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06/22 02:00:15瀏覽889|回應3|推薦23 | |
引用文章爸爸,再見!
我們兄妹四人,不知道是否因爲父母親家庭計劃得當,中間都是間隔三嵗。在大哥之上本來還有一位姐姐,但是從小夭折。有時候我私自忖度,如果姐姐健在,我這個排行老二的,不就「兄弟姐妹」都齊全了。 兄妹四人從小就很親近,說出來有人或許不相信,但是我們四人小時候從來沒有吵過架頂過嘴。有人或許想,這個大概是因爲我們家庭複雜,兄妹四人從小就「敵愾同仇」的關係。可是我自己很清楚,我們兄妹這方面的個性,其實是來自媽媽氣質的遺傳和影響,即使我們的家庭是個溫暖安樂的小家庭,在媽媽的教養下,我們兄妹之間同樣地會友愛相處。 長大之後,我們四個人相繼來到北美洲,散居在三個不同地方,只有弟弟和妹妹同在北加州。平常各自為生活奔波,幾年難得團聚一次。這次因爲父親的病危以及後來的喪事,四個人以及三個妯娌都齊聚台灣,在幾個禮拜當中,讓我重新享受了親情的溫馨。 對往生二十一年的媽媽,我們有著無限的思念和感恩,對剛剛去世的父親,我們的感情卻是錯綜複雜的。媽媽賢淑的個性和高雅的氣質,在家鄉的長輩之中是有口皆碑的。而父親的才華和幹練在家鄉也是一時之選,按理說,這樣的婚配是再理想不過的。不幸的是,父親的風流個性從開始就注定了這個婚姻的命運。 結婚不久,媽媽就發現了父親花心的一面。爲了維持家庭的美滿幸福,個性溫順的媽媽毅然地出面把事情擺平,這是我長大以後才知道的事。不過這樣的事件一而再的發生,最後終於有一件生米煮成粥的外遇,而且在祖母的強勢主導下,納了第二房。媽媽當時傷心欲絕,曾經出走他鄉,也考慮過離婚和自盡,最後爲了我們孩子們,終於還是忍辱地留了下來。 我曾經猜想媽媽和父親的婚姻當中,是否有什麼不和諧的地方。多年後,父親又納了第三房。至此,我深信,原因無他,只是父親的花心而已。 不管父親多麼傷了媽媽的心,在我們長大的過程當中,媽媽在我們面前始終不曾說過父親半句壞話。刻意不破壞父親在子女心中的形象。 父親和媽媽之間也一直維持著很好的關係,父親愛護著媽媽,敬重媽媽的地位和意見,也很疼我們兄妹四人。但是媽媽内心的深痛,我們都很清楚。 父親也很清楚,只有媽媽是全心全意地愛著他。媽媽結婚時帶過來的地產嫁妝,爲了償還公公投資失敗的欠債都變賣了,媽媽從來沒有抱怨過。對後來父親努力經營的家產,媽媽也沒有要求過什麼。倒是二房貪奪無厭,想盡辦法爭財產。媽媽往生後,二房和三房失和,常常爭執不斷,也成了父親年邁時以及臨終前的牽掛。(父親一向偏愛二房,但是過去幾年,真正照顧著父親的,卻是三房的阿姨。) 父親覺得有愧媽媽,他後來把我們在台中住家的樓房劃到媽媽名下。 母親往生以後,我們兄妹不忘媽媽的教誨,對父親一直敬重有加,也從不跟父親要求什麼,只有在維護媽媽留給我們的房子這一件事從不退讓。二房的阿姨雖然從父親那兒得到了許多財產,早已是小富婆一個,卻一直很想要這棟房產,有一陣子甚至慫恿父親要我們孩子放棄這個權益,而父親居然也聽從了這個主張,讓我們非常寒心。後來父親的良知發現,不再爲難我們。 就像父親生前敬重媽媽的意見,重要事情都找媽媽商量,媽媽往生後,父親遇有重大情事,都會找我們兄妹商量,尤其是能幹的大哥和小妹。因爲父親非常清楚,我們四個兄妹只是一心愛著他,為他的好處著想,不會向他要求什麼,就如同媽媽當年一般。 只是有些事情,尤其是父親把金錢、股票和房產給二房和三房的事,父親大概不好意思讓我們知道,常常把我們當作無知的幼兒,刻意編故事地隱瞞著我們。倒是我們於心不忍,後來大哥跟父親明講了,父親的財產是他自己的,他當然有權隨意的處理,我們只希望他能夠安心坦然。 知道我們家庭複雜的親友都擔心父親生後的遺產處理,會不會引起什麼不愉快。幸虧在父親的生前,父親的財產差不多都給了二房和三房,剩下的真的是寥寥無幾,自然也引不起什麼糾紛。 當然我們也都是父親的孩子,也遺傳了父親的許多個性。例如我們四個人都嫉惡如仇,都喜歡音樂。另外從大哥的體貼,弟弟的細心,小妹的堅強,都可以看出父親的影子。過去的這幾個禮拜,在處理父親留下來的雜務上,大哥和小妹的精幹和弟弟的毅力也都讓我想到父親。 幸好,沒有人遺傳了父親的花心。 如今父親已經不在這個世界,往事已矣,他對不起媽媽的過去種種,媽媽早已原諒了他,現在隨著父親的往生,真的是煙消雲散。 哎,誰叫他是我們的父親,誰叫我們是媽媽的孩子。 (完稿於2009年北美洲父親節)貝多芬的《第五鋼琴協奏曲第二樂章》 |
|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