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0/04/06 23:59:22瀏覽3433|回應0|推薦20 | |
一、 「你赤著腳,不怕割傷嗎?」在土城彈藥庫的環保活動中,我遇見這個老外。拿了博士,又是名律師,卻甘願放棄美國籍,入籍台灣為島嶼的生態而努力。 「人有原始警覺性...」老外回答我時,以輕快步履遊走於田埂間,雙眼搜索樹上的鳥,吸口清新空氣後,臉露出滿足的微笑,身影與記憶中的森林動物重疊,「動物赤著腳,不怕割傷嗎?」我反問自己,也微微一笑。 他是文魯彬,信仰自然主義,覺得人只是地球生態的一族,不該貪婪地破壞環境,讓河流變黑、魚蝦無法覓食,讓老樹消失、飛鳥無處歇息。 他不只說,也起而行,與他相處時,若拿著瓶裝飲料喝,他會變臉,訴說瓶罐如何變成廢棄物、污染生態,也在一個不經意的角落,開始推動環保。 從環境教育法施行後,島嶼各機構忙於用公帑辦環境教育課,但台下往往睡成一團,聽文魯彬說,卻可以感覺到對環境的愛,由內而外發散。他坐於椅上與村民圍坐攀談,除了愛環境,也可以感受到他愛人,不愛穿西裝與高官開會,愛輕便地說真話。 「說真話?」我想起當他從環評委員退下時,電視節目如此評論。台灣的學者進入環評會後,便擁有名望與莫大權力,因此在會議中變得謹言慎行,以留住官位。文魯彬在某屆環評委員任期中,卻是徹底說真話,也果然不被續聘,從官位退至民間。 到了民間,他卻更有活力,從北到南到東,從山地到海岸到離島,在環保抗爭中,經常可見這位老外的身影,在最前線作戰。 「環境會傷害經濟嗎?」在某場座談中,有人這樣問他。他在白板將經濟畫為小圓,然後畫一個大圓代表環境、包住小圓,堅定地認為環境最重要,經濟必須以不破壞環境的模式發展。 那個座談會在晚上舉行,他卻揉眼說:「平常我已睡了。」我在台下楞了一下,心想有人這麼早睡嗎?抬頭往窗外望去,漆黑中有著霓虹燈、車燈在閃爍,心想森林裡現在應該一片寂靜。 「他信仰自然主義,」我跟自己說,想像他在森林與動物一起沈睡,於陽光初亮時醒來,迎接新的一天,在生活中落實他的信仰。 繼續閱讀 二 |
|
( 時事評論|環保生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