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4/10/25 07:10:15瀏覽597|回應0|推薦11 | |
「森之藝廊」位處羅東鬧區,緊鄰馬路旁,車流如水,但那天午後卻讓人不覺有何喧囂。陶淵明以「心遠地自偏」阻離車馬吵雜,那境界並非容易達到,而今天參加活動的人,卻能在茶香、樂音與書畫藝術的氛圍裡,遠離經心俗務和一切擾嚷。 活動在藝廊的二樓,牆上環掛張新彥先生展出的書畫;素樸的木質地板上,布置了幾張小茶几。才席地圍坐,在地生產的翠玉烏龍清香,便盈滿整個空間。茶香,來自詩人也是茶藝師的郭俊郁先生,和也是茶藝師的女兒們,親手沖泡。淡雅甘潤,幾口之後的確有盧仝「七碗茶詩」裡的「喉吻潤、破孤悶、肌骨清」的感覺,而這只是迎客的前茶,正式茶席還在後頭。 雖然主人鄒森均在引言時說,茶是今天的配角,古琴和琵琶音樂,才是主角,但我在活動過程中,感覺心靈沈浸在茶韻、樂音和人情中,不分主配,盡得閒適慢活的愉悅。 茶道開席之前,師事中華茶文化學會范增平教授的鄒先生,請大家盤坐、閉目、調緩呼吸,這是品茶前的「安心」,心安則茶香、水甘,不僅味覺能領略,甚至能感覺它們是具體可見可觸。 緊接著,由鄒先生的兩位女兒開席演茶,遵照中華茶文化學會的三段十八步行茶方法。茶師兩人身穿白衣黑褲,跪坐茶几,頗顯古典。一人在茶几正面,執行演茶;另一人在旁,負責口令。 她們的動作輕緩,不聞注水或杯壺碰撞的聲音,雙手如舞,交錯於茶几前。隨著「絲竹和鳴、恭迎嘉賓、臨泉松風、孟臣溫暖…」等口令,準備茶具、打開煮水器與置杯就定位、沸水、溫壺…等。 初始,演茶步驟與生活中喝茶只為生津止渴的目的和效率差距太大,我心中不免有些急躁;但幾步之後,躁心漸弭,跳脫平常生活過於趕緊的慣性節奏,而鬆緩起來,眼前的見聞不禁也有了美感。 尤其演茶同時,游志祥先生的琵琶,和蔡箴霓女士的古琴,輪番演奏,月兒高、寒鴉戲水、良宵吟…的樂曲,沒有痕跡卻彷彿可見地穿梭於茶香之間,讓人享得各種感官的自然安適;置身此間,即使粗直的張飛、豪壯的智深,應該也會被馴柔得透徹了。 茶與樂,不僅安情定性,也激越出雅興。與會的書畫家賴棟材先生,情不自禁想寫字,主人甘於獻上宣紙和毛筆,於是東坡的一首〈陽關曲〉便龍飛鳳舞地躍然紙上。興達極致,賴先生在茶席間,更隨著古琴吟誦了杜牧的〈遣懷〉詩,及〈悼子期〉的古辭;自然不矯的誦聲,使現場更為酣暢。 這時在座的人,不論相識與否,原有的矜持,或陌生的距離,在茶、樂、吟的穿引中,已經消失無蹤了。有人拿了題辭,請張新彥先生書法,眾人附和,熱絡氣氛又起,不知時光飛快,夕陽已在天際。 主人鄒森均的結語感性而警策:一茶席,一際會;世事茫茫,人生有如此的因緣相聚,品茗、聆樂,尤其是至情至性的展現,不僅是難得的緣份,也是福份;以茶結緣,以福相托,祈願大家彼此珍惜。 在社會因為經濟而步調愈轉愈快的節奏裡,午后這場因緣際會,讓人慢活下來,彷彿回到農業時代的簡單從容,心靈暫得自由。這樣的雅會,可以在塵囂的市街一隅發生,當然也可以在我們世俗生活裡出現,如果我們偶爾記得佇足,記得掇拾。 ──2014年宜蘭村落美學之「茶、生活、藝術」 ──09.07羅東興東南路「森之藝廊」 附註: 1蘇軾〈陽關曲〉:暮雲收盡溢清寒,銀漢無聲轉玉盤。此生此夜不長好,明月明年何處看。 2杜牧〈遣懷〉:落魄江湖載酒行,楚腰纖細掌中輕。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 樓薄倖名。 3三段,是指準備、操作、完成階段。行茶十八步: 第一步:絲竹和鳴。準備茶具、掛畫、點香、演奏音樂、等待嘉賓。 第二步:恭迎嘉賓。打開煮水器、置杯就定位。 第三步:臨泉松風。水沸。陸羽《茶經》有水三沸說。靜坐爐邊聽水聲,初沸如魚目,水聲淙淙似鳴泉,二沸、三沸漸奔騰澎湃,如秋風蕭颯掃過松林。 第四步:孟臣溫暖。溫壼。明朝工藝大師惠孟臣制有孟臣壺。 第五步:精品鑒賞。賞茶。以好茶餉客,請客人觀賞茶葉,油亮美觀的茶葉,未 沖泡已令人神往。 第六步:佳茗入宮。置茶壺中,宮者,室也;將茶葉輕置壺中,如佳人輕移蓮步 登堂入室,滿室生香。 第七步:潤澤香茗。溫潤泡,將緊結茶葉泡鬆,可使每泡茶湯維持相同濃淡。 第八步:荷塘飄香。溫潤泡的茶水,注入茶海,則茶香拂面,能滌昏昧、清精神、破煩惱。 第九步:旋律高雅。泡茶時兩手的動線以向內畫圈為原則,弧線高雅,如音樂旋 律,表現韻律的動感。 第十步:沐淋甌杯。溫杯。以溫潤泡茶水,倒入聞香杯中及品茗杯,聞香暖手。 第十一步:茶熟香溫。茶先斟入茶海中再分倒客人聞香杯中,茶海又名公道杯。 第十二步:茶海慈航。分茶入聞香杯,無分富貴貧賤,如觀音普渡,眾生平等。 第十三步:熱湯過橋。聞香杯之茶湯斟入品茗杯。 第十四步:杯裡觀色。觀賞湯色。 第十五步:幽谷芬芳。聞香,高口的聞香杯,如開滿百花的幽谷。 第十六步:聽味品趣。品茶,一小口一小口地喝,用心體會茶的美。 第十七步:品味再三。一杯茶分三口以上慢慢地細品。 第十八步:和敬清寂。靜坐回味,,在和平、寧靜的氛圍中,進入無憂的禪境。
|
|
( 創作|散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