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身心的和諧:超越的關鍵
2012/05/10 11:35:04瀏覽219|回應0|推薦13

生與死只是能量的兩種狀態。
生,意味著能量運轉;
死,意味著能量不運轉。
生,意味著能量甦醒;
死,意味著能量再度沉睡。

所以,依據拙火瑜珈的說法,你通常只是一部分活著。你能量展現的那一部分就是你的生命。其它的部分還沉睡著,感覺上好像沒有生命一般。但是,它能夠被喚醒。有許多方法像拙火瑜珈一樣可以讓潛能展現。

例如:調息,呼吸控制法,就是喚醒沉睡能量的方法之一。透過呼吸有可能敲醒能量,因為,呼吸是生命力──你的氣、生命的原始泉源──與你具體展現之間的橋樑。它是潛能與展現之間的橋樑。

一旦,你改變呼吸系統時,你全部的能量系統也跟著改變。熟睡時,呼吸會改變,醒來時,呼吸也會改變。生氣時,你的呼吸是不一樣的;當你在戀愛中,呼吸也會不一樣;在性愛的熱情中,呼吸也會不一樣。每一種意念狀態,都有特別的能量品質,所以,你的呼吸會改變。

當你生氣的時候,你的外圍需要更多的能量。當你處於危險中──急需攻擊或自我防衛──外圍需要更多的能量。能量會從中心點往外衝出。

性行為時,因為,巨大的能量從你的身體丟出去,事後,你會覺得筋疲力盡。
發怒之後,也同樣會覺得精疲力竭。
但是,處於愛的片刻之後你不會覺得枯竭,你會覺得很鮮活。
祈禱之後,你也會覺得充滿新鮮的能量。
為什麼會出現這麼極端的不同呢?
當你處於愛之中,能量不需要流到外圍,因為,沒有危險狀態,你很自在、放鬆,所以,能量是往內流。當能量往內流時,你就會覺得新鮮、有朝氣。在幾個深呼吸之後,你會覺得鮮活,因為,能量往內流入。當能量往內流,你充滿生命力,有滿足感,你覺得身心安頓。

另一個要注意的是:當能量往內流時,你的呼吸品質會改變。它會變得更放鬆、更有規律、更和諧。有些片刻,你甚至一點也感覺不到它的存在,宛如呼吸已經停止一般。它變得非常細微!因為,不需要能量,所以,呼吸就停止了。在三摩地或狂喜中,你會感覺呼吸完全停止。能量不需要往外流,所以,呼吸就不需要了。

透過調息法,你內在潛在的能量會被有系統性的喚醒。
也可以透過瑜珈體位法來開發,因為,你的身體連結著每一個能量的泉源點。
所以,每一個體位法都相互對應著每一個能量泉源。

佛陀所稱的「蓮花座」,坐是不需要消耗能量的一種體位法。如果你坐直,坐姿平衡而成為大地之一。沒有地心引力。如果,你的雙手和雙腳相交,而形成封閉的循環,生物電能就會往內流而產生一種循環。佛陀的坐姿就是一個圓的姿勢,能量不斷的循環而沒有丟出去。

能量,總是經由手指和腳指往外流出。但如果是圓形的東西,能量就不會流出去。那也就是為什麼女人比男人有抗疾病的耐力,且活的較長。身體越圓,能量流出去的越少。女人在性行為之後不會那麼筋疲力盡,因為,性器官的形狀是圓的,而且是吸收的能量。男人就會比較累,因為,他們性器官的形狀會讓更多的能量外流。不只是生物能的部分,心靈的部分也一樣。

在蓮花座中,所有的能量出口都接連在一起,所以,能量不會外流。雙腿交疊,雙手擺在腳上,雙腳連結性能量中心。這個姿勢是如此的直立,而不受地心引力的拉扯。在這樣的體位中,你可以完全忘掉身體,因為,生命能量並沒有往外流。眼睛閉著或半閉,眼球靜止不動,因為,眼睛也是能量最大的出口。

即使在睡夢中,你也會從眼睛的移動中丟出大量的能量。事實上,要知道這個人是不在作夢的方法之一就是:把手指頭放在他的眼睛上。如果,眼球是轉動的,那麼,他是在作夢。如果,把他叫醒,他會說他剛剛作了一個夢。如果,眼球不動,那麼,他是處於無夢的熟睡當中。所有的能量都往內流,沒有一點外漏。

瑜珈體位、調息──有許多幫助能量內流的方法。當能量往內時會合而為一,因為,在中心點不可能比「一」還多。所以,能量越往內就越和諧。衝突就不見了,在中心點不會有衝突。那是一個整體有機的統合體,因此,你會感到喜樂與祝福。

另一件事:瑜珈體位與調息都屬於身體上的協助。它們很重要,但僅止於生理上的協助。如果,你的頭腦是衝突的,那麼,幫助就有限,因為,身體與頭腦真的不是兩回事。它們是一個銅板的兩面。你不是身體加心念,你是身/心;身心或心身。我們總是把身體看成一回事,然後,心念又是另一回事,但是,身體與心念只是能量的兩極。身體外顯﹑心念細緻,但是,能量是相同的。

你必須在這兩極下工夫。
在身體上,有哈達瑜珈系統的瑜珈體位法、調息等等;在意念上,有羅迦瑜珈以及其它許多在心理層面有關的瑜珈系統。

身體與心念是同一個能量。
例如:當你生氣時,如果你能夠控制呼吸,憤怒就會消失。如果你持續規律的呼吸,憤怒無法壓倒你。同樣的方法,持續規律的呼吸,性慾也無法戰勝你。它會在那裡但不會顯露出來。不會有人知道你的性慾,甚至你也不知道。所以性與憤怒都會透過規律的呼吸而被壓抑下來,你甚至不會察覺到有多強的能量被壓抑下來。但是憤怒或性仍然存在。身體把它們壓抑下來,原原本本地留在內在。

你必須在身體與心念兩方面下工夫。
身體需要透過瑜珈方法練習,心念則透過覺知。當你越練習瑜珈,就越覺得覺知的必要性,因為,事情會變得更細緻。通常,當你生氣時,你知道你在生氣,因為,那很明顯。但是,如果你練習調息,你需要更多的覺知、更精確的敏銳度,去查覺你的憤怒,因為,憤怒已經變得更細微了。身體並沒有跟它一起作用,所以,完全不會有生理上的表達。

如果,練習覺知的人同時也練習瑜珈,他們會更深入了解覺知的領域。否則,他們只能覺知在粗糙表面的東西。如果,你只改變粗糙的部分卻沒有改變細微的部分,那麼,你會處於兩難中,肯定會有衝突出現。
瑜珈是有幫助的,但僅止於一部分。
其它的部分,就是佛陀所說的:觀念頭/觀照法門。練習瑜珈,讓身體變得有規律,並且與內在移動相互合作,同時練習觀念頭/觀照。

觀照呼吸。在瑜珈練習裡,你必須改變你的呼吸過程。
在觀照中,你必須覺知你的呼吸,只是覺察呼吸。如果,你能夠覺察你的呼吸,你就能夠覺察你思緒的過程,否則,那是不可能的。

那些想直接觀照念頭的人,是不可能做得到的,過程會是非常的艱困冗長。呼吸,是朝向心念的「門」。如果,你停止呼吸一下子,你的思緒也會跟著停止下來。當呼吸停止了,思緒也就不轉了。如果,你的思緒是混亂的,呼吸也會是混亂的。呼吸,會同時反映思緒的過程。

佛陀談過「出﹑入息念」──anapanasati:觀呼吸的進出瑜珈法。
他說:「從這裡開始。」那是一個正確的開始。你應該從呼吸開始,絕不要從思緒本身下手。你當感覺得到呼吸細微的移動,只有那個時候,你才能感覺到思緒細微的移動。

觀照思緒,會改變心念的品質;瑜珈體位與調息,會改變身體的品質。然後,當你的身體與心念合而為一;完全沒有衝突時;當它們成為一體,你不是身體﹑也不是心念的片刻時,你將會首次知道「本然」的樣子,你超越了。

只有當你沒有衝途時,才能夠超越。在這個身心合一,沒有衝突的和諧片刻中,你超越了兩者。既不是身體,也不是心念。就某個意義而言,你什麼也不是:空無。你只是意識。不是意識某件事情,就只是覺性而已。

這個不察覺任何客體的的覺性、不意識任何客體的意識,是一個爆發的片刻。
你展現了你的潛力。你爆發出來,而進入一個新的領域:「最終的」。
所有宗教所關注的,就是這個「最終的」。

有許多方法可以達到這個「最終的」。
有人可能會談到拙火,也有人不談,一點也不重要。拙火只是個名詞,你可以換別的名詞。但是,重要的是拙火所代表的:能量往內流的一些方法。

這個往內的流才是唯一的革命﹑唯一的自由。
否則,你會繼續不斷的製造地獄:
因為,你往外越遠,就越與自己失連,你就越生病﹑越不健康。

拙火,是所有生命的原始泉源,但是,你卻用盡各種方法與它切斷聯繫。然後,你變成自己的局外人,你不知道如何返回家園。這個回歸,就是瑜珈的科學。就人類蛻變而言,拙火瑜珈是最細緻的科學。

Osho:《The Psychology of the Esoteric》

 

( 心情隨筆心靈 )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mitchell_wu&aid=6441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