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信任的鑽石
2007/02/06 16:59:17瀏覽227|回應0|推薦1

週末在熙熙攘攘的人潮堆裡正忙乎著,幾個家屬攙扶著一個灰髮的老婦人在眼前走過,後頭提著出院家當的一位女士忽然走近櫃台半揖著身,向我說著:「那天謝謝高先生的幫忙,讓住病房的媽媽少扎了幾次針的痛苦!今天媽媽出院了,特地來謝謝你!」望著病患家屬的揖身作禮,相對於自己的健忘,我懵愣地傻笑著!

「信任,就是再次相見的鑽石定律!」這是德國社會學家盧曼說的經典之言。

門診檢驗室,這個在白色巨塔裡的小舞台,化療的病人在輪椅上的微笑、類風濕性關節炎病友過號的等待、老糖尿病患間的私語…,都像是朝著我的小舞台投射著「信任」的光暈,讓工作服略感冷漠與疲勞的白色基調,多了一股生命互動的溫暖。

在白色巨塔的舞台裡,該選擇怎麼個角色?有人寧願選擇自己像高壓滅菌鍋爐似地,鼓脹著高張的氣壓,像醫學工廠裡的「工匠」,扳著樸克牌臉,論件計酬著!還是選擇自己像一盞打開壺蓋的茶壺,領納來自病友的信任,像一泓蘊著溫暖與喜悅的甘泉,流灌自己的心田,讓生命沖出一口茗茶!

在這個微利、狡詐、虛偽橫流的不信任時代,天下雜誌出版的《信任》為我們提供一個全方位的省思。《信任》公布了一份哈里斯?領導力信心指標?的調查,美國醫療產業的信心指標從2000年的44%逐年滑落到2005年的29%。而台灣醫療在道德價值式微下,不時傳出人球、偽藥、八卦…,種種衝擊社會的病安事件後,白色巨塔所散放的光影少了幾分傳統的聖潔。

在商業化凌駕一切的迷思下,台灣醫療環境幾乎都以行政體系的「唯物化、唯量化」為主流價值,一直遵循著企業管理的財務理論-「怎麼最大化自己預期的利益」!耶魯大學經濟系教授羅伯.席勒在《信任》中說:「財務理論暗示著人是完全自私的,每天最在乎的就是不斷計較自己最大的利益,完全不關心別人。」

羅伯.席勒呼籲要把「企業倫理」的人文教育放進管理學院的專業課程裡,才能把企業管理拉到人類更寬廣的歷史。企管學院、醫學院,乃至社會大眾都開始在談「倫理」,「倫理」似乎成了覺醒這個充滿沉淪、不信任年代的一帖方劑!

在這個回歸病人安全為訴求的醫療環境,大家都開始尋回似乎已經失落良久的醫病倫理人文教育,正如一位醫學院教授說的:「醫學是關於人的社會科學,少了人文關懷,醫學只不過是生物科學之一,不再完整!」

所以在醫病倫理教育的課程,我們不斷被耳提面命著同理心、視病猶親、視體(檢體)猶親(醫檢學界的名詞),這類的制式宣導教育。但是制式宣導教育,經常被當成一種人文學分的補修,充滿著聊備一格的隔閡感!倒不如在自己心中體認出「信念」,或許更能貼近自己的生命!

什麼樣的信念?道元禪師說:「珍惜每一個當下,當下只有一瞬」!每一個人都有自我存在的意義,醫病之間每一次的相遇,都是來自不可思議的緣份;就像電影「穿越時空的情書」一樣,當我們從未來的時空回視當前的一次邂逅、相遇的因緣,竟然是如此不可思議!所以即使我們成為一個病人,不是只能讓人看護照顧而已,即使生病也能幫助他人而活出自我存在的價值。

「信念,是相信自己最內在的聲音。」這是我在《不要綁架自己》(橡樹林出版)讀到的一段話,「信念,讓我們有勇氣再次去嘗試、去愛;信念,將我們今時今日的經驗,不論好壞或窮通得失,都能連結到生命根本的脈動!」

每次在門診領納著來自病人那一份信任的禮物,即使是默然無言,都會讓我沉浸在一片充滿著溫暖、喜悅的信念,帶來一種沐浴光明之中的生命質感,或許這就是「信任,就是再次相見的鑽石定律」!

( 心情隨筆心靈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namoamtb&aid=722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