鎮”. 不過金門開發較早, 早年下南洋的鄉親, 賺錢回鄉蓋新厝, 或者匯錢回鄉幫族人起新厝, 多捨棄原有閩南式建築, 而採西式洋樓的工法. 這個過程, 民國時期進行得更快速. 舊式民居破舊後, 取而代之是西式洋樓和透天. 如今在金門, 仍保留不少民國時期”新蓋”的西式洋樓, 得月樓即其之一, 且係”名樓”. 所以, 原本也是一大片的古鎮, 就這樣地漫漫消失了. 周莊紹興, 嚴格講是運氣差, 未曾搭上清末民初那趟”都更”列車, 唯有原樣保留至今. 外人反而當它做寶. 它當然是寶, 卻是以居民無法改善生活環境的代價換來的. 如能選擇, 它們寧願住西式透天. 不是嗎? 金門民居多屬單體形式. 各間獨立. 閩南式的脊樑燕尾, 馬背. 門樑上的木雕彩繪, 一樣不少. 比起馬祖, 馬祖的原始味較濃, 但一看便知是貧苦漁村聚落, 土角(石角)砌牆, 平板瓦頂. 外觀全無華麗裝飾. 相較之下, 金門人的經濟狀況是好很多了. 不過, 金門鮮有大家族式的建築群, 像板橋林家或霧峰林家那種幾開幾進的大院宅, 在金門難以找到. 台灣保留了為數不少的進士第, 舉人第, 將軍府等, 金門也不多見. 除了一間破舊又修復得不像樣的將軍第之外, 其它攏無. 研判早年金門人在大陸泉州還有老家, 好東西當然要放在老家而不在金門. 另外金門只是下南洋的一個跳板, 很少留在當地聚養生息, 大家族還沒形成之前, 早已改朝換代. 山后十六棟是保存最完整的一片了. 每一棟都蓋得有模有樣, 算得上閩南式民居的代表作. 可惜都經人為修復了. 且修復後的樣貌, 如同上面所述一般, 無法驚豔. 部份未經大面積修復差可保留原樣的, 郤又任令家具機車雜物等堆放屋前, 阻礙取景. 究其原因, 皆係縣府未有對修復後的”使用”, 訂定嚴格規範. 目前, 金門大部份老民居仍屬私產. 修復後原居民仍可繼續使用. 除了不能擅自拆除改建, 並需開放民眾參觀外, 對於如何使用, 有無”淨空”規定等, 缺乏通盤考量. 其次. 縣政府似乎沒有一個整體的城市規劃. 除了在金沙西, 及金城東, 有一些新的”開發區”, 區內全新樓宇, 外觀同台灣巷弄小區無異. 只是樓沒起那麼高, 最高也就五六層. 其餘各地, 舊民居聚落不設”保護區”, 任由村民在舊房舍周圍附近, 蓋起新式透天. 如此, 則新舊建築並陳, 電線天線到處拉掛, 水箱馬達冷氣孔等, 愛裝那就裝在那. 造成拍攝取景的困難, 因鏡頭裡總有不屬於老民居的東西, 雜物等等, 跟它糕糕定. 所以這次遊金門, 我也只能盡量做些局部的CLOSE UP. 無法對整個聚落做WILD ANGLE拍攝. 說到戰地風光, 不知是否為了討好陸客. 原有的反共標語都被刷塗了. 僅少數地方, 看到沒塗乾淨的牆面, 隱約還能辨認是何口號. 這個做法就大不妥了. 遊客來金門不就是要看戰地風光嗎. 應該是把當年戰地的緊張氣氛原味複製, 原味重現才對. 當然金門還保留了一些”陣地”, 例如獅山陣地, 馬山廣播站等, 可以感受一下戰地當年的緊張氣氛, 但那些是軍事要塞, 緊張是一定的. 人們要看的, 是民居裡頭軍民一家的那種氣氛哪. 金門民居有那些值得推蔫?所有宣傳品, 第一位是得月樓. 不能說得月樓不美. 也算得上同時期西式洋樓的代表之作. 但終究不是閩南式民居. 保留閩式民居最完整地方, 除了山后, 如今已成旅遊熱點, 首推瓊林和吳厝. 數量多, 有看頭的也多. 古崗也有一種遺世獨立的風情. 水頭是遊客必去, 不用再介紹. 珠山反而讓人有點失望, 理由上面已說明. 值得一提是陽翟, 它保留了戰地式經濟的商店街. 全部皆為阿兵哥服務. 金門大量撤軍後, 榮景不再. 如今已係”死城”. 不過整條街保留了戰地風光的原樣, 是個很理想的影視基地. 不過要達到此一目標, 還需投入些許成本, 把環境重新做好門面裝點好. 由此就能明白為何沿路都前不搭村後不搭店, 應該是原本都有店舖, 但都是阿兵哥消費的多. 阿兵哥走後, 遊客無法填補消費缺口, 便一家一家的收了. 尤其團客, 過而不入. 開放觀光後, 原本冰菓店洗衣店撞球室統統收了. 賺遊客錢的又另一批人了. 也許, 推廣民居招引遊客並非縣府首要工作. 目前金酒年利潤幾十億, 是民居遊客多來個十倍也達不到的業績. 那當然是賣酒較好囉.
另外, 要澄清幾個真相, 尤其如果你是自由行散客, 更應注意: 真相1. 金門是個甚不適宜自行車旅遊的地方. 除非你是專業體育家, 練過武功, 否則體力難以負荷. 曾有網友POST文說金門地勢平坦適宜單車遊玩. 錯!金門地勢起伏不定. 自行車出了縣城, 不到兩百公尺, 馬上就遇到坡道, 且坡道頗長. 下坡之後, 隔不遠又是另一個坡. 從金城騎到金沙, 上坡下坡不計其數. 遊金門騎自行車絕非最佳選擇. 個人建議是租用電動摩托車, 租金一天數百元. 但如果你是外國遊客, 沒有本地認證過的駕照, 你只能租不用駕照的那種電摩, 一天一千多元, 非常貴. 真相2. 在金門, 生活機能甚不方便. 不像台灣, 三五百公尺就一超商. 吃的喝的全不費工夫. 在金門, 除了市墟所在, 鄉郊野外, 基本是找不到吃的. 四條大動脈: 環島北, 環島南, 環島東, 環島西. 有如台灣的縣道, 沿途雖有零星民居, 就是少有店舖. 公廁呢?沒有. 男生可就地路旁解決. 女生必需頸到有人住的”聚落”, 找到里長戶或”某某社區發展中心”, 才有廁所可借. 方便之事, 本應沿路有所照應, 縣府這方面做得還不夠. 當然, 遊客也會在一些很郊外的馬路旁, 看到大大間的XX海鮮酒家之類. 但那些都是旅行社帶團客一條龍吃飯的地方, 非用餐時間大門深鎖, 散客難以問津. 沿途想要找到散客能夠吃飯的小餐廳小飯館, 必會失望. 超商呢?除市墟外, 偶而在很大條馬路邊, 也會找到. 所到景點, 例如某村某聚落某厝等等, 雖仍有住家, 然大體十室九空. 原本幾十戶人家的聚落, 大概剩十來戶老人家留守. 年輕一代都搬到城裡, 或附近新蓋的透天去住了. 老房子因還有剩餘價值, 不忍放棄, 就讓老人留守. 這樣的居民人口, 當然連一家雜貨店都支撐不了. 當地居民, 都是開車騎車數公里, 到鎮裡採買. 如果你是自由行散客, 建議每天行程開始前, 在旅館備好乾糧和飲用水. 因為離開了市墟, 要到下一個市墟才會有吃的了. 而兩者之間, 差距十幾公里. 真相3. 金門的KBIKE故障率高. 有的人喜歡跳躍式遊玩. 即在一個地方租車, 在附近較平坦的地方騎乘. 然後搭公車到下一個點, 在那裡再租車. 此舉在金門頗為危險. 我在珠山和金沙, 就遇到KBIKE故障, 不能借車, 也不能還車. 第二天在天主堂, 也故障了. 步行到金門中學後方的另一站才有車可租. 回到鎮上, 又是一段爬坡. 況且, 跳躍式單車玩法, 兩站中間的景點就有可能錯過. 自由行旅客, 就是要親自尋寶, 才有樂趣. 真相4. 金門已買不到炮彈殼製鋼刀了. 炮彈殼多年前早已用馨. 現時所出, 皆一般鋼刀. 只源金永利首創炮彈殼製鋼刀, 一鳴驚人. 故如今仍穩坐第一老字號. 唯其所出, 僅可稱金門鋼刀, 而非彈殼鋼刀.
|
|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