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放下努力
2012/07/10 00:22:04瀏覽803|回應0|推薦14

達到瑜珈體位的第一件事:放下努力。
這是世界上最困難的事情之一…..最簡單、也最困難。
如果你了解了,很容易達到;
如果不了解,那就很困難。
問題不在於練習,而在於了解與否。

在西方,埃米勒‧庫爾 (Emile Coue) 發現了一項獨特的定律,

他稱為「反效用定律」。

這是人性頭腦最基本的東西之一。
有一些事情,如果你想去做,拜託,別試著做!
否則,剛好達到反效果。

舉例來說,睡不著覺:不要試著睡著。
你越試,睡眠反而離你更遠。
如果太努力嘗試,那麼,你根本不可能睡著,因為,努力與睡眠是對立的。
唯有當你放鬆下來、不用力時,才會有睡意。
當你不煩惱睡不睡得著,只是躺在枕頭上、享受著涼爽的枕頭或是溫暖的棉被,夜晚如醇酒般柔和的圍繞著你,你只是享受著這一切…,什麼事都不做,甚至,沒想到睡覺這件事。有一些夢經過頭腦,你帶著睡意看著它們,不要對它們太有興趣,否則,睡意就不見了;對它們保持有些漠不關心似的,只是享受著、放鬆著也不想知道結果…,然後,你就睡著了。

如果,你努力嘗試,而認為睡意應該會來,一旦「應該」加入,那睡眠就幾乎是不可能了。你將整夜保持清醒,如果睡著了,那只有可能是因為你過於努力而厭倦了,當你不再努力——因為,該做的都做了,然後,你放棄了——就睡著了。

就在這個世紀,埃米勒‧庫爾發現了「反效用定律」。
帕坦伽利一定早在五千年前就知道這個定律了。
他說:prayatna shaithilya放下努力。
你應該以為正好相反:必須很努力才能達到這個體位。
帕坦伽利說:「如果你太用力,就不可能發生。沒有努力(No-effort)才會到達。」

努力必須完全地被放下,因為,努力是意志的一部份,意志,是臣服的對立。
如果,你試著做某些事,表示你不允許「存在」引導你。
當你放棄努力,
當你說:「好吧!讓『存在』來決定吧!如果,你要我睡,很好;不要,也很好。我不會抱怨,也不埋怨。你知道的比我多,如果,你覺得有必要讓我睡, 那就讓我睡。如果沒必要,就算了。請不要聽我的話!依你的意願而做吧!」
這就是當一個人放下努力時的樣子。

不努力,是一個偉大的現象。
一旦,你了解它,許多數不盡的事情對你將變成可能。
努力導向市場,不努力導向神性。
透過努力,你絕不可能達到涅槃nirvana,你可能到達新德里而不是涅槃。

努力,使你成就世界上的一切,它們不可能不透過努力而達成。
記著這一點,如果,你想更有錢,別聽我的,否則,你會對我非常生氣,
認為我打擾了你的整個生活。
你會說:「他說:『停止努力,很多事將會變成可能。』而我一直坐在這裡等待又等待,錢也沒進來,也沒人來邀請我當國家總統。」當然,沒有人會來邀請你,這些蠢事都需要透過努力達成。

如果,你想成為總統,你必須發狂的努力。
除非,你完全的狂熱於其中,否則,你無法成為一國總統。你必須比任何一個競爭者還瘋狂,因為,你要知道這可不是獨角戲,還有許多人在這龐大的競爭中角逐著。每一個人都試著奪得這個位子。極度的努力是需要的,而且,不要用溫和的方法,否則,你將會被擊敗。在那裡,溫和是不需要的,需要的是粗野、暴力與攻擊性。不要管別人的死活。既使有人因為你的政治權力而死,也要堅持你的策略。把每一個人當作你的階梯、你的踏腳石。不斷地踩在人們的頭上,唯有如此,你才有可能當上總統或首相,沒別的方法了。

這個世界朝向暴力與意志。
如果,你放下意志,你將被拋開,總會有人跳上你頭上。你將會成為別人的工具。如果,你想要在這個世界上成功,千望不要聽帕坦伽利的話,反而要讀馬基維力(Machiavelli)或伽那亞(Chanakya) 的著作,狡猾,他們是世界上最狡猾的人。他們告訴你如何剝削每一個人,卻不許任何人利用你,如何無情、殘酷與暴力。唯有如此,你才能得到金錢、權力與名聲。但是,如果你想達到神性,那剛好相反,你需要不努力與放鬆。

有好幾次…,我有許多政、商界的朋友。
他們來找我說:「請教我們如何放鬆,我們不知道如何放鬆。」
有一個部長總是帶著相同的問題來找我:「請幫助我,我無法放鬆下來。」

我告訴他:「如果,你真的想放鬆,你必須離開政治圈。這個部長的職位無法與放鬆共存。如果你放鬆下來,便會失去它。所以,那由你決定,我可以教你放鬆,但事後可不要生氣,因為,這兩件事沒辦法放在一起。所以,先結束你的政治生涯再來找我。」

他說:「那不可能,我來這裡學放鬆,就是為了要努力工作,讓我能夠晉升首長的職位。我因為頭腦一直處於緊張狀態,且不斷的擔心這些事讓我無法全力工作。而其它的人卻持續工作著,他們是強勁的競爭對手,我都快要輸掉這場戰役了。我來此,並不是要結束政治生涯的。」

於是我說:「那就不要來找我,忘了我,專注於你的政治運作,等到你真的覺得累了、無趣了,再來找我。」放鬆,是完全不同的次元,正好與政治相反。

你帶著意志力進入世界。
尼采寫過一本書《權力意志The Will to Power》。
帕坦伽利不是“權力意志”,而是對整體的臣服。
所以,首先:prayatna shaithilya——不努力。
你只是感覺舒適,不要太用力在這之上,讓感覺來帶領你,不要帶入意志力。
你如何能強迫自己舒適呢?那是不可能的。
你只能讓舒服自己發生,你無法強迫它。

你如何能強迫愛呢?
如果,你不愛一個人,就是不愛,能怎麼樣呢?
你可以嘗試、假裝或強迫自己,但是,結果會正好相反:
如果,你試著愛一個人,你將會更恨他。
唯一的結果是,在多次的努力之後,你變成恨他,因為,你將會報復。
你會說:「這個人有多醜陋啊,我如此試著愛他,卻什麼也沒發生。」
你讓他覺得,那是他的責任,讓他覺得罪惡感,好像他做了什麼事一般,
可是,他什麼也沒做!

愛沒有辦法被要求,祈禱不行、瑜珈體位也不行。
你必須用感覺,感覺完全不同於意願。

佛陀,並不是因為意志力而成佛的。
六年來,他不斷的透過意志力嘗試。
那時,他還是屬於世間的人,以一個王子的身分被訓練成即將成為一國之君。
他一定學了所有伽那亞所說的那一套。

伽那亞是印度的馬基維力,甚至,比馬基維力還稍微狡猾些;
因為,印度人的頭腦有一種特質,使他們能深入每一件事的根部。
如果,他們成佛了,他們真的是成佛;
如果,他們變成伽那亞那樣的人,你也無法贏過他們。
不論到哪裡,他們總到達最根部。
既使馬基維力面對著伽那亞仍略顯幼稚,伽那亞是無人可比的。

佛陀一定曾經被訓練過;每一個王子都會如此被訓練的——
馬基維力最偉大的一本書名就叫做《王子The Prince》。
他一定學會了所有如何擊倒世界上任何一個人的謀略,被訓練成如何必須緊握權力不放。
然後,他放棄了。
但是,離開皇宮是容易的,放棄這個已經被訓練過的頭腦就難了。

六年來,他試著透過意志力達到神性。
他嘗試了所有人性所想得到的方法…甚至,非人性的可能。
能做的都做了,一個也沒有錯過。
什麼也沒發生。
他越試,越覺得離自己更遠。
事實上,他越用意念,越透過意志努力,他就越覺得被拋棄,
「任何地方,都找不到神性。」什麼也沒發生。

然後,就在一個傍晚,他放棄了。
那個深夜,他成道了。
那個深夜,他放下努力:prayatna shaithilya,成道於是發生了。
他不是因意志力而成佛的,當他臣服、當他放棄時,他就成佛了。

我教導你靜心,並且,不斷的告訴你:「盡你所能的努力。」
但是,你要記得,強調盡所能的努力是為了撕開你的意志,
這麼一來,你的意志用盡了,意志產生的夢想也結束了。
你變得非常厭倦意志,有一天,你完全放棄了。
就是這一天,你成道了。

但是別急,你可能因此而不努力就放棄了,那就一點也沒用。
那將不會有所幫助,反而變得狡猾,藉由狡猾你將不會贏過「存在」。
你必須非常天真,事情才有可能發生。

這些只不過是定義而已。
帕坦伽利並不是說:「做它!」,他只是定義途徑的輪廓。
如果你了解,它將開始影響你、你的方式、你的整個人。
理解它,讓它深深的滲透你、流進你的血液,讓它成為你的骨髓。
就這樣。然後把帕坦伽利忘了。

這些經典,不是用來塞滿你的。
它們不應該成為你的記憶,而應該成為你的一部份。
你最終的本性必須有此了解,就這樣。
然後,忘掉它們。
它們,會開始自己運作。

「藉由放下努力而能精通體位,並且,進入寬廣、無限的靜心之中。」
兩個重點,放下努力:不要強迫它,讓它自然發生。
就像睡覺一樣,讓它自己發生。
那是一個很深度的放下,允許它自己發生。
不要強迫它,否則,你將扼殺它。

Osho:《Yoga: The Alpha and Omeg》

( 心情隨筆心靈 )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mitchell_wu&aid=6612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