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大乘无量寿经》解-第65集
2021/12/12 22:24:37瀏覽205|回應0|推薦1

《大乘无量寿经》解-第65集

  我们继续之前的注解内容,请看这句:

“故云「平常心是道」。但当平平常常,老老实实,绵密念去,自然暗合道妙,念念离念。以凡夫心入诸法实相,唯持名与持咒为最易。”

  我们先看这句,那么宗门说,宗门就是禅宗,说:平常心是道。所以我们念佛的人也一样,也要平平常常老老实实绵绵密密的去念,自然就暗合道妙。暗合道妙这个境界很深,想理解都不容易,但是念念之中你就是那么一念,那么一念绵绵密密绵绵密密紧紧扣着一念接一念,念到最后念而无念,念而无念,无念而念,所以以凡夫心入诸法实相,达到一切法的真实相,那只有持名跟持咒是最容易的,当然还有其它方法了,你要靠打坐坐到最后变石头了;靠作观,观想到最后变胡思乱想;你靠什么看书啊研究教典,这些都不是我们一般人能做得到的,你中文根基不行,连比较深一点点的文字你都看不懂,你怎么研究经典呢?所以各有各的难度,只有念阿弥陀佛是暗合道妙巧入无生,你可以不知道什么是暗合道妙巧入无生是什么东西,没关系!因为这是博士班的道理,你不管它,你就是这么老老实实老老实实的念,念到最后它自自然然就达到这个效果了,这它一定有原因的。怎么念别的没有这个效果,念阿弥陀佛有这个效果呢?什么原因念佛有这样子的功德呢?下面这句就把真实的原理讲出来了!

“念佛何以有如是功德,因念念暗合实相故。”

  它是暗暗的结合了实相,不是明明的,明明的那是靠自力,那我们没有办法,我们不管它,就是这么绵绵密密的一句接一句这么念,给它自自然然自己就暗合了,它自己就暗,你不用去暗,实相是什么?实相就是一切法的真实相,那么讲的简单一点就是宇宙人生的真相;再讲的浅白一点就是-离开了假相,你所见到的就是了,要离开了全部的假相哦!不能保留一点点,全部的假相都离开了。因为假相是生灭的相,真相不生不灭;那再讲的更容易懂一点,大家都知道的,那就是这句阿弥陀佛,就是诸法实相。这么说就简单了,对不对?这么简单,我就没有东西讲了,一定要讲得啰啰嗦嗦很多的道理,最后告诉你:原来讲到最后,就那四个字阿弥陀佛。那这里说因为他念念每一念每一念暗合实相啊!所以这个要牢牢记住啊!暗合道妙自自然然契合了无住生心,这是什么境界啊?无住生心要到了别教的菩萨才能达到的,那凡夫怎么能做得到呢?菩萨的五十一个位次,我们初信位都没有办法达到啊!你还讲别教的菩萨?那凡夫如果他说我能够无住生心,那我就告诉你你犯了大妄语戒,你骗鬼啊?以前说过,现在的鬼你也很难骗他,骗人反而容易,因为现在做鬼的那些都是过去生中他很聪明头脑很好的人,绞尽脑汁来贪得无厌的人,死了变鬼,对吗?犯了大妄语戒,那是入地狱的保证啊!大妄语戒是什么?未得言得,未证言证,他没有证到那个境界,没有真正证到是菩萨的那个境界,他说我现在是菩萨,我是什么菩萨再来,这是大妄语啊!那么这个十念我们就清楚了,只要这么念的话,功德就不可思议!所以莲池大师他说《观无量寿经》说的五逆十恶临终那十念,他说念念是理一心啊!怎么可能?还是凡夫啊!凡夫念佛能念到理一心,而且还是五逆十恶的临终那十念都是理一心,这个我们就很难懂了,就是这个道理。所以为什么能够灭八十亿劫生死重罪呢?你想想八十亿劫这么长的时间,无量无边的生死重罪一句阿弥陀佛就消灭了,那莲池大师的话可以听吗?哎,莲池大师也是弥陀化身啊!所以他说的话我们要信啊!因为他这个时候念到,这个时候是到了理一心了,总之就是不可思议!总之就是要你相信!所以莲公夏莲居居士就有两句话说“道在平常中,惜君未晓此”,大道就在这平常之中,可惜你不知道,你就喜欢玄妙啊!不知道越玄妙离开道就越来越远了。“至心信乐,十念往生”就是体现这个易行道了,那为什么要易行呢?这是弥陀的大愿啊!是不是?你说我要救度众生叫你解脱,而教给你一个很难很难的方法,谁都做不到的,那有这个方法跟没有这个方法那有什么差别呢?谁都办不到的。你说修唯识观不得了了!修法界观修唯识观而能得到成功的人就太少了!什么叫唯识观?众生办不到,观一切的一切都是自己的唯识所变的,如果真正知道一切都是识,唯识所变,那还有什么分别呢?吃也吃的是识所变的,那这个大便也是识所变的啊!那你就吃大便,为什么还要吃香喷喷的鸡腿呢?你都没有分别了嘛!都是唯识你的识所变出来的嘛!都平等了嘛!看也看的是识变现的,那你看到这么多钞票怎么又会动心呢?说是假的,这个识本来是假的,变成钞票黄金也是假的嘛!所以说也说的是识,什么都是识,那这方法很好,容易让你看破放下,但是说来容易啊!要真的谁骂了你一句,马上就火了!马上就变脸了!不顺从你的意思,你就不高兴了!还说什么我只是建议建议而已,谁会这么无聊建议了会不需要人家接受的?那才真叫无聊啊!所以高明容易,解脱难,讲得高明很容易,你要真正能够跳得出来才算啊!不太能够做得到啊!那底下又是一个问题了,十念必生但唯独要除开五逆跟诽谤正法,我们就来讨论这两句了,「唯除五逆,诽谤正法」。《观无量寿经》是犯五逆罪他都往生了,那这里为什么说五逆不行呢?所以我们要看解释,不能从字面上直接来理解,我们看注解下来说:

“「唯除五逆,诽谤正法」。「五逆」者,罪恶极逆于理,故谓之逆。是为感无间地狱苦果之恶业,故又名无间业。《阿闍世王问五逆经》曰:「有五逆罪。若族姓子、族姓女,为此五不救罪者,必入地狱不疑。云何为五?谓杀父,杀母,害阿罗汉,鬪乱众僧,起恶意于如来所。」”

  这是《阿闍世王问五逆经》说的五逆罪的内容,下面又引了另外一部注解的解释五逆罪,这个是我们一般常常听到的。

“又《华严孔目章三》曰:「五逆,谓害父,害母,害阿罗汉,破僧,出佛身血。初二背恩养,次三坏福田,故名为逆。」至于常言之五逆,则为杀父、杀母、杀阿罗汉、出佛身血、破和合僧(以上三者同义。)。犯此逆者,身坏命终,必堕无间地狱,一大劫中,受无间苦。”

  这个很好解释,因为多了一个毁谤正法,五逆可以往生,五逆再加一个毁谤正法这就除外了,这条他就不适合了。下来我们再看:

“「诽谤」者,诽义同谤。谤者,毁也。言人之恶而过其实曰谤。诽谤正法,即诽谤佛法。此十念必生之大愿,普被一切,但除既犯五逆又谤正法之人。《观经》曰:五逆十恶,临终十念,亦得往生。今经所除,盖既犯五逆重罪,复诽谤正法,罪上加罪;且谤法罪最重,谤法之人称为谤法阐提,故不能往生矣。”

  毁的意思跟谤一样,别人坏的事情不是不可以说,但是你不要把他说得过了头了,添枝添叶,没这么多你说这么多,夸大其词,那属于世间的还没有什么关系,最多他不跟你来往就是了,他不睬你就是了。但是如果你谤的是佛法,谤的是大德,就是善知识,哦,这个罪就很大了!但是现在的人不怕!我从没怕过!你有听说过还有居士骂出家人的吗?你们没听说过吧?我在出家前就亲眼见过一次,就在我的面前,那居士的理由还很好,说:「我年纪比你大,我就可以骂你!」妳年纪比出家人大,妳就可以骂他,那佛定的那个戒律,就算是刚刚出家的年轻比丘,老的比丘尼第一次见到年轻的比丘都要顶礼,这叫八敬法,不是讲年龄的。所以那个女众就是骂,我年纪比你大,我看的不对,我就可以骂你!在我出家之前。出了家之后,我也给居士骂到臭头,这个佛早就说过了,谤三宝的果报。现在师父引这部经来跟大家分享,希望大家要注意啊!这部经叫《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卷三》说:「如是苾刍虽非法器」,不管他是不是法器,不是咚咚锵锵那个引磬的法器,是不是真正能够有成就的?「而剃须发披服袈裟」,穿了这样的制服uniform,「进止威仪,同诸贤圣,因见彼故」,因为看到这个出家人的形象,「无量有情种种善根皆得生长」,看到出家人,他的善根就生起来了。「又能开示无量有情善趣生天涅盘正路,是故依我」,我就是释迦牟尼佛说。「依我而出家者若持戒若破戒」,如果是持戒的,还是破戒的,下至没有戒的,「我尚不许转轮圣王及余国王诸大臣等依俗正法,以鞭杖等捶拷其身,或闭牢狱或复呵骂」,这是佛说的,释迦牟尼佛说的,佛经上说:只要你不恭敬比丘,不管他持戒或犯戒,你都要下无间地狱,纵然是恶心猛厉的罗刹夜叉,狂醉大象见到披戴红色袈裟者,因为现在还有人的袈裟是红色的,是我们这个净宗是褐色的,这个以后才解释为什么这样。不仅不损恼而且恭敬尊重,然而到了末法时代,一些恶劣、愚痴、傲慢的国王、宰官、居士、长者等,连罗刹畜牲也不如,损恼摧残出家人,如此造下弥天大罪,一切信受三宝护卫国土的天龙夜叉等,对此罪人心生嗔忿,不久罪人便会肢体残废断缺,断手断脚,长时间中结舌不语,讲不出话来了,感受诸多难以忍受的痛苦,命终之后决定堕于无间大地狱之中。师父引了这些佛说的内容,用意就是要大家重视这件事。有时候居士就是昏了头了,还慈悲的劝她,这样谤三宝的罪不好啊!结果她反而说:「师父,你给自己找藉口辩护,等于是说出家人做王啊!我才不怕!」可悲啊!真的可悲!外面我不知道,这是我亲自面对的,这个我们就不再说了。其实她是帮我消业障,这一搞下来,我的福报越来越大,骂多一点吧!好可怜!好,我们继续看注解:

“或问,若人犯五逆罪,而不诽谤正法,《观经》谓可往生。若有一人,但诽谤正法,而不犯五逆,可往生否?”

  所以有人就设这个问了,谤正法但是他没有五逆能不能往生?五逆不谤正法可以往生,另外只是谤正法,他没有五逆,可不可以往生呢?一般人就想这只是说说写写文章而已嘛!他都没有杀父杀母杀阿罗汉等等,那么他可以往生吗?这个杀阿罗汉这条,因为现在找不到阿罗汉了,所以等同的罪就是有德行的出家人,或者是有德行的善知识,就等同杀阿罗汉,你谤了这个出家人,侮辱这个出家人,冤枉这出家人,你就等同杀阿罗汉,那么他可以往生吗?恰恰你想错了!不行!不能往生!这是昙鸾二祖所说的,他说为什么呢?我们来看看注解:

“《往生论注上》答曰:「但令诽谤正法,虽更无余罪,必不得生。何以言之?经云:五逆罪人堕阿鼻大地狱中,具受一切重罪(但劫尽得出)。诽谤正法人堕阿鼻大地狱中,此劫若尽,复转至他方阿鼻大地狱中,如是展转经百千阿鼻大地狱,佛不记得出时节。以诽谤正法,罪极重故。」又曰:「汝但知五逆罪为重,而不知五逆罪从无正法生,是故谤正法人其罪最重。」”

  简单说就是,末法时期的众生已经够苦了,要听佛法都不容易,你还阻碍他不让他有正法可以听到,你说你这个罪有多重啊!你断人慧命这个罪比杀人还重,简单说就是这条,他前面没讲理由,就讲了一个事实,因为五逆十恶,你入了阿鼻地狱,那刚才我们说了,世界要毁灭的时候有一个大爆炸,一般的地狱也空了,那么这个地狱的人都解放了,但是谤法的人不得解放,换一个地方,转移了,因为其它世界还有其它地狱嘛!你到那边去受罪,为什么呢?毁谤正法的罪最重!底下讲理由了,为什么五逆的罪最重?佛法都是有理由的,没有武断的;不是说我的法就是这样子,我不需要跟你讲理由,没有这样的,你触犯了就要受罚,你得说出个道理来呀!那么昙鸾大师说的很好,为什么会犯五逆罪?就是因为他没有正法,他没有机会听到正法嘛!没有得到很好的调教跟教化,如果一个人知道因果报应,知道做善得福,做恶要受果报,他要求解脱,要解除这些贪嗔痴,他闻到了这些正法,他就不会造五逆了,是不是啊?他就不会杀阿罗汉了,最起码他没有杀父杀母,最起码他不会破和合僧,破和合僧其实也很容易犯的,在一个道场里面形成好几个小圈子,成为好几个小圈子就是破和合僧,还好我们七宝到目前为止,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看到好几个小圈子,大家都是只有一个圈子,大家欢欢喜喜的。所以他闻到正法,他就不会这么做了,所以五逆他的根源都在于没有正法,因此你谤正法罪比五逆还重,那我们现在常讲的就是断人慧命,你让那个人不能解脱啊!这个地方我们就把它跟《观经》分别解释了,跟《观经》的分别给它解释了。底下还有一个解释,又一个新的意思是善导大师的解释,他这个说得更加慈悲了,慈悲到你想都想不到的!我们看注解:

“但善导大师《观经疏》另有一解。谓五逆谤法不得往生者,乃佛止恶之意、方便之说。疏云:「此义仰就抑止门中解。如四十八愿中,除谤法五逆者,然此之二业,其障极重;众生若造,直入阿鼻,历劫周慞,无由可出。但如来恐其造斯二过,方便止言,不得往生,亦不是不摄也。……若造还摄得生。虽得生彼,华合迳(过也,至也,见《字汇》)于多劫。此等罪人,在华内时,有三种障:一者不得见佛及诸圣众。二者不得听闻正法。三者不得历事供养。除此已外,更无余苦。」”

  我们来看看这段的意思,善导大师是阿弥陀佛再来嘛!是不是?那等于说代表阿弥陀佛给我们的承诺,这都是为了让众生首先警戒他不要犯这么重的罪,五逆又毁谤正法这两个罪太重了,所以不得往生。不是说你犯了这个罪,佛就不再摄受你了,不是!你如果造了这个罪,你还是可以忏悔,你还是可以得到摄受,但是你往生了之后有三种障碍:第一个你在莲花中花没有开,你在花苞里面,你见不到佛跟圣众。第二,你听不到正法。第三更不能去供养诸佛。除此之外就没有其它的不好了。那么再看下面注解:

“《合赞》宗之亦云:「言唯除五逆诽谤正法,是乃就未造之机,且抑止之而已。若有已造机、已回心,则还摄取,莫有漏也。」意为:所言除者,实为止恶之意,使未造恶者,不敢造也。若是已造者,但能回心,忏悔念佛,则仍旧摄取,无有遗漏也。可见弥陀大愿,摄机无尽。”

  总之怎么样都好,阿弥陀佛一定要你的,总之你要他,他就要你了,那你真的想要他,你这个心当然念念想他,那他就自然会让你求忏悔悔过,临终佛还是来接你的。日本的《合赞》也是这个说法,言唯除五逆,诽谤正法是什么原因呢?是就他还没有造之前的人来说的,警戒你不要造这个罪了,是一种止恶的心;那已经造了,你能够回心向善,忏悔念佛,佛还是摄受,没有遗漏。“可见弥陀大愿,摄机无尽”,总之佛就是要你就对了,不会漏掉你啊!大家可以放心,因为后面有一个愿,就是第二十一愿,我们会看到<悔过得生愿>,弥陀有这个愿啊!那我们看了就明白了,所以我们常常说啊,你不读《无量寿经》,你不听讲解,你不知道阿弥陀佛有发过这样子的愿,那你怎么会相信阿弥陀佛的救度是真实不虚的呢?那你也就会怀疑了,这个怀疑就正常的了,我常说怀疑久了,最后就否定了,否定之后更严重他就会毁谤,因为跟他自己现在的想法相抵触了,conflict抵触,或者跟他现在跟随的师父有不同的理念,那他就排斥了,我师父不是这么说的,那个师父怎么这么说的呢?你别理是那个师父,你也别理空能法师,你不要管我什么师父,师父就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你要知道是佛说的,佛说的,不是师父说的,佛比师父还大,是不是?所以我们一定要看经典,经典是佛说的。所以这种人他没有接触《无量寿经》,他怎么知道阿弥陀佛发了这个愿呢?所以佛看这样子的人是可怜悯者啊!那也就是遇缘不同了。下来他又引了善导大师的话:

“故善导大师曰:「如来所以兴出世,唯说弥陀本愿海。」意谓,三世诸佛出兴于世,唯为此大事因缘,宣说阿弥陀如来不思议愿力,惠救万众。”

  释迦牟尼佛所以出现在这个世间,就是要说阿弥陀佛本愿海的功德,这是善导大师对净土宗的看法,说释迦牟尼佛是为了这个来的,是为了要说《阿弥陀经》、《无量寿经》跟《观无量寿经》来的。这个我们七宝同修都认同了,那别人认同不认同不管他了,我们自己要接受过来,为什么呢?因为这个是我们的依止,这个是我们的传承,所以你看看我们的传承多么的纯多么的直接,直接从哪里来?从释迦牟尼佛来,三千年前到三千年后的今天,马来西亚吉隆坡甲洞七宝净土讲堂,传到这里来了,你不要开玩笑啊!好,我们再看注解:

“故大师又云:「今逢释迦佛末法之遗迹,弥陀本誓愿极乐之要门,一切善恶凡夫得生者,莫不皆乘阿弥陀佛大愿业力为增上缘也。」以上《往生论注》与《观经疏》之说,殊似相违。实则亦可会通。”

  从上面来看这两个说法好像有抵触啊!好像有矛盾啊!一个说不行,一个说也还行,那到底是怎么样?是行还是不行呢?所以我们可以这么看,这里说:

“《论注》正符如来抑止之意,令人慎莫谤法也。”

  《论注》之说就是一种抑止之意,阻止你去犯是这个的意思:叫你千万不要谤法,不要再造五逆十恶,预防你会犯这样的罪业,只要你不犯都有机会,犯了也有机会,这才不得了!这才是净土法门嘛!犯了就没有机会,很多人都没有机会哦!包括师父也没有机会哦!犯了都有机会,最好不要犯,这是弥陀慈悲至极啊!

“论中复云:「此生愚痴人既生诽谤,安有愿生佛土之理。」”

  这里有解释了,《论注》再说了,这样愚痴的人他在那边毁谤,毁谤他还会发愿要求生净土?那这样说来意思就更加清楚更加明白了!什么叫毁谤?就是不相信啊!毁谤就是不信!那他怎么能接受呢?那里会有什么阿弥陀佛的?你见过没有?是不是没见过吧?没见过你也信?种种这些唱反调的反对党,他不能接受,不能接受他还会念佛求往生啊?没这个道理嘛!所以就不得往生了!是说他这个时候善根还没有生起来,他还没有真正明白,到有一天他真正明白了,他就不会诽谤了嘛,他就会相信了,是不是?但是到哪一天不知道,应该说到哪一世可能也不知道,可能这一世都没有机会了,但是迟早,要不然阿弥陀佛就不会说这句话了,“一切皆成佛”!你不要看那些恶人,迟早他也成佛啊!因为恶人本来也是佛,不是说只有好人他本来是佛,恶人怎么会是佛呢?师父!你看他那个嘴脸,他的嘴脸像佛咩?那你就没有看到佛在哪里了。我们再看注解:

“是故经云五逆谤法不得往生。至于《观经疏》则显弥陀悲愿无尽。五逆谤法,果能临终念佛,是即忏悔发心,如是之人,亿亿中亦难一二,故佛慈悯,仍然摄受。”

  《观经疏》这个话当然成立了,他既然谤法他怎么能够明白呢?他认为你们是迷信的,没有这么简单的事,你们是老王卖瓜,你们的师父是老王,不是啊,我师父俗家姓张,就专讲这些。《观经疏》是显弥陀的愿力是无尽的,你五逆谤法临终果然还能念佛,你就是忏悔发心你还可以往生,但是这一种人亿亿人之中难得有一个两个,你想想看他的观点他的思想都是不赞成都是反对的,到死都不认同的;而有人他最后还能够相信,这个很稀有啊!这就难得了嘛!那么但是以前有说过,像这样的人临终要具备三个条件,所以这两种说法两种都可以并存,同时存在,没有冲突,我们继续看注解说:

“又善导大师云:「弘誓多门四十八,遍标念佛最为亲。人能念佛佛还念,专心想佛佛知人。」又云:「唯有念佛蒙光摄,当知本愿最为强。」善导大师约四十八愿为真实五愿。若论至约,则唯第十八愿。故于《事赞》中曰:「一一愿言,引第十八。」”

  最后就是赞叹这个第十八愿了,善导大师的话在里面了,注解的文字不难懂,那我们不再解释了。下来引《甄解》的说法:

“《甄解》云:「四十八愿虽广,悉归第十八愿。」又云:「谓由此愿故,使众生生无三恶趣之土,不更恶趣;具相好,现神通,而得灭度,入光寿海故。是以此愿特为最胜矣。」”

  因为第十八愿使众生能生到没有恶道的国土,那也不再转生到恶道去了,而且都是相好,都有神通而且还得到灭度。为什么会如此呢?因为他入了无量光无量寿这样的大智慧海的原故,所以这个愿殊胜,因为这个愿都是摄众生,都能得到往生的这个愿。

“又《笺注》曰:「故知四十八愿之中,以此念佛往生之愿,而为本愿中之王也。」”

  所以《笺注》他也说这个愿是大愿之王。

“此愿显弥陀之究竟方便,一乘愿海,六字洪名,不可思议功德。以名号即实德,「声字皆实相」故。”

  所以这个愿就显出弥陀的究竟方便了,净土宗是一乘愿海六字洪名,这个是不可思议的功德,大愿之海是一乘,什么叫一乘呢?一切众生都让他成佛,包括苍蝇蚊子蚂蚁,包括饿鬼道地狱道的,这叫做一切众生嘛!这个愿就指出六字洪名不可思议的功德,那名号是什么呢?因为名号就是佛所证的实德,真实的功德,佛的果实,成佛以后佛所得的果实,佛的全部都在这句阿弥陀佛里面了。所以你说这句佛号里面到底含藏了什么东西?就像你喝蜜糖,蜜糖里面到底有多少?哪一种种类的花的花粉到底有多少类你知道吗?不知道!那不知道没有关系,你吃蜜糖不是全都变成你的喽?你不需要知道蜜蜂到什么菊花去采蜜,到玫瑰花去采蜜,到哪里采蜜,那是它的工作,我的工作就是要吃,你的工作就是去忙啊!去忙去采蜜,那我的工作是吃。但是现在我不喝蜜糖了,已经一年多了,我到中国跟那些法师说,那些法师都觉得奇怪,问为什么?我说不要跟蜜蜂的孩子抢东西吃了。师父怎么是这样的呢?那蜂蜜是人工饲养的嘛!人工养它是被骗的,被你骗去当人工养的,他不知道是被养的,它的习性它的本能,就是不管你养我还是我自然的,我都是去采蜜来养我的孩子,怎么越养越不够的呢?越来越忙的呢?它也不会去找出什么原因,只有空能法师找到原因,那我又不能跟蜜蜂讲,所以我不吃蜜糖了。你可以说我这是歪理,那没关系了,我不吃蜜糖了。但是在某种情形之下不是刻意的我喝牛奶,哎,师父怎么可以喝牛奶?你喝牛奶不用杀牛的嘛!你喝牛奶要杀牛的吗?杀了牛才有牛奶喝的吗?不用,所以你念这句阿弥陀佛,把它接受过来,这里面就是佛成佛的果实啊!佛的功德智慧种种的一切一切全部在这句佛号里面,因为“声字皆实相”,这是密宗最高的法,声音跟字,念佛不是有声音吗?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四个字,阿弥陀佛那四个字写出来那个是字,这些也就是说在楞严的三昧境界里面,首楞严就是一切事究竟坚固,下来提一提《首楞严经》的境界:先是破妄,把那个妄给破除了,后来说地水火风空都是性德,地水火风空都是性德,而且不只是性德,都是如来藏本无生灭,所以妄也就是真,妄也就是你的真如本性,妄从哪里来?从你的真心来的嘛!真心迷了不就变妄了吗?妄是因为暂时糊涂了,不知道这个妄是假的,错用了心,得不到真实的受用,妄去掉了,真就显出来了。常常用世间的例子来跟大家说,就是镜子上面沾满了污垢,这个污垢清除了,镜子就显现它的作用了;水起了波了,波就是水嘛!水有波就看不清楚了,你看你的样子就歪歪曲曲变了样了,水不清,月亮也变样子了,月亮也现不出来了,就是这样子的一个道理呀!虽然听起来很简单,但是道理很深呐!这是圆教最上乘的道理,大家应该听不懂,但是知道这是好东西,能听出味道来,为什么呢?怎么证明呢?一对对的眼睛一直瞪着师父看,好料好料!听出味道来了,不懂还会听出味道来,所以声跟字都是实相,因此持名的功德,持名就是念阿弥陀佛,有声音有字,这是持名的功德,因为这是佛的果德啊!而且声字就是实相,前面讲过了。所以如果你不多听圆教的道理,你不来七宝净土讲堂听这些内容,哎,你会说这句阿弥陀佛这么简单,这么简单的一句佛号是实相,实相是法身本体一切法的根源,就是自性,所以第十八愿的功德不可思议,也就是因为持名的功德不可思议,只要你还能念都不可思议,那你不能念就可思可议了吗?不是!只要你还能念,这个念不一定是念出声音来,只要你的念头里面还有阿弥陀佛都不可思议!那么这就是第十八愿十念必生,就简单的跟大家介绍到这里,其实也谈了很多了。底下就是第十九愿了,讲到发菩提心了,我们到了第十九愿,先把愿文念一遍,这段愿文有两个愿啊,就是十九<闻名发心愿>,还有二十<临终接引愿>:

我作佛时,十方众生,闻我名号,发菩提心,修诸功德,奉行六波罗蜜,坚固不退。复以善根回向,愿生我国。一心念我,昼夜不断。临寿终时,我与诸菩萨众迎现其前。经须臾间,即生我刹,作阿惟越致菩萨。不得是愿,不取正觉。*十九、闻名发心愿。二十、临终接引愿。*】

“上章包括第十九「闻名发心愿」,与第廿「临终接引愿」。「名号」即名字。显体为名。名彰于外,而号令于天下为号。名与号同体。此辞通于诸佛菩萨。于本经常专指极乐导师名号—阿弥陀。”

  什么叫名什么叫号呢?名是显现这个本体的,本体你看不到,你也接触不到,你的佛性自性你看到吗?不知道!从哪里显现出来?从名,体非名莫显,没有名那个体显现不出来啊!显出来之后就“名彰于外”,这个名的里面,这个名的里面它就是实体,实体是什么?就是心性真心自性;“而号令于天下”,这就称号,令于天下是什么意思呢?教化一切众生啊!你要教化一切众生,你用什么来跟他们沟通呢?跟他们对话呢?Conversation交谈,怎么讨论呢?你必须要有语言嘛!教化一切众生要用名,因为体看不到,六根都接触不到,所以他必须要用名来教,我们依教修行,终极的目的是要证得这个本体,把名的本质找到,那名是相,从名相上就见到真性,这叫证果。所以名与号同体,同一个体,这个名辞“通于诸佛菩萨”,但是在本经《无量寿经》上面常常讲的,这个名号就是指极乐世界的导师阿弥陀佛。下来再看注解:

“「发菩提心」。菩提,梵语,旧译为道,新译为觉。肇公曰:「道之极者,称曰菩提。秦(指中国)无言以译之。盖是正觉无相之真智乎!」菩提心即是求真道之心,求正觉之心。”

  我们看解释,发菩提心,菩提是Sanskrit梵语Buddhi,旧的翻译叫道,新的翻译叫觉,这是佛经传到中国来的翻译,新的翻译跟旧的翻译以什么做标准呢?就以玄奘大师作为标准,玄奘大师以前翻译的都叫做旧译,玄奘大师从印度回国之后翻译的都称为新译,以玄奘大师为标准,所以菩提心翻成道,玄奘大师把他翻成觉,其实两个字都很好。那么“肇公曰”这是僧肇大师他说:“道之极者,称曰菩提”。秦,僧肇这位大师是鸠摩罗什大师的学生,罗什大师生的那个时代,国号是秦,称为姚秦,姚兴做皇帝,所以秦上面在历史上加个姚,这是皇帝的姓姚秦,这是指的中国,“无言以译之”就是中国没有相应的字来翻译它,没有。“盖是正觉无相之真智乎”,这是从意思上讲的,这个觉是正觉,说明它是真的,它没有错误,它不是邪知邪见,是正知正见。“无相”离一切相,即一切法,这是真智慧,所以用道来翻译,菩提心即是求真道之心,我们现在讲的佛道,求正觉之心。又菩提心即自觉觉他之心,我们继续看注解:

“详言之如《往生要集》所云之二种菩提心。(一)缘事菩提心(此即密乘之行愿菩提心),以四弘誓愿为体。(1)众生无边誓愿度。是应身菩提之因。(2)烦恼无数誓愿断。是法身菩提之因。(3)法门无尽誓愿学,是报身菩提之因。(4)无上菩提誓愿证。是愿求证得佛果菩提也。由前三行愿,具足成就,而证得三身圆满之菩提,还复广利一切众生也。(二)缘理菩提心(此即密乘之胜义菩提心)。一切诸法,本来寂灭,安住于中道实相,而圆成上求下化之愿行。是为最上之菩提心。谓为缘理之菩提心。”

  下面我们会一直在讨论这个菩提心,讨论得很深入,因为我们一般只知道菩提心就是菩提心,菩提心是什么?菩提心就是菩提心啊!就知道这么一点点,但是这个菩提心可以讲的很深入很广,很深很广,因为引了很多注解,那注解引了很多大德的说法,我们就选精要的跟大家介绍。我们就把元晓师对菩提心的解释拿出来跟大家介绍,因为他是非常重视发菩提心的。我们看注解:

“新罗元晓师于《宗要》论无上菩提之心曰:「一者随事发心,二者顺理发心。言随事者:烦恼无数,愿悉断之;善法无量,愿悉修之;众生无边,愿悉度之。于此三事,决定期愿。初是如来断德正因,次是如来智德正因,第三心者恩德正因,三德合为无上菩提之果。即是三心,总为无上菩提之因。因果虽异,广长量齐,等无所遗,无不苞(同包)故。”

  元晓是朝鲜人,朝鲜现在应该叫北韩是不是?朝鲜是北韩不是南韩,所以《无量寿经》注解我们古代就只有两本,另外两本都是朝鲜人,一个是元晓,一个是景兴。所以我们国内对于《无量寿经》的研究很不足,所以念公说现在我们要回头,其实这话说的是当时几十年前的情况。当然我们现在有了念公这一部《大经解》,很多注解的精华重点都在里面了,所以这是我们现代人的福报,现在又加上大家不用去看这本厚厚的注解,原文你也未必看得明白,以后大家看师父转述的视频,既可读到注解的文字,又可以听到念公的解释,同时也听到师父美妙的声音,现在大家福报更大来现场听,直接就可以领受了,但是听回去很多都忘掉了,所以要重复的看,那这次我们的注解有字打出来,都清楚了很多了,只是没有那么详细而已,那么师父又化浅来讲,原来的内容我们还是保留,但是在讲的时候我尽量以我自己能理解跟体会的,跟大家一起来分享。元晓他对于净土宗的着作就不止一本,朝鲜他们的佛教很不错的,他们的禅宗也很不错,韩国的曹洞宗还是很活跃的,他们都有着作,当时水平都很高,觉悟很高。那元晓的特点呢?他在“发菩提心,一向专念”里头,他特别注重发菩提心,所以就拿来跟大家介绍。他说了两种:一种是随事发心、一种是顺理发心。随事发心在前头《往生要集》里头称为缘事菩提心,这个叫做随事发心,这是密教修行的行愿菩提心,密教里面说的行愿菩提心,密宗称为行愿菩提心这是一种。第二种是顺理发心,这就很难懂了!前面的还可以,顺理发心就是《往生要集》里头说的缘理菩提心,也就是密乘的胜义菩提心,这个义是第一义谛,就是这两种。第一种跟四弘誓愿是一致的,烦恼无数誓愿断之,这是如来的断德,正因善法无量愿悉修之,都要去修,这是如来的智德,能修这么多法是很大的智慧,众生无边愿悉度之,这是恩德的正因,对众生有恩。所以这三个德-断德恩德智德合起来为无上菩提之果,就是“无上菩提誓愿证之”,那么这样子就是三心,就是无上菩提的因,因果虽异,因跟果虽然是一个因一个是果,那当然是不同,一个因跟一个果当然不同了,因果虽然不同,但是两个无所不包。

“如经言:‘发心毕竟二无别,如是二心先心难。自未得度先度他,是故我礼初发心。’”

  刚刚初发心是一种,动个念头,起了个心念-我要修行了,我要发心了,我要学佛了,我要真正的走这条路了!动了这个念头叫初发心;毕竟成就又是一种,因为它中间可能要很长的过程,这个过程就出乱子出差错了,初发心到毕竟成就中间还有个过程,初发心是因,毕竟成就是果,这两个虽然有不同,但是两个没有分别,因为从这个因必定得这个果,只是我们要注意的就是中间这个过程而已。我们看那个黄河,我们看黄河从发源起一直流到大海,你怎么看?现在这很容易,从地球看大海跟黄河,那不就是一片吗?现在我教你看很容易的,你下载那个谷歌地球,从这上面就看到了,你就打黄河两个字就看到了,大海跟黄河你看它们有界限吗?看不到界限,都连在一起了。所以就说一个是因一个是果,一个是果一个是因。“发心毕竟二无别”,黄河的水毕竟都流到大海里头去的。“如是二心先心难”,这个大家要知道啊!这两个心里头初发心最难!所以我们要尊重自己,他要真的发了菩提心,千万要护持,不要让他退心,现在往往退的很多,在我自己身边看得太多了!原因在哪里呢?还是那首歌,「我听着人家说」,到处听人家说,他不是听佛说,受到别人影响就退了,退其实也很正常啊!但是往往退没有关系,还造了不少口业,重伤毁谤!你不来七宝就算了,你干嘛还要毁谤呢?你干嘛还要诬赖诋毁出家人呢?造这样子的罪业多划不来啊!所以很替这些人惋惜!所以能够保持初心的没几个,在这样烦恼恶浊之中你能发菩提心,还能坚持保持,这就像什么?像在火里面长出一个莲花一样,多么稀有啊!莲花怎么在火里面长出来呢?火中生莲呐!“如是二心先心难”,我既然已经发心,你只要护持就可以了,就是中间不要让它出轨,不要它再走偏差,而且在这种邪说纷纭群魔乱舞的时代,在这种情况之下,你能发求正觉之心,啊,这个很难啊!“自未得度先度他,是故我礼初发心”,大乘心先要以利他出发,所以对初发心的人,我们要顶礼啊!所以发菩提心很重要!下来注解说:

“此心果报,虽是菩提(成佛),而其华报,在于净土(往生)。”

  这个心的果报己成佛果,但是它也有花报,花报就是往生净土,因为菩提心是广大无边无有极限,所以他可以得到往生,往生作为他的result最后的果报,作为花果,成佛作为果实,果实实果,只要能往生,必定得到这个果实,这个就是随事发菩提心-断德,智德,恩德。下来注解说:

“所以然者,菩提心量,广大无边,长远无限。故能感得广大无际依报净土。长远无量正报寿命。除菩提心,无能当彼。故说此心,为彼正因。是明随事发心相也。”

  这个随事发心我们就简单的说说。下面我们来看随理发心,这是比较难理解的难懂的,因为说的是理,但是我们有念公的开示给我们讲解,那么师父再尽量的化浅来跟大家解释。我们看注解:

“所言顺理而发心者:信解诸法皆如幻梦,非有非无,离言绝虑。依此信解,发广大心。虽不见有烦恼善法,而不拨无(拨无者,排除也)可断可修,是故虽愿悉断悉修,而不违于无愿三昧;虽愿皆度无量有情,而不存能度所度,故能随顺于空无相。如经言:‘如是灭度无量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乃至广说故。如是发心不可思议,是明顺理发心相也。”

  光是看到注解的文字就不懂了,不解释的话,就真的是一头雾水了。“信解诸法皆如幻梦”,大家看起来这个不难啊!师父常常讲,《金刚经》讲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我知道我知道,看起来不难哦!你心想我应该可以做到吧?如梦如幻,假的,师父说假的我相信,你要相信而且要真的理解,怎么证明你真的理解呢?平常看不到,平常大家都很有修行,境界一来就全变了样了,境界一来就用不上了,一切诸法皆如幻梦,说就容易,《金刚经》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你要信啊!有人读了《金刚经》这句话并不相信,中了彩票哇!发达了发财了!这些不是梦幻泡影吗?你为什么这么兴奋高兴到乐极生悲死掉了?他不能当它是幻梦啊!所以你这还是没真理解,你以为容易啊?再来这个更难了!“非有非无,离言绝虑”,这个原理很高,前头说的你就很难了,比成佛还要先受顶礼。这里说的更不容易一些,什么叫非有非无?有就有,无就无,怎么是非有非无?你自己都不清楚。非有非无才是事实真相,因为它离开了两边,一般人不是着有边就是着空边,“佛说诸法空,为除诸有故,若复着于空,诸佛不能度”,跟你讲诸法空干嘛呢?因为你着了有啦!你着了有,佛跟你讲空。佛跟你讲空你又执着空,那佛就没有办法度你了,没有办法度叫什么?叫“无法度”(闽南语)。所以是非有非空不落两边,但不是模拟两可。一般人以为佛说的都是模拟两可,有就有,没有就没有,怎么又有又没有,又没有又有呢?有就是有,没有就是没有,这是众生的见解,不是事实真相,众生都落两边,这叫边见。所以见惑当中头一个就是身见。第二个就是边见,只是落两边,不是好就是坏,不是善就是恶,不是男就是女,没有不男不女的,不是此就是彼,不能圆融啊!这里说的是非有非无,所以告诉你“离言绝虑”,这么讲就可以接受一点了,离开言说,绝虑是没有思虑,思虑之路绝了,就是你再聪明都想不到了,想不到了这叫绝虑。离开你的言语,Shutup闭嘴!叫你闭嘴也是多余的,你根本讲不到!所以它这个是必须除尽有所得的心,方能行至行不到处。这句话好棒哦!好棒再念多一次,必须除到干干净净,除掉你有所得的心,你才能够走到那个走不到的地方啊!这是一个行不到的地方,不是你走能够到的地方,你怎么能够走到那个走不到的地方呢?你必须除尽了你有所得的心,所以你看那个Hearth Sutra《心经》就说了嘛!“以无所得故,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盘”,你得到什么啊?请问你得到什么?你本来就圆圆满满的,没有任何可以加的,下来这又是念公的话,修行不是增加什么,而是去掉什么。有所得有所求,想得定想得神通,想得智慧想说法利众生,想成为什么什么,甚至想上品上生...所以有时候我看你们在佛前跪着祈求,我就在想你们求什么?而且很长时间心里面讲了一大堆,不晓得你们在求什么?这里告诉你:要除尽有所得的心,这都是在思虑之中,这里说的是离言绝虑,不能用你的意识来想,要用真心,不能用妄心,真心是无所得。“依此信解,发广大心”,依这样的信解来发一个广大的心,虽不见有烦恼善法,没有烦恼善法的分别,不见烦恼和善法,不是说没有啊!没有就是你眼睛瞎了你看不到吗?明明是有嘛!不是说没有是“不见”,不是那种一只眼睛张一只眼睛闭,那你那张开的眼睛还是看到啊!不见什么呢?不见它们的分别,“而不拨无”,拨无者就是排除,不拨无可修可断,还是要修哦!不能说不修,还是要修。所以有一位老居士他就认为,这段就说错了,他说这个“拨无”是什么什么种种的,他不知道朝鲜人的这个汉文,朝鲜人的中文,拨无就是排除,拨就是排,无就是除,不排除,不见有烦恼善法,但也不排除有烦恼可断,有善法可修,这就是中道了,这就是博士班了。有人他有烦恼可断,有善法可修,他就看到烦恼跟菩提的分别,这又着到另外一边去了。因为这个说的是没有分别,他就没有可断,没有可修了,所以有的人就会这么想了,修也是这样,不修也是这样,那你修来干嘛?不是说无所得了,你还去修,那修来干嘛?不是说你本来是佛嘛!说唯心净土自性弥陀,那还要求生净土干嘛呢?不需要了!这样子又偏到一边去了。底下发愿“我愿烦恼悉愿断”,一切善法悉愿修,“是故虽愿悉断悉修”,虽然你有这个愿要断要修,“而不违于无愿三昧”,所以我们要体会这个经,经中也有好多地方是这个样子的,我们以后会看到,所以我们都要圆融。下面注解说:“虽愿皆度无量有情,而不存能度所度”,我要度无量的有情,而没有能度跟所度的分别,怎么做呢?后面会跟大家说,看大家体会多少,应该会体会很多,因为大家这个水平都提高了,被师父逼到那个智慧开了,不是花开了,是智慧开了。“故能随顺于空无相”,这才是随顺于空,随顺于无相。所以一般人就把空跟无,这个无相体会到偏了,就成了顽空,将这个无相当着没有来讲,就成了龟毛兔角了,这是断灭见。所以佛经要翻译成英文很难,就是这样子。但是现在有很多佛经也翻译成英文了。因为这个无就是翻成NO,没有!所以你看《心经》的英文翻译就是:「no eyes, ears, nose, tongue, body, or mind;no sights, sounds, smells, tastes....」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都没有了,那就没有作用了!眼不能见那就是瞎子了,耳朵不能听就是聋子了,有体没有相没有作用,那师父还能够讲课吗?你们还能够听吗?所以难呐!所以还要再解释才行。所以作为中国人能够听懂看懂中文,是很有福报的,尤其学佛。五月的时候去了居銮,有一位受英文教育English educated的同修,她就是有这样子的反应,她后悔不懂中文。但是我们七宝也有几位也是这样English educated的,难得就是他们很努力来克服这方面的障碍。那如经言就是《金刚经》的话,「如是灭度无量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我们来理解一下,这就是缘理发的菩提心,这个很难懂。下来引一段也是念公自己的开示跟大家分享:就是讲到《金刚经》的这个道理,度众生没有众生可度,我们想度众生,明明他就是人嘛,我度了他,怎么说没有众生可度呢?这就是《金刚经》的道理了,大家来体会一下,跟这里的意思一样,所以只能够体会,你不要说懂,是体会。经文说:「我应灭度一切众生,灭度一切众生已,而无有一众生实灭度者」,这是我们要发的心,不但是有这个心,而且还要实践,还要真落实。灭度一切众生之后,众生都灭度了都度了,我这个愿已经成就了,可是怎样子呢?经中说:而是没有一个众生真实灭度。这就奇怪了!要度一切众生,而这些众生已经得到了你的度化,可是这里说没有一个众生是真实灭度了,那这就不是凡夫,而是通达般若的菩萨度生的境界了,所有众生皆令入无余涅盘而灭度之,彻底都灭度了,可是为什么又说没有一个众生真实灭度了呢?下面这句话就来了,就因为释迦牟尼佛得道的时候,第一句话说,这句话大家都很熟了,「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一切众生本来就有如来的智慧德相。So so所以说,一切众生本来都是佛,那么一切众生本来是佛,他现在成了佛,他只是恢复了自己的本来而已,他不是得到什么,变成什么,制造成什么,变换成什么,他不增不减,只是恢复他的本来,right对吗?那么你这个度众生的人,你度的这个人,你又做了什么贡献呢?哦,有道理啊!是有道理,以前没有听过这样子的,但是一时又不能接受了,那我以后要不要帮人啊?我帮人原来没有人是我帮的,他只是恢复他的本来,还有啊,一切众生既然同具如来智慧德相,也就是同样具有如来的法身,我跟一切众生是同一个法身,本来同体,一体之中,谁能度?谁是所度?不得了了!所以《金刚经》很难懂,“无有一众生实灭度者”也就是《金刚经》中重要的开示。那前几天讲过的,三轮体空,就是这个道理:内不见自己,外不见对方,中间不见所施之法所施之物,外内与中间都无一物称为三轮体空。内是一方,外是一方,中间是一方。一般我们都是认为:内有我,外有人,中间有法有物,这个三轮就不空了。明明是我度他的,我将佛法,我度他是用佛法,我教他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就是中间这个东西啦,阿弥陀佛是法,他就是我度的,我就是我,那你没有空啊!如果是三轮体空,就是不见有能度众生的我,没有一个我,没有一个我在做事,内如果没有我,那外也就没有人了,内没有我,外没有人,中间还有什么?一切都本空了,所以本来无一物。举个简单的例子:我布施了一万块美金,我把钱给某某先生了,如是三轮体空,内就不见我布施的这个人,外不见有某某先生接受我布施,中间不见这一万美金,这不见不是说丢掉了不见了,没有看见这一万美金,虽然不见能施与受施之人,中也不见这一万美金,但是这件事情我还是做圆满了,这叫三轮体空。这就是很殊胜的,这样的布施就可以称为布施波罗蜜,就可以到彼岸。如果不是,你只能够说是布施,你不能加波罗蜜,波罗蜜是圆满波罗蜜就是三轮体空。一般是我有一万美金给他了,一直记得自己做了很大的事,我把一万美金救济了某某人啦,我一直记得他曾经得到我一万美金,他连感谢都没有,还记了多少年呢!你布施是布施了,他得了一万块钱,但不能称为布施波罗蜜,两者的差别就在这里。所以当时达摩祖师跟梁武帝就是这样,梁武帝还记得很清楚他建了四百八十间庙,记得多清楚记得多少年了,就等那个达摩祖师过来,告诉他我建了四百八十间庙,我又度了多少人出家,有没有功德?没有功德!达摩祖师说没有功德,因为梁武帝没有三轮体空,所以并不是不布施,是要布施,而是要在布施的时候不住于相,不着相。所以有些人读了《金刚经》之后,就一切都落于空了!哎,师父,《金刚经》是讲空的吗?无为无相无我,都是没有了,就跑到偏空一边去了。但是蕅益大师写的一篇叫《金刚经破空论》,你说空,我破你的空,破这种偏见,所以终日度众生,终日没有度,“终日度生终日无度”就是我们前面所讲的这个道理;不是不度众生,是“度而无度,无度而度”,我在度众生,而没有度众生的相,就是这样而已。我没有度众生的相,而终日终身都在度众生,这样度生就是跟般若相契了,就是波罗蜜了Paramitta。因为说的是理,所以很难懂,虽然难懂,还是要听,师父还是要讲,甚至讲到最后剩下一个人也要讲,那我这次已经准备好了,到最后看剩下几个?可是很奇怪的越来越多,surprise surprise出乎意外!“乃至广说故,如是发心,不可思议”,这样的心,功德是不可思议的,why?infinity无限大,无漏,是无漏的,因为是无限大,无限大,无漏,就是功德。有限的,有漏的,是福德福报。所以梁武帝只有福报啊,福报很大,但是没有功德。我们再看一段注解:

“随事发心,有可退义,不定性人,亦得能发;顺理发心,即无退转,菩萨性人,乃能得发。如是发心,功德无边。设使诸佛穷劫演说彼诸功德,犹不能尽。」”

  “随事发心,有可退义”,这是一个缺点,随事发心有时候也会退的,会退。像以前讲过的舍利弗,他过去约六十小劫,有一世他发心要修菩萨道,要做布施,大乘的布施,他不但愿意把自己所有的房屋田园财产等等布施给需要的人,最后甚至连自己的身体性命也毫不吝啬愿意布施给人,他动了这个念头,那就有好戏看了!当他发出这个大愿的时候,竟然惊动天帝啊!天上的帝释就化现成一个年轻人,在舍利弗每天必需经过的路上等他,这次再重复讲这个个案有特别不同的内容,不同的呈现方式,不要以为说师父又讲这个,舍利弗挖眼睛的我听过了,不一样的,你听听。年轻人就在路上等候,故意试试他的道心如何,年轻人见到舍利弗来的时候,就故意嚎啕大哭,舍利弗见到这个情形于心不忍,上前去安慰他说:「这位年轻人,你有什么事让你这么伤心呢?」「不必问了,告诉你也没有用了!」「我是学道的出家人,发愿要救度众生的苦难,如果你有所求,凡是我有的都愿意布施给你。」「其实我哭的不是缺乏世间的财物,是我的母亲得了一种不治之症,医生说一定要用修道者的眼珠来跟那个药结合在一起才能够治愈啊!哎呀,活人的眼睛已经不容易找了,何况还要找修道人的眼珠,谁肯给我呀?可是我一想到躺在病床上呻吟的母亲,叫我怎么不伤心痛哭呢?」「哎!没有关系没有关系!刚才我不是告诉你了吗?我是修行的出家人,我很愿意布施一只眼珠给你,以救你母亲的病苦。」舍利弗当时就想了:「我有两个眼睛嘛!布施一个给他,我最多变成独眼龙而已,还有一个还可以看东西嘛!对自己并没什么妨碍啊!」随即就叫那个年轻人设法来取他的眼珠,年轻人不肯,就说:「这怎么可以呢?我不能用强迫的手段去取你的眼珠啊!如果你愿意的话,你可以自己挖下来给我啊!」舍利弗一听,年轻人说的也有道理,当下就下了大的决心,忍痛把左眼左边的眼珠用手挖出来交给年轻人,然后说:「谢谢你成就了我行菩萨道的心愿,请你赶快拿回去给你的母亲,和那个药来吃。」年轻人接过眼珠突然间说:「糟糕!谁叫你挖左边的眼珠了?我母亲的病医生说一定要右边的眼珠才可以用的。」这下惨了摆乌龙,舍利弗一听,哎呀惨了!真是糟糕!都怪自己事先没问好,现在怎么办呢?如果再把右眼挖给他,那连走路都看不见了,但是自己发了大愿心,救人就要救到底啊!舍利弗主意拿定之后,就安慰那位年轻人说:「你不要急你不要急,刚才都怪我太粗心了才挖错眼睛,人的身体本来就是四大假和的幻躯,假的,我愿意再挖下右边的眼珠给你母亲做药引治病,你等等啊等等。」舍利弗说完又下了巨大的决心,忍痛挖出右眼珠出来交给那位年轻人,年轻人接过舍利弗的眼珠,一句感谢的话都没有,就把舍利弗的眼珠在鼻子嗅一嗅,哎呀!随即就往地上一丢,就对着舍利弗还骂他:「你算什么修道的出家人呐?你的眼珠这么臭的,怎么可以和药给我母亲吃呢?」这位年轻人骂了之后,就用脚踩碎舍利弗的眼珠,这个时候的舍利弗已经是盲公,虽然看不到,但是他可以用耳朵听到年轻人骂他的话,还有用脚在地上踩碎他的眼珠的那个啪啪的声音,唉!舍利弗这个时候就叹了一口气,心里面想:「众生实在难度啊!菩萨心确实难发了!我不敢妄想进修大乘菩萨道了,还是重回修行自利的小乘吧!」正当舍利弗这个心念一起来,动了这样的念头,帝释就是天人即刻现身对舍利弗说:「修道的出家人,请你不要灰心,刚才的年轻人是我,是我帝释故意示现来试探你的菩萨道心的,你应该要更勇猛精进,照你原先的发心去修行。」啊!舍利弗听了之后深感惭愧,利他的菩萨心又再度的生起来了,成就了不退的道心,一直到今生今世遇到释迦牟尼佛,得证圣果。所以你看人家跟他要眼睛,他说算了,我别度人了,他就退了。这个个案我们讲过很多遍啊,这次是有点不同,不同在哪里呢?加料了,比较有趣了,为什么会有趣?因为师父会表演啊!要不然哪有那么好听?所以“随事发心,有可退义”,舍利弗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那么下来就讲“顺理发心,即无退转”,为什么会没有退转呢?我们星期一再来继续跟大家来讨论这个发菩提心的内容。那我们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一起学习到这里。好,谢谢大家的出席,阿弥陀佛!

( 創作其他 )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