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12年國教志願序,一場整人的遊戲?
2013/06/09 13:56:10瀏覽2426|回應0|推薦18
【文/路仁教授】

12年國教志願序施行後,孩子把某高中填第1志願扣0分、第2志願扣3分、第3志願扣6分...第10志願扣27分,在升學分分計較下,懲罰非常重。這是台灣教育學者研發的「世界獨有」政策,以推動在地入學,但北投孩子會因而念北投復興高中嗎?

先回顧2008年台灣世界獨有的消費卷,也是由眾多博士、院士級的經濟學者想出的。在經濟蕭條時,政府須刺激消費,但發鈔票怕民眾拿去存銀行,因此改發消費卷,讓民眾不能存。

當年我在報紙寫文章,多回狠批消費卷不切實際,因為為民眾不會擴大消費,只會拿消費卷去買衛生紙等民生用品,再把買民生用品的錢存下來。馬政府不信,燒了八百億及眾多行政費後,效果近乎零。世界獨有變絕響。

經濟學者來自校園,收入寬裕,會因拿到消費卷而擴大消費,以致推己及人,難以理解尋常百姓在經濟恐慌下的求生心情。推動志願序的學者亦然,因為他們有資源照顧孩子,「頂多把孩子送去國外讀,」便難以理解賣麵、做工家庭,渴望孩子翻身的心。

當政府投入眾多資源於少數國立明星大學,並不斷排名大學後,便引起家長爭搶資源的恐慌,吹出瘋狂的台大熱。政府廢建中、北一女,台大錄取人數多的私中便取代成明星高中。拿志願序來推動社區入學,跟拿消費卷來推動消費一樣,在人民恐慌心情中,都不會成功。

若照教育部想法,要推動社區入學,是該住家離校越遠越扣分,怎會以志願序來扣分?只是教育部擔心前者會造成家長遷戶籍潮,不敢施行。但採後者,不會讓學生「就近入學」,只會「就亂入學」。

「我住北投,填復興高中當第一志願會上嗎?」當孩子這樣問,家長怎麼回答?家長只能跟孩子說要看會考成績,最重要的,還得看其他孩子怎麼填。當大家都不知怎麼填時,只好都去問補習班,補習班開始開發落點預測程式,不斷將高中排名,提醒家長去爭取排名較高的學校。

也許第一年有點亂,第二年後大家還是開始照排名填,北投孩子成績好的還是去填建中,成績差的填復興高中也進不了,只是在製造補習班商機,增添學生負擔。但話說回來,為何北投孩子得去念復興高中?若他住石牌捷運站旁,搭捷運去念別的學校更方便。

芬蘭地廣人稀,社區高中就是開車可及的學校,大台北地狹人稠卻藉捷運相連,社區高中如何定義?定義都不清,又如何推動就學社區化?
( 時事評論教育文化 )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mybook678&aid=77368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