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4/10/08 11:26:34瀏覽477|回應0|推薦3 | |
──2014年宜蘭村落美學之「八寶有機農耕體驗」 ──09.20冬山鄉寶慶二路
「鳳凰」颱風來臨的前夕,地平線上簇擁的白雲,襯得天空特別清藍,陽光不如先前熾熱,時有微風拂過,這似乎緩和了今天農耕體驗活動的辛苦程度。 活動的農場位處丸山和仁山之間,除了少數幾間房子,放眼盡是綠色世界,當然雜草也欣欣向榮。 「曾經擔任國家公園解說志工多年,深感國家公園保護森林土地的侷限,真正能善待所有土地的是生活在其上的人們;大家都過著有機生活,有機消費、有機生產,才能真正保護生態,永續我們的土地…」 「全家多年奉行身土不二、不離自然的有機生活,讓我們覺得它的好處,而希望有人一起來做,共好,而非獨好,我們的土地才能全面性被善待。因此在冬山鄉八寶村成立了八寶有機聚落,號召有志一同的朋友,一起來過有機生活…」 策展人楊志凰老師說明了八寶有機聚落成立緣由,和活動的前置作業、觀念。 今天主要的體驗項目是「生機互動農法」中堆肥作法的實踐,藉此歡迎有志於有機生活的同好,並作為有機生活方法之一的分享。 「生機互動農法」源於1924年歐洲一群農夫發覺土壤生命力下降,種子繁殖力變弱,於是請教史代納博士(Rudolf Steiner,1861-1925),博士為他們進行了八場關於生機互動農業的演講。生機互動農法中,主張把土地上的動植物、生態環境、加上地球運行與星辰變化,視為一個活的有機體;以回歸自然(不以單一作物大量栽培的反自然方式耕植)、不污染環境的方式,恢復土壤活力,自然能使作物展現強健的生命力。具體作法包括:生物多樣性、堆肥、輪作、種植綠肥作物、休耕等。 堆肥的作法是割取農場內的雜草,選擇一塊透水性好的平地,以寬度2公尺,長度不限的範圍,舖上枯樹枝以利排水。之後先舖一層雜草,再平均灑上一層取得的非機改豆渣(原本是取用動物糞便),如是往上交疊,高度1公尺以上,有利於發酵,完成後靜置數個月,便成有機堆肥。 了解作法後,參加活動的人自動分組,各找一個雜草茂盛的區塊,戴上工作手套,有的用鐮刀割䓍,有的徒手集草。隨著陽光接近中午熱度漸強,以及汗水越加淋漓,那䓍堆的高度也愈來愈可觀,直到身體要求休息,以及樹下一桌有機點心、水果、鳳棃酵素的呼喚,大家才放下工具。 「午餐前,我們協力把雜草和豆渣送作堆,就可以享用健康好吃的有機午餐了!」楊志凰老師幽默地說,於是大家分成取草和取渣兩組,合作將草、渣一層層舖疊,完成今天的堆肥作業。 當大家洗手、拭汗後享用午餐的同時,也交換今天的活動心得: 「有機生活得付出辛苦的代價!」一位媽媽說「但就像策展人楊老師說的,土地是母親,有了健康的母親,才有世世代代的子孫,所以我們流汗是值得的…」 「嚴格說起來,對於土地而言,我們只是過客,沒有權利對它破壞,破壞了後來的人怎麼辦?」看似年紀最長的說。 聆聽大家發自內心的分享,讓人感動;今天大家體驗的收穫,想必早已超越了眼前堆肥的高度了。 註:Rudolf Steiner生於1861 年,1902 年將自己的研究與探索命名為「人類心靈智慧學」(簡稱人智學anthroposophie)。1919 年在德國斯圖佳創辦第一所華德福學校。史代納是世界人智學學會(總會在瑞士)的永久精神導師,也是世界性華德福教育協會(總會在德國)永遠的教師。 |
|
( 創作|散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