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7/04/28 17:49:36瀏覽611|回應1|推薦1 | |
阿文(化名),是我一直在顯微鏡世界裡認識的血癌小朋友,今天總算見到他的本尊。 他是個急性淋巴性白血病的小病人,去年三月初從內湖分院轉到總院的兒科加護病房。第一次的血液報告,血色素只有 三月的前半個月,在血液輸注與治療下,血色素與血小板一直在低檔範圍浮浮沉沉,但是頑抗的母芽性淋巴球在治療的戰鬥中,面貌卻變得更猙獰,像是顯微世界裡刁鑽的異形,有時候很難以白血球鑑別的遊戲規則去辨別它的面貌! 不同療程的化療像是一場又一場慘烈的戰役,一個月後,化學藥物在骨髓裡慘烈的殺戮,在週邊血液像是叛軍作亂般的母芽性淋巴球,總算被消滅殆盡!而流動在周邊血液裡,為數不多的正常白血球(小於1000/μL)與血小板(小於10000/μL),則像是戰場上殘存的戰士,等著骨髓造血系統來恢復生息… 第一次看清阿文的模樣,他是個膚色黝黑的小孩,也許長期與血癌抗戰,皮膚多了幾分的乾澀,頂著一顆化療後好不容易冒些髮根的三分頭,避免低抵抗力造成感染,整個小臉罩著SARS期間才用得上的白色N95口罩,兩腳踩著一雙咖啡色的小涼鞋,在奶奶的身邊扭動著不停。 「伊前陣子咁不是還住在加護病房?」記得幾週前還看過他從兒科加護病房送來的檢體,我問著阿嬤。 「舊年出院了後,固定二三個月就要來病院住幾天做骨髓的追踪檢查。」 「弟弟今年讀幾年耶?」「讀國小一年耶!今麼攏麽在厝咧休養,嘛無法度去學校讀冊,下學期看嘜可以回去學校麼?」 急性淋巴性白血病在小兒科是最常見的一種白血病,約佔了四分之三。初期症狀是相當容易模糊而被誤診,有這麼個案例,某個在專科就讀的學生因為平日常感到倦怠,一直抱怨自己很累要休息,沒有食慾,不想上課,只想睡覺,家裡的人以為精神官能有問題,就帶他去看精神科。折騰了一大圈子,吃了不少精神科方面的藥之後,最後才診斷出是急性白血病,但是病情已經延誤好些日子了! 科內同事的小孩也是因為抱怨自己全身骨頭酸痛,診斷出急性淋巴性白血病,所以同事不得不留職停薪,先放下自己的主管工作,全心全力陪著孩子走完整個化學療程。 白血病雖然在文獻上列舉種種的致病原因,有物理(輻射線) 、化學與藥物、病毒感染…,但是發病的客觀環境卻又與這些原因搭不上!每年10月以後,在臨床血液抹片檢查,總會冒出些罹患血液腫瘤的新病人,包括血液科本身的病人,以及因為症狀不明到精神科、腸胃科、家醫科、骨科看診的病人,但是白血病在文獻上似乎找不到有好發於秋冬季節的報告;它總是這般的詭譎,中醫也試圖從疫苗預防醫學的盲點去解構它。各種文獻只好給它加個但書:確定的病因,目前仍不清楚! 目前由於化學治療及藥物的開發、治療方法的進步,在二、三十年前存活期只有3個月的兒童急性淋巴性白血病,現在80~90%的病人可以長期存活甚至於痊癒。 那天阿嬤又陪著阿文過來回診,阿文一樣戴著形狀尖突的白色N95口罩,頑皮且充滿活動力地在抽血台奉上黝黑的小手,像是在抽血戰場身經百戰的小金剛。我摸了摸他那遠離化學治療的頭髮,比上回更茂密些了! |
|
( 心情隨筆|心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