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9/05/03 07:53:15瀏覽874|回應0|推薦7 | |
大約在四十多年前,我奉父命加入了國民黨。十幾歲時的我,從未認真思考過自己該擁有怎樣的政治態度,當時「在英明領袖領導下去OOXX」對我來說是屬完全不用思考理所當然的——問題出在「入黨」,就像是吃了禁果的亞當,我開始發現「領袖其實也沒這樣偉大」。
某天,父親在盛怒下,先是怒吼:「沒有黨,你吃什麼長大的!」接著,曾跟蔣經國上海打老虎一生忠黨愛國,以致於落魄到在高雄鳳山小鎮的他低聲說道:「你就少說兩句⋯⋯」 我雖討厭國民黨,卻更厭惡民進黨(大致上是以「黨外」組黨那刻為分野)。但在昨日,我看到了一絲微弱的希望之光。民進黨秘書長羅文嘉在該黨初選政爭中說:「爭取勝選為最高目標,但勝選必須在三個前提下,一、有黨內民主機制,二、有團結的共識,三、才能達成勝選目標,三位一體⋯⋯」雖然這「三個」前提略有點問題,其實只有「兩個」前提,多出的「第三個」前提是為了達成後面「三位一體」而加上去的文青式作文;可這畢竟是我個人一點對文字小小的潔癖,不算重要。 「二〇二〇年總統大選是中華民國生死存亡之戰」嗎?我不認為,我認為那只是政治口號,甚至只是為「一己之私」的政治口號。二〇〇〇年時陳水扁當選,「中華民國」也沒有怎樣——因為民主,以致於誰當總統都很難一次性的毀滅對方。 民主有一大堆缺點,但民主可以保證大家都活著,就算彼此種族、地位、價值觀不同,也不至於出現「文化大革命」或「義和團」式的「在英明領袖領導下去OOXX」,也因此不會出現「不是朋友就是敵人」,或像 Dalek 一樣整天高喊著 Seek-locate-destroy。 因此我認為,「二〇二〇年總統大選是中華民國民主存亡之戰」,因為兩黨似乎都把「勝選」本身作為選舉的前提了,「民主」則被視為是可犧牲的。於是這就產生了一種弔詭的邏輯: 「為了民主,我們必須勝選;但為了勝選,我們得先揚棄民主。」 這也就是所謂的「先當選再說」論。 也因此我們看到兩黨都在玩「因人設事」、「量身定做」的「作弊式初選」。有趣的是,得利者皆是高喊「道德」的「偉人」——一位是要全力「鞏固台灣的民主以及保台灣民主的格調」,另一位則是「寧可乾淨的輸,也不要骯髒的贏」。 謬西 2019.05.03 |
|
( 時事評論|政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