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2014/06/15 08:35:59瀏覽1657|回應0|推薦9 | |
一群新農夫,遇見這座老碾米廠,碰撞出的生命火花,正在蘭陽平原上燎起一片友善耕作的熱火。宜蘭文化局舉辦的村落美學活動,經由策展人之一的賴青松規畫,我們得由這場分享會,知道倆佰甲如何在這裡擦出火苗。 倆佰甲的人 「倆佰甲」是楊文全在從事宜蘭農村規劃設計時,誕生了「希望蘭陽平原的農田耕作全面友善化」的願景。2012年初,楊先生真的帶著家人來實踐這個願景,並且得到已經在宜蘭從事友善農業十多年的賴青松幫助,租地租屋,學習友善種作。之後,不但號召也吸引許多理念相同的年輕人加入,於是在2012年11月14日有了「倆佰甲」這個草根運動組織,作為經驗交流、新農育成的平台,致力於促進與營造支持友善耕作的公共環境。「倆」字寓含同好相合、陪伴新農夫的意義,而兩百甲的面積,是推動的目標,也是全面友善化的起點。 倆佰甲的小農由2013年的6戶,成長為2014年的30戶,他們大多來自外縣都市的各行各業,從10歲到60歲都有,而以青壯的30至45歲為主。耕作面積也增加到20多甲。他們就以宜蘭水源地之一,員山鄉內城村的農地為起點,正要激起一波波向周圍擴散的友善漣漪。 倆佰甲的空間 座落員山鄉尚深路124號的舊式平房,面對馬路,像一條龍的傳統民居形式。它原本是塵封了十年的老舊碾米廠,由倆佰甲承租並經成員主動提案與執行,逐漸營造而成目前的樣貌:區分成互通的三個空間。 中間是「農民食堂」,一張長桌配上幾條長板凳,專供「倆百甲」成員在這裡作飯吃食的地方。有人主動作飯,以友善食材作菜,來吃飯的成員交少許費用,便在餐敘中交流心得,或問難解疑。 左側是「小間書菜」,一爿結合二手書店與友善農產蔬菜的展售空間。由一直有開二手書店夢想的彭顯惠女士主持,店內的布置都是她先生江映德(也是倆佰甲成員)親手設計和布置。 右側則平舖木質地板,為開放社區使用的「親子圖書館」公共空間。 雖然整個空間由不同成員設計和施工,也沒有一致的系統,但多元的材料和不同工法中,卻有相同用心構造出來的自然樸雅風格。 這裡不只成為這些新農民的共同生活空間,假日總有絡繹不絕的人,或慕名參觀,或相同理念的人來取經、按讚。 倆佰甲的新農夫讓原本沈寂的老碾米廠活出了新生命。 倆佰甲的事 除了對老碾米廠持續營造外,倆佰甲的重點事務,就是躬耕田畝,藉由小農或半農影響慣行農業,逐步推動全面性的友善耕作,這是新農村運動的一環。楊文全論及另一環,也是倆佰甲的宏觀宏願:消弭都市消費者與農夫農產品之間的不信任鴻溝。一旦愈多新農夫投入友善耕作,友善環境擴大了,有機農產品獲得消費者的信任,那道鴻溝自然消失。以倆佰甲生產的友善稻米,總是在收成後三個月內銷售一空,可以得到驗證。因此,這些大多來自都市的新農夫,正是填平鴻溝的鏟土人,也是將都市消費者納入友善網絡,建構新農村的傳接棒者。
從農民食堂通往小間書菜的門上,有副春聯「水牛犁地穀倉滿,天馬行空創意豐」橫批是「志願農夫」。倆佰甲的小農可以說是水牛,也是天馬,甘願在這片蘭陽土地上,以汗水耕作他們的創意。 誠如文化局林秋芳局長在活動中致辭「專業需要流動分享,專業農民也是」,這座新生的老碾米廠,便是倆佰甲經驗流動與創新的空間,是驅動新農村運動的場域,更是點燃人與人之間信任情感的火炬。 |
|
( 創作|散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