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2007/09/19 16:48:48瀏覽655|回應2|推薦17 | |
看了稻兄提到賴青松,我有很深的感觸 以往我看到那種高學歷的人「離群所居」去作一些「特別」的事情的時候,我想到的第一件事情就是那些「特異獨行」的人的父母要如何自處? 其實那些特異獨行、離群所居的人所作的事情不見得不好、也沒有什麼不對(有些事情其實是很偉大),但是這些行為通常是違背主流的價值觀的,雖說主流價值觀不一定對,但是我常想的一個問題是,他們對於父母的期待又滿足了多少?如果親子關係永遠處於對立或是不諒解的情況下,這樣的執著所付出的代價,會不會太大了一點? 回歸正題來說種田與上班 我的爸爸是個十一職等的公務員,我的公公是個農夫,我看了這兩個男人的生活型態,我有很深的感觸 爸爸退休前是十一職等的技正,一輩子的公職生涯裡,沒有大富大貴、卻也衣食無缺,平常人家有的(房子、車子、家電用品等等)我家也都有,爸爸往生前沒有負債、還留了一間公寓給我和媽媽,爸爸往生前身體一向也都很好沒什麼病痛,到了退休年齡就退休,退休後過著清閒的生活,每天固定的看報、打球,爸爸很重視教育,雖然沒有給我什麼壓力,但是他給我的觀念就是「要唸書」,唸書不是為了要賺大錢,唸書是可以免於貧窮、讓生活安定 我的公公是個農夫,世代務農,公公沒唸什麼書,不過我相信他有很多經驗是一些農業專家比不上的,公公並不會特別重視教育,他們對小孩的態度是「不變壞就好」,也許因為農家的生活型態讓他們也沒有心思去張羅小孩的教育問題,公公如果是個上班族,其實也已經到了可以退休的年齡了,可是公公至今仍然繼續作農事,原因之一,是因為幾年前的虧損導致公公至今仍有負債,原因之二,我想是因為公公沒有所謂的「退休金」,所以也許就是覺得還能作就加減作,公公的身體有點積勞成疾,筋骨方面的問題很多,牙齒更是糟糕,如果拿爸爸和公公的健康狀況來比較的話,爸爸比公公好上N倍 我要說的是,種田(或是任何的農事)是很消耗體力的,傳統的農家其實收入都很微薄,因為他們不懂行銷,所以到最後農產品的獲利都是在中間的通路商及末端的零售商,農民的獲利其實很少,再加上一些無法預期的天災(颱風淹水病蟲害等等)人禍(媒體報導渲染一些誇大不實的議題),農家的生活,其實並不寬裕 我講一件有一點白目的事情,我還沒認識我老公、還沒去過他家之前,我真的不知道什麼叫做農家生活,和相差一歲的老公聊起童年生活,我才知道原來我們的過去差那樣多,可是我也不是什麼富家千金,我只是一個從小在都市長大的女生。。。。。 最近農委會一值在推所謂的科技農業,很多白領階級的上班族去參加培訓計劃結訓之後都去從事所謂的「新農業運動」,上班和作農,哪個比較辛苦,見仁見智,我只知道,農夫要靠天吃飯,要懂得和大自然和平共存,如果只是憑著過去在職場上那種硬拼蠻幹、「人定勝天」的態度,其實很難成功,因為作農不是要「勝天」,農夫一定要懂得「敬天」、「謝天」 |
|
( 心情隨筆|雜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