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當別人都埋頭前進的時候,我倒退了一步,走入1935年的菜市場…
2017/04/02 19:51:04瀏覽667|回應0|推薦3

Google搜尋了一下北台灣網友打卡搶拍的景點,意外發現位於萬華的《新富町文化市場U-mkt》。它是一棟新舊交織的建築物,載記著舊菜市場文化,光憑這點,就讓人迫不及待背起背包前往。從捷運龍山寺站3號出口出來,面對大馬路左轉後,第一條小窄巷進去,如同走進幾十年前的菜市場叫賣文化。

中國人的傳統市場文化(無論台灣或大陸)是一種很奇特、最具凝聚力的所在,它是歐美和任何其他民族很難複製的「生活模式」,即便百分百模擬其形,但絕無法拷貝其中的東方情感,就像我們拷貝不了西部牛仔一樣。

新富町文化市場位於萬華區剝皮寮,龍山寺一帶,是日治時代1935年成立的老市場,擁有特別的馬蹄弧形建築。

現今,經過設計者的巧思,成為明亮寬敞的展覽館。柔和的氣氛下,我探訪文物古蹟。館中保存了當年攤販們叫賣的攤檯,並利用它們展列歷史。許多訪客不免站在攤位前打卡拍照,想像自己就是當年的某個攤商。也或許,與我擦肩而過的某個陌生人,是某個他(她)的後代。

我閉上眼冥想,當年的那位少年郎或妖嬌女,早已成為老阿公和老阿嬤,更甚,不復存在。景物依舊,人事已非。我忍不住想「摸摸」歷史,但標示牌上特別註明「勿碰」,有點讓我扼腕。

在某個展示攤檯上,看見充滿新意的文創貼紙,而它的隔壁就擺著一桶當年的童玩,形成絕妙的對比。

另外吸引我的,是鋪在文創貼紙下頭當裝飾的「福壽牌飼料麥片」藍色大口袋,這是舊式的飼料包裝,如今空了,肯定餵了不少小雞、小鴨、小鵝和小兔子。

展示廳牆上嵌著一個個「時光記憶」,猶如黑洞的洞口內播映著黑白影片,把靈魂吸了進去,彷彿吸入就陳列在旁邊的迷你「阿猜嬤豬肉舖和柑仔店」裡。

我仔細端倪了小小的柑仔店,栩栩如生…真想知道,年輕時的阿猜嬤長得什麼樣子?她是穿著碎布衣的平凡婦人?還是也會追流行,穿過喇叭褲的時尚女人?

再跨越兩進門,中央是馬蹄形的穿堂。當我駐足在其中,是種微妙的氣氛,穿堂內的天空叫「以前」,穿堂外的天空是「現在」。

可惜,我長得不夠高也不是巨人,要不,我一定把頭探出天井外大喊:「看見了嗎?我在歷史裡。」

枯枝上發出綠芽。這棟日式老建築物是古蹟,是事務所的舊址,也是當年在這駐的管理員辦事處。

我脫了鞋走上榻榻米,不見舊人,卻見同樣的春陽。陽光灑向屋內,對映溯往塵埃,那束塵埃如同時光隧道,悸動!

…有一天,我們也會老去,我們也會成為別人的過去,但,或許沒人記得我們曾留下的足跡。

或許是浸泡在歷史的氣味裡,就如同老滷汁,越陳越香。這裡的蔬果經過歲月的沈浸洗禮後的茁長,看起來反而更鮮豔翠綠。

又,是因我才疏學淺嗎?我在某個攤位上,第一次看見名為「晚春玉筍」的蔬菜。老闆娘說,也叫野蘆筍,吃起來的口感跟蘆筍差不多,炒海鮮很不錯。就因為這一把筍,我跟老闆娘聊了將近十分鐘-不是對手機,是「人與人」;不是為工作,是「閒話家常」。

現今超級市場的價格戰和網路送貨到府的便捷,永遠代替不了逛傳統市場的愉悅與滿足,因為這裡能實在得感受到人味兒,看得見笑容,淘得到寶貝,吃得到美食,是…不用化妝黏假睫毛,也沒人會笑妳邋遢的隨性灑脫。

《新富町文化市場》把我和我從沒機會參與的年代,緊緊綁在同一個時間軸裡。我不免俗套的滑開了手機,上了IG打卡:「嗨,1935年,我來過…」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mywonderzone&aid=99684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