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建築師考試與居住品質是一起的吧
2010/04/17 07:41:56瀏覽372|回應0|推薦0

http://bbs.archi.sdnl.org/viewtopic.php?p=15896&highlight=#15896

引自建築人網站

離開補習三個多月,沒想到考試制度又有創新研發了。

不過,不知道小弟我可不可以問?

這幾個方案都把學校教育當成是建築的倫理、與良心最好的塑造場,但是真的是這樣嗎。
就我所知,上設計課依然很多學生有替人槍圖、槍模的。
對於知識的分享,很多人還是分門分派。

最近因為跟不同的人共事,又學到許多設計上、設計工具上的知識或是處理專案時「人」的問題。
有時候學習知識就是這樣,遇到不同的人多多少少就能學到更多的東西,但是有些人因為過去的設計課程訓練讓學過建築設計的人都非常自主、也覺得有點...自大,感受上就是不願意接受其他人任何的建議,只有這樣的方法我才接受,其他我都不能接受。
更好玩的是,自我性很強的人好像都比較容易當上建築師(這只是小弟所見啦)。

但是,建築師真的是只有自我,只有這一種人適合作建築師嗎,他真的是需要孤芳自(己才會)賞的行業。
還是,建築師只有學科的那一部分領域需要專門學習,藝術或是設計的這塊,其實他根本不需要任何人說或者教,他是人類原始個性的展現。
小弟不才,最近跟著媒體的廣告跑去買梵谷的書,梵老大似乎無時無刻都在畫圖,但是小弟我總覺得,他畫完以後還是有新的想法,新的設計觀念。
但是快速設計考試,可以讓你試驗你的刀...
還是他要的是已經試好的作品,經過再三的練習,把表現法畫好的作品,展現成熟建築師的一面。
因為他要成熟建築師,你要表現出以已經有這樣的能力,所以篩選過程裡理所當然的把喜歡吸收各式各樣作法或是資訊的人刪除了。
因為沒有完整的風格呈現,你很難表達出設計的一貫性、或是賦予在這案子上的美。
而一貫性、或是不同於以往的美,是要每個案子、每個案子的思考與排序。
所以我一直質疑,八個小時給的真的能達到嗎,還是只剩下反覆練習同一種手法的結果,然後表現法或是手上的表現法好的人勝出,如果你的電腦可以做得比他手畫的好就與「本案無關」啦。

就算只談設計,我們又是否真的談「設計」,還是談美學。
當你設計的住宅,是有部分窗戶用格柵包起來的感覺是甚麼?
當你設計的住宅,是有部分窗戶他是落地窗,但是下半部都是固定窗的感受又是甚麼?
當你設計的窗戶被切割得非常細碎,常常都只有60然後只能外推的感受又是甚麼?
一扇窗外推跟橫拉的感受差異性到底是甚麼?真的是綠建築上教我們的,他通風良好所以給0.8,還是用到四樓以下住宅、當你一開一關夏天要擔心蚊子很多、小孩身上滿身包的問題?
我也在近一兩期的建築師雜誌上看到、描到,有的作品樑做的比他柱子還寬,依比例至少是寬120的樑,小弟猜想是管道間沒想清楚,為了設計...又...。
也有開會的時候聽到建築師或是設計師說:我在某某案都可以設計地下室是90*50的柱子,然後到一樓以上可以轉成50*90的柱子,而大家還都找他做豪宅、說他的設計品質很好。

所以,當小弟不才我看到補習班裡那張神的圖,那一張放在白板最右邊,當老師把所有的圖都飆完了以後,不多說直接稱讚很好的那一張神的圖...
把類似於高第的手法搬到辦公大樓或是旅館、住宿空間,真的是上課老師說的:很好嗎?
我在想,這本書(ISBN 3-8228-2518-2)的第47,57頁的廊道如果被真的實現在內科的某一棟大樓的園林造景裡,可能這大樓的人真的都會開始戒菸吧,因為總是在抽菸的過程裡,有種死神越來越近的感覺。

此外,建築師考過學科的人,有多少能獨立完成一個案子的執照跟施工圖,但三年後,不管他是否真的會,他有照了。
而這群人有多少人就開始跑去找跑照的幫他解決執照問題,然後大剌剌的說建築師不應該會設計以外的這一塊,所以我都找跑照的。
讓陽台、雨遮的產權還需要被討論,讓居住與使用者的權益重要還是建商的利益重要還需要多開幾個研討會來研究研究。

學科真的不需要申論題來刺激一下大家認真面對嗎?
還是繼續讓大家選擇只寫「會的」38題,剩下的42題請猜B或C就過關了。
我倒不是認為越來越難比較好...
是越來越公益、越來越為買房子的小老百姓想,比較好吧。
但,或許我都是錯的,因為以上言論處處被砲轟不是嗎?
或許我是錯,新的考試方法告訴我們,當你畢業以後要考建築師,是要看你當初念的科系是甚麼,因為建築系的藝術是藝術,其他人要學習了解建築系教的藝術才是對的做法,沒學過建築系的學生當然不可以考建築師啦。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nahome&aid=395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