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複製(Ctrl+C)
2017/02/03 18:17:17瀏覽256|回應0|推薦4

春節看了好多部電影跟電視劇, 不但專注於劇本、導演和演員,更專注於翻譯。

挑戰專業…雖然我不是翻譯的箇中高手, 但我發現,現今懂得成語的人越來越少了。 不可否認,對白中用白話文表達的確會更勝人心, 但,對於感觸之處,成語略勝一籌。 翻譯,是讓不懂的人更融入劇情與情感的方式, 所以,每個字,都要斟酌。就像,開拍前的final劇本。 、、感動,氣魄,FU,是文字的魅力。那是不斷斟酌、不斷修飾後的精鍊。

我突然覺得好笑,很多人看本, 都盼望如能一見鍾情般找到戀人, 殊不之,那是需要一休再改的千錘百煉。 連翻譯都能再進化,

何苦逼迫編劇? 誰看過《越愛越美麗》的V1劇本? 我敢說,這齣戲,若沒有導演,若沒有精闢的團隊,它不會得獎。 若它生在亞洲,更不會得獎。

言歸正傳,舉幾個或許能更有差異性的翻譯例吧:

正直的人,通常肉都是酸的=人若公義,即為正道之事。

既然有你,何必有我?=既生瑜、何生亮?

徹骨之痛(成語根本沒這四個字)=痛徹心扉(或椎心刺骨)。

比翼鳥是一個翅膀和一個眼睛=比翼鳥一目一翼,盼鶼鶼雙飛。

早已經沒有了=不復存在(名存實亡)…族繁不及備載。

難過的是,這陣子看到的都是他國在提倡漢字精髓的劇碼(尤其韓劇), 而我們,唯獨中國人,身在其中卻不知深思。 嗯嗯,我要說什麼? 我要說的是,我一直搞不懂, 為什麼60分鐘的戲,原本10000-12000字之內就能搞定, 但現在資方會要求15000,接著會再要求18000字,現在居然有可能上看兩萬字(這已經是90分鐘戲或電影應有的要求)?

原來…因為現代人贅詞太多卻感受太少! 贅詞太多的可能為二: 編劇或製作方不向上,不懂成語意境。 資方不向上,不懂中文意境。

戲…給誰看?意境,能一起懂嗎?

歐美:從沒脫離自我本位的主義與框架。

韓國:走在誰是最夯的國家,我就取悅誰的定位(藉機宣導國情)。

大陸:獨樹一格(因本體的差異與人口數足夠呈現)。

而台灣呢?…問,台灣呢?

不要忘記自己的語言,不要忘記自己的獨特,不要忘記傳播的使命。 傳播,是教育、是感動、是生性的起源。 上不上、下不下,東施效顰,不過是一頭複製羊! 能成就了誰?誰也成就不了,只不過變得誰也不是。

泣…

https://youtu.be/bu7nU9Mhpyo?list=PLsyOSbh5bs15OXJIigNdRgK0za-JXwhz1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mywonderzone&aid=90844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