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5/11/07 22:01:22瀏覽1257|回應0|推薦23 | |
【文/路仁教授】
三峽某國中生,因母親不買新手機給他,拿榔頭砸客廳家具與電器,母親邊報警邊說:「半年前才買手機,不能買」,少年卻反嗆:「不管啦!我就是要」,作勢拿榔頭要砸爸媽結婚照。 警察即時到場,挽救結婚照,卻救不了親子裂痕。少年向警察哭訴認錯,母親仍提告,以教訓孩子。可孩子半年前才買手機,為何非買最新的不可?孩子變奢侈了嗎? 走入中學校園,聞到奢侈氣氛瀰漫。手機沒壞,跟家長吵著換;染燙頭髮數千元,沒收入仍強要,數月花一回、所費不斐;不再帶水壺上學,學生帶錢,換成桌上飲料,一瓶接一瓶喝。 「搶救地球,要過簡樸生活,」環境教育列車入校園,講員忙宣導,但見台下奢侈模樣,還覺得降溫地球有望嗎? 「人為何有奢侈心?」坐捷運到淡水,窗外出現塞車陣,「坐捷運可方便到老街,為何開車?」我問。也許有人闔家出遊,逛完老街要去北海岸,只得開車。「那為何一定要買名牌車?」我再問。 「面子吧!」捷運對座淑女,名牌包貼膝,以自信臉孔回答。在台灣宴會場,淑女提包包入場,像參加名牌競逐賽,「我輸了,」一位淑女眼紅她人包包,內心盤算著要男友,等下載她去血拼贏回面子。 宴會結束,男友到地下室開車,走過一排賓士車,沿途細數車子型號,赫然發現自己車最老舊,「明天,要去牽部新賓士,」男子邊開車邊說,想挽回面子。 面子對上面子,是場軍備競賽,數鈔票的是武器供應商。 可悲的是軍備競賽,從成人聚會,走入青春校園。中學生人手一機,很多學校不管,或者說不敢管,因上課滑手機沒收,動輒被學生團體抗議侵犯人權。「管太多,要讓學生佔領校長室嗎?」一位校長說。 「美國最先進的紐約,直到年初才開放高中生帶手機入校園,」我跟台灣高中生說,他們臉露不信,不信夢中的美國自由天堂,直到去年仍在校門裝金屬監測器,防手機進入。紐約今年鬆綁是怕家長聯絡不到孩子,但限制仍多。 當學校不限手機功能,愛面子的青少年,就玩起成人軍備競賽。「同學手機比我新型,」少年哭訴,手機對他的意義,竟是名利戰場的武器。 從手上武器,玩到了頭上的髮。從前高中生,穿著制服、頭髮剪齊,即使家財萬貫,到校仍與貧寒孩子同模樣。髮禁解除後,金錢確實可買美貌,美貌也許帶來青少年最在乎的愛情。 許多中學生頭髮燙了又染、染了又燙。有的家境佳,也許不在乎鈔票;有的家庭窮,在爭面子誘惑下,以劣質品傷髮質,進大學後卻後悔。「非要返回髮禁年代,但在自由發展時,可在染燙間做點限制嗎?」有人問。 「不行,」教育、人權及某些特定家長團體站出來,憤怒阻擋,認為只要略微管頭髮,即妨礙學生多元發展。「該多元發展的是髮下思想,不是頭上的髮吧?」我想說。 「家長選擇某私立學校,私校略管孩子頭髮、手機,可以嗎?」有人問。「不行!」教育、人權團體的吼聲更大。可我知道很多英美傳統私立中學,學生從衣服、頭髮到生活,皆要符合該校傳統,比台灣任何私校還嚴,很多孩子卻引以為榮,搶著要讀。 「這些學校侵犯人權!」有人說。若有學校嚴格辦學,有學生、家長選擇該校,其它團體憑何干涉?很多家長、學生在乎學校是否認真辦學、有愛心,氣氛是否像個家,而非教育、人權團體關心的「夠自由開放」,這種家長與學生的選擇權,難道不是更高的人權嗎? |
|
( 時事評論|教育文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