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7/06/02 21:38:36瀏覽401|回應1|推薦2 | |
「上個禮拜六我有看到你的新作品!」,「大作家,你什麼時候要集結出書?」,「高組長,我有把你寫的春聯貼在我家大門!」 最近在門診抽血櫃台,病人與我之間,經常出現這麼些寒暄式的臨床對話! 這一兩年常在聯合報健康版寫文章,加上主筆常幫我加工插圖擺到周末或週日的版面,習慣讀讀我的週休小品文章的病友似乎越來越多。 「你的文章讀起來令人感受到你是那麼洞察入微、多了一種靈動的文字美感?」以芳姐(化名)每次回診不忘索著我的文章簡報,坐在候診椅上品讀著。 「或許是有些美學的底子,也可能源自於像僧侶般念誦經典的心智科學訓練吧!把長達二萬餘字的佛經背得滾瓜爛熟,造成一種潛移默化的健心效果!」 健心,是達賴喇嘛接受《商業周刊》五月份「客座總編輯」專訪時對心靈文明弱化的社會與企業發展的呼籲! 《商業周刊》經常有探討情緒、精神、心靈對個人素質與企業文化提昇的專題,在「思考的原點」專刊裡,指出閱讀千百年前生命與智慧結晶的經典書(書的原點),是21世紀全球閱讀的新趨勢!閱讀經典書可以讓我們看到生命的寬廣度,懂得與生命對話,學會與生死共處。 根據日本腦神經學的一份研究追踪報告:閱讀可以大幅提昇人類腦部的可塑性。當學童進行閱讀活動時,與記憶、感情、創造力、學習有關的腦部前葉,活動範圍遠超過玩電玩、下棋、看電視這些活動。而在「越寫越聰明」專刊裡,說明「寫作」也是一種心智訓練的過程,可以活化大腦,促進神經迴路的高度聯結。 而念誦則又是進入冥想(meditation)層次的閱讀形式。當僧侶、學佛行者還是基督徒,在作任何形式冥想:坐禪、念誦佛號經咒、讀經、祈禱,將感知專注在一個焦點。根據哈佛大學神經學家的研究,此時因為思想平靜,肌肉會鬆弛,腦波會轉變為比較平靜的α波。當腦波呈現為α波時,想像力、創造力與靈感便會源源不斷的湧出,對於事物的判斷力、理解力都會大幅提升,同時身心會呈現安定、愉快、心曠神怡的感覺。 這種入靜、入定的健心活動,已經得到現代醫學的驗證。「健心」是對身心的一種充電,在高度入靜後,左額葉前部皮質區變得很活躍,大腦同時會分泌一種「快樂物質」—腦啡肽,能使人産生愉悅感,頭腦也覺得特別清醒。心境處在清醒、愉悅的狀態,可以改善人的心理、生理狀況,促進身心健康,提高生活質量和工作效率。 根據WHO估計,亞洲地區目前至少有五千萬名的憂鬱症患者,其中將近八成都屬於27歲到40歲青壯年人口,嚴重影響到一個企業乃至國家的整體經濟。所以在歐美與亞洲企業界近幾年來,經過醫學對「健心」的驗證之後,「健心風潮」成為企業界的趨勢,在美國《財星》五百大企業,其中超過一百多家大企業,舉行常態性的「健心房」活動,在日本則有超過一百家上市公司,定期實行心靈訓練。哈佛臨床心理學博士高曼說:「精神訓練刺激人類θ腦波,增強專注力,提高敏感度、釋放疲勞、產生創造力。」歐美企業界原本只是為員工減壓的「健心活動」,卻帶來公司績效、創新與獲利大躍進的附加價值。 「健心活動」確實能帶來生活品質,在聯合報《健康你我他》四月份的專欄,有來自不同宗教領域的兩名實踐者的實證說法(「抄經頌悲咒 愈夜愈自在」、「夜夜讀經 幸福入夢鄉」),透過讀經、抄經念誦的「健心活動」,讓他們揮別了相隨二十幾年的憂鬱症與失眠的恐慌,身心得到安頓、滿足! 在一天二十四小時當中,我們不妨試著撥出些時間到適合自己的「健心房」活絡活絡,讓奔忙的心沉澱下來,不要讓心靈資本在焦慮與不安中空轉、消耗! <SCRIPT language=JavaScript src=http://act.udn.com/ACT/U2U/u2uh_b2b.jsp?cid=8001&uid=namoamtb></SCRIPT> |
|
( 心情隨筆|心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