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看話禪、話頭與禪機(04)
2010/01/08 18:00:38瀏覽3236|回應2|推薦20

                  讀慧門禪師 借殼指月禪書 扎記04*註1

看話禪、話頭與禪機

  

看話禪

甚麼叫做看話禪?

慧門禪師法語*註1:

看話禪(或稱參話頭、看話頭)(:臨濟宗修持)默照禪(:曹洞宗修持)都是禪宗參禪的方法。

看話禪是北宋大慧宗杲(:即大慧普覺禪師)大力提倡的。……他大力提倡看話禪,強烈批判當時的默照禪*註1、註4

臨濟宗幾乎全用看話禪的修法。在大慧宗杲的時代才稱為「看話禪」,後來才演變為「參話頭」或「看話頭」。,不僅僅是看或觀;在古時候,看就有看審、看參、甚至參究的意思*註1、註10

方立天表示*註2:臨濟宗大慧宗杲主張從公案中提出某些語句作為題目來參究,以掃蕩一切思量、知解,力求獲得真正的禪悟。他所創立的禪法被稱為看話禪』。也稱『看話頭』。『……此指參看,參見,參究』,話頭的略稱。就話頭來說,「」指公案,「」是要領的意思。話頭也即題目。通常話頭是選自公案古則中的某些語句作為焦點來勉力參究。所謂看話禪就是從公案古則中拿出一則無意味語,讓人不要就意識思維方面去穿鑿,而是就此話頭大發疑情,專心參究。

慧門禪師法語*註5:

以唯識學的觀點來說: ……參話頭的整個過程,就是要使行者打破累劫累世、根深柢固對五蘊身的執著-執著五蘊身為實有、為「我」;使行者在空性上展現一切,不再掉入過去所造、所薰的惡業裡,不再落入知識、常識及邏輯的推理方式,真正跳脫想蘊的控制,也就是跳脫腦筋作用的控制,甚至同時跳脫行蘊、識蘊的控制。

以禪宗的觀點而言,看話頭為的是要見自性;「見自性」就已經超越了唯識的說法。簡單地說,看話頭就是要截斷舊有的習氣,不攀外緣,不讓種子起現行;讓它在無過、現、未來的時間流動,以及無空間限制的束縛跳脫五蘊的控制。要達到這種地步,當然就要透過參禪,使自己的心進入「竹密豈妨流水過,山高豈礙白雲飛」的境界。

 

話頭

甚麼是話頭?

慧門禪師法語*註1:話頭是甚麼意思?古時候,高僧大德之間為了互通境界上的訊息,或為了勘驗學者的功力,當下有不少的對話;拿這些對話作為參究的主題,就稱為話頭

這種參究法就叫做「看話禪」。

有些人懷疑,把話頭提來提去、疑來疑去,真的能直指人心、使人開悟嗎?絕對沒問題!參禪人在參禪之前,至少要具備這樣的信心,才能參得進去。

看話頭是「斷碑橫古路」;話頭就是斷碑。明代的憨山大師和近代的虛雲大師,都特別把「話頭」深入的解釋為:心裡生起一句話或一個語意,在還沒有生起之前的源頭,叫做「話頭」;已經知道生起了,這時的念頭或語言就是話尾了。

道忞禪師……:話頭之說,無有定法。但是去不得處,便是話頭*註5。「去不得處」就是想蘊(:色受想行識五蘊中之想蘊)所不及的地方,也就是「話頭」。

照這樣說……提話頭,豈不是提話尾(:初參時)?沒錯!都是在提話尾,都是用腦筋作意在提。不過來果禪師就強調:沒關係!雖然是用心意識作意在提話頭,但提來提去,從生疏到熟悉,就會進入不提而提、不舉而舉(:即由心意識參而進入離心意識參)。提話頭產生疑情,也還是作意的參來參去,把提、舉、疑薰到阿賴也識,直到它自動起現行,達到不提而提、不舉而舉、不疑而疑時,就是真正會「用功」了。

依據憨山大師與虛雲老和尚的解釋*註6,念頭未生起之前就是話頭。若能把話頭參到綿綿密密,而後爆破疑情,看到念頭未起之前的源頭,參禪功夫就成熟了。能達到、見到或參到這話頭的「頭」,就表示明了心、見了性這時,所看到的話頭,必是離語言、超思維的;而能夠離語言、超思維時,一定就會顯出本具的般若智慧。(因此,直指人心、見性成佛,當然必須不立文字、教外別傳了)

參禪能參到看見話頭,起了疑情,而後爆破疑情見了性,就可以稱為「開悟」但悟境有大有小,所以才說小疑小悟、大疑大悟*註1

從禪宗一千七百餘則的公案來看話頭的形成,大約可歸納為兩大類。第一類為有意語,就是話頭裡含有某種意義,可以用道理解釋;另一類則是無意語,無法用道理解釋*註59

看話禪概要說:不要分別話頭對自己合不合,話頭本身沒有好壞,只是每個人有易參的話頭和不易參的話頭而已。

慧門禪師法語:參禪的行者要採用哪一種話頭?根本不必管它是有意語或無意語。……只要在修行中、在逼拶中能夠像「斷碑橫古路」一樣,突然爆出一個話頭,橫在內心深處,激起最大的疑情,產生迫切的心,定在那裡參來參去、疑來疑去,任何外緣內境一動,疑情就更強而有力。依這樣參究就可以*註5

究竟如何選擇話頭來參?或因個人因緣不同而有異,但重要的是:

慧門禪師法語*註1:……一個契機、契理的話頭。這話頭,必須可以把自己逼到死角,使自己走投無路而產生不疑而疑境界。而且,必須自己爆發這話頭,不能用腦筋去想……,用腦筋想出來的話頭不易契機。

在中國禪堂……來果禪師……強調以「念佛是誰」作話頭(:來果禪師以參此話頭而開悟)*註110天台宗融鏡法師命虛雲和尚看「拖死屍是誰」的話頭*註7*註8其他如「父母未生以前的本來面目?」、「狗子有無佛性?」、「萬法歸一,一歸何處?」、「庭前柏樹子」、「麻三斤」等都是現代行者參的話頭。

 

禪機

甚麼叫做禪機?

慧門禪師法語*註1:只要把握禪宗參禪的要點去修,就不難頓悟心地,明心見性,當下成佛,獲得自由自在的本具智慧。而所有的方法,只要能使人體驗世界、佛、我融成一體的真如本性,就叫做禪機

禪機也稱為「般若直觀」,是顯現第一義的方法,它是要逼行者去見第一義諦,確確實實的去體驗。

在參禪過程中,藉著禪機逼使自己打破一切對立,見到第一義諦,這也是禪宗的特色。

所以,修持參禪法門,一定要把握住這個特色-禪機;沒有禪機的發生,就不可能頓悟。

禪機甚麼時候發生?

慧門禪師法語*註5:這要看下多少功夫(:指參話頭),以及功夫有沒有從生疏轉為熟悉,從熟悉轉為綿密,從綿密轉為綿綿密密,從綿綿密密轉為針劄不入?(:指話頭)假若沒有達到這種功夫,禪機再怎麼出現,也引爆不了疑團而頓悟。

到底要怎麼悟?這就要有賴禪師與弟子的默契。禪師的責任,就是在弟子透過相當修行、達到將悟未悟時刻,就在最恰當的時間點上,「啪!」給他一個禪機,點撥他,幫他打開向上的關棙子,使他即刻開悟。

禪師點撥行者,必須具備獨到的慧眼,能看出行者的因緣是否已到;當因緣一到,就即刻敲醒他,讓他見全身、見自性。禪師靠甚麼點撥行者,就靠禪機。禪師使用甚麼樣的禪機,他這一宗就具備什麼樣的禪風。至於比較鈍根的行者,輕輕的點撥無法生效時,就要用棒喝。

看話禪概要說:歷代祖師和天下善知識們一貫說道:「無師自悟,是少有的事。」……在參話頭的過程中,要持續努力尋找善知識,因為只有善知識才可以檢證話頭修行,並印可是否已覺悟。

無門慧開(11831260)禪師如是說:

參禪,須透祖師關,妙悟,要窮心路絕,祖關不透,心路不絕,儘是依草附木精靈。《無門關》

 

1:書籍:慧門法師-借殼指月(()、第講,看話)

2: 方立天在「文字禪、看話禪、默照禪與念佛禪」文中:

北宋初期有臨濟宗人,其後又有雲門宗人和曹洞宗人,都先後採用偈頌(詩歌)等體裁,從文字上追求禪意,出現了由不立文字文字禪的變化。

其中,臨濟和曹洞兩家最為興盛,兩家的家風又各有不同,臨濟尚機鋒峻峭,曹洞主知見穩實;臨濟重直截自然,曹洞貴宛轉周旋。

約在兩宋之際,兩家的思想又發生顯著的變化,出現了以臨濟宗大慧宗杲為代表的看話禪和以曹洞宗宏智正覺為代表的默照禪的對立。

文字禪、看話禪和默照禪成為宋代禪法的基本形態。自宋代以來,隨著禪淨融合思潮的發展,念佛禪也日益成為禪修的一個基本方法。

3:  慧洪:《林間錄》卷上,《續藏經》。

4:《五燈會元》卷十五《德山緣密禪師》。

5: 書籍:慧門法師-借殼指月(()、第講,看話)

6:虛雲和尚<上海玉佛寺禪七開示錄>說: 參者,參看義。故凡禪堂都貼著「照顧話頭」四字。照者,反照。顧者,顧盼,即自反照自性。以我們一向外馳求的心回轉來反照,才是叫看話頭。

7:賴賢宗在虛雲和尚開悟之因緣:《虛雲和尚年譜》清光緒二十一年 (1895,五十六歲) 一條記載,虛雲和尚在揚州高旻寺禪七期間,工夫落堂,一夕晚香,忽見大地如同白晝,內外洞徹,隔牆見物,了了無礙。師知是境,不加執著。到了第八個禪七的第三晚,因為熱水偶濺及手,茶杯墮地,一聲破碎,疑根頓斷,慶快平生,如從夢醒。虛雲和尚乃述偈曰:「杯子撲落地,響聲明瀝瀝。虛空粉碎也,狂心當下息」。又曰:「燙著手,打碎杯,家破人亡語難開。春到花香處處秀,山河大地是如來」。(賴賢宗 虛雲和尚禪法與禪修慧命之當代融通)

8:看話禪概要(韓國)提到;對話頭持續生起疑心就是參話頭。若要疑心徹底,只有團成疑心的狀態,這才可以參好話頭,那如何才可以生起懇切的疑心而參究話頭呢?

舉個例子來說明……最近最受歡迎的「無字」話頭和「是什麼」話頭(:念佛是誰?)。參究「無字」話頭時,在「無」字前要加上全提,若不如此的話,即使有點茫然,「無」還是一樣地參究。全提就是對話頭的全體內容。……

例參「無字」話頭參法:

有位法師問:狗子有無佛性,趙州法師回答:。佛陀說:一切眾生皆有佛性,可是趙州法師為什麼說狗沒有佛性?

上述的引用句是對無字話頭的全提,即全體內容。相反地,單提是為什麼說無?這樣參的。剛開始參話頭時混合用全提和單提,待習慣了,就覺得全提麻煩,因單提?就包含了全提,所以熟悉了,自然而然地就成為單提了。

參究的要領如下:

 “狗子有無佛性?”,

“無”,

“為什麼說無?”,

“為什麼無…?”,

“為什麼…?”,

9: 方立天在「文字禪、看話禪、默照禪與念佛禪」文中:

看話禪特別強調活句(活語)和死句(死語)的區別。強調要參活句,不參死句

洞山守初禪師3:「語中有語,名為死句;語中無語,名為活句。

德山緣密禪師也說4:「但參活句,莫參死句。活句下薦得,永劫無滯。」「『一塵一佛國,一葉一釋迦,是死句;『揚眉瞬目,舉指豎指,是死句『山河大地,更無誵』,是死句

……這段話的意思是說,有解可參的,即通常有意路可通的語言、動作、境界是死句;反之,無解可參的,即超越語言、義理分別的奇詭語言、動作、境界,是活句

看話禪還宣揚必須經過才能達到境。

所謂,就是必須將心中的一切知識、觀念,通通放下,甚至連世俗精神活動的主體也一併休歇,然後以虛豁空寂的胸懷去參究話頭。在宗杲看來,人們的思維蔔度、知解成見,是以主體與客體的分離為前提的,這不僅不能達到真理性的認識,而且是參究真理的障礙。

所謂就是疑問,疑情。看話禪禪師認為,信和疑是互補的,信有十分,疑有十分,疑有十分,悟有十分,也就是大疑大悟,小疑小悟,不疑不悟參話頭的功夫,貴在起疑情。禪師們所謂的疑情是在禪修過程中出現的疑問,是激發禪修者意志的契機。疑情首先是對無常的外界事物生起疑問,然後再把疑問投射到自己的生命上來,對自我的生命樣態生起疑團,如:生命從何而來?死至何處?這個能追問的是個什麼人?念佛是誰?如此疑情頓發,疑來疑去,疑到山窮水盡,無處可疑了,就會豁然疑團迸散,心花朗發,大悟現前,發現了自己的本來面目。

10: 釋印謙在「禪宗念佛者是誰公案起源考」中表示:

《禪關策進》<天真毒峰善禪師示眾>云:

或看「無」字,要緊在「因甚狗子無佛性?」上著力; 或看「萬法歸一」,要緊在「一歸何處?」; 或「參究念佛」,要緊在「念佛的是誰?」,回光返照,深入疑情。

  ……所謂「參究念佛」,是以「阿彌陀佛」為話頭,藉以生起「『佛即是心,心是何物?不得作有,不得作無』這一念是從何處起?」、「這『能覷』的是誰?」或「這一聲佛從何處起?」、這「念佛的是誰?」、「畢竟念佛的是誰?」、「念佛的究竟是誰?」、「那箇是我本性阿彌陀?」等疑情(其中以「念佛的是誰?」這一疑情為主要著力點),疑情生起,話頭就要放下,緊抱疑情不放,萬一疑情跑掉了,再舉念幾聲「阿彌陀佛」,再提起疑情,待疑情打破,親見本來面目名叫開悟。這種以「阿彌陀佛」為「話頭」,起「念佛的是誰?」等「疑情」,疑情一破名為「開悟」的參禪風格,頗類似於臨濟宗「看話禪」。

所謂「看話禪」是通過看「話頭」以起疑情而達到開悟的一種參學方式,「看」是內省觀察、守護之意,「話頭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morgannz&aid=3667782

 回應文章

Charity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參禪
2010/01/11 07:20

感謝師兄整理的如此詳盡 參禪看來不易 更哪能求  無  

虛無 虛空   虛塵處

空心  空性   空無情  

不成熟的想法 請師兄指教


甜蜜花仙子(願世界平安)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參話頭
2010/01/08 22:41

常常參 妄念較少 很不錯

少參時 又回老樣兒

來來去去 不曉得已參好幾世了

感謝用心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