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公平或不公平——故事才剛開始
2019/07/15 17:23:59瀏覽1145|回應0|推薦10

  這故事是我從從 Ori Brafman and Rom Brafman 合著的《搖擺︰難以抗拒的非理性誘惑》(Sway)一書裡看來的。因作者沒清楚記述時間、地點等細節,因此我沒法確定這故事是否真發生過,或只是個寓言⋯⋯但因為有趣,我大致整理記錄於下:

  

  在法國版的《誰想成為百萬富翁》電視節目裡,一個聰明人進入了最終決賽,獎金為一百萬或〇歐元。最終題目是這樣的:「圍繞地球旋轉的星球是哪個星球?」可選的答案有:「太陽、月球、火星、金星。」不幸的是,這無所不知的聰明人就偏偏不知道這題答案,於是他決定啟用「讓現場觀眾投票選擇」的求助方式。接著現場觀眾的投票統計出來了:沒人認為「金星」繞著地球轉,但有 2%的人認為是「火星」,只有 42%的觀眾認為正確答案是「月球」,其餘 56%則選擇了「太陽」。於是這聰明人就這樣失去了一百萬歐元。

  

  這時我們得敘述一個德國的實驗,好弄清楚法國是否有平均 56%的呆子。這實驗大致如此(實驗規則、條件按一般的規定,就不詳述了):

  

  柏林的研究者將隨機選取的兩個陌生人分別帶進兩個房間。他們被告知,兩人會「共」得到 10 美元,但分配比例,取決於他們自己。當然,他們之間不能交談,不能拋硬幣決定,也不能協商,而是隨機指定某個人決定如何分這筆錢。負責分錢的人可以按自己的意願分這筆錢,而另一個人會被告知自己得到的數額,他或她必須決定是否接受這種分法。如果接受,那雙方便可以得到自己的那份;如果拒絕接受,那雙方都會空手而歸。

  一如預料,大部分參加者作出了平分的決定,且都獲得了另一方的同意。有趣的部分在,如果分錢的人分給自己的錢超過一半時會出現的結果——雖然錢少的一方合理地感到憤憤不平。但是,他們接下來的反應卻完全違背經濟常識(有,總比沒有好)。大部分被給予不公數額的參加者會拒絕接受,他們選擇了空手而歸。

  當實驗金額提升到 100 美元時,答案卻仍依然。

  

  這解答了為何有 56%的法國人選擇「太陽繞著地球轉」。

  理論上,讓現場觀眾投票幫忙選擇答案是合理的。畢竟,是笨蛋而給出錯誤答案的只會是少數幾人,整體而言,大多數觀眾會給出正確的答案。只是,這 56%的法國人決定捍衛「公平」——連這樣簡單題目都答不出來的笨蛋,是沒資格領取這筆獎金的——另外,當「不公平」出現時,他們寧願以「空手而歸」來實現「正義」。

  

  這德國的「分錢」實驗還有另一個進階版本:規則相同,但參與中的一方由人改為電腦,而且是由電腦來選擇分錢方式。

  當電腦提出「不公平」的分錢方式時,參加者們一反之前態度,不會拒絕分到的錢。

  簡單說,就公平而言,是過程,而不是結果,導致了我們如此不合情理的反應——這就是「程序正義」(procedural justice)。我們不會指望一台電腦會公平行事,但是,我們會要求人對人的「公平」。

  

  然後實驗被照搬到美國,研究者約瑟夫・亨利奇(Joseph Henrich)在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重複了「分錢」實驗,對像是研究生。

  最後的答案與先前相似,決大部分的分錢方式都是平分。遊戲結束後,亨利奇與參加者進行了訪談,發現有些詞語反復出現,那就是:「公平」。參加者說:「我想,如果我分給對方的不到一半,那麼,我的伙伴就不會接受。」幾乎所有的參加者都對「不公平」的分錢方法表現出了蔑視。他們說,他們寧願空手而歸。

  

  接著,實驗被搬到這世界最偏遠的一個地方。秘魯的亞馬遜河流域腹地馬奇根加(Machiguenga)部落。此地離最近的大城市也需要八小時的路程,所以,馬奇根加部落好像與現代社會隔絕了好幾個世紀。

  亨利奇以馬奇根加人兩到三天的工作所得來決定「分錢」實驗的金額。

  有意思的是,實驗結果與之前大異其趣(這實驗還曾在日本、印度尼西亞和以色列等地進行過),平均而言,有權決定分錢方法的馬奇根加人,分給對方的數額少得令人吃驚。大多數馬奇根加人採用了 85/15 的分法。更令人驚奇的是,被不公平對待的另一方馬奇根加人幾乎都接受了。

  之後的訪談中,馬奇根加的分錢者表示,任何數額的給予都是慷慨的贈送。那些分錢者不能明白,自己為什麼要把「戰利品」分一半給有幸「沾光」的人。

  而部落中也有少數願意平分者。亨利奇對他們訪談後發現,這些人都曾在現代社會生活過相當長的時間,他們覺得平分才是公平的行為。

  

  亨利奇認為馬奇根加人並不比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學生更理性,他們只是對公平的解讀不同而已。在俄羅斯,一個人獨自發財是不公平的;在美國,分錢者只有提出平均分割才是公平的;而在亞馬遜叢林,人們則遵循「我撿到的就是我的」的原則。

  本書關於「公平」的論述,當然並非如此簡單。比如前述「我們會要求人對人的公平」:如果商店的店員或者餐館的服務員對我們態度親切,而且尊重我們,那麼,我們很可能就會忽略買到的瑕疵品或吃到的難吃食物。因此對「公平」而言,更重要的是他人如何對待我們——過程是否公平——與我們對最終結果的滿意度密切相關。

  

謬西 2019.07.15

( 時事評論政治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miousi&aid=128106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