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學好作文、心靈成長,孩子如何魚與熊掌兼得?[1]
2014/06/24 23:09:30瀏覽1389|回應0|推薦13
【文/路仁教授】

會考作文成比序關鍵,引起家長抗議,也許作文明年角色沒那麼重,但仍有一定份量。將來孩子升大學,作文仍是要角。種種考量,讓家長忙送孩子補作文。

家長倚靠補習班,因為考題脫節他的應考經驗。當年聯考作文題,可能是「莊敬自強」,得高分最好引用國父、蔣公或先賢的話,成一條文字紅毯,迎接反攻復國的結論。

現今的題目,如「成長過程中,逐漸明白的一件事」、「夏天最棒的享受」、「我從同學身上學到的事」、「當一天的老師」、「面對未來,我應具備的能力」,強調的是,個人經驗與文字的結合。

出題者希望學生沈澱個人經驗、化成文字,敲響讀者思想之鼓、撥弄其感性心弦。其實,這也是文學的初衷,否則老子的智慧、蘇東坡的美學,早已遺失於歷史長河,如何綿延至今?

可這初心,被升學焦慮埋入地底。南陽街的補習人潮,遊走於追逐明星的地表,在老師紅筆批改的指導下,向著六級分邁進。在紅筆引導下,孩子的文字也漸漸脫離生活經驗。

「在醫院當志工,看見一位阿嬤生病,卻總是臉露微笑。面對不可知的未來,我想知足常樂是我該具備的能力。」在作文補習班裡,有孩子正練習今年的會考作文題。

也許,他沒到醫院當過志工,或者說他去過,卻未見過這位阿嬤,但補習老師仍會給高分,因為老師知道,孩子在考場這麼寫,閱卷者絕無法去調查故事真假,而真故事往往不夠感人。

孩子不會編故事,補習班也會提供大量範本,當做抄襲的素材。而每篇範本,最後常會總結出一個道理,讓孩子依樣畫葫蘆。14歲的孩子,沒有這些葫蘆讓他臨摹,如何在考場想出精闢結論?

手邊無資料,告訴我補習功效如何,但孩子從國一到國三,都如此寫作,會不會寫到有點厭倦?下筆寫自己走過的路,是生命的分享過程,文字與心靈互相汲取養分,都變得更豐富。常複製他人經驗,易成為文字機器人,若將來還要準備升大學的作文,怕孩子已無勁。

但寫自己走過的路,絕非流水帳式的記載生活瑣事。很多偉大的小說都是虛擬故事,卻映照出人心的真實感受。可這些創作者非從捏造起步,而是從文字與經驗的連結起,漸漸掌握文字精髓,可走入虛擬場景。他們在考場,才能隨機應變,即使寫虛擬故事,也能直扣人心。

因此,暫且卸下六級分的壓力包袱,暫且忘卻遠方的明星,讓我們挖掘地底,尋找命題者的初心。閱卷單位對作文六級分,其實立了四個標準,條條不違背孩子的心靈成長。心靈熊掌與分數之魚,其實能兼得。
( 時事評論教育文化 )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mybook678&aid=14494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