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金剛經研讀心得2-2
2009/08/08 17:38:27瀏覽743|回應1|推薦8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研讀心得2-2

Morgan  2002//03/01於紐西蘭南島佛光協會主持的金剛經研經會

(二)去我執生實相

參﹑法會因由分第一--說法對象,無言而教

(註:前發表之1-9,2-1兩篇,因上傳時,系統發生

題,致未全,今已補正,除表示歉意外,歡迎再閱)

  爾時:正當說聽具足機緣成熟之時也*2

  世尊:別有十號,總稱世尊。因具十號之德,為世尊崇,故稱世尊。此依大論,十號者*2

(一)     如來:諸法一如為如,不來而來為來,此約性體表德*2;後世我們中國有一首詩,描寫得非常好:佛在心中莫浪求 靈山只在汝心頭 人人有個靈山塔  只向靈山塔下修。*5

(二)     應供:應人天之供養,此約大悲大願表德*2

(三)     正遍知:知一切法,即假即空,莫非中道。一空一切空,一假一切假,一中一切中,無偏無倚,寂照同時,為正。三諦理智,圓融無礙,智周沙界,鑒澈微塵,為遍。此約寂照同時表德*2

(四)     明行足:有二說:大涅槃經說:明者,得無量善果。(指阿耨菩提。)行足者,能行之足。(指戒慧,此中即攝定。)謂得無上菩提,由乘戒慧之足。此約修因剋果表德。大論說,明,即宿命、天眼、漏盡三明。行,指身口意三業。唯佛三明之行具足。約此義言。是約神通表德

(五)善逝:猶言好去。謂入無餘涅槃。所謂生滅滅已,寂滅現前也,此約斷證表德*2

(六)世間解:一切有情非有情事相,無不解了,此約後得智表德*2

(七)無上士:在一切眾生中,佛為無上,此蓋即位表德*2

(八)調御丈夫:或以柔軟語,或以苦切語,善能調御丈夫,使入善道。(無問男女僧俗,如欲遠塵離垢,非具有大丈夫氣概果決堅定之心志不可。如是之人,唯佛能調伏而駕御之。)此約教主表德*2

(九)天人師:為人天之表率。譬如日光遍照,無不蒙益,此約普利表德*2

(十)佛:自覺、覺他、覺滿,名佛陀耶,此約究竟覺果表德*2

  食時:三世諸佛定規,過中一髮,即不得食。今謂食時將到,宜先往乞也。佛法制定,過午不食,用意深廣。如律中說,乞食之時,大約在辰時左右,以太早太遲,不能得故;防無所施,致惱他。無所獲,復惱自也*2

  著衣:佛制三衣*2:安陀會、鬱多羅僧、僧伽黎。

  持:梵語多羅,此翻應量器。謂食應其量,勿過大以制貪;亦曰體色量,皆與法應。體限鐵瓦等製,乃謂賢聖應供之器也*2

  入舍衛大城:園在城東南五六里,故曰入城。城周六十餘里,內城居家九億,地廣人稠,故稱大*2

  乞食:佛制,不許出家人用四種方法,謀食養命。一者,種植樹藝,名下口食。觀察星象以言休咎,曰仰口食。交通四方豪勢,曰方口食。卜算吉凶等,曰維口食。統名不淨食、邪命食。唯許乞食,名正命食。乃出家之正道也。何謂正道。折伏我慢故,不貪口腹故、專意行道故、令一切人破慳增福故。至佛自乞食,準纓絡經,含有多義。如使一切人不生憍慢,令一切障礙眾生皆得見佛獲益,垂示出家人不應蓄積故*2

  於其城中,次第乞已:次第者,逐家依次而乞,不加揀擇;乞已者,或儘缽滿,或止七家,非謂次第乞遍一城也,乞已即還,不少瞻顧也*2

  還至本處:由城還園*2

  飯食訖:飯者,吃也。如論語中,飯疏食之飯。訖者,畢也。寶雲經言,乞得之食,分作四分。一分,擬與同梵行者。一分,擬施貧病乞人。一分,施水陸眾生。留一分自食*2

  收衣缽:不收,則未免罣念,不能安心修道*2

  洗足已:為護生故,跣足行乞。(印土常著革履,易傷生命。)恐著塵染,故須洗之。連下句言,事畢即修觀,以道為重也*2

  敷座而坐:敷座者,敷,展也;座,坐具也。行住坐臥四威儀中,行易掉舉,住易疲勞,臥易昏沉。修行者唯坐為勝,故出家人多有不倒單者。結跏趺坐,為佛門常式,故略不言。跏趺有四益:一,身心攝斂,速發輕安。二,能經時久,不令速倦。三,不共外道,彼無此法。四,形相端重,起他敬信*2

  以上自著衣....而坐,皆我佛慈悲,曲為大眾以身作則耳,世尊初不必如此也。何以言之。如纓絡女經說,化佛身如全段金剛,無生熟二藏。涅槃經云:如來之身,非雜食身,何須乞食。而示乞食者,除上已舉使一切人不生憍慢三義外,無非為修行人垂範2

  最要緊的,本經為何序此等事相作為發起呢?此中大有精義,這正是親切指點,要人向行止動靜中體會。試思如來為度眾生故,非生現生,示同凡夫,何日不穿衣吃飯,即何日不是以身作則。為甚麼各經之首,多序放光動地。今欲宣說一切法的總持,出生諸佛之金剛般若大法,卻偏偏序此一段日用尋常的事做發起。奇不奇?妙不妙*2

奇妙不在奇妙處,奇妙是在粗淺處,義蘊既深,概括為十重*2

  (一)般若,是長養慧命,紹隆佛種的要法:猶之衣食,是世人護持色身,承先傳後的要事。今舉此著衣乞食等等為發起,正令發大心的人,明了這般若法食,是不可須臾離的。所以經云:受持讀誦,廣為人說,則為荷擔阿耨菩提。又云:當知是人,成就最上第一希有之法。又云:是經所在之處,即為有佛,若尊重弟子。從這幾句經文的反面一看,便可懍然是同衣食一樣,關係甚大,不可暫離的了。故以之為發起*2

  (二)經云「後五百歲,有持戒修福者,於此章句,能生信心。」可見持戒修福,是般若入道之門:乞食是戒律制定的。今示著衣持缽,次第行乞,既是引導眾生持戒,亦是普令眾生修福。世尊日日乞食,便是日日發起眾生的堪入般若的信根。今於欲說金剛般若之先,即序以為發起,何等親切*2

  (三)圭峰大師說:戒能資定,定能發慧,故以戒定發起:須知慧無戒定,乃狂慧非正慧。乞食是,敷座而坐,所以入。既示戒定事相,然後說甚深般若,豈非顯示三學的一定程序,令人知所先後乎。又經中但說慧,特於發起中補足戒定。佛菩薩為度眾生,懇切周到,如是如是*2

  (四)一切學人,能向衣食起居塵勞邊鍛煉,便是降伏妄心最要之方:必須對境隨緣,既不迷,亦不煩,乃是安心之法。故經云:一切法,皆是佛法。又經中多就布施等度上說降住,亦是此意*2

  (五)如來的隨順凡夫,著衣乞食者,是明不著果位之相也。正是經中所云:如來者,即諸法如義,是也。須知果如,因亦如。所以應離一切相,發阿耨菩提心。而降伏之道,盡在其中矣。以果德之不著相,發起因行之不應著相*2

  (六)金光明最勝王經有言。五蘊,即是法身。五蘊,乃緣生之幻有;法身,是寂照之真空。這就是叫人要即幻有,見真空,非斷滅相。本經種種遣相,而歸重在於法不說斷滅相,亦是此意。當知所謂第一義空者,正須不取著,復不斷滅,方稱第一義。此是學般若的緊要之點。而如來以法身示現凡夫衣食等幻相,正是要凡夫就各人幻相上,體認本具之法身。但勿逐妄,何須妄外求真。倘或執真,可是真中起妄。經中如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應生無所住心,凡夫非凡夫,眾生非眾生等等,莫非說明不取不斷不即不離之義。然則本經之發起,可謂切要極矣*2

  (七)如來示現乞食,而乞已即還本處。吾輩凡夫,只知忙於謀食,終日終年,向外馳求,從不知返照本性。又如來示現食已,即收拾一切,攝靜入觀。須知般若慧力,從內照生,而內照必先靜攝。即復返觀靜照,背塵合覺,方堪發起般若本慧也。注意注意*2

  (八)一部金剛經要旨,惟在云何降,云何住。達天法師云:一有所住,覺心便亡。才欲施降,妄心愈熾。是須無降而降,無住而住。所謂無降降,無住住,云何下手耶。今觀世尊穿衣吃飯,行街過巷,洗足敷座,瑣瑣屑屑,並非一時如是。度生四十九年,便四十九年如是。以金剛身無須飯食,無須洗足,且無須學定。然而為眾生故,日日行之,行所無事,真是平等如如。這一段本地風光,便是降心住心的大榜樣也。吾輩必當如是修學。凡遇境緣來時,皆須如教而行,行所無事。行所無事,便是無降而降,無住而住。如此庶可契入般若深旨乎*2

  (九)上來所說無降而降,無住而住,恐猶未了。請復說之。吾輩學般若,當從不取於相用功。不取者,謂不離一切相,而不著。若偏以無相當不著,是又取非法相而為斷滅矣。故經云: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諸相非相者,雖有諸相而不著之謂。又云:不取於相,如如不動。惟其不取,所以得見一切法相非法相。不取,便是無降而降,無住而住也。經首以不取相為發起,其旨深矣*2

  (十)綜合以上所說,可見發起序,全顯第一義空。你看如來示同凡夫者,為利他耳,無我相也。般若妙法,任運由瑣屑事相上自在流出,無法相也。無須乎食而行乞食,乃至示現洗足敷座等,以不言之教,護念付囑一切發大心者,亦無非法相也。於此薦得,真空理智,宛然心目。發起之精,孰逾於此*2

(下續)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morgannz&aid=3207038

 回應文章

gladys99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菩提心
2009/08/09 11:35

菩提心是學佛人的初心,

讓我們在生命中處處開花

可以剪花自賞,也可以把花給需要的人.

謝謝分享

morgan77(品酒、攝影、禪修)(morgannz) 於 2009-08-09 15:21 回覆:

謝謝!也願以此共勉!!

近看慧門禪師DVD片,確指出世間難聞之法與學佛之方法,尤其是參禪之法,下周將請Charity將DVD片帶去與妳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