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楞嚴經講座 南懷瑾 5/6
2022/09/04 15:33:52瀏覽522|回應0|推薦6

諸位尊者菩薩修證心得經驗的報告,那麼現在到達二十三位彌勒菩薩出來報告的。關於彌勒菩薩大家一定很熟悉,尤其是我們中華民族對於彌勒菩薩,甚至象宋朝的濟公活沸那麼熟。不過有各種名稱,彌勒,有些人叫尼羅,尼羅菩薩,而且都把他當成是彌勒菩薩,實際他是一個代表的,這樣的像。
這一位彌勒菩薩是叫做泗洲大聖,當年在湘北一帶,泗洲,也叫布袋和尚,不知道姓名,就在唐末五代的時候有這麼一個和尚。這樣大肚子這樣一個頭,這樣圓圓臉的。他一天到晚背一個布袋,大肚子,寒暑一年到頭穿一件衣服,也不曉得哪一個廟子的,就是背一個布袋。人家問他什麼是佛法?他就把布袋放下在你前面一站,合個掌不說話,懂的人就悟道了,不懂的嘛,他把布袋再一背就走了,就那麼簡單。我們現在都背一個布袋,背一個皮袋,自己大家背了一個皮袋放不下。所以他有一首名詩,他叫布袋和尚也叫四洲大聖,死了以後才曉得他是彌勒菩薩的化身來的。
那麼因此我們從唐以後,中國人習慣了,就是塑他的像代表了彌勒菩薩,所以每個廟子山門外第一位菩薩就看到他,也叫歡喜佛,開口大笑。有名的一幅對子「大肚能容容天下難容之事,開口常笑笑世間可笑之人」,這是很有名的一幅對聯,這位彌勒菩薩左右掛的一幅聯子。大肚能容容天下難容之事,開口常笑笑世間可笑之人,就是這一位。那麼他自己真正留下來的名詩,這個偈子,泗洲大聖所謂布袋和尚:一缽千家飯(這是出家人真正身份,一個缽衣千家飯。),孤身萬里游(所以他究竟哪裡人也搞不清楚)。睹人青眼少,問路白雲頭。這是他的名詩。這是講我們一般人對於彌勒菩薩的觀念。真正的彌勒菩薩也同觀世間菩薩一樣,一般的文殊菩薩一樣都很漂亮。
那麼這位菩薩現在在哪裡?現在欲界天的中心兜率天為天主,還在那裡享受出世間與世間的福氣呢,欲界天的天主。我們這個劫數叫聖賢劫,這個劫數就不是歷史的時代了,所謂歷史的時代幾千年、幾萬年在這個劫數里頭一彈指之間。我們這個劫數里頭有千佛出世,有一千尊佛出來。現在釋迦牟尼佛還是第四位,將來釋迦牟尼佛過了,未來他來成佛當教主。那麼他幾時來呢?差不多從唐朝以後把彌勒菩薩佛經所說的這個故事就亂講了,彌勒菩薩快要來了,那麼各種外道就叫三期末劫,三期末劫就是佛學裡頭名詞來的。所謂三期末劫這個是他們外道加上的。我們劫數有三種,大家都曉得小劫:刀兵,瘟疫,水火這是小三災,三個劫。大劫呢?水劫、火劫、風劫。水劫一來這個地球都要毀掉了,那水劫一來日月都要毀了的,淹沒了欲界,欲界都沒有了的,色界沒有關係。這個火劫一來啊,連色界的一半都要燒燬的,等於整個宇宙爆炸了,太陽能爆炸;風災那個大氣層的爆炸,色界都毀掉,那個大了。
我們人世間的三劫呢?刀兵劫、瘟疫劫,有各種不同的怪病到末劫的時候就出現。刀兵劫,我們現在還沒有到末劫啊,末劫到現在還不曉得多久,你放心我們還輪不到,尤其在坐的諸位都平安無事,還沒有那麼大的福氣呢,碰到末劫。末劫的時候大菩薩來得還更多,故意來應劫的,在災難中要度人的。那麼這個末劫的時候啊,所謂刀兵劫就是戰爭。到了最後末劫來刀兵劫草木都可以殺人的,就到這個程度。那麼最後人類悔過了,整個的人類只剩了五百個人做種子,不曉得我們現在還不到五百人,將來都做種子了,人種。那麼這些人就是好人就留下,然後再慢慢人種又旺起來,地球世界又恢復繁榮,這一來回起碼是一百多萬年,所謂三期。那麼拿佛法叫三期呢,佛在世的時候是正法住世,是一期;佛過世的時候佛經同佛像存在,叫像法住世也是一期;最後連《楞嚴經》這些經典都沒有,末法的時候沒有了,末法就是就是末落到極點,換句話說人類文化將來到那個時候,所有的宗教沒有人相信了,現在也差不多,每個宗教沒有人相信了,不止佛教啊,其他基督教天主教都差不多。因為科學文明的進展物質文明的發達,對宗教不會相信了。人類的思想只有價值的觀念,不怕因果,不過這裡還不危險,還沒有到達末劫,末劫的時候啊,什麼都沒有了,人非常亂、非常壞,那個是末劫,這也叫三期。
那麼彌勒菩薩要幾時來呢?以佛所謂講他是補處菩薩,佛學叫補處菩薩。就是現在我們這個世界上佛教教主是釋迦牟尼佛,他過去了。現在是像法到末法的時代,這個中間沒有佛的親身在這裡教化,空當的,拿民主時代來講啊,正要候選人還沒有當選呢。現在教主的候選人是彌勒菩薩,將來他來的時候不是我們這個時代來,不是末劫來。末劫過後,人類悔過留下了人種,那麼將來末劫的時代,人腦筋非常發達,四肢很小,以後將來都用科學了,人腦筋很發達,將來走路都不要走路,坐在一個東西,手裡按就過去了,將來的飛機不一定這樣飛了,算不定買一個東西兩面一包自己飛了。以後科學文明進步是很厲害的,到那個時候人壽最高一輩子活十二歲,生下來二三歲就要結婚了,八九歲做祖父了,十二歲就翹辮子了,腦筋越來越發達,四肢越來越懶惰,因為不要勞動。那個時候才是末法來,所以等到那個時候劫數完了,人類大的戰爭、瘟疫各種怪病來了,死了只剩五百人做人種。大家悔過,後悔,人類這個文明毀了自己,然後回心做好事做好人。一百年的時間,一個世紀人長又一寸,又多一歲,到達人壽,這個人生下來八萬四千歲是一輩子。像我們活一百歲已經了不起了,叫做人類了,到那個時候活八萬四千歲是人壽標準年齡,一百歲是夭折的人。到那個時候世界都是和平,人類沒有戰爭,都是善人,我們這位教主未來教主彌勒菩薩他才來呢。所以他來得比釋迦牟尼佛遲。為什麼他變成第五位?他倆位都是同學,釋迦牟尼佛精進,他懶惰,釋迦牟尼佛愛修苦行,他愛修享受行,所以遲他好幾劫才能成佛,是這樣子。
所以現在外道講三期末劫啊,彌勒來度世了,那亂七八糟講話,根本不懂佛法。當然也不能說他們不懂了,那個是儒釋道三教再加上五教,五教就是加上耶穌加上穆罕默德,排排座,坐在上面都是善人,這個教嘛隨便他亂講都可以。什麼龍華會上,三期末劫,龍華會這個也是彌勒菩薩的術語,都是釋迦牟尼佛說出來的,他將來來說法的最大的盛會,就叫龍華會。所以呢?外道,龍華會上三期末劫快來了,馬上到了,大家要好好做人,要皈依我才能夠就得救。不然不皈依我就救不了,皈依我,實際上你皈依我,我當然得救了,你招呼我,我都有好處嘛,那當然我得救了,你有沒有得救是你的事,同他沒有關係。這個話流傳了已經一千多年,這些道理大家因為搞不清楚,這些跟著中國幫會裡頭講的,也是中國的文化的偉大,不管哪個教主都是好的。有兩句話「荷葉荷花蓮蓬藕,糯米糯谷醪糟酒」,你看是不是一家人?這就叫做五教一家,這是中國文化的偉大。這兩句你看是江湖術語,如果拿哲學來解釋啊,宇宙的真理只有一個,作用差別是各有不同,等於五個指頭,大指頭食指中指無明指小指都是指頭,這是叫做一隻手,缺了一個不能叫缺手那就都不對了。你看這就是中國文化,真理只有一個,本體相同的,這個原理。用江湖術語,大陸上當年青幫紅幫什麼幫啊,你幫我幫啊,都用到這個,四海之內皆兄弟也,這是我們中國的偉大。那麼所以現在釋迦牟尼佛啊,老子啊,孔子啊,耶穌啊,穆罕默德啊,都排排座,請上座吃果果,都一樣,就是根據這種思想來的。那麼他們的教義呢?也亂七八糟都兜攏來的。這個是我們講到彌勒菩薩以前先介紹一下它。
因為這位菩薩各方面,道家也講它,外面過去是白蓮教、同山社呀,現在是一貫道啊還有了很多很多,各種教都用到他,反正都打他的招牌,說三期末劫到了,彌勒菩薩快要來了。他來了嘛,那世界是很太平的時候,那麼你要研究他幾時來呢?大藏經有,叫《彌勒下生經》。那麼他現在呢?在兜率內院。兜率天是欲界天,所謂欲界天在那裡享受做天主,享受五欲之樂,吃的穿的樣樣都好。他老人家旁邊還有很多宮婦啊,天女啊,豈碼是後宮三千啊,前宮多少還不知道,他在外面是做天王的天主的,現在這個時候。不過兜率天有個彌勒內院,這個內院是禪堂,一進去了以後,彌勒菩薩搖身一變,就是個出家人教主在上面說法,這個裡頭啊就男女平等沒有五欲之樂的,享受的,絕對清淨,彌勒內院。
我們佛教有一部重要的經典講唯識法相的《瑜伽師地論》,就是彌勒菩薩在兜率宮的彌勒內院每天晚上的上課說法,那麼當時在漢末漢魏之間,在中國的時間來比,印度有位大菩薩兩兄弟,叫無著、天親兩兄弟。無著菩薩白天工作做記錄,夜裡打坐入定,升兜率內院聽彌勒菩薩內院講課,白天出定馬上做記錄,就是這一部《瑜伽師地論》,是彌勒菩薩講的,在兜率內院講的。這裡還有個歷史的故事,世親菩薩他弟弟原來反對大乘教,後來受哥哥的影響也弘揚大乘,講唯識學。
他兩弟兄有個約,哪一位早死了,一定要回轉來告訴一聲現在在哪裡。結果他的哥哥無著菩薩先死了,這個天親菩薩就在等,等了好久都沒有消息,過了三年無著菩薩才入夢來,他就是說哥哥啊,因為無著菩薩死的時候發願不是往生西方,往生彌勒內院,將來跟著彌勒佛一起下來到這個世界上教化,所以很多人發願是往生彌勒內院。因為西方路太遠,這個飛機票太貴,欲界天靠著太陽月亮這個系統跟我們很近,而且跟著這一位未來的校長,很不錯嘛,早一點跟著他將來下來一起帶蠻不錯的,很多。你像民國以來太虛法師的發願往生兜率彌勒內院,很多人都發這個願,跟著彌勒菩薩一起下,再到這個世界上來。那麼平常多拜彌勒,多念彌勒,研究唯識的道理就可以往生。所以無著菩薩下來,跟弟弟倆個講。弟弟說我等你那麼久,他說是啊。他說為什麼那麼久?你來告訴我。哎呀,他說我剛到,這個肉體脫離了,剛到到兜率天,他說菩薩正在升坐講經,我不好走啊,我在旁邊聽完了一堂課,不過五十分鐘嘛,下來告訴你,人世間已經隔了三年了,這個時間是對立的。這些都是有關彌勒菩薩的故事。
至於說如何往生彌勒菩薩的內院,那麼好像《彌勒下生經》,好像還有一本經典,我一下記不起經名,大藏經裡有,就是發願往生彌勒內院的,有這麼一部經典,告訴你怎麼發願,怎麼做法。諸位有意嘛,我並不是替他招攬生意,我每一方面都一樣,阿彌陀佛我也替他介紹,彌勒菩薩也替他介紹,看哪個人喜歡哪個觀光飯店,你願意去住啊,都可以。彌勒菩薩那裡比較接近一點,現實一點,來得快一點。去了過不久就可以下來,我們不要看到幾千萬億年很遠啊,在那個佛國的世界幾天時間就到了,時間是對立的。那麼這些零零碎碎的講完了,現在看彌勒菩薩的報告。
「彌勒菩薩。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白佛言」。這個原文都是一樣,我們不講了。
「我憶往昔。經微塵劫。有佛出世。名日月燈明。我從彼佛。而得出家。心重世名。好游族姓。爾時。世尊教我修習惟心識定。入三摩地」。我們先停留到這裡,他的報告,那麼這些人都同釋迦牟尼佛一樣修行不是一生一世,多生累劫的事。他現在報告過去的劫數,過去經微塵劫,這三個字注意啊,微塵劫,微塵劫不是一個名稱,形容詞,一顆灰塵等於一個劫數的時代,一個劫數不是世紀喲。
譬如我們大家青年同學要知道,世紀兩個字,現在我們一提世紀是一百年,這是西方文化的觀念。中國人過去這個「世」和「紀」兩個不同,世:三十年叫一世,紀:十二年叫一紀。那麼現在我們講一世紀這個觀念同中國原來文化有不同,是西方文化觀念一百年。那麼西方的文化觀念呢?譬如我們講現在十九世紀,到今年是1984年。這個數字是根據什麼?根據耶穌出生那一年算起。所以我們現在喜歡用西元紀元啊,實際上是向西方文化,我們早就投降人家的文化了,自己幾萬年的歷史不要,跟人家一千歲的跑,很滑稽。管它滑雞也好,滑鴨也好,滑鵝也好,不管了,大家用慣了,這個19世紀就是這麼一個意義。跟著就是20世紀,20世紀就是1900年開始了。一百年叫一個世紀,世紀的觀念或者說人類歷史幾千萬年、幾百億年,這個還構不成一個劫數,這是個小劫。大劫呀,拿時間、歷史的時代沒有辦法計算,那個才叫一劫。
所以劫數是很長一個時間,修行人要經過那麼長的時間修行。不要認為呀學三天佛、念三天佛、吃三天素,呵,我要得道,我有神通,你早通了,沒有這回事。任何一種學問都要刻苦勤勞,孜孜唸唸幾十年下去,也許有所成就,絕不是偶然。尤其想成道,學佛,搞幾天沒有消息,算了吧,沒有那麼便宜的事。大劫還不算數,一個灰塵等於一劫,世界上有多少灰塵?數不清,所以他的修行幾時開始,到這一生變成彌勒菩薩有多少生自己也搞不清楚了,唸唸在修行中。
他說過去很久遠劫以前,有一個佛出世,所謂出現在這個世間上,像釋迦牟尼佛出世。像我們在坐的,你們都是諸佛,在西曆紀元1984年12月23號有二百多位這些佛出世,在勝義路這裡十一樓,這個就是出世,出現到這個世界上。那個時候有佛出世,這個佛的名稱叫日月燈明佛,日月燈明。你們拜八十八佛裡頭查不出來這個名字,大藏經有一部經典叫《千佛名經》,一千個佛的名字,有的,日月燈明佛。那麼他從那裡開始受教,教他。
「我從彼佛。而得出家」,開始出家。剃了光頭出家,做這個佛的弟子做比丘。注意下面,
「心重世名。好游族姓」,出家是出家了,頭也剃光了,衣服也換了,所謂換成不是在家人衣服了,心能不能出家是問題喲,形態出家很容易呀,心出家才是出家。假定你心真能跳出三界外,縱然形態不出家也屬於出家人,出家不出家不是給這個生活的形態限制的,這個要特別注意。如果形態出了家了,名利心一樣,好勝心也一樣,種種的是非心念都一樣,等於沒有出家。所以彌勒菩薩自己坦白的懺悔報告,他說那個時候我出家了,可我內心的心裡「心重世名」,還是求名,喜歡有名。
講到這個我最近跟老朋友們講,哎呀,我說告訴你呀,名利之心談何容易呀。說我不要名,哪有這回事啊?人家罵你、背後批評你,你聽了氣極了,夜裡都睡不著。你覺得自己不好名,不過我是講是非啊,其實就是好名,如果不好名,管他呢,他罵我他講我是狗也好,講我是混蛋也好,皮蛋也好鴨蛋也好,差不多嘛,那是個代號。你看人家恭維你,老師好,法師早,哎喲你學問好,你道德高,你長得漂亮,你真不得了。哎喲,沒有了不要客氣,那個心裡頭啊比吃了冰激淋還舒服啊,這就是名啊。一天喜歡過順境,舒服的日子。你看小姐們,那個說,「哎呀你這件毛衣真好,給你穿在身上好漂亮」。「真的呀」!這就是好名。要注意喲,好名你以為是什麼?好名,年紀大了的,哎喲,你看那麼大年紀紅光滿面,嘿、越來越年輕了。謝謝,謝謝,心裡還是很舒服啊。好名不是說只好這三個名字,要注意喲,修行要注意喲。你說那個地方看不起你,你難過不難過?到你一個地方,到了這裡,人家一看,喲這是名人請上座。你自己,哎呀不敢當,不客氣。不過坐下來呢,還是很舒服啊。如果有人不理你,當然那個後面覺得還是不是味道,這個心理去不了,名心,注意喲,嚴格告訴你。我這些話你書上都翻不到的喲,隨時要審查自己。所以有些人說不好名不好利,我說少吹了,我知道。哎呀,好名好利。
你說我不要錢,所以有些人談到錢字多髒啊,「不談未必是清流」,所以袁子才的詩,我常引用的。你說哎喲這個事情,那怎麼還要人家的錢呢!要錢就要錢,有什麼客氣呀?看你錢要來怎麼用!你把錢拿來做好事用,要錢有什麼關係?人家罵你死要錢。當然嘛,人家罵我死要錢,我說你才搞錯了,我一點不要錢,我叫做棺材裡伸手---死要錢。那你管我拿來幹什麼?那是我的事啊,你既然做好事,就不要想有好名聲,修菩薩道要受得了罵名,人家講你死要錢、死不要臉,本來也不要臉嘛,有什麼關係啊,臉也不是我的,將來爛了變成膿了的,這個東西不要緊,你把事情做好最重要。
說哪個人不好利?利不是錢啊,不要搞錯了。坐的位子,下一次我曉得了,某一個地方最好,我早十五分鐘來就是好了,這就是好利,對我有利謂之利,真的喲,我講的不是開玩笑啊。
你要真學佛啊所謂講戒律啊,你要靠那個條文守住那一條,那叫死戒律,真的戒律,沒有哪一下不犯戒的。所以人家問我受過戒沒有?我說不敢受戒,我隨時犯戒,天天守戒,你要檢查自己,隨時要守戒,隨時在犯,所以名利心、好勝心哪一點沒有?
所以彌勒菩薩起來報告,「心重世名」。世就是社會,雖然出家了,心裡還是重視人家看得他起,恭維他。因此「好游族姓」,喜歡高攀,跟有錢的有地位的人做朋友,差一點就不來了。
等於清朝有個名仕叫誠明公,他的號叫誠明公,他是名仕很清高,今天不是上文學的課,不講啊,只提到了,他一輩子不出來做官,學問很好,表示不做官的清高。所以清朝有一個人寫首詩罵他,前面有六句詩不講了,那變成講文學了不講了。下面有兩句結論罵他「翩然一隻雲中鶴,」雲中的白鶴一樣多清高啊。下面一句要了命了,所以古人罵人有藝術的文章,「飛去飛來宰相衙」你看罵得好,對,你很清高啊,什麼官也不要,名也不要利不要,像白鶴一樣清高,可是飛去飛來都是宰相衙門裡頭啊,行政院啊,什麼部裡頭來來往往,老百姓家裡你家裡去都不去的,你真清高啊!你看罵人都不用髒話。
現在彌勒菩薩自己的坦白也等於這樣。雖然出家了,出家了當然清高啊,翩然一隻雲中鶴,好游族姓啊,飛來飛去宰相涯,喜歡向有名望有地位富貴人家跑,他自己的坦白。族姓怎麼做這樣解釋呢?你們青年同學應該問啊,就是這樣解釋,印度過去的文化同中國文化一樣是宗法社會的文化。宗法社會注重門第,在中國文化叫門第,也叫做門法,這個你們現在年青人講到中國文化方面特別多給你們講一下,現在文化太差勁了,沒有中國文化了,門第就是世家之地。所以我們中國人過去結婚講叫門當戶對,就是講門第觀念,譬如說某某選一個好女兒啊,討個好媳婦啊,那是書香門第啊,講起來你看多漂亮的文句呀,這個是多痛苦的一句話,難道不是書香門第的女兒就嫁不出去了?那成什麼話呢?就是歷代的社會,人都是勢利的,社會是勢利。門第的觀念,印度也一樣,尤其是印度階級觀念、門第觀念非常嚴重。所以彌勒菩薩當時雖然出家,好游族姓,大姓人家。
譬如我們中國唐代南北朝二三百年、不止兩三百年,有六百年的王家、謝家不得了啊,從漢朝一直到魏晉,一直到南北朝四五百年,尤其你們諸位姓王,這是大姓啊,中國人姓王姓張姓李到處有,像我這種是小姓人,難得碰到一個的,沒有什麼大力量。那個大姓人叫一下,王啊,這裡也王啊,那裡也王啊,多得很,那是幾千年的大姓。那麼你看唐詩三百首不是有這樣兩句話嗎?「舊是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那就是講門第的滅落了,大姓人家後來衰敗了的一種感慨。王謝---王家、謝家就是當時的南京由北方到南京都是大家,歷代的宰相大官給他們幾家就做完了,平民老百姓想出來做那麼大官不可能,當時的歷史。這就是族姓,印度比這還要嚴重,所以你懂了這些文化呢?讀佛經就懂了。
「心重世名,好游族姓」雖然出了家了,喜歡和世家往來,當然低等社會他都不往來。你看此心還不對吧?那麼尤其在古代,教育不是現在的教育,普通人家書都看不到,看書都在世家,世家講學問。所以那個時候:
「世尊教我修習唯心識定。入三摩地」。這是什麼道理呢?這幾句話連起來,所以今天特別介紹他。中國的佛學也有啊,玄奘法師去印度留學二十年,學的就是彌勒學派同龍樹學派這兩位大菩薩學派的學問,龍樹學派重要的是般若,《金剛經》啊,六百卷般若經,所謂叫空宗也叫做性宗的思想,這是龍樹菩薩系統。不過《華嚴經》也是龍樹菩薩取出來的,也可以說是龍樹菩薩造的,這叫性宗;彌勒菩薩這一派是相宗,唯識法相宗。性宗講空,相宗講有,唯識法相。
那麼我們這一位玄奘法師到印度取經,學的是這兩派學問,佛法都取來的,所以唯識學從玄奘法師回國以後大肆弘揚,因此玄奘法師揉擠,所謂叫揉擠啊,做包子一樣做湯圓一樣,做芝麻湯圓,芝麻包在中間米粉包在外面這樣搓攏來叫做揉,搓攏,《成唯識論》,把唯識法相的要點。相宗與性宗,一邊談空一邊說有,在表面上互相衝突,衝突得很厲害。所以至少在幾十年,像我們年輕學佛的時候那還爭得很厲害,現在學術界沒有什麼思想了,談不上。新興的佛學家沒有傳承沒有系統,他也搞不清楚。
那麼相宗的學問講勝義有,有不是象世俗的有,不是世俗的有---勝義有;那麼般若性宗是講畢竟空,所以勝義有與畢竟空都在爭論。所以你們現在喜歡流行修密宗,修密宗的不通唯識沒有辦法學的喲,怎麼樣能夠即身成就?教義要搞清楚。那麼學了唯識也要學般若呀,唯識法相般若,所以彌勒菩薩傳出來,是未來佛彌勒菩薩的主要的學問。
所以像我們大家念的採用《華嚴經》,《華嚴經》也是唯識的大經,《楞伽經》我們現在《楞嚴經》哪,《楞枷經》是楞伽,《楞嚴經》是楞嚴啊,這兩部經典勉勉強強我都把它翻了。所以我要取個筆名啊,就叫做二楞子,「二楞子」北方罵人的,笨蛋叫二楞子。我把楞嚴也翻過了,楞伽也翻過了,夠得上做二楞子了,那是真是笨蛋,不是笨蛋不會去翻譯這些東西。《楞伽經》也是唯識法相最重要,《華嚴經》也是,那這個多了。我們現在佛教界念的:「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這四句話哪裡來的?《華嚴經》裡頭的偈語。一切唯心、萬法唯識是講勝義有,唯識法相重點的學問。真正的佛法就是一切唯心、萬法唯識的學問,即然是一切唯心萬法唯識。我這個故事,現身的故事告訴你。
像我年青時候的學佛,有一天去看一個朋友,這個朋友現在還在不在我不知道。他跟我們是忘年之交,所謂忘年之交啊,年齡相差幾十年,現在在應該起碼有百把多歲了,他是個教授,心理學教授,後來也學佛。不過我們在他那裡談,我們那個年輕氣盛,一談到佛法絕對唯心,宗教氣味就來了,那你不容許有一點懷疑。他說好了,我也不是不相信佛法,萬法唯心,對不對?是啊,一切唯識。我還記得在那個客廳裡頭,那個時候客廳裡一個小圓桌子,他鋪上一塊藍布,他把茶杯什麼都拿開了,這個桌面就光的。他說好萬法唯心,你心在這裡,我的心也在這裡,我們想一想看,這個桌面上一下出來一個黃金的老母雞,這個老母雞一分鐘生一個黃金蛋,好啊,萬法唯心,我們做在這裡想吧禱告啊,生出來看。你假如說這樣生不出來,那怎麼叫萬法唯心呢?你說生得出來你生出來給我看?一切唯心嘛,怎麼是唯心的道理?那我們當年碰到這件事情啊就吃葷了不吃素了,為什麼吃葷啊?叫吃癟了,好吃癟了。
這個事實很現實,所以他說在邏輯上對啊,你要在修證求到一切唯心、萬法唯識,行嗎?你說西方極樂世界,一切唯心,你說在這裡,你看,就看到了,電視一樣打開,搜美國就收到了行嗎?你說我念佛念到後來看到阿彌陀佛,他說那是你的幻想,他不承認的,這都是科學研究的。所以有人說打坐坐著我看到什麼看到什麼,那你後腦視覺神經有了問題一定看到的。再老實講你要看到這個很容易啊,弄兩個針在你後腦兩個穴道給你一插,你閉著眼睛就可以看到東西,那有什麼稀奇,那是唯物啊,不是唯心啊。怎麼叫唯心?所以彌勒菩薩的唯識法相,唯識宗後來由玄奘法師引進到中國以後唐代所謂六經十三論,老的講五經十三論,新的說六經十一論。那麼還有兩部經沒有翻譯,西藏藏文裡頭有,中文沒有,現在有人翻譯,再翻譯一步,這些都不去討論它。唯識法相學搞不清楚啊,這就沒有辦法談佛學啊。可是唯識法相學,有人學問最好最好,但是窮畢生精力還搞不清楚啊!
譬如民國以來,這些都是我們的朋友,忘年之交熊十力先生,歐陽竟無先生的弟子。他跟歐陽竟無先生學唯識哲學沒有學通,反歐陽反對老師,後來學易經,也沒有太學好,最後他把易經的思想、唯識綜合了自己寫了一部《新唯識論》。大家幾十年叫好啊,叫好的人你問他《新唯識論》讀懂了沒有?他要真讀懂了,我就給他磕頭。那個《新唯識論》他為什麼讀不懂呢?熊十力先生二十九歲以後重新開始才放下來唸書啊,唸書他學的文章學的玄奘派的文章。
玄奘法師翻譯唯識經,那個文章啊,這個玄奘大師怎麼好意思講呢?只好講真話了,文學並不高明,《楞嚴經》文學他做不到。翻譯的東西三個字,信、達、雅,古今中外的翻譯三個原則。你們青年同學要記住啊。翻譯絕不能把人家的原意走了樣,要真信,但是你不走樣嘛,你要用很美的句子把它表達得出來,這就很難。很美的句子表達了以後還要很文雅,信、達、雅三個東西,這三樣做到了,這個翻譯才是最高明。
玄奘法師翻譯唯識學,信做到了,達:意思表達也差不多,百分之九十應該清楚了,文字很不雅,不典雅。《金剛經》鳩摩什法師翻譯的很典雅,這個經典翻的很典雅,文字美的,也達。玄奘法師那個文字就是七鼓八翹的,所以唯識在中國不大流行了,第一就是這種翻譯文字受了障礙。那麼後世到了現代,熊十力先生,我們這是忘年交的朋友了,我批評沒有關係,都是熟人。那當年大家就抬摃,他偏要學玄奘法師那種文字,加上自己文字七拱八翹的,因此寫的書當然大家後人看不懂了。後來的人看不懂啊。
現在青年很怪,因為看不懂,這個學問高啊,高在哪裡啊?他看不懂,看不懂怎麼不高啊?就是這個道理。所以有些人前幾年都還拿這個東西唬人的,唬人大學畢業的,不是輔仁的,嚇唬人的。噢,你看我都看了《新唯識論》。我說你都懂了?《唯識論》你都讀不懂,還《新唯識論》呢,《新唯識論》都懂了,你真懂了?你那個文字,古文都不會寫,你怎麼懂啊?他《新唯識論》認為佛說的唯識有些說錯了,不對的,要熊唯識才對,所以他名字叫十力熊十力,什麼人是十力?佛才是十力,如來稱十力。他姓熊,所以取個名字叫熊十力,他就是熊佛,你懂嗎?你們也莫知羊啊。所以他叫熊十力,這個人脾氣又大,一發脾氣那個青筋啊,有小指那麼粗就拱起來,那個人我相很重,也就是心重世名,好游族姓,我們湖北同鄉在這裡都知道,因為他是湖北黃崗人,是這樣一個人。
為什麼講到這裡呢?唯識學是不容易瞭解。他先講了,這個關鍵在這裡,雖然出了家,還有名心未淡,未斷還不能說淡呢,淡都未淡。因此好游族姓,喜歡向貴族上流階級裡頭來往,拿現在講就叫做政治和尚,勢利和尚,就是這種名稱了,他就變成這樣。但是他學問很好,他說佛教我,這都是他的話,我對彌勒菩薩非常恭敬,並無誹謗之行為,因為把他自己報告的話用現代話再給你們講清楚,他拿自己來做榜樣叫我們多反省自己。他說那麼這位佛,日月燈明佛看他這樣,喜歡研究學問,並不像有些人啊,只要叫他念佛他就肯念佛了,有些人叫他參禪他就參禪了,有些人叫他打坐就肯打坐,他不會幹。高級知識份子,而且士梵之家,我又用了古文了,就是士大夫階級,讀書做官的,有功名的士梵之家來往。必須要學問好,因此喜歡講哲學啊,邏輯啊,文學啊。既然肯用思想,每一個佛都是偉大的教育家,他教人修行的不同,教彌勒菩薩,並不是教他修白骨觀,也沒有教數息觀、也不是什麼觀,水觀,他說你啊,要修習唯心識這個定,不是唯心定也不是唯識定,修唯心識定入三摩地,這樣就可以證到定慧等持,求證到佛法的境界。這是他的文字上我們幫忙大家研究理解。
那麼現在我們提出來研究了,什麼叫唯心識定?這個我相信年輕同學不大理會,尤其這一代,我講這一代這三十多年來的,三四十年當中的,包括四五十年以內的學佛的人特別注意,什麼叫唯心識定?這個怎麼修?這就是觀行的修法,先修觀正思維,後修止的修法。這個觀就是正思維,用哲學性的、邏輯性的觀察來的,叫做唯心識定。所以我們特別要注意啊,在佛學裡頭經常用到一個名稱心、意、識三個字合起來講,是一個東西三個說法,這個心意識三個字合起來講佛學裡這個心不是代表普通心理狀態的這個心,我們普通能夠有思想能夠有感覺這個心就是意,第六意識,我們大家坐在這裡能夠說話能夠聽話能夠思想就是第六意識的作用,第六意識呢?心意識就叫做識,第六識這個識,叫做第六識。就是現在我們能夠意識思想,有感情有思想的這個作用是第六識的作用。當我們不用這個第六意識思想的時候,那麼你還知道不知道自己呢?知道啊。所以有些同學們打坐啊學佛啊,覺得我好像入定去了,沒有妄想,知道自己,這是什麼?這就是意----第七識叫末那識,意根,這是意的根,第七識。後面還有一個心物一體的,宇宙萬物跟我同一體,天地與我同根、萬物與我一體的那個作用呢?那個叫做萬法唯心,那個叫心,心物一元的心。所以在唯識學裡頭心意識分開了三個方面作用。那麼你說唯識學是講八個識,所謂八識就把心意識起的作用分成八個部門來討論,現在我們提到心意識三個是基本的,這個心不是現代心理學,我們普通講心理學思想感情這個心是第六意識。注意啊,當你不起思想,譬如說我們睡著了,睡著了什麼都不知道,你說你在那裡,一叫你,「啊」,你就醒了,那個是第七識的作用。但是你說你睡著了,把你叫醒,「哎」這一聲已經是第六識的作用;那麼你睡著了,知道有人叫你,那個時候沒有思想,那個反應是第七識的作用。你還不懂第八識喲,第八阿賴耶識懂了以後,心物一元勉勉強強可以講明心了。那麼這個八識,這個心意識的三層加上眼耳鼻舌身前五識,第六意識前面還有五個,先鋒,這五個小鬼,加上前五識,這是叫八識,所以八識是整個,歸納攏來是由一個心王來統率,並不是八個識每一個識有一個心王,就講錯了,大錯而特錯,錯的叫做一塌裡頭加糊塗,等於吃麵包裡邊加了白糖油,這個一塌裡頭又加了糊塗,那就很糟糕了,八識是一個心王,所以八識一心。
這個唯心識定,要注意,這個唯心識定不用別的方法,也不利用呼吸,也不修氣功,也不做任何觀想,智慧的觀察,正思維觀察自己,也等於在觀心的法門,觀察到以後,智慧的成就進入定慧的境界,入三摩地,三摩就是正受。他說他從出家以來,受日月燈明佛的教化,一路就是修唯心識定這個法門,智慧的觀察,思辯。
「歷劫已來」。注意這四個字啊,「歷劫以來」不是一生一世啊,死了又投生,又投生,死了又投生,死了又投生,所以叫歷劫,歷了無始劫數以來,不曉得經過多生多世的修學,那麼每次來都找善知識找明師找佛,他經過拜了多少老師呢?
「以此三昧。事恆沙佛」。他所修的是唯心識定的這個境界,來求教每一劫數來的這些佛,經過多少?恆沙佛,不曉得多少佛過世了,他都做他的學生,做他的弟子,來一步一步求進步,一點一點求進步。因此經過好多世,注意喲諸位年輕同學,
「求世名心。歇滅無有」。經過那麼多生世的修煉,才把這個名心消滅。你們年紀輕輕的同我們一樣剛剛學佛,哎呀我是看破紅塵。我常常說你看破紅塵,我看紅塵早把你看破了,你還看破紅塵?你紅都沒有紅過啊,看破什麼紅塵嘛,對不對?你紅過啊?你看哪個把你捧得那麼紅過啊,沒辦法說自己看破紅塵,不是丟人的話嗎!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你屠刀都沒有拿起來過,你剃頭刀還不敢摸呢?何必要你放下屠刀呢?這都是自欺欺人的話。所以彌勒菩薩的報告,句句實話,好名之心如此之難去,好勝之心如此之難去,歷劫以來,經過恆沙劫。求世名心,求世界上出名,現在叫做知名度,求知名度這個心理才沒有了,「歇滅無有」這個樣子名心去掉,那才可以學佛了。
我常常說你看佛教為什麼出了家要改名字啊?改了名字叫什麼定啊,慧啊,法啊,明啊,從古以來翻來履去就是這幾個字,出家名字都差不多。它為什麼如此呢?出家以後改這個名字?就是為了去掉名心,結果這兩個名字是代號嘛,譬如虛呀,雲啊,有什麼關係呀都是空的呀,虛空一片雲,有什麼關係呀。現在虛雲老和尚以後,現在都是雲,台灣數數,我算一下好幾個和尚,好幾片雲了。因為虛雲老和尚叫做虛雲了,然後這個雲啊,把這個雲組起詞來的,把這個雲搞起來的呀,一大堆,我還正想將來起個名字叫肉雲,吃肉的雲,也是一個名啊。結果兩個字是代號啊,自己又被這個代號困住了,所以名心之難去也。所以你們假使我取個名叫無名氏,然後人家碰到我,呀那個無名氏才寫得好,我很得意,無名氏不想出名了,結果自己又被它困住了,這是真實的人生經驗啊。你們學佛要這樣反省啊,說你看破了,我都沒看破,你還看破?因為我年紀總比你大一點嘛,少吹牛,多講老實話,誠肯才可以學佛,誠懇才能做人,當然大家也沒有騙人,自己沒有反省,你看彌勒菩薩誠懇的反省,此所以稱為彌勒菩薩。我現在給大家指出他的報告,他說因此經過恆河沙佛啊,求世名心,歇滅無有,還沒有大徹大悟啊。
「至燃燈佛出現於世。我乃得成。無上妙圓識心三昧」。多久呢?第三個阿僧祗劫燃燈佛出來,這個燃燈佛是在我們賢劫前面的一個佛,我們本師釋迦牟尼佛跟彌勒菩薩是同學,釋迦牟尼佛的授記也是燃燈佛給他授記的,《金剛經》上就是提到燃燈佛,彌勒菩薩和釋迦牟尼佛都在燃燈佛那裡學佛,不過,釋迦牟尼佛精進,彌勒菩薩偷懶。所以我們都曉得釋迦牟尼佛行佈施投身飼虎,看到山上一個餓了的母老虎沒有吃的,老虎為什麼餵他啊,因為還有幾個小老虎還沒有吃奶,釋迦牟尼佛一看很可憐,跟彌勒菩薩在一起喲,他說這也是眾生很可憐,假使一個母老虎餓死了算了,還有那麼多只小老虎,找不到吃的,他說我們佈施吧。彌勒菩薩說好,佈施。好是好啊,慢慢來,釋迦牟尼佛看他慢騰騰的,你大概不肯吧,自己就跳下去,給老虎吃了。他也並不是怕死,動作慢,慢一步也好吧,懶一點,處處都懶一點,懈礬,所以遲佛一期成佛,本來他們兩個都是同參道友,在燃燈佛前面。現在他的報告等到燃燈佛出世以後,上面你看講唯心識定修行是那麼厲害了,我碰到燃燈佛以後才悟道,得成無上妙不可思議圓滿通達識心三昧,一切唯心的道理進入這個定境,明心見性。那麼我們本師釋迦牟尼佛自己也在《金剛經》上說明報告,他也在燃燈佛那裡悟了,明心見性,得燃燈佛的授記。他說那麼因此啊,乃至悟了以後,知道萬法唯心,一切唯識,
「乃至盡空如來國土。淨穢有無。皆是我心變化所現」。這一大徹大悟以後才曉得一切唯心、徹底的唯心,過去還有好有壞,有名心一定有是非,有是非一定有分別,有是非善惡一定就有分別,有分別就有妄想,有妄想就有貪嗔癡慢,必然的。所以到這個時候完全空了,空了以後,空到什麼程度?乃至「盡空如來國土,淨穢有無,」空到什麼程度?他說我們對於佛的境界,諸位大家同我們一樣都有淨垢的分別。哎呀,往生西方阿彌陀佛的世界,所以我們勸人,哎呀這個世界是苦惱的了,沒有意思啊,趕快念佛啊,往生阿彌陀佛那裡。所以我們是凡夫,因為對於如來國土淨垢有無有分別,覺得極樂世界的國土才是淨土,那麼我們娑婆世界釋迦牟尼佛的國土是穢土。所以想離開這個痛苦的世界往生到極樂世界。所以呀,東方生不了,就是我們學佛的人,呵,那個心眼鬼心眼多得很,東方生不了,我生西方,西方想生東方藥師如來世界,藥師如來生不了,上方十方都有佛啊,再不然現世怎麼辦?我求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消災免難;萬一下了地獄呢?不要緊地藏王菩薩跟我倆好朋友,四面入方都弄個菩薩供著的,這一下得了保障了。生西阿彌陀佛,生東藥師佛,生南寶生佛,生北不空如來,上方有上方佛,香積世界維摩居士金粟如來,下面地藏王菩薩,中間人間苦海裡頭有觀世音菩薩站在那裡。落海裡頭不要人家度了,落海裡頭忘記了。所以苦海有觀音菩薩,此心都有分別。
他到了這個大徹大悟了境界,對於如來國度淨穢有無,什麼叫有無啊?你們一邊念佛,你們諸位真的相信淨土啊?我看很多念淨土的人不相信啊,我是絕對相信啊。很多念淨土的人都問我,哎呀老師啊,我念了幾十年佛啊,不曉得將來死了去西方有沒有把握?我只好對他傻笑,我的態度只好對他傻笑,無法答話,我這個傻笑啊是很壞的動作,換句話也就笑他傻了。那你何必投資呢?你既然懷疑何必投資?說淨土就信願。
所以彌勒菩薩說到這個時候他才對一切如來的國土是淨土是穢土、存在不存在,毫無疑處了,大徹大悟才知道。所以我常說你們好好參禪哪,參禪開悟了一念之間一定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不過往生那裡幹什麼?觀光一翻,馬上要回轉娑婆世界最苦難的地方來度眾生,那才叫學佛。你躲在西方極樂世界幹什麼?你躲在極樂世界可見你很貪嘛,那個地方叫極樂啊,對不對?極苦你就不來了?極苦的眾生誰度啊?所以要多用腦筋想一想,學佛。所以到彌勒菩薩境界就對一切國土淨穢有無,並不是說不起懷疑啊,相信一切唯心所造,皆是我心變化所現,並無另外的境界,自他不二。所以對一切佛的國土淨也好,穢也好,有也好無也好,原來一切是自心所現,才搞清楚了,這個時候在燃燈佛的時候才搞清楚了,他怎麼搞清楚的?他下面給你有個交待。
「世尊」。這個世尊他是對釋迦牟尼佛的稱呼了,他師兄弟啊,這一生變成他的弟子了,因為懶惰了。所以諸位不要懶惰啊,懶惰了他生來世會變為人家的,變好朋友的兒子啊,女兒啊,划不來啊。
「我了如是惟心識故。識性流出無量如來」。因為他大徹大悟了了,這個樣子知道三界唯心萬法唯識,一切都是心意識的作用。所以由意識之流,識性唯識的自己性能流出了無量如來,所以有百千萬佛,一念一個佛。佛者覺也,眾生一念之間有八萬四千煩惱,悟了道,一念之間有八萬四千佛。魔佛同在,淨穢也同在,聖凡不二,心物是一元。
「今得授記」。所以他說他悟到了,一切都是唯心造出來的,無量個佛。因此這一生得到佛的授記,後補佛,下一次到這個世界來,成佛教的教主就是彌勒佛,叫做彌勒佛。
「次補佛處」。補就是遞補上來的。
「佛問圓通。我以諦觀十方惟識。識心圓明。入圓成實」。他說叫我報告,怎麼才能大徹大悟圓滿通達佛的境界,一切十方虛空唯心所變,唯識所造,唯識唯心的本性圓滿光明,是圓成實,注意這個名稱,圓成實。
「遠離依他。及遍計執。得無生忍。斯為第一」。那麼這個叫三性,哪三性啊?唯識學裡頭:依他起性,遍計所執性,圓成實性這三性。怎麼叫依他起性呢?我們這個心理思想等等,這個三性同四觀修持的方法。下一次詳細把它補充清楚,就是說圓成實性,依他起性,遍計所執性,下一次把唯識的心意識的修法,這個修持的止觀法門---唯心識觀的大原則,這個方法向諸位再做報告。



今天我們是《楞嚴經》卷五,上次講到彌勒菩薩的唯識觀,心意識,那麼這個在佛學裡是一個很重要的一個佛學的系統,唯識學也叫法相學,法相就是由心意識的現象的正思維觀察分析而到達身心,然後解脫身心而到達心物一元、法界同體這麼一個次序。所以真正唯識法相學研究起來就同它的本身範圍所謂六經十一論,有許多人窮畢生的精力也很難搞透徹。但是我們要注意的,所有的佛學不管你怎麼說法,都是為了一個目的---求證,求證解脫身心,就是找出生命的本來,歸還到本來的生命,是這麼一個目的。不是光講學理。
那麼我們如果要瞭解這一方面,尤其是心意識的修證方法,那同以前所講的這些修證方法有個迥然不同的地方,不同在哪裡呢?唯識法相學同般若一樣,純粹要用智慧的觀察,不是光從一種方法做功夫入手的,要真從智慧觀察入手,換句話說唯識法相學它的重點也正是在觀心法門。它的重點觀心,有唯識所謂大綱:五法,三自性,八識,二無我這個大綱。當然諸位要詳細研究,要研究八識規矩頌,玄奘法師著的開始,最好不要看今人的註解,看比較前輩的註解靠得住一點,現在人的註解有時候對於學術沒有很下深的功夫,有時候容易犯了錯誤。
這個所謂五法就是名,相,分別,正智,如如,這叫五法。那麼絕不是念一個咒子,打一個手印,或者是做一個氣功啊,不是這些了,那些都是心意識自己認為這是法就是法了,這個要智慧的觀察。名就是宇宙間一切的事物,內在同心意識開始外在以及宇宙萬有現象,不管是實質的或者抽像的,屬於我們心意識能夠想到的,一切現象都有名稱,名也代表名稱,也代表觀念,也代表影像。一切宇宙間有形無形的東西都有名,有名稱有觀念有影像,有了名稱觀念影像,譬如虛空,我們提到虛空我們思想上就有個虛空的影像有這個觀念,就是象,像就是現象,現象有實質的,有看不見的抽像的,這些都是名相。宇宙萬有的名相都由於人們的我們大家心意識的分別、觀察、思想來的,妄想來的,所以叫分別心。譬如五色,譬如是非,譬如善惡等等一切皆由分別來的,分別等等都是相對性的,都是靠不住的,不是絕對的。我們人類的思想學問一切等等的應用都是分別心在用,不分別不起一切分別那個神而明之,所謂智於神明這個境界就是正智,所謂正智是如如不動,諸法本體也是如如不動的,這是五法的大概。
三自性:這是唯識的綱要,依他起性,遍計所執性,圓成實性。宇宙萬有一切心意識的作用都依他而起,所謂境風吹識浪,外境界的引發,心意識就有這個影像。那麼這也並不是說一切唯物,心和物兩同等的重要。等於說我們借用老子的話,老子說過一句話,人不見可欲,其心不亂。人沒有見過特別好的東西,心裡並不貪求,如果這個人心裡頭沒有事,一個很純潔的鄉下人,到了都市裡眼花繚亂,久了之後習慣都市的繁華的生活,他就形成了習慣,那麼就要追求物質,追求名利等等,這些心理是依他而起,
外界的引發,外界引發了以後了生起這個心理,就遍計所執。普遍的,計就是計較,心理就有分別的計較心了,買一個東西呀,他的比我的好,我的不如他,想辦法賺錢再超過他,或者買來和他一樣,就會計較起來。人我、是非、名利等等的發生計較,久而久之這個心裡的力量形成了,自己抓得很牢,成見,主觀就形成了遍計所執。普通佛學就叫你放下,不要執著,執著就是遍計所執,觀念抓得很牢,主觀的成見。所謂依他起性,遍計所執性等於說名剛才講的五法、相分別來的,都是凡夫的境界。
如果我們不依他起,此心保持永遠的純淨清白,那麼再不會遍計所執,我們這個心本來是圓明清淨,圓成實性,本來是圓滿的,本來是成就的,聖凡不二,聖人凡夫都一樣,本來此心是乾淨的。
如果心不能成佛、不乾淨,是後天的染污來的。即使不染污功名富貴,染污了貪圖佛法,修行、功德、神通、光明,稀奇古怪的,這些觀念染污上,一樣把自己的心境的清明圓成實破壞了,所以這個三自性是這個道理,並不是說明心見性的那個性,心理狀態歸納起來這三種根本自己的心理的作用,它的性質是這樣的,
依他起性有依他起的作用,譬如我們現在坐在這裡,大家如果沒有研究過佛學,心理這些觀念都沒有,反是聽聽經聽糟了,依他起性,上面塗了那麼多觀念,那依他起不曉得幾時去掉啊,然後,噢,都是分別心來了,所以很多人修行就要去分別心。然後覺得哎呀我坐在這裡現在很清淨啊,這個清淨,我知道「清淨」又是分別了,那麼把這個分別怎麼去了呢?它永遠跟你倆不分別,它跟你倆清淨得很,就是遍計所執,都是塗上去的,所以此心不能純淨,所以三性的道理,這是同五法的關係。
那麼五法、三自性怎麼來呢?是由這個心意識變出來的。那麼心意識我們普通講心,心在哪裡?我們肉體裡頭是心臟,腦子裡頭是神經,你把這個人活著解剖了也找不出來一個心啊,心在哪裡?在內?身體以內沒有心啊,在身體以外也沒有,《楞嚴經》就是討論這個問題。那麼這個心,他就再加詳細的分析,眼耳鼻舌身,我們剛才介紹了五法三自性。
現在介紹八識,八個識。識的差別在哪裡呢?
識的意思:分別謂之識,叫做識,不分別謂之智,般若智慧的智。所以我們這個思想都是意識分別來的,不管你神通、智慧、各種學問都是你的意識分別來的,都由這個妄想意識分別心所生的,分別就是妄想。
那個正智呢?不分別來的。所以講分別即是識,意識作用,不分別是智。不分別的智哪裡來?智有沒有思想?有啊,我們可以引用儒家《中庸》上的話,「不思而得。不勉而中」,不要思想不要起分別心自然而然,所謂無師智、自然智,不經過教導一切是清楚的,這個是正智的境界。
所以我們現在凡夫沒有返本還源以前,凡夫這個名稱就是平凡的人,一般人,用現在觀念話講就是普通人,一般普通人,在古文叫做凡夫,平凡的一般人。這個夫不一定單指男性啊,男女老幼都在內,再擴大凡夫觀念不一定指人,一切眾生,沒有成佛以前都稱為凡夫。這個凡夫的心理起的作用,前面第六個中心的是意識,我們分別思想的這個是意識。意識的前面還有五個先鋒,五個尖兵,先頭部隊五個部門的經理,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前面的五個識,意識的前面這五個識。
譬如我們現在大家坐在這裡,一方面聽一個人在講話,身體有沒有感覺呢?坐在這裡,這個空氣的好壞,椅子同環境的對不對,都有感覺,這個意識在思想,這句話我懂了沒有?對了沒有?這是意識的作用。身體的感覺身識的作用,那麼眼睛還看到黑板是眼識的作用;耳朵聽到聲音,耳識的作用;鼻子在呼吸還有感受的作用,鼻識的作用;舌識呢?當然現在沒有太注意它,注意它曉得自己裡頭在流口水,舌識的作用。前面五個識比較偏重於感官的狀況,偏重於感官,所以眼睛一看外面東西,眼識一接觸了以後,馬上告訴第六意識就起分別,這是前面這個人的頭髮,這個人的頭髮有沒有白一點?你們大家坐在後面看前面,眼識接觸了告訴了意識,意識起分別。一個聲音聽見也是這樣,耳識接觸了就告訴了意識,意識起分別作用。所以前面前五識等於手的五個指頭,都同第六意識有聯帶,
第六意識很重要,善於分別一切,它能分別一切,我們的喜怒哀樂,貪嗔癡慢善惡的行為,是非觀念、美醜、好壞都是第六意識在作怪,這個意識很重要。即使我們今天念佛,學佛思想對不對,自己覺得做功夫對不對了,這個佛學瞭解多少?也是意識作用。你把三藏十二部的佛經都背得來,倒背如流,講得天花亂墜還是意識的作用,意識不是道,不是心的體。你乃至說我坐在這裡,心念一動就放光、有神通,還是意識作用。一切神通還是離不開分別妄想作用,道所以不是分別,它不是意識分別,那是正智的境界,那個漏盡通,要一切無漏圓明清淨,那是正智的境界,那是第六通不是普通的五通。第六意識當然又分好幾面,我們清醒的時候我們能夠思想能夠感覺,乃至一個人沒有死亡的時候,這是第六意識,這叫做明瞭意識,明白,明明瞭了分別,由前五識的接觸一切環境到達意識。那麼這個意識它是很高明的。
所以一切人、凡夫的一切成就都是意識來的。我們普通講這個人意志強不強,意志也就是第六意識。譬如我們文學形容一個人意氣飛揚,也就是第六意識作用。意氣飛揚,我們常常講這個人很得意就是歡喜,這個人很失意就是灰心,都是這個意識作用,乃至你打坐入定清淨也是意識作用。那麼這個明瞭意識不起作用,睡著做夢也是意識的作用,做夢還是意識的功用,那個作夢叫做獨影意識,也叫做獨頭意識,意識的反面。我們從外國西方文化來的心理學上所謂講潛意識、下意識,乃至現代人喜歡研究神秘學的靈感、第六感,管你第六、第七、第八還都是意識範圍。所謂靈感,乃至哲學上所講直覺,好像接近於不思而得不勉而中,那個直覺的作用還是第六意識,這個作用都屬於獨影意識,我們做夢也叫做獨頭意識。什麼叫獨頭獨影?它不靠前五識的幫忙,夢中它會看也會聽,也會吃東西,也會有感覺,所以夢中也會哭也會笑,這是獨影意識作用,這個獨影意識作用是意識的另外一面,西洋心理學最高講到這裡,下意識、潛意識都是它。這個作用功能也很偉大。
你不要看夢,夢的功能也很大。夢有好幾種,歸納起來,如果詳細講的夢就很多了,簡單的歸納夢有:
想夢:想一個東西想瘋了,影像留下,夜裡會做夢,所謂我們中國人講,日有所思夜有所夢,就是想夢。
思夢:思和想不同,相思病的夢那是思夢,想是粗的,思很細。我們思想還在看書還在做事,可是等於我們欠了人家的錢,明天四點鐘,支票的錢不曉得在哪裡,現在儘管是《楞嚴經》,其實明天還是那個鈔票經,不曉得怎麼辦?這個是思。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有一翻滋味在心頭,那個是思。那個滋味真難受,實在找不出來,可是呢?茶裡也是它,飯裡也是它、到處都是它,這個思會構成夢。
病夢:那就很多,譬如發炎了,內部或上部發炎夢到火燒,當然有人說火燒會發財啊。濕氣重了,夢見火淹,有人還說水淹了會發財,這都意識自己加以解釋,所以圓夢的書啊,隨便由你。就是《楞嚴經》上說隨眾生心應所知量,循業發現,你愛怎麼解釋都可以,所以你們就可以去圓夢了,懂了這個道理,也可以做這個生意。那麼病夢很多,譬如風濕重,或者飲食不能消化,夜裡夢見被鬼壓著了,或者人家追我跑不動了,越跑得快越跑不動了,嚇死人了,各種各樣的病夢很多。乃至嚴重的病夢,會到達夢遊症,夢遊症很好玩的,自己不知道,他可以睡著了起來做事,他可以做一桌飯,做了滿鍋飯做一桌菜,然後搞完了,廚房收拾了,進去睡覺,第二天起來,怎麼搞的?擺了一桌,這是自己夢遊症。這個離魂症也屬於這個範圍,身體在這裡靈魂出竅了,另外到別的地方,那個靈魂是個活的靈魂是獨影境兼那個帶質境的作用,就變成離魂了。
那麼古代離魂症很怪的了,在唐人的小說,我們曉得中國文學很有名有一篇小說叫倩女離魂。倩女是個人名,叫小倩,這個名字很美。表兄妹講戀愛,古代啊,很困難,那麼這個表妹最後靈魂出竅了,跑去和表哥倆結婚了。結婚了好多年,家裡也看到表妹來了。最後過了很多年回娘家了,事情也過去了,一回來娘家嚇住了,怎麼搞的?這個女兒躺在床上病了那麼多年,身體還在這裡,就是沒有斷氣,這不是跟我倆結婚了?結果她自己向房間一走,看到屍體,兩個才合攏來,床上的又起來。這個是離魂症,當然這種病的人很少,如果得這種病也不錯,免得生活的煩惱,不要吃飯也好,不過也要吃了,這個也要吃飯,也要喝。道理在哪裡?習氣,遍計所執的作用。
所以人有時候並不一定餓死了,餓並不一定會死,就是這個「遍」字,覺得我沒有吃非餓死不可,我要餓死了我要餓死了,那就死了,是真的,心的作用,心意識就是這樣嚴重。所以你心意識覺得有鬼了;我給鬼迷掉了;我啊,有一個人畫符把我迷住了,自己越來越像,一看後面也不對,這裡也不對,哪裡都不對,這是心意識的作用。有時候走夜路看到鬼,根本沒有鬼,那是帶質境,你意識覺得有個鬼,看到影子,喲那裡有個鬼,看都不敢看,那鬼就來了,你是鬼我也要摸一把,你摸摸看,結果摸到是茶杯不是鬼,那個都是帶質境的心意識的心理作用,現在講獨影意識夢的部分有病夢。
那麼這個獨影意識夢境呢?意識還通過去未來,心能知過去未來。有同學說老師真怪呀,我昨天開會這個人跟我倆談話,我忽然覺得這個人跟我講這個話,這個人、這件事情我好像經歷過,一想啊,前幾天做夢夢到,就是他跟我講這個話,我說是有這樣。夢境,這個叫做什麼呢?所以心能知過去能知未來,能知未來的夢這個很少,曾經的夢過去生前世的影像帶來的更多,所以有時候夢中看到某一個人根本不認識,和你倆吵架跟你倆親近,大家都有這個夢,你們諸位不必說,都有,任何人都有這個經驗,或者同性啊異性啊,這個人以前從來不認識,就有這麼一個怪事。前生的事,影像帶來,曾經,哪一生不一定。所以因果報應人生的遭遇都是這個作用,這個第四種,有曾經經過的在夢中出現,不過是片斷、片斷不會連續起來,連續起來這個人就有了定力,就叫神通了,就有宿命通。曉得自己前生做了些什麼事,前生是男的呀,我做過他的媽媽,譬如大家我們全堂的人,彼此都有,誰做過誰的父母,誰做過誰的兄弟姐妹,誰做過誰的狗,吃過他的牛肉,都不知道,因為沒有這個定力,有定力的人他阿賴耶識這個功能就起來,所以有宿命通,也就是這個作用。
那麼夢還有第五種呢,能知未來。所以有一種佛法的修法叫修夢成就,專門的修法,不過不大輕易教,因為教了怕有些人功夫不到容易變成血壓高,一切的事情明天的事啊,做夢先把它知道了,明年的事啊未來的事夢中會知道,這種修法叫夢成就的修法,一種,也是第六意識對應的這個功能。所以第六意識很嚴重一個意識,它也能通過去乃至未來。
那麼我們要問了,第六意識,人睡眠了有沒有?不做夢有沒有?睡眠還是第六意識的境界,還有關係,也是第六意識一種狀態一種現象,所以睡眠、悶絕,昏過去暈過去,或者受了麻醉藥麻醉過去,你說這個時候我沒有思想,應該是沒有第六意識,不然,那個還是第六意識有聯帶的關係的境界,睡眠悶絕。
所以說修道呢?得無想定,無想天,升無想天得無想定修到,乃至證得漏盡涅磐這個境界,滅盡定這個境界,同意識還是有關聯,還是靠意識來修的,意識到了不起分別得正智的境界才能達到滅盡定,滅除一切根本習氣的煩惱。至於做功夫修到無想定沒有思想,非非想定等等,還是意識的作用。所以真講佛法修證的理論,尤其講修密宗的什麼,你不把唯識搞通是不准學密宗的,你一學就錯了。是魔境界是佛境界?是神通是妄想?你自己都搞不清楚,必須要把整個的修行的過程統統搞清楚。所以第六意識就很嚴重了。這個第六意識介紹起來還太多。
我們上次提到過無著菩薩作的記錄,彌勒菩薩親口說的經典《瑜伽師地論》,這一部經典很難看懂。玄奘法師翻譯的文字就夠你麻煩了,再加上這個意密,它這個分析的細密,現在講那是絕對的科學,他的思想系統關聯組織得非常嚴密,一點不能馬虎,我們講其他的學問可以馬虎,差不多尤其我們自己中國人的個性,醬油和醋兩差不多,差不多就可以了,學唯識絕對不准差不多,醬油就是醬油,醋就是醋,你說醬油裡頭倒了一點醋,那個叫做醋醬油,不叫做醬油,不能馬虎,它就有那麼詳細的分析。所以彌勒菩薩講瑜伽就是相應,做功夫和心理佛法求證對不對。師:修持者不是講理論,禪定瑜伽來修持求證的人。地:一層一層的次序,《瑜伽師地論》這部經典。所以他由凡夫,由欲界由地獄由人道,人道的下三道,畜生、地獄、惡鬼上至阿修羅魔,天,乃至欲界、色界、無色界,乃至聲聞乘的羅漢到菩薩,一共做功夫的次序分了十七地,十七個部分講得很清楚,所謂三界唯心,萬法唯識,欲界、色界、無色界都包含在第六意識以內。修行到色界裡頭,色界很高了,色界的最高層天。
譬如我們講天,太陽月亮這個系統,如果拿天文來講或者拿宗教的天體來講,這都屬於欲界裡頭,所謂欲界裡頭是這個中間的生命不管是動物、植物、礦物都由陰陽男女兩性的作用,有欲有飲食男女之欲,這個叫欲界。五欲,五欲是什麼?色聲香味觸。我們人與人之間看這個漂亮不漂亮,譬如給你作媒吧,喜歡不喜歡?來相親,相得很喜歡,色。講話更好聽,聲。氣味對不對,這個就是香,色聲香味觸都有。那麼講特點的佛經也給你講得很清楚了,笑、視、交、抱、觸。兩個人相見相對一笑,彼此眼睛啊你看我我看你,真正的她臨起秋波那一轉啊,就是視,這一視就不得了,就掛上鉤了,剪不斷理還亂,這個笑視交抱觸,五欲境界。欲界的生命,乃至日月系統,超過日月。
譬如我們講三十三天,三十三天是欲界的中心天,現在這個天主就是我們本師釋迦牟尼佛的媽媽,生了釋迦牟尼佛以後,就超生了,變男生三十三天的天主,那變男生了,這個欲界。超過了欲界是色界,色界的眾生沒有欲,但是色界的眾生有沒有會生孩子啊?有,所以我們這裡同學們研究叫他統計下來三界天人表,你看天人的婚姻同我們都不同,欲界的生人生東西都從下部生的,到了欲界的上層色界,生命不是太太們生的,男人生的,從肩膀上生,頭上裂開了。所以欲界笑視交抱觸,到了色界還有性的關係嗎?有,已經不像欲界這樣粗漏了,很細膩了,很細膩,兩性之間兩個眼睛一對望,同魚一樣,魚的交和啊,兩個魚在水裡不動了,眼睛對眼睛看了半天不動了,那就是快要懷孕了,就是那個道理,色界天就是這樣,氣交,不是精交。氣就交合了,交合了男人就懷胎了,不是十個月,也不同,時間沒有我們那麼長,不過也許比我們長,因為天人跟我們的時間是相對的。我們的月球的一天就是我們的一月,就是這樣一個情形,時間都是相對的,到了無色界連這個都沒有了。色界都是光,所以色界的有頂天是大自在天,叫做有頂天,到了頂,有光色有形象,過此以外上層就是無色界,無聲無臭無顏色無形象,那個是無色界。
那麼這個無色界的天人就很難講了,沒有形象了,色界還有光。所以色界天的天主啊,就是大梵天。像這些等等,我們不要忘記了,我現在介紹的是第六意識境界啊,所以我們講了半天三界,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跳得出來嗎?你跳跳看?你跳出欲界都跳不出來。你始終被飲食、男女牽制著在那裡,跳出了欲界,色界你更跳不出來啊,被光的網網住在那裡,神光,說萬里神光頂後相,那你還沒是跳出來色界。但是要注意喲,所以真講佛法,以華嚴以梵網經,以一切大乘經典,成佛,真正成佛是在色界天成佛,報身佛,都在色界中,欲界可以說都是化身佛。這個中間詳細的研究。
整個的佛法的系統要研究《瑜伽師地論》,意識地裡頭的,這就是意,第六意識。第六意識暫時只介紹到這裡,都很多。所以升天上升天堂下墮地獄就是意識在造業,善業也是它造,惡業也是它造,不善不惡業也是它在造,意識是這麼一個東西,所以這個意識很難瞭解它啊,我們不要認為自己……。我們中國有句話,這個人真有意識,就是這個意識,這個第六意識很難理解。
這個意識的後面有個根根叫第七識,就叫末那識,翻音。這個識呢?普通我們講它叫做俱生我執,三界裡頭的眾生一有生命就有我,做不到無我。我們大家學佛的人說無我、無我,那是理論的。我絕對無我,這句話你看我不我啊?當然是我啊。說我很客觀,你看他主觀不主觀?絕對主觀嘛,因為是你的客觀不是我的客觀。所以真正無我無主觀做不到,除了證道的人。所以這個生命一來,就有個我相,所以我慢,我慢好聽一點是自尊心,自尊心就是我慢,我了不起,所以現在人很喜歡講這個要尊重他的自尊心。自尊心就是說不要碰他的我慢,你碰他的我慢他就慢掉你,人的這個我慢都碰不得的,最差勁的人也覺得自己了不起,一點辦法都沒有。你看到學校,你看幼稚園裡看到,功課不好的小孩子看那個功課好的小孩子,這有什麼了不起,我才不在乎呢!他心理也覺得功課不及他,可是他那個我慢一定有,那有什麼了不起?他不過多比我幾分而已嘛,就是這樣,人的我慢。我癡我見,主觀成見很重的,與生命俱來的,這個不用意識去分別思想它,每一個人天生都有。
你看學佛修道的人,信宗教的人,據我的經驗,我的經驗不一定對,我說不對是客氣話了,還是我慢了。那麼據我的經驗凡是學宗教的人啊,我慢特別重,我見還特別深,本來還蠻客氣,因為學了宗教以後,呵,你們這些外道,我的才對,一看大家都不對,都不夠標準。那麼你夠不夠呢?他沒有考慮,因為我慢,我皈依了佛法,我信了上帝當然對的呀,他的我慢加重了,這個道理就是我癡,越來越笨,沉迷不知道,沒有智慧,我癡我見。所以信了宗教我的主觀更嚴重了,一信了,這個地方不行啊,這位同學啊,女同學,她信佛她頭髮都燙的,還擦口紅,那怎麼叫信佛?那個口紅跟頭髮同佛法有什麼關係呀?可是他有我見哪,沒有辦法。所以你們注意,佛法一切解脫。本來叫你把遍計所執拿下,結果學了東西以後是遍計所執更加重了,這不是我癡嗎?我慢、我見、我癡、我疑,人對別人不相信,那麼人能夠相信自己嗎?對自己也信不過。人很可憐的,對自己信不過啊,所以常常喜歡算命看相。年紀大了,你看看我這個壽命還有多久啊?這個何必問算命先生啊?可見對自己信不過。你看看我將來命運運氣怎麼樣?明年運氣怎麼樣你問明年嘛,你問他幹嘛?他也不是上帝,上帝管你明年也沒有辦法,這就是人的愚癡,對自己沒有信心。這個不是分別意識來的,自然的天生帶來的,這個就是第七識的作用。第七識是意的根,第六意識的分別作用是第七識發出來的,意的根。
所以我常常說這樣大家還不容易懂,去看看《西遊記》,孫悟空就是第六意識,沙僧沙悟淨叫做晦氣臉,一臉晦氣污的,一臉晦氣相,很老實專門挑行李的,孫悟空告訴他,大師兄講的對;豬八戒給他講,你不要聽他的聽我的,也對,他就是這麼一個東西,所以孫悟空很厲害,第六識。
這個後面整個有個第八阿賴耶識,阿賴耶識是翻譯音,就是含藏過去現在未來一切種子,包含時間、空間,包括物理世界、精神世界都是這個心體這個唯心的作用,阿賴耶識它的功能是異熟等流,這個很難解釋了,異熟、等流的作用它包含,所以我們這個人的生命前生今生來生三世因果六道輪迴,就是這個功能,這個心的第六意識的最後的老闆。
怎麼瞭解阿賴耶識呢?很難辦啊,譬如最近我們發現有這個事情,報紙上看到的,有一天好像我們這裡報紙上也登了,大陸上共產黨那裡發現一個青年,小孩子五歲考取了大學,天才兒童。我們這裡報紙上也登過有一個五歲的孩子,在南部吧,會看報紙會讀書,很聰明,很多了。還有些人天生下來有天才,這個不是第六意識作用,也不是第七識,阿賴耶識的種子帶來的,帶來異熟的果報,三世的因果。譬如我們人,個人有個人的脾氣個性,現在講個性,每一個人個性不同,乃至親兄弟親姐妹,乃至欒生的兄弟姐妹兩個個性也不同,脾氣不同,這個就是說每個人自己阿賴耶識帶來的種性不同,過去的種子變成現在的現象、行為,所謂種子生現行起現行,現行現在我們的習慣讀的書啊,一切的習慣好壞的累積起來變成來生的種性,現行生種子,這個三世因果六道輪迴包括無數的時間,無限的空間,這個是第八阿賴耶識功能的作用,研究起來很多了,那麼這個分別整個是心的作用。這八個識的作用,就是心的作用的分類的解釋,使我們去了解它,所以八識是一個心王,就是這個心,心在做主宰,所以天堂地獄在哪裡?在我們心中。佛與眾生在哪裡?也是我們心造的。三界唯心,萬法唯識,心意識的作用,這就是八識。
那麼這個八識要怎麼樣修證它呢?《瑜珈師地論》就告訴我們智慧的觀察。所以最嚴重的是觀心的法門,先從觀察自己心理行為,反省自己心意識觀察的開始,那麼觀察的部分呢?他所謂有尋有伺地,分三地,歸納起來三個原則,無尋有伺地,無尋無伺地,這是初步的。換句話說你們談觀心參禪,這個就是參禪,學密宗這是密宗的道理,大手印的道理就是這個道理,就是這個原理發出來的。有尋有伺,尋伺兩個字拿古代的翻譯,古代初初佛學進入中國的時候,魏晉南北朝翻譯叫有覺有觀,無覺無觀等等。那麼我們看《心經》,說觀和照,照見五蘊皆空和觀自在菩薩,觀和照在層次上、在心理的反省研究觀察的層次上是有差別的。那麼彌勒菩薩的《瑜伽師地論》,他講的不同,他的名稱不是覺觀就叫尋伺,尋就是心裡思想反照自己一步一步觀心。
所以我們大家看看現在就可以尋找嘛,我這個思想從哪裡來啊?譬如我們早上一醒了第一個念頭,現在大家有沒有個把握?我們今天做一個猜迷,不是猜迷,猜迷不對,我們來睹,我們大家寫一個字據寫下去,你明天早晨醒了第一個思想是什麼?有沒有把握?沒有把握,誰都沒有把握。這個思想從哪裡來?今天所有的思想睡著了到哪裡去了?這個道理,我們不管昨天今天明天,就是現在我們坐在這裡,你看你剛才一聽話的時候,你自己大家回轉來看,多少思想在裡頭,第六意識在裡頭轉?腦裡心裡頭?連腦連心都在內多少思想多少感覺,這個思想過去了到哪裡去了?下面沒有來,下一秒鐘是怎麼來的思想你也沒有把握,你要追尋這個東西。尋,好像一個獵犬追一個兔子一樣,尋找。那麼普通的道理呢?佛學就叫大乘道一切的戒定慧,從起心動念處先觀察自己,我們心一動,念一動。這個念頭對不對、善的惡的是的非的,自己搞得很清楚。
所以很多人講修養的境界,你譬如說功過格,就是古代留下來,不是現代人的發明,古代也不是佛家的,這是儒家的。現代人因為沒有學識,根根不知道了,以為這個是自己發明啊或者佛家,不是的,過去儒家理學家以後發明功過格,每一天畫很多的格,有些人用紅黑豆,每一天自己的思想做了一件什麼事情,認為自己做的有意義對的事情啊,拿一顆紅豆擺在口袋裡;認為今天忽然動「哎呀,他那一件毛衣多好啊,忘記了放在椅子上,等一下下課的時候我把它拿走了多好呢。」這個念頭是壞念頭,自己一想「哎呀,我怎麼這樣搞?」自己抓一棵黑豆放起來。每一天自己反省自己,今天黑豆子多,今天起心壞心思多,那麼有些人功過格每天檢查自己,今天做的事,好事做得多好的心思多,就在那個格格裡寫記載下來,嚴格的要求自己、反省自己。像我們過去小的時候讀書,看到老師們乃至在我們桌子上擺的有功過格,叫做功過格,也不是用到老師管你的,這是中國的讀書,以前的讀書,青年開始自己要求自己,很嚴啊,這是理學家的辦法。理學家也就是戒律上來的,從起心動念的反省,靠功過格已經靠不住了,一起心動念就有善惡是非,這個就是觀行。
那麼慢慢的,所以唯識的說法,五重唯識觀(一、遣虛存實識,二、捨濫留純識,三、攝末歸本識,四、隱劣顯勝識,五、遣相證性識)。五重唯識觀,這個就是修行的法門。這個就是捨濫留純,第二重,把心理的壞的心眼每天反省檢查,就是儒家所講的反省,孔子在《論語》上提到,孔子的學生曾子講的:吾日三省吾身,這是反省。那麼這個反省啊,不止一日三省,起心動念,唸唸要求自己。捨濫留純呢?也就等於理學家講的慢慢自己反觀反省,我們借用理學家兩句名言,人欲勝淨。慢慢反省,一天一天訓練自己心地專門向好的方向走,人欲勝淨,乾淨、洗乾淨了,人欲勝淨天理流行,所以起心動念都是天理良心,光明正大。光明正大天理良心也是識啊、意識啊,不過是捨濫留純了。
那麼什麼叫遣虛存實?慢慢妄想分別少,自己心境的清明在躬,借用儒家的話,清清明明,心裡頭天理流行,清明在躬。也就是我們平常講修養的說,大丈夫的胸襟啊如光風霽月,文學形容一天心境都是天理流行的境界,光明磊落。換一句話我們拿小說上來講平生不做虧心事,半夜敲門鬼不驚,鬼來都不怕,我們也可以。光明磊落,光明正大,虛妄妄想不起了,停下來心裡很踏實,心意識完全是純淨。
第三重是攝末歸本識,枝枝節節的雜念妄想不起來了,此心永遠很清淨,假使說念佛是念到一心不亂了,只有一句佛號,沒有其他的雜想亂起了,不是壓下去,自然的。
四、隱劣顯勝識,壞的心思絕不動了,好的境界心境在光明自然中啊,慢慢有些不可思議的殊勝境界就來了,所謂叫做不可思議不是神奇啊,就是不是第六意識能夠想像得到的那個本性的那個面目呈現了,那個境界最殊勝的出來。
五、遣相證性識,最後一切相一切心相、現象皆空,明見自心,見自本性,見自本性以後呢,這個時候才是修道到達了。
剛才我們解釋了我這個系統,大家聽了系統抓不住啊,五法、三自性、八識剛才講到八識這個範圍,那麼這個系統的修證呢?觀察心地,那你說怎麼做功夫啊,自然有功夫。如此觀察心地反觀呢?有四加行的功夫,暖、頂、忍、世第一法,自然得暖、得頂,暖頂境界包括生理脫胎換骨,氣脈的變化已經都變完了,脫胎換骨,忍最後是切斷一切妄念,那麼並沒有涅槃啊,在人世間就是活神仙、活佛、活羅漢,證得了世間第一,還沒有超出世間。超出世間要發大心,行一切功德,利一切眾生才能成菩薩、成佛。所以自度度他,先度到這個程度。那麼到達了呢?整個成佛境界是二無我。所以五法、三自性、八識、二無我,先做到人無我,一切眾生性相平等,無我無人,一切平等,人無我。最後法無我,連一切法都不要了,一切眾生本來是佛,還有個什麼法?有個法就著相,又落在遍計所執中了。
今天向諸位補充上次簡單明瞭報告彌勒菩薩的唯識法相的系統。不過我這樣講也講得很辛苦,把我吃奶的力氣都拿出來了,只講到這個程度了。這樣龐大複雜的東西要很短的時間內簡單明瞭告訴你,只能做到這樣,再也沒有辦法簡化,簡化到極點。
所以彌勒菩薩講,他說佛你要我報告修證圓通的法門。他是未來佛,未來佛智慧的成就一定要走唯識法相。
「我以諦觀十方惟識。識心圓明」。自己仔細觀察心意識參究,觀察完了悟到了三界唯心、萬法唯識,進入圓成實性的境界,那麼就遠離依他起,更不會遍計所執,因此得到菩薩境界的無生法忍,我認為修證圓通這一條路最好。這是賣瓜的說瓜甜,彌開勒菩薩在出賣唯心識定。所以他講這一面好,彌勒菩薩在二十五位圓通裡頭,他是二十三位。
第二十四位這位菩薩,威力大了,叫大勢至,他現在在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旁邊兩位副元首,副佛,兩位十地佛,阿彌陀佛將來涅槃了,另外接位子的是觀音菩薩,觀音菩薩接了阿彌陀佛的位以後不叫觀音菩薩也叫阿彌陀佛。觀音菩薩過去了再來接位的是大勢至菩薩,不叫大勢至也叫阿彌陀佛,阿彌陀佛西方世界只有一個名號,阿彌陀佛,無量壽光。所以阿彌陀佛、觀音、大勢至左右一站叫做西方三聖,西方三聖,這個我們曉得,西方三聖。
這位大勢至菩薩,有一本小說寫得很妙,現在我們推開佛法,近代人的小說,也可以講是現代人的:《老殘遊記》,這位老殘寫小說寫得很妙,上帝不偉大,上帝跟魔王兩個對立,有上帝就有魔王,有魔王就有上帝。同樣的,佛也一樣,有佛就魔就有眾生,沒有佛就沒有眾生,沒有眾生就沒有佛,佛要度眾生,沒有眾生誰來成佛啊?對不對?這兩個都相對的,所以魔王和上帝都沒有什麼了不起,兩個相對嘛,一個半斤一個八兩。《老殘遊記》上說啊,上帝也好,魔王也好,怕一樣東西,怕大勢至,大勢一來了,魔王也沒辦法,他解釋這個大勢至就變成這樣一個,大勢所趨啊一點辦法都沒有。
所以人要死的時候啊,好好念佛,西方三聖大勢至來了,你想不死也做不到。所以大勢至菩薩來了,趕快阿彌陀佛,沒有來以前嘛,觀音菩薩。佛教的安排真好啊,所以我跟一般宗教朋友倆講,你們做生意不要跟佛教倆做了,你們天堂只有一個,佛教多少啊?活著有災難不要緊,救苦救難觀世音菩薩;下了地獄,地藏王菩薩;到了東方,藥師如來;西方阿彌陀佛;南方寶生佛;北方不空如來;上方香積佛,到處都有,他那個觀光飯店哪,分號才多了,你們才來一個天堂,打個燈籠登個廣告,我那裡招待周到,他那裡多好呢?無量壽、無量光,電燈都不要的,多好啊,你做不過佛教的。但是我們現在好像很輕慢佛法,你不要落法執,一點都沒有輕慢,你真把這個道理搞通了,你可以學佛了。
大勢至菩薩今天起來報告,尤其諸位修淨土的朋友特別注意,告訴我們怎麼念佛往生西方的法門,大勢至菩薩最重要。淨土本來是三經一論,三部經《無量壽經》,《觀無量壽經》,《阿彌陀經》,一論《大乘起信論》。中國淨土宗三經一論,現在人把它擴充了,五經一論,把《心經》也加上了,把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楞嚴經》的這一章抽出來,算是一經的話,變成五經一論了,原來是三經一論。我們大家注意啊,大勢至菩薩現在告訴我們怎麼念佛,很重要。
「大勢至法王子。與其同倫。五十二菩薩。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白佛言」。這個不要講了,大家都一樣,照例文章。不過有一點特別注意啊,大勢至菩薩起來報告,同倫是同參道友都是大勢至大菩薩,五十二位,為什麼不五十一呀?又為什麼不是五十三呢?怎麼是五十二?這個是個問號課題,諸位年青同學三十以下的參參看,答案準確了,一千塊錢獎金。暫時提出來,先放這裡,答案準確不準確,真答對了,我不會說故意說你答不對,絕不可惜一千塊,不但一千塊,還買一個蛋糕給你吃,太好了,我們想想看。為什麼大勢至菩薩五十二位同參道友一起起來報告?這個數字的關係在哪裡?代表了什麼意義?為什麼這個數字的出現?不曉得有人討論過沒有?應該有人討論過,現在特別提出來。現在大勢至菩薩自己的報告。
「我憶往昔。恆河沙劫。有佛出世。名無量光。十二如來。相繼一劫」。注意喲,又是個數字,這個數字提出來同《阿彌陀經》、《法華經》上乃至《觀無量壽經》都不同。要注意一點,這個題目今天還是不點出來,我還是不指出來,這要考考出家的年輕同學三十歲以內,這個問題歸出家的年青同學們答覆,還是一千塊,有獎金,下一次上課也在這裡,禮拜一。他說我從無量劫以來發心學佛,那個時候碰到的是無量光佛,也就是阿彌陀佛,這個無量光佛有十二個佛相繼一劫,他過去了他來接位,為什麼十二個佛?這十二個佛都叫無量光,為什麼這裡數字是十二?它的關聯、同佛法的關聯在什麼地方?諸位千萬注意,這個問題在家同學答出來也沒有獎,這個給出家同學拿的獎金。五十二位在家出家都有。為什麼這裡有十二尊佛?這個還是一次講不完的,所以我先出兩個題目在這裡。
「其最後佛。名超日月光」。十二個佛,相繼一劫,最後這個佛名字叫做超日月光。注意喲,他說這個佛他碰到了,這個佛教他的念佛法門。
「彼佛教我念佛三昧」。念佛這個法門。現在先講原則,第一什麼是念佛?大家要注意啊,我們大家有個錯誤觀念,嘴裡念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這叫念佛。這個是念,這個是嘴念,也是念,當然嘴的念由心理發出來的,由第六意識心裡頭發出來嘴裡才念,不過有嘴無心念的很多,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哎黑板怎麼沒有擦乾淨?阿彌陀佛,你怎麼不寫呢?阿彌陀佛,這叫有嘴無心念,對不對?要念到阿彌陀佛,心、息、氣,其他雜念,看東西視而不見聽而不聞只有阿彌陀佛,都攝六根,只有這一念那個是念,念佛。如果我們假使有口無心,可以叫它念佛,這個字就要加個口旁了,但是我們也可以叫他不念佛,叫他說是罵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你怎麼搞的?阿彌陀佛阿彌陀佛真討厭,阿彌陀佛,那不是罵佛嗎?尤其是我們中國人阿彌陀佛流行了,有時候看人家倒霉了,哎呀阿彌陀佛,那不是罵人嗎?把好的阿彌陀佛當壞的用,很罪過啊。所以怎麼樣念,要注意,首先我提出來。所以大家念佛沒有念好,以為拿個念佛珠,哎呀老太太們,當然老頭子也在內了,免得說不平等,我今天念了一百聲了一千聲一萬聲,有什麼用呢?那是叫佛不是念佛,念者就是念,現在大勢至菩薩告訴你,什麼叫念佛?千萬注意。
「譬如有人。一專為憶。一人專忘。如是二人。若逢不逢。或見非見。二人相憶。二憶念深。如是乃至從生至生。同於形影。不相乖異」。先把念字提出來,告訴我們怎麼叫念?念佛大家千萬注意,他講得很清楚了,大勢至菩薩告訴我們。他說比方有兩個人,一個人專門想他。我們對不起了,向佛告個罪,一點沒有不恭敬,很恭敬,不過為了人世間大家容易瞭解呀,譬如年青人講戀愛,兩個人害相思病那個就是念,但是什麼呢?單思不行啊,你想他他不想你啊。所以大勢至菩薩提出來,一個人專門想他,一個人專門不想他,願意忘記,這是剛才我們用男女講戀愛來說明這個心態什麼叫念。那麼最好的念呢?我們大家都有經驗,父母和兒女倆,父母一定想念兒女,至少是一萬個裡頭九千九百八十八個都是如此,也有一兩個不是之父母,也有了,很少數,不能說完全如此,這是天地良心的話。父母總歸是想念,兒女不一定想念父母,但是兒女想念父母的心情比父母想念兒女的心情那十分之一的比例。天下都是孝子,這個中文用得真好,孝子孝子孝順兒女,不是兒女真的會孝順父母啊,這個死老太婆死老頭子有什麼可愛啊。那個父母愛兒女之心啊,這個是念,不是我那麼講啊,下面大勢至菩薩也那麼講。所以念佛是心裡念,這個叫念佛。
他說如是二人,「一人專憶」,有個人專門想他,「一人專忘」一個人專門不想他。如是:就是這樣,這二個人「若逢不逢」,那個專門想他那個人,譬如父母想這個兒女,或者說譬如這位男生想這位女生,或者說這位女生想這位男生,這個男生騙你,他並沒有想你,可是這個女生很想他。「若逢不逢」,不管碰面不碰面,「或見非見」還是看得見還是不看見,他倆個人心裡一個專門在想,如果兩個人你也想我我也想你就好了,
「二憶念深」那就不得了,那兩股力量就是吸鐵石,夢中都有共同的感應,只怕你想他、他不想你,一點辦法都沒有。所以阿彌陀佛十方諸佛想念眾生,像父母想念兒女一樣。所以佛有感應,他隨時在你身邊,就是我們心沒有念佛念到那麼想父母想愛人想兒女那麼專一,如果要真的想佛憶念佛,那麼肯切那麼專一的話。
「如是乃至從生至生」,從這一生到來生,或者我們前生是個這樣念佛的人,乃至這一生再投生到這個世界來,一出生就曉得念佛,心裡頭就對這個佛法特別留戀。「同於形影」,這個念的關係,也同於這個形體,我們這個身體太陽裡一站,影子就出來了。所以我們這個心念如果前生、今生念佛的心念到那麼專一,佛的一切功德,佛的影子隨時可以跟著你。
「同於形影。不相乖異」,他兩個電感相同,不會分離,不會彆扭。念佛之念,念,他先提出要這樣念,這叫做念佛。你嘴裡念不念都沒有關係,先由第六意識心心唸唸在佛上。
那麼念佛的方法很多,譬如我們現在中國流行的淨土宗,從三經裡頭《阿彌陀經》入手,叫做小本彌陀入手,念佛的名號四個字「阿彌陀佛」,無量光壽,光壽無量,壽就是時間沒有間斷的,壽命不斷,長壽佛。阿彌陀佛不是說死了到那裡,阿彌陀佛是永遠長在,無裡光無量壽,無邊無際。上面兩個字是皈依,南無是皈依,你心中念,我們中國字「念」。後來唐朝以後採用《彌陀經》的法門念佛,也可以說淨土宗的創始人,那個階段從慧遠法師在廬山東晉的時候創建白蓮社、創建淨土宗,江西廬山開始,那個時候念佛心念法門,走觀佛三昧海經的路線念佛,就是觀佛,心心唸唸念佛的形象,三十二相八十種好,或者念佛的功德,或者念佛的額頂頭頂塑的佛像這一顆明珠。觀這個頂髻,頂髻代表什麼呢?修道學佛定力到、功夫到了,這個骨頭這裡要有震動、要成長、要有感應,與天地與佛通氣了,與佛菩薩感應相通了,所以這個地方要頂骨隆起。有些人也許是頂骨下去,是裂開了,好像坑壑,並不是陷下去,分開了與宇宙法界通氣了,與佛通氣了,同倫得感應,這是真得到所謂密宗講的灌頂相,十方諸佛隨時給你灌頂,你也可以給十方諸佛隨時在灌頂。光光相映,念佛法門。



今天我們《楞嚴經》卷五,大勢至菩薩就是第二十四位圓通,念佛的法門,特別注意,我們上次提了一點,為了慎重所以我們從頭開始。他說念佛法門。
怎麼樣叫做念佛?我們重複一下,念是心念,心念。嘴念,嘴為什麼會念佛?心要念所以嘴裡念出來了。嘴念是心念的一種表達,等於我們人怎麼樣會講話?思想會講話。思想在裡頭沒有表達出來是內在的語言,我們講話、動作表達出來是外面的思想,把思想表達出來變成語言、變成動作。所謂真正念佛是心念,不是完全靠嘴念,當然心念嘴也念出來這是很對的。可是我們平常有一個錯誤的觀念,以為念佛一定是嘴念出來才對,或者唸經嘴念出來,這個觀念是錯誤了,要心念。那麼啞巴也可以念佛,啞巴如果懂得了這個意思,不要嘴念心裡默念就行了。
譬如我們有一個現實的事情,我們嘴裡講話,腦子裡心裡頭還在另外想別一件事情,對不對?大家應該有這個經驗。話儘管講,心裡還想別的,那個是念,念佛要那個來念,不是靠嘴念,這是第一個觀念,我們搞清楚。
第二我們常常碰到有些朋友,像我們年紀大了,一生幾十年經過許多的朋友,學佛學了幾十年,臨死到醫院上氧氣以前,或者這個時候,常常我告訴他你現在念佛。有些就擺擺手,我說怎麼了?「念不出來了」。「我說念不出來了,你怎麼會講話」?「我還會講話」,「我說念佛呢」?「念不出。」會講話就念得出來,他怎麼念不出來?他觀念搞錯了,快要斷氣了沒有氣力嘴裡念不出來,他不曉得這個念在心中,你都能夠思想、能夠講話怎麼念不出來?許多人,所以啊學佛修道一輩子到臨死的時候手忙腳亂,一點辦法沒有。我看得多了,有好幾位朋友,等於說是我把他最後扶到頭靠在我肩膀這裡,就過世了。一方面我這個人對於這個生死經驗太多了,兩夫妻都是我好朋友。我就給她太太講,好在他是男的,假使你先走,我這樣抱著你不曉得人家怎麼樣罵我了。一邊還跟她說笑,那個太太眼淚鼻涕流著,聽了這個話,還在笑,老師你這個時候還說笑。我說這個時候不說笑,光哭有什麼用啊!你們好好念佛啊,我的意思逗你笑是叫你念佛,都還曉得笑,為什麼念不出來?就是觀念搞錯了,以為嘴裡念出來叫念佛。所以念佛是特別要注意,這個道理不懂啊,學佛是白學了,只講念佛這個法門。
同這個道理同樣,你說密宗唸咒子也好什麼也好也是一樣,心念。所以現在我們看大勢至菩薩,大勢至到了,大勢到了你不能不走了,到了醫院最後快要進太平間那一道,大勢至菩薩來了,大勢至到了,你非走不可,趕快念佛。你看他告訴我們念佛三昧,怎麼說,
「譬如有人。一專為憶。一人專忘。如是二人。若逢不逢。或見非見。二人相憶。二憶念深。如是乃至從生至生。同於形影。不相乖異」。這是一段,他做了一個比方,先告訴我們什麼叫念佛。譬如有兩個人,一個人專門想一個人,當然我們上次比方過父母想兒女,尤其是媽媽母愛想兒女那個心,這就是念,兒女不管在哪裡,好的兒女壞的兒女,總是我生的,還是會憶念,隨時會想到,這是念。嘴巴沒有說,心裡頭在念著,這個是憶念的念。當然再其次等於人談情說愛的,專想這個人,憶念,別人還不知道他原來心裡在想她,所以一日思親十二時。我經常引用黃山谷兩句名詩,尤其我們像外省的朋友啊,在此地幾十年,看這兩句詩是無限的感慨。「五更歸夢三千里,一日思親十二時,」這真是名詩,句子文句情感沒有哪一點不好,名家的詩。吾今歸夢,所以夢到家鄉,路隔三千里。一日思親十二時,黃山谷原詩是如此,想家鄉想父母。到了明朝有人啊把它改了,改了一個字,就是戀愛的詩,五更歸夢三千里,一日思卿十二時。不管如何,什麼叫念?就是這個道理。五更歸夢三千里,一日思親十二時,隨時想念這個叫念。
所以大勢至菩薩說譬如一個人專門憶,憶就是憶念,心裡頭回憶,譬如我們離開父母,心裡頭回憶,像我們想父母的心情,儘管頭髮白了百把歲還是想,這是念,憶念。「一人專忘」一個人專門容易忘,這就是佛與眾生的關係,十方諸佛成就的聖賢不管是哪個宗教的教主,都是愛世人,都是慈悲,愛念。可是眾生願意忘掉,等於父母愛念兒女,兒女容易忘掉父母,那是當然,這是一個比方,他講念的道理。所以念跟忘,心中如果我們所謂學佛的人,譬如說念佛,心中如果說忙得忘掉了,說你這兩天念佛沒有?因為事情忙啊。表面上很好聽啊,不能說沒有理由,實際上一點理由都沒有,事情儘管忙同憶念沒有關係。假使你欠人一千萬,明天不還人家就不行,就把你抓去坐牢,你今天忙死了那個念頭還是念到的,這個叫念。所以他的比方,你看他原文,一專為憶,一人專為憶念,這個是念。一人專忘,譬如另外一個人專門忘記了,這個叫失念,失去了念。所以大家說入定,入定就是進入了那個念的境界,不是說你坐在那裡睡著了叫定,那是你睡著了,昏沉。所謂定,這個意念這個定啊,定在那裡不動搖了,不動搖了,所謂不散亂不昏沉這叫定,一念定在那裡不動搖這個叫定,所以誰能得定入定是這個道理,一念專一謂之定,不散亂不昏沉,不是睡著了,也不是另外的亂想,這個叫得定。等於風靜了,那個樹葉子都不動了謂之定,所以念佛真念到一心不亂就是定,專一。
那麼第二層大勢至菩薩解釋這個憶念的這個作用,念佛的修行關係之大,它的功力之大。他現在舉這個比方,譬如一個人專門想一個人,一個人專門不願意想他,忘記了沒有想,等於我們做人家的兒女,都不會想父母的,父母想兒女的心很嚴重,假使一個兒女想父母的心一日思親十二時,那大概真是個孝子。孝子並不是在形式上,心裡真有父母,所以念佛的也是這樣,但是他說念的作用,第二句話講,一個人專門憶念他想念,一個人專門忘記。
「於是二人」,這樣子一正一反,這兩個人「若逢不逢」,不管碰面也好,不碰面也好。「或見非見」,或者當面看見,或者根本看不見了,我們常說佛說因緣真是很妙,人與人之間有時候只有一面之緣,一輩子看不見了,當然做善緣的大半如此,惡緣的到哪裡都碰見了,你不願意見的轉個彎都會碰到,所以這個善緣之難辦。「若逢不逢,或見非見」,假定這兩人之間一個想念他,他也想念他,拿現在講心靈的電感。
「二憶念深」,我們念佛如果是這個心情去念,那麼佛念一切眾生的慈悲也是這個樣子,兩個意念電感,所謂瑜伽。我們看學密宗的動不動就修瑜伽,瑜伽的意思就是相應,古代的解釋,什麼叫相應?就是交感,彼此心電的交感,所謂天人交感,佛與眾生的交感,所以修瑜伽,所以瑜伽念誦,譬如放焰口叫瑜伽焰口。有定力的人,家人父子想念深了,所以請法師們放焰口可以得超度,就是靠法師們的定力,靠做後輩子女的孝心,才能得到這個瑜伽交感感應的作用。所以給人家唸經這是要定力的,不然超度不超度就在這個地方有功夫,功夫在哪裡?就是定力,心念的專一。所以這個「二憶念深,如是乃至從生至生」,從這一生至來生,這是講善念哪,惡念也是一樣啊,如果我恨他,他恨我,生生世世都是冤家啊,善念是生生世世都是善緣。從生至生,從這一生到另外一生,
「同於形影」,等於一個身體一樣,有一個身體就有個影子跟著的,除非你沒有身體就沒有影子,形影不能相離就是這個意思。
「不相乖異」,就是兩個分不開了。這一段很明白告訴我們念力有如此的重要,這個念力也就是業力,造業那個業這個力量。造業這個業力,這個善業就是善的業力,惡業就是惡的業力。所以菩薩講戒,戒律並不是你做出來才有戒啊,菩薩戒起心動念都有戒。外面還沒有說出來,心念一動,善惡的業力已經分開了,就是這個道理。這個瞭解了,他第三段就說明。
「十方如來。憐念眾生。如母憶子。若子逃逝。雖憶何為」。所以他說十方一切諸佛念這一切眾生,慈悲憶念眾生等於父母想子女一樣,想孩子一樣。可是佛菩薩是愛我們,我們並不愛他,他儘管「一日思君十二時,」我們並不會一日思君十二時。在文學上要注意啊,學文學的同學,假使拿長輩拿佛菩薩來想念我們,我們用黃山谷這一句詩就要換一個字了,一日思君十二時,當然這位先生寫成君。假使我們對佛菩薩而言,就要換成那個親,一日思親十二時。這個君可以做平輩的稱呼,也可以長輩對下一輩的稱呼,君是這樣,對下一輩客氣一點的稱呼。親就不同,當然現在學外文的寫法是親愛的爸爸親愛的媽媽,那麼這個親字用得更親切了,親愛的朋友也可以,平輩也親了,可是在古文就兩樣,這個我們值得注意。「十方如來。憐念眾生。如母憶子」,等於父母懷念兒女一樣,可是我們這些兒女不願意想父母,跑開了,離家出走了。「雖憶何為」這個父母的想念一點用都沒有,父母想念兒女,兒女走開了,他也不理你。這個說明十方諸佛想念眾生,慈悲憶念眾生,眾生不會像佛心那麼憶念佛菩薩。
「子若憶母。如母憶時。母子歷生。不相違遠」。所以假使一個兒女想父母的心情,也同父母想兒女一樣的心,母子互相在想念,這個就是念,這個母子關係生生世世不會斷。不過不會斷是兩樣啊,你說那做媽媽的永遠做媽媽?做兒女的也不然哪,輪轉,會換位子的。所以注意喲,有許多親情有神通的人一看就知道,這個孩子你這個孫子、兒子好乖喲,就是你前生長輩來的喲,當然乖呀是冤家是緣這很難講了,就是會換位置。不過他為什麼親情那麼深切呢?就是這一念的關係。所以歷生不相違遠,不會違背不會遠離的,這個親情總是存在。這是說明這一段佛唸唸在眾生,可是眾生不會唸唸在佛。這說明了念佛是心念。特別注意。
「若眾生心。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去佛不遠。不假方便。自得心開」。所以他說念佛的法門的原則,像中國佛教有十宗,從東晉的時候慧遠法師在江西廬山開創了白蓮社。那個時候天下大亂,慧遠法師是山西人,逃到南方來,在江西廬山所謂結社。陶淵明,大家曉得陶淵明,慧遠法師大家不知道,我想陶淵明大家知道,和慧遠法師都是好朋友。白蓮社當時一般名士第一流的人物都在一起,只有一位也是全體以內,但是不肯上山念佛,因為他捨不得不喝酒,陶淵明。所以慧遠法師幾次寫信勸他上山,他不上,可是他們好朋友。慧遠法師那時個時候提倡念佛就是根據這個來的,念佛法門是修行裡頭最快的、最方便。所以這一段也說到,假使一切眾生的心能夠憶佛,憶念十方佛,你不一定念阿彌陀佛,你念藥師佛也可以,念彌勒佛也以,看個人的因緣,個人的發願喜歡。不過你曉得彌勒佛在哪裡應該搞清楚,現在是兜率天,這是最近的路。藥師佛在東方琉璃世界,我們昨天晚上也討論到這個問題。
那麼十方三世都有佛,假使眾生心「憶佛念佛」,現前就是目前,當來就是將來應該來的。「必定見佛」,必定可以見到佛。這個隨著念力的強、快,他說假使眾生心念佛的話,佛在哪裡?就在這裡,就在你的心中,就在你的眼前。
「去佛不遠,不假方便,自得心開」。真正念佛念到至誠專精的時候,佛不在西方啊,佛就在你這裡,無所不在呀。佛要真在西方,那麼買個飛機票還不能到啊,太空稜還沒有可以乘人啊!所以這個是念力,那麼這裡我們經常引用古人的這一個偈子:佛在靈山莫遠求,靈山只在汝心頭,人人有個靈山塔,只向靈山塔下修。就是修心,因為我們中國自己的文化,把「心」尤其是心臟這一部分叫做靈台。所以中文把心這一部分叫靈台,所謂靈台方寸之間,就是我們心窩子這裡四方只有一寸,所以叫靈台方寸。因此把中國文化同佛法的配合起來,釋迦牟尼在靈山,佛在靈山莫遠求。你不是真的說非到了靈山才能成佛,佛在哪裡?佛在你心中,靈山只在汝心頭。人人有個靈山塔,不需要去上廟拜他,你心中就是。只向靈山塔下修,就是這個道理。
這裡大勢至菩薩也告訴我們,念佛就可以見佛,佛並不遠,佛就在你那裡,「去佛不遠,不假方便,自得心開」,假就是借,假借,假古代就通「借」字,借來的借。不用借用任何的方法,「不假方便」,方便就是方法,你不要另外再求一個秘籍啦方法啊,心中一念佛,佛就在你這裡。
那麼你說我怎麼樣能夠見佛呢?如果真有個佛,你唸唸前面給你看見了,並不好啊,那是第六意識的影像變的。真佛來了跟你心心是相印的,當然這個中間很有差別。真佛現前是有,這個並不是沒有,但是真佛現前你身心是非常寧靜的,非常清涼,非常舒服,頭腦是絕對不會雜亂的,血壓也絕對不會漲高起來,而且真佛一來,身心所有毛病都沒有了。假使自己覺得頭昏昏的,閉著眼睛眼睛都閉不攏來了,頭上血壓很高、後腦昏昏的看到那個佛,那就是不對了,這是病態,大原則給你講是這樣,所以不要隨便著相。
真正的佛在哪裡呢?大勢至菩薩,現在不是我講的,他告訴你很清楚,見佛就是見心,所以花開見佛就是心開見佛。他告訴你「不假方便,自得心開」,你自己明心見性了,心就開了。你說心開和開心不是一樣嗎?你說那我每一天在家裡打開電視看到高興的時候開心得很啊,那也不算是見佛了,那不算見佛。心開是個實際的形象,心開就是:專一憶念深遠的時候,脈解心開,心脈會打開了的。所以我們曉得我們的心臟,大家沒有看過自己的心臟,對不起,到菜場子裡頭買豬先生的那個心來看看,豬心看看就知道了。豬的心臟一陀,實際上大部分心臟的血管這個脈,一共包起來一股一股八個大股,好像八個大股的電纜那麼包起來,是八花的。脈解心開,並不是說你見道了以後,裡頭的心臟真像蓮花一樣打開了,那不得了了,那心臟不破裂了?是裡面的心脈的氣脈會打開了,所以脈解心開,這個時候是花開見佛,你自己就明白了,就是說佛心跟你自己的智慧心心就相印。相印等於蓋補丁一樣完全合拍了,完全一樣自己會知道。所以他說念佛的道理,佛在哪裡?佛就在你內心,就在自己心中,不假方便,沒有什麼巧妙,也不需要迷信,自己到了那裡一心念佛,自得心開,就是心開見佛了,這是第四段。那麼跟著他就說:
「如染香人。身有香氣。此則名曰。香光莊嚴」。他說人為什麼念佛會念到見佛?這一節是解釋前面的助詞。為什麼念到後來自己會心開見佛明心見性呢?見到自性佛,為什麼理由呢?這樣一念就可以呢?念佛也要功夫的,你慢慢念佛,譬如念阿彌陀佛,慢慢念,念久了功到自然成,不是說吃了三天素馬上上西天,做不到的。當然很專精的人一念之間也做得到,但是這一念專精很不容易,等於人掉到香缸裡頭去了。所以他現在做個比方非常好,他說我們慢慢念佛念久了,信心十足,功力到了,自然花開見佛。等於染香的人,做香料的人做香水工廠裡在做工,隨時摸這個東西,天天摸這個東西,身心內外就有香氣了,熏習成功。念佛的心理也是這樣,唸唸在佛,慢慢你也就是佛,心開見佛,等於這個在染房裡頭在香水場裡做香水一樣,染久了你渾身內外都有香氣了,這個境界大勢至菩薩叫它是香光莊嚴,自然有佛。
所以有許多人念佛念到,常常我相信你們在坐的諸位菩薩,都有這個經驗過,有時候念佛無緣無故的聞到檀香味,檀香味不是香水味,香水味就很不對了,也有的喲,那是另外非佛菩薩的境界,有時候味道來得很邪氣的喲。真正有時候檀香味就來了,哪裡來?你家裡絕沒有燒,自然有這個境界。所以尤其是念佛的朋友念到專精了自然會聞到。那當然醫學上解釋也可以說是從你內心發出來的,身體內部發出來,不一定,有些還是外來的。
譬如,這一講我現在想想總有三十幾年前,快到四十年了,我到昆明,在雲南昆明。一到了人家告訴我啊,昆明有一位居士,他是個法官,法院裡首席法官,一生信佛。我說我曉得這個人啊,我正想去看看他。哎呀,過世了,一個月,剛過世了一個月。他過世非常安祥,硬是全家人朋友去都看到佛菩薩光明有香氣,他的家裡他說一個月還有香味。我說現在有沒有?不曉得。我說先叫車子我去看看,到他家裡看他家屬拜訪。一到他家裡還有香味,檀香味,人已經早過世了一個月了,那絕不是家裡燒的檀香什麼的,這位朋友這是一個事實。這個諸位念佛的人常常有這些祥瑞的境界,所以叫做香光莊嚴,不止一個佛啊,不是光是念南無阿彌陀佛啊,念其他佛佛號都是一樣的,心念專誠,功力夠了,這就是瑜伽,交感,所以佛力和心力兩個交感所發生的境界。那麼他報告到這裡,先說明念佛法門的好處。現在他另起一大段說:
「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無生忍。今於此界。攝念佛人。歸於淨土」。大勢至菩薩說我原本開始學佛,經過無量光佛十二如來的等等修持,他說我們不只代表一個大勢至菩薩,五十二位。也代表了我們學佛的人由漸修法門菩薩經五十二位階梯才能成佛,所謂十信、十行、十住、十回向、十地到等覺妙覺、菩薩兩位菩薩五十二位,最後一位第五十三位佛位才成佛,所以念佛的法門,不要經過這個階梯,所以叫做橫超直入,最快的,花開見佛,不要經過這個漸修的階梯。他說我本來發心的時候,修念佛法門,以念佛心進入無生法忍,而證得佛果,所以這一生在極樂世界阿彌陀佛旁邊的輔相。到這個娑婆世界,因為釋迦牟尼佛在這裡當校長,他也來當助教,菩薩們來當助教,在這個娑婆世界裡頭,「攝念佛人,歸於淨土」攝是教化把他歸攏來收攏來,把真正懂得念佛的人同心向佛,歸到淨土的法門,他只說皈依淨土,並沒說皈依西方極樂世界,硬性的規定啊。一切佛的國土都是淨土,那麼這個道理就要瞭解《維摩經》所說的道理,心淨國土淨,一切佛土都是淨。所以他要攝一切念佛人歸到淨土法門來。現在他報告了第二大段開頭,最後結論告訴我們怎麼樣念佛,上面的原則分了好幾段曉得是怎麼念佛,下面這幾句念佛法門的程序講得很清楚。
他說「佛問圓通。我無選擇」。佛現在要我報告怎麼樣用一個法門圓滿通達佛的境界,圓滿通達進入佛的境界。他說我沒有什麼選擇的,不是說我不選擇別的法門光念佛不是這個意思,「我無選擇」這句話只要那麼解釋就錯了,一切法門都在念佛,沒有什麼事情,一切法門都是淨土法門,最後同歸淨土。不管你禪也好,密也好,什麼法門也好,外道也好,內道也好,最後同歸淨土,淨土是心地法門,心淨則國土淨。所以佛問圓通法門,我沒有分別也沒有選擇。那麼他講出了念佛的法門,
「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得三摩地。斯為第一」。念佛要怎麼念?我們剛才前面已經講過了,心裡念不是只靠嘴裡念。不過在心裡念的時候啊,這個叫善心念佛,我們雖然念佛也可以看書,也可以做事,也可以講話,這個是善心在念佛。要到專修的時候,所謂專修了,專門修,或者你今天晚上事情做完了,我平常做菜也好,走路也好,辦公也好,心中在念佛,開車也好,那都可以,還是善心念佛。念到後來怎麼樣叫專一呢?一心不亂,
「都攝六根」,眼睛不向外看,回轉來看念佛的這個念頭,並不是這個肉眼來看,意識。耳朵不聽外面的聲音,斷絕了,回轉來聽心聲,心裡念佛的一個字一個字名號的話,一字一字很清楚,這個就是瑜伽念誦了。假使念一個咒語念一個佛號一字一字聽得很清楚。如果不念呢,這個耳根回轉來,觀到心地法門一味清淨,身體不動,舌頭也不念了,收攝六根,你曉得吧?舌頭是六根之一喲,並不是叫你嘴裡念出聲音,舌頭都不念了,只有心念,眼耳鼻舌身意都不動。
怎麼叫不動意?念佛就是念佛,不要說哎呀我不曉得這一下念對了沒有?念了有用沒有?是不是跟大勢至菩薩講的一樣啊?這個就是意識在動,眼耳鼻舌身意一概不動,一念清淨之下歸一了,這叫做一心不亂。
一心不亂就是都攝六根,都就是攏總,「都」字的意思就是攏總。譬如我們寫一篇古文,這一本書有好幾段,我們假設寫一篇文章叫某某這一本書的都序,就是總序。這個「都」就是「總」的意思。都攝六根就是總攝,歸攏來,都攝六根眼耳鼻舌身意。這一歸納攏來以後如何呢?念也不念了。
假使大家念南無阿彌陀佛的人,所以我常常告訴大家注意喲,我們現在講淨土宗採用小本彌陀的念法,淨土有三經,《無量壽經》,《觀無量壽經》,《阿彌陀經》。《阿彌陀經》最短叫做小本彌陀,這本經的方法念佛的法門念佛的名號,念阿彌陀佛是無量光壽,念他的名號。那麼淨土宗《觀無量壽經》《無量壽經》呢?不念名號就觀佛,心唸唸佛,心裡頭念佛。譬如阿彌陀佛這個像我們看熟了,就想這個佛,換句話說念佛就在想佛,當然你整個佛像想不出來,觀佛的額中間;眉毛中間的明點也可以;想頭頂也可以;想胸口的萬字也可以;乃至想佛的這隻手叫垂手接引印,接引眾生也可以,什麼叫接引?就是拉一把,把你拉上來,拉到彼岸,把你拉起來,所以叫接引印;這一手是說法的手印,放光的手印。什麼叫手印就是打手勢了,就是手語,現在講就是手語。或者是觀一個手印,或者觀明點,或者觀佛的三十二相八十種好,這個叫念佛,《觀無量壽經》或者《無量壽經》這個念佛。我們後來採用了小本彌陀念佛的法門,只念他的名號,念名號大家就拚命抓住了一個名號,所以對於淨土宗的真正是什麼叫淨土宗就搞不清楚了,所以要懂大勢至菩薩這一章經典。
我常常告訴大家名號是有生滅心,南無阿彌陀佛是六個字啊,每一個字就是一念啊,「南」這一念過去了,「無」第二念又來了,南無阿彌陀佛都在那裡生滅輪轉哪。那麼我們為什麼念它呢?念這個名號使你香光莊嚴,慢慢地染成佛業。所以大家有許多念佛的自己已經到了很好了,念專一的境界,自己不懂了。大家總以為念佛念到把喉嚨都念破了,一天念到晚阿彌陀佛,中間沒有一個思想,什麼都沒有,那才叫做一心不亂,是不是很多人是這樣想法呢?我們坦然一點啊,大概都會這樣想,做不做的到?你做到了也是錯了。怎麼叫一心不亂?所以念佛念到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有時候念得好的時候,念到沒有了,一個字都起不來了,「南」字都念不起來了,「無」字更沒有了,「阿」不了了,或者念頭就切斷了,這個時候你心中明明瞭了,一點雜念妄想都沒有,「淨念相繼」,這個叫淨念,心中的淨土就出現了。
我相信在坐很多老朋友們念佛都已經念到這個程度,因為自己不認識,然後反而好境界來了,淨土來了當穢土了,糟糕了,我犯了罪了,佛都念不出來了,我大概有罪過了。不是你的罪過,佛的罪過,佛把你教壞了。你這個就是淨念。
所以唸唸念到後來都攝六根,你要注意六根是什麼?包括舌頭包括意識,意識念佛的心都沒有了,心念,其他都沒雜念了,淨念---心裡乾乾淨淨,一片明鏡,什麼都沒有,很清明;「相繼」,越久越好,這個淨念一日思親十二時啊,晝夜都在這個淨念境界上,你怎麼不成就啊?你這時候已經唯心淨土當下現前。
可是我這樣講明白了,大家不要聽啊,聽我的話會中毒的呀,不聽會受害,聽了會中毒。什麼道理呢?不聽受害,你不懂這個就是淨土現前。聽了中毒是什麼?現在一聽了以後,將來你念佛念到這裡的時候,哎呀我對了,那天南老師就是那麼講的,哎呀,我現在是淨土了,好,不淨了。所以不懂啊是受害,懂了又中毒,這很難了。不過我現在把解藥已經放在這裡給你,不過你們到那個時候說:「哎,我懂了,不要妄想,我還是淨念想繼,某人講過這個就是解藥。」那就更糟糕,所以佛法難學,佛法也難講,天天覺得自己在說法,天天是造口業,本來一切眾生是佛,你何必說法去害他呢!把他佛都說成凡夫了,要注意。
所以都攝六根淨念相繼,這個秘密都告訴你了,這就是大秘密,這個淨念相繼是唯心淨土現前。當然你注意兩個字,假定你念佛念到念不起來了、切斷了,這所謂三際托空,禪宗的人常用,前念已經過去了,阿彌陀佛過了,後一念沒有起來,南字都沒有來,前念已過後念未生當體即淨,也可以說當體即空,這一念空空靈靈,空不是沒有東西,很靈敏沒的雜念沒的妄想這就是正念。那麼學禪的人觀心啊觀到這樣,那麼觀到這樣你說我悟了,你悟個什麼?悟了就有定,怎麼叫悟了定?到了這個淨念相繼這個境界,乃至下來走路也好,吃飯也好,做事也好,騎摩托車也好,開汽車也好,跑步也好,隨便任何時間任何地點,心境永遠是這樣,這叫淨念相繼。說瞎貓撞到了個死老鼠,有時候碰到了一下。下一次,好幾個朋友跟我講,哎呀,我那個時候剛剛信佛念佛啊有這樣好。我說那不是好。哎呀,後來就掉了。我說掉了找回來沒有啊?沒有啊,永遠找不回來。哪有找回來?因為你要找所以不回來了,你不找就回來了,你有個找的心有所求的心就是鬧了、不淨了。這個淨念是隨時現前,是心的本相,你能夠保持這個淨念的境界相繼,相繼就是得定了,晝夜都在這個境界裡頭,得三摩地。然後慢慢功夫到了得到定了,得到正受了,得到淨土正受三昧,三昧不是二妹不是大妹,三昧就是翻音正受。正受淨土法門,斯為第一。大勢至菩薩介紹念佛法門,這是二十五位圓通最高層了。
所以一切法門我們注意啊,再檢討這二十五菩薩報告,每一個人報告修持經驗,由小乘到大乘,最後統統歸之於淨土,所以這個八十卷《華嚴經》,最後文殊、普賢一切十方諸佛大菩薩同聲念佛,歸向極樂淨土,一切法門最高處就是淨土法門,心淨國土淨,所以到了頂尖了。那麼這個念佛法門我們講過了。
第二十五位誰起來報告呢?觀世音菩薩報告。那麼剛才我們講過,二十四位把佛法的塔頂這個金字塔的塔頂已經說完了,最高是淨土,那麼觀世音菩薩塔頂上翹個尖哪?那以禪宗祖師來罵人叫做矢上加尖,在這個箭頭上還要加一個箭頭,那就太多餘了,它不是。另一個道理就是罵人的,那不解釋了,你只曉得箭頭上不要加箭頭就是了。所以念佛修行到了這個呢,大乘境界到了最高境界到了佛境界以後呢!自度度人,自利而後利人,自己成就了才能有資格大慈大悲入世度生,第二十五位才是觀世音菩薩出現。現在我們翻一頁,觀世音菩薩的法門。對於觀世音菩薩這位菩薩我們不要多介紹了。我想大家都很熟悉,至於說大家看小說妙莊王、三公主啊,這是後來把佛經的意義變成小說編攏來。觀世音菩薩不是女相也不是男相,非男女相,不過他在東方世界經常現女身,同情女性,尤其同情女性的苦惱多,都喜歡現女性相。不過觀世音菩薩的畫像有些是要畫鬍子的喲,有些都是男相,很多啊。在我們中國最喜歡的是女性相,尤其是白衣觀音,但是面孔是女性相,非男女相,要注意這個道理。現在我們看原文,觀世音菩薩的報告。
「爾時。觀世音菩薩。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白佛言」。這個原文都一樣,我們不加重複說。他的報告。
「世尊。憶念我昔。無數恆河沙劫。於時有佛。出現於世。名觀世音。我於彼佛。發菩提心。彼佛教我從聞思修。入三摩地」。這個觀世音菩薩的報告開頭都同諸位菩薩一樣,都講無始劫來的修持,這一生的成就。觀世音菩薩我們曉得他成佛比釋迦牟尼佛還早,文殊菩薩、普賢菩薩、觀音菩薩這幾位大菩薩早早都成佛了的,因為釋迦牟尼佛在這一劫當中,出現於這個娑婆世界,所以他來幫助弘法的,現菩薩身為佛的弟子。實際上他們自己自有他的國土,所以有觀世音如來的世界國土。同時我們曉得觀世音菩薩這個名號這個法門,有時候也叫做觀自在,中文的翻譯。
如果研究我們人類學,民族學啊,每一個宗教表面上一樣的,有個共同點重男輕女的,任何宗教,佛教也一樣。和尚叫大僧,女的出家尼姑就叫二僧。尼姑能夠拜和尚,和尚不能拜尼姑的,可是和尚應該拜媽媽,媽媽也是女的。儘管是出家了不拜,那是另外一回事。但是古來很多大德還是拜,因為媽媽是觀世音,你們儘管重男輕女,每個宗教到了最後都是女性出來。道教嘛,玉皇大帝的媽媽是瑤池聖母,叫西池王母娘娘,玉皇的母親。天主教啊最後是聖母還是白衣,都是一樣,佛教裡最吃香的是觀世音菩薩,你看到處有觀世音。
再研究人類學啊,觀世音這個聖號啊在各個民族裡頭有不同的出現,最奇怪的象觀世音那個咒語,嗡嘛呢叭咪哞這個六字大明咒。後來前幾年有一個哪裡的,那裡一個國家「白衣利」{聽錄註:錄音聽不清,可能是玻利維亞},那一位外國學生在這裡,後來我教他念這個咒子,他看了我半天,愣住了。我說觀世音菩薩的咒語,他說我們那個民族的祖先歷代都念這個呀,那絕不是中國文化過去的喲,也不是印度文化過去的,他說我們那個民族的祖先歷代都念這個呀,這個又是一個證明,就是這個道理。
所以這個觀世音菩薩,佛有專門的介紹,說他成佛已來非常久遠,比佛還早啊,很早很早,有百千萬億化身。他說他在開始的時候,他學的第一個老師因此發心那個就叫觀世音如來,一路下來的名號,所有歷代名號都叫觀世音,等於西方極樂世界所有成佛只有一個名號都叫阿彌陀佛,都是一個名號的。他說那個時候有佛出現於世間叫觀世音,我在那個觀世音如來前面發了菩提心,什麼叫菩提心?菩提者覺也,菩提是梵文,覺悟的意思。他說那個時候一開始就悟道了,發心發心是發菩提心,菩提就是明心見性,菩提梵文,翻過來就是覺悟,佛者覺也就是這個意思,悟道了,發心就是發菩提心。所以為什麼你說開始學佛容易開悟呢?學佛學久了變成老油條了,很難開悟。所以《華嚴經》上說初發心即成正等正覺,你那個第一念動機那一下發心,那個是最好的,等於我們初初第一次相信佛法,那一念最誠懇。等於佛教裡有一個笑話也是真話:出家一年,佛在眼前;出家兩年,佛在大殿;出家三年,佛在西天;越來越遠了,就是這樣。所以最誠懇的就是初發心的時候。所以常常有些人學佛修道做功夫第一下那個念境界非常對,後來就不對了,越修知見越複雜、染污越厲害,東聽西聽,亂七八糟聽進來,把那個菩提啊變成提菩了,就提婆達多了,就要下地獄了。真正的菩提道,初發心即成正等正覺。
那麼他說開始他悟了,一初發心發了菩提心。觀世音如來教觀世音菩薩修的法門是什麼?聞、思、修,三個層次。所以這個我們值得討論,入三摩地。聞、思、修,先講外在的聞、思、修,在佛學裡頭我們曉得這四個字一組,叫聞思修慧,聞思修慧在中間,教理境果在左邊,右邊四個字是信解行證,就是講外在的這四個步驟,學佛的漸修法門最穩當。
聞什麼呢?多聞就是多求學,多聽,多研究,「聞」字包括自己看書聽經,研究,聞教理,多聞;聞了起信,聞教理理解研究清楚了發生自信,但是學佛不是叫你迷信啊,其他的宗教只叫你信就得救,學佛不行啊,要研究啊,要自己想啊,深思熟慮,正思維;
聞了要思這個理,這個理思到了,要解決這個理,問題就要解決,這就是學佛的聞思。
解決了教理懂了,對了,正式放下來求證,修正自己的行為,叫修行,行者就是行為,「行為」分兩種,內在思想心裡的行為心裡行為,外在的作用是生活的行為。思想在內在沒有發出來就是在裡面的語言與動作,發出來的語言與動作就是表達出來的思想。所以修行就是修證自己的行為,把它轉過來叫修行;
那麼最後證得大徹大悟,得智慧的境界,成佛是智慧的成就,不是功夫的成就,但是沒有功夫這個智慧生不出來。所以行境慧境這個果位就是證果的成就。所以證果是慧力的解脫,最高的成就,佛的境界。
所以我們研究佛學,在中國佛學,你經常碰到這幾句話,你學佛啊,先要從研究經典啊,要教理行果。既然講教理行果就要信解行證,那麼實際上中心的就是聞思修慧,不是盲目迷信,這是講外在。內在的做功夫觀音法門,觀世音這個菩薩的名號就是做功夫的方法,觀:密宗經常提到觀,觀想。現在我們用國語念叫觀想,以前我們不叫觀想,觀是觀,看一個東西這個音聲念成「觀」,所謂平聲。
如果學佛修行做觀想呢?不叫做觀想叫貫(音四聲)想,這個貫,貫這個聲音啊,內在倒轉來收回來,去聲第四聲,叫貫,貫想。所以現在學密宗的叫觀想不對的叫貫想,所以這個觀世音,這個觀有貫的意思,內在的反省自己,就是觀想,自己反省自己是貫的作用,反省以後的內在的這個意識境界的想像出來的這個叫貫想。觀世音不念貫,觀世音他的修法呢?他的名號就是修法,叫你貫想觀察世上一切的聲音,從耳朵來,這個法門從耳根。所以觀世音法門從耳根修,這個注意。
尤其老年的朋們,要注意啊,有好處啊。為什麼從耳根修那麼好?耳通氣海,特別注意,耳通氣海,所以人老了耳朵聾了,腎元虧了,肝腎兩邊虧了,就是元氣衰了。要反聞聞自性,耳通氣海,聾了也會治好的。老了耳朵聾了就嗡嗡嗡,聽外面聲音聽不到,因為裡頭嗡嗡有聲音,其實你耳朵嗡嗡這個聲音一來以後,你根本不要求聽外面的聲音,再把這個嗡嗡聲音,耳朵回轉來放在心窩子以下,自己內聽這個聲音,蠻好玩的,嗡嗡開飛機一樣也不要買飛機票已經坐飛機了。你聽久了以後「咚」耳朵開了,不會蒙住了,因為耳通氣海。那麼氣海我們曉得穴道丹田下面肚臍下面那個穴道叫氣海,所以打架千萬不要打到人家氣海。這一句話也有毒了,害了人家了,你們學打架想打死人專打這裡了。這個氣海是生命之元,所以耳通氣海,氣住了,心念自然定了,氣定了自然是健康長壽,所以觀世音法門妙處大得很,所以叫做耳根圓通。觀音就是觀世間一切音聲,從聞思修。
那麼後來我們中國人由觀世音又簡稱觀音怎麼來的?唐朝以後開始,唐朝第一個皇帝叫李世民,有個世字。那麼中國古代的禮貌,帝王啊聖人這個名號叫做名諱,要避諱。所以父親叫這個字啊,兒子就念到這個字都不敢念,古代是這樣。我們小的時候唸書也是這樣,念到古書上覺得父親同字的那個字啊,不念的,隨便用一個代號就過去了。念到孔子的名字孔丘,那絕對不能念,我們假使小的時候讀書,我們那個時候讀書,「孔丘」講出來不得了的呀,那大逆不道,要打死了,手心起碼打起螃蟹蓋一樣腫的,要念成孔某。所以你看《三國演義》上,因為大家,關公是聖人,念到關公名字叫關羽關某,大家要稱關某,要避開聖人的名諱。唐朝那個第一個皇帝叫李世民,所以唐代的觀世音菩薩這個名號,對不起只好把它拿掉了一個,因此簡稱觀音。不過叫觀音中國人很歡迎,因為中國文化喜歡簡化的,什麼阿耨多羅三緲三菩提,哎喲,好麻煩啊。那這個外國音好麻煩啊,那麼中國翻譯成無上正等正覺,所以把它扼要只翻兩個字菩提,覺悟,大徹大悟,就對了。
那麼這個名號懂得了,我們才曉得聞、思、修要內聞返聞,返聞自己的音聲、世間的音聲就可以修行,乃至自己念佛的音聲也可以返聞。
思:思很重要,但不是在那裡想事情,不是想問題,思跟想不一樣,要研究唯識啊。我們「哎呀這個問題怎麼樣?」這是妄想,不對。思不是妄想,思是智慧的境界,所以我常引用《中庸》的話來解釋,「不思而得不勉而中,」那個是思的境界。思的境界是很細的,智慧不用腦筋不用思想,自然智,自然來的。那個智慧的理解而使你得清涼。等於寒山的詩:「古佛有言如皎月」,就是佛的話都是月亮一樣,「照人煩惱化清涼」,就是讀佛經使你煩惱化成清淨了。古佛有言如皎月,照人煩惱化清涼,這個是思的境界,更起煩惱就是妄想境界。這個只能這樣表達,還沒有表達清楚,思的境界很高了。所以禪定呢?修禪叫做正思維修,正思維就是不是打妄想,坐在那裡打妄想那就是入魔道了。正思維,聞和思,所以從聞思修,聞這個音聲,思就是觀清楚,理搞清楚,修這個法門進入三摩地,所以叫耳根圓通法門。那麼我們現在怎麼辦呢?還是用他自己的音聲自己法門自己來解決。譬如我們假使說自己念南無大慈大悲觀世間菩薩,或者只念南無觀世音菩薩,或者南無觀音菩薩,或者念嗡嗎呢叭咪哞,自己念,念出來的叫有聲,在心裡頭念的有沒有聲音啊?也有聲音---心聲,你自己曉得嘛。耳朵不向外聽。
「聞」回轉來聽自己心裡念佛念觀世音菩薩的聲音,尤其女性,尤其我們這個苦難世界的男女性,念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非常有效。觀音菩薩的慈悲感應非常大。心念不要你嘴裡念出來,你免得你嘴裡念出來你也怕羞,其實念佛用不著怕羞,不過你心念更好,這也是秘行,使人家不知道你在裡面用功,這就是秘行。不過你心裡頭念觀世音菩薩,耳根尤其這個耳朵要回轉來聞,回轉來聽。
「初於聞中」。聽自己聲音,心裡頭念的或者阿彌陀佛或者觀世音,一字一字要清清楚楚,這個聲音。那麼你說那我耳朵回轉來聽念觀世音菩薩的聲音,其他的思想有妨礙?沒有妨礙啊,你不然試試看,你假使這樣一修,內在念觀世音菩薩,其他該做的事更記得牢,不會錯亂,乃至人家欠你一分錢你都想得起來。真的喲,心念淨了像一個鏡子一樣,照一切的灰塵掉下來都知道,對一切事沒有妨礙,內心念。初於聞中,第一步,自己聽自己內在的聲音,或者你聽外面聲音也可以。譬如我現在講話,是外面的聲音,現在就有觀音法門告訴你,大家注意我在講話,注意,你看我講話大家聽到的,冷氣機的聲音聽到沒?也聽到,外面有其他聲音知道?也知道,同你有關係沒有?沒有關係,心裡很清淨。這是初於聞中。這是觀音法門。你這樣聽外面聲音聽聽聽,你並不是跟它走,聲音都聽見,同我的清淨沒有妨礙,要懂這個道理去修啊。所以這樣一來,或者是返聽這個聲音。
「入流亡所」。進入法性之流,自性的法流裡頭。慢慢一切音聲聽不見了,一切音聲是所聽的聲音,乃至我們自己內在的念觀世音菩薩,南無觀世音菩薩這個心念也是所念,這個聲音也是假的,一切音聲皆是無常,聲是無常,一切音聲過了就沒有了。但是能聞音聲的那個功能自性是在的。所以你聽一切音聲,聽聽聽到專一了,入流,要功夫到了,入流,「咚」一下,千萬注意,我講咚一下不要記住哦!沒有「咚」一下,這個「咚」一下是形容啊,咚一下證入自性法性的境界,亡所,音聲都聽不見了。
所以我們看古人一個故事,明朝這位憨山大師在五台山一個人在那裡住茅棚參禪,冬天深山裡頭,那個山西五台,這個天氣霜雪,雪已經來了,冬天的雪厚得很啊,他在雪山裡頭打坐,那個雪有些掉下來,流水溪流還不沒有完全凍結。那個雪一塊一塊同流水滾下去,聲音轟隆轟隆響得不得了,坐不下去,打坐定不下去。他氣死了,生氣死了,他老人家一氣有個辦法,那麼吵,他乾脆拿個蒲團到那個溪水轟隆轟隆那個橋上去打坐,開始還聽到水吵吵吵,後來一下聽不見聲音了。這一定二十幾天哪,什麼聲音都聽不見,天地萬籟皆靜,你看憨山大師年譜上他講的修行經驗,就有這一段,這個就是入流亡所。所以初於聞中,進入法性之流以後,亡掉了沒有了所聽一切音聲。譬如我們大家現在,我一不講話{註:南老師此處暫停片刻沒講話}。你們還有一個入流亡所境界,冷氣機儘管響,可是心境很寧靜,把握這個,很容易進入觀音法門,入流亡所。
「所入既寂。動靜二相。了然不生」。那麼你說聽不見了以後,永遠聽不見外界聲音?要他聽見還會聽見哪。所以真正入定的時候,所謂達摩祖師相傳在嵩山入定,聞階下蟻斗如雷鳴。聽到地下螞蟻打架他聽到打雷一樣,聲音太大了,螞蟻打架它也叫的喲,像我們武俠小說寫的嗨喲,我們聽不見,入定的人聽得見,所以很細,有時候你打坐坐得好,有很細的聲音聽見了,都用不著害怕的,哎喲鬼啊,什麼鬼呀?生物界有很多大聲小聲,越大的聲音我們越聽不見,我們這個耳膜聽覺有限。有些動物聽得見,有些動物聽見的聲音我們聽不見,狗的聽覺比我們靈光得多了,我們這個耳朵很有限的。所以這個所聽見的聲音,到那個境界裡,所聽見,有時候大、小聲音都聽見。聽見以後怎麼?同你不相干了,聽而不聽見,不會擾亂你,對你那個清淨的境界不會擾亂。「所入」以後各種聲音還是聽見,進入「即寂」,你的清淨依然是保留的。
那麼動靜二相,了然不生,什麼是動相?有聲音是動相,現在來個聲音的動相。沒有講話聽見沒有?聽見了,聽見沒有聲音,這是靜相。所以有聲音聽見是聲音的動相,沒有聽見聲音是聽見了靜相,到了這個境界,動相與靜相,有聲音來知道聲音,乃至大小聲音,鬼講話聲音,乃至菩薩講話聲音,天人講話聲音都聽見了動相;有時候完全沒有聽見靜相,動靜二相,了然:心中很瞭然,本身沒有妄念。很吃力,我講的,因為很難表達。我非菩薩,諸位也不是菩薩,凡夫對凡夫說法很痛苦,下次再補充再倒轉來說明。



繼續上一次的二十五位圓通,今天到了觀世音菩薩的修持報告修行的經驗。那麼我們重複提一下,就是大至的第三行開始。我從聞思修入三摩地,這是一個原則。聞思修下面一個字就是悟道,所謂證道,那是慧的成就,聞思修慧,進入正三昧的境界。那麼他的經驗的報告:「初於聞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動靜二相,了然不生」,這是第一步的功夫。觀一切音聲而入道,觀一切聲音從耳根法門聽一切聲音。那麼上次我們向諸位報告過的,一個是聞外界的聲音,一是內聞自己內心內在的聲音。這個聞當然開始要耳朵耳根。實際上我們除了耳朵以外,意識上自己有個聽聲音的功能,用這個返聽自己。所以初於聞中,入流亡所,進入法性自性的法性之流,亡掉所聽的聲音,亡就是空掉,沒有了。聲音慢慢聽無所謂了,並不是聽不見,聽見同我不相干了。
所以下文,所入既寂,所入就是耳根裡頭聽進來的這些聲音到內在自然是清淨了,聲音聽到,統統不相干,所入既寂。那麼動靜二相了然不生,聽到聲音是動相,是心念動,所以我們曉得各種聲音,雖然自己沒有覺得動,就是心動了才聽見。假使沒有聽見聲音的時候,我們在不在聽呢?也在聽,聽的是什麼?也是心動,聽的是靜相。譬如我們睡著了那是沒有聽,那個時候靜嗎?睡著了不算靜那是昏沉,昏迷了,這不是真正的空與寂,空寂是清醒的,一切音聲聽到沒有關係,都空了不相干不受影響,那不是睡著了的事。所以動靜二相了然不生,動相---聲音來的動相有聲音,靜相---自己知道聲音不相干,很靜的時候,我們覺很清淨,清淨也是聲音。
那麼大家現在我們在都市裡長大的不容易聽到靜的聲音,如果到很偏僻的鄉下,乃至高山山谷裡頭,絕對沒有聲音,絕對沒有聲音的人很害怕啊。為什麼害怕啊?因為我們人生長在有聲音的世界裡頭社會裡,到了沒有聲音的時候並沒有什麼害怕,可是自己不習慣,就會覺得害怕起來。沒有聲音聽到那個是靜相,所以動靜二相這兩種現象了然心中很明白,不生:不動念了,靜來也沒有關係,動來也沒有關係,先要瞭解這一步。所以講動靜二相了然不生。
我們有一個現成公案,尤其在中國大家講禪宗講到六祖的公案,很明顯的,六祖不是看兩個小和尚在爭論在吵架,就是看到廟子前面那個旗旛,旗旛在飄揚。一個小和尚說是風動,風把這個旗子幡吹動了,一個小和尚說不是風動是幡動。倆個人爭得很厲害,沒有幡風動也沒有用,沒有錯,幡動。一個說有幡風不吹它也不會動啊,是風動。最後六祖經過那裡看兩個小和尚爭,他說也不是風動,也不是幡動,仁者心動,就是這個道理。動靜二相,都是我們心動,所以先由這個返聞聞自性,自己不聽外界的聲音,聽內心的念頭的起落,聽到了動相也清淨,靜相來也清淨,不過動來知道了動,靜來知道了靜,了然明明瞭了,不生心不動,不是壓下去,這是第一步。那麼修觀世音的法門,修音聲法門。
「如是漸增。聞所聞盡。盡聞不住」。在動靜二相了然不生這個境界上並不是到家,就是瞭解了動相也不相干,靜相也不相干。這個我們勉強叫它得到「大聲」,大大的靜相,那麼還要用功夫下去。就在動靜二相了然很明白,沒有動過雜念很清淨,漸增就是要定力了,這個定不一定在打坐,在森林中、在高山上乃至到鬧市裡頭、到海水邊上聽這個潮音最吵鬧的地方,真有定力的人啊,修觀音法門沒有覺得吵鬧,吵鬧毫不相干,等於我們在都市鬧市住慣了,外面再吵鬧,要睡就睡了,不過睡覺不是定。真定的人鬧市裡頭不覺得鬧了,在鬧中在靜中是一樣的,一樣什麼?一樣淨,這個淨是形容詞。那麼如此修持修練練習,慢慢慢慢一步一步的這就是叫做功夫了。
所以「如是漸增」,功夫就是靠時間經驗慢慢累積起來。到了「聞所聞盡」第一個聞是能聞,我們能夠聽到聲音的這個功能,第二個所聞是外面一切音聲的相:動相和靜相。能聞的與所聞的聞所聞盡都沒有。譬如什麼叫聞所聞?我們大家坐在這裡現在聽我在講話,聽到我的講話這是所聞的聲音。諸位一聽到了以後,心裡頭就有思想這句話我懂了沒有懂,這句話對沒有對,這是第六意識分別的思想。
如果修觀音法門呢?不管思想只管這個聲音。聞:聽到了,所聞:我講的話聲音同冷氣機聲音都聽見了,就是所聞的聲音。你怎麼樣聽見呢?因為我們生命自性本有有個能聞的功能作用,這是能聞,自性本有的。這個能聞能聽見這個作用平常沒有用心自然聽見,但是聽見這個作用不要你去用心的,耳朵不壞一定聽見,耳朵壞了的人也聽見,聽什麼呢?沒有聽見外面的聲音,聽見裡頭一股悶嗡嗡難過一股悶氣,還是有聲音,聽到嗡嗡裡頭,聽到嗡嗡的那是所聞的聲音。我知道現在聽到什麼?這是能聞的作用,把所聞和能聞搞清楚。
現在講動靜二相了然不生之後,「聞」--能聞的,「所聞盡」---所聽到的聲音都沒有了,自然放下了,這要功力到了,功夫到了,聞所聞盡。那麼這個時候聞所聞盡,換句話說一點不用心了。平常你修觀音法門在上面這個階段。「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動靜二相,了然不生」還是在用心啊,還有個了然在啊,明明瞭了的在啊,所以這個功夫再進步了呢,聞所聞盡,這個了了然都不管了,這個了然就是能聞的作用,一切音聲是所聞的現象。能聞與所聞的都沒有,坦然而住,聽與不聽都一樣,不是不知道。那麼到了這個境界,自然有一個靜的作用,聞所聞盡到了頭,淨到了極點,心淨的淨到極點,不是聲音的靜到極點,外相的聲音還是一樣在,可是同你沒有相干,聞所聞盡。那麼到這個時候應該如何呢?
「盡聞不住」覺得我現在修觀音法門到了這裡,一切最吵鬧的、最清靜的聲音同我們沒有關係,我心境還是非常大定,有個定的境界。所以聲音靜相、動相到這裡都沒有關係,等於劃了一道溝一樣、搭了一道牆一樣,沒有關係,然後認為這個是功夫、境界,還是沒有對。要盡聞不住,聽見、不聽見這個功夫境界到了最高境界連這個境相、境界都要丟掉,不住在這個境界上。住在境界上一天到晚都在入定中了,那麼入定了,自然這個人跟你講話,反正不相干,不能起心不能動念,起心動念心就動了。
那麼光住在這個定境上是不是修道到了家呢?沒有。如果就住在這個境界上是個小乘境界,也有所成就,也可以發很多神通,也可以起作用,但是不能成一個普通人,可以做聖賢不能做凡夫,還是不對的喲,落在一邊哪。真正的聖賢是很平凡的,一點沒有稀奇,所以這個境界還不要保留,盡聞不住,一切無住,定也不住定,就自然大定了。法界是本來定的,並不是有個定造出來的法界,法界本來定不要你去修的,所以盡聞不住。
「覺所覺空。空覺極圓」。那麼這個時候呢?用功到達這個境界自然自己覺悟了,對呀,自性就是這樣的,自性本來清淨。所以禪宗的六祖悟道以後不是講一句話,「何其自性本自清淨,」本來自己清淨不要我們用心去求一個清淨。本來自己清淨,這是聞所聞盡,盡聞不住。但是在這個時候我們覺了,就像六祖一樣悟了,啊自性就是這樣,有一個覺,上面這個覺能覺的,所覺;覺得這個境界,由這個境界懂進去了,覺、所覺都要空,能覺能悟的同所悟到這個境界極清淨還要把它空了。
所謂空是個名詞啊,不要有個空的境界,有個空的境界那不是空了,不是真空,那是你心意識造出來的。所以有些人打坐修道學佛說我現在很空啊,我說你的空就是那麼大,空空洞洞,大一點就空不掉了,因為他有個空相在,空的境界在。所以空和覺倆個悟到,悟到了本空,極圓圓融通達。怎麼叫圓融通達?
空在哪裡呢?現在就空。譬如說我在講話,諸位在聽話,哪一個聲音哪一句話說留住了?你想留住它都不可能,聽過了就沒有。說這一句話已經瞭解了這一句話就是覺、覺性、覺悟了這句話講什麼意思,覺了,知道了。這個音聲來,因此知道,音聲過了,知道也知道了,空都不留,自然不留,不是你要不留。所以物來則應、過去不留,如行雲流水一樣過了就過了。
空覺極圓,到了極點圓融通達,那麼這個時候說證到空性。我們在學理上有個名稱叫證到空性,如果拿禪宗祖師來講,就要打你一棒,空還有個性啊,有個性就不是空了,這是禪宗祖師的講話,非常簡單,這個邏輯也很簡單,即然空你還有個境界?還有個空的境界啊?有個境界就不叫空了。
「空所空滅。生滅既滅。寂滅現前」。所以能空的、所空的都沒了,這個時候生理身體、心理起動,這個念頭起來生滅的作用都沒有。「生滅既滅」,所謂生滅心不動,我們現在我在講話的作用同諸位聽話的作用都是生滅心,一個念頭來了,生起了知道了,過去了把握不住的,它就走了,「生滅既滅」生滅是個現象,能生滅的那個自性沒有動過。這個就稱寂滅,本來清淨。「寂」是形容詞,本來清淨,「滅」不要你去滅它本來滅的,一切念頭一切有相、動相,本來滅,過了就空,不要你去空它。所以我們大家學佛打坐是拚命去求一個空,你去空它空不了的,你就是空得了,那個就不是空。自性本空,不要你去空它的,它自然來空你的。
所以生滅既滅,慢慢定久了,觀察久了,生滅心不起了,「寂滅現前」。自性本來寂滅的境界就呈現出來。這是觀音菩薩很切實的把這個修耳根圓通的音聲法門,觀世音這個法門,怎麼樣程序怎麼樣進步,很切實的告訴我們了。不過話講得那麼簡單,練習起來做起功夫來,修行修行要以真正實證的功夫來求證它,不是理論懂了,哎,我現在一聽聲音,真的呀,也是空的呀,不錯啊,你這點也對了,對了但是沒有定力,你慢慢練習久了,定力久了定住了,所謂生滅既滅,寂滅現前,這個身心都在寂滅中,自己也無所謂身體的感覺了。
因修音聲連帶身體起變化了,所謂身體起變化,現在修道啊,修密宗的人喜歡講氣脈,為什麼要修氣脈?因為我們痛苦的呀,有身的感受。就是老子說的一句話,我之所以為我累者---為吾有身。我們最大的拖累有個身體的障礙,它又怕冷又怕熱又怕累,又這裡坐著不舒服,真到了氣脈通了忘身了,身體的感受沒有了。肉體還是肉體,不過同我沒有相干了,所以它歸我所用,等於一個表一樣,是我用的一個工具,我不會被它拘束了。我們普通人被身體拘束,被它用,沒辦法用它。到了這個寂滅現前身心轉變了,可以用這個身體不被身體之所用,身體不會變成我的拖累,這樣修持慢慢的修,話是幾句話,原則大家把握住。所以諸位要講修持,念佛也好,各種修法也好,修密宗也好,顯教也好,把觀世音菩薩這一段真實做功夫的千萬背來。只有兩三行。我們再把它原文念一道,這個要背來的:
「我從聞思修。入三摩地。初於聞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動靜二相。了然不生。如是漸增。聞所聞盡。盡聞不住。覺所覺空。空覺極圓。空所空滅。生滅既滅。寂滅現前。」
就是這一段,千萬背來,乃至於學佛念佛修各種法門,乃至諸位要打坐的,上坐念這一段,你當做咒語一樣念,好讀書不求勝解也可以,念一下就有它的功德,你慢慢就會懂進去。那麼觀音菩薩說到這裡,
下面說真到了寂滅現前這個境界,寂滅就是涅磐境界,涅磐不是死亡,涅磐是翻音,這兩個字勉強翻譯講它的境界寂滅。講它的功用呢?是常樂我淨,這是純樂無苦的,沒有苦,不是我們普通世間的樂,舒服得很,永恆不變的,這是自性的真我,這是淨土,這是寂滅境界。所以涅磐境界翻譯成寂滅或者圓寂,中文來講都不是全體,所以涅磐兩個字很難翻,因此我們中文翻譯佛經大部分只翻音不翻出來。它是圓滿的、清淨的、寂滅的,純淨的、極樂的、至善的。這一切的美德都集中了,這是一切眾生與諸佛共有的自性的境界,寂滅現前。到了這個境界,觀世音菩薩下面的講話。
「忽然超越世出世間」。到了寂滅現前這個境界,注意喲,不要去求它,只要你修持真到這個境界,自然而然,忽然之間超越了「世」這個世間,這個世間有兩個觀念,這個世間是兩個觀念啊,所謂世間就是跳出了這個物理世界,拿我們來講超越了地球物理的限制,超越了一切物理作用的限制,這還是狹義的這個世間,超越了物理世界。真正廣義的世界,什麼是世界呢?欲界、色界、無色界這三個世界,超越了。所以他說忽然超越世,這個世間的世。下面忽然超越世出世間,剛才我們講過這個世包括世間,狹義的就是物理世界,物質的世間,廣義的就是欲界、色界、無色界跳出三界。跳出三界到哪一界去啊?聖賢世間,就是出世間,出世間清淨的世間,一切聖賢都在清淨心中。如果說我們修行跳出三界,我們常說中國文化把儒釋道三家融合了的講,所謂修道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我常常問一些青年同學你要跳出三界外到哪一界去?沒有第四界啊。不在五行中你在哪裡中啊?五行以外沒有第六行啊!所以要想一想。譬如像我們在坐諸位出家的同學叫做跳出了世間,形象跳出了世間,要心真能夠跳出了世間,叫出世間,那就叫做出家了,家就代表了世間。
但是你跳出了世間,住在出世間,也不能算是最高的解脫啊,還是住在某一個形象裡,佛境界不但跳出了世間,也不住出世間,換一句話說即可以入世又可以出世。拿我們普通人講,一個偉大的人生,偉大並不是說你官做得大,錢多,有權力,不是這樣啊。哪怕你一個擔水賣菜的,哪怕我做苦工的,那沒有關係,那個是職業不同,人生偉大不在職業上面,在我自己的精神修養上,精神修養到了最偉大處你做任何一種職業都可以,你替人家掃地也可以,乃至在地下打滾都可以,那是職業。真正偉大的人生是以出世間的修養做入世間的事情,形式上是入世的,他的心境精神出世間的,永遠是出世的,這個樣子就是觀世音菩薩說的忽然超越世出世間。讀中文古文經典要注意,翻譯成白話這四個字要翻得很多了,世出世間。到這個情形,到達這個程度。
「十方圓明。獲二殊勝」。十方代表了空間東南西北四個角上下,所以叫十方,那麼拿我們觀念是空間。到了這個世界是一切空間沒有限制,像我們是空間有限制啊,人是最差的,所以科學都曉得,到了三度空間,有些動物譬如象螞蟻啊壁虎啊它倒轉來可以爬,因為它觀念裡頭沒有這個方的空間,它覺得都是平面的,在它這個拿我們來比方了,所以它倒轉來可以爬,我們人就不行,因為有空間的限制。所以修行到這個時候,沒有空間觀念的限制,當然也沒有時間的限制。
我們最難解脫是時間與空間。譬如大家念佛打坐念一陣坐一陣心裡就煩躁了,覺得好像蠻久了,功夫很好了,看看半個鐘頭,對得起諸佛菩薩吧,下坐了,因為心理頭時間、空間的觀念忘不掉。只有哪個時候忘掉了?打牌的時候忘掉了,坐在那裡也不知道啊,多少時間也不知道啊,如果把打牌呀喝酒那些玩樂的心情,若將此心移學道,即生成佛有何難!這是第六代達賴的情歌裡頭的,若將此心移學道,即生成佛有何難,就是這個道理。所以我們普通人忘不了,如把那個打牌做什麼玩樂的,那個忘記了時間空間的心情專一的觀念來修行,也很快會證到寂滅現前,忽然超越世出世間。
那麼到這個時候,十方圓明,沒有空間觀念,圓是形容詞,你不要覺得我到了,現在我的境界好圓好圓哪,那就完蛋,那不叫做圓那叫完蛋,那就著相,著相就是著魔,十方圓明,一切都明白。「獲二勝殊」,特殊的,勝:好得很,沒有哪一樣比這個更好叫勝。特殊的勝利,殊勝是佛學的名稱,特殊的勝利,最高最高的境界。哪兩種殊勝呢?
「一者。上合十方諸佛本妙覺心。與佛如來同一慈力」。修道到達了寂滅現前這個境界,並不是一下到,到了以後在寂滅境界裡頭又要崩出來一下,超越世出世間,因為寂滅法也是出世間。到這個時候再跳一層,所謂百尺竿頭更進一步,這個形容多好,中文多妙啊。大家想想看這一句中文,大家勉勵年青人,百尺竿頭更進一步。這個竹竿有一百尺,爬到頂上,他說還要進一步,進一步到哪裡呀?下地了,歸到平地,歸到平凡,爬到最高點還要回復到平凡,不平凡就不是道。注意呀,所以年青人,百尺竿頭更進一步就是這樣,不然更進一步就凌空了,凌空了很危險啊,變成太空人沒有什麼好玩的,那就太空了。所以到這個時候得到兩種特殊的境界,第一點上合十方諸佛同一切佛同釋迦牟尼佛同阿彌陀佛都一樣,「本妙覺心」,大徹大悟,心體相同。那麼中國禪宗祖師講一句話,經典上那麼講,我們中國禪宗的祖師怎麼講?與十方諸佛一鼻孔出氣,這個講得太徹底了。經典宗下,禪宗的祖師講得都非常徹底,還有呢,與十方諸佛把臂同行,把臂就是兩個手聯手手拉手一起走,就是相同境界平等。那麼在經典呢,不好意思用這個一鼻孔出氣啊,把臂同行啊,就是與十方諸佛是本妙覺心相同,心心相印,因此自然這個人修到這個時候會大慈大悲。
「與佛如來同一慈力」,到了這個境界你才懂得什麼叫大慈大悲的心。慈悲兩個字要注意啊,慈是慈、悲是悲喲,這兩個字很難瞭解,都是愛眾生愛人的心,但是不是男女相愛,也不是私情相愛。換句話說慈是父性男性的愛就是慈,女性的愛是悲,慈悲不同。這個更難懂了,怎麼說男性的愛同女性的愛兩樣?兩樣,你看有時候父親愛兒女,也愛得要死啊,不過父親啊都是有一點凶兮兮的,「你怎麼?討厭你」,雖然討厭,心裡對兒子還是愛得很哪,兒子總歸是自己的好啊,對不對?那個是父親的愛。母親的愛動不動眼淚巴嗒,喲,好可憐哪,怎麼沒有吃飯哪?自己就先哭起來了,這是母親的愛,那是叫悲,父親的愛叫慈。所以諸佛菩薩對一切眾生有慈力,也有悲力。
「二者。下合十方一切六道眾生。與諸眾生。同一悲仰」。第二點呢,他說照這樣修持到這個境界,慈悲心就來了。慈剛才講的,慈就是諸佛菩薩愛一切眾生那個力量,是恭敬的、雄性的、男性的,悲就是女性化的。下面同十方一切六道眾生,六道:上三道天道、阿修羅道,人道,下三道畜生道,餓鬼道,地獄道,上三道下三道合起來叫六道,這個六道的輪迴,一切眾生,眾生的分類,佛學的分類。那麼這是凡夫眾生,凡夫是一般人。觀音菩薩說修到這個境界,上面同佛一樣有很偉大的胸襟愛世間一切眾生,慈的心。可是還有下一層呢,同十方世界一切六道裡凡夫眾生同一悲仰,怎麼悲仰?我們這個凡夫看到好的時候啊,最高興的時候眼淚就掉,哎呀,我的媽真好啊,眼淚叭嗒叭嗒掉下來,喜歡會掉眼淚,悲心。等於我們你看修行人有時念佛,尤其念佛七啊,打禪七啊,唸經,念得好好的念得真清淨的時候會哭起來了。你為什麼哭呢?悲心,悲心是莫名其妙的,就來了。所以悲者是有仰有向上的意思,慈者有天一樣蓋覆下面,悲心是有大地一樣向上的道理,所以慈悲要搞清楚,觀世音菩薩具備了大慈大悲。慈悲兩個心態完全是兩樣,不要當成一樣。現在人說,哎呀,我拿不動了,你幫我拿一拿,慈悲慈悲,那是拿這個名稱啊,反正我不肯拿,你幫我拿就是了,就拿「慈悲」,慈悲變成利用的別稱了,那就不對了,那就不是慈悲了,那就糍粑了,糍粑是四川人講,那個吃的軟軟的,四川人叫糍粑。所以真的慈悲心要搞清楚,不要變成糍粑心。有這樣兩種慈悲心就發起了。
現在觀世音菩薩告訴我們很清楚,一個修道的人學佛的人真發起大慈大悲的心很不容易的,所以大慈悲心就是菩提心。所以我們勸人家發菩提心就是發大慈悲心。那麼菩提心、慈悲心它是一個東西兩面的作用,大徹大悟了,到了觀音菩薩修道成就佛的這個境界,慈悲的功力才起得來。慈悲是最多情的,慈悲也最無情的,有一點世俗的情感留著,那就不叫慈悲,那就叫做世俗的情。情就是無色界很困擾人的,很纏綿的,情是最困擾人的。人生最難解脫還不是欲啊,是情啊,情是很難解脫。所以出家人,真正出家,佛教弟子們修頭陀行,頭陀不三宿空桑,就是練習自己忘情。以中國的文化道家觀念講,太上忘情,太上就是到達了本體悟道那個境界才能夠忘情。忘了世俗的私情才能夠發起了無比的威力大慈大悲的情,大慈大悲也是情啊,不過呢它用過便休,沒有纏綿,能解脫,能清淨,能利他,這個才是菩提心,才是大慈悲心。菩提就是覺悟了,悟道了才有這個大慈悲心,沒有悟道以前,講慈悲啊,那是糍粑心,也不錯,小慈悲呀。杯小一點就是酒杯啊,那不是大碗。那麼觀世音菩薩報告,我們講報告不應該,菩薩跟我們開始到這個程度,報告是下對上叫報告,上對下就不能講報告了。
「世尊」。觀音菩薩最大慈大悲,他現在報告他的慈悲由於修觀音法門來的。他說世尊,世尊他是對我們大家的總老師釋迦牟尼佛,我們學佛的要請他本師釋迦牟尼佛,這個世界上的本尊老師,這個時候他叫世尊是對我們本師釋迦牟尼佛的尊稱。他說世尊啊,我為什麼成就到這個程度呢?
「由我供養觀音如來」。由於我開始跟觀音如來修法。
「蒙彼如來」。承蒙觀世音如來。「授我如幻聞熏聞修。金剛三昧」。注意喲,現在有解決的要點來了,上面觀音菩薩自己講自己這個法門聞思修,返聞聞自性,聽自己的音聲來修,返聞聞自性這個結論是後面文殊菩薩給他做的結論,這個標題是文殊菩薩給他做標題,觀音法門叫做返聞聞自性。那麼他現在講返聞的道理,他說觀音如來教我如幻聞熏聞修,注意喲,什麼叫如幻?我們注意喲,佛經也告訴你,我們對一切音聲啊,要開始修觀音法門,最干擾我們這個世界的眾生,最干擾我們的聲色兩個字,聲音和色相。眼睛會看東西,看一切光色、相貌;耳朵聽一切聲音分別是非、善惡。你要曉得,別的世界的眾生,將來假設外太空人,它不一定有眼睛,不一定是靠這個眼睛看啊,算不定指頭就會看。
每個世界眾生生命業報不同、作用不同。蝙蝠夜裡會飛翔,那個蝙蝠並不是靠眼睛看啊,靠感覺來的,它的感覺看得很清楚。貓頭鷹那兩個眼睛很大,貓頭鷹白天看不見,眼睛那麼大看不見東西的,但是它能看得見東西不靠這個眼睛。這個世界上的生命很奇妙的,你多看動物奇觀就知道了,動物奇觀那此生物也是眾生啊,不要看我們人了不起,我們人壞得比他們壞,人吃一切眾生,一切眾生不敢吃人啊,對不對?所以我們人啊,我也是人,我想想我們這個人,實在對不起這個世界上的眾生,沒什麼了不起,人自吹為萬物之靈,我認為人是萬物壞蛋裡的壞蛋,而且是笨蛋裡頭的臭蛋,最差的。別的眾生比我們高明多了,有些都慈悲多了,他吃飽了不貪,老虎吃飽了它就不想吃人,人吃飽了只看到另外還有東西,哎喲吃飽了趕快去搬進來啊,還要留起來,你看那個貪心,對不對?當然我這個也不替別的眾生辯護了。
所以我們曉得聲色,一個耳朵聽聲音,一個眼睛看東西,對我們最妨礙,要修如幻三昧。如幻三昧怎麼樣修法呢?「聞熏」,開始你做不到的,勉強慢慢練習,等於抽香煙一樣,拿個香煙熏,熏慢慢那個指頭都熏黃了,就熏起來了。熏啊,慢慢香一樣,慢慢把它熏,臭的東西熏一個東西慢慢變臭了,香的熏香了,熏就是練習的意思,要聞熏。佛告訴我們一切音聲空的嘛,人家罵我們混蛋,我們聽了就生氣,如果外國人用外國話罵你混蛋,你還聽不懂還對人家笑呢,還OK,OK,其實給人家罵了不知道。
等於我們當年幾十年前,這個有名的喲,我們小的時候都曉得,有一位留學生到法國留學,買回來很多的外國貨,回家來,自己是喝過洋水留學回來,請客。有一天請客一個紅燒鴨子用法國買來的一個最好的盤子裝出來,端到中間來請大家吃。大家說這個法國盤子剛好裝這個鴨子,真好,磁器。你說是什麼?外國人的夜壺,屙尿的。因為不懂嘛,不懂,你沒有看到洋夜壺,那個老式的歐洲的,剛好一個紅燒鴨子裝上,不懂你就叫好。
但是我們人聽懂了話,哎呀某人講我不對,某人講我好,那個高興的感謝啊,明天一定要送個禮給他,講我壞的一句話噢不得了,他不曉得一切音聲如夢幻泡影,過了就是空,一切音聲等於這樣(南師拍掌開示)。所以你看我們全世界有共同音聲大家上當,快要上台高興了,大家給我拍掌,那個拍掌有個屁用嘛。所以我常常到外面講演的時候我最怕,我先打招呼,諸位呀,拜託不要拍掌。我講得好,你拍這一聲對我也沒有好處。我講得不好,你隨便那麼拍禮貌上拍,拍掌大家拍掌鼓勵歡迎歡迎,這個有什麼意思嘛。這個掌可見拍得一點沒有意思,那個導演在那裡講:拍掌鼓勵鼓勵。那我才不受鼓勵,我覺得好痛苦,那是你叫的嘛,不是他們要鼓勵我嘛。可是我們人呢?不會懂,這一切音聲,善惡、是非、毀譽都是如夢幻。要把這個一切音聲聽到,心中能夠不留了,這很難了,這也就是戒,這也就是道德,修功德不起分別心。
所謂八風吹不動,八風,哪八個風啊?佛經講哪八個風啊?利、衰、毀、譽、稱、譏、苦、樂這叫八風,利有利於我的,有利於我的話,恭維我的,就是鼓勵鼓勵這個是利。衰倒霉了,昨天股票賺了一千萬,今天蝕本了一千零五十萬,昨天是利今天是衰。毀,誹謗你,罵你講得不對。譽,恭維你,真好,稱讚你,當面恭維你,當面喊萬歲。譏恥笑你,背後某人他算什麼!就是譏笑你。苦,樂,這叫八風。修行是修如幻三昧,先把世間法的這八個現象八風吹不動。
這個故事大家曉得的嘛,蘇東坡的故事。有些年輕還有些更年輕沒有聽到的,只好耽誤一分鐘了,蘇東坡認為學佛得道了的,有一天高興打坐坐得好,做了一首詩就送去給佛印禪師,隔了一個江啊,叫了一個傭人送過去。八風吹不動,端坐紫金蓮,那個蘇東坡自己認為今天功夫到了的,八風吹不動,端坐紫金蓮。佛印禪師把信打開一看哪,下面就批了兩個字給他退回去,放屁。那麼蘇東坡回來一看啊,他講我放屁,就馬上過來看他。他說你怎麼講我放屁?你不是八風吹不動嗎?怎麼一屁過江來?這個放屁這一句話就是譏笑他,這個稱譏一譏就過來了,一風就把他吹動了,這就是譏,什麼叫放屁?譏笑他。
所以呀,他說要修行,先要修到如幻的聞熏,聽到好聽的音樂,不好聽的音聲,乃至聽到今天人家爆炸的聲音不驚。有些人打坐坐在那裡,坐得好好的,有些修道家的,人家輕聲咳一下,全身都跳起來,然後和人家吵架,哎呀你妨礙了我的功夫,你是魔啊。那不曉得什麼風嘍,那是第九風,發瘋了。真到了如幻三昧,一切大聲、小聲、善聲、惡聲皆是如夢如幻。一切音聲就是這個樣子,我們拍掌,鼓勵鼓勵也是拍掌啊,故意臭他的也可以拍掌啊,這個掌是臭他的,拍掌的聲音是一樣的,你心裡有數他這個拍掌是臭我的,是你的意動,對不對?所以一切音聲都是你的分別來的,要知道一切音聲如幻如夢,如此去聞,慢慢聽一切音聲無所謂了,熏習自己的德性,就是在道德行為見解上的瞭解。功夫上呢?聞修,聞修就是說「初於聞中,入流亡所」,利用這個聲音來修,聞熏聞修,聞熏就是對於一切音聲,稱譏、毀譽、苦樂淡然而忘之,空相,一切諸法空相,聞修能聞所聞自性皆空,如此進入金剛三昧。什麼是金剛三昧?十地菩薩成佛的時候得一個定,金剛喻定。比喻就是金剛鑽一樣,堅固顛撲不破,燦爛光明,得了這個定力,得金剛三昧。他說我就是修觀音法門來的,是觀世音如來教的。
「與佛如來。同慈力故」。有大慈的心,他沒有講同悲心故啊,悲和慈在這部經典裡給你說得很明白了,悲是有一點疇的意思,疇昔憐憫的意思。慈是沒有憐憫,這個慈的心情啊,冬天的太陽一樣照下來,人人需要,人人喜歡,溫暖;悲的心情啊,是落了水裡頭剛給人家拉上來,那個高興一樣啊,所以慈悲有不同的心境。觀音菩薩在這裡報告,與佛如來同慈力故。
因此他說我能夠「令我身成三十二應,入諸國土」。三十二種變化,什麼叫應呢?應化身。諸佛菩薩諸佛如來有應化身也叫做百千萬億化身,什麼叫應呢?有求則應,你要「求」他就和你倆有感應,拿現在講電感,要你至誠他就有感應。那麼諸佛如來有多少感應?百千萬億感應。所以成佛了有三身,清淨法身,圓滿報身,千百萬億化身,這個化身就是應化身,也叫做應化身,簡單的稱呼也叫應身,所以諸佛菩薩的應身對一切眾生有大恩德。諸佛菩薩的應化身你看不見啊,你不要認為菩薩來了,觀音菩薩一定穿個白衣服,黑衣服不可以穿啊?你規定他他規定你的呀?他一定給你現個菩薩相,有時候給你來個凶相嚇死你,把你嚇乖了,那也是菩薩。所以應化身不一定啊,你自己常常碰到他不知道啊,所以觀音菩薩有三十二個應化身,「入諸國土」不一定到中國啊,也不一定在這個地球啊,隨便國土上都有觀音菩薩的應化身,這就叫做三十二應。我們還有一本經典《法華經》,抽出來普門品,我們大家念的,普門品就是觀世音菩薩三十二應身。那麼現在開始講他三十二應化身的功德,我們稱它為功德,在菩薩自己的作用,他的慈悲的力量,我們講慣了慈悲,他這裡告訴你他的慈力有這個應化作用。
第一,「世尊。若諸菩薩。入三摩地。進修無漏。勝解現圓。我現佛身。而為說法。令其解脫」。第一條對菩薩的應化身,我們看看奇怪了,菩薩還要「求」觀音菩薩?觀音菩薩大菩薩。菩薩分十地,簡單的分十個程度,初地、二地、三地、四地一直到第十地,超十地以外的二位,叫等覺菩薩,妙覺菩薩,就是文殊菩薩,普賢菩薩的境界,那同佛一樣,最高是佛。所以菩薩分十地,詳細分的呢?有四十個層次,他的學位、他的修行的程度、功力與見地、智慧與定力分四十二個層次,所以初地菩薩不知道二地的事,不曉得二地的境界。等於凡夫的人不曉得得道的人是什麼境界,看起來一樣吃飯,一樣穿衣,同普通人一樣,有時候比普通人還不如呢,但是你不懂他的境界。等於說大家在讀書,低年級的不曉得高年級在搞些什麼,程度低的人不曉得那個學問高的,一樣的讀我們讀一樣的書啊,他就比你高,你就不懂他,低的不懂高的。觀音菩薩與十方諸佛上面他講過啊,一鼻孔出氣,就是佛,所以有些菩薩,大乘大菩薩沒有登地的,或者在初地二地三地由下地向上地,就是下一層功力功夫再想進一步的,進不了步,世界上沒有明師指點,找不到好老師,如果你好好修行,求觀音菩薩,觀音菩薩來指點你。
所以「若諸菩薩。入三摩地」,像一切小菩薩們,小菩薩在我們看起來是大菩薩了,了不起啊,找到一個菩薩當老師那真是明師喲。光明的明那個不是出名的名啊,出名不一定是師啊。古人講兩句詩,我只講上半句,下半句不大好意思講,因為我們這裡有出家同學坐在一起,我們出家同學都很高明的,上半句是「原來名士真才少」,{聽錄註:下半句南師沒講,下半句:「偏是僧家俗氣多」},不一定大名之下他就是很了不起啊,我常常講一個人出名不出名,有八字的有運氣的,不是真本事喲,這個出名同發財一樣,命好不如運好,這沒有什麼了不起的。所以諸位沒有出名的不要灰心,你比出名的人還要出名,不過八字不好而已呀,所以自己很足以自慰了。世界上沒有明師啊,我告訴你,很痛苦,有時候自己的修行到那個境界,無人可問,無人可商量,找個人談談心都沒有,講給他他也不懂,那真是悟了道,青蛙跳井撲咚撲咚,都不懂有什麼辦法呢?這個時候你只有求菩薩,那靈得很啊,有時候一下就會指點你了,他不一定現身給你看的。
所以有些菩薩進入三摩地,你注意啊,三摩地已經得定了,三摩地是正受三昧正受,到了一種定境,想進一步進不了,不曉得下一步怎麼辦?進修無漏的境界,菩薩不一定得無漏果啊,大阿羅漢可以證無漏果,菩薩不一定得無漏果。什麼叫無漏?無漏是真得道了,什麼叫真得道了?貪嗔癡慢疑,這些心理的不平衡的狀態,統統沒有了,連根拔掉了,所以叫無漏,換一句話一點缺點都沒有。大阿羅漢證得無漏果但是不一定是菩薩啊,因為一切念頭空完了,不肯入世啊,所以大阿羅漢他發大慈悲心入世來救人的,這叫羅漢菩薩,雙重那就高明得很,佛才做得到,佛就是大阿羅漢,佛就是大菩薩。菩薩呢?同凡夫一樣啊,菩薩有脾氣喲,菩薩有煩惱啊,菩薩今天是菩薩明天就薩菩啊,對了是菩薩不對了他就是魔王啊,菩薩跟魔差不多,他有情啊,所以叫菩提薩多。覺悟是悟了,不過同凡夫一樣,喜怒哀樂照常有,不過他比凡夫不同,喜怒哀樂隨時空得掉,凡夫放在心裡空不掉。所以菩薩不一定得無漏,懂吧?這個道理很重要,對不起啊,我也沒有懂,不要問你們懂不懂,只是那麼講而已。
所以這些菩薩已經得了定境界入三摩地,要進修得無漏果,「勝解現圓」,這個定的境界有,清淨很定,一片光明中,神通也有,神通不稀奇喲,神通五通是共法,鬼、神,神仙,菩薩,羅漢有些都會喲,這叫五通,天眼通,天耳通,神足通,他心通,宿命通,不稀奇啊。有一通是不共法,佛法裡頭有漏盡通,就是一切心念煩惱貪嗔癡慢完全解脫完了,這個才是道,第六通不共法,一切天人所沒有的,只有佛弟子大阿羅漢大菩薩才有。所以他說這些菩薩們要想進修到無漏果的境界裡頭的時候,勝解現圓,什麼叫勝解呢?理論上一說我都懂啊,對不對?同諸位一樣,空你也懂啊,我聽經、我學佛二十年了。像我們這些老朋友學佛三十幾年了,講起來樣樣懂,有時候門門不通。哪個門我都曉得。你開進去啊!我沒有鑰匙。你不是研究了那麼久了嗎?他就是鑰匙開不了,到那個時候就完蛋,碰到事情啊,他就變薩菩了,一點用都沒有。所以到了這個時候,要想進一步。
勝解:理論都懂,求證那個理論境界勝解。現圓:呈現在前面,圓滿進去的。
進不去了,跳一步進不去了,觀音菩薩講這個時候觀音菩薩來了,你一念求觀音菩薩來指點,他說「我現佛身而為說法,令其解脫」,我馬上化身成佛,因為菩薩看不起下地的菩薩,人都向高看的,佛比菩薩要高一點。所以你看普門品上講,應以如來身得度者,即現如來身而為說法,用普門品的話來講應以佛身得度者即現佛身而為說法。算不定他正是現身阿彌陀佛,現身本師如來相來給你摸項灌頂,現在你應該如何,一句話,就使你通達了。他說我這個時候我現佛身而為說法,為他說法指導他。令其解脫。解脫什麼?解脫現有的下地的界境,再跨進了一步。
有時候你的成就,人很可憐啊,我們看世間法也一樣啊,人被那一種成就困住了的喲,你看做生意就知道,那一個人做這個生意發財的,你給他講另外那個生意可以發財,他改變不過來,不能解脫,職業病。拿現在心理學、醫學講起來,職業病。學佛也一樣,所以你看學佛的人,我們看到很奇怪,學淨土的,他就罵別一法門不對,學別一個法門的就罵淨土不對,個人有個困擾在那裡,不得解脫。能夠萬事得解脫才是道,學佛的目的是學什麼?學解脫,解開一切習氣,脫開一切的煩惱,所以叫解脫。這是第一條,三十二應。
第二條,「若諸有學。寂靜妙明。勝妙現圓。我於彼前。現獨覺身。而為說法。令其解脫」。什麼叫有學呢?不管是小乘的聲聞、大乘的菩薩,還需要在求學的境界,就是修行還沒有成就,沒有到最高的成果,需要進修的人就叫有學位,有學這個地位。得了道,證了大阿羅漢成了佛叫做無學位,不需要再學了,同我們讀大學兩樣。大家讀了半天你有沒有學位?我沒有學位,曉得你沒有畢業,有學位就是學士了,大學畢業了,再進一步有學位的,碩士啊,博士啊,將來還要變的,將來來個什麼士啊,我看將來來個最好都不是,最好了。以後的教育我看馬上要變化了。那麼佛學裡頭的有學位是低的,無學位是最高的,不需要再學了,不需要再進修了。
現在他講「若諸有學」,諸包括什麼呢?小乘聲聞羅漢等,大乘下地的菩薩,譬如初地二地乃至到八地以前這些菩薩,「寂靜妙明」不錯嘍,菩薩境界好容易,你說我們空不掉,凡夫是空不掉煩惱,空不掉心念,到菩薩境界不談空字了,「寂靜」,隨時都在清淨中,所以動靜二相了然不生啊,那早過了。寂靜到什麼?妙明,妙不可思議,一切智慧神通都有,晝夜都在光明中。但是菩薩境界「勝妙現圓」,貪圖了自己這個高明的境界,這個殊勝很難得,你們都不及我,小乘都沒有,可憐這些眾生啊,好可憐啊,你看我這個清淨光明沒有!這個勝妙現圓,這個時候,菩薩停留在這個境界,進一步進不了,這個菩薩在這個境界上,好不好呢?當然好啊。是大菩薩,那說這種菩薩足以為人師表,那當然足以為萬師師表了。但是成佛還早,到佛境界還早。
這樣的菩薩境界等於什麼?獨覺佛的境界,獨覺佛也叫辟支佛,辟支佛的境界。什麼叫獨覺呢?什麼叫辟支佛呢?要注意喲,無佛出世的時候,這個世間上沒有佛法的時候,或者某一個地方沒有佛法的時候,這些辟支佛來轉生了,無師自通,悟道因緣成道了。離塵出世,離開紅塵離開人世間走出世路,所以叫獨覺佛,也叫辟支佛,靠因緣而悟道的這個辟支佛的法門。現在講一切有學位的不管小乘大乘,他停留在「寂靜妙明,勝妙現圓」這個境界,換一句話說他在這個境界上得少為足了,他認為就是道,到了這個境界就是最高了,成佛了。那麼觀世音菩薩說,這個時候不一定要「求」他,他自動會來了。「我於彼前現獨覺身而為說法」,他也許現出來,觀音菩薩來跟你境界一樣,不過比你高了一點點,點你一下,使這個獨覺境界的人得了解脫,跳進了一步,進入大乘道的佛境界去。所以這是第二應第二種感應,注意他有感應啊,這些感應同我們諸位大概不相干,我們獨覺也沒有,兩覺也做不到,反正是不覺是差不多。



今天我們是卷六,二十五位圓通菩薩,現在正是觀世音菩薩的三十二應身的,觀世音菩薩三十二應身講起來很簡單看起來,就是有求必應。但是他有一個範圍而且有個目標,所謂最後使一切眾生所求的,得一個什麼結果呢?得解脫,三十二應後面都是解脫。我們有一點特別注意的,學佛的目的是解脫,不是象普通做生意一樣,賺個東西回來,也不是說沒有。解脫一切業障,解脫一切煩惱。解就是解開了各種結使,打在那裡的結子解不開的,解開了結。結使,所謂結使,普通所講的九十八個結使,一切眾生,那麼九十八個結使十種為根本叫做見思惑,這個再要重複一道。
所謂思惑就是觀念上的貪、嗔、癡、慢、疑,歸納性的一切眾生的心理狀況,心理行為的這些作用。
見惑,就是思想觀念上的問題,身見,邊見,邪見,見取見,戒禁取見,所謂「見」拿現在講就是自己心裡的主觀成見,
這些十個根本的見思惑與生命俱來的,誰都沒有免掉,所謂心理狀況就是歸納。如果要分析,照現在人文科學研究的辦法,把它整理統計分析詳細的說明,就是九十八個結使,太多了,這十個根本煩惱,見思惑。以三界來講,欲界有多少成分,色界多少成分,無色界多少成分,成分的大小不同,根本上都有。所以修行的目的要解脫,一個一個解開了,脫離這一切煩惱困擾,自己被自己騙住了的。所以學佛的目的修證的次序是五個,不管大乘小乘。
戒:生活行為上的開始,自己立個範圍規定自己的,嚴格從外面行為的開始。
定:使自己不會散亂,不被見思惑等等所拉走。
慧:智慧越來越高,得解脫的智慧越來越高。所以戒定慧是三個根本的方法,你修養它。戒定慧這個戒呢,道德行為上的,
定慧:智慧上的修持,然後得解脫,
再加一個解脫以後的知見,解脫以後的所知與所見,這五個程序,這是佛法的基本。
所以我們普通信佛教研究佛法一個觀念搞錯了,幾乎同普通信仰任何一個宗教一樣,都是感情化,而且信一個宗教,求一個菩薩都是做生意商業行為,現實化,磕個頭,就最好求到什麼都做到了,一毛錢不花,只想磕個頭菩薩保佑我,保佑我發財長壽樣樣好,一樣都不能少,少一點了,菩薩不靈。那個頭磕了其實還沒有很誠懇,你看我們大家反省,一般人磕頭也好,禱告也好,任何人做生意的觀念,這樣的菩薩很勢利,我們寧可不信。而且我們也要求他把我那個仇人害死了,菩薩你要降罪於他,他也禱告菩薩也要降罪給我們,他還不曉得怎麼辦好,究竟對哪一個不好。這種心理對於宗教,尤其是佛法這個信仰修持,根本沒有影子,完全錯誤。現在我們看觀世音菩薩,都告訴你非常清楚,得解脫,上次講了兩條。三十二條,現在第三條。
「若諸有學。斷十二緣。緣斷勝性。勝妙現圓。我於彼前。現緣覺身。而為說法。令其解脫」。上次第一條,他說有人學佛修到菩薩地,還沒成佛的境界,有所求,他的大慈悲心就有感應而來使他得解脫而成佛。第二條就是獨覺佛,這個世間上無佛出世,這個人憐憫眾生超然獨立來教化眾生,這些獨覺佛。到了獨覺佛的境界,超然一切物外,所謂心超物外,心超越一切物外,不留戀這個世間,對於世間一切眾生的苦難,不完全肯幫忙,並不是絕對不幫忙,有時候也幫忙,不像佛菩薩那麼慈悲,他來使他得解脫。現在第三條講有學位的緣覺們,緣覺和獨覺都叫做辟支佛,總稱梵文叫做辟支佛,所以翻譯過來,我們看梵文經典上翻譯的有時候稱他為緣覺,有時候稱他為獨覺。其實是一個名稱的兩種意義,辟支佛包括了兩種意義,緣覺也等於是辟支佛,有時候簡稱他叫做大阿羅漢。什麼叫做緣覺呢?他這裡有,緣覺都還在進修中,修行沒有證得果位。修哪一種行呢?所謂緣覺有個原則。
那麼我們必須要瞭解佛學有個基本叫做因緣。因緣有十二因緣,十二因緣第一是無明緣行,行緣識,識緣名色,名色緣六入,六入緣觸,觸緣受,受緣愛,愛緣取,取緣有,有緣生,生緣老死,這十二個叫十二因緣,十二個名稱。這種十二個因緣,同普通法相唯識所講因緣有相同,也有不同。這個所謂無明是指什麼呢?他說緣,緣就是連鎖的關係,由前面這一個動機這個作用是因,因呢,所得向前面再抓一個東西,就得一個結果,因緣由一個一個連鎖關係來。十二因緣是講宇宙萬有生命的緣起,一切皆是因緣生,無主宰並不是有一個上帝啊,一個閻王來做主宰,誰都做不了主宰,生命的主宰是自己。那麼這個主宰,究竟最初的生命怎麼來?這個宇宙先有雞還是先有蛋?先有男的還是先有女的?太陽從哪一天才有的?天地哪一天開闢的?這個不談。為什麼?太大了,這個本體起用就是大乘道的最高處,這個姑且擺著。緣覺十二因緣等於是中乘道,不是完全小乘也不是完全大乘,大小之間。他對於生命第一個緣起切斷於無明,一念無明來。
什麼是無明呢?我們這個生命來,什麼地方來的?不知道不明白;死了以後,不是有許多人要自殺,所以常常我們會碰到,我說為什麼你有這樣的想法呢?我死了就好了。我說萬一死了不好怎麼辦呢?你想回來,這裡的入境證拿去沒有啊?莊子說的假使你認為死了,死了以後到那一邊比這裡還痛苦麻煩,這一下想我又想到這裡來,做不到啊。你怎麼曉得死了就完了呢?這就是莫名其妙,無明。來從哪裡來,去向哪裡去不知道,這個是基本無明。所以無明也代表煩惱。譬如我們的思想,這一念從哪裡來不知道,早晨睡醒了第一念怎麼來?忽然想起一個事從哪裡來的?不知道,這個名稱的意義,無明。假使知道了就是明瞭,就不是無明,所以無明代表不知道,也代表了黑暗,一片黑暗,也就是茫茫然,我們講前途茫茫,就是無明不明白。怎麼來的?人生一切都做不了主,那麼這是無明的這個意義。
十二因緣這十二條所代表,我們現在黑板上橫寫或者直寫,實際上寫成一個圓圈,它是一個盤子一樣在轉動,十二因緣在轉動。無起也無斷,它連鎖性的像一個波浪式的在轉,一個波浪接一個波浪。我們看水面上的波浪不斷的來,前一個波浪過去了,後面一個波浪就來了,這等於十二因緣這個無明的旋轉性沒有斷過。
所以我們怎麼樣這個生命來?父母入胎一念無明來,無明來,莫名其妙就入胎了,父母入胎的時候一個精蟲一個卵髒不足以成胎,構不成一個胎兒,所以要三緣和合。男性的精蟲,女性的卵髒,過去的經典上男性精蟲過去佛經上叫做精,女性的卵髒,生人的這個蛋人蛋,那麼過去叫母血,男精母血結合就是精蟲卵髒結合它不能結胎,必須要我們的識神,就是心意識這個識。換句話說我們那個靈魂三緣和合才能結胎了,等於我們吃的蛋,所以現在有些出家人說不能吃蛋,有些我說可以吃啊,有公雞跟母雞抱出來那個蛋,可以不吃,那有生命的,孵蛋孵得出來。像我們現在買的這些菜蛋,這些雞專門養起來生蛋,沒有公雞母雞結合這個蛋,抱不出來的,那沒有生命的,有生而無命,可以吃,那麼有公雞母雞抱過的雞蛋有白點的,你打開以後看到一個白點。普通的很少一點點,稀稀的沒有關係,反正是這個道理,所以要三緣。那麼有人也問起過,現在有試管嬰兒呢?人工授孕呢?要不要三緣和合?一樣要。你不要看醫生在手術裡頭,他那個精魂我們中國文學也叫做精魂,他自然受那個吸引力,該有緣的他就投生了,就結合了。這個一念來投生這個結合這一念就叫做無明。
所以說那我這一念不起我把這一念切斷了,完全定住了,有些人學佛的講我只想修到來生不來了,我說少吹大牛,沒有幾個人有這個本事啊,除非大阿羅漢得了漏盡通了,這一念一空了,一死離開肉體以後,把它切斷了定住了,所以戒定慧,就把它定在那個空的境界裡頭,可以不來,可以請長假不來投胎了,六道中不來了。但是只能夠多長時間呢?八萬四千劫,還是要來。那我何必請長假呢?請假如果再來的時候還跟時代脫節還落伍了呢?還有代溝啊,那叫做羅漢代溝更難辦。所以這個生命怎麼叫了了生死?說我學佛成道不來這個世間了,不要吹了,世間是很多啊,你說我不來台北投生啊,或者還可以做主了,六道中間你做不了主啊,地獄、畜生、惡鬼下三道,上三道:人道、天道,阿修羅道,幾十條道路,你說你不來,你有這個本事,那所以說除非有定。定解脫是暫時請假的不來,不是究竟的了生死。
究竟了了生死所謂來去自由,那是佛境界,佛也再來啊,菩薩都再來人間,不過他的生命來去自由,非常自在,完全解脫。一切凡夫不得解脫,被生命拘束住了。所以諸佛菩薩在六道眾生中,隨時來隨時去,無所從來也無所去,一切無掛礙,所以古人悟道以後的詩,隨順世緣無掛礙,涅磐生死等空花,那是佛菩薩的境界大乘的境界,那叫了了生死。不是說我死後入定,對於六道中請一個長假就叫做了生死,這個不是了生死。隨順世緣無掛礙,涅槃生死等空花,涅槃是佛境界也不住,生死是凡夫的境界也不留,那麼這是最高的境界,這個境界呢?是成佛的境界,必須要了了根本一念無明,完全了斷了。
所以學佛叫「了」,了就是了,了沒有什麼解釋。如果我們說老師怎麼叫「了」啊?了就是了,了者了也,沒有什麼解釋。那麼你說我不懂,因為你不「了」,這是很明白的話。什麼叫了?了並不是沒有,了了明明,我們中文字這個事情明瞭,明白了叫明瞭,就是很清楚,叫「了」。了並不是說完全代表完蛋,是很明白,很瞭然。你看《楞嚴經》上觀世音菩薩動靜二相了然不生。了然並不是說完蛋啊,一切都很明白。涅槃生死等空花,看生死看做凡夫跟成佛倆一樣,都是虛空中的花朵,偶然的暫時的有,不是畢竟的存在,即使這一生來做菩薩,也是偶然來玩玩唱戲的,唱完了就走了,上了台前喜怒哀樂,下了台還是睡覺,沒有事,這個才是解脫。
那麼剛才講到到無明瞭了、根本無明瞭脫才成佛,即使無明轉成修行大光明、明白了也不一定算大成就。可是凡夫眾生這一念來投胎啊是莫名其妙來的,有緣來投胎就來了,無明而來。他先從入胎開始講,入胎以前你在哪裡?你前生是誰?未生之前誰是我?這是相傳是清朝第一個皇帝順治出家以後自己做的偈子,未生之前誰是我?即生之後我是誰?現在我們究竟誰是我,現在變成我們這個我,我死了以後我又到哪裡去?生了以後我又是誰啊?這實在值得我懷疑了,未生之前誰是我,即生之後我又是誰。像我們現在大家在坐的,問問我們究竟是誰?絕不是這個身體,身體不是我,是借用的,這一生借它來用的一個機械,一個機器用完了最後衰老了就死了走了,那我又到哪裡去呢?這個前面不追問,不切斷無明,一念無明入胎緣行。行是代表運動,生命永遠是動,其實沒有入胎以前,沒有了凡夫境界。
譬如像我們這個身體啊,現在死現在四大一分離,一口氣斷了停止了,這個時候離開這個身體,身體還沒有涼,氣呼吸完全斷了,沒有死透啊。這個時候如果是正常死摸他的身體,一身都冰完了,總有一個部分還有點溫暖的。假使心窩子,一身都冰了死人屍體氣斷了,胸口最後還有溫溫的,你摸到他就知道了,我們手摸死人身體,溫度絕對兩樣,在這裡還溫的,這個是人道中再來,再生人道,六道中。假使說全身都冷卻完了,頭部或臉部這個地方還有溫暖的,天道中生,升天道,上升的。如果同樣生天道,有些人無疾而終,譬如我有好幾位朋友啊,年紀大了,說走了,昨天晚上。怎麼走的?噢,他要洗腳,剛剛一洗腳一靠就走了,笑咪咪的多半是血壓很高,或者是腦出血,這裡最後是暖和的,一身都冷卻了,你摸他這裡,天道中生,像往生西方的一定這裡暖的,最後還要維持好幾個鐘頭呢,這是上三道。一身都冷卻了,肚臍這一部分還有溫暖的,對不住了,那要多兩隻腳了下一次,畜生道生,畜生道四隻腳叫做旁生,橫生的,走路是橫走的,包括螃蟹也在內,都是橫爬的,那這一類人呢?你就很難摸得到了,死相也很慘。如果一身冷卻了,膝蓋頭部分最後溫的,惡鬼道,腳底心最後的,那個地獄道,下三道不要摸,沒有機會給你摸到的,而且臨死的時候很不成樣子了。
那麼假使這個身體完全脫離了,這個時候的境界這個不叫做鬼喲,這個靈魂我們曾經講過好幾次,這個叫中陰身,變成中陰身,就是離開這個身體,另一個生命還沒有結合之前中間存在這個階段,也叫做中有身,中間所有。中陰身、中有身也有生死,七天一次生死。中陰身還要有生死的喲,怎麼叫生死?等於睡覺一樣,他一覺可以七天,又昏過去了,昏過去又醒過來,這樣七七四十九天在六道中一定轉生了。
你說那不然啊,有些人我去扶欒啊,我的祖父祖母還來呀,那是鬼道中的鬼,鬼道也是一道啊,鬼道也通靈的,但是絕不是中陰身。
所以中陰身,善惡參半的人,這四十九天生命在選擇,這個選擇不是閻王,也不是上帝,完全是自己。人到死一口氣斷了以後變成中陰身,那演電影一樣,自己一生做的事情,好的壞的,騙人的,整人的,有利於人的,平常可以瞞人家一輩子別人不知道的,自己到那個時候一幕一幕出現很清楚的。那麼我們中國文化形容閻王前面有個鏡子,叫什麼鏡啊?大家年青同學曉得吧?叫孽鏡台前,到那個時候這個鏡子給你一照,你說的假話,等於電視一按就出來了,你前生明明偷了他殺了他,你還說沒有殺?鏡子裡都有的,所以叫孽鏡台前,孽鏡台,這個其實是中國文字的形容,是心鏡。自己的中陰身不但這一生,前生多世的事,剎那之間就出來,很快的。這個時候的時間跟我們人世時間是不一樣的,一念之間可以經一萬年,經幾千年。等於我們做夢,我們真正做夢,世界上做夢的人沒有一個夢超過五分種的,最多一、兩分種,有些夢很短几秒鐘,但是我們夢當中感覺上很長了一段時間了。中陰身的時間觀念同我們現在同天人時間觀念都不一樣。所以時間空間的觀念一切唯心,修道人瞭解這個,要解脫了時空觀念,你才可以打坐用功了,不然坐在那裡面對東方,只有生氣方可以得道,北方就沒有人活著了?西方就不可以住人了?都是心的執著,不得解脫,貪嗔癡嘛,癡就是癡,癡者癡也就是笨,笨者就是笨也,沒有什麼可以解釋的,笨還有可以解釋的,不叫做笨了,癡就是癡。所以這個一念來中陰身來加入轉胎的時候,這就是一念無明,所以中陰身他也是轉動,行。
五陰裡頭啊色受想行識,行的力量最大。所以我們二十五圓通大勢至菩薩代表行的力量,行就是宇宙萬有的動態。你看我們坐在這裡,我們坐在地球上,這個地球永遠在動,不過我們不覺得啊。現在實際上我們倒轉來坐著的,地球翻過那一面是太陽,我們屬於是夜裡,我們習慣了,我們也有神通啊,這個椅了擺在地上都不動啊,我們保持這不是神通嗎?當然地球萬有引力的作用,萬有引力出在哪裡?就是物理科學的,當然那位牛頓先生發明的,我們雖然不牛嘛,人頓,萬有引力這個東西,每一個世界的生命,現在科學又瞭解接近,又曉得了,不只地球有萬有引力,等於說每一個星球都有它的萬有引力,各有各的吸力脫開了,不然星球就相撞起來了。那麼這一切的力量還是唯心的,這要科學到達哲學將來再研究,所以投胎的生命就是行,轉動。像我們也在行,所以我們的思想一個念頭一個念頭,一個浪潮一個浪潮停不了,心裡的行,心裡的行為,思想是心理行為,身體呢,我們睡眠人睡著思想可以休息,腦神經休息,身體上的血液它照舊的在流動,心臟的工作沒有停止啊,心臟一個打水泵一樣,它永遠在打,馬達一樣在打,它在行,它不會停止啊,心臟一停止不打血了,這個人睡著了就死掉了。睡眠就是個小死啊,你不要看到是睡眠,還睡得很舒服呢,所以有人喜歡貪睡的應該不怕死,睡眠就是個小死嘛。
不過據說啊,這個話我只能講據說,因為我還沒有死過呢,同諸位一樣。據說最後斷氣的時候,人生最舒服那個時候,好像一個東西卡嗒脫開了,脫殼烏龜飛上天,就有那麼一個舒服處,不過那個很短暫,就不知道了,不知道,一下子醒過來。一醒過來,哎呀,也聽得見看得見,已經變成中陰身了。那個時候我們這些人哭啊,哎呀,你怎麼那麼快走了?他站在旁邊,他也看到也聽到。算了你不要哭了,我走就走吧,他叫我們不要哭,我們也聽不見,兩個電感不一樣了。我們哭啊笑啊鬧啊,他都聽得見,所以中陰身滿處都是。算不定有些坐在我們位置上跟我們倆一起坐,因為我坐在他身上,他坐在我身上不相干。所以鬼沒有什麼可怕,到處都是,我們過去他從我們這裡過來,我們也從他肚子裡過去,這個世界的東西,等於空氣一樣,無所不在。
所以生命這一念無明到行永遠在轉,所以無明緣行,莫名其妙來的,入胎了,入胎了這個生命在轉。變成胎兒以後跟著母親的呼吸,自己不會呼吸啊,靠這個肚臍帶母親帶著呼吸,營養是媽媽吃進來靠臍帶這裡灌進來啊。可是胎兒在裡頭,現在也有做科學研究了,胎兒完全清楚,父母講什麼話,做什麼事都清楚,的確的,有一個出家人,有一位同學出家人年紀很大了,他告訴我,老師啊,現在我老實告訴你,我在懷孕的時候,爸爸媽媽做什麼事情什麼我都清楚,都很清楚。對,我說是這個樣子。所以我對爸爸媽媽看不起啊,我覺得他們做的事情不對,講些什麼話。我說那不能多想的,人都是這樣來的。中陰是這樣,所以你像人懷胎,有些媽媽懷胎覺得這個孩子好不乖,他裡頭覺得自己在參加亞運賽跑,或者打高爾夫,他還在裡頭玩呢,他並沒有覺得在一個肚子裡,等於夢中的境界是一樣,無明緣行。這個行的作用。
這個胎兒慢慢成長七天一個轉變,同死去以後,所以這個宇宙這個七字的數字,七天是一個禮拜天休息。那麼西方現在叫星期了,星球根據天文轉動一個休息的日子,一個旋轉的日子。過去我們最初幾十年,七八十年前基督教天主教一百年前出來的時候,叫安息日。現在還有個教派基督教叫安息日會。這都是中國《易經》的道理,七日來復,宇宙的生命這個七這個數字,七七八八關係很大,所以我們中國人講話,你這個人怎麼亂七八糟的?就是這個數字來的,亂七會八糟,那就糟了。這個七字有一定的規律,中陰身七天一個生死,胎兒在娘胎裡頭七天一個成長期,一共經過三十七個七天,九個多月了,那麼最後,所謂佛經上講四大一個風大,就是一股氣整體轉動了,掉頭了,顛倒,胎兒本來這樣坐著,轉過來出娘胎了。
現在譬如說我們朱文光博士翻譯的那一本《生命的出胎與入胎》。有許多胎兒都還記得的,那麼西方現在美國在研究得很厲害,把人可以用催眠術恢復到,恢復到他完全,噢,我當時入胎,哎呀好難過,趕緊這樣跑跑,跑出來看到前面一點亮光一個泳道一個小巷子,趕快跑,咚出來了,就這樣出來了。所以胎兒出來了,那很難受啊,離開那個胞衣,臍帶一剪斷,這個肚臍這裡這個帶子跟媽媽相連的,這個地方剪刀一剪斷了以後,母親不幫助你呼吸了。
所以嘴裡那一點東西,護士把它一拿,這個很重要,如果我們在坐有做婦產科的護士,千萬小心啊,拿孩子嘴裡那一點髒東西,一個嬰兒嘴裡含的血啊,很髒很髒的,要完全把它挖乾淨,不挖乾淨等他一張開嘴一哭,有一點就帶下去了,這個孩子將來長大身體這裡痛,那裡痛,有許多人身體到了老年呢,或者變癌症啊,變瘤啊,這個東西在中醫叫做胎毒,在胎裡帶來,就是嬰兒嘴裡含著的。所以醫院護士啊,以前接生的人,我們小的時候,我們生出來沒有護士啊,那就是接生婆,鄉下的老太太們來接生,也很注意把嘴裡這個趕緊挖掉,要挖乾淨。
挖了以後,臍帶一剪斷一挖,嬰兒哇就哭了,不是哭啊,開始呼吸。所以嬰兒有時候哭是運動,做媽媽的並不要太怕,越哭得好他越長大得快,同時嬰兒出來只有這樣大,這個臍帶一剪斷,哇一哭馬上變成那麼大,氣球那麼立刻膨脹了。但是這個時候很痛苦的喲,佛說的,佛有經驗,我們經驗都忘了,大家都有經驗。這個時候覺得十萬八千根針縫衣服的針一起插到身上來一樣難受,這是真的。我們可以想嘛,胎兒在娘胎那個保溫的暖水瓶一樣多舒服啊,這一爬出來以後一接觸到外面的空氣,那個亮光眼睛都睜不開,沒有看過的這個娑婆世界這樣娑來娑去的亮光很難過啊,所以現在嬰兒眼睛看得太早就帶上近視眼鏡了。假如我們當時大概出來時就閉著不肯開啊,所以現在眼睛還好一點。那裡一下就長大了。所以生苦,老苦,生是一種痛苦啊,不過我們忘記了,大痛苦以後忘記了。生苦老苦病苦,死也苦,人生是無處不苦,苦中做樂姑且叫做人生。所以下面我們聽了這個事情啊,答案,考試,什麼是人生?我們下面答案苦中做樂,完全準確,一百分。那麼這個就是胎兒的在娘胎成長,等到七天一成長,他的意識也在變化。
所以胎兒一出娘胎以後變成嬰兒,那麼身帶來與生俱來的,由第八識,第八識叫含藏識,不管了。有第七識俱生我執,沒有第六意識,有前五識眼耳鼻子這個作用都有,不過身識還不堅固,所以嬰兒的身體你給他抓東西也不牢固的,抓不住啊,可是我執第七識絕對帶來的,意根,我執一切眾生我與生命俱來,我就是我,我餓了就要吃。所以有人研究人性的善惡,譬如兩個欒生兄弟,兩個孩子在一起生下來。譬如兩個一起餓了,大家都曉得哇哇哭把嘴歪過來找媽媽的奶奶吃,誰也不會禮貌謙讓,說哥哥你先吃啊,絕沒有這回事,所以有人說人性本來就是惡的,只有自私侵佔給我自己,所以人之初性本善,不承認,沒有這回事,都很自私。佛說這個不是真正人性之體,這是眾生人性一念無明,俱生我執帶來的,沒有第六意識,沒有思想沒有分別。第六意識等到嬰兒慢慢成長,長大一點,他意識就加一點,等到這個嬰兒頭頂不跳封住了,開始講話了。嬰兒這裡還崩崩跳的,他還不會講話啊,在那個無意識的講話,等到這裡一封住滿了以後,開始有意識的講話了,這是爸爸,這是媽媽,這是哥哥,這是婆婆,這是手巾,他慢慢學會了,第六意識慢慢加上。
所以人,我常常說像我們老了,有人罵我,年青人罵老人頑固頑固份子,我說我承認,第六意識幾十年加的太多了。所謂意識的思想形態都是慢慢經驗積累攏來,越加越堅固,
所以無明緣行。行緣識,這個階段,到此生這個也可以說前世,前一段的事也可以講前一世的事,把它分三生的話,前生的事。有了這個無明緣行,這三個字要記住啊,有了識這個生命以後,識緣名色,我們這個人的特徵,尤其對於我們人來講,這個世界的生物,只有人最完備,其他的生物或者有六樣,或者三樣,或者兩樣,或者五樣,或者一樣,我們人是六樣眼耳鼻舌身意具備。名就是胎兒,色就是胎兒那個鼻涕一樣凍攏來的這個東西,這個東西發展就是六入,六入就是這個身體六根,六根的色聲香味觸法接觸來的,外界的進來,所謂依他起用,受外界的影響慢慢增加的,慢慢對這個身體越看得重。
所以年青人對這個身體不在乎,越老了把這個六入看得越重,哎喲,我的牙齒又掉了一個,我的血壓哎喲又高了一度了。所以老年人杜甫的詩啊,「訪舊半為鬼」,問問老朋友有一半到哪裡去了?到陰國去了,到陰間去了,去世了,到陰國去了。「相悲各問年」,所以越老了越懂了它倆,彼此老年人見著,哎呀,你七十三吧?我比你大半年哪,七十四嘍,哎呀,大只大半年啊。七十歲的人三個月不見面就要掛個電話問問,看看還在不在?就是如此啊!相悲各問年,你看老年人在一起,哎喲,你血壓高不高?你心髒好不好啊?有沒有糖尿啊?都是這一套,那頭大了,這是訪舊半為鬼。
這是什麼道理?六入,把現有生命境界色聲香味觸法這個世界上現有依他起的抓得很牢,這六種眼耳鼻舌身意。哎呀,我現在看電視馬馬虎虎,眼睛不大行了,還有一點內障啊。你小心看啊,不要看電視。那不行啊,很無聊啊。人你看很難安排自己的,這就叫眾生,以苦為樂,明知道看不得電視偏要看。
六入緣觸,接觸外界,觸就是物理世界精神世界心理物理相接觸,那麼這個觸就受了,譬如我們現在坐在這裡冷氣機這個氣候好不好?這個一接觸物理就感受,內心上的。
受有幾種啊?佛給你分析得很清楚,我們受有五種,苦受(當然我們是害怕避免的),樂受(是要爭取的),捨受(苦樂的中間不苦不樂這一階段,譬如我們講累死了,趕快休息這是苦受。啊,這一覺睡得好舒服,那個舒服那也叫捨受,苦樂都不住,也是一種享受的境界。所以人很累的時候,你看人很忙,跑到山裡,哎呀,這一下我不辦公退休了,在山中住一天好清淨啊,噢,享受那個捨受。你給他住上一年,他又苦死了,他又想到台北來看電影了,人就是這樣,樂受、苦受,捨受),憂受,喜受(心理的憂愁與喜歡)。其實嚴格分析起來很可憐,樂和苦倆是一個東西,同世界上的香水一樣,法國的香水最好,香水的原料最臭的東西做的,多了就臭,少了就香。你看輕輕的按摩啊,好不好?舒服,哎喲舒服,輕一點輕一點,好舒服。你給他重一點,哎呀他就痛起來,所以苦樂是一個東西。眾生把輕微的痛苦當成快樂,把嚴重的享受當成痛苦,哪一樣是真的哪一樣假的不知道,憂悲也在顛倒,苦樂也在顛倒,可是眾生有了生命以後有觸這個作用,物理的精神的接觸,生理的身體的接觸。
你說男女兩個,你們青年人講戀愛,講戀愛已經不得了了,在街上那麼多人還捨不得,還那麼抱著,五花大綁抱著走,這有什麼好處呢?就覺得這很享受那個觸,觸了就受,那個心裡喜歡嘛。你問他這個什麼意思啊?你回家去抱抱也可以,一定在街上那麼五花大綁幹嘛呢?我高興啊!高興就是喜受,自己給自己找麻煩。所以有觸有受就有愛,貪圖,愛就是拚命的,因此就爭取抓住,所以他不愛我非要殺了他不可,你殺了他他不是更不愛你了?他就不想一想?
那麼取。取緣有,這個世界上沒有一個東西真屬於我的,連這個都不屬於我的,暫時租來用用幾十年,最後也不是我的,統統暫歸我所有權,有使有權,永遠沒有主權,對不對?學過法律的?這個只有使用權,使用權,沒有主權,不屬於你的,即使一百年也在還給,還給哪裡啊,還給無所有處,還給無明。無明怎麼來?這個有就是假有,一有就有生啊,自己覺得有生命,生命真有嗎?就要老就要死。老死以後怎麼辦呢?無明轉一圈再來,無明緣行行緣識所以叫做輪回,轉這個圓圈,這個生命。不過人不一定生了以後人變人啊,狗也不一定生了以後變狗啊。那麼這一生這個無明這一念,使你會在六道中變人也好升天也、變狗也好,怎麼樣收集來的呢,就靠一心來的喲。善業多了則上升。
所以《楞嚴經》最後佛會告訴你,純想即飛,純情即墮。想就是善了,所以念佛啊觀想等等想昇華的高昇。純情即墮,這個情包括情慾等等,抓得很牢,就墮落就是下三道。那麼六道投生怎麼投生啊?《楞嚴經》後面佛都說的有,怎麼下地獄怎麼升天堂,大概扼要的講。好了,我們很吃力的把十二因緣轉了一圈。所以十二因緣簡單的,非常簡單,這關於前生現在老死以後的未來等等這三世。那麼現在我們想成道對這個世間不想留戀,沒有意思,看通了,所以有些人人生經驗或者受了刺激看通了,想六道這個世間不來了,世間包括六道,除非你切斷它,十二因緣。
向哪裡切斷呢?斷一切無明。一念無明斷了,不起無明,下面都沒有了。一念無明來就來了,這個動力,等於世界上物理的動力,這個動力機器一發動了,你就不能停了,就在轉了,等於世界上這個電燈開關一樣,走電了就不得了了,燃燒啊,可是你找到那個機關開關的話,一個指頭就把它停掉了。所以我們學佛修行也是這樣,找到了一念無明,根本一念無明一切斷,就叫緣覺成道,得大阿羅漢,成羅漢道,緣覺。
可我們搞了半天就是這一念無明切不斷哪,心中老是閉起眼睛打坐是一團無明,黑洞洞的看不見,睡在床上心思亂想,那個念頭哎呀不要想了,已經學了《楞嚴經》,我也曉得是妄想,你停了吧,它不停啊,無明跟你倆個非常多情啊,這就是叫做有情叫做眾生,所以眾生也翻譯成有情。菩提薩多,得道的菩薩也是有情啊,所謂菩提,他悟道了,薩多就是梵文有情,他要來度眾生,這是大多情。所以世界上誰是大眾的情人啊?菩薩與諸佛都是大眾的情人。他是菩提薩多,他雖然悟了道,自己得了解脫,他一念能悲心慈心不能捨離眾生,所以由於眾生未成佛啊,自己永遠不成佛,這就是大癡,貪嗔癡,佛是大癡啊;大貪,明知道一切眾生度不完的,他要度盡一切眾生才肯成佛,大貪心;大嗔心,拔開慧劍斬斷情絲,那要多大的脾氣啊!所以大嗔。大癡,要度一切眾生,多情,要把那個小的轉過來是大情。所以貪嗔癡並沒有那麼可怕,但是貪嗔癡哪裡來呢?一念無明來。諸佛菩薩那個叫做無明嗎?不叫做無明,那叫乘願再來,非常好聽,那個願也是這一個作用,也叫做願,也叫做普賢行願。行願就是這個作用來的,這就是菩提薩多。
所以瞭解了這個佛學的道理,你說怎麼樣修行啊?你說那我念佛好啊?修密宗好啊?參禪好啊?事實上都不好,反正你學密也好,唸咒也好,念佛也好,參禪也好,打坐也好,這一念還是無明。誰會打坐啊?誰在唸咒啊?南無阿彌陀佛誰在念啊?我在念啊,誰是我啊?我在哪裡啊?在我沒有以前你在哪裡啊?莫知羊{閩南語,意為不知道},莫知羊這叫做無明,這一念無明沒有切斷以前,統統不是道。說你有功夫有道,必須要悟了這個從哪裡來?斷十二緣。所以若諸有學,有學是正在學的人,能夠斷了十二因緣,切斷了,斷惑證真小乘之道,斷除了惑,見思惑,沒有煩惱,證到了那個如如不動空,斷十二因緣。
「緣斷勝性。勝妙現圓。我於彼前。現緣覺身。而為說法。令其解脫」,斷了以後,緣斷勝性這四個字怎麼講呢?一切因緣切斷了一念不生了。所以我們有些古代的小說,自己的父母或者忽然入山去得道了,最後兒女跪在前面,笑一笑,孩子回去吧,叫你孩子已經很客氣了,這是前生的事,這一切情都要切斷,有一點情的吊住,都不能得其聖果,所以離情絕欲,要多大的決心!所以我們文學上形容啊,拔開慧劍,割斷情絲。情就是最大的無明,這個情慾是最大的無明,要切斷。
「緣斷勝性」,對於自己本來清淨光明的自性勝利了,情慾啊把它戰敗了,自性清淨光明勝利了,一切因緣切斷了,到了這個境界的人,那很舒服啊,一天到晚就想入定去了。所以你看大祖師們大羅漢們,你打天下,地球戰爭毀掉都不管,自己好清淨啊,這一切眾生凡夫活該。所以獨坐大雄峰,氣吞諸方啊,你看禪宗的祖師,像慧志法師在湖南衡山南嶽不下山頂,獨坐大雄峰,氣吞諸方。中國的文學形容他,氣吞諸方,就是這樣,有人幾十年都不下山,就是這樣。
自己的「勝妙現圓」自性清淨光明這個才是道,這個得成功的是妙不可思議。當然神通一切事情都前知,本來也不喜歡來救人,救你幹什麼呢?哎喲不對喲,你要救他一下,他病得快要死,把他救好了以後呢?以後還是要死,何必多此一救呢!你說眾生造業,造業了你勸他不聽,勸他不聽該死,對呀,遲死早死總歸死,既然是總歸是死,還不如早死還早解脫,那麼他就懶得動了,就沒有菩薩心腸,勝妙現圓,自己在那個最殊勝最特殊的最玄妙圓滿清淨這個境界裡。所謂一念萬年,萬年一念,一念一定算不定一萬年不出定,我們看起一萬年很長,在入定的境界,勝妙現圓,不過剎那之間,一出定好像眼睛閉起來休息一下,一出定一看已經一萬年了,就是這樣,勝妙現圓。
但是中國古代你們研究禪宗就要注意了,可是大乘菩薩的人,不要吹牛了,沒有緣覺獨覺的境界功夫都沒有到,你說我是入世做菩薩道,你不要吹了。真菩薩入世的菩薩他一定有這個出世的功夫,他要定就定就走了。你看,所以那個禪宗祖師象夾山的教法,得了道叫你香爐古廟冷秋秋的去,到香爐古廟裡頭找個地方,山裡頭啊香爐古廟,找一個破鍋裡煮煮飯。一念萬年一念之間就過了萬年,一條白練去就是一片清清淨淨的去。這個樣子,一念萬年一條白練去,就是這樣,這就是形容詞,這就是緣覺境界、羅漢境界。
古人隱山禪師的那一首詩,三間茅屋從來住,一道神光萬境閒,莫作是非來辯我,浮世穿鑿不相關。我們古來很多中國的大禪師大祖師們在山裡頭,就是悟了道在山中住著了,那麼後來給人發現了,他就提了一首詩在茅棚又走了,又找不到他,第二次去找不到了,他寫了一首詩:三間茅屋蓬來住,一道神光萬境閒,莫作是非來辯我,浮世穿鑿不相關。所謂叫他出來講經弘法傳道,他才不幹呢,他看到人都厭煩的。這樣的這些人小乘境界,所以緣覺「莫作是非來辯我,浮世穿鑿不相關」,這些都是緣覺乘的境界。我們禪宗祖師這些境界很多啊。那麼觀音菩薩說像這一類的人,修持到這裡,住在這種境界上,到家沒有?還不算到家,不過了不起喲,大阿羅漢有道都是祖師的境界。那麼大乘道叫他們擔板漢,只看空的一面有的一面不管了,只曉得出世,跳出紅塵,不敢入世,不圓滿。
那麼觀音菩薩說:「我於彼前現緣覺身而為說法,令其解脫」。這個時候觀音菩薩他現身緣覺身,你那個苦行算什麼!他來一個人啊來一個頭陀比你還更苦,跟你倆討論談論,告訴你這個境界還不是,還要放棄掉,放棄掉,所以現緣覺身而為說法。
這個如果你們研究禪宗,看那個夾山接洛甫的公案就知道了,等於說夾山禪師啊是觀音菩薩了,現緣覺身而為說法,這個公案現在不是講禪,就懶得說了,說了你們大家聽了,我說這個公案還是說啊?所謂公案,就是我們中國禪宗裡頭學佛法的那些人修行修持的經過。我們中國禪宗所謂當唐末分為五個大宗派,最大的宗派臨濟宗,臨濟禪師,臨濟那是北方,所謂師父是南方人,可是他的道場在北方他的法緣。他有個弟子叫洛浦,這出家的代號,法名,洛浦禪師。這一段我們簡單一點,洛浦當然青年才俊,出家人啊,臨濟的威風大得很,這位大祖師前面。所以有名的禪宗的做法,他的教法,德山棒,臨濟就喝,喝就是罵人,隨時罵人,「呵」這個一句話一個字就把你嚇癟了,就吼下去。等於我們罵小孩一樣,不要吵,他就下去了,就是這樣,臨濟喝。德山棒,雲門餅,趙洲茶,這是中國禪宗這些祖師的教育法的不同,不同點,有他的代表作。那麼結果洛浦禪師年輕的時候自己在臨濟門下,臨濟是大師,當代的,那個時候是真正的大師,不像我們現在稱大師啊,亂稱的了,那個時候大師是真大,不容易,要頭大。洛浦認為自己悟道了,臨濟不許可他,說還早。那麼洛浦就告假了,所謂告假就是請長假走了,離開師父。臨濟就講了,升堂等於說上堂上課的時候當著大眾宣佈,說我門下有一赤稍鯉魚,赤稍就是尾巴紅的鯉魚,那麼在黃河一帶紅尾巴的鯉魚相傳一跳龍門啊,就會化龍而去了,這是形容這個弟子是了不起啊。我門下有尾赤稍鯉魚,搖頭擺尾向南方而去,現在不聽老師,搖頭擺尾,自己認為了不起,形容得很好,搖頭擺尾向南方而去,不知死在誰家醬甕裡,這就是搖頭擺尾,什麼都看不起,自己以為得道了,不知死在誰家的醬甕裡,變成醃魚了,不曉得哪個師父能把他醃得掉。那麼你看學罵人的藝術,多看看禪宗,要看懂了,這些禪師們罵人啊,呵,妙不可言,這個我門中有一赤稍鯉魚,搖頭擺尾向南方而去,不知死在誰家醬甕裡,對了,變成醃魚了。
那麼洛甫呢?到了南方,聽說夾山會禪師,夾山在南方,過了長江,夾山會也是有名的大禪師,這個夾山會悟道了,大徹大悟了。這個洛浦就到了夾山禪師,也是大叢林,也同他師父一樣,門下總是四五百人,都是長期跟他學的。他老兄到了那裡不來看這位老和尚,在他那個叢林大廟子的頂上,山頂上搭一個茅棚自己在那裡住,就在那裡打坐。你看這個赤稍鯉魚多厲害呀,搖頭擺尾向山頂而來,搭個茅棚端坐紫金蓮。當然廟上這些徒弟們就告訴師父夾山了,有個年青和尚北方來,聽說還是臨濟的弟子啊,呵,道法很高,大徹大悟了,一個人在山頂上住個茅棚。夾山禪師說好,有數了。究竟他師父倆個有沒有溝通?有沒有通了長途電話那就不知道了。夾山禪師寫了一封信派一個徒弟,他說你呀,把這封信送去給他,這個年青和尚打開的我信看了,下來就有救了,如果下山來看我有救了,不下來就完蛋了。吩咐這個送信的徒弟,第二天就告訴他你把信交給他,不管如何你在旁邊等著,等到他如果出了茅棚,你就一把火把他的房子茅棚就燒了。那麼這位夾山禪師就是禪宗,你們要學禪宗不能學的,算不定房子給人家師父燒了,糟糕了。那麼這個和尚拿這封信,到了茅棚看,當然很禮貌,我們師父啊,我們大和尚給你一封信。他在那裡打坐,不理。信在哪裡?把信拿來,他把信拿來屁股一放,理都不理它,你看這個赤稍鯉魚赤尾巴的有那麼傲慢,認為放屁,就上面一坐。這個和尚只好告辭出來,不過師父吩咐旁邊等。他當然過一陣他想想還是不安心,屁股下面拿出來,不曉得裡面講些什麼話,他出來了。一出來茅屋啊,夾山派去的徒弟就把他茅棚點上火就燒,而且叫起來你的茅屋給火燒了。他頭都不回,看都不看就下山了,所以這個人,洛浦的氣派很大。
這個時候你要曉得洛浦啊就是「斷十二緣,緣斷勝性,勝妙現圓」這種境界,自己認為成佛了,已經成功了嘛,一切因緣不起,有什麼了不起。那這個時候夾山禪師就是觀音菩薩了,去救他,造就一個青年人。那麼他來見到夾山禪師,就拿臨濟那一套教育方法,他一見到夾山禪師,當然不會說先行禮啊,老前輩啊,我是某人的弟子什麼的。他就跟夾山禪師一出來一見他在客堂,會客室裡。他就跟夾山禪師,「喝」這樣一來。夾山禪師不動聲色,「雲月是同,溪山是異」,跟臨濟祖師完全兩樣,臨濟是「喝」這樣一來,獅子吼。斯斯文文,出口成章,「雲月是同,溪山各異」,他說你不要來這一套,就是這個話。你學問差一點這樣兩句話,照你們現在大學生啊,碩士啊,去看這樣一個老師就完蛋了,他講兩句什麼雲月是同,哪個雲啊?哪個月啊?怎麼同?怎麼溪山又異,哪個異呀?他一聽,說你不要來這一套,天上雲同月亮,世界上都是這個雲都是這個月亮,雖然是一樣東西,這個雲這個月亮照到台北兩樣,照到大水風景就兩樣,照到觀音山又兩樣,照我們樓頂,都是這個月亮啊,作風不一樣,都是佛法,道,你不要來這一套了。到我們就開罵了,不要來這一套,格老子揍你,那就又是雲月是同,溪山各異。夾山老和尚也不動聲色,雲月是同,溪山各異,像這種語句,我們現在所謂講《指月錄》,禪宗的這些典故記錄很難讀,你要中國文化的底子高,先讀懂文字再來,詳細啊你們自己去翻,最重要的,重要點已經講了。就是他把他茅棚引出來,火把它燒了。洛浦的勝妙現圓,自己認為是寶貝的時候,他把他寶貝打破了,這是觀音菩薩現身來說法,使他更進一步,使他解脫。
所以後來洛浦再有個動作一擺,夾山禪師罵他,你看古人罵法怎麼罵?「雞棲鳳巢,非其同類,出去」,就是這樣,就把他罵慘了,雞棲鳳巢,你是個雞小雞,我這裡是鳳凰的窩,雞棲鳳巢,非其同類,你還不行呢,沒有資格住我這,就是滾蛋出去,這一頓把他罵下來才把他收拾。像這一類,先把他平常所得的高處,覺得境界很高,自己很傲慢的境界,一點一點地把它拿掉,輕輕拿掉。臨濟祖師絕不用這些語句,像等於說少林拳,一路咚咚咚咚少林拳。這個夾山祖師的教育啊---太極拳,慢慢來而且打得很文雅,什麼「雲月是同,溪山各異。雞棲鳳巢,非其同類,出去」。這一下他就傻了,後來就慢慢,洛浦就不敢在臨濟前面「呵哈」這一套就不敢來了,一點一點都給他抓住了。後來就請問他的見地和功夫境界,見地功夫啊,後面有幾句話,我一下想不起來了,就是很妙。那麼洛浦禪師啊,這位年輕人才曉得不對,這一下才跪下來拜他為師,我重新在你這裡學佛,後來所謂洛浦是接夾山的法器,所以臨濟祖師啊,早就斷定他,結果是這一條鯉魚啊,就醃到夾山的缸裡頭了,搖頭擺尾向南方而去,不知醃在誰家醬甕裡,就是死在夾山醬甕裡。
我們現在重點不在這一段公案,就是說譬如像我們中國禪宗的教育法,斷十二緣,緣斷勝妙,勝妙現圓,一個人用功到這個境界,沒有明師很難轉過來。的確,所以明代憨山大師,你們看憨山大師的年譜。他有一度的境界,他在盤山頂上碰到那個老和尚,夜裡打坐起來在山頂經行散步,覺得這個身體沒有,身心跟這個宇宙打成一片,高山頂上那個明月照下,身心一片清涼世界,那個境界多美啊!那是做到啊,不是你們文學的享受啊,內心沒有念頭很清涼,那很高興。回來茅棚裡問這個老修行,這個老和尚始終沒有理他。他去掛單,盤山也在北方啊,好像在河北盤山,這個頂上有個老和尚,憨山大師這個時候二十幾歲,聽說有個老修行在這個山頂住茅棚不下山。他就去,古人所謂參學穿個草衫,千里求明師,萬里求口決,就是這個樣子參學。不像我們現在,老師我都寫信給你,你都不答覆我。我說我欠你的答覆啊?我活該呀?這還不要說是斷尾巴的魚,還要多聞,當然我醃都不醃他了,現在青年都是這樣。你像憨山大師就是自己到了盤山頂上,到了茅棚拜這個老和尚,老和尚沒有動過,還在那裡打坐,也不跟他說話,他越看越怪。結果他在那裡呀,老和尚自己做飯吃,坐過飯自己拿個碗拿雙筷子就端起吃,憨山大師看他也沒有叫他吃飯,憨山大師自己也不客氣,也去拿個碗筷子一起吃,他也沒有說不對。第二餐憨山大師就聰明了,快到做飯的時候先把飯做好,兩副筷子兩個碗,他也不響,兩個就吃,如此好幾天不說話,你要睡就睡這裡,他也不趕你。後來夜裡開始打坐用功起來經行,那個憨山大師一下得到這個境界,他就看出來了。他就很自負,憨山大師很自得呀,這個身心一片清涼,水月境界多好啊。這個老和尚告訴他,他說我住此山三十年,夜夜經行此境。每天夜裡打起坐來都在這個境界裡,這有什麼稀奇啊,他就告訴他說你現在的境界就是《楞嚴經》後面講到的色陰區宇,換句話在生理變化這個階段,還不算得道啊。換句話說你們講的氣脈剛通了,任督二脈、奇經八脈、三脈七輪打通了自然有這個境界,他說那有什麼希奇?不是道啊。他說我住此山三十年,夜夜經行此境,每一天每一天夜裡經行此境,此乃色陰區宇,就是生理的變化的境界,還不是道啊。這個就是所謂講「勝妙現圓」。我們今天講這些解釋啊,不用完全講佛經的道理,講佛經的道理很容易講過去了,不大容易懂,這樣一來吧,或者或者我們大家年輕人變成赤稍鯉魚。



《楞嚴經》卷六,還在觀世音菩薩的三十二應身,上次我們是討論到有學位,十二因緣。現在是講到小乘法門,四諦法門。
「若諸有學。得四諦空。修道入滅。勝性現圓。我於彼前。現聲聞身。而為說法。令其解脫」。有學這個名稱我們不再解釋了,就是說沒有到無心地。所謂古人唐代那位貫修禪師有名的句子:「修行不到無心地,萬種千般逐水流。」都是空的,一定要證得空性,那才是究竟,一切有心有念去做都非究竟,所以不到無心地,這都是有學位,需要再學的,需要再求進步,除非到達無心地。所以成佛是一切無心,無心不是沒有,就是隨心所欲而不逾矩的道理。
現在他說假使有些小乘聲聞之果有學位,得四諦空。四諦就是一切佛學的基本,那麼以現在學者來名稱叫做原始佛教的,根本佛教,就是南傳佛教東南亞一帶的基礎的學理,南傳佛教是講東南亞一帶有小乘佛教。東南亞一帶原來錫蘭{斯里蘭卡}哪,泰國啊,緬甸啊等等,這個一兩千年多年流行的是小乘佛教,同巴利文這個系統,巴利不是法國那個巴黎,另外一種文字,巴利文的系統,叫做南傳佛教也是小乘佛教,它不承認大乘佛教的,佛教就是出世的,那麼最重要的南傳佛教的學理基本上是四諦空到十二因緣為止,後面大乘菩薩的六度萬行一概不承認的,認為這個是後代的佛教,後期的佛教,這是在學理上有爭論的。
在中國的佛教大小乘一概bangluo{听录注:这两个字没听明白,猜想是容纳的意思,录音3分钟处},大乘佛法必須從小乘做根基的,沒有說小乘不成就而隨便講大乘,不可能,除非是特別的根器,也等於說小學畢業以後,才到研究所,才完成最高的學位,一級一級來,這是中國大乘佛教的特色,包括了大乘小乘,包括了顯教(明顯的教化)和秘密教,這是中國大乘佛教的特點。
現在講聲聞乘小乘佛教所注重的四諦空,所謂四諦是苦集滅道,那麼這個大家都知道的,我們不過重複一道,提起大家注意,很容易懂的東西,在我們做學問修養方面我們往往把容易懂的東西看成容易,實際上都沒有懂進去。人是喜歡重難而輕易,這個人情啊人的感情上面,困難的東西拚命去摸,容易的東西看成太淺近了,馬馬虎虎過去了。實際上一切的最高深的東西就在最平凡處,最平凡最淺近的不瞭解,那麼專去學高深的永遠學不好,就是基礎不穩固。四諦法門是佛法的基礎,佛說世間一切皆苦,有求即苦有所求就是痛苦。所以有心地不到無心之地都在有所求中---痛苦,即使你在修道,無所求,對於世間法放棄了,修道也是痛苦,你想成佛也是痛苦,有求。真正到佛境界是無心地---無求,中國人有句老話:人到無求品自高,人真到了無求,那就是不是人了,你叫他是佛也可以呀。所以四諦法門最基本的第一個苦諦,苦諦在大小乘佛學來講,怎麼苦,很多。譬如我們身體是四大構成地水火風,血液啊、骨頭啊、呼吸系統、消化系統等等,所謂講醫學上講十大系統乃至到九大系統,不管如何,四大裡頭每一個大類可以有一百一十種病,所以四大綜合起來,我們這個人的身體隨時有四百四十種病,大概的歸納,隨時有隨時可以死亡的。所以人自己在痛苦中煎熬習慣了,就是不覺得自己這個身體之累,也不覺得心理思想情緒之拖累,不知道苦,其實都在痛苦中。所以學佛的道理求解脫,解脫的道理離苦得樂。
我們歸納哲學的立場上,一切眾生有一個共同的目的,為什麼修道學佛?為什麼信宗教?為什麼謀生活?為什麼有科學?為什麼有宗教?為什麼有哲學?為什麼有這些等等,人文文化一切都是為了求得離苦得樂,哪一種東西是究竟的安樂,這個是問題。
所以苦,歸納起來都曉得是八苦,這個我們學佛的基礎都知道。八種苦,生老病死四種,這個生命的過程,有生命一定會衰老,長大會衰老,所謂年輕時叫長大,長大就是在衰老,比嬰兒時候已經老多了,天天在衰老,生就有老就有死亡,就有各種痛苦,生老病死四種苦。那麼這個苦所謂生老病死苦五個字,這個苦包括了後面四種的現象,求不得苦,所求一切不如意,人生沒有一件滿意的事。
在中國文學裡頭經常有這個話:十有九輸天下事。我們年輕時學佛都曉得這一幅對子,人生十件事有九件都是不滿意,都失敗了,十有九輸天下事。百無一可意中人,這個做人一輩子找不到一個真正的知己,哪怕父母、兒女、夫婦,兄弟,朋友,夫婦是夫婦,兄弟是兄弟,朋友是朋友,父母是父母,兒女是兒女,但是絕不是自己的知己。所以十有九輸天下事,百無一可意中人,這是中國文學上的名言。當然也有人反對這句話,後來有個文學家,當然他找到了意中人,意中人就是很難遇得的人,他說「眼前人是意中人」,我眼睛裡看到的那個就是意中人,我們這句話是相反這個道理。可是人生的確如此,
另一幅對聯呢,也說到:不如意事常八九,我們人生不如意事情啊,十件裡頭有八九件;可與人言無二三,有時候自己失敗了受了委屈那個痛苦,找人訴苦還找不到呢!因為沒有這個聽眾,所以不如意事常常八九,十分有八九,可與人言可以對人家講的無二三,講出來那個痛苦還是訴不盡的。這都是說明人生這個生命過程當中都是痛苦。
譬如我們生病了,一個人感冒了,哎呀,我頭好痛啊。你頭痛啊?給你吃一點藥,醫生會給你吃點藥。所以我常常跟醫生朋友們講笑話,說看牙齒呀。我說要這樣辦那樣辦。有些醫生都是好朋友了,他說老師啊,你好像比我們學醫的還內行?我說當然啊。他說怎麼?你學過啊?我說我當然學過啊,你那個牙科是學校裡念出來,我是痛出來的,痛了幾十年哪,你講了半天是學理上懂得,那個痛的味道你絕不懂,真的喲。所以不如意事常八九,可與人言無二三。生病了我說我好痛啊!哎呀,你忍一忍啊。豈有此理,我痛的那個味道,你還叫我忍一忍,你絕對不懂。但是也要原諒他,他沒有這個痛嘛。
所以人生境界就是這樣,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以人言無二三,這是包括求不得苦。愛別離苦,人生的境界所愛的人所愛的事所喜歡的東西,它最容易毀壞,越愛的越容易跑掉,所以佛說這個世界叫娑婆世界,娑婆就是堪忍,是難忍你要忍得下,不可以忍受硬是忍受了。所以你看十方世界諸佛最佩服我們這個世界上的眾生,我們這個世界叫娑婆世界,有缺陷的,一定有缺陷,這是這個世界的特點,沒有一件圓滿的。譬如講愛情吧,兩個人如果志同道合,又是知己又是情人,又結了婚,一定要早走一個。不走一個不叫做娑婆世界了,它是一定有缺陷的,即使一切完美了,沒有完美的東西。所以十方諸佛都願意到這個世界裡修行,事半而功倍,因為它苦難多,這個娑婆世界有缺陷的,善惡摻半。假使在淨土的世界不想修行了,淨土的社會不要道德了,大家都信佛也沒有犯罪了。到極樂世界的修行就很難了,太痛苦的世界也不能修行,苦得已經受不了,沒有時間了。就是這個娑婆世界蠻好,有時候到苦不樂,到樂也不苦,這個裡頭有刺激性的,所以修行容易成功,叫娑婆世界是堪忍,難忍能忍,難行能行,這就是菩薩道。什麼是菩薩?就是做到了難忍,忍人所不能忍,行人所不能行,別人做不到的,做到了,利世利人,這是菩薩道。那麼這個道理呢?聽起來很高尚的思想,做起來很困難,所以苦諦裡頭愛別離苦。
那麼第七個呢?八苦裡頭第七苦啊,怨憎會苦,怨是怨,怨是埋怨,憎是恨啊,怨比恨輕一點,憎就很重了。我們最討厭的人,不喜歡的人不喜歡的事人生不喜歡的遭遇偏偏碰上;做生意本來要發財,偏要蝕本,這個多痛苦啊!然後太太也埋怨啊,一切都埋怨,越怨越氣,越氣越做,越做越失敗,怨憎會苦。愛別離苦,求不得,怨憎就會苦,痛苦的事情經經常碰到,一天到晚在怨憎會這個境界裡。
第八個苦包括很多了,五陰熾盛苦。五陰是佛學的名稱,同四諦一樣,五陰就是色受想行識叫五陰,另一種翻譯名稱叫五蘊,蘊和陰是一樣的,看不見的一面。
色就包括生理的、物理世界、物質世界同我們身體地水火風,這是色法,生理上的這些有為的看得見的摸得著的這個色法。
受:心理一半,生理一半,一種感受的痛苦啊等等,受是很重要,我們大部分人把受字搞不清楚。這個受,現在我坐在這裡好受不好受,這個椅子好受不好受,今天這個氣候好受不好受,很難懂得。一般人都把感受感覺狀態當成思想,思想和感覺狀態兩個是分開的,但我們的人生大部分被受陰,五陰裡頭受陰感覺狀態牽起走,很嚴重的。所以現在人講:人活著求生活的享受,享受兩個字就是受陰的作用,感覺狀態。這個受陰我們經常在痛苦,我們提過很多次。佛學這個受分五種,樂受:快感。苦受:痛苦感覺。捨受就是丟掉了、空空的,沒有了,所以有時候我們覺得心裡空空的,很難過,捨受;憂受:思想的憂愁;喜受:高興。這五受佛把這五受歸納性的,佛把生理心理歸納性的五大類的感受,我們看看五分之一的一個樂,五分之四都在痛苦中。樂和喜兩個沾了一點點邊,其他都在痛苦,自己不覺得,這是受陰的痛苦。
想陰,就是思想,我們有了生命有這個身體思想停不掉,當然思想包括很多,想錢了,想名了,想前途了,大家求算命了,我說你們不要算命了,八個字啊算命算八字:前途有限,後患無窮。這八個字算完了命,有什麼算?每個人都前途有限,你活了一百年兩百年也是那個樣子,生命活著給人家帶來很多的痛苦,每個人活著都給人家找麻煩,這就是八字,就是想陰的痛苦。
行,行不是走路啊,生命的動能停不了。譬如大家說打坐念佛想定下來,定不下來,兩個腿盤在那裡眼睛閉著,心裡靜不下來,要把行陰切斷了才是真正得定。你坐在那裡看起來你在打坐入定,清淨睡覺,睡覺身體上血液還在流行呢,那個行陰,你那個思想還在做夢呢,行陰生命這個動能,你切不斷在那裡,就有這種苦。
那麼識陰,識不是思想,是心意識,包括心物一元的那個心體,心性的習氣,所謂八個識,這個不詳細講了,就是心意識,給自己支配自己的那個習氣。所謂業識茫茫,那麼佛學有一句話,業識茫茫,我們這個生命的習氣,每個人個性帶來這個脾氣,脾氣與個性就是業識的作用,前生的果報累積所帶來的,前生的思想行為所構成的這麼一個成果,變成自己這一生的個性與習氣。這股力量是切不斷的,行陰,切斷了才叫做悟道證道而成佛。那對自己生命來去自由,有了把握了,行陰很難,識陰也很難。
所以五陰熾盛,像火一樣在燒,熾盛兩個字注意啊,第八苦叫做五陰熾盛苦,我們生命活著,就在一個火爐裡頭受煎熬。所以佛經上說,三界不安,三界就是指我們這個世界,三界欲界、色界、無色界叫做三界。三界不安,猶如火宅,人生的境界永遠不安祥,等於在火爐裡頭受煎熬,這是基本上四諦法門講苦諦的看法。
為什麼我們重述它呢?一講八苦,學佛的人都懂,但是誰能真體會到人生畢竟是苦?很難體會到。你儘管學佛,乃至學佛了以後,哎喲修道,忙忙碌碌跑到山裡頭修道,為什麼?有所求,想成佛想成道,這也很茫然啊,佛是什麼樣子?道是什麼樣子?理論自己都沒有搞清楚。然後在山裡頭又不吃飯,又拚命受苦,又打坐,那真是五陰熾盛苦,那苦中加苦,因為他理論不懂。你說哪一處是安?三界不安猶如火宅。三界是包括天人的境界啊,你跑到天上也苦啊,天人有天人的缺陷。這是娑婆世界。所以苦的真正體會到沒有?
所以第一個是苦諦,諦就是一個總綱很仔細,你要搞清楚,人生是純苦無樂。那麼一切眾生不知道自己生命在苦中,在求苦,把暫時偶然的輕微的痛苦當成了快樂,錯誤,所以眾生顛倒。顛倒這個意思是佛學的名詞,我們現在講就是犯了最大的自己自我的錯誤,把輕微的痛苦當成了快樂。
譬如我們說眼睛看書吧,拚命想求學問、求學位,拚命的讀書,眼睛近視了,多痛苦呢。一個眼鏡一帶上,很好,看得很清楚,很高興,又加了一個負擔。所以我戴著眼鏡看書的時候,我到現在都很討厭,我很想不讀書也不看東西了,應該廢了這個眼睛,老了嘛,加了一個東西就覺得麻煩。可是眾生呢?加了以後覺得這很好啊,這個科學的恩惠呀!啊,很高興,實際上負擔很重。汗出來,這個眼鏡就掛在鼻子這裡變成鼻鏡了,那個樣子也不好看,可是眾生在這個時候覺得科學的文明。譬如說舉這個例子,很多,仔細的體會沒有真正的快樂,沒有真正的幸福,真正的幸福除非找到了自己生命的本來。
生命本來沒有找到以前,都在集諦,集苦為樂,集就是去抓,一切都去抓,一切抓來以為是真的。我經常講過這個故事,一般在這裡同學聽我講慣了,叫做猴子偷苞谷,四川人的話。猴子偷苞谷當然你們沒有看過的,至少看過猴子,猴子偷東西很有意思的,山上。我們在山上那個時候求苦啊,自己在求苦,以為修道的時候,看得很有趣。猴子偷東西呀,偷那個玉米那個苞谷,它一來了以後,猴子看到玉米,一掌,東看西看手就來摘喲,它那個摘,猴子也沒有穿衣服,苞谷一摘來它就一夾,夾著了,這個手又去,又捧起來,這樣掉了一地。掉了一地,哎喲他忙得很,一邊還要看人,怕有人有來的。我們看到它抓了一地,很多了,故意「喲」,它就跑了,跑了連最後一個也沒有了,這就是人生。人生就像猴子偷苞谷,生下來的時候兩手就抓著,到了民權東路儐儀館最後放掉了,猴子偷苞谷,什麼都沒有抓到。光光的來,光光的去,當然後來有些人還給你加一點衣服啊,弄一把電火給你燒一燒,其實也很多餘,當時來也沒有什麼燒啊,回去了還要燒一燒,這是集諦。眾生以集,集:抓住,就是集中了痛苦自己認為是快樂,錯誤顛倒的認識。這是四諦的前面兩個。
所以集是因,苦是果,因為來抓這個東西,才有所求,集就是求的意思,人生有所求,就有痛苦。那麼要滅掉痛苦,眾生的目的,不只人生啊,凡是有生命的一切眾生有個共同的目的是離苦得樂,脫離痛苦求得幸福得快樂。真正的快樂要滅一切痛苦才能得一切快樂。
所以第三個是滅諦,滅不掉。譬如我們思想,要睡覺要失眠了,想睡覺求不得苦,血壓高了失眠了,想睡覺都做不到。年紀大了想自己身體靈便一點做不到,求不得,一切都是求不得。所以想滅除痛苦做不到,滅掉苦就是樂,不需要求樂,只要滅掉了痛苦自然就是樂。所以滅諦我們很難,譬如我們學佛修道打坐,想念頭思想把它寧靜下來空一下做不到,滅不下去。怎麼樣才能真空真滅掉一切苦啊?道諦,除非你證道。得了那個道,道是什麼呢?空的世界,怎麼樣空呢?不曉得怎麼辦!
所以眾生永遠在那裡輪迴,成天學佛想空空不掉,空不是沒有,空掉這個受陰,感覺上,空掉這個思想,基本從這裡開始。想陰中被這個生理物理牽起走而做不到,所以學佛的人說四大皆空,你半大都空不了。今天天氣冷了,你不穿衣服,站在那裡試試看,四大皆空嘛,冷算什麼?赤條條來去無牽掛。你看看,馬上就感冒就生病,半大都空不了,這是風大,天氣冷了,風大你也空不了。可是這四諦的道理呀,在學佛的基本,大家沒有去想,沒有去求證,所以一點苦諦的因、集所求的因、得苦的因、都沒有動手滅掉,只有自己找了更多的煩惱,乃至去信一個宗教也好,任何宗教,乃至去信佛,本來還沒有關係,一信了佛兩夫妻還吵架啊,信一個宗教啊,家裡頭變成一個問題的家庭,我們看得多了。這又何苦上教堂?何苦跑廟子呀?本來為了離苦得樂,這是離樂求苦,多矛盾呢,這是因為心有所求,集諦,要觀察得清楚。觀察清楚。
四諦法門我們都曉得,佛最初說法說這個四諦,同時在佛學裡還有個名稱,三轉四諦法門。三轉:轉了三次,三轉怎麼轉法?四諦就是四個字、四個範圍,那麼有幾種說法,說佛的三乘道,小乘的聲聞乘他的最高的成果是羅漢羅漢果,那要定慧的功夫做到;中乘道就是緣覺乘,我們《楞嚴經》上兩次才講過獨覺佛緣覺佛,這是中乘道,十二因緣,上次剛剛說過的,這是中乘道;最後大乘菩薩道,出世而入世的,救世救人的。上面兩乘道絕對出世,菩薩道大乘道是入世的。所以你看佛教的諸位大菩薩都是在家相,形象都是在家相,除了十八羅漢,五百羅漢,那是聲聞緣覺道是出家相,表示絕對出世的。大乘菩薩道都是在家相,不過出家裡頭也有出家菩薩也有,但是大乘道是最後。所以三轉四諦法輪,不管是聲聞乘、緣覺乘、大乘道,一切佛法要四諦為基礎。
那麼這個四諦的道理呢,要怎麼去修證它?在這裡我們要研究《楞嚴經》目的不在懂得佛學,懂得求證的方法,本來一切佛經是告訴我們求證的,求到實驗的方法,不是做學理來研究的,做學理來研究那變成了思想了,那佛學就是哲學,就是論辯的,那沒有什麼用處,一切的佛經記載就是修證的經驗之談。那麼如何求得了這個四諦的苦空到達,那麼基本上原則《楞嚴經》第二卷裡頭講到過,驕陳如等佛最初說法度起來五個比丘,五個出家的弟子,跟佛一起出家修道的。佛問過他:你最初聽我講四諦的法門,那個時候釋迦牟尼佛只有三十二歲喲,開始出來說法的時候只有三十二歲,他說你最初聽我說法的時候,因四諦法門而悟道,你何以能夠悟道?能夠證果呢?
我們現在回轉來把《楞嚴經》上面大家聽過的,引起大家注意啊。那麼驕陳如等這五個人的報告,他說當時聽了佛的說法,因悟了「客塵煩惱」四個字,中文翻譯後來變成最高的文學。我們唐宋以來很多的文學都用這個東西「客塵煩惱」,塵就是物理世界物質世界、人文的社會裡頭一切的人事、一切的是非,都是心地上面的灰塵,染污的灰塵。所以我們的思想、我們的感覺、我們的感情來來往往,都是心裡頭的灰塵,客塵它是客不是主。我們知道自己在思想知道自己有感覺,那個能知道的那個是主人,那個不動的。那些使我們動心的使我們有感覺有思想,這是客人,它是不留的。來而則現,這個思想依他起,外界一引誘就起來了,所謂依他起,譬如大家坐在這裡聽這些話,聽我在亂講,你本來腦子裡空空沒有這個思想,因我一講呢,一引起來都是依他起,客塵,這些塵勞越裝多了越痛苦,都把它丟掉。所以心中腦中把這些客塵煩惱都丟開了,此心自然清淨,所以悟到了客塵煩惱而成道,這是基本原則。
但是我們也讀了《楞嚴經》,也懂得了客塵煩惱這個文字的含義,這是佛學的文學,畢竟我們自己馬上能夠把客塵煩惱去得掉嗎?去不掉,因此,他產生小乘裡頭的很多的法門。所以法門都是先給你訓練自己的心理,最後達到把客塵煩惱洗刷乾淨,恢復我本來的清淨。
那麼佛因此產生小乘經典來告訴我們修證的方法有十念法,十個念。哪十念?念佛、念法、念僧、念戒、念施、念天、念安般、念身、念休息、念死十念法。所以念佛不過是十念裡頭的一種,佛在聲聞乘、小乘法門《四阿含經》,南傳佛教原始佛教根本的有十念法。
那什麼叫念呢?要注意喲,現在人就講觀念、思想,那麼在學理的名稱邏輯上,哲學的名稱是意識形態,觀念思想,觀點,普通話你的看法,你怎麼看法,再麼說白一點,你怎麼想?那個想就是念。那麼念是什麼內容呢?就是我們自然的呼吸,生命沒有死以前,自然的呼吸,一呼一吸之間叫做一念。注意喲,一念是一出息一入息一呼一吸之間叫做一念,所以一念之間有八萬四千個煩惱。煩惱不是念哪,當然念一定是煩惱,有念必煩惱。念的內涵呢?這個煩惱有八萬四千種,一念之間,一呼吸之間。你說佛說的這個話真說的大話,大家沒有注意喲,我們真注意,我們呼吸一往來,這樣一呼一吸等於這個時鐘滴答就是這一下,滴答一下一呼一吸,有八萬四千煩惱,我們那個思想能夠思想的比呼吸還要快,轉得非常快的。
所以我常常給有些同學講,我說你們寫文章就知道了。我們有時候一篇文章靈感來,要寫快呀,筆來不及寫,腦子思想想了,想快點寫下去了,哎喲,只要停一下這個靈感就跑掉了,記不住了,這個寫得慢,用打字也來不及,思想非常快的,念是很速的,它的快速很快,大家在一呼吸之間自己念有那麼多的思想、煩惱,煩就是煩憂自己,苦惱自己的東西,屬於情感性的、理念性的,統統都在內停不掉。所以一念之間這八萬四千煩惱,那麼要把這些煩惱慢慢地修理乾淨,只有採用這十種法門。
好,這十種法門,你說念佛怎麼念?念法怎麼樣念?念僧怎麼樣念?乃至念死怎麼樣念?念死就是修白骨觀,修不淨觀,修止觀,可是內容做起來都很難。一般研究佛學的講經教的呢?把四諦一說清楚了,好像就會成佛了,成不了。好像證得羅漢,證不了。它有修證的功夫,因為你理懂了,不是那麼高明的。高明的人呢?那容易啊,有為皆苦,放下無求就好了。但是放不下,真放下了就是休息啊,第九個念休息,大休大息。所以《楞嚴經》上也提到過,狂心頓歇,歇即菩提。這個歇就是休息,這個「歇」字是唐朝的俗語,普通話並不是文字啊。如果講廣東話客家話閩南話裡頭有這個字,休息就是歇一下,不過閩南話不講歇,那麼客家話照老輩子的,歇一歇。那麼在長江一帶啊,兩湖一帶這個俗語是經常要用的,休息是歇一歇。歇就是休息,狂心頓歇,歇即菩提,才能夠證道。
但是假設一切空了,證到道了,這個得個什麼果位呢?羅漢果位,聲聞的羅漢果。那麼羅漢有幾個階層呢?四果,初果羅漢二果羅漢到四果。所以四果裡頭有不同,得到空,有些人得到空,究竟了沒有?沒有究竟,初果羅漢現在假使開始修道,證到清淨的空性了,這個身體死了以後,你就得了羅漢果了?沒有。這叫做羅漢向,初果羅漢向,換句話說後補初果羅漢。相當於民選的時候候補初果羅漢,那麼佛學叫做羅漢向,初果向,向這個初果的路上走。要如何呢?從現在開始修,證得了一切放下,休息了得到空性乃至一入定可以入定幾十天都不動念了,這個樣子說得道沒有?沒有。初果羅漢向,這個肉身壞了,七返人間。還要七次到這個世界上來,再做人再修過。
你看我們這個世界修行大學並不壞呀,這些羅漢最後還要到這裡來的,這個時候升天,升天以後享受一下,再到這個世界來做人,做了人以後他自然會曉得修持,也同你們諸位一樣,生來就喜歡《楞嚴經》啊,好佛啊,你們都是初果羅漢向啊,或者四果羅漢向啊,或者是三返人間、四返人間,不知道,真的不知道。羅漢有隔陰之迷,定力很高,一投胎就忘了前生。那麼你說忘了怎麼曉得修道呢?帶來的習氣個性,這是阿賴耶識帶來的種子,他喜歡接近宗教,喜歡接近修道,這個個性就是他的習氣。至於說我前生究竟是哪個和尚,哪個廟子裡?或者我是哪個修道人?這個忘了,因為羅漢有隔陰之迷,隔了一個中陰身,上次講到中陰身就迷掉了。菩薩也有隔陰之迷,除非到了八地以上的菩薩,不動地不退轉的,否則都有隔陰之迷。所以初果羅漢還要七返人間,最後身才證得四果,證得四果啊,證得真的空的定。
所以小乘的修法你不要看小乘不行,有些年青人學佛,我要學大乘,我要學密宗,小乘我才不幹呢,哎呀,你小乘不幹,我還不請你干呢,你還沒有資格呢。你不要看到小乘不行。小乘就了不起,初果就了不起,至於二果羅漢那更了不起,一返人間最後是即身就在空定中,大阿羅漢,所謂到無心之地,修行不是個簡單的事。
到了四果羅漢,大阿羅漢,聲聞緣覺最高的學位,對不起,在整個佛法裡還屬於有學位,還非究竟,那有個名稱叫做擔板漢,只看到空的一面,有的一面沒有看見。曉得性空不知道妙有,知道清淨不敢起用,可以出世而不敢入世,還沒有談到說可以成佛也可以成魔,那是大乘境界。小乘境界到四果羅漢,可以出世而不敢入世。大乘菩薩才有這個資格說可以成佛也可以成魔,那是更高了,不談。所以只能出世不能入世,非究竟。
所以觀世音菩薩說這些聲聞乘的羅漢果們,「修道入滅得四諦空」,得到空果了,
「修道入滅」他自己懂了這個理來修道,「入滅」滅盡了一切煩惱,不起心動念,等於孟子說不動心了,一切不動心,入滅。
「勝性現圓」自己認為自性已經明心見性了,他知見有限,認為自己最高了,再不能進一步呈現圓滿的境界。觀世音菩薩說像這一類人,
「我與彼前現聲聞身而為說法」,那麼我就自然來化身來在他前面,化身來他也不知道是觀音菩薩來度他,「我於彼前現聲聞身而為說法」。
「令其解脫」,解脫什麼?解脫聲聞乘的得少為足,以中國禪宗來講,知道空不知道有,可以出世而不能入世的擔板漢,就是得少為足。所以禪宗的語句這些祖師的罵人是很藝術的,四個字叫滯殼迷封,透不出來,那觀音菩薩就現前為他說法了。那麼像這一個故事,你說觀音菩薩在哪裡呢?觀音菩薩就在世間,一切皆有。
譬如我們舉一個中國禪宗的古人修道的公案,禪宗那位牛頭山牛頭融禪師就是這個公案,就是這個境界就是這一條,牛頭是山名,現在在江蘇南京一帶,法融禪師年輕出家入道,他在牛頭山山崖裡頭打坐修道,百鳥街花供養,你看一打坐,這個花不要買的喲,空中的鳥給他銜來供養他,當然還沒有到達天人送食。百鳥銜花古人很多啊,真修到那個境界,得空性的境界,百鳥銜花供養,天人送食,日中一食一天吃一餐飯不要自己做的喲,到了正午的時候,空中的天女就給你送來了。青年人不要妄想,哎呀,我趕快修到還可以看到天女,那你就完了,那個魔障就來了。他因為無所求,到這個時候百鳥銜花供養,還沒有到天人送食,那還得了?
所以後來你看禪宗的四祖道信禪師,偏偏到牛頭山去度他。因為他「修到入滅,勝性現圓」,以空為究竟,並非究竟。這一段公案你們諸位自己去研究了,我現在不報告,因為報告了,我口音也不對,他們寫黑板也寫得很苦,這段公案一講起來《楞嚴經》也不要講了,那很鬧熱,很有意思,諸位自己去研究,找他們出家同學那裡有資料,不過要看原書,要中國文學有一點底子,不然看不懂了,裡頭文句也很妙,故事也很妙,好,我們把它姑且跳過去了。現在下一條,觀世音菩薩說:
「若諸眾生。欲心明悟。不犯欲塵。欲身清淨。我於彼前。現梵王身。而為說法。令其解脫」。「若諸眾生」觀世音菩薩說,這個「諸」字要注意喲,他不是指定哪一個,我們大家都有資格。這一切眾生,「欲心明悟」,要想明心見性,明心見性這是一個名詞,不是說明心見性就悟道啊,是悟道,悟了道不能說馬上就證果啊,悟後才能起修,不悟道還不能修呢!等於學科學一樣,你那個學理都不懂,方程式都不懂,你想到試驗室去求證那全錯了。所以悟後才能起修。
他說有一些眾生要想求得明心自己悟道。「不犯欲塵」,這就很難了,尤其是狹義的欲,男女之間的愛。三個字,情、愛、欲都不犯了,不犯是戒喲。那硬要防守,很痛苦喲,不犯欲還容易,男女說身體不接觸還容易,最難了的是情,比愛還難辦。有人覺得我一輩子不犯欲,這個身體呀也不結婚,哎,他此情難了啊。這個情啊微妙得很啊。你說這個情,有些人講我可以不動情,什麼都容易吹,這可吹不得喲,情,廣義的情,父母的情你可以了嗎?對兒女的情你能夠了嗎?男女之間的情,說那個傢伙那個男朋友,或者想那個男朋友,我恨死了他,因為你恨他,你自己無情啊,我恨死了他這一句話是最高的多情。因為情多了,所以恨,無情就不恨了。你看那個無情的東西你會恨它嗎?你為什麼要恨他要氣死他呢?因為你對他很有情,不能了。所以情、愛、欲三樣都屬於欲,都屬於欲喲。這個欲塵就是染污的,塵就代表染污。所以這個梵行,什麼叫梵行?梵代表絕對清淨謂之梵。
所以我們看常常我們引用,你看密宗的教主黃教的教主達賴,不是這一代呀,這一代達賴談不上,第六代的達賴當然那個還是真轉生過來的。那宗咯巴大師要他死後也要再來,死後也要再來。到第六代以後成問題了,到了乾隆這個階段啊,大家都說轉生的好幾個孩子,抱到中央來,抱到朝庭,乾隆說那抽籤,所以乾隆發了一個金瓶,實際上銅子鍍金的了,金瓶抽籤,抽到了哪個是轉生就算哪個是轉生,就是這樣。第六代達賴是活佛啊,那真得道了,他有情詩五十五首,很有名的,最有名的一句是「最恐多情勝梵行」,最怕自己多情有害於修行,最怕了,「入山又怕負頃城」啊,那你就斷了一切念頭入山修道打坐去啊,他說入山了又捨不得呀。所以有些人叫他閉關了、出家了、我媽媽了、父親了、孩子了、丈夫怎麼辦呢?就是入山又怕負頃城。「世間哪得雙全法」,你看連達賴都在歎氣啊,世間哪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不辜負了佛又可以成佛又可以度你,你看這個貪心多大?這就是欲啊,這是達賴的情詩。你看這位法王,這位活佛多多情啊。所以菩薩佛都是多情種子,這是他的名詩。我們為什麼講到他的這個詩呢?就是梵字這個意思,梵就是清淨,最恐多情勝梵行,入山又怕負頃城。世間哪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這個恐怕我們在坐的諸位都有同感,諸位達賴,諸位法王。
所以梵天是很高的,天人這還沒有得道啊。大梵天,欲界天玉皇大帝是欲界天的天主啊,玉皇大帝是歸欲界歸太陽月亮這個系統啊,超過太陽月亮系統,管銀河系統那個梵天啊,那個天主就高了。大梵天要悟了道,再能夠守戒,不犯欲塵,但是有限度,身清淨,身不犯不是說心不犯,心不犯還做不到啊,是身可以做到無慾,心不犯和身不犯怎麼說法呢?
這個古人有副對子,我們中國文化裡頭有一幅對子的,你注意。這副對子怎麼講啊?「百善孝為先,一切修行好事啊,要孝父母,孝是第一,百善孝為先。原心不原跡,原跡貧家無孝子。孝道是一切善行的第一條,但是孝只看心孝不孝,不看行為,假定一定要行為上論這個人孝不孝,那窮人,他孝不起父母嘛,父母跟著受苦,他並不是不肯給父母享受啊,自己都沒有辦法,只好聯帶父母受苦。所以萬惡淫為首,男女之間淫為首,論跡不論心,有沒有這個行為?不管你心裡。論心世上少完人,論心的話,心裡他想一下,這個沒有辦法的,如果說這個人心裡都不動了那除非大菩薩,大阿羅漢境界。如果論心世上少完人,這是中國文化的裁判,善惡的裁判,最高明的。百善孝為先,原心不原跡,原跡貧家無孝子。萬惡淫為首,論跡不論心,論心世上少完人,就是這個道理。
不但世上,這個世上包括了天人,梵天也是如此,梵天很高了,很乾淨了,欲身清淨,還不談心呢,論心他還不能,梵天還沒有跳出三界喲,做上帝做天人,上帝還沒有跳出三界啊,所以上帝還要修,梵天還要修。那麼梵天裡頭有大自在天,我們看到大自在天梵天的天主,大梵天的天主,你們研究比較宗教就清楚了,你們翻開新經看看,基督教,最難講的那一篇。基督教裡也有密宗啊老的基督教裡有密宗喲,因為你們沒有研究過比較宗教不知道,而且老的天主教基督教也講打坐,不過不像我們這樣,他這樣坐,那個坐的地方啊,像那個警察站崗的那個方亭一樣。
我當年看見在成都有一個朋友西班牙人一個神父,他坐著可以懸空,真可以懸空,不過只在那個亭子裡頭,所以我們倆很好朋友。我說你不敢動念,他說對,他說我曉得懸空了,想再高一點,這個念頭一動,咚就掉下來了,就是這樣。所以現在的天主教基督教也變了,真修持功夫沒有。
大自在天的天主全身是白的,白冠白的帽子皇冠白的衣服,印度婆羅門教以前是白的,我們的白衣觀音也是白的。白衣是在家入世的,所以像我們居士寫信給法師們,像我寫信有時候給和尚老和尚,白衣,就是自己。我也不好稱自己老兄,也不好稱自己老弟,我也不好稱自己老師啊,就是我這個在家居士「白衣」兩個字南某某,當然不是白衣南某佛啊,那就要皈依觀世音了。這個梵天就是這樣,
他說「我與彼前現梵王身」,這個梵王是欲界天的梵王,還不是大梵天,我剛才講的大梵天,穿白衣的那很高了,比色界還高。他說這個天人,要注意喲,他悟道了沒有?那麼你說人怎麼可以變天主呢?因為持戒。好好守戒,尤其不犯淫戒,這個他生來世昇華做十善升天,變天人,不過對不起啊,天人算得道啊?不算得道。天人也分啊,天人變天王變天主那是要智慧和功德倆到了的,如果有些差一點的變天女啊。那麼到了這一生守戒,男女之間不發生,一生保持此身的清白,不犯淫戒。淫戒不止男女之間喲,乃至諸位將來後面要討論到的,所謂漏丹不漏丹,戒除淫戒的問題,那個時候再來討論,這個很難了。但是你變了梵天啊,糟糕了,一個天主啊,四五百個太太,天女都是你的,這個時候有犯哪。所以守戒不守戒,什麼是戒的究竟?要研究清楚啊。
所以我常常說有些人講,某某人啊,前生有修持啊,這一生富貴功名好啊,但是慾念特別大。我說因為他前生守戒守得好,這一生來在功名富貴中,不要守戒了,呵,因為前生餓極了,這一生拚命吃啊,造業就再墮下去了。
升到天人也是如此啊,你以為升了天不犯戒,所以我們這裡有三界天人表,佛學裡頭,越是天人越多啊。你說不相信天人有五百個夫人啊?那你就問問那些夫人吃不吃素呢?天女照樣的吃素。你看研究佛學啊,這個就是佛學的基本啊,你說人和天人的心境是一樣,動物也一樣,你們看看昨天晚上中視的那個動物世界裡頭就有,你看是在阿拉斯加還是什麼依索比亞的那個探險的,發現有一種猴子,這個猴子,一個公猴王五百隻母猴是他的太太,老了,那個母猴還在吃醋啊。昨天晚上我剛好打開一看,十一點鐘,那個母猴看到別的公猴一來,呵呵,那個樣子生氣的。我看了以後,又悟到一道,娑婆世界連猴子都如此啊,何況人也!所以眾生皆苦,天人世界,所以觀音菩薩在梵王裡頭會現身來度脫梵王。
「若諸眾生。欲為天主。統領諸天。我於彼前。現帝釋身。而為說法。令其成就」。帝釋是什麼呢?這一降下來,欲界天的最低層,就是我們講的玉皇大帝,在佛經裡頭就是帝釋天。這個玉皇大帝是這個欲界裡頭的天主,這個玉皇大帝佛經稱成釋提桓因,釋提桓因是他的名字,是印度人的名字。我們中國人的玉皇大帝根據封神榜上姓張的,據說現在一貫道把他換了,明選換成關公了,最近玉皇大帝是關公來接位,不過我們也沒有接到通知,他們愛換就換。
所以我們小的時候讀小的故事。老師們講啊,諸葛亮給關公看相,關公要諸葛亮給他看相,他說軍師啊,你給我看相。諸葛亮說君候(是很恭敬的稱呼)生不過封候,在生啊只封候而已。講這個關公的官位,因為三國的時候劉備封的不算數,最大的官是漢承平候,漢獻帝封的。死後三千年大運。所以關公死後越來越走紅,現在美國也有關帝廟,美國都開始有了,上一任最前任的總統杜魯門都到華僑社會的關帝廟上香,所以他越來世界性的了。因此難怪玉皇大帝也換位,讓他了,現在的玉皇大帝據說,不過我也是據說是關公。過去那些道士啊,畫符唸咒上表文報告給天上啊,玉皇大帝張。現在要寫那個表文,道家有的,上表文玉皇大帝關,稱關大帝了,這就是帝釋天的比方,欲界天的最低層。
那麼他們悟道了沒有?為什麼能夠當玉皇大帝呢?在佛法裡頭就要問了。你們研究比較宗教同其他宗教不同,其他宗教上帝只有他也可以做,別人不能做的,一切人不能做上帝啊。所以佛法是無主宰非自然,眾生平等,我們都可以做上帝的,上帝犯了錯誤犯了罪照樣墮落變眾生,眾生修了道一樣可以做上帝,這是佛教的基本教義同其他宗教不同的。佛教不是無神論者,有神論者,他是多神論者,承認有神。這些天人三界天人怎麼樣來的?並不要悟道,並不要悟得菩提,不要大徹大悟,修十善業道,就可以升天。
什麼叫十善業道?就是我們人「身三、口四、意三」,這三種惡業,斷除了這些惡變成了純善。十種,身口意,意就是思想,嘴巴,十種都轉過來就是十善業。
身業三種,殺、盜、淫是身業三種惡業,要轉到善業,不殺,絕對不殺,不偷盜。什麼是盜戒呢?佔便宜就是偷盜,佔人家的便宜貪便宜就是偷盜,非我之所有非我之屬就粘來的就是盜,佔便宜就是道,淫就是剛才講過了,殺盜淫身三。
意三:貪嗔癡。貪慾嗔恨癡情,癡迷就是沒有智慧,三業轉過來不貪不嗔就是慈悲佈施忍辱,就是慈悲喜捨,都要轉了,有般若有智慧,意業轉了。
嘴巴四業很難轉啊,第一是妄語:說謊。我們人類天生愛說謊,據我所瞭解,包括我在內並不是我在外,人好像生來就不會說真話,都說假話。孩子見到娘無事都哭三場,假裝就愛哭就是孩子在說謊的開始,耍賴在心理行為就是說謊就是開始。
兩舌:挑撥是非。挑撥是非,其實我們覺得並沒有兩舌,有時候犯了兩舌戒很多啊。哎呀我聽人家說啊,哎呀我勸你啊,兩舌,已經把人家中間拉開了,是有感情的破裂就是兩舌戒。兩舌就是非常多,至於說是非,是的非的,是非我們覺得很正義感啊,哎喲,這個不對的,所以我要勸你啊,不對就是非嘛,認為對就是是,誰知道我們來講是非,犯了兩舌。所以中國人,七字言文,我們從小的課外讀本上,有兩句話,我們小的時候都背得「誰人背後無人說,哪個人前不說人。」人碰到人講什麼?沒有正經話,講別人,都是講別人。呀,今天你看到了?我看到了,他去看電影了,又講他嘛,對不對?誰人背後無人說,哪個人前不說人呢?都是一樣的。所以當領袖的人,當老闆的人希望部下都擁護我,絕不埋怨我,絕不罵我,那是傻瓜,做不到的。你不要看到當面哎呀,老師啊,了不起,他轉過來你就起不了了。所以不要上這個當啊,當面恭敬你總經理萬歲,轉過來你半歲都沒有了!千萬要注意啊,這個人類的壞習慣是天性,這個是兩舌。
惡口:我們經常犯的,當然罵人,罵國罵《三字經》啊,當然是惡口之一了,那還是小的惡口啊,有時候惡口啊,會出口傷人,自己覺得說了一句好話,過後一想是個惡口,很壞害了人,這就是惡口,等於兩舌一樣的嚴重。
還有第四種很難,綺語:黃色的話固然很綺了,「綺」字很難解釋,幽默的話、黃色的話、帶粉紅色的話這一些等等都叫做綺語。譬如文學家多半是綺語,譬說如我們寫一個文學形容人家,譬如說白居易的《長恨歌》,你們都念過的,全篇都是綺語,那全篇都是綺語。你看《長恨歌》最好的,「聞道漢家天子使,花冠不整下堂來。」那個綺語到極點啊,沒有一句是對的,可是文學境界那個綺語最好。你看《西廂記》上那個綺語「待月西廂下,雲風戶半開。隔牆花影動,疑是玉人來。」你看像我們這個頭腦就犯了戒,綺語,《西廂記》這種小說還背來,你看看,這個變很糟糕,又癡,意識犯了癡,嘴巴還犯了綺語,這還不算數,還有《西廂記》這些詩啊,反正犯戒再犯給你聽吧,這都是我們十一二歲犯的戒,背來的到現在,童子功啊,「自從消瘦減容光,萬轉千回懶下床,不為旁人羞不起,為郎憔悴卻羞郎。」就是為了你裝病不下床,你真的來看,我還病得更重,更不下床。這就是本人犯綺語戒,思想裡頭第三個貪嗔癡戒,十二歲就看小說,這些好的都背得來,凡是這些風流的多情的那非把它背來不可,到現在我頭髮白了,它也丟不掉,此乃癡也。我是現身說法啊,現身說法叫你們反省自己喲,不得解脫這種東西都是你障啊,修道的障礙,得了解脫都是功德。怎麼把這些變成功德?所以綺語隨時會犯。有時候逗人家說一個笑話,其實我在笑啊,笑自己又犯了綺語戒,現在就犯了。
所以你看這十惡業我們隨時都在造,身三意三口四,叫做十惡業。十惡業都把它轉了,都轉了,變成十善業道,十善業道積功累德才能得天人果報啊。所以叫你守戒,出家學佛先三皈五戒,沙彌戒,比丘,比丘尼戒。你戒守住了才能得天人果報,還沒有說一定成佛道。人天乘你修好了,才能夠得上修聲聞乘啊,聲聞乘才跳出欲界呀。聲聞乘修好了,才夠得上修緣覺乘啊,緣覺乘修好了,才夠得上修大乘啊。真正的佛法是五乘道,以人天乘十善業道為基礎的喲。所以講到這個地方,諸位千萬記住,什麼是佛法的基本,戒律與修持,記得一個偈子,不是我說的,佛說的:諸惡莫做,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你什麼經都可以不要念,四句念來了,到閻王前面把四句話一念,閻王馬上退位就看不見了,你就馬上上升了,升天,真的喲,這個話不是綺語,不騙你的,騙你我要下地獄的。四句話記住:諸惡莫做,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是一切佛的真正的教義,第三句話最重要,看你能不能自淨其意。



我們今天還在《楞嚴經》卷六,還在研究觀世音菩薩三十二應化身。前後到現在我們還不太詳細的研究,講到第六條。第五第六開始講的是天人變化,我們中國文化常有一句話所謂究天人之際,所謂做學問中國文化做學問的目的,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見。尤其是司馬遷在寫歷史的時候在《史記》上所提出來的,一個真正一個知識分子的學識要究天人之際,研究人同天,天很多了,包括現在象上帝的天,它究竟是色界還是欲界天,還是無色界天?很值得研究了。我們現在正在天人之際在遊覽,觀音菩薩帶我們。
上次講到第六條的現帝釋身,帝釋身就是欲界天的中心的天主,也就是我們中國人道家所講的玉皇大帝,玉皇大帝雖然變成欲界的天主,他並不能說是成佛,並不是證得菩提,那麼這個上次我們提到過佛教同一切宗教不同,人、天主、上帝也是人做的,一切眾生做的,不是說只有他做上帝,我們永遠是上帝的子民,不是的,天人平等、一切眾生平等。包括這個玉皇大帝帝釋天,欲界中心天的天主,下面還有呢,現在開始:
「若諸眾生。欲身自在。遊行十方。我於彼前。現自在天身。而為說法。令其成就」。這個所謂自在天是欲界天的天頂,還沒有到色界。那麼佛教尤其是佛法裡頭的這個三世因果六道輪迴,這個三界欲界、色界、無色界要非常仔細研究清楚的。我們這裡本院的同學們有一個表,三界天人表比較詳細,比一般表制的詳細,哪種功德才能升天位的道理。這個自在天是欲界天的天頂,那麼他同欲界天的天主不同了,比玉皇大帝的層次還要高一點。那麼他升為天人啊,基本上都要修十善,行一切善,一切善的功德才能升到天人之際。一切善是道的行,並非是道也,善與惡那個本體那個根根才是道,但是修道必須要行善,沒有善的功德,連天人的境界都不夠,不要說成佛。所以我們普通說,光想學佛念佛而成佛,不修一切善而能成就,做不到的,連天人境界都沒有資格。
那麼修善的當中善中也有惡,天人,譬如上次我們討論過的帝釋天玉皇大帝這個欲界天,有沒有壞的天呢?有啊,等於人一樣,人都是人,有好人有壞人,而且好人有時候變壞人,壞人有時候也做好人,壞人也做好事的,不能說壞人絕對壞,天人也是這樣。所謂壞的天人是阿修羅,阿修羅我們普通翻譯叫做魔。這個魔不同,天人之際的魔,天人裡頭的壞人,他也具備天人的一切神通,具備天人一切功德。阿修羅的神通同功德一樣的大,所以佛經上講,阿修羅與天人戰,有戰爭,像我們人世間有戰爭的時候,天上這些天人也戰爭,阿修羅與天人戰,失敗了,阿修羅王帶領這些魔王,躲到哪裡去了?躲到藕絲孔裡頭,八萬四千或者十萬八千,百萬天兵一下躲到藕絲孔裡頭,他的神通有多大!就是我們南海路植物園裡頭那個荷花池裡的藕,蓮藕的孔裡頭,整個三千大千世界的都在那個裡頭,玉皇大帝也沒辦法。所以天理人欲之戰。
我們說研究佛教研究佛法,這個天人之際,如果把所有的宗教的天人之際做一個比較研究是一個非常有趣的事情。天人生活同我們不同,但是有相同,欲界天這些天人還在欲界裡頭,有五欲之樂,男女飲食一樣。所以我們中國道家小說上經常寫到,有些神仙都嫁給凡人,有些凡人還討了神仙做夫人太太的,也蠻多,中國歷史上還蠻多,譬如「藍田送玉」{諧音}啊,這些故事啊,都是人和天人結合結婚的事情,很多,那麼這種呢?就是欲界天的天女,天仙。
再進一步到自在天,欲界天頂,又高一層,這個叫做梵天,普通所謂梵天。它除了修一切善以外,那就同欲界的帝釋天不同,高到這個層次,有禪定的功夫了,有定力,這種定力叫做什麼地的境界?未到地的定,還沒有達到菩薩地啊、羅漢地的定。譬如我們大家學打坐學念佛坐在那裡,雖然坐起來,在那裡釣魚,一邊打坐一邊釣魚啊,這個釣魚也可以說是凡夫未到地的定,釣魚定就是昏沉定,坐在那裡睡覺。那麼你說不是定嗎?那也是一種,至少他會坐著睡啊,你不相信你也坐著來睡睡看?也是功夫啊,這個功夫也了不起的啊,這是未到地的定。那麼這種自在天身啊,也受五欲之樂,那比我們吃的大了,像我們想買點愛國獎券中了都很困難,尤其青年同學們要想兩個人結婚都很困難。一變天人五百個太太五百個天女,那多得很啊。大的天主是一千個天女,所謂前宮後宮多得很。
所以你看我們某一個大宗教女人出家手裡要帶一個戒指,某一個大宗教,哪個某呢?你們自己去找。那麼這個要帶個戒指,當她出家的時候她們不叫出家叫入會,我們叫出家,她們叫入會。她們如果不出家,我們叫還俗,她們叫做出會了,剛好相反。那麼她帶一個戒指,那個戒指正是變了出家人女性,戒指的意思就是嫁給上帝了,自己這個身這個世界上絕對獨身的,嫁給上帝了。我們一看手上那個戒指是結婚戒指,不過是不能開玩笑的,要很恭敬她,也非常不容易的,這個道理。
所以欲界天到梵天境界自在天,自在天是有什麼功德呢?他當然一切善行功德很大;功夫呢?未到地定,因此他受五欲之樂,有這個享受,福報就很大了。那麼他們的身呢?身自在遊行十方,這個身體要飛到哪裡就到哪裡。
所以根據佛經我們世界上的人種啊,即不是哪一個上帝造的,也不是哪裡來的,是天上飛下來的。當時地球沒有開發沒有人種,人類的祖先就是天人,所謂光音天,光音天也到這裡看看,這個星球蠻好玩的,然後飛呀飛呀,貪吃地味,貪吃這個世界上的,據說這個地球有個外衣很好吃的,現在沒有了,我們眾生業重了,它沉下去了,現在它沉得很深了挖不出來了。經典上記載釋迦牟尼佛講這個故事的時候,有些弟子不相信,有這個事啊?佛說你們不信啊,就下去一挖,這個就是地味叫大家嘗一嘗,據說很好吃,不過大家也許有吃過的忘記了,這個地味。所以是這個天人來的,這個自在天人吃了地味以後,人就飛不動了,慢慢墮落了,在這個世界上。那麼後來就是象《聖經》上所講的一樣的,亞當夏娃吃了一個蘋果受到魔鬼的騙哪,兩個一結婚就搞壞了,就更飛不動了,就有家庭男女啊,就變成我們的祖先,據說如此,查無實據,就是這樣。
要有實據呢?諸位好好修定,到了那個境界證明是真的,現在這個呢?要拿到人世間的事實或者科學求得一個證明很困難,只要你功夫到了,在這個定境中,你就跟天人境界接觸了,會看得到,也是事實,他也跟你倆會接觸得到的。我們現在還沒有呢,我們未到地定還沒有呢,大家坐起來還在釣魚台定啊,那就接觸不了,要到達未到地定,這是自在天身,所以他們受五欲之樂。
你看觀音菩薩怎麼講天人境界?不說解脫了,本文我們再念一下,「若諸眾生。欲身自在。遊行十方。」有些人,這個眾生,眾生是包括一切了,這一部分眾生天人境界。「欲身自在」,這個身體會自在遊行十方,在這個宇宙空間裡頭啊,每一個星球上去沒有阻礙。不過有阻礙,上界飛不上去。色界的上面飛不上去,更高一層的飛不上去,那麼在欲界下面都可以來,但是不願意來,他在欲界的頂是飛身自在。我們看武俠小說,修練一輩子,修個劍仙,練個氣功能夠御風而行,沒有一兩個甲子功夫做不到。兩個甲子一百二十年,一個甲子六十年,六十花甲,那個一百二十年修練下來還只打個基礎,或者可以飛得起來,還不能說遊行世界。可是修一切善道,修一切善十善業道,行一切功德,持很好的戒,人世間的道德的規範,不殺不盜不淫不妄語等等這個戒律,那麼功德成就此身死後就上升這一天,當然有它的條件的,十善業道還加上一個未到地定等等。那麼這個叫做自在天。
雖然到了自在天,欲界頂、色界的下層,欲界與色界之間。人到了這個時候的身體,不像我們那麼小,更不像我們這些業重的人,他們個子很高很大,一身都有光明,遊行十方。有沒有階級不同呢?有。這個階級啊,看他在做人做普通低等眾生的時候,我們人在天人看來是低等眾生,不過人介乎低等與高等之間,看他的善行修得如何,善行高的人功德大,頭上的花冠。我們也有花冠---頭髮,像我們老了頭冠已經開始要凋謝,白了,先要黃,黃了變白,白了就是光,光了變成沒有了,白了就掉頭髮,頭髮掉了,脫了就沒有了死掉了。天人也是這樣,他的花冠功德大的漂亮,功德小的差一點,就等於有些人頭發多一點濃一點的,有些人頭髮真好看。有些人頭髮乾枯的而且最容易掉頭髮的,可見不好好的修,頭髮也容易掉了,花冠容易凋謝。天人的花冠更是標準,看他修的十善業道。這都很簡單的,佛經上這些地方我們容易看過去了,你要留意,這些地方關係很重大,就是持戒行善的功德。
那麼這種天身心自在一身有光,也有許多神通,天人的神通。比我們想修什麼天裡眼啊,好多了,人家站在那個天上一看,地球上一點小事都看得清清楚楚,都覺得髒,不願意來,境界不同,境界與我們所說的觀感不同,很難得有人修行接近於他的氣質,所以接近這樣一個電感他就才來,這種自在天身。
到了天人境界,觀世音菩薩並沒說「說法令其解脫」啊,注意喲,他說「而為說法令其成就」。成就什麼?成就菩提?菩提就是悟道。上面講「解脫」,菩薩境界,聲聞緣覺佛境界,前面幾條都是「令其解脫」等等,到了梵天也「令其解脫」。到了帝釋天,欲界與色界之間的,觀世音菩薩說法不同:「令其成就」,使他達到他的慾望,滿足他的願,使他成功。不過呢,成功什麼呢?使他的功德善業更增加大,天人之間再行善,光明更大。所以這個天人常常保護這個人世間,他還在進修,成就他的功德這是一種。並沒有說令其解脫,解脫這兩個字太難了,除了得道的才得解脫。
所以學佛想成佛是成什麼?得到解脫,一切心裡頭的煩惱、結使,這些疙瘩這些結子打不開,解脫不了永遠在痛苦中,能夠得解脫,就是成道了,解脫三界一切煩惱。注意喲,解脫以後就是成就,使他滿願,成就得更高。進一步說假使天人之間這個時候發願也學佛想成佛,做不做得到呢?那當然更好。像觀音菩薩也化身啊,說法使其成就。成就什麼呢?一個真正成佛了的人,得道的人,這個色身一定轉了,這個肉體身轉了,轉成天身,天人境界的身。
所以有些人學佛要想修報身成就,我們這個肉體色身四大地水火風湊合的這個肉體,也叫報身,業報之身,我們來受報的,這一輩子做人很痛苦受苦報,很幸福受福報,多病多災多難是受的還的賬,受的一切債,人生遭遇。我們這個報身並不高明,但是已經不壞了,比下三道已經好得多了。
這個色身具備了天人境界,如果好好修持,脫胎換骨,可以轉天人之身。所以成佛的色身成就啊一定在色界天成就,要真正成佛的色身成就是色界天的天身,不是這個欲界的,要脫離了五欲界,才能成就色身。所以要比丘戒等等,戒殺盜淫妄等等就來了,要一切道德的德性成就,才能轉化這個色身。
所以大家學佛修道,拚命想修氣脈,你自問功德如何?氣脈?那當然氧氣筒隨便買一個很容易啊,買一條氧氣管做氣脈也容易,真正氣脈就是天人境界裡頭的事,脫胎換骨以後。所以得到天人境界,要進修菩提道,真做得到嗎?做不到的。所以佛常常勸人,修十善業道,我們學佛的人,修一切功德要回向菩提,回向自己悟道,不然你做一點善心,欲界天或者色界天上面就有登記了,這個眾生做了某一件善事了,又升了一級,功德升滿了就升天了,升天了就享福。
人在享福中不想修行了,所以享天人之福的人他不肯修道,在地獄中眾生也不肯修道啊,痛苦得沒有時間了,隨時在受痛苦,天人境界也沒有時間修道,既然沒有痛苦我還修個什麼道?成佛幹什麼?為什麼要成佛?我現在很好啊?差不多啊,一切都滿意啊!丈夫啊,父母啊,兒女,鈔票啊,吃的火鍋啊,什麼都有啊,葷的素的都有,也無病無痛,也沒有煩惱也沒有得意也沒有失意,為什麼要修道?就不想了,天人境界更不想。
所以說升天人境界,在學佛道來講就一種墮落了,所以升長壽天也是一種痛苦。這個話我們過去看佛經不懂,年青的時候只記住長壽,現在我老了,沒有長壽到那麼樣子,已經曉得活長了沒的味道。老朋友看不見了,年青人談話又不懂,跟他又談不籠,他也怕跟我們倆談,看到老先生、老師也很恭敬的樣子,實際上隔得一大截。說笑也不敢說,說了也不好聽,說的落伍的話,活長了是受罪,所以長壽天是三災八難裡的一難,一個災難之一,當然不是鼓勵大家短命,要瞭解這個道理。長壽天是三災八難之一。福報太大的人不會修行,只求更大的慾望的成就,慾望到了,人到了富貴中更希望富貴,一定的,有了錢,夠了還要多,多了又不夠,又不夠又要多,人的慾望永遠無止境。
可是觀世音菩薩為什麼幫忙他的慾望無止境啊?那就是佛學裡頭的話,先以欲鉤牽,漸令入佛道。所以佛法裡頭都是誘惑人的方法,你要發財?財神法,你要長壽?長壽法,你要消災免難?藥師法,你要什麼痛苦,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種種法門都有,你看佛法等於開了一個無限公司,這個公司賣什麼?出賣一切慾望,使你慾望滿足了,然後說你聽我的,學佛吧。你看他的教育法是那麼痛苦,所以觀世音菩薩的大慈大悲,天人境界,到了梵天身,要想求成就,我的說法使他成就,那麼這個講起來就很多了。
譬如我們都曉得在這一條同下一條之間,我們曉得學密宗的人,現在許多人,我聽說許多年輕人修了密宗,你修個什麼?瑪哈葛拉,我一聽是藏文瑪哈葛拉,我就笑了,你學吧。瑪哈葛拉就是大黑天,欲界天色界天之間,很凶的,原來是天中之大魔阿修羅,可怕的,那就是在天人裡頭,天天有戰爭,公的就是雄的男的了,後來大家都沒有辦法,連天人都沒有辦法。觀世音菩薩在三昧中一觀察這個很容易,觀世音菩薩自己化身變一個最漂亮的女的,就把他降伏了,所以這樣的魔王英雄就靠女人來降伏,你看不起女人啊,有莫大的本事,所以要多拜觀音菩薩,人人家裡都有個觀音,回去好好拜,就成功了。媽媽當然是觀音,你的太太也是觀音,你說我太太對我不好,那是你修行不好,修行好了觀音就好了,就會善於說法使你成就。所以這個瑪哈葛拉的雙身法,那個最漂亮的天女,女生的瑪哈葛拉就是觀音菩薩的化身,因此就把他感化了,所以變成了佛教的大護法神,也是戰鬥戰勝的神,也是戰勝之神,也是大財神。
所以我看現在很多青年,這種修密宗很流行,你修什麼?瑪哈葛拉。手裡拿個元寶啊,再拿個鞭子就打,趙公明也是黑的,黑碳一樣,騎個老虎拿個鞭子端一個元寶就下來了,要想發財就要懂這個,騎個老虎,再拿來元寶,再拿個鞭子就打死你喲,所以財神原來如此啊。所以我修很多的財神,那個時候學佛,這個師父告訴我的修財神法,要不要修財神?我說要啊,哪一種啊?白財神,要啊。黃財神,更要。道家的,我問有沒有財神法?道家師父告訴我有啊。我說是什麼?黑玄壇,其實這個故事在封神榜,中國的財神趙玄壇趙元帥叫趙公明。但是我修了那麼多財神法,哎喲真難修啊,修密宗啊,講天人之間,所以講到這裡給你們聽聽啊,年輕人不要好奇了,我們當年好奇過來的,就把經驗告訴你,不要再去好奇了。
這個財神法也要好的財神像,每一天要香油最好的香麻油,一桶一桶的給他洗澡,隨時想到這裡,還油燈供養,那個香麻油買一桶天天給菩薩洗澡,洗完了就要燒了,燒了供養財神。這樣像現在的價錢弄個財神菩薩,一天天麻油穌油一燒啊,一天起碼花個千把、兩千塊錢是小意思了,天天啊!三五千塊供養,水果香花燈水果,茶食寶珠衣,糯米芝麻白糖隨時蒸的供養做好。供養做完了,還不准像我們拜拜一樣,噢,來吃啊,阿姑啊阿媽,來拜拜啊,沒有這回事。這個要燒了,供養菩薩的,你供養了菩薩你還自己吃?那是菩薩的東西啊,給他吃的?所以拜過的東西都燒了的。這是小fumu,大fumu多了{聽錄註:fumu這兩個字不知寫法,錄音33分鐘處},你兩千塊錢的眼鏡啊,你的隱型眼鏡啊,你的戒指什麼都丟進來,統統燒了。
我說我不修了,我修了一堂不修了,我天天節省五千塊,有一年修節省下來也差不多了,有十年節省下來我當然財神了嘛,我還修得起啊?再修修到那一個財神法,坐在這裡「嗡啊吽」,咚,掉下來一個黃金我沒有看到過,這個道理我就通了嘛。再看看一個個財神都是黑面孔的,黑面獠牙啊,拿著元寶下來,這裡還有個老鼠這有個蛇,哎喲,原來財神如此,都靠老鼠偷來的,蛇去纏來的,世界上的財不偷即纏,不纏即偷。買個房子故意拖一下,拖你的錢,慢慢地還賬,在這一點省了又另外買一幢,三幢房子啊偷來偷去,然後偷了幾年慢慢跟你倆打官司賺了四幢了,當然財的,那個蛇的辦法。這個蛇的辦法,有時候老鼠的辦法。
所以我看每個財神手邊端一個老鼠一個蛇。噢,大徹大悟,寧肯不修財神我也不敢皈依財神,他給我護法也不要,有錢多煩惱,沒有錢求得解脫就好了,不想成財神。
錢真可貴喲,沒有錢一毛錢真可貴喲,我的經驗世上最難賺的是一塊錢,但是最容易是發財,發財是錢賺錢。最痛苦的是一口飯,真到後來有了錢啊,不想吃飯了,那個腸胃天天應酬吃得不好了,吃不下飯了。當年餓了那吃一口飯,哎呀,那真好吃啊,你們現在搞得飯是什麼味道都不知道,給你餓了七天七夜以後,餓了以後,拿到只有一口飯哪,還沒有第二口,哎喲,那一口飯,我的天啊,那個福報之大,這一口飯才覺得飯之好吃,真的呀。你不經過貧窮哪曉得貴富,不經過痛苦哪裡曉得幸福!所以你們諸位年輕同學啊,在這個幸福的時代幸福的地區長大,好好修行啊,把這個福報消完了,翻過來就是罪報,這是真的喲。
這是講到天人境界老老實實,據我的研究是如此,當然我還沒有上去過,上去我就不下來,在那裡貪圖享福,不過天人不好上,上去你會迷掉的。因此修行只有在這個世界上修最好,這個世界上天人之際天人之間,苦樂之間,善惡之間,你才有反省的機會,有受思想刺激的機會才好修行。這一條是講到這裡,自在天身。詳細研究這些天人境界,要把佛學基礎,不管在家出家同學要好好研究好。乃至在家居士們學佛幾十年天人之際沒有研究好,只曉得持戒,同天人之際關係怎麼樣?你搞不清楚,盲目的相信持戒,戒是怎麼持你也不懂,一定要把這個基礎打好,才講戒定慧。好,我們再下面一行。
「若諸眾生。欲身自在。飛行虛空。我於彼前。現大自在天身。而為說法。令其成就」。注意喲,你不要每一條看到是一樣啊。上面這一條觀世音菩薩說來度自在天天身的人,自在天是一個名字,剛才和大家說過這個天在欲界天的頂,還沒到色界,快挨到色界了,未到地的定,定的境界是未到地定,受五欲之樂。剛才說過的,注意啊。要不然你們自己去查比我講的還麻煩一點
資料查起來麻煩,再不然老古這邊有的,有三界天人表,可以大概知道一點。但是這個自在天自在遊行在哪裡?十方世界,換一句話說欲界天的天頂,有限,太陽月亮這個系統,這個太陽系統,換句話在這個太陽系統以內,能不能到達,姑且借用現在太空科學來講,能不能到達銀河系統還有問題。可是我們現在人類還很厲害啊,科學家造一個機器的東西,沒有到十方遊行,總算超出了地球,達到了月亮,超過了月亮,但是還沒有到達自天身遊行十方。
現在這一條開始大自在天天身,大自在天,也就是大梵天的範圍,色界天比欲界天高了。當然功德呢?基本上的修行都是行一切善,十善業道,修十種善業。注意啊,身、口、意三業,身業三種,意業三種,口業四種,修十種善業基本上的。但是講到色界境界必須要禪定的功夫了,這個禪定不一定是佛家的定啊,佛同一切外道共有的四禪八定,初禪、二禪、三禪、四禪,有四種定境,這個我們過去講禪定時候提過的。將來《楞嚴經》後面也會提到了,仔細討論這個功夫了。要修禪定包括你們念佛的也好,修外道的也在內啊,乃至你們修什麼,東山社一貫道的,點竅守這裡的,這些欲界定的也在內啊。但是真修到初禪都沒有,初禪、二禪、三禪之間可以由欲界上面到色界裡頭玩玩了。
色界的天人是什麼?為什麼稱色界呢?
欲界還像我們一樣有這個肉體,還有五欲之樂,所以欲界天的享受,飲食當然比我們人世間吃得好了,所以天人看我們吃飯等於我們看動物看那些畜生吃飯一樣的髒啊。但是一層一層天不同了,高層次的天看低層次的天吃的飲食覺得很臭啊。男女之間的關係也不同啊,可是欲界還有身。什麼叫五欲?色聲香味觸,叫五欲之樂。你看我們人都有,眼睛喜歡看漂亮,兩個人說感情相投,還要眼睛看對了呢!牌打一張,色中一點,眼好色。耳好聲,為了某某對象啊,哎呀當年他給我說的一句話,一輩子臨死還想起來,一日思君十二時啊,那多可愛啊。那個色、聲、香、味、觸俱全的叫五欲。
色界天呢?那麼五欲之樂的所謂一切的交和,兩性的關係,我們可以拿中國文化借用來---精交。身體有交,五欲之樂,笑、視、交、抱、觸,佛經上都說得很明白,反正我們嘴裡不好意思說出來,這個事情太黃了,那寫得太清楚了,這叫做五欲之樂。到了色界天的天人,欲就比較輕了,欲輕了,就是我們人世間持戒持到最後,欲是輕了,輕了不是絕對沒有欲啊!色界天的也有兩性的關係喲!那是什麼呢?氣交了,所以兩性男女,也有兩性關係,不像欲界天的五欲交,欲界天生人是下生的,色界天是上生的。欲界天生的人是女人生的,色界天生的人是男人生的,爸爸生的。兩性,所以等於我們欲界的人啊,兩個人站在兩個教室之間,或者是宮女裡頭啊,窗子對窗子門對門,兩個眼睛你看我我看你瞪著看,那個兩個眼睛這樣在通電的時候,色界天就是這樣,兩眼一望,兩個匯之於心,已經達到那個境界目的了,就懷孕了,男的就懷孕了。到了生的時候,階級低一點是肩膀上出來,階級高一點的,同我們這個欲界修道人修成功出陽神一樣,頭頂上就裂開了出來,跳出一個孩子,生出來就和我們不同了,生出來就是差不多青年人一樣,就會講話了。這些眾生哪裡來?下界眾生修一切善行,有一些善定到了。所以你們在這個裡修道,修到以後將來高一點呢?升到色界,色界以後這個身體跳出來同我們這個肉體一樣?不是,是光的身體。不像我們這樣,摸到是痛的,發冷發熱的,沒有這個,一團光。所以諸佛菩薩的身體是色界之身,所以佛經上講,佛的身體透明如琉璃,內外都透明---光。所以這個世界上的人修道修得好啊,臉上有光身上有光,皮膚都是潤滑了,都轉了,就是接近於欲界與色界之間。那麼這個時候他的交是所謂氣交,欲就不同了,到了色界的境界。
所以觀音菩薩在這個地方說,「若諸眾生,欲身自在,飛行虛空」,比十方擴大了,不是欲界了,飛行到整個的飛啊,「我於彼前現大自在天身」,梵天,大自在天,色界天,「而為說法令其成就」。所以根據佛經說現在色界天的有頂天,那麼你們學密宗的,大概年輕隨便學佛,你教理搞不清楚,摩西首羅天就是三隻眼睛,穿白衣服,大自在天天主,他一身出來都是光的,他讓你看不見就看不見了,你只感覺到一束光而已,他身體就這裡你看不見了。現在色界這個色界天天主大梵天,管整個的大梵天,大梵天層次高了,欲界歸大梵天管的。所以玉皇大帝,那麼我們中國道家所講的玉皇大帝究竟是大梵天的天主還是欲界天的?很難研究了。他這個佛道兩家綜合了,有時看了又像大梵天主。那麼閻王啊?同人世間的帝王,又歸欲界的帝釋天管的。
所以你看東方的文化,天人之間的組織,你看《西遊記》就知道了。西遊記這部講的,封神榜知道了,唐太宗當了皇帝人王了,因為犯了一個過錯,所以閻王要對案,閻王是地下陰間的王。李世民唐太宗已經就位了人間的王,兩個地位相等的,不過陽間、陰間。那麼陰陽之間所有的罪惡,最後判決了以後,送到哪裡審查?上界,玉皇大帝。玉皇大帝判了就算了?不一定,拿佛教來講,送到更上層,所以觀世音菩薩有時候也管起事情來了,這個你看《西遊記》小說。所以啊,西遊記上有唐太宗游地府,我們老百姓民間呢?你看到那個過年到,四個門神,這個故事《西遊記》上來的。唐太宗游了地府發燒發熱,害怕起來。一生戰爭裡頭殺人無數,才靠四位將領給他夜裡執夜,守著這個鬼神,那麼後來變成四大門神。實際上門神由來很久了,中國在唐以後才是這樣。等到唐太宗游地府啊,這都是民間小說,你不要看它是小說,它這個思想是佛教道教歸納攏來的,儒釋道三家歸納攏來。
唐太宗跟閻王倆見面,當然閻王只好請他來做證人啊,閻王還要站起來接他,不過一個是陽間的領袖,一個陰間的地位相等,所以倆人很客氣。後來我們吃的北瓜,台語叫倭瓜,黑黑的,中國有四種瓜嘛,東瓜,西瓜,南瓜,北瓜,所謂唐太宗回來閻王送個禮物啊,問世界上有沒有北瓜這個陰間的種?唐太宗說沒有,他就把這個北瓜送給唐太宗帶回來,種下來我們才有吃北瓜。不過陰間呢?北是陰啊,唐太宗就問閻王,他說那陰間有沒有南瓜?南瓜是南方所養的。他說沒有,他說好我送南瓜。所以唐太宗夢中一醒,糟糕,答應閻王送南瓜去,誰能夠到陰間去呀?所以下命令徵求隱士,後來有位姓劉的名字叫全,劉全送南瓜,我送,送個南瓜,人就要死了,我們小時候就曉得劉全送南瓜送給閻王吃的,就是這個故事。
你不要看這些是小說,研究中國文化天人之際,叫你們特別注意,這個是一個道德的文化同鬼神,人與鬼神之間怎麼結合的一套學問,我常常鼓勵一般研究博士班的,普通大學畢業還不行,要研究博士班的,好好寫一篇論文,寫一部書《天人之際》。比較宗教把全世界的關於天同人世間的關係,每一個天堂,東方的、阿拉伯的、中國的、印度的各有不同,但是有它共同之處,要好好研究。這是講到大自在天說到這些。
所以大自在天的天主,剛才講這位天主是什麼人?現在是叫做大自在天觀世音菩薩,也就是觀自在菩薩,只有這位天主啊。其他的大自在天,你看了又是民主的,又是君主的,真正的大天主只有這一位,可其他的也都是大自在天,稱為大自在天的天人,天主就是這一位,這位天主就是大自在菩薩,就是觀自在菩薩觀世音菩薩的化身。那麼在佛經上說,能夠為大梵天主,都是大菩薩來化身變的,都是大菩薩。可是其他呢?大自在天並不一定是菩薩道,也並不一定學佛才升這個天位啊,行一切善,修其他的定力,達到自在發定的中間一步境界,那就可以升這個天,所以修定力你不要看這是外道啊,心外求法的外道,外道就是心外求法,沒有明心見性就叫做外道,就是我們學佛沒有明心見性以前也叫做外道。那麼沒有達到這個以前,定是佛法與外道的共法,所以外道修行也升這個天,大梵天主是這一個娑婆世界的真正之主了,他管一切天人。當然你說帝釋、閻王啊,都歸他管理,這個統帥是這樣一個天地境界。
所以到了明天了,這個耶穌的聖誕節,實在想找耶穌來研究研究啊,問問他看,究竟屬於哪一天?天人境界的道理是究竟是什麼?當然其他的宗教,以我的研究啊,我別的宗教也研究,沒有象佛那麼完整。所以佛的這套天人境界,究竟是不是這樣呢?等到我們大家去留學的時候再來考證,大至來說,他的這個組織這個三界天人的構造,這個組織非常好。
也同時可以瞭解,這三界天人就在我們這個生命中,所以我們這個身體,這個身體來講我們中國文化《易經》的道理,人身就是一個大宇宙,我們這些以下就是欲界,這個以上到這裡都是色界,這個以上到上面是無色界,真正你學了佛做了功夫禪定,你會懂。色界天已經把欲就化掉了,化掉了有沒有樂呢?有沒有樂受呢?當然大樂受,那個樂不是欲界的那個樂五欲之樂,是色界的樂受,這個是講這一段。這個時候還有慾望沒有?天人還有慾望。
所以在顯教、密教研究佛菩薩的成就,有許多天人都是觀世音菩薩去教化得來的。那麼這一部分資料最多呢,在密教裡,密宗裡頭比較多。顯教裡很少談,有,散見在各個經典裡頭。那麼你譬如說《大寶積經》講天人之間的,就有一部分,其他的各種經典裡很多,這個資料要你們去找。所以我們研究學佛光是拿一部《金剛經》,《地藏經》啊,什麼《楞嚴經》還不夠的喲,
這個天人之間你搞不清楚,你打坐修行,有時候你的境界來了,你就認不到了,你自己就不知道這是一個什麼境界。在一個是魔障,你研究《大寶積經》,《大積經》你就曉得,你修行打坐念佛,什麼時間,譬如初一、十五,初七初八什麼時候發生這個魔障,佛都告訴你這是個什麼魔。到那個時候你著了魔,你一叫它名字就知道,不要搗亂,它就不敢了,他曉得你認識他。等於你家裡有小偷一樣,這個小偷一進來,你認識叫出他名字,哎老張不要來了,不要亂搞了到別家去,他不好意思了,他就走了,等於這個道理啊,佛在這些經典上都有。
那麼你說我們表面上看看那些佛經典,那一部分佛經一般學者不大喜歡看,自己認為是大迷信,其實一點都沒有迷信,你把整個佛學整個的天人之際都通了,你會找出它的線索來,而且也懂得星相學了。所以中國人講算命,真的中國人算命叫星命之學,一個看相的叫星相要懂得天文,你把天人之際懂清楚了,就懂得天文的星座,星座與這一個地球上人的生命的關係、關聯,並不是說天上一個星代表一個人,不是的,這是個宇宙的電感的一個法則,那麼這些資料,要詳細。我們大家現在普通人家裡都買一部《大藏經》了,《大藏經》裡頭多得很啊,就是沒有辦法沒有時間,我也經常想,我放點時間給大家集中了,但是我想想第一事情忙,第二不能造業。現在青年人最愛貪便宜,已經到電腦資訊時代了,他們將來會電腦裡頭會做出來,把某個資料下電腦去,一統計就出來了嘛。我現在何必何苦做呢?做完了後面的人沒有事情做,他無聊啊,那就造了業了,使後人覺得無聊,沒的事情做,造業。
天人之間,所以我們看了這些觀世音菩薩為什麼那麼講?天人之間他還在進修上界,色界還沒有到達無色界。可是觀世音菩薩講到這裡呀,上界再上界沒有講了,無色界就沒有講,無色界是四空天,無色界以上的四空天有兩個名字,色界也有四空天。無色界以上這個無色界中四空天,那就是禪定最高的境界,接近於四果羅漢的境界,不但沒的欲也沒的色身,空的,而且一味愛清淨,在禪定中一味在定中。他們有慾望?沒有慾望了,也不肯再求進修了。
所以象無想天,無想定修到了升無想天,色界的天頂,接近到無色界的天,到了這個境界無所求、無所想,都在定中,一味清淨以為是道。所以到無色界的天人境界,得道了沒有?沒有,一味清淨還不是道。誰使你清淨呢?你如果出了這個清淨定,就不清淨,他就墮落了,他不知道,他也不想再求追求了,這個是無心、無相、無住,那麼這個時候他回心向大,自然轉到大乘境界來,不要觀世音菩薩教化他,他自己會來找觀音菩薩,也會來找佛來求助了。
所以你看上界再上界沒有講,到這裡為止。欲界的天人,色界的天人。再跟著下面還是天人境界,是欲界下面的,太陽系統下面,天大將軍身,四天王天,
「若諸眾生。愛統鬼神。救護國土。我於彼前。現天大將軍身。而為說法。令其成就」。這個講什麼呢?有些眾生慾望不同啊,有些人修道,你們現在在台灣大家各各宗教,外道啊,佛道啊各個宗教都很昌明。我們當年在大陸上有些朋友們,有些硬喜歡,我不喜歡學佛我要學法,法有很多種的。
譬如有畫符唸咒給人家治病的,這是祝由科,叫做祝由科。這個來源很久了,總有兩三千年,後來流行啊,在西南邊疆苗區啊、彝區啊裡頭,這是一種,這還是欲界天天人下面的。你譬如說有些人學會打掌聲雷,那功夫練好,有法術,手這麼一打出去,那硬是有打雷的聲音啊,那打鬼神不得了喲,還燃燒,不過很少有人練到了。畫符唸咒,道家有些符隸這些都屬於,道家來講屬於南宮道法,南天王天的通靈的道法。
所謂五雷法,五種雷金、木、水、火、土,這都是欲界下層的天人法,你看芒山道士啊,或者黎山老母,你們看那些小說的,那都是真的,道家的法門。所謂呼風喚雨,撒豆成兵,什麼木遁土遁等等這些都是南宮的道法,都屬於雷部所管,欲界的雷部所管。
換句話說什麼叫雷部呢?玉皇大帝的那個中央政府的電力總公司,那個就是雷部,管風雲雷雨,天人,所以修這些道法的,乃至小小的,包括在台灣,廣東也有,畫符唸咒啊,害人家的啊,還有替人家講戀愛的呀,人家不喜歡愛他,或者兩夫妻不好畫個符使他好啊,這些是南宮道法最低級最起碼的都屬於這一類。
修這一類法門都愛跟鬼神兩親近的,先要練到修到見鬼。修這一類法術的人,許多人先要訓練自己夜裡到墳墓裡頭睡覺,不怕,硬是鬼神看見了,才能修煉。譬如說有名的修五鬼搬運法,找五個死人的骷髏還要知道他的生辰八字,死了的時候找來修練的,畫符唸咒要七七四十九天,還有些法術大的五鬼搬運法,當然學會了,你沒有錢用了,混不楞登,狗兒貓兒哞叫一下念一下,那個銀行裡的錢就到你手裡了,不要到美國銀行借錢了,那就有了,那叫五鬼搬運法,有小搬運大搬運,都是統術於鬼神。所以愛統鬼神,修成功了,鬼神來都站班的。
可是你降伏他不住不得了啊,請鬼請神容易喲,送神很難啊,你送不走啊,那不得了,請鬼來說你不要玩這一套啊,你降伏不住,送還送不走呢,他跟你變成好朋友,最後叫你跟他也做鬼,他愛你嘛!你愛他,你叫他來的,你追他來他追你沒有錯啊,愛統鬼神。可是有些人願意修這種法,你給他講佛法菩提道,佛法怎麼修,他不相信,講法術很願意。那我看的很多很多。
也有人當年給我我不要,拜託你,你給我放著,將來你不要,看哪個有根器,你給我這一門傳下去,老實講,我還替人掛了兩三個賬在那裡,我還找不到人。而且我還有個觀念,這個東西不要傳下去了,到這裡斷了算了吧,反正是害人嘛,很不容易走上正路。
可是有些眾生愛統鬼神,救護國土,可是這些也有什麼好處呢?大的正神,我們本省經常供的福德正神,正神就對啊。神和魔兩差不多,老實說神道就屬於阿修羅道,不屬於天道啊,屬於天與阿修羅之間。人死了功德大,好人有時候不一定升天哪,你看要死的人,我們上一次講過了,一身哪裡最後冷卻了,曉得他生哪一道。有些最後曉得全身冰冷了,臉上這裡還暖的生天道。可是臉紅的,氣色也很好看的,沒有死相,可這些人帶一種忿恨忿怒之相,天道裡頭阿修羅道,天人的阿修羅,所以神道就是等於阿修羅,脾氣大得很啊,神道,真的,菩薩可以得罪,因為菩薩慈悲,善人慈悲你,惡人他也慈悲,一切慈悲。神道可不然,善善惡惡是非分得很清楚,嗔恨心大的人,儘管你怎麼樣修行,將來充其量變個神道而已,你以為自己做了菩薩,實際上還在薩菩中,娑婆中呢。
所以鬼神之道,可是神道也不容易。中國文化幾千年的傳統所謂講神是什麼呢?所謂神、主、上帝都是人做的,那麼中國文化所謂聰明正直,死而為神。你看我們一個朋友調查台灣的所有神廟,山宗廟等等很多的廟,譬如說天後宮,很多廟,調查了半天,這些神哪裡來?都是我們中國人的老祖宗,漢唐宋元明,到這裡沒有清,因這我們祖先到台灣來不願意投降清朝,才到這裡來。所以塑的都是明朝宋朝唐朝以前的忠臣,怕清朝反感,所以改個名字叫山中廟,什麼清水宮廟,實際上你一調查都是歷史上的忠臣,聰明正直死而為神,就是這樣。
那麼這個同西方講鬼神觀念不同,東西方文化,人可以做神,人也可以做上帝,功德夠了就行。他說有些眾生,愛統鬼神,救護國土,喜歡保護善人,去壞人。這個鬼神之間善惡有差別,分明很厲害,天人之間高一層就大一點,胸襟境界就大。低一層的神道啊,他的境界同人一樣,氣度就沒那麼寬了,度量就不寬了,所以寧可得罪菩薩不能得罪神道。
那麼觀音菩薩說,神道有時候是什麼人化身呢?不一定是神道,觀音菩薩化身。他說我於彼前現天大將軍身,天大將軍是誰啊?
譬如我們佛教有位大護法,韋陀菩薩就是天大將軍,他是娑婆世界的四大天王,就是南天東天西方天北天四大天王,你到廟子上一看他拿四個武器不同的,一個拿琵琶,一個拿寶劍,一個拿雨傘,一個拿一個蛇啊,拿的不同,就代表四大天王。那麼韋馱菩薩是南天王前面的一位天將一個元帥,擁護南閻浮提,歸他護教,在這裡歸他護法。那麼這位菩薩在佛經上有。出現的時候在唐朝,唐朝有個守戒律最好的律師,道宣律師在陝西終南山住茅棚的時候,經常看到一個天人現身,他在打坐修道,這個天人給他站班。幾次道宣律師昏沉了,都是這個天人提醒的,那麼道宣律師就問了,是哪一位護法神幫忙?來感謝。他說我是韋陀。所以韋陀菩薩是哪一個層的?南天王天的,我說奉佛命,在這個南閻浮護法,我們現在廟子上拜韋陀菩薩,所以有時候佛教的唱念唱頌到稱為韋陀大天軍,就是這個來的,或者稱為韋馱天將。當然他的年齡他的歲數、資歷當然比我們關老爺老了,可是現在民主時代啊,據說關公當了玉皇大帝了,不曉得他大?韋陀菩薩大?不過反正都是在佛前面他們倆位屬於天大將軍身,所謂護法天神。
那麼這個中間有些現天大將軍身的是觀世音菩薩化身,所以注意啊,你說觀世音菩薩究竟是白衣的?是哪一樣的?有些神道裡頭是觀世音菩薩化身的。所以也就是普門品所說應以何身得度者,觀世音在普門品裡頭說法不同,應以何身得度者,即現何身而為說法。應以打牌身得度者即現賭客身而為說法,就是這個道理,這是菩薩化身道理。那麼這是欲界天,欲界天這講天大將軍。
「若諸眾生。愛統世界。保護眾生。我於彼前。現四天王身。而為說法。令其成就」。他說有些眾生,願意修行神道,愛統領這個世界,這個話注意喲,這個佛經上這裡講世界不是指我們地球啊。娑婆世界,娑婆世界有三界天啊,愛統整個的世界,世代表時間,界代表空間,就是愛統領這個宇宙,願意保護一切眾生的。他說我就在他們前面現四大天王之身說法令其成就。這一條我們剛才同大將軍身合在一起講過了,天人境界,這是保護世界神。
「若諸眾生。愛生天宮。驅使鬼神。我於彼前。現四天王國太子身。而為說法。令其成就」。哪四天王國太子身呢?譬如中國人大家都曉得《封神榜》這部小說,《封神榜》這一部書,它是研究天人之間的喲,你看到是個小說。一般人只曉得神話,這個作者究竟是誰,很難講啊。現在研究小說的人隨便講,據我們曉得古代《西遊記》是道家的人做的,丘長春這個弟子做的,通佛家的。那麼後來佛家的一個法師一個和尚,道家通佛家,我們也通通道家,所以把儒釋道三家中國文化匯合起來,天人關係寫了一部《封神榜》。
《封神榜》每一個神道,在儒釋道三家中國文化裡頭都有來源的喲,都講得很清楚,都有來源,講得非常清楚的。那麼我們都曉得《封神榜》這兩天電視上有了,托塔李天王就是代表了四大天王。托塔李天王有三個兒子,對不對?這個畫我都幾十年沒有看,還是十三四歲時候看了,還記得三個兒子,什麼金吒、木吒、哪吒,哪吒腳踏風火輪,手拿火焰槍,那不是《西遊記》上的紅孩兒啊,紅孩兒是紅孩兒。這個哪吒是同修白骨觀有關係的,所以後來跟父親兩個不對喲,他後來一氣,剔骨把骨頭剔掉,人我們身體有骨頭,佛經上說我們身體上骨頭是父親的精蟲變的。把血肉還給媽媽,血肉是媽媽那個蛋卵髒變的,還完了就沒有身體了,去找師父,師父是誰啊?叫師父,師父就把蓮花池裡的荷葉擺一個人形,把他靈魂放進去,搖身一變就這成了哪吒。從此腳踏風火輪,這就代表功夫啊,禪定功夫啊,所以氣脈修通了,得了三昧真火,手拿火焰槍,三昧真火什麼都不怕,所以連他的父親,除了那個手裡拿個塔,那個佛的舍利塔才可以壓得住他以外,父親都把他沒辦法。他已經把父母的恩情都報完了,所以修行修到脫胎換骨,做那個不淨觀白骨觀就了到了父母所生身體,這個欲界身上的那個慾念的業氣才轉得掉。父母所遺留下來那個欲所生的那個業氣才轉掉,轉掉才變一個蓮花清淨之身,所以腳踏風火輪,手拿火焰槍。
你看那個小說好看的,小說裡頭那麼多哲學啊,你要全部儒家道家佛家的中國文化懂了,你才把《西遊記》、《封神榜》才看通了,噢,原來這樣一回事啊。那麼他三個兒子都是佛家,哪吒是咒語,木吒是戒律,守戒律是木吒,戒條,守一切戒啊。所以你們怎麼會看懂《封神榜》呢?所以不要亂看了,你們看不懂了,會變成精神病了,叫《神經榜》了,那不是《封神榜》,你看瘋了。《封神榜》、《西遊記》都是一步一步指導你修道的方法,修道的功夫。
所以講到這一條,「四天王天國太子身」,天王天的太子就是欲界天,就像哪吒,托塔李天王的兒子,四天王的國太子,比人世間的太子皇帝的兒子地位還高、威力大,而為說法。那個《封神榜》剛才那一條就代表了觀世音菩薩為四天王天的國太子身說法。所以這個說法說哪裡?人要修道,我常常告訴人家,你真要修到證道脫胎換骨,色身成就了,白骨觀、不淨觀,這個秘密在哪裡?今天隨便講小說露出來了,告訴你這樣,非這樣,父母所生我們現在這個身體,父母當時懷孕的時候就是那一念最高度的慾念凝結攏來的,欲的業氣兜攏來,所以這一生都是欲。再加上出胎的時候,那個婦產科醫院,你們還好啊,有婦產科那麼進步,我們生下來的時候,這個鄉下的接生婆啊,有沒有把嘴裡那個胎毒挖乾淨就不知道,這個接生的就把胎兒嘴裡那個含的那個黑的污的,髒得要命,一口那個淤血統統要挖乾淨了。有一點一哭嚥下去,在身體內部,所以這裡肚子痛,那裡難過,天天都難過,胎毒,知不知道?如果到中年老年了,身體不好了,變成癌啊,變成瘤啊,有許多都是胎毒,先天帶來的業報,這個佛所說病啊,是業生,是這個道理。



今天我們《楞嚴經》還在卷六,正式講到所謂觀世音菩薩的三十二應化身,上次我們正好講到天人之際的境界。現在開始完全講的是人道。
「若諸眾生。樂為人王。我於彼前。現人王身。而為說法。令其成就」。這是講到有些人宿業的所感,喜歡做國王的,這是個人個性不同。那麼觀音菩薩說我在他們前面現這個人王身,所謂人王身啊,就是教帝王師之學,歷代這些帝王師之學很多,中國外國都是一樣,那麼歷史上所謂哲學家希臘的蘇格拉底啊這一些人等等,亞里士多德等等,那麼在中國更多了,歷史上所謂師道。我們經常講到中國文化簡單的分類,講人文的學問。有君道,君道是說講領袖的,做領袖,領袖不一定當皇帝,領導別的人,要懂得君道,怎麼領導上、中、下這些人。臣道,怎麼做人家一個好的幹部,做一個好的部下。另一個是師道,師道就是所謂帝王師之學。那麼這個所謂觀音菩薩講「我於彼前現人王身」,帝王師之學的師道而為說法,那麼中國歷史上很多了,這裡我們簡單過去了。
「若諸眾生。愛主族姓。世間推讓。我於彼前。現長者身。而為說法。令其成就」。長者在中國文化,尤其是佛教以後,所謂漢唐以後我們經常用到這個名稱,對於年紀大一點的稱長者,那麼等於西方文化翻譯稱長老。長者與居士譬如佛教界動輒稱我們在家人是居士,居士跟長者實際上都不容易當,具備了十種條件,哪十種條件呢?
第一是:尊貴,要很貴,貴不是富啊,我們普通中國文化跟裡頭談富貴兩個字,經常大家也曉得,過年快到了,門口寫的五個字「五福臨門」,五福裡頭---壽,長壽倒是一種了,五福裡頭有富,有財富,沒有「貴」字。所以中國字很好玩的,「富貴」富了自然貴了,不富不會貴。而且貴多半屬於清貴,清的才貴,一個東西價值很高,價值很高的東西呀並不一定有錢。說這個人很貴,像我們過去在歷史上算命看相,說某某人這個相很清貴,清貴是位置三公,沒有實權的,窮一輩子,很貴,很清高。所以孔子講子貢,子貢問孔子他對於每一個同學批評了,他說「老師,我呢」?孔子講他是瑚璉,當然不是我們當代的那位上將軍胡連將軍。瑚璉是個祭器,換句話說是個古董,古懂祭天祭神的時候才拿來擺一擺,擺在神壇上,大家看到要跪下來拜。那麼不祭祀的時候這個拿來幹什麼?就放在櫃裡鎖起來了,一點用都沒有。世界上真有用的,你看鈔票就知道了,鈔票,哪一種鈔票最有價值啊?就是最差的鈔票,又髒又爛,菜場裡頭飛來飛去都是它,流通量最大,新鈔票給人家包起放起來了,那個新鈔票是貴不富,「富」者就是這個道理。所以這個貴,什麼叫貴?清貴,人很清貴。所以千古以來中文裡頭清貴濁富,要富就是髒,不髒就不行。所以想發財啊,要髒一點,那是水太清則無魚。我們中國人有句老話,水太清裡頭養不了魚。人太清則無福,一個人做得太清沒有福氣,有些人喜歡愛好潔愛乾淨啊,那都是無福氣,這是貴與富的差別。可是一個居士長者呢?第一條件就是很貴,尊貴。
第二是:位高,位並不是說官大,位置很高。位置很高啊,譬如說我們年紀大了,位置自然高了,我以前當年年青時候有個老朋友,黨國元老,我們每次隨便什麼場合,甚至於吃飯,當然一定把老前輩送到上面去坐,他是四川人。有一回他和我講,你不要把我推到上面去。我說你老前輩啊,當然推上去。這個他感慨萬千,他就講他說我最近有兩句詩,白話詩:「回回坐上席」:給人家請客啊,開會啊,都是最高位置給他坐,地位又高,年齡又大,學問又好,回回坐上席。「漸漸變墳堆」:慢慢自己就變成墳墓了,變墳包了,漸漸變墳堆。所以這個位高不一定是官大,就是各種各樣的位,就是我們現在講權威,哪怕他是個學科學的搞什麼的,他年青時候是個權威了,位高了。
第三是:大富,當然有錢了。
第四是:威猛。威猛不是凶啊,有些人天生下來他就很威猛,就是我們中國人這個傢伙一擺在這裡有份量,有些人沒的份量,這個是威猛,這些都是宿業所感。
第五個:智深,學問好。學問好不是智慧,學問是常識,你譬如說學位啊,碩士啊、博士啊,那也不是學問,那是知識高。真正的智慧並不一定在學術,這個智慧高不思而得不勉而中,不一定靠常識、知識來的,第五點是智深。
第六點:年疲,年齡高了,活到七八十歲,八九十歲啊,一百歲啊,年疲。
第七點:行淨,道德行為高,行為很乾淨。
第八點:族稱,就是家世很好。
第九點:上四卿{諧音,錄音10分鐘處},就是說高位的人大家都對他很尊敬。
第十點:下屬歸,下面的對他很擁護。這十個條件才夠得上是長者也就是居士,長者居士多半連帶著起來稱呼。所以我們在坐很多居士,都給出家人寫個信啊,就是叫做某某居士,不懂了沒有關係,居士就居士吧,居在家裡就是個士吧,規規矩矩佛學的含義,長者與居士具備這十個條件,都很難。所以佛教裡頭佛學裡頭有一位居士,就是在家佛維摩居士,他夠得上稱居士,出家佛是釋迦牟尼佛,在家佛是維摩居士。那麼有一本經典也叫《維摩詰經》。他說有些人「愛主族姓」,在社會上愛做領導人,愛做主的。「世間推讓」,世間就是社會,社會大家推崇他,「讓」就是吃飯走路都請他在前面走,讓就是讓開了,恭敬他的。那麼他說我在他們前面現長者身為他們說法。什麼是長者身說法呢?講起來就麻煩了,全部《維摩詰經》就是維摩居士說經,我們在這裡也研究過的,那是現長者而說法的,也可以說是觀音化身。下面一條都是人道。
「若諸眾生。愛談名」(名理)「言」(理論)。「清淨其居。我於彼前。現居士身。而為說法。令其成就」。這就是剛才說的長者居士,這裡有所不同的呢?兩句中國文字要注意啊,「若諸眾生,愛談名言」什麼叫愛談名言?如是我們年青學生們現在幾十年來從白話教育入手啊,都看懂了。名是有名,現在講知名度高。言,說話,嘴巴會說。名言大概是知名度高嘴巴會說,認為這樣也把經文經典看懂了,全錯了。什麼「名」?是名理,中國文化叫做名理,名理是什麼?邏輯,在西洋我們翻譯名詞叫做邏輯,思辯也是理論,名理的理論,換句話說是愛好哲學的。
什麼是哲學呢?這個就很難講了,真正哲學現在也很少,大學裡頭也有研究所研究哲學,現在真正哲學家越來越少了,現在自然科學慢慢走到哲學的範圍了,真正哲學同佛學一樣,追求宇宙人生那個生命的根本,這個世界先有雞先有蛋?先有男的還是先有女的?世界是不是上帝造的?誰又造了上帝?為什麼又造成了這個世界?這個世界為什麼那麼不好?有那麼多痛苦?一切眾生有那麼多煩惱?像今天氣候一樣又冷、又悶又難過,這個上帝幹嘛呢?何必搞這個呢?假使上帝呀太無聊了,應該弄個太陽好好的,天天是花好月圓人長壽,多好呢!這個世界,那多美呀。我們中國常常拿這句詩啊,寫出來恭維人家的,花好,永遠不衰老,漂亮的永遠那麼漂亮,當然醜的也永遠那麼漂亮,美醜是一樣的,各有各的漂亮,不要認為自己丑,哎,一樣的,各有各的漂亮,花好月圓人長壽多好呢?你看上帝好無聊了,那個弄這麼一個天地,花開了又落了,這個多沒有意思啊!那麼這個中間有沒有主宰呢?這個生命誰造的呢?最初那個電力誰發動的呀?還是上帝放屁變成電力呢?還是電力造成了上帝呢?這個問題很多,那都是哲學,真正哲學。
現在一般研究哲學不是講這個了,講講邏輯呀,名言思辯,訓練大家思想的一種方法,思想推理的方法。現在哲學多半不是全體偏重於邏輯,所以愛談名言,就是這個意思,喜歡哲學的人。我經常感覺到我們過去很多朋友研究哲學的同時學天文的,我過去幾十年有許多年輕的朋友同一個性格,學天文的非常愛乾淨的,而且思想很高超。我有幾位同學,現在在坐的九十幾啊,百把歲了,當年學天文,我經常笑他走路眼睛就看天,白天也是這樣,然後回來家裡頭讀《莊子》,看看哲學。因為他學了天文啊,看這個人類很渺小,看這個地球啊,不過那個小的疤垃差不多。這個疤垃上面有多少千萬的細菌就是我們,在那個上面還稱英雄,稱豪傑,看得一點沒有意思。所以我們經常笑他,你就是學天文學壞了,他說對,真的把自己學壞了。所以走路白天都是看天。這些人這些眾生沒什麼可看的,這個宇宙多偉大,人生多渺小啊,還在那裡爭來爭去毫無道理。所以這一類人愛談名言。名就是名理,哲學邏輯清淨之學。自己愛清淨,對於人世間一切都是不喜歡。
等於中國有許多藝術家,古代你像明朝那個畫家倪雲林,在蘇洲他的花園到現在都流傳,很有名的,蘇洲很多都是這些名仕修的花園,他愛乾淨得不得了,愛乾淨得不得了,除了他的太太年輕結婚以外,普通男女看都不敢看,不敢親近覺得髒。有個朋友,他是最好不留朋友在家裡睡覺,有個朋友夜裡,他總算好朋友,夜裡留了睡覺,這個朋友感冒了,半夜裡「咳」一聲。他一夜睡不著,糟糕,他吐了痰了。這口痰吐在哪裡?第二天一早朋友走了,把家裡的傭人放下來搜,他這一口痰吐在哪裡?實在那個朋友沒有吐出來,然後啊,房間找不到,到窗子外面樹葉子上找,樹葉子一看哪,有一顆梧桐樹樹葉,這個天氣落了一點白霜在上面,呵,這個痰就吐在這裡,把樹葉子每一葉每一葉叫傭人去摘下來,都要把它摘了,拿出去燒了,然後這這個顆樹啊摘得光光的,還拿水來洗了乾淨,他才安心了。最後啊,所謂碰到天下亂起來,有一個軍閥曉得他畫畫得好,不肯給人家畫。然後嘛學問也好,不肯跟人家接近,這個軍閥就把他抓來打一頓,綁起來他。實際上故意整理他的,打得他半死,最後大家來保,保出去了,人家問他那麼打怎麼「哎喲」都不叫一聲?他說那怎麼能夠叫啊!一叫起就不雅了。一叫哎喲就不雅了,做人要高雅,那麼高,打死了都不吭一聲,哎喲都不叫,這叫高雅。眾生的心理呀,這些是愛談名言,清淨自居。
那麼這些所謂是居士。你們諸位居士注意,自己看看是不是這樣一個居士啊。「我與彼前現居士身,而為說法,令其成就。」觀世音菩薩很好,你看他你要什麼給你什麼,使你更高的成就,一個人到了需要更高的成就,你說到了什麼成就?到了顛峰的狀態。更高的成就就是下一句了,經常我提起大家注意,我們鼓勵人家的話:百尺竿頭,更進一步。一百尺的竹竿你已經站到頂尖了,還要進一步,到哪裡去啊?下來了,最高處要歸到平實,使你成就,這個道理要懂得它。那麼至於我們舉歷史上古今中外的歷史啊,觀世音菩薩現長者身居士身說法的故事太多了,我們用古文一句話四個字:不勝枚舉這四個字,聯帶把青年同學們訓練一下文字,這個不勝枚舉,就是一枚一枚,一個籌碼一個籌碼,不能夠一一,一樣一樣的來拿出來,講出來就太多了,是這樣。現在我們簡單過去了這一段。
「若諸眾生。愛治國土。剖斷邦邑。我於彼前。現宰官身。而為說法。令其成就」。觀音菩薩說的,有的人生性愛做官,愛治國土,所以人的生性不同。有些人拚命不喜歡做官,就逃名,中國文化叫做逃名唯恐不及,歷史上很多人不喜歡出來做事也不喜歡名。有許多人拚命求名,尤其民主時候啊,要知明度高,將來競選很容易,想盡辦法。我常常說啊,今天的社會,三件事情,人家和你有冤你報復他只有三件事,一個希望他趕快結婚,結婚啊生他一打孩子,把他累死了,這個是報冤的最好辦法。第二個鼓勵他翻報紙刊物,把他推崇死了。第三個啊,鼓勵他競選,把他倒霉死了。這三樣事情是報冤最好的辦法。可是世界上人這三樣事情啊,就有人干,就喜歡幹這三樣事。所以你恭維他多子多孫多福多壽,他高興得很,他沒有想想那個多子多孫的痛苦啊,那是不得了的,可是有些人喜歡這樣。所以有些人喜歡「愛治國土,剖斷邦邑」,喜歡給人家調節,喜歡做官,喜歡做法官,喜歡辦行政,喜歡干理長保長乃至做大官,那麼這些叫做宰官身,我就在他們前面現宰官身而為說法。這個故事我們可以看歷史上,很少的傳記。
中國人有兩句話講人的心理,社會心理,「有人辭官歸故里,」這個歷史上很多了,我們不講現代人,過去歷史,大官不要做,辭掉硬要回家。「有人漏夜趕科場」,半夜三更拚命努力啊去聯考,不是現在聯考,去考功名想做官。這完全是兩種心理。「有人辭官歸故里,有人漏夜趕科場」。你看有人願意剃了頭髮光光的,在這裡當出家人。有人拚命兩千塊錢去燙一個頭呢!這個事情怪呀,這個社會,眾生的心理,你說怎麼說法?所以你看有人辭官歸故里,有人漏夜趕科場。有人願意剃光頭,有人願意燙頭發,這是個人愛好不同。
所以我們曉得漢代光武,東漢第一個創業之主,皇帝叫漢光武,他的名字,劉邦的後代叫劉秀。他原來也很老實啊,讀書有個同學叫嚴光,號叫嚴子陵,這是在浙江富春江上很有名的一個典故。漢光武當了皇帝以後,所有的他的關係做大官很多,就是他的同學嚴子陵不肯做官。全國下命令找他找不到,永遠找不到這個人,後來找了很多年,地方官哪在浙江地方官有人報了,說富春江,富春江啊這一條江風景最好的,在浙江江南風景,那個縣叫桐路。這個地方我們年輕都經常過來過去啊,看看風景,故意到杭州唸書啊,還故意經過那裡,那真是水綠山清,水是綠的山是清的,這一帶很多好風景。那麼這個地方官報上來啊,在富春江上有個山上有一個人冬天站在那裡釣魚,釣魚呀把皮袍反過來穿,可見嚴子陵很有科學眼光,懂得二十四節人穿皮袍啊,反過來穿的。我們中國古人一定穿在裡面,不但穿在裡面,我們曉得皮袍不好意思,這個是中國的國民的道德。穿了皮袍裡面還有一層絲的綢子的把皮袍還蒙起來,不大露出來,一方面兩種作用保護這個皮袍使它不容易壞,第二方面是他自己穿皮袍,真絲,老百姓鄰居有些沒有衣服穿,凍得要死還苦得很啊,自己穿那麼好,不好意思,還蒙起來。不像現在人啊,買一個兔皮呀,羊皮,最長的毛還抖在外面,變成羊子,變成兔子在街上跑,古今的文化完全不同。所以古人沒有把皮袍反轉來穿的,可是嚴光在富春江上釣魚,冬天反穿皮袍,這很怪呀,古代所謂狐裘那很貴啊,現在所謂真正狐狸皮,大概一件皮袍,像我這樣起碼二三十萬。一著羊裘不蔽身,他說你呀,穿一個皮袍,反轉來穿去釣魚,不把身體遮好,這是沽名釣譽,他說「虛名傳頌到如今」,漢朝以來一現在一千多年,都說你是高人,虛名傳頌到如今。他說你完全做假,自己故意想在歷史上留個名,就想專做高士,穿一個皮袍反轉來釣魚,使皇帝故意知道你,所以做假。「當時若著蓑衣去」,他說你如果真清高的話,格老子何必穿個羊皮袍反轉來去釣魚?就穿一個蓑衣,普通講鄉下老百姓那個打魚的蓑衣,站在那裡釣魚,誰又知道你是哪一個呢?那麼皇帝也找不到你啊,「煙水茫茫何處尋」哪,漢光武就是派了這個所有的全國的警察都出來找你也找不到啊,看你是個普通的打魚的嘛,他說你那個穿羊袍子反轉來穿,站在富春江上釣魚,是故意要出名的。
所以歷史很難講,我們提到宰官身,我經常說中國的教育幾千年有一個很大的毛病,知識分子都愛出風頭,並沒有看到真正為學問而學問,並沒有看到為讀書而讀書,只有包括我們諸位年青人讀書幹什麼?為什麼考大學?還不是想怎麼樣怎麼樣,都有個目的呀。既然有個目的,那麼在中國文化來講,教育讀書有個目的的呀,我們要認清楚自己文化,那麼你們在哪裡看到?在諸子治家格言上,讀書志在聖賢,不是為了職業,也不是為了做官,讀書的目的是志在聖賢。萬一做了官出來,不得已給人家拖出來做了官呢?為官的目的是什麼?為官心存君國,為國家老百姓服務的,真正服務的,不是說我嘴裡講替你服務,實際上我在罵你,那就不對了。觀音菩薩在這裡講,有些人愛做官,剖斷邦邑,他說我在他們前面現的宰官身,告訴他怎麼做一個好官,怎麼樣做一個替國家替老百姓做事的,這是好官,這個就是觀音法門。因為我們看到這些每一條就知道了,也是這個精神,你看這是觀世音菩薩講的,不是我講的喲,佛教觀音法門入世的不是出世的。他說教育一個做官的人,真正的佛教就教育他貢獻他好好做一個好官,這就是佛教的精神,並不是一定叫你去吃素出家。下面都是這個人文的道理,這就是佛教的精神。
「若諸眾生。愛諸數術。攝衛自居。我於彼前。現婆羅門身。而為說法。令其成就」。注意,這一條包含內容很多了,第一個瞭解什麼叫做數術?不是學校念的那個一加一等於二,不是那個數學。那麼在中國文化倒轉來稱呼的,術數,將來你們看到中國書術數就是講這個東西,
數:包括《易經》啊,講陰陽八卦那個《易經》啊;乃至我們算命啊,算命甲乙丙丁子丑寅卯等等。你看這些,現在你們年輕人覺得這是迷信,錯了。它是個什麼?甲乙丙丁啊,子丑寅卯是符號邏輯,拿現在最時髦的名稱,就是符號邏輯。八卦也是符號邏輯,這個符號邏輯裡頭不但是包括了邏輯,包含了代一切數字的一個符號,譬如乾卦代表多少?代表一個,代表十個,代表百個千個萬個,代表無量數,這個符號邏輯,所以叫數。我們大家說算命看相啊,你的八字告訴我。八字,你今年屬什麼?屬老鼠,快要過年了就屬牛,老鼠過了是牛,因為子屬鼠,丑屬牛。子為什麼屬丑呢?注意,那個是形象邏輯,拿生物的形象代表了許多數字、許多科學哲學的道理,因為這樣你好記。學問到了最高處就是最簡化,剛發明的東西呀是最複雜的,越到了以後濃縮,最高處越濃縮越簡化,所以一個老鼠一個牛裡頭好多學問。那麼你說你屬什麼?哪年生的?哎呀我記不得,我曉得我屬牛啊,就曉得你真是個牛,自己生日都記不得。等於現在年輕人,常常我問他:你幾歲了?我幾年梯次的。我說你講幾歲了,我懶得給你算哪,管你什麼梯次不梯次啊。人家問你幾歲就幾歲嘛,我說答話都不會答。我們同學都會答話,老前輩問幾歲了?哎呀,癡長二十三,癡長十八歲,你當然不能說自己方齡十八,癡長沒有用的。老年人問他,老先生啊,多大高齡?哎喲,我癡長八十九了。癡長就是很笨的活著,那謙虛話。現在人你問他癡長不懂,第幾梯次的,我還去背一把樓梯來給你算一算?梯次,那是部隊裡當兵用的嘛,我也不當什麼司令官,管你梯次啊。所以討厭,我就懶得問了。再不然說哎呀我忘記了。我說你屬什麼?我屬牛的,你真是牛。還有些呢?是媽媽當時把時間忘記了,我說那就沒法子了,只好去怨你的媽媽了,問什麼時間生的。那個八字算八字是什麼?它是個符號邏輯的總推理,不是不科學,很科學,不過高明的很少,方法也很多。數就是方法,
術:用數理的方法。所以畫符、唸咒、算命、看相、打卦、扶鸞你們亂七八糟的這些信仰的,你們腦子裡一腦子那些稀奇古怪的什麼任督二脈通啊,這種功那種功,在中國的文化裡頭都屬於術數的範圍。那麼在古代這些術數的科學家呢,叫做方士。你們現在一聽方士就是道士,錯了。方就是懂得那些方法,士就是那些知識分子。拿現在說就是科學家、專家,某某什麼化學博士啊,什麼天文博士啊,就是這個道理。古代一個總名稱叫方伎之士,懂得方法,有一種不同於一般人的技術,所以叫方士。那麼有許多人愛諸術數,其實我們全體都喜歡,你看世界上人,很多我經常說人家問,現在科學時代不要迷信。我說告訴你,世界是上最迷信的人---知識分子,學問越深,迷信越歷害,科學家更迷信,他認為自己那個學問啊,我把宇宙的道理懂得了,他狗屁,宇宙是怎麼構成的他也不知道。宇宙也不是雞蛋,那個雞蛋怎麼生出來他還不清楚呢?先有人啊先有雞蛋?他也搞不清楚。先有媽媽先有爸爸?也搞不清楚,哪裡懂得呢!他不懂。
所以你看知識分子、科學家都是最迷信,哪個人只要講哎,不要迷信。你告訴他,對,我絕對擁護。我常常講不只兩手我舉,兩腳都擁護你,不過你老兄今天精神不大對啊。啊?真的呀?真的喲。你今天氣色不大好。真的啊?老師幫我看看。他一下就上當了,他原因是什麼呢?迷信。要能不迷信除了成佛,大徹大悟了的人才不迷信。一切眾生都在迷信,什麼叫迷信?一個事情不知道究竟,你亂去相信。迷:不知道你去相信,你迷信。譬如做生意人說,你下次投資就會發財,那多迷信啊!那個錢拿出來是真的呀,賺不賺錢那靠不住的呀!他就是迷信。人不迷信不會成功的。
所以我常常說,你們要學東西啊,學書法也好,畫畫,學佛要發瘋啊,我經常鼓勵年青人,發瘋了才會成功。學一樣東西學得發瘋了,自己都忘了自己了,那個手寫字的呀寫得,一天到晚自己都不曉得吃飯了,這個孩子一定成功。你們諸位所以呀,大學也畢業,什麼都沒有成功,因為你頭腦太清楚了,以為自己不迷信,所以一無所成,真的呀!像我們當年學東西學佛,好迷信啊,只要聽說他,這個有功夫,我就跪下來拜了,我心裡也知道迷信,他有沒有再說,把它弄回來了自己再研究嘛。你說他是外道,外道也是道啊,我也拜,不管男的女的老太太,人家告訴我他有功夫,我就去拜。我那個膝蓋骨最靈便,就給人家跪下來,那個膝蓋頭是個機器嘛,隨便那麼一跪就下來了,他就高興,就把東西告訴我了,這個便宜還不曉得占哪!學會了自己回家慢慢清理,這是對的,這是不對的,不對的把它丟掉就好了嘛。
所以法門無量誓願學,都是迷信來的。術數這個道理,所以很多人都迷信,你看你們不迷信啊?不迷信為什麼颳風下雨還跑到十一樓來聽《楞嚴經》?你不楞了才怪呢!就是你迷信來的。
迷信不是壞事,要迷信透了,鑽進去了,我非要看一看你這個幕究竟騙人?
常常有些人說算命看相這套把戲都是迷信,我說你懂不懂?不懂。我說你就迷信,你不懂怎麼批評呢?這是第一個理由。第二個理由我告訴他,這一套東西你曉得流傳在歷史上幾千年了。他說對呀,流傳了幾千年了。我說幾千年來我們那些老祖宗都比你笨哪?沒有一個比你聰明啊?而且相信這一套都是第一流的頭腦進去的,你的頭腦都比古人高明?你比我都比不上,少吹了。古人第一流頭腦都進去了,都受騙,就算它是個騙術,你也值得學了。這個騙術學會了,將來沒有飯吃,街上擺一個攤子看看相,算算命也可以混飯吃啊。拿句古文來講,它的騙術還值得你研究,它騙了幾千年,騙的都是第一流的人進去的。所以每一個帝王每一個人都很迷信啊,你告訴他你將來修無止境,他就高興了。
你看看一個人的相,有些模糊相,你這個相不得了,龍形虎步。我以前也給人家看過,後來一想我說你不要罵人了,不要看。你這樣怎麼不看?我說我是個人啊,不是動物啊。龍是同蛇一樣是涼血動物啊,老虎跟狗倆一樣,我說一個人走路象龍行扭起來走的啊,虎步,那兩個腿拖不動的,多難看一個相呢!我說你不要罵人,我才不信這一套。
一摸你骨頭,你這個前途無量。我說為什麼?猴骨。我說去你的,什麼猴骨貓骨狗骨,對不對?所以你要懂。他這個模糊相為什麼講猴骨狗骨?老實講有些人骨骼是不同,這個你要研究過解剖學,研究過醫學,硬有不同。這個骨骼不同,就是骨不同。所以道家的話,此身無有神仙骨,學仙學佛要那個骨骼,比你相還難。骨骼是第一,所以娘胎裡頭第一個懷胎是變骨。此身無有神仙骨,縱遇真仙莫浪求。你碰到神仙你不需要跪下來求道,你不是那塊料,沒有用。道法你學了也不會成功的,那骨骼硬有不同。
你看到罵人啊,龍行虎步啊,猴子骨頭啊,什麼狗骨頭啊,那硬有道理。
我常常說我過去有很多朋友,有幾個當權派,有兩個朋友不講名字了,過去在大陸上,某人當省主席,我經常笑他,因為是朋友。別人對他是恭敬得很,主席啊,總司令,立正。我們電話拿起,哎,猴子啊。好朋友嘛,他就是猴相,他講話,碰到重大的時候他就來了,重大問題來了很難解決,他眼睛一瞪,這個問題(師學猴相)很難辦。那個猴相就出來了,平常你看不出來,他就是猴骨,這很有道理。你說這個人考慮問題臉上這樣摸一把,那是什麼?那是科學啊,因為腦神經啊想一個嚴重的問題遲鈍了,這麼一摸,腦神經受了刺激裡頭動起來了,腦的細胞刺激活動了。所以有時候想問題:這個怎麼辦?這個摸摸臉同這裡有關係的,都是科學。那多了,我要騙你們還很多了,這些都屬於術數里頭的,所以術數就包括很多了,三教九流太多了。
「攝衛自居」,這句話很難懂,攝衛自居是真的。
譬如剛剛有位同學來找我,吃飯的時候,難得來找,他是沒有事不來找我。他有個朋友是做某單位主官,某單位主官也很重要,這個單位也很重要。我一看他有事,看到朋友很多他講不出來。吃了飯,我說你有事沒有?有,我要談幾分鐘。反正我的時間都很忙的,很可憐,我說好,什麼事?他說某某人做了某單位主官出毛病啊。我說為什麼?犯了法?沒有啊。他說他那個辦公室掛的東西,掛的槍,還有掛的東西自己會動起來,而且開一部汽車出去啊,他說開到一個曠野裡頭,這是今天的事,前面什麼都沒有,忽然這個汽車砰停掉了,再一看汽車前面玻璃上一灘血,哪裡來的呀?我說他信嗎?他不信也信了,好多怪異事啊。他說叫我來趕快問問老師。我說是有東西,世界上是有這些奇怪的事,那麼告訴他如此如彼的話,如此如彼的話,那就是不可思議了,就是免談了,中間也就是那麼摸一下的道理。這個就是這要用方法,攝衛自居,術數的東西就要術數來對付它,是有的東西,但是不要迷信,邪不勝正。
我說你這位朋友啊,正氣不夠。我說我這一生啊,經常向危險的地方走,說哪裡有鬼哪裡有妖怪,我偏要去,去了以後坐在那裡都沒有事,我很想看一看,到了,它偏沒有了,人家偏要看到了。所以我們在峨眉山上還有位同學,聽到那裡有狐狸,隔壁一個人給它搞得一塌糊塗。他老兄三期肺病到山上養病的,他聽到有狐狸,他就拿個香點,他說你找我好了,我反正三期肺病了。但是燒了兩、三個月香啊,狐狸都不來找他,你看,所以這個東西啊。
這是什麼理由?拿科學來講呢,是精神科學。精神是個什麼東西呢?這個定義就很難下,什麼叫精神作用?你心理作用,心理是個什麼東西?心理究竟是電子啊?核子啊?心理究竟是物質還是非物質啊?這個問題都很難下定論,這屬於名言,邏輯問題。可是世界上中國、外國啊,都有許多攝衛自居。
我看到加拿大有一家的報告,在科學雜誌上看到,加拿大一個神父,神父是天主教法師啊和尚啊,他的家裡就有鬼,那個桌子自動會轉起來,擺的東西自動跳動,兩夫妻睡在床上,把床抬起來轉。這個神父也沒辦法了,最後只好找那個巫術的來捉鬼,神父也沒的神了。這一類東西啊,是術數的人,有些攝衛自居,攝衛就是坐在那裡、住在那裡,這個手這麼畫一個符咒啊,這麼搞一下,或者有許多科學的擺一點某一樣東西,這個地方就沒事了,很怪的。懂了物理的人,也可以把這層迷信的東西破除掉,用物理作用就可以,用藥也可以去了它,也可以去掉它。
所以中國人叫你端午節大家都要吃點雄黃酒啊,門口掛個桑莆啊,放個鞭炮,對不對?看起來很迷信,放鞭炮是趕鬼。是不是真的呢?真的,鞭炮是硫磺做的,硫磺殺菌的,端午節濕度高,細菌特別多,所以鞭炮辟哩叭啦一放,艾草一燒殺菌了嘛,那些鬼就沒有了,桑莆也殺菌的。當然像我這個咳嗽鬼呀就很難管了{聽錄註:南老師講課時,有多次咳嗽},非要吃藥。吃藥就是攝衛自居保護自己。
有些人愛術數的,我們普通講啊這些叫做旁門左道,旁門左道在印度,除了佛教以外,最大的旁門左道叫婆羅門教,現在叫做印度教,那比佛教還早。婆羅門教演變象密宗,中國的道家,旁門左道象白蓮教等等,他是一個系統來的。以前有人問白蓮教的東西真不真的?真的,他們拿個紙啊,這麼一剪,迭一個鳥,那個咒子一念那個鳥就能飛,當然現在沒有人,那是科學進步了。你說真不真呢?絕對真不是假,那麼歸根結底它這個是什麼作用呢?人的精神作用,精神就有那麼大的功能。
所以我經常說這些東西啊,我也都玩過,到我手裡都沒有用,因為精神不同意,不相信它。學是學會了,不相信它,你叫我看《楞嚴經》我就相信了,它有道理。他那些東西告訴你沒有道理,他教你念個咒子,呵,西方來個高大人,頭戴高高帽,身穿什麼白白袍。哎呀,我的媽呀,這些東西不靈光啊,這我心裡就不相信了。鄉下沒有知識的人他很信啊,他用起來就靈,我們自己認為知識分子就不靈。原因因為你心裡有懷疑,因為知識分子他相信的是有理的東西,它這個有理的同沒有道理的,這兩個極點都能夠使人精神統一起來。所以宗教也好,哲學也好,科學也好,這三樣東西到了極點,心物是一元的,這個學理就很難研究了,這就說人對自己的生命功能信心不夠。
所以觀世音菩薩在這一條在講,我都簡單的,還給諸位講起來那麼多空話,實際上他這個三十二應裡頭包含內容太多了。他說有人如果愛數術,數術兩個字,千萬注意,倒轉來就是術數,攝衛自居,攝就是統一精神保衛自己,就是我們普通講的有法術。那麼他說我就在他前面現外道之身婆羅門身而為說法,令其成就。你看看這就是佛法佛教,你們注意喲,研究這個看到佛教的精神了,佛教,所以我常說他不是個宗教,真正的佛法它一切宗教都在它包含以內,你要求什麼,都是什麼。但是我們學佛的人,常常有許多人,我說你呀,最好去信一個宗教。他就問老師啊,你叫我信佛教?我說我臉上掛的佛教的招牌啊?他說那倒沒有。我說我的意思你去信一個宗教,隨便你愛信什麼,只要你精神有個寄托就對了,不然你精神沒有寄托是很痛苦的,你信個蘿蔔教都可以。再不然像我一樣信一個睡覺最好了,你只要信了就對了,這就是精神寄托的問題。你看了觀世音法門,他說你愛什麼,宗教就是個教育,教育就是誘導法,他使你滿足你的願望,最後領導你走入一個正道,他決不反對其他的宗教,說婆羅門教那是外道,他說有人要研究這個,我就現這個婆羅門身而為說法。下面,這都是人道裡頭啊。
「若有男子。好學出家。持諸戒律。我於彼前。現比丘身。而為說法。令其成就」。上面講了半天在家人的事,現在講到出家人。他說有些男人,什麼人才是出家人的性格?「持諸戒律」,喜歡做人守規矩,男的女的喜歡守戒,啊,這個不可以啊,有些人。像我們有些個性啊,不是那塊料,喜歡奔放的,你說這個東西碰不得,碰碰看再說,那就不是出家人。出家人規矩,正受正危,規規矩矩,講話輕言細語,做人規矩,一步路也不敢亂走,持諸戒律,道德的規範看得很重要。任何道德規範他都很欣賞,世界上有這種人啊,這種人也很多。而且要求自己,不但要求自己,還要求人家,要求人家也做到這個標準,不然他就生氣,這一類人喜歡講戒律。他說這一類的人,合於出家人。所以出家的比丘,比丘是佛弟子,代表佛的,要戒律清淨,道德高尚,目不斜視,講話也不能像我這樣亂七八糟的,有條理,有規矩,輕言細語;笑不露齒,這個笑起來牙齒都不露出來,這麼一笑;我們講眼睛都是看前面的,看前面男的女的呀,所以出家這個戒律很難了,男女都不要起分別,這樣的人可以出家了。那麼我在他前面現比丘身,找不到師父啊,來個師父來個和尚來度他,出家,也是講度他出家。所以觀世音菩薩有時候現出家人相。
「若有女子。好學出家。持諸禁戒。我於彼前。現比丘尼身。而為說法。令其成就」。假使有些女性也同男性一樣,喜歡好學,出家人的行為,喜歡吃素啊,當然最好是吃素了,並不是光是出家人吃素。在家人道德高尚規矩人,喜歡持戒的,那麼我就現女身比丘尼身來度她出家,像我們這裡都是男眾女眾觀世音菩薩。
「若有男子。樂持五戒。我於彼前。現優婆塞身。而為說法。令其成就」。假使有普通的男人,喜歡守得五戒,不是全體戒律,殺盜淫妄酒,能夠守得住,這個我們現在叫佛教界叫在家人叫居士了!不夠,叫優婆塞,那麼翻譯成勉強中文啊,叫做近事男。接近於,可以學佛的,接近於佛學了,做這件事了,可以侍候佛,可以侍候菩薩,可以侍候比丘了,近事男。那麼這個是優婆塞,這個就是男居士,假設有五戒清淨的,我呢,就現近事男身為他說法,使他成就。
「若復女子。五戒自居。我於彼前。現優婆夷身。而為說法。令其成就」。優婆夷就是近事女,就是女居士。所以當在家居士,五戒精嚴才夠得上。像我們啊,一個在家居士都不夠資格的,要注意啊,要真正講,隨時講守戒,隨時都在犯戒中,沒有做好。
「若有女人。內政立身。以修家國。我於彼前。現女主身。及國夫人。命婦大家」(家念姑)。「而為說法。令其成就」。我們在這裡看到,你看你們研究了佛學,觀世音菩薩思想好先進啊,提倡女權的呀,她講了半天這裡又提倡女權,所以觀世音菩薩在東方經常現女人身,他說女人可以當皇帝可以做總統。「若有女人,內政立身」,內政現在新的學校裡大學裡頭有家政系,以前開設了的家政系,以為家政是幹什麼?家政以為是燒菜、做飯的。所謂家政就是總務,做總務管內政的,就是管家。管家很重要啊,對不起啊,諸位女同學原諒我,我這個話已經講了,二十幾年前我在幾個大學聯合演講就講了,罵這些女同學,可是沒有罵諸位啊,我罵當時的女學生。我說你們來到大學幹什麼?滿眼一看,哎呀都是女學生,現在大學裡頭。我說你們真上當啊,讀一個中學,一個高中,趕快找一個郎就嫁了就對了,大學讀畢業了以後,將來嫁不出去啊,將來想嫁一個種田郎都做不到了。我覺得我是碩士,起碼嫁個博士,那個博士不博你了,博士沒有,碩士兩個人平等的沒有,嫁個比你低一點教育程度你不幹,我說你們不是被教育耽誤了?而且你們受了教育那麼高幹什麼?受了教育高的女性既不能做賢妻又不能做良母,不要說鹹妻不能做,甜妻都不能做,即不甜又不鹹,幹什麼呢?第一等結了婚變成職業婦女出去上班,下班,生了孩子以後,第一流的家庭,小孩受最差等的教育,自己沒有好好管教。這很危險啊,我很反對啊。知識越高了的女性,這個社會,社會一個國家要靠教育建立,教育的基礎建立在家庭教育,不是學校。家庭教育的基礎在於母教,母親的教育,世界上所有的偉人,了不起成功人物都有一個好媽媽,都是母教成功的。爸爸次要,爸爸都是笨蛋,母教很重要,都要有個聖母。我說你們到大學裡,將來既不能做賢妻又不能做良母,甜妻也夠不上做,第一流的不過做一個職業婦女,一天昏了頭。
所以當年有一個美國留學回來的一位女性,不講這個人名,一講你們都會知道。她來看我提倡婦女運動的,這位同學帶來。噢,在我前面講了半天,最後問我老師啊,你贊不贊成?我說我是贊成啊。老師你都贊成?認為我的思想不曉得多頑固。我說我贊成啊,男女平等啊,我說我不但舉雙手贊成,你如果提倡,我兩個腳一起舉起來,四個腳舉起來贊成。她說真的啊?我說真的。我說而且重男輕女幾千年應該要平等,翻個身了。我的贊成贊成什麼?一切要女性第一,站在前面,將來打仗做工做什麼都要女的,然後男的給我回家去,做菜帶孩子,在家裡打打牌,你們賺錢來養我們男的,只有這樣才平等翻身。她也一愣啊,臉都綠了。我講平等嘛,男人搞了幾千年莫明其妙搞不好嘛,應該翻過來你們去,打仗也你們打,你們大個肚子拖個炮到前面去打。你做什麼都是女人去,因為男女平等啊。這位先生她的結論如何?我講完了也哈哈一笑,大家算了。
你看觀世音菩薩就站起來,最現代化。「內事立政,以修家國」可是有個條件啊,女性要做到真是賢妻良母。真的呀,國家民族後一代的教育在女性母教的身上,所以我常常說你們什麼少年隊啊,什麼學校教育空話,現在整個的家庭教育破壞了,所有的家長重新要回籠重受教育,怎麼樣才夠得上當一個家長?現在的家長把教育交給電視了嘛,孩子學會電視,然後學會莫名其妙。家長喜歡禮拜六啊禮拜天出去玩玩啊,吃吃館子啊,這個教育下來,從小就曉得不要做飯嘛,出去吃館子多好,你說長大了怎麼得了?真的,大家要反省。我看因這我快要死了,將來看不見了,但是想未來那個國家時代呀,很可怕。不過那個時候不要緊,我一來也是吃館子長大的,也是那個電視教育再出來就不怕了。可是一個國家人類社會的前途真是問題,尤其是我們這個國家民族的教育不中不西,不今不古,自己沒有文化的,學得西方電影上的學來的,電視上學來的,自己中國文化那個母教的偉大。
所以我當年講到這個,觀世音菩薩講到這裡,我的老師當年罵人,這個故事,你看我那個老師的教育。他有一天和我倆個在四川一個茶館裡坐著喝茶,另外隔壁有一個名教授,這位名教授啊,我們都曉得學問很好,文學很高,但是品行不大好,這個大家我們都知道了。那麼他在隔壁,茶館都坐在一起的,他另外一個桌子喝茶。我跟我老師坐在這裡喝茶都看到他來了,我們把頭啊就偏過來,自己拿茶喝了。我老師就告訴我,哎,懷瑾啊,我要教訓他。哎呀,我說你老人家何苦呢!他說誰都不敢說他,只有我有資格教訓他。那個人看我們倆個不理他,他想大概沒有注意到他,他蹺起個腿在手裡拿個手棍,大學教授在轉,坐在那泡一杯茶,東看西看,嘴裡在念詩,他忽然念起了《西廂記》,一個女的過去了,這個女的走路過來過去了。他坐在那裡念一句什麼「真正的,她臨去秋波那一轉」。這一句話給我們老師聽到了,「真正的,她臨去秋波那一轉」,我那個老師很生氣告訴我,他說,懷瑾啊,非要去整他一頓。我說你老人家不要管了。你坐著,不要管了。他就把這個茶碗端到他那裡,哎,你在這裡!你老兄有什麼好文章啊?好文章告訴我,你大作出來,我非常欣賞,拜託。哎呀老前輩,我沒有什麼。你剛才念的,我看你這個頭搖起來一定是好文章。他說沒有沒有,臉都紅了。他說不是啊,我剛聽到什麼轉啊轉的。被老師逼得沒有辦法了。他說沒有了,我偶然想到《西廂記》一句話。哪一句啊?哪一句啊?他說「真正的,她臨去秋波那一轉」。噢,這個《西廂記》,這個有什麼關係啊?我們年輕都背過,我很多都背得來。不過我倒要請問啊,你是個大教授,國學也好,秋波是什麼啊?秋波就是形容女人那個眼睛這麼勾,這麼轉的。真正的,她臨去秋波那一轉,就是這麼一勾,這樣一弄。他說什麼叫秋波?那位教授就給他弄得很窘了,你原諒了。不,不,不,你一定講給我聽。我坐在那耳朵都豎起來聽,聽到那一邊,只好拿著茶杯在笑。他然後講秋波,那個教授給他逼得沒有辦法。他就把鬍子一拉,把臉一擺,你講不出來,我講給你聽。你看那個態度就很難看。秋波者,女士小姐們的眼睛也。他就下一個注解,這個「眼睛」你看中國的文人多糟糕,把眼睛黑白分明形容秋波,秋天的波不講春波啊?秋天的水啊,天冷了容易乾淨澄清,水很澄清,那個波浪秋風襲來慢慢地轉。這要你注意喲,中國的文學怎麼不叫春波也不叫夏波呢?如果冬波就不得了了,冬天那個水結冰了就白內障了!秋波啊,秋水乾淨啊,靈活,秋波。他說我想男人的眼睛也叫秋波,舜目重瞳子,我們歷史上堯舜的舜,一個瞳孔啊我們看它兩個瞳神的。像我們看你的眼睛就是一個我的一個影像。舜的眼睛兩個瞳孔,看你眼睛就兩個我的人影。項羽也重瞳子,楚霸王也是兩個瞳孔,還有一個人,李後主也重瞳子,這個世界上重瞳子的人,歷史上有名的三個人。我看你眼睛,我看你就是我,所以以前我們小的時候你看我眼睛有個什麼?有個狗,你看你看,我們上當一看就是自己了。舜目重瞳子,他說項羽也重瞳子,李後主也重瞳子,他說那也是秋波啊,你說是不是啊?此乃英雄豪傑之秋波也,已經把他罵了,臉都紅起來。他說我告訴你呀,我小的時候唸書啊不乖,上學就愛逃學,哎呀,我那個媽媽就把我抓回來打,一邊打一邊咬牙齒,一邊打一邊瞪起眼睛罵我,你看你這個死傢伙,以後敢不敢逃學啊。哎呀,他說現在我媽媽過世了,我今天能夠懂一點事,有一點學問,就靠我媽媽那個瞪起眼睛歪起眼睛打出來的呀。我媽媽也是女人啊,那一雙眼睛不能說不是秋波啊,所以我現在想到我媽媽一邊打我一邊流眼淚一邊瞪我,你這個死傢伙以後總要給我用功了。我現在想起來,我媽媽已經過世了,真正的臨起秋波那一轉啊。哎呀,我在這裡聽了真是兩個腳在地下跳,在拍掌,真講得好,這個秋波給他一解釋啊就罵了人家,罵了人不帶髒字的,把那個教授罵得臉紅的,低著頭一句話都不敢說。他說你不能說我媽媽那個眼睛不是秋波啊,我現在想我媽媽那個罵我打我說我不用功不讀書,真正的她臨去秋波那一轉。換句話說他下文就不講了,讀書讀到你這樣,當了一個大學教授,就是坐在這裡講邦子,看到人家女的過來,真正的她臨去秋波那一轉,你不是辜負了你父母給你讀書嗎?你看他罵人轉了三個彎,誰都不知道。現在由這個講到母教,這個說了這些故事,等於我老師講的那個太師母,臨去秋波,那個母教的偉大。說「內政立身。以修家國」,就是母教,等於我老師講的太師母,臨去秋波,這個母教的偉大。
他說那如果有人要想做女國王女領袖,像武則天一樣做了女國王女領袖的,「我於彼前現女主身」,他說我就在她現前現女主身,像武則天這一流啊,像很多歐洲國家都是女王,現在有很多女王,女主身。女主身是在古代而講女王,是女皇帝。國夫人等於我們講第一夫人,國家夫人在過去呢?現在我們稱國家的元首總統夫人是第一夫人,不對的。第一夫人是國夫人的稱號,國夫人的稱號是諸侯的夫人,王候的夫人才稱國夫人,一個國家元首的夫人不能稱第一夫人那是國夫人,所以現在我們講中國方化很多稱名稱都不通的,國夫人是王候的夫人。命婦不同了,官太太第一夫人屬於命婦之流,嚴格講起我們講夫人,中國文化分七種稱呼的,第七種稱儒人,普通老百姓母親老太太祖母可以稱儒人。所以像我才到台灣來,三十八年以後來,人家叫我老師,那我臉都紅了,因為我們在大陸上啊不叫老師稱先生的,做木匠泥水匠的師傅才叫老師,叫老師啊會打拳頭的叫老師,給人家很看不起,所以當時有人叫我老師,好像我很糟糕,現在很習慣了,現在不叫老師叫老鼠,我還不大聽的,現在有些像我們林景依呀台語國語,南老鼠,我說我也沒有到你那裡偷油吃,老鼠對不起,他經常這樣叫的。這個現在叫慣了,開始到這裡聽人家叫太太很奇怪,什麼人叫太太?以前沒有。以前叫那個師母,已經很尊敬了。現在普遍了,現在文化都亂了。
所以我們講倫理中國文化叫倫理,對不起,現在沒有倫理,倫就是「類」字的意思,倫就同類,人的問題一類歸一類。所以講倫理我說中國人多好啊,你說阿姨、阿姑、表姨、表阿姑一表三千里,表姑母,不像外國人什麼按扣{聽錄註:英文uncle}啊扭扣啊,按涕{聽錄註:英文auntie}呀鼻涕呀所有名稱就是一個,還不曉得是姑母啊,還是姨母啊,就是鼻涕鈕扣的,中國就是有倫理,這是姑母,這是姨母,這是大姨母,這是二姨母,這就是倫理,現在沒得倫。命婦,命婦是命婦,大家{gu音},這個「家」念「姑」音,大gu。所以像我們漢朝有個女師父,班大家{gu音},《漢書》,父親哥哥連她自己寫的,《漢書》是她們兄弟姊妹寫的{聽錄註:網上查詢《漢書》資料:《漢書》成書於漢和帝時期,前後歷時近四十年。班固世代為望族,家多藏書,父班彪為當世儒學大家,「唯聖人之道然後盡心」,採集前史遺事,旁觀異聞,作《史記後傳》六十五篇。班固承繼父志,「亨篤志於博學,以著述為業」,撰成《漢書》。其書的八表和《天文志》,則由其妹班昭及馬續共同續成,故《漢書》前後歷經四人之手完成},班固的女兒稱為「大家{gu}」,這個「大家{gu}」很尊稱了。
那麼我們大陸上當年稱阿姑,所以有時候阿姑啊,這個姑不是那個「家」啊,譬如說我常常講現在出家人,她們女的稱尼姑,現在變成並不尊貴的名稱,開始佛教來是很尊重。尼就是比丘尼女性,梵文這個音,就是女性。姑就是阿家大家,因為我們真正出家人看成家,等於我們天主教的看到一個修女啊,就要叫媽咪一樣的。其實我經常跟天主教朋友說啊,你們我名稱就不對,要學學佛教,你們「神父」。我說你是神的爸爸啊?注意喲,父神還差不多,變成神父了,這個名稱不對嘛。一個修女就叫「媽咪」,我說我叫她修女可以,她不是我的媽媽啊!神的媽媽也不是她啊,這就是文化問題,翻譯得。所以「大家{gu}」是這樣的。
「大家{gu}」就是女性裡頭的大師。觀音菩薩說,假使世界上有這些女性有這樣特長、特點的時候。她就現這種特長特點的身份來說法,使她成就。好了,我們現在還沒有講完,下面兩條奇怪的事啊,只好留著下一次再講了。那麼這一條剛好講到觀世音菩薩尊重女性,提倡女權的。所以諸位要提倡女權趕快拜觀世音菩薩。



《楞嚴經》卷六,現在觀世音菩薩三十二應正講到人道,人道裡頭上一次說到是有女性喜歡,不是喜歡,她的個性習氣所謂內政立身,就是標準的賢妻良母,重於母教的成份,這個母教的重點,做到女主身,國夫人,命婦,大家(gu),那麼他現身而為說法這一段。現在開始起有兩點,我們上次正講到這裡時間到了,這是值得研究的。
「若有眾生。不壞男根。我於彼前。現童男身。而為說法。令其成就」。關於童男童女身體,這是在學佛修道非常嚴重的問題。差不多在東方來說,一般講學佛修道注重童身入道,那麼這個童身的標準,什麼叫童身?就是普通的性知識沒有開,假使以女性的標準來講就是經期,月經的經期沒有來以前才算是童身。
所謂童身代表兩種意義,心理上心境永遠保持天真活潑的這是童心,我們在中國的文學稱為這種人永遠保持天真活潑的叫童心未泯。如果說身體上永遠沒有性知識,性知識沒有開,當然更不會犯這個性行為的。童身,所以男女這個階段,都是一樣的,在過去的差不多像我們幾十年前,女性在十三四歲以前這個階段,就是十二歲這個階段,男性也是這個階段相差一兩年,男性多一兩年,男性以八來計算二八十六,女性以七,二七十四,這個以前的那麼注重童身入道,最好的。
後世的道家,尤其是道家,道家的到了明朝以後的伍柳派,就是道家另外修神仙之道的,伍沖虛、柳華陽兩位,伍沖虛是老師,柳華陽是弟子,那麼他們所提倡修道的這一派,很有名的慧命真證,求證到的。可以說這一類的書,道家的,我們在學術上稱它為丹經,練丹修長生不老之道的。明代以後伍柳派的這個丹經,所謂《天仙真理》,《金仙證論》這些經典都屬於丹經,明代以後的著作。特別注重在男女性漏丹,所謂漏丹,漏就是漏掉的漏,丹就是說長生不老之藥,尤其是指男女性的精蟲卵髒,認為破壞了修道,不是童身修道倍加之難。
那麼他這個根據《參同契》所講《易經》的道理,也就是根據《黃帝內經》的道理,女子二七而天癸至,這是《黃帝內經》我們老祖宗的醫書,也是道書,也是修仙道重要的書籍。女子二七而天癸至,癸就是天干的壬癸,壬癸兩個字屬於水,就是指月經開始來了,男子呢就是二八十六。這個階段就是說由娘胎懷孕生下來孩子,現在這個孩子都算是乾卦,乾卦一個符號,八卦是一個符號,符號邏輯。由娘胎懷孕十個月,生下來一直一歲到這個,以女性現象更清楚,二七以前月經第一次沒有開始就是統統屬於乾卦,那麼這個乾卦到了二七而天癸至,這個乾卦所謂純陽之氣就破壞了。第一爻就變了,第一爻變了,那這個乾卦卦象變了一下,內卦變了一爻了,就是減了一爻,陰起來了,就叫做天風垢卦。七歲變一次,所以人體,這個同現在科學一樣啊,人體內部譬如我們坐在這裡,再七年以後的今天,這個人坐在原來的位置上,這個人已經不是七年以前的了,所有身上機能換了,一個沒有換,骨頭架子沒有換。十二年以後啊,坐在這裡啊,骨頭架子也換了,所以中國人十二年叫一紀,那個不管,那個順便講一下。
所以七歲一個標準,女性十二歲左右開始月經第一次來。七七四十九歲卦氣沒有了,就是由先天父母所遺傳下來的這個生命功能完了,這個時候月經停止了,七七四十九歲左右。有些人身體差的三十幾歲就開始了,有些人拖到五十一二歲也還有,老太太還有月經啊,當然拖到六十歲還有就是太少了,也許有特殊的。那麼這個時候呢?卦氣完了,現在的醫學就叫更年期,就沒有了月經。這個時候當然不是童身啊,這個乾卦所代表的一點陽氣,女性在七七四十九歲以前修道,丹道派的講法還很有希望,過了七七四十九啊,事倍而功半,要加兩倍功夫,因為月經已經斷了,修到再有月經來,來了以後再把它切斷,這個名稱叫做斬赤龍,這是形容詞,月經的形容詞,叫赤色的紅的龍。所以道家佛家叫降龍伏虎,龍就是血,虎就是氣。生氣起來就是老虎下山要吃人的,要把氣停得住、龍降得住,那麼才可以,這完全是對身體而言。
那麼女性到七七四十九什麼都沒的希望了?不是的,假使修道是兩倍功力。那麼這個如果是童真入道呢?事半而功倍。假使過了二十幾歲結婚以後修道呢?女性同男性一樣,男性道理也在其中啊,又要修到返老還童,修到同十四歲以前停止了,所謂斬斷赤龍,斬斷了就是沒有月經了,那麼這個時候是身體上恢復童身,才修道就快,這是道家的理論啊。
所以現在有一班佛家講的話都是道家的,所謂漏丹,丹就是指身上的精。所以漏丹不漏丹都是道家的話,伍柳派的話,那麼認為非如此不可。那麼假定有些女的生下來就沒有月經,這個很少,並不少,據我所瞭解好幾位同學,有人三個月一次,有人半年一次的,有人四個月一次的,還有人三年一次的,有人一輩子沒有月經,這一類人那你說是童身嗎?也不是。這個醫學上同道家另一個名稱叫做觀音身,觀音身,那麼觀音身沒有月經的會不會懷孕呢?還是會懷孕,還是會生孩子,還是有排卵期,不過時間很難拿得準了,也有這種人。
當然像我們有一位同學就講,我來生投生還是做女的,而且做得很聰明很漂亮,很能幹,但是是個觀音身,並且還要把發一個願不生孩子,所有的男人都拜在我的腳下,我說哎喲,你這個願力太大了,來生我看到你都要逃避一下,師父也不敢當了。這個雖然如此,好像是個笑話,要是一個女性真正到這個條件啊,那是蠻好,反正女性男人都是臣服於女人的,英雄征服了天下,女人是征服了英雄,所以世界上還是女性最偉大。
但是講到童身是這麼一個,這些理論是基於道家的說法而來的,那麼這個道理對不對?絕對準確不準確呢?很值得研究,非常值得研究,這有它相當的道理、理由,也有它的不同的說法。所謂童真,身體的童真講了,心理上童真呢?剛才講過,這個人一生一世永遠保持天真浪漫活潑,這是心理上的童真。
因此佛家,八地菩薩,不管年紀多大,到了八地菩薩就是不動地,八地是不動地,在禪宗來講悟道,明心見性破了重關,叫破重關,三關最後還有一個末後牢關還沒有破。到了重關的境界,真正證到八地菩薩這個境界,就可以稱童真菩薩。所以我們佛教裡頭稱文殊菩薩也稱文殊童子,很多菩薩稱為童真稱童子,就是說他已經大徹大悟了,真正恢復到天真活潑。
什麼叫天真活潑呢?我們引用儒家,是中國儒家孔子在《論語》上講過: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思無邪。思想都是天真活潑,很純淨,很純,同童子一樣,這是中國講思的教育的境界,那麼真正童真是這個。所以在觀音菩薩三十二應裡頭把童真,童男跟童女另外一條,並不是說象道家那麼說,學佛修道成功非童身而不可,並無此說法。
所謂漏丹不漏丹這個名稱也出在道家,所謂打坐起來晝夜打坐不睡覺叫做不倒單這個名稱也出在道家,後來佛家也通用,大家因為對於宗教學術搞不清楚,夜裡一直不睡覺光打坐叫做不倒單,這個褡是掛褡的褡,那麼後來因為用這個簡體字來代表,一雙一單的這個單代表了掛褡這個褡了。這些都是我們文化的基本常識。
一個中國人對自己文化,天天講中國文化,基本常識都不知道,像過去我們這個很清楚了,現代教育一聽很稀奇,還有那麼多道理!白話文入手的「貓兒叫,狗兒跳,老師早,老師好,」這個入手的,不懂中國文化的,就是恭維一頓,老師好老師早老師早到了,就是這樣。
所以你看觀音菩薩的三十二應,上面已經提到「若有男子,樂守五戒,我於彼前現優婆塞身而為說法,令其成就」,說男性。「若有女子五戒自居,我於彼前現優婆夷身而為說法,令其成就」,已經包括了青年男女老幼都在內,並沒有重視這點。不過童真是很可貴,也不要把我的話誤會了,是說明這個理由。所以比丘、比丘尼出家的也不在此列,不在這個範圍,你看三十二應它在最前面,所以觀世音菩薩這一篇,一般人讀《普門品》隨便讀過去了。一般人研究《楞嚴經》,把觀音菩薩這一段都隨便看過去,好像自己都懂了,實際上對於佛法修持都是沒有摸清楚,現在特別提出來向諸位講,注意。因此現在提出來童真與童女怎麼說法?你看他的前面綱目,前面兩句話都是綱要。
「若有眾生不壞男根,我於彼前現童男身而為說法,令其成就」,什麼叫男根?在戒律上佛學也叫做命根,男性的性生殖器的,這是外形,命根的外形。男根並不是指生殖器,男根就是說心理跟生理倆配合的那個作用稱為男根,男性之根。當然現在醫學來講雙性人陰陽兩性人,他如果有女性帶男性的男根的機能那可以變性,開刀變男人,或者這個男性有這個女根的。那麼在中國在佛教裡頭女的不稱女根,有的也稱命根,女的有另外一個名字叫命戶,這都有差別的。所以中國文字,要瞭解中國文化。
過去你像戶口,我們幾千年抓戶口政府裡頭,現在不同了,現在反正亂了,男丁女口。說你這個地區丁口有多少?丁代表男性的老百姓有多少、口代表女性的老百姓有多少,現在也不用丁也不用口了,現在通稱一個人口了,人當然有個口啊,然後是男的人口,女的人口啊,過去是丁口就分開了。那麼過去國家的稅務就曉得丁口問題,一個地方官長一到,這個縣裡假使來做縣長,或者到這個省裡做省主席,第一個請問所謂行命、錢糧兩大重點,錢糧關於財政、經濟、農業、畜牧都在內了,行命就是那個司法行政都在內了,那個錢糧方面。這個譬如說假使到了台灣或者到了福建,福建有多少丁口啊?下面管戶口的就要報出來了,男丁譬如說幾千萬,女口多少,那麼就曉得成年不成年的多少,應該稅收多少。那麼清朝三百年照明朝末年的規矩,所謂稅法是一條鞭,一條鞭子一打都完了,都在那個米谷錢糧上,改革了,沒有那麼多麻煩,這個是丁口的問題。講到男根,這個將來還要再討論,《楞嚴經》上,不過現在先提,有人讀書讀錯了。
「不壞男根」老實講我們的在坐很多男性那個男根壞了?沒有壞,即沒有爛蘿蔔,也沒有什麼桔子啊,都是好好的,怎麼叫壞掉男根呢?所以這個不是外形的事,是戒除了淫念、慾念。
象我親眼所看到的,在大陸上,有幾位出家人後來也變成朋友,在杭州有位出家人,誰都知道他是個和尚,可是很多女居士皈依弟子,都玩在一堆呀,又打架滾在一堆,大家對他沒有批評。因為他為了出家守戒呀,自己把男根變太監,拿剪刀剪掉了,所以大家曉得這個和尚沒有問題,所以他和女性走在一起。我們到了杭州我說你呀,犯了大戒你知道嗎?第一犯了菩薩戒,自己毀壞男根是犯戒的,菩薩戒和別的不一樣的,等於中國儒家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可毀傷。自己故意把自己自殺,自殺的罪更大;假使故意自己把自己身體弄傷殘了,對不起父母也是犯了菩薩戒,因為你這個肉體身算不定你這一生就成佛呢!你不能在佛身上出血啊!菩薩戒的要求是非常嚴格的,尤其對身體搞壞了,對父母的傷感,父母對你多傷感,根本犯了菩薩戒了,此第一。第二,我說你固然把剪刀剪斷了,你一天到晚這樣,你說你持戒呀,我說你犯最大的戒律,你知道不知道?意淫,嚴重得很。然後你借此裝瘋,我沒有事,我說你更嚴重,而且是壞男根,這個男根不男根不是外形。
常常有些人講,某人的戒律好。我說他歲數多大了?七八十歲了。我說當然是戒律好啊,非不為也是不能也。所謂守戒是我能不為也,是守戒。等於我有殺人之刀,可以殺人絕不殺人放起來,這是不殺戒,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你屠刀都沒有拿過,看到屠刀自己都發抖的,那個雞皮疙瘩出來了,何必放下屠刀呢?屠刀不歸你拿嘛,你也不希望成佛了。
同樣的道理所以男根是指心的問題心性,那麼在這個地方是講身體的外形,不壞男根,保持童真的這個身體。「我於彼前現童年身而為說法,令其成就」。注意童男有童男身的修法,普通男人有男人的修法,女人有女人的修法,但是成就是一樣的。並沒有特別注重這個,這一點要注意。
那么女身呢?就是處女呢,已經說抱獨身主義的呢?處女是中國文化的名稱,過去的女性不出閨房一步的,不出房門的,所以根據中國的《禮記》男女一到了十二歲,兄弟姐妹不同桌吃飯的,是分開了的。如果講這個社會的規範,道德的教育,大家應該去研究研究自己的《禮記》。那麼《禮記》的道理啊,男性女性二十而嫁,男性三十而娶,標準年齡,都有研究的,同姓不婚,這個都是民族的優生學,也就是民族的健康學,我們幾千年的文化的規定,憲法都在《禮記》裡頭。所以女性是不出閨房一步的,叫做處女。處所住在裡面,我們現在也不曉得,處女處男,還有醬油男呢,莫名其妙的,沒有用過處男這句話,就是處女有的,男兒志在四方,處不處他醋啊,醋和醬油倆它醋,男兒志在四方,他能夠處在家裡頭,那是沒有出息,那叫做窩在家裡頭了,所以只有處女這個名稱,沒有處男,現在是亂稱。不過亂稱也當成真的了,我們也跟著講了,那大家天下人把白的叫成黑的,我們也叫成黑了,那只好跟著將錯就錯。
「若有處女。愛樂處身」。不叫做童身,叫做處身。就是說一輩子想自己不嫁人,獨身自處。
「不求侵暴」。看了觀音菩薩這一段我們當男性的慚愧,男性討太太都是侵暴人家的,根本就犯了侵暴罪。所以佛經的戒律很有意思,我們叫做結婚。佛的那真高明,佛叫結婚叫做什麼?不犯罪,聚頭做淫殺。共同集中在一起,犯姦淫的行為,犯殺生的行為。人都會這樣,哎,男女兩個偷偷的戀愛是犯法的,公開戀愛公開去討,噢,又蓋章啊,又歡喜,又殺了雞鴨魚肉吃了以後,送進洞房,公開的犯淫,侵暴行為,那是對的,所以眾生顛倒。這個戒律叫做聚頭,就是大家把頭,大眾集中在一起,就是公開了,分開做淫殺,就是公開了犯罪,犯了兩種罪,淫罪、殺生罪。這個地方觀音菩薩所講的道理也是一樣。若有處女,愛樂處身,不求侵暴,
「我於彼前。現童女身。而為說法。令其成就」。這是不受侵略行為的。這是兩條,所以上一次講的,這個地方特別值得注意,他並沒有說修道非童真就不能成道了,那是道家丹道派伍柳派明朝以後的看法,太過分強調了,這個我們需要瞭解了。現在講到這裡,這兩條放在最後,人道裡頭講完。
我們注意喲,觀世音菩薩三十二應之身三個階段四個範圍,四個層次,第一個層次出家修道,觀世音做佛使你成佛,使你成獨學覺佛,使你成聲聞。都曉得大乘道是菩薩道,菩薩道是文武全才的喲,有時候表面上走的是魔道的路線哪,文教慈悲教化你不聽啊,今天我們正討論到,吃飯的時候講到回教,回教的傳道,穆罕默德傳道的精神是一手古蘭經,一手是寶劍哪,信不信?不信宰了你,非常簡單,那個傳教是很簡單,所以傳教是有其道理的,這就是等於善化所不能做到,只有惡化,等於教小孩一樣,乖乖的,哎呀,要乖一點,絕不聽話,揍一頓就乖了。那麼父母揍孩子所說是現藥叉身而為說法,就是這個道理。
「若有諸天。樂出天倫。我現天身。而為說法。令其成就。若有諸龍。樂出龍倫。我現龍身。而為說法。令其成就。若有藥叉。樂度本倫。我於彼前。現藥叉身。而為說法。令其成就。若乾闥婆。樂脫其倫。我於彼前。現乾闥婆身。而為說法。令其成就」。再下一條就是乾闥婆,不要看到「婆」字以為是女的,婆是翻音,乾闥婆翻譯出來是尋香神,就是找那個香味的天神。所以有人問,常常有些同學問,拜拜了的東西可不可以吃?我說照規矩,祭品祭了父母的東西最好焚化,要燒化的。因為你供了祖宗和父母,我這個誠誠懇懇請祖宗吃的,最後供了祖宗以後,還邀請朋友買兩瓶高梁酒,回家來大吃大喝,那是借父母的題目自己想吃是真的,冒充孝子,對不對?所以真正的祭品要燒化了,因為這個是祭祖宗祭父母的。而事實上我們所曉得,鬼神來的受食不受食,我們念祭文過去「嗚呼」,嗚呼就是哎喲,我們白話叫哎喲,古文就叫嗚呼,嗚呼並不是哭一下,嗚呼就是「哎喲」的意思,上古的古文是「吁戲」兩個字,照現在文讀啊,你們讀古書不知道,「吁戲」兩個字念成於戲呀,全錯了,要念成嗚呼,念嗚呼也錯了,就是哎喲,就對了。嗚呼尚饗,尚饗就是請你來享受吃,我們念祭文都這樣念,結果還把那個香蕉饅頭還帶回來呀,夾起牛肉,嗚呼尚饗,最後祭文是這兩個字,就是等於我們請客啊,吃啊吃啊,拿筷子吃啊吃啊,嗚呼尚饗,所以要燒掉。
那麼這些鬼神吃氣不吃東西,據我所瞭解,硬是味道兩樣,所以祭過的東西勉強要吃啊,一定要重新做過,已經沒有味道了,那個雞鴨吃起來不是那個味道。除了拜佛的水果還可以吃吃啊,素食以外的,其他應該燒化的。尤其我們小的時候祭祖宗是很嚴重啊,祭祖宗,有小孩子都看到,哎呀來了來了,什麼三叔公來了,烏太婆來了,穿的什麼紅鞋子啊。還是白天啊,我們聽了都是毛孔裡頭鑽出一個悚然來,叫做毛孔悚然,那都立起來的,它們吃氣,是這個道理,這些是中國文化民間的傳說,查無實據,事出有因。
所以乾闥婆是尋香神,尋香你要知道,不是完全的,佛經翻譯的中文,好聽叫尋香,不是光聞香味,就是吸氣味,吸一種氣味。實際上呢?我們仔細再研究,包括一切的細菌。所以一個地方臭的不乾淨,空氣不好,濕度重的,容易培養細菌,細菌也是尋香而來,包括這些。乾闥婆是尋香神,這個尋香神,那麼我們中國文化後來寫小說叫做《西遊記》上就寫了,把豬八戒最後封神封了這個神,叫做什麼?淨壇元帥。豬八戒愛吃嘛,所以這個《西遊記》這部小說上寫,最後成功了,有了功勞封他為淨壇元帥,這個壇場上供養的東西叫他吃得光光的,叫淨壇元帥,就是這個道理,尋香的道理。那麼這一類故事研究起來就是宗教哲學,宗教神話裡頭需要研究的,很多,那麼配合中國神話裡頭,那要寫一部小說了,尋香神另外一套。當然有人寫了武俠小說就取用了這個名字叫《天龍八部》。天龍八部是這樣的東西,就是八樣。再其次一條是阿修羅。
「若阿修羅」。阿修羅翻譯成魔鬼,魔,實際上阿修羅是天人境界,就是天人裡頭脾氣大的有嗔心,壞人稱為阿修羅,所以叫魔道,脾氣大。
「樂脫其倫。我於彼前。現阿修羅身。而為說法。令其成就」。阿修羅就是魔道,普通叫做魔道是不對的,所以不願翻譯成中文的魔道,阿修羅他有正的,也很正,就是嗔念重的叫阿修羅,實際上他是天人境界,境界很高,成就很大,福報很大。譬如說我們對不起,講一個我們現在的玉皇大帝,據說一貫道把他封了,張大帝已經讓位了,關大帝,關公。那麼《三國演義》上提的關公一個道理,我們今天講佛經借用《三國演義》比喻就懂了。最後關公失敗了以後,在空中顯聖,這是《三國演義》寫的在空中顯靈,關公騎著赤兔馬,拿著大刀,空中有聲音「還我頭來」。還我這個頭,被呂蒙砍掉的,還我頭來,最後啊,這個空中飛的神靈現身,原來「過五關斬六將」有個和尚朋友,關公的朋友,叫普靜和尚。那麼漢朝是有佛教啊,普靜和尚正在打坐,一聽到這個聲音曉得關公已經成神了,歸天了,可是他還沒有證道。普靜就叫了:下來啊,老朋友。關公一聽普靜叫他,他想起老朋友,也救過他,過五關斬六將啊,所以《三國演義》裡普敬和尚救他一關的。普靜說君候,你現在還不悟啊?你要還我頭來,請問你過五關斬六將,????{聽不清,錄音40分鐘處},殺蔡陽,那些人的頭問誰要啊?所以關公在這裡悟道了,悟道了,所以變成了佛教的大護法,這個道理來的。所以像那個「還我頭來」這樣一叫還有嗔念,換句話說嗔念就是氣大,阿修羅天人不是壞,氣大者為阿修羅,仁慈的稱天人,這一類要搞清楚。
「若緊陀羅。樂脫其倫。我於彼前。現緊陀羅身。而為說法。令其成就」。緊陀羅是非人,好像是神,介於天人與人之間,也叫做獨角神,只有一個頭,頭上一個腳,頭頂尖起來,還是音樂神。如果諸位要想歌唱得好,要拜這個音樂神。樂神,空中的樂神,虛空中有音樂啊。所以我們中文常常形容天樂鳴空,也就是莊子所講的天籟之音。我告訴諸位,如果在絕對的高山頂上,真的入定那個境界裡頭可以聞到天樂,非常好聽。現在科學家也證明太空裡有一種音樂的聲音,一般人耳朵啊,因為腦子太雜亂了,聽不到的。這個老子所謂講大音稀聲,銀河系統裡有些聲音也很雜亂也很美妙,現在科學家太空科學收到,我們收不到,聲音越大越沒有聲,我們聽不見了。所以靜的地方我們人類到了覺得這個地方一點聲音沒有,很靜,錯了,是我們人類聽覺的功能覺得很靜,實際上裡頭有很大的音樂,很大的音聲,大音。這一類的音聲,緊陀羅所發的音聲最美妙,音樂神,這個音樂神。這個音樂神一奏這個樂啊,連迦葉尊者大阿羅漢坐在那裡一邊打坐入定,一邊身子就打起拍子來了,它能夠使你最高的定力都受這個音樂的感染,高明得很。這個是樂神,所以我們畫佛像旁邊有天龍八部有畫的樂神。
「若摩呼羅伽。樂脫其倫。我於彼前。現摩呼羅伽身。而為說法。令其成就」。摩呼羅伽是大蟒神,同龍神又不同,大蟒蛇的蛇神,大蟒。你們現在都曉得在中國的西南一帶,緬甸,雲南這些有大蟒蛇,抗戰時候大家都曉得,這個十輪卡車十部壓在身上走過去,動都不動,一般人還以為是顆樹根呢,那個身體就有這樣粗,合抱之粗這個大蟒神。這一類叫天龍八部,我們算算看少了一部,少了一個大鵬金翅鳥,這個沒有列進去。大鵬金翅鳥佛前面在飛禽裡頭最高的,大鵬金翅鳥,這個鳥只有佛能夠降伏,誰的話都不聽,那是世界上飛禽裡頭最厲害的。大鵬金翅鳥吃糧食還是吃什麼?吃龍。所以龍王到佛前面訴苦了,他說讓它這樣吃下來,我們這個種族沒有了。所以以後要它皈依了,受了戒,所以廟子上我們每一天中午啊,出家人念了半天,有這口飯送到外面去。中午,佛規定這個咒語念了給大鵬金翅鳥吃,不准他吃龍。大鵬金翅鳥看見龍就吃的,唯一的糧食,一物降一物。那麼大鵬金翅鳥我們中國的小說又用上了,什麼人是大鵬金翅鳥投胎的?岳飛,岳武穆。那個中國的太子金兀朮是大蟒神轉生的,所以金兀朮金國的太子一碰到岳飛就完了,大鵬金翅鳥來投胎的。天龍八部包括了大鵬金翅鳥,這八樣。
我們現在看看,這一段比較講得簡單了,詳細講起來都是小說了,我如果提供資料,諸位會寫小說啊,比武俠小說還賣錢,你可以回去好好去查資料了,寫一部了,包括很多。觀世音菩薩三十二應裡頭度佛、度菩薩、度化緣覺聲聞就是度阿羅漢,然後度三界天人,然後度人間男女老功,上至帝王下至童男童女無所不度,再第四個層次,就是度天龍八部,觀世音菩薩都化身來度。但是我們研究,觀世音菩薩並沒有說若有人要以細菌得度者,我則現細菌身,而為說法而度脫之。沒有說,這些都是問題啊,一個學佛的人處處要找問題,正思維,找現答案來,都是問題喲。你懂了這些答案你的佛學差不多了。不然照本宣科,照佛經上怎麼講怎麼解釋,那叫做依文解義,三世佛冤。你照著文字來講佛法,三世諸佛過去佛現在佛未來佛都在喊冤枉啊,等於西方人現在講聖經,耶穌再來呀,看現在的《聖經》啊,他會氣死了,不曉得把它改成什麼樣子了,就是這個道理。依文解義,三世佛冤。下面還有一句,離經一字,永為魔說。但是佛法也不准亂講啊,根據佛經,也要有所根據啊,離開經典隨便你亂說,那就是魔說不是佛說,但是只講佛經呆板的,不好學不深思,那不是學佛法的精神,佛法要你正思維。所以三十二應就有這個道理。跟著下面我們看,
「若諸眾生。樂人修人。我現人身。而為說法。令其成就」。最後兩條結論,上面三十應。應者感應,有感就應。他說有些眾生願意不出人道,譬如我們儒家孔孟之道始終離不開人道的教化。我經常勸年輕同學,一來,哎呀老師。我說你幹什麼?學佛學打坐。哎呀,我說你回去把人做好了,再來學佛,一個人都做不好就想成佛,有這樣便宜的事我都不做人了。人道都做不好,自己對父母、家庭、兒女、妻子、兄弟、朋友都處不好,你想成佛?我要度眾生,你家裡的人不是眾生啊?你爸爸媽媽不是眾生之一呀?你的兒女兄弟不是眾生啊?你度得了嗎?你都沒有處得好嘛,你還慈悲度眾生,我說自欺欺人,真的呀。佛法重在人道基礎做好了,再來求佛道,所以說「樂人修人,我現人身,而為說法,令其成就」。
第三十二條「若諸非人」。不是人,非人包括什麼呢?
「有形無形。有想無想。樂度其倫。我於彼前。皆現其身。而為說法。令其成就」。譬如山魈,這是一個鬼名,那我們就曉得在廣西在貴州雲南山魈很多,那它要你看見還是一個人啊,它不要你看見就看不見了。但是我們在路上走就曉得這裡有山峭,要注意,注意就不要得罪。他很老實還是人最壞,人比鬼都可怕。怎麼樣曉得有山峭?腳後跟,我們這個腳是這樣,它的腳後跟在前面,這個腳這有一排,這裡有山峭。我們人邊區的人很壞,騙鬼,山魈要結婚了,嫁女兒啊,兒子討媳婦啊,山魈要到人的家裡,它就是個人,一看就曉得那兩個腳反轉來,他也就現身給你看了,比手畫腳言語不通來借鍋。借大鍋借去了做東西啊,做喜事,到人家裡借鍋,借去了以後他以後還你這個鍋,鍋裡頭很多金銀財寶還你。這個人多貪哪,曉得山魈來借鍋,有些人家裡把紙糊一個鍋,糊得黑黑的,弄得像一個鍋一樣,山魈來借鍋,把那個紙鍋他一點火就燒就壞了嘛。所以人會騙鬼,鬼不能騙人,你看人之壞啊。所以我經常告訴人,說怕鬼,我說鬼有什麼可怕的?人都不怕,你還怕鬼呀?世界上人最可怕了,人會騙山魈,山魈是這樣。所以有四個字,魑魅魍魎這四種鬼,都是有形無形,有時候晃一下,就有這個東西,沒有什麼可怕的,它的電子同我們不同,生物界裡頭。有想無想這些都是非人,有些有思想有些沒有思想。
所以那一天講山河大地眾生,注意,石頭沒有思想,會變成這樣,所以人會變植物會變石頭,會,再變到某一種有想無想。並不是每一塊石頭每一顆樹,有些石頭有些樹有些植物它是會修道的。所以說楊柳有楊柳精啊,樹精啊,石頭成精啊,是有的。有想無想這一類等等,都屬於非人,人與不人之間。
{聽錄註:關於上面這一段,南師說變植物變石頭,其實是指附著在植物或石頭上的魂靈。南師在其他書上都有講到過,那麼南師在這段後面也提到,這些都屬於非人,仍是眾生。}
「樂脫其身,我於彼前皆現其身而為說法令其成就」。這三十二應講完了,那麼這是《楞嚴經》上觀世音菩薩說自己因為修觀音法門慈悲的功德,修這個法門注意喲,從耳朵開始修的,它的成就有那麼大功德。所以有感應身,有感就應,等於我們中國《易經》上面講,寂然不動,感而遂通。等於這個電一樣,你看宇宙裡頭本來就有電,幾千年也不知道。等到發現了這個電源的應用,你看一動這個電就出來了,這個電一插上就出來了,不插就沒有。電是個什麼東西?非有非空,即有即空,電是沒有東西,你說沒有它,電可以燒死人,打死人的。佛法的道理一樣,即有即空,非空非有,有感就應。
觀世音菩薩三十二應,在《法華經》上普門品裡頭講得很清楚,這三十二應就是諸位經常念的。普門品裡頭歸納起來,就是觀世音菩薩說的兩句話,應以何身得度者,即現何身而為說法。這個人真做好人,真培養功德,應該以什麼法門度脫他,觀世音菩薩就現身。你該要做神仙他就現神仙來度你,教你修仙道的法門。你該要學打架得度的,他就現打架。你該要唱歌得度的,他就教你唱歌。你該要打牌得度,他一定教你打牌。這就是什麼?觀世音菩薩的教育的偉大的精神。那麼這個教育法叫什麼?教育上的誘導法。這是普門品上一句話的重點,應以何身得度者,即現何身而為說法。那麼觀世音菩薩的慈悲偉大。
可是後來有一個人,清朝的雍正皇帝,他的佛法學得很高,他對於觀世音菩薩有一首贊,非常形象,非常好。他的讚歎,三十二應現全身,(他以禪宗的觀點贊觀音菩薩的)拯救眾生出苦津(來度脫一切眾生跳出苦海)。執此慈悲心太切,翻將覺海做紅塵。雍正的名句實在好,我認為好到絕頂。觀世音菩薩太慈悲了,因為太慈悲了,等於父母太愛兒女,害了兒女,執此慈悲心太切,翻將覺海做紅塵,這是雍正的。達摩有達摩的頌,釋迦牟尼佛有釋迦牟尼的頌,有雍正語錄,語錄裡頭都有。我們順便提到這個句子。
由禪宗的觀點,給觀音菩薩三十二應身做一個評價,執此慈悲心太切,翻將覺海,覺海是自性,一切眾生本來是佛啊,不要你來度啊,你度他他也不聽啊。等於普通道家有兩句:慈航本是度人物,這句話我也經常嘴裡念,告訴同學們。慈航就是代表觀世音這一部船,這個船在苦海本來是要你來。怎奈眾生不上船啊,你要度他,他不上船有什麼辦法?你不要船錢他也不幹嘛,他也不聽話啊。慈航本是度人物,怎奈眾生不上船哪。你這個苦海要度他,他不願意跳出苦海,他說你要度我可以,等我在裡頭游泳夠了再出來,你要等到幾時去啊!這個三十二應。下面到總論,現在觀世音菩薩的總論報告。現在觀世音菩薩三十二應報告講完了,
「是名妙淨三十二應。入國土身。皆以三昧。聞熏聞修。無作妙力。自在成就」。注意喲,他自己做的結論。修觀音法門大家聽了好幾個禮拜,我們給他三十二應,翻將覺海做經塵,把它攪亂了,本來清淨的,從耳根開始修,由聲音入道三昧。怎麼樣會有那麼大的神通功力?能夠有求必應呢?要注意,是名,他說我上面報告的這個成就,「妙淨三十二應」,注意這兩個字,要心念完全達入唸唸淨念相繼的時候,這不是清靜的靜啊,乾淨的淨,這個字差別很大,不要旁邊看見清靜的靜字啊,有個靜字那個很靜,這個連清靜聲音那個清靜相都沒有了,動靜兩方面都沒有,妙淨的三十二應是不可思議的境界。因為修觀音法門,念觀音法門進入這個境界,就是我們同學們現在最近寒假在修,就是這個道理。
「入國土門」,進入一切世界,現實的世界叫國土世界,這個現實的物質世界各個國家化身度一切人。為什麼有這樣大的功力?什麼功夫達到?
「皆以三昧」,三昧就是定慧等持正受境界,又在定中。定中,光是得定不用正思維就沒有慧了,那是外道定。有正思維參究才是佛法的正定。所謂定慧正受,這個三昧。
「聞熏」返聞聞自性,耳根不向外聽,內聽,聽那個能聽聲音的功能。
「聞修」,自己還在聽還在唸咒語,你內在心唸唸佛號,自己回轉都攝六根,能聞的所聞能聞的作用,聞熏;你所聞的佛號咒語音聲慢慢熏習,能聞參透,聞熏聞修。聲耳通氣海,不向外聽,回轉來聽自己內在的聲音之海,觀音法門。所以在念誦的時候我叫你們投身進去啊,自己念誦這個時候還在這裡叫,你們投身進入音聲海去,忘了身體。所以一邊自己念,一邊這個心聲、咒語聲,都是這個聲,聲即是我,聲音空了,進入空靈的境界。聞熏聞修,平常我叫你們唸咒,投身進去把身體都投進這個聲音去了,要這樣修行,要正思維,三昧,聞熏聞修,
「無作妙力」,最後達到無作,不著力的,妙不可思議的神通作用的力量,可以度一切眾生。那麼這個時候啊,念頭一動,有所感應。念頭一動就是神通成就,
「自在成就」,所以觀世音菩薩也就是觀自在,自在成就,也叫做觀自在。《摩訶般若波羅密多心經》是觀自在菩薩告訴,傳給舍利子的法門,般若的法門,實相般若。



今天我們《楞嚴經》在卷六,還是在觀音法門。觀世音這個名號,菩薩的名號代表了一種修證的方法,那麼這個修證方法後面有結論,文殊菩薩所做的結論:返聞聞自性,性成無上道,這八個字。那麼這是求證的方法,由音聲、利用音聲的修證方法的用而證到形而上的體。由用證體,返聞聞自性,性成無上道,那麼所謂證道,證這個道體。然後觀音菩薩也說明,這種方法四個字:聞、思、修、慧。聞是利用耳根的聽力、耳朵的聽力,不是光聽外面的聲音,返聽回轉來聽自己我們能聽的這個作用。能聽譬如我們耳朵蒙起來,也能夠聽得見,聽得見清淨,沒有聲音也是一種聽,聽到沒有聲音,那個能聽的體,那個功能找到了就是道體,然後說因此成道。
那麼因為觀音菩薩成道以後,有他大慈悲的心願。這個大慈悲是心力,由這個體所發的作用,這個心的力量,等於我們這個電,電源,電這個能源,能是體,電起的作用就是電力,這個心力,因為心力才有三十二應身,應化這個世間。《楞嚴經》所講的三十二應身我們正好在過年放假以前剛好研究完,這個是配合《法華經》的普門品,道理是一樣的。觀世音菩薩的大悲願力,應以何身得度者,即現何身而為說法。看這個人應當以什麼身份而成道,那麼觀音菩薩以大慈悲的願力就合於他的心性合於他的要求,合於他的需要,我們勉強比方等於現在的教育所講的看一切眾生的性向教育。這個孩子的性向接近於哪一方面,慢慢引導他,導成他變成個什麼人才。那麼在佛法中看性向,一切眾生的合於哪一種,觀音菩薩就現哪一種身份,而來成就,教化成就他。上次討論三十二應,觀音菩薩的三十二應,不過還沒有完。這次開始他講了三十二應以後,還有繼續的報告,對佛來報告。
「世尊。我復以此聞熏聞修。金剛三昧。無作妙力」。這是觀世音菩薩的再報告,世尊是對佛的尊稱,等於我們開會啊,主席,再報告。他同佛講,他說我上面報告了怎麼修行,聞思修慧的經過,今天的成就以大慈悲心普救這個世界的苦難,應以何身得度即現何身而為說法。但是不止於此,注意一句話,「我復以此聞熏聞修」,他說聽聞的能力,音聲,熏音聲。這個聞熏,熏,就是慢慢熏香啊,我們曉得熏,古人衣服都有熏香,把他衣服什麼掛在那裡,這個香煙點起來慢慢熏上去,所以衣服上就有香味久久不散,等於我們皮箱裡放了樟腦丸,樟腦放了以後,這個殺蟲劑,衣服拿出來就有那個味道,這是熏。聞熏,譬如說我們上課,在學校裡學知識,為什麼我們由幼稚園一直到大學到研究所,有了知識的成就是聞熏來的。慢慢聽著講,開發了自己的智慧,那麼聽到了前輩老師們的引導,那麼就開發了自己的智慧,是由聞熏而來,這是聞熏的道理。
但是由自己知道聞的這個功能是那麼重要,知道了聞熏以後,聞修,加上修證,還要用功。所以反聞聞自性,性成無上道以後,並不是沒有修持啊!悟道以後是悟後起修,正好修行,所以聞熏聞修,兩個階段不同。那麼講到聞熏聞修,跟著下來,然後慢慢證得「金剛三昧」,這是一個功夫的境界,定慧等持,修到了金剛,代表是不動,永遠顛撲不破,永遠不變、不動,堅固不可毀滅的,這是金剛的比喻。三昧就是正受。正受是什麼?定慧等持,定和慧倆個達到最高的成就,所謂得其三昧,這個昧不是口旁,是日旁的。三昧是翻音,梵文的音翻過來,正受,真正的定力。
由於聞熏聞修結果達到金剛三味以後所發起的作用「無作妙力」,無作:沒有動作也沒有作為,沒有作為就有這個力量。譬如我們普通做人做一件事情,寫一個文章啊,看個書啊,做個工啊,我們人在做,做出來的一件事。到了定慧等持的境界,動都不要動,連普通心念都不要動,本身的體這個功能,心性自體這個功能發出來作用,作而無作。等於中國老子所講的無為,什麼是無為?為無為,做而不做,不做而做,做而不做,為而無為,為是做了,看起來沒有在做。譬如我們這個虛空這個宇宙,下雨天睛,下雨、地球下了雨啊,天晴、地球上太陽出來,這個虛空有沒有下雨過呢?有沒有出太陽過呢?它沒有,永遠是虛空,做而無做,是這麼一個情形。所以他說我以修觀音法門而得聞熏聞修再進步,證得金剛三昧的無作妙力,上面是動靜二相了然不生,證得體喲。現在是起用,起了作用無作妙力。因此他說:
「與諸十方三世」。十方就是空間,四方四個角、上下,合起來是十方,是空間。三世是時間,過去現在未來,是佛學的通稱,時空兩方面。現在我們用科學觀念就是在所有的時間裡頭所有的空間裡頭,那麼這樣不透徹,他說十方三世。
「六道一切眾生」。六道就是佛關於生命的歸類,六種大歸類,天道,阿修羅道,人道,地獄,畜生,餓鬼道這個六道,他說與十方三世,六道眾生,就是一切眾生一切生命。
「同悲仰故」。我們這個有生命的眾生啊,永遠都在憂患痛苦煩惱中,沒有畢竟的平安快樂,沒有解脫煩惱,所以對於這個生命永遠有一種不安、悲感,這個人生茫茫然的悲感。仰,因為自己人生有茫然,為什麼要生來?為什麼生來又要死?死了究竟怎麼樣?活著那麼多痛苦,死了並不平安,究竟怎麼樣?所以無比的悲懷,因此都是信仰,仰望聖賢一切諸佛菩薩的教化度脫苦惱。他說我因為有這個成就,所以慈悲的觀念與眾生平等,一切眾生有痛苦,等於我受的痛苦,無比的悲心發起來,此所謂大悲心。那麼我同十方三世,這是對下而講沒有成就的人,六道一切眾生同一個悲哀盼望解脫的心理。因此是我的悲心,就是說大慈悲的心裡,
「令諸眾生。於我身心。獲十四種無畏功德」。他有這個功夫有這個修持有這個成就,所以可以使無盡空間時間裡頭所有的眾生,在我的身:身體上,心:心理上。身心兩個字。任何一個生命,只要生物界的生命一定兩樣東西組合統來,一個軀殼--生理,一個是心理---精神思想,這個靈性方面,身心。那麼不過不同一點,凡夫我們普通人,所謂凡夫者,這是佛教的術語了,就是一般平凡的生命,很平凡的生命,只有這個身心。成佛得道了的這個身有三身,身體有三身---法身、報身、化身。法身代表自性,根本的本體功能,無所不在,不生不死,法身。報身,我們叫報身,成了佛改個名稱了,不同了,也可以說應化身。那麼這個報身啊,我們的肉體就是受報來的,苦受、樂受、不苦不樂受這一切的感覺,都是果報所生,這是報身。那麼成就的人就是感應的身體,也叫應化身。還有一身呢?就是化身,所謂生生不已,千百萬億的化身,譬如我們剛剛討論過觀音菩薩的三十二應身,也就是他的化身,有三十二種不同。
其實我們本人,我們這一切凡夫也有這三種功能,報身、法身、化身。當然我們這個凡夫,你看每一位都有三身,當然法身,自己的心性只要沒有死以前還有思想的這個靈性就是法身。報身就是這個身體了,現在在這裡受報,或者生病了,或者吃苦了,或者高興了。化身多得很,你多生幾個孩子就多化身幾個了,一代一代化下去,越化越多,人口充滿,化身出來的,這是凡夫的。
修成功了化身就是一念動就可以出來一個我,另外一個我,千千萬萬個我到處都有,那當然,我們只能想像,那麼多了當然不要吃飯不要穿衣的,不然很麻煩,隨時可以收回。就是道家所講的話,「散而為氣,聚而成形」,就到了化身境界。散就是一念不起,化身作用你找不到我,什麼地方都沒有,要使你看見就看見,散而為氣,聚而成形。那麼觀音菩薩在這裡沒有說明,但是我們瞭解了他這個是成就的身心,所以因此他有三十二應身。
他非常同情這個世界上六道眾生的痛苦,因此只要念我名,在我的身心生命上獲得十四種無畏功德。無畏是佛學的一個名詞,譬如我們佛學講佈施,佈施有三種,財佈施叫外佈施,法佈施是內佈施,還有第三種是無畏佈施。
譬如我們拿出錢來幫忙人家,捐一點錢救苦救難,這個是外佈施,叫財物的佈施,還容易了,但是已經不容易了。因為錢,呵,好困難啊,這個世界上的眾生啊錢就是命,所以四川人的話,錢錢錢命相連。出一毛錢開始很慷慨的,過後越想越痛,所以這個出錢很難啊。有人說勸人出錢如鈍刀割肉,快刀割肉不痛啊,一下,鈍刀割肉啊想起來慢慢痛,過後更痛,所以錢財物很難佈施,真正佈施的很少。所以佛教育的俗語,富貴發心難,在富貴中放下了富貴來修道,發心很難。貧窮佈施難,不過不同,在我的一生經驗只有窮人才肯佈施,有錢人不肯佈施。因為窮人才同情窮人,有錢了更愛錢,不愛錢這個人不會有錢的。怪事,天下事很怪,這個就是不可思議,佛法不可思議,眾生業力也不可思議,它兩個相等。所以這個外佈施還是財,財物佈施還是外佈施。
內佈施就更難,內佈施是什麼?第一法布施,法佈施是智慧的教化人家,開發人家的智慧,是法佈施。教人家學問,開發人家這個就是法佈施,這還是粗的。細的怎麼叫法佈施?你的雜念妄想煩惱自然放下,丟開了,提得起放得下,隨時放下,心中無事,一切無事。心中無事這個話很好聽,做不到的,人無事啊,會生非啊。所以我們小的時候講笑話,你們看了《三國演義》,他說你們曉不曉得周瑜的媽媽姓什麼?諸葛亮的媽媽姓什麼?張非的媽媽姓什麼?我們這個《三國演義》看完了也沒有說媽媽姓什麼。哎,你不懂,周瑜講的即生瑜何生亮,周瑜的媽媽姓即,諸葛亮的媽媽姓何,張飛的媽媽,無事生非,所以姓無。所以一切眾生啊,真到了心中無事會生非的,所以法佈施也很難,內佈施。這兩個也許修道人修成功了還做得到,利他的功德。
給人家無畏佈施做不到,人生都有恐怖,無畏就是憂患,人都在憂患中,你看哪個人說不怕?你怕不怕死啊?你怕不怕你那個股票跌價?你怕不怕那個退休金利息拿不到啊?隨時在怕中,怕自己生病。愛情呢?沒有愛情以前想愛情,怕人家不追我,追到手怕掉了,怕飛掉了,人生無一不怕。真達到無畏佈施,一切都放掉,菩薩境界,所以無畏佈施。所以我常常說無畏佈施也很難,有時候說謊話是無畏佈施,說人家找你這個有個事,我有個困難。不用緊,你去,我支持你。你屁用都沒有,不過他得了這一句話,格老子我不怕,有某人支持我,嗨,這就使他成功了,無畏佈施,所以呀,你儘管求菩薩,菩薩經常給你無畏佈施,總會保佑你的。
觀世音菩薩不像我這樣亂講啊,他講的真話,我靠不住。他說一切眾生在我身心上,就可以獲得十四種功德,無所畏懼。這要注意了,我看我們在坐的好幾位博士,學科學的在這裡,要注意啊,這個完全是科學了,真的大科學還沒有人發現,你們好好去研究。音聲的作用,上面自性證到,是音聲返聞聞自性,現在是用音聲,能夠救人也能夠害人。
我們知道象光學一樣,你看光學,人類現在發明了死光了,其實一照的話,通通人死光了,就死光了,連飛機飛彈碰到死光都沒有影子了,就化掉了{聽錄註:南老師說的可能是激光}。但是同樣道理,一樣還可以有活光,要你不死光給你一照,你就不死,可是科學家還沒有找到。
聲音也這樣,有一種聲音可以殺人也可以救人。我看科學沒有發明,呵,中國人發明的早,武俠小說裡有,呵,什麼彈琴啊,吹笛子啊,那個武功都會使你死,哎呀,我說中國人的科學真高啊,這是武俠小說亂想,幻想都想出來。但是人類的幻想都是智慧,你不要看科學家,科學家就就是幻想來的,科學東西的發明就是幻想來的,可是觀世音菩薩講的不是幻想啊,沒有人求證到這裡喲。
他說有十四種無畏功德,他講音聲念觀音法門。
「一者。由我不自觀音」。注意這個文字:「以觀觀者。令彼十方苦惱眾生。觀其音聲。即得解脫」。這個道理,他說第一條,他有十四種無畏功德,可以使眾生念這個音聲而得道,豈止得道而已呀!得一切解脫。他說由於我,觀世音菩薩講「不自觀音」,我自己不自己觀音,你看她講話多矛盾啊!菩薩說矛盾話,如果你聽不懂,菩薩在扯謊,怎麼呢?他上面明明講過他自己聞思修三昧來的,初於聞中,入流亡所。在哪一頁啊?我們把他證據找出來。初於聞中,入流亡所,他明明利用音聲而成道的。所入寂寂,他明明利用音聲而成道,上面報告得很清楚,最後到了動靜二相,了然不生。他一切成就以後報告,現在講啊,「由我不自觀音」,你看文字上不是自相矛盾嗎?他講的話一切不承認了,沒有。是我們讀書看經,你文字也沒有看懂,你也提不出問題,就像我這個人啊,亂七八糟的腦筋會給你們找問題,你們啊是個好人,不像我壞,讀書也不肯找問題。讀過去了,哎讀了沒有?讀了。結果書是書你是你,實在沒有讀,尤其讀佛經處處是問題,你看我們給你找到問題了。他自己講聽觀音入道的,現在說我「不自觀音」,他當面扯謊,這個菩薩。他沒有扯謊,我們沒有讀懂,成就了以後,「不自觀音」,再不需要再修了。
為什麼叫不自觀音呢?「以觀觀者」,這是答案,這兩個觀怎麼觀啊?以能觀的那個功能,譬如我們聽聲音,我講話諸位聽到,這個聲音以你諸位大家本人做立場,我講的話是你所聽的;你聽的嗯這個我聽懂了,那個嗯聽懂了,那個是能聽的,能聽。一個所聽,所聽就是聲音的現象,能聽的不在聲音上面。那麼能聽的這個東西本身屬於聲音?不屬於聲音,它是無聲的,所以它能起聽的作用。所以觀音菩薩修到這裡,他以能聽的功能成就了以後,「以觀」就是觀察三千大千世界,十方三世一切眾生,「以觀觀者」,觀察那個所觀的,看每一個眾生心理狀態發出的聲音。譬如我們大家都聽到什麼呢?只能聽到人的講話,沒有辦法聽到他的心聲,而現在西醫只好用那個聽筒聽心臟的跳動。但是他心裡頭說什麼話,我們給醫師檢查心臟跳動,雖然不說話,我們心裡還在罵他,格老子快一點,輕一點嘛,冷得要死,還在動,心裡。可是醫生他聽不見啊,他只聽到心臟的跳動,那個是動相,還不是心聲,心聲聽不見啊!譬如我們現在自己也聽不見啊,自己裡頭的氣,呼吸的動相同血液走動的聲音聽不見,你把耳朵這樣一蒙起來聽見了,嗡嗡嗡。
「二者。知見旋復。令諸眾生。設入大火。火不能燒」。只要南無觀世音菩薩這個名號,走到火裡去火燒不死。這個大家聽了不會信,你們也沒有看過,我們當年看過大陸上有些所謂吞刀吐火玩把戲,現在表演玩魔術也有啊,火燒了放嘴裡,那個有藥,嘴裡已經含過藥了,火進去沒有關係,那個還不是化學?要藥的作用。有些用咒語,念了一個咒子火進去,那多了。我們昨天還跟一般年青學生講,大陸上講宗教信仰的這個精神的這個力量。
我們在大陸上看到,像峨嵋山哪,五台山啊,那些老太太鄉下人,三步一拜,來朝山進香的,有些怪了,一些鐵釬,鐵的真的鐵,從這裡插進去,和這裡對穿,對穿這樣穿來,兩邊吊鐵絲兩個香爐,那好幾天啊,拜到山上,最後搞完了,香爐拿掉鐵絲拿掉,兩邊也沒有疤,什麼道理?講不通。還有些手上吊香爐,這個地方就是那個針穿過去喲,肉要穿進去,吊一個鐵絲掛一個香爐就掛著,三步一拜走好幾個月,最後拿掉這裡也沒有事。我是做不到的,因為做不到,所以拿掉一定有洞,他有這個信仰就會做到,這個生命的力量信仰的力量有這樣大。有許多人硬是這樣做。
你譬如說火不能燙,那還不是靠藥物,有些是用物了,那麼你說火不能燒,當然氣功做到的也可以,氣功真練到家了,這個氣功一閉,在大火可以過去,那道理是什麼?氣功到家了,用這個原理我們還可以解釋,這個還可以相信。氣功到家了吸吸停止了嘛,毛孔還在呼吸向外面排啊,把火力排開了,功夫到了,這個還做得到,還有理由可講。有許多超乎情理以外,那真是不可思議了。
現在觀世音菩薩講的超過情理以外的,你念南無觀世音菩薩,入火燒不死,掉到海裡也淹不死,只要你真誠念。但是幾個人做得到?我前兩天正給青年同學們說笑話,也是真話,我說你們沒有看到,大陸上當年很多的外道,外道並不是說看不起他的意思啊,表示方便,左道三千,旁門八百,各種宗教。
黃河以北有個叫理門,初來到台灣變成理教,這個理門理教在黃河以北,是幫會也是個宗教。就是明朝亡了,理教的祖師爺叫楊主,這位創教的祖師是明朝的一個進士,因為清朝入關亡國了,不願意做亡國人,創教,保持民族文化的正氣,所以創了理教。我們到了北方大陸上,當年啊,譬如說碰到個朋友,請他抽煙哪。哎,對不起,我在理,趕快把煙收回了,在理就決定不抽煙不喝酒,一切都很規矩守戒。那麼同南方的全中國的同善社演變,演變了很多,現在就叫做一貫道,也是同善社的後身。開始清末的時候是同善社,同善社前身還多了,這個我們不管它的來源,講理門,所以你在理教裡頭拜師以後傳你一個不傳之密,叫做五字真言,五個字的咒語,六耳不同傳。六隻耳朵不傳,什麼是六隻耳朵啊?就是嘴裡告訴你,師父在傳道時在耳朵邊上告訴你,只有你聽到,第二個人不能聽的,平常在心中念。
我還看到一個理教的人,念到肚子裡有聲音,把耳朵貼在他肚子裡頭嗡嗡嗡在講話,我還真聽過。講些什麼?嗡嗡嗡聽不清楚就是,的確在講話,那麼我們在當時啊,年青斷定是氣功,這沒有什麼稀奇,那個氣練到在裡頭把腸子水啊這樣咕嚕咕嚕講話,當時判斷是這樣。因為不懂這個理教,奇怪,但是他這個五字真言平常念到有人都肚子裡在念,練到這個氣功。
那我還看到一個,他念到這個程度,肚子會念這個咒子,經常念的時候,腳底下有時候坐在那裡呀,當師父的。這個人當師父的,下面幾百弟子啊,每人上來敬他敬一杯茶,因為他不抽煙不喝灑。但是每一個弟子這一杯茶,他一定喝完,他幾百個弟子啊,喝了七八百碗茶,我們說這個水到哪裡去了?他坐在上面幾個種頭,喝了幾百碗茶,總有個去路吧?在哪裡排出來啊?最後嘛,這個排水也是這樣看不見。最後我們想辦法要訪道嘛,就是摸個底,不像你們磕個頭就相信,我們是相信是相信,要摸清楚了才幹的呀,這個頭也不好磕下去啊。然後想辦法在他後面,他光腳的,下面一個洗衣臉盆,他這個茶這樣倒下去,到腳底心啊,都是濕的,洗臉盆都給是水充滿了。好,這個功夫,不要說有道沒有道,這個氣功就了不起。那你假使喝酒也不醉啊,喝下去他把它逼到腳底心就出來了,就是通了的,這個了不起。
但是這個五字真言是什麼?還是不懂,那麼他們教理說碰到急難的時候,如果給人家砍頭啊,碰到災難,槍打過來,這個刀砍過來,只要把這個五字真言開聲開口一念,槍也打不進,刀砍不了,頭也殺不了,據說非常靈驗,當然我們也沒有去拿頭去試了。後來總算把它求出來了,哎呀,東求西求,說你教人家的秘密告訴人做不到,你說是什麼?五字真言五個字?觀世音菩薩。哎喲,這個求這個,好苦啊,它是六耳不同傳。
還有一派道家,在這裡現在台灣還變成兩個宗教,那這些來源他們祖師爺嘛,我們都熟得很。他能夠畫符,一碗水,你生病了,給你一喝就好,在大陸上好靈啊,就是不傳這個咒子。然後這個非學不可啊,我們比你們年輕好奇啊,這個非學不可,一碗水不大花錢,指頭畫畫,當然學啊。最後學怎麼樣怎麼樣,後來曉得了,我也不學了,也不靈了,他的咒語是什麼?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安,哎呀,我說我從小就會背嘛。可是我是背來沒有用啊,他用起就靈啊!信的問題,這個精神信力。
所以佛在《華嚴經》上告訴你:信為道源功德母。一信,你信一個泥巴是佛,你也成佛了。你說你信一個,你叫阿貓阿狗叫它是老師,你真的把它當佛看,你也成功了,不是他成功,你自己的信。所以你看我們看基督教的《聖經》,耶穌啊,那些麻瘋病人,生病的,耶穌過來了,那些跪著來拜拜,看到耶穌在他衣裳邊上摸一下,那麻瘋病好了。那個《聖經》上記載,主啊,感謝你救我。耶穌說不要感謝我啊,感謝你自己的信。一點都不錯,所以耶穌說老實話,後來吃耶穌的說假話{聽錄註:「吃耶穌的」可能是指靠基督教生活的人},耶穌說的都是真話,不要感謝我,感謝你自己的信救了你,一點沒有錯,信念有如此的重要。
所以講到現在觀世音菩薩這一條,他說假使有人,「知見旋復,設入大火」,假設進到大火,大火不能燒,我們讀書就讀過去了,沒有留意,它是個科學。怎麼做到修到大火不能燒?四個字「知見旋復」,這可難了,這要你念觀音菩薩的修,返聞聞自性,到達一念清淨,所以心空萬緣放下,一念不生,證到真空。「知」我們現在思想是知,裡頭有思想知道什麼這是知。「見」眼睛看見這個謂之見,我們眼睛閉起來也在看哪,閉起來看那個黑洞洞的,看到沒有東西,在看,也在看。這個是現象,開眼看到現象光明,是看見的見,閉起眼睛是看到黑暗,看到沒有東西也是見,這是見。知就是能夠思想的知,知和見兩是心性之體所起的功能,我們普通叫做精神部分思想部分,這個思想所知所見,能知能見這個知見是個現象,「旋」就是旋轉回轉來。
所以因此啊,講萬字,我講阿彌陀佛,觀阿彌陀佛胸口的萬字,有人國外的拚命寫文章南某人講錯了,「萬」字這樣寫那樣寫,現在我也懶得理這個問題,前天還有人提。「萬」字究竟向左轉還是向右轉?那麼我們中國的佛經上畫的佛的胸口這個「萬」字,經典上都是這個樣子。但是他說要向哪一邊轉,那是希特勒的符號,當年納粹,希特勒的符號向那一邊轉的,跟佛經上「萬」字轉的方向不同。佛經上注出來胸口這樣轉,究竟哪個對呀?他說那個對,這個不對,都錯了。萬字代表什麼?是個圓圈,這個是轉動的,你把邊上連起來,中間是個十字架,外面連起來是個圓線,是個圓球嘛。
這個要懂《易經》了,天道左轉,地道右轉,這個地球是這樣轉,太陽是這樣轉的,地球是反過來,一個正轉一個是反轉,所以太陽月亮地球在太空中不會碰到,都是這樣轉會碰頭啊,很快就爆炸了。所以《易經》上告訴我們天道左旋,地道右旋,一左一右相反的,不同。
所以我們中國人寫字啊右轉,右轉是順轉,這樣寫下來,寫英文字,那ABCD是這樣轉,橫的,左轉。為什麼東半球西半球兩個是不同?所以兩個文化不同,一個是這樣轉過來的,一個我們是這樣轉過去的,所以我們坐飛機到那一邊是這樣的,他們坐飛機到我們這一邊是這樣的,天道左旋,地道右旋。左旋謂之逆轉,右旋是順轉。當年希特勒用的標記是右旋順轉。順為凡,逆為仙,順轉的生生不已是順轉,這個流水一樣流出來。倒轉來回轉去呢?回到那個本起源頭的地方逆轉,這個道理。所以為什麼講那麼多?講這個「旋」字,旋轉這個旋。
為什麼旋轉這個「旋」字做如此解釋呢?因為下面還有個旋復,「復」者回到本來那個地方。復,這個「復」在《易經》裡是個卦名,地雷復,回到原來那個地方謂之復。所以叫復新,重新來,重新來重新從那個根本來,那麼這個是復,復就是回到原來那個地方。所以我們古代《易經》的文字,無往不復,有去的就有來的。你想怎麼樣丟過去,一個球一樣,怎麼打過去,有多大的回力回轉來是相等的,這是復的道理。好了,我們又上了國文課,旋字同復字認得了,這個意義也懂了。
現在觀音菩薩講,第二點要知見旋復,這是一步功夫了,像我們學佛念佛念觀音打坐,一邊念佛一邊心裡頭亂想,這個知見都向外面奔放。然後念到好的時候,嗯,觀世音菩薩,觀世音菩薩,噢,差不多,有光了;觀世音菩薩,我快要成道了,這個知見在那裡轉呢!向外轉,這個知見要回轉來做知性的清淨,最清淨的時候,空到極點的時候是無比的能力,知見旋復,回到那個不知不見之地,就是《楞嚴經》上面講過的,提起大家注意了,不要白聽了《楞嚴經》,佛在上面見見之時,見非是見,見猶離見,見不能及。心性的本體,我們眼睛是向外看,耳朵向外聽,六根都向外用,都揮發了。
所謂得道的人都攝六根並不是收回來,找到那個能發出去那個根本的地方就是旋復,到這個空性的境界,空不是沒有,到達了空,有無比的功能。
譬如我們這個物理的世界,地球不算了不起,偉大啊,地球已經很偉大了。假使太陽熱能加強了,地球就毀滅了,地球不及太陽的威力喲。那麼太陽真偉大嗎?不一定,這個太空現在科學都曉得嘛,有比我們這個太陽威力大百倍的還很多,這個太陽還是吃不住啊,也會爆炸,什麼最偉大?虛空最偉大。管你太陽也好,銀河也好,電也好,一切都在虛空中,虛空沒有動過,你成也好,毀也好,所以自性的空性,拿物理的道理你可以瞭解,自性的空性比這個物理的空還要偉大!空能生一切法,空也能破一切法,所以知見旋復,不是隨便講的喲,要修持到這個功夫這個境界這個功德。
那麼「令諸眾生,設入大火。火不能燒」,所以假使你碰到大火中,只要提一句,誠誠懇懇念一句南無觀世音菩薩知見旋復那個功能,他進到火裡頭,火都燒不了。至少我們曉得在佛學的科學,我們加一個名稱,不是一般的科學,它本身也是個科學,它也是個哲學,至少在這個邏輯上你懂得了,人生命是有這個功能,火燒不死的功能,「知見旋復,令諸眾生,設入大火,火不能燒」。這是第二條,十四種功德的第二條,講觀音法門。換一句話說你學科學就要瞭解,這個聲音的功能還有那麼多,今天沒有發現呢!科學家還沒有發現呢!那麼過去別的宗教也沒有講。只有觀音菩薩統統講出來,音聲的功能,所以叫你們念佛啊唸咒啊,好好的念,有無比的功德。第三不同喲:
「三者。觀聽旋復。令諸眾生。大水所漂。水不能溺」。掉到水裡淹不死。當然我們一掉到水裡什麼旋復啊,那跟著水就旋走了,那當然旋,旋而不復啊。掉到水裡頭時沒有覺得自己掉下去,不驚不怕,一念專一,或者一個咒語音聲輕聲念。「觀聽」,不是知見哪。把能聽聲音的,我們人聽靠耳朵聽,能聽聲音能觀聲音聽覺這個作用不向外走了,旋復,回轉來。他說假使心中持觀世音菩薩的聖號,掉到水裡去了,至心一意念南無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心中在念,嘴巴當然不要張開了,張開水就要進來了,不但嘴巴不張,眼睛開著都沒有關係,就是你沒有這個功力,眼睛吃不住那個水力,沒有受過這個訓練,只好閉起來,耳朵要旋聽。觀聽是非常科學的,為什麼?觀聽的時候當然耳根就封閉了,不聽了,耳通氣海,身體內整個都是氣了,身體充滿了氣,水當然淹不死,浮上來了,就那麼科學。但是你功夫要做到啊,你到那裡啊,你、掉進水裡說,哎我想想看《楞嚴經》當時怎麼聽的呀,你再聽「觀聽旋復」沉到底,那不要怪觀音菩薩,這要平常功夫。「觀聽旋復,令諸眾生,大水所漂,水不能溺」,水都淹不下去,這是第三條,三種功德了。
「四者。斷滅妄想。心無殺害。令諸眾生。入諸鬼國。鬼不能害」。那要實證這個,但我們做不到。人為什麼碰到魔鬼會害怕?因為人自己的下意識裡頭有侵害人家的心理,這個根根沒有除。假使無害人之心,魔鬼根本不可怕,魔有什麼可怕?魔也是人變的,鬼也是人變的,充其量他把我害死,害死了我也變鬼,我們倆正好打一架,有什麼關係呢?這沒有什麼。人之所以怕鬼怕魔,想像,因為下意識有個亂想像,覺得鬼沒有看過就怕。所以我常常告訴年輕人,世界上鬼也不可怕,魔也不可怕,最可怕的是個什麼東西?---人,世界上最可怕的莫過於人,人可怕得很哪,知人知面不知心啊,那太可怕了。因為人會變鬼,人會變魔,這些都是人變的嘛,所以鬼魔有什麼可怕呢?那麼我們這個說法不徹底。
觀世音菩薩說,只要你斷滅妄想,心空無念,沒有一切妄想,而且心有慈悲心,不殺害。鬼魔對你沒有辦法。人為什麼要怕鬼?
你說魔,魔有什麼不對?佛要度一切眾生,魔不是一切眾生啊?魔也應該度啊,不要變成仇人。你看不要說佛,耶穌都做到了,如果別人打我的右臉,還把左臉拿過去給他打,那才是耶穌,這是耶穌,這是爺爺呀,爺爺都做到,我們佛還做不到?學佛的人。人無殺害他心,斷滅妄想,心無殺害,只有慈悲。那麼「入諸鬼國,鬼不能害」,你就是到了鬼國,鬼也害不了,鬼也不會害你,你真到了無殺生,一切慈愛別人的心,那鬼都皈依你,他都會保護你,不會害你。人有侵略人家的心,所以人家要殺害你,這是必然的,鬼、魔也是六道中的眾生之一啊。這個道理瞭解了,我們把觀音菩薩的他所講的這個功德道理參透了,絕對相信觀音菩薩有這個功德,有這個威力,就是非常合理的事就是第四條。四種無畏功德,無畏什麼?不怕。
「五者。熏聞成聞。六根銷復。同於聲聽。能令眾生。臨當被害。刀段段壞。使其兵戈。猶如割水。亦如吹光。性無搖動」。這個困難了,這困難了,換一句話你練到這一步比義和團還歷害,槍打不進來,刀砍不進來砍不死你,什麼武器都不能傷你,但是你看我們做不做得到?
「熏聞成聞」,返聞聞自性,你利用音聲在修,譬如我們現在聽這個冷氣換空氣的機器的聲音,聽到了聞而不聞,心念沒的妄想,完全清淨,聽到了空的境界,這是觀音入道之門的初步。完全證到空了以後,真空要起妙有的作用。「熏聞成聞」,那空了以後,真得到觀音法門的空定,清淨以後,熏聞做到了,就是聞性的功能歸到清淨。怎麼叫成聞呢?你一念之間入定在這裡,三界裡的聲音,科學家要很精密的儀器才收到銀河系統的高音譜,那個大音聲,現在還沒有完整,只曉得銀何系統隨時有一種音聲放射過來,當然還搞不清楚。如果一個得道的人三界聲音都聽得到,「熏聞成聞」,就有這個功能。也可說任何人的生命都有這個偉大的功能,你自己沒有修道,沒有發起來,修到觀音的境界,熏聞成聞。
「六根銷復」,那個時候聽到不是耳朵聽啊,六根就是眼睛耳朵鼻子身體嘴思想都空了,空的境界裡頭能知一切音聲,能出一切色相,自性的功能,所以性空緣起,就是妙有的功能。這個熏聞成聞發起這個能聞的作用,
「六根銷復,同於聲聽」,等於我們現在有耳朵聽聲音一樣,可是我們有耳朵聽聲音很可憐,聽得很有限度,如果有個隔音板給你一隔住,聽不見了。如果在定中不用耳根聽的,六根銷復,一切聲音同一聲聽,相同於現在我們凡夫那個耳朵能聽聲音一樣。你說這個功夫,明心見性證得空以後,你要至誠念觀音菩薩,熏聞成聞,六根銷復,同於聲聽。
那麼「能令眾生,臨當被害」如果有加害人你,拿刀殺你,拿槍來殺你。
「刀段段壞」,他刀砍到你身上他刀會斷了,片片都掉下來變成廢鐵,那個子彈炸到你身上變成瓦塊了,就掉下來沒有用了。刀段段壞,當然菩薩做到,我們這些薩菩做不到的呀。那麼使一切眾生「兵戈」,這些武器到你身上猶如割水,怎麼回事?也過來了,沒有事,一點也不痛沒有傷害到我,因為我身體是空了嘛,證到身空。
「猶如割水」。割水就是用李白兩句詩了,抽刀斷水水更流。那根本殺不死,沒有用。
「亦如吹光」,那個刀在空中好像風吹的光影一樣,同我毫不相干。
「性無搖動」,你自己真證到空性,就到這個境界。
所以象中國當年肇法師最後被殺害,悟了道的。肇法師不是僧肇,另外一位肇法師,最後受報被殺的時候,寫了一首偈子,受了政權的逼害被殺寫了一首偈子。四大本無我,古人臨刑啊,不是槍斃是殺頭,四大無我,身體是四大。五蘊本來空。將頭臨白刃,猶如斬春風。就是這個境界。那麼我們曉得這是祖師啊,禪宗的祖師得了空的,就是觀音菩薩所講這個境界:四大原無我,五蘊本來空。將頭臨白刃,猶如斬春風。
此外一個文人,我們都曉得大家,很有名的,清朝初年那個金聖歎,批《三國演義》,其實不是金聖歎,後來別人沾在他身上,這個故事。金聖歎最後是被腰斬於武門,最後臨刑,不是被殺頭,腰斬,這個清朝對他特別殘忍,說他犯罪殺頭就好了,還要砍一半,腰裡頭砍一半,腰斬武門。他臨死的時候,他素來很滑稽,批《三國演義》。我們都曉得要死的時候啊,這個拉出去砍頭,大家都很同情他了,問他還有信什麼帶給家裡呀?他說請你告訴我家裡孩子啊,有句要緊的話我忘記了講。這個殺頭的劊子手就問他什麼話啊?他說你告訴我兒子有個不傳之秘,花生米跟豆腐乾兩個合起來吃有火腿的味道,不要忘記了,他就那麼滑稽。但是他臨出獄的時候,要被殺以前還是有幾句可憐的詩,跟兒子要分手了:蓮子心中苦,梨兒腹內酸。這也是他的詩,蓮子心中苦,這個蓮子的那個心是很苦啊,這個雙關的話,可憐。梨兒,是個梨子,腹內,那個肚子裡的核是很酸的,那麼這些還不是正文,這個蓮就是代表了可憐的憐,憐子,可憐我的兒子還小,我被殺。梨代表分離的離,離別的離,梨兒腹內酸哪,這個心裡頭還是難過。可是他真到殺頭的時候,這個刑場上大家都很愛他的才了,問他還有什麼?他說我有首詩還沒有做完,做完了再動手砍頭。那麼人家叫拿來紙和筆,他說鼉鼓三聲近,夕陽將欲斜,黃泉無旅店,(黃泉是陰間哪,陰間也沒有觀光飯店,也沒有國賓飯店,遠山飯店。)今夜宿誰家(我今天夜裡住在哪裡呢?到陰間去住在哪裡?)。然後把筆一丟,好吧,殺頭啊,開始。就那麼氣派,當然金聖歎固然不錯,他也是學禪的,這些人都是學佛的。你說沒有心得嗎?很有心得,到臨死無所畏懼,談笑風生,最後還跟人家倆幽默,鼉鼓三聲近,夕陽將欲斜。黃泉無旅店,今夜宿誰家。他說你叫我到哪裡去住啊?這是講我們現在回轉來講本經附帶的笑話,說明了第五點觀世音菩薩說熏聞成聞,六根銷復的功能,雖然刀兵傷害不了,這是第五種功德,無畏功德。第六種無畏功德:
「六者。聞熏精明。明遍法界。則諸幽暗。性不能全。能令眾生。藥叉羅剎。鳩槃茶鬼。及毗捨遮。富單那等。雖近其傍。目不能視」。這是世間非人的鬼,我們普通人叫做鬼,這個人間講,常有的。有這種鬼,什麼鬼?
我們先解釋「藥叉」:是非人之類,是阿修羅天與人之間的,飛空無體。
羅剎:女的夜剎,非人之流,介乎人與天之間的,那麼有這一種,當然一般人很少見到,在深山大澤過去都有,其實鬧市地方也有,鬧市來它也讓你看不見。
鳩槃茶:那是非常可怕的鬼,很難看的,我們做夢被壓著的,這一類的鬼。
毗捨遮:是吸精的鬼,人在睡眠的時候啊,尤其是男性有時候遺精啊,就是這些東西吸走了的。在你哪裡吸呢?它不在你頭頂吸,腳底心一吸就走了,並不一定嘴巴吸喲,那些精怪它這個爪子在你腳底心搭到一點隔開一點就把你吸開了,就那麼樣就吸走了,男女都一樣,專門有這個鬼。
那麼「富單那」:富單那是生病的鬼,這一種生病鬼這一類。這個都經常有的,所以有時候做夢到被壓,這種都是小鬼,沒有什麼可怕的。這一種東西呀,只要你精神旺盛一清醒了,它就受不了,就跑掉了,當然還不及人的,可是人在昏迷中,只要你迷糊了,他比你都高明,就是這樣,這些東西。所以觀音菩薩講第六種無畏功德,你懂了觀音菩薩,你只要睡以前或者睡中,或者我們覺得被壓住了,或者有時候惡夢來的時候,就怕你忘記了,不忘記一念觀世音,它就完了。為什麼觀世音菩薩有那麼大的威力呢?
「聞熏精明」,觀世音菩薩告訴你不要感謝我,感謝你自己。你自己那個觀音的功能,聽聞聞熏裡面精明,一念清醒了,哎呀我要念。有些人壓著了就拚命翻,翻,越翻你翻不動,我們這個事情我年輕的時候也被壓過,不過我壓過幾次我就懂了,這個何必翻呢?它壓著也蠻好,我覺得在享受按摩,格老子讓你壓壓看,嗯,他一點辦法都沒有,他就壓不住了,我也醒了。你越給它空啊,越覺得壓不動,不動我就不動嘛,我看你怎麼樣壓?它就完了。實際上呢?也是個心理作用,你這樣一來我看你怎麼壓?你即奈我何啊?就是髒口的,格老子,我看你怎麼辦?那你心裡頭已經清醒了嘛,聞熏精明,這個心裡能聞之性已經很精明了。
那麼「明遍法界」,你心裡頭一明白了以後,這個心性的功能,觀音法門的功能遍於法界,空性的力量。那麼這個空性的力量,你正定這個功能,所以我剛才引用耶穌講的「你不要感謝我,感謝你自己,信救了你。」
那麼「則諸幽暗。性不能全」,只要你真正一明白了以後,一切幽暗,看不見的,幽是看不見的,我們普通講幽冥,幽是幽,幽是陰的冥是陽的,幽冥這些陰陽,那麼幽暗,性不能全,這些鬼啊,這些東西都屬於陰的境界,他怕你心明白。那白天怎麼不敢來壓你?必須要等你睡眠,昏覺的時候才行,你的第六意識昏迷了,它才起這個作用。我知道了,你壓就壓吧,如果你練過功夫,我們比比看?看哪個軟?看你把我壓得扁不?那他也沒有辦法。
所以自性的「聞熏精明,明遍法界,則諸幽暗,性不能全」。陰暗中的東西,它的功能是有限度的,所以觀音菩薩說在這個時候你只記住觀音,這個心念,使你的心力增強了。能令眾生裡頭的這些所謂非人等。佛經上經常用「人非人」等,這個「人」是一句,就是我們這些人;非人不是人。但是不是鬼喲,鬼是鬼道喲,鬼是一道啊,六道裡有鬼道。非人有些像人不是人,有些是有形無色,有影子看不見,有時候晃一下有個影子一樣,那些東西,你用不著怕,這個生物。鬼在哪裡?鬼就在人間,算不定他在這裡坐著,我們就坐在它身上,它也坐在我們身上,無所謂,它兩個陰陽電不相干的,有時候我們在鬼肚子裡過去,鬼在我們肚子裡過去,等於空氣和光一樣,在我們身上都透穿的嘛,空氣在我們身上也穿的,光在我們身上也穿過來穿過去的,所以沒有什麼。那麼這個樣子,他說可以使得,只在你心念清淨念觀世音,聞熏精明,心中一明白。這些非人等乃至鬼,
「雖近其傍。目不能視」,它雖然挨著你,沒有辦法靠近你,因為你自性的陽氣充足,自性的光明發現了,清醒一來,人腦子清醒就是自性的光明,這些非人鬼呀沒有辦法挨攏來,就怕你昏迷。尤其昏迷了以後,膽子又小,哎喲,那個地方有鬼呀,你這樣一叫一縮籠來一抖,你就是那個鬼差不多嘛!他怎麼不來嘛,這個電感很容易接近嘛。鬼就怕凶人,我非要看你一下不可,你過去一摸一點影子都沒有,他怕你的。所以這個地方也是這個道理。
「七者。音性圓銷。觀聽返入。離諸塵妄。能令眾生。禁系枷鎖。所不能著」。假使做到這個功夫,一切束縛捆不住你,刑具你都戴不上。那要做到什麼?
「音性圓銷」,還是觀音法門,念觀音,聽聲音的。這個聲音,譬如我們講話,大家在聽,這個我在講,發音發聲,諸位聽到,聽到這個音聲有沒有?空的。我在空說,諸位在空聽,以空聽空,好像有這個聲音,過後皆空,講了多少話都沒有了,所以「音性」它的自己聲音,「圓」,那麼這個聲音過了沒有了?它永遠有,無所不在,再講又來了,你說有嗎?它是空的。「圓銷」,這個聲音過了沒有了,充遍一切世間,它無所不在,也無所存在,「音性圓銷」。
「觀聽返入」譬如我講話,諸位聽到,現在靜下來看看自己能聽那個東西不是腦子所想也不是耳朵,那個能聽的功能,自性的功能,聽聲音回轉來本來清淨地方,假使我們把意念一空啊,當面最大的聲音聽不見。所以人到入定,什麼叫入定?意念完全空了,忘我忘人,亡一切相,最大吵鬧的地方沒有聲音了,聽不見了,聲音同我不相干,所以怎麼樣叫入定呢?「觀聽返入」,回到自性空的境界。
「離諸塵妄」,這個時候離開了一切妄想,塵勞煩惱,塵世間一切煩惱都離開了。譬如我們講眾生起煩惱,哎呀,某人啊告訴老張啊,我聽老張給我講,老張又對老劉說,說我好壞啊,我氣死了,人就是這樣。那個虛妄不知道,你曉得這一切音聲都是假有,「離諸虛妄」,虛妄音聲何必聽它?那麼之所以這個聲音,這個人恭維我,哎呀好高興啊,他講我好。你看有一些人買一件新衣服,好漂亮的衣服!啊?好啊?真的呀?一身都扭起來了,塵性虛妄不知道,眾生受這個虛妄騙,誰騙你?都是自己騙了自己。
「塵性虛妄」,所以假使離開了一切塵勞妄想,一切音聲聽不見了,聽而不見,有什麼呢!你說好聽的音樂,恭維你的話同罵你的話是一樣的,都是自性虛妄。如果修行到達這個境界,同觀世音菩薩這個功能,那麼就是什麼功德呢?一切的機械、繩子捆不住你,你如果被人家戴上枷鎖啊、手拷都戴不住了。這個很簡單,這個人當然解脫了嘛,解脫了,束縛在身上沒有關係,你手拷拷不住啊,刑法。我看我們天天拷住,你看領帶就綁住了,領帶。綁了這一個,中國人以前這裡栓一條啊,帶狗的栓一條,現在我們就是幾十年都是這樣,那麼都是給枷鎖綁住啊,枷鎖並不是誰把你綁住啊!自己綁住。心清淨了,這個東西就清淨了。所以觀音菩薩十四條裡頭所講的無畏功德,都是講功夫的境界,特別注意,不是空話,就是說你念它念它,要到達,修證到什麼程度就做到了。那麼第八條呢?
「八者。滅音圓聞。遍生慈力。能令眾生。經過險路。賊不能劫」。第八條,念觀音法門修到了,唸一聲觀世音菩薩,碰到土匪,土匪不會劫你,不會搶你,搶你也搶不走,搶不了。但是有個條件,「滅音圓聞,遍生慈力」,你對一切音聲,罵你也好,恭維也好,一切音聲吵的鬧的,動靜二相了然不生,這個境界「滅音圓聞」,圓滿普遍,能聞之性盡虛空遍法界都有,那麼這個時候你在自性的境界裡頭,自然生起無比的慈悲心,你自己會生起無比慈悲。慈悲心當然比愛一切人的心還要嚴重啊,還要愛,這謂之慈悲。慈悲心一來,你當然搶不跑,看到土匪:「你要什麼?」
等於我經常講我們一位老朋友,諸位可以說老前輩。我經常說某某人啊,了不起,現在八九十歲,一個黨國元老,我說這個當代的理學家,儒者。我說他的夫人更了不起,他這個老太太,一個人在家,住在龍泉街那一帶。一個人睡覺啊,小偷進來了。他的房子前幾年還沒有改造啊,還是日本式的,不大不小了。小偷進來了,老太太一個人在床上睡著,小偷到他家裡實在沒有什麼東西,翻了半天老太太看看這個人蠻可憐的。她說你不要找了,中間抽屜裡有五百塊錢,開開就是了。那個小偷回頭看看他,走了。她又躺在床上睡在那裡,所以對於小偷有無比的慈力,她覺得人家找了半天好可憐,我家裡也什麼都沒有,沒有拿到。她說你不要找了,我中間那個抽屜裡有五百塊錢你拿去,這就是無比慈力,當然土匪也不會劫她嘛,是一定的道理。



但是並不是說光念而得到普通的感應。而且包括了所有他修持成就的方法。那麼十四種無畏功德我們正好講到第八種,現在是第九種。
「九者。熏聞離塵。色所不劫」。(這八個字特別注意)「能令一切多淫眾生。遠離貪慾」。這個尤其在我們現在講修道最重要的,解決這個兩性之間男女之間所謂性觀念的衝動問題,那麼在中國的道家,元明以後非常注重,特別注重,道家是更注重,所謂我們上次討論過童真入道。普通這個慾念的衝動很難解決,那麼觀世音菩薩說念他這個名號,依他的修力聞思修的功力可以解決。那麼這個解決問題,八個字最重要,「熏聞離塵,色所不劫」就可以做到了。
第一個是聞,聞就是熏聞,我們注意這個「聞」字,「聞」本來是觀音法門的最重點。聞、思、修、慧,「聞」我們中文字上就是聽聞,以聽覺的能力聽一切聲音。那麼聽覺的能力這是一個生理機能的作用,假始我們耳朵的聽覺神經有破壞了,外面的聲音就聽不到了。不過耳朵不好了,外面聲音聽不到了,我們還是在聽啊,聽到無聲之聲,聽到內部的聲音,悶悶的,很難受的。那麼假使耳朵聾過了就知道了,或者耳朵出了毛病了也知道,那是耳朵這個聽覺的機能毀壞或者出毛病,能聞之性並沒有變動。就是說那個工具出了毛病,等於這個發音的擴音機出了毛病,收音機機器出了毛病,那個電源並沒有受影響,我們的自性也是這樣,要把這一個搞清楚,瞭解觀音法門的聞思修慧。這裡沒有提所聞或者能聞,叫我們熏聞。熏是一種作用,熏習。譬如我們聽音樂,聽了音樂會有習慣,一聽到音樂我們人跟著身體會動起來,會跳起舞來,動的音樂就是這樣。聽了音樂我們內心如果喜歡的音樂,自己也跟著唱起來,這是熏聞的作用,熏習,熏就是一個練習習慣,聽聞這個作用。
那麼修觀音法門呢?開始也是這樣。譬如我們到廟子上聽念佛的聲音,聽廟上做功夫的聲音,有法器、有念頌種種音聲,所謂好的唱念那使人有時候聽了無限的悲感,會引發我們的悲心,你說為什麼哭了?談不出來,沒有理由,就是心裡頭自然有一種悲感,這個來的。這種悲感也不要小看了它,並不一定說是婦仁之仁,這種悲感也是大悲心的一種現象之一。那麼這個是熏聞的作用,我們聽音聲念頌,再回轉來,所謂回轉來並不是回到腦子身體內部,回轉來是代表一句話,千萬不要聽到回轉來,馬上把聽聲音的作用向腦子裡頭裝,身體裡頭裝,這當然也是個方法,可以用,還不太徹底。聲音本身,要瞭解聲是無常,聲音是靠不住的,聲音過了,譬如我們講話,一句話好多個字好多個語音拼籠來,一講過了就沒有了,所以聲是無常,聲的本身它是個無常,同物理世界一切動作,譬如我們的動作也無常,這個手一擺就沒有了,不動作沒有了。當這個手一拿起來已經離開了本位了,拿到這裡已經不是它的本位,而且不會永遠,一定變去了。一切聲也是這樣,聲更是嚴重,聲音過了沒有了,聲是無常,不是講聲音的本身,能聽聲音這個作用這個不是無常的。所以有聲音來是動相,沒有聲音的時候我們聽到沒有?聽到,聽到靜相。它能聽的這個作用在動相上它不留,在靜相上它也不留。動來的時候有聲音來就聽見了,聲音過後我們普通以為自己聽不見了,其實也聽見,聽到什麼?聽到一個聽不見的境界,這個是靜相。普通總把那個動相當成普通的作用、凡夫的作用,把靜相當成是道,其實靜相也不是道,動靜兩個都是現象,不同的現象,拿我們中國文化《易經》的道理來代表,兩個符號,一個陰符號,一個陽的符號,動靜二相就是陰陽的符號而已,那個能聽到動相與靜相陰陽二相的那個沒有變動過。這個音聲,所以聽音聲,我們聽到音聲了,或者音樂這一些作用,能聽的這個功能,不在於音樂、不在於外界一切聲音上,這個千萬要搞清楚。要記住觀音菩薩在前面的報告,他是自己修觀音法門用音聲來修。
怎麼樣入道呢?聞、思、修、慧四個字,怎麼是聞啊?初步做功夫觀音菩薩自己講利用音聲修道。我們再重複地提起使大家注意,因為觀音法門對於這個世界上人用處最大。
「初於聞中。入流亡所」,譬如我們假使在聽這個音聲的時候,我們國樂大師曹先生剛好從國外剛好回來,是我們中國國樂大師。「初於聞中,入流亡所」,在聽這個聲音的時候,專精在聽,譬如念佛號或者打法器,打著樂器在念南無阿彌陀佛南無觀世音菩薩,很柔和的聲音在念的時候,慢慢聽聽聽,聽到專一在聽其他妄念沒有了,然後心境定下去啊,久了入流,進入了法性之流,法性這個清淨之流。亡所,忘記了音聲了,不管外面吵鬧的音樂啊,煩燥的燥音一概聽不見了,聽不見,靜下去。
「所入寂寂」,所入,這個音聲就是所,我們能聽的是能。入,就是耳朵這個耳根聽到的進入那個法性之流清淨境界的時候。寂寂:達到自性那個陽的一面,最清淨了。亡所:亡其所聽了,外界聲音一概都不知道,所以得定的人坐在那裡,你就是打雷啊,外面千軍萬馬天崩地裂的聲音,一顆原子彈下來他一概沒有聽見。那麼我們有少數同學最近自己在念觀音法門,也有一兩位告訴我,怎麼念到後來外界所有同學念的聲音我都聽不見?只有自己這一點?念佛的聲音,接近那個入流亡所,亡掉所聽。「所入寂寂」,到這個境界的時候,好,這個就是聞,功夫到這裡要思,修慧了,要參啊。
「動靜二相了然不生」。那麼動相是有聲音,靜相沒有聲音,動靜二相這兩邊的現象,了然:都很清楚。有聲音來就聽到有聲音,沒有聲音的時候沒有聲音,兩邊聽得很清楚,「了然」,明明了了,「不生」:自己沒有動過念頭,這是觀音菩薩在開始,我們好幾個禮拜前了,因為我們講的時間拖久了,他的報告。後來他的報告是其成就了以後,現在講成就以後以觀音法門起用,為什麼引用這一段呢?今天開始這個也很重要的,每一條。「熏聞離塵」,聽,聽一切的聲音,當然所以古人的修行啊,利用觀音的法門,所謂有各種的音聲,尤其過去修道出家人喜歡聽高山流水,高山上面松風尤其是松風松樹的聲音啊,所有的各種樹木最好聽的松風,松樹的聲音,風吹那個松針,松樹的葉子那叫松針,不能叫松葉,松針的那個「颯颯」聲音非常好聽,非常優雅。慢慢慢慢久而久之,一切音聲寧靜了。這個寧靜的境界是怎麼來的呢?所以他這裡講「熏聞」,慢慢聽,尤其是聽象念佛的聲音很好這些,慢慢聽清楚了,「離塵」離開了物質的作用,也離開了生理的作用,這個耳朵啊,聽覺對於外界一切是隔開了,所以內外二相都隔開了。講到這裡插一句話,我們有名的,學禪宗的人,
達摩祖師到中國來開始傳禪宗的心印,他也同時講過用功夫真實的境界幾句話,這個功夫境界所謂:「外息諸緣,內心無喘。心如牆壁,可以入道」,這個最重要,外息諸緣,外面一切的境界都寧靜了,外界一切緣都寧靜了,完全放下。等於說眼睛看到前面,千千萬萬人一個都沒有看見,看見沒有?看見了,沒有動念過,不是壓制下來,自然的。耳朵聽一切聲音,沒有聽到。聽到沒有?聽到了,沒有動過念,外息諸緣。內心無喘,喘看到是個喘氣,就是呼吸也停止了,氣也住了。這個時候是自然而然心如牆壁,心怎麼如牆壁?牆壁是什麼作用哪?就是內外隔絕了,沒有關係,外界儘管怎麼亂、儘管怎麼吵、儘管怎麼鬧熱,同我毫不相關,心如牆壁。注意這並不是道啊!如果你修養到這個境界可以入道,並不是說這個就是道,讀書要注意,不過要修道第一步要修養到這個境界:外息諸緣,內心無喘。無喘的意思連內在的呼吸都寧靜了、停止了,氣不流動了。那麼這個境界呢,達到可以參禪。
禪宗並不是說口頭禪,花開開落,哎,這也是禪;喝茶茶道是禪,懂了;劍道,你砍過來我砍過去,這就是禪,那真饞,那我們上館子也是饞,也是饞宗,所以中國流行饞宗,館子很多,那這完全不相干。所謂修禪初步功夫要做這裡,為什麼提到達摩祖師這四句話呢?就是解釋熏聞離塵。熏聞離塵也就是外息諸緣,離塵的意思。內心無喘,心如牆壁,同外界隔開了,離開一切塵緣,塵字在佛學代表物理世界,代表外界一切羅羅索索的事情。
「色所不劫」,色法我們注意啊,色:粗的講「色即是空」這個色字,代表物理世界的四大四種大類地水火風,就是液體的、固體的、空氣同太陽所發的種種熱能,地水火風。火就是火大這一大類,太陽能最大了,火的熱都是火大,並不是脾氣大也叫做火大,也不錯,發炎了,也是火大,這四大類都屬於色法。
嚴格的講起這個「色」字代表有表色:紅黃藍白黑,東西南北中,長短方圓大小等等都屬於色法,屬於什麼色法?有表色,有表示的,有形象可以指得出來的。
第二種色法是無表色,無表色不屬於物理現象,看不出來。用顯微鏡最精密科技用的顯微鏡所分析出來的這些東西,譬如說電子啊,譬如核子啊,現在自然科學所講的這一類,你說屬於無表色嗎?我們肉眼看不見,只有精密的科技的機械、顯微鏡這些等等才看得見,這個不然,這還是屬於有表色。
無表色,粗想境界,理念性的粗想境界,無所表示的,譬如我們這個理想境界裡頭的,那個是無表色。我們想像中,想像的有些,普通人講幻想那是無表色,沒有辦法表示。譬如我們講「虛空」這一個觀念,大家腦子裡一聽虛空啊,我們現在人一想這個虛空就是我們習慣性抬頭、爬到高山頂上或者飛機到了高空所看的虛空,這個不是佛學的虛空,這是物理的虛空。佛說空相不是指這個物理的虛空,物理的虛空是有形狀的,它是個形態,乃至到了太空,太空什麼都沒有,看到了什麼都沒有,那也是個形態,那是物理的虛空。
佛法講的虛空是無表色,所以理念境界沒有可以表示的,是無表色。
還有一個呢?在意識境界裡的色法,這個要注意,意所生色。怎麼是「意所生色」?譬如我們夢的時候我們也夢到高山;也夢到太陽;也夢到下雨;也夢到流水;也夢到花開;也夢到有人棍子打我,我也很痛;看到的那也是看得見。當然普通一般人很少夢到太陽,人經常做夢有太陽出現,這個人一定運氣很好、身體很好,沒有病。普通人夢境都是很幽暗的,而且夢境很少有人帶顏色的,不過也不然,譬如萊茵頂{諧音}先生沒有死的時候,他說你那個說法不對,他講南老師那個講法不對,像我做夢專門做顏色的夢。我說那當然,他是個畫家,搞顏色搞慣了的,夢境出現都是顏色。假設普通人夢中帶顏色真少,夢中多半灰暗的,但灰暗也是色,暗也是色,那個意識境界裡所生的色,所以色要注意,今天這一條特別注意呀,把色字也解釋。
「熏聞離塵」,觀音菩薩說念觀音菩薩的名號或者聽人家念,或者自己念,聽覺慢慢注意去聽它,慢慢熏習,熏到那個自性的能聽功能發動,離塵:離開外界,內外隔絕了。「色所不劫」,物理作用所生起的不能夠搖你了,劫就是打劫,把你搶掉,不受它的誘惑,物理世界。譬如我們生理上那個慾念的衝動,生理的衝動,我經常也給大家講過,哎呀,我說什麼叫欲界色界無色界呀?這個世界人類的歷史啊,就是一點荷爾蒙在作怪,就是這一點荷爾蒙闖的禍,就有人類那麼大的歷史。這個還真難辦,所以要完全得應,觀音菩薩現在把這個法門消息秘密給你露了,熏聞離塵,修觀音法門聽耳根,到達內外隔絕的時候那個境界,觀音法門,色所不劫,外界物理影響當然不起,那麼這個時候你說看漂亮的男色女色,看一切色自然不動心,不是你壓著不動心,自然不動心。這個時候「能令一切多淫眾生,遠離貪慾」,這個念頭沒有了,這個荷爾蒙不起作用了。
那麼其理由在什麼呢?這個我們覺得已經報告得清楚了,其理由啊,還是練氣的關係。因為以中國文化的道理《皇帝內經》耳通氣海,所以修耳根法門修觀音法門容易成道,也就是氣的問題。我們這個生命就是一個氣喲,這個氣並不是講呼吸之氣啊,鼻子呼吸的氣、毛孔呼吸的氣那是最外層的。真正的氣是什麼?我們中國經常講的元氣,元氣是個什麼?生命的能,這是一種能,當然我們這個能,現在科學用能,不過生命能不是自然科學那種電能能源的那個的能,可以借自然科學那個能,能源的能、電能啊、物理的能來做比方,所以這個元氣是生命的元能。所以修耳根觀音法門的自然達到氣住脈停,所謂氣住脈停,氣住脈停到這個境界,專精,這個境界當然是得定慧境界,那就是熏聞離塵,內外隔絕了,色所不劫,自然離開一切淫慾之念,這是觀音菩薩告訴我們如何斷除淫慾之念,這是非常難的。那麼這個世界上的眾生啊,就是以此為樂,叫他斷除了這個修道,是不會幹的。
我們也看了宋人一個筆記,宋朝一位大官退休下來,年紀大了,功名富貴沒有了,就想修道求神仙。結果聽說一位老先生有道,八九十歲了看起來還是三四十歲的人,就把他接來準備拜師了。問他老先生啊,你修道,怎麼樣能夠做到這個樣?長生不老這個樣子。他說我一生沒有近過女色,修道第一步要做到這樣。所以這位大官一聽啊,第二天就送他很多錢,把他送走了。他說人生啊除了這個以外,何必當神仙呢?看起來也蠻有道理,這就是普通人。所以這一步功夫境界,這一步境界,觀音菩薩講得很清楚。八個字,八個字所包含的內容了,大概,我也只能夠報告一個大概,詳細發揮呀,是專門討論這個問題的,他這裡一條一條很多,所以這八個字要好好的研究,「熏聞離塵,色所不劫」。能令一切多淫眾生,遠離貪慾,性的問題。
「十者。純音無塵。根境圓融。無對所對。能令一切忿恨眾生。離諸嗔恚」。我們佛學有三個根本名詞,所謂一切眾生的意念三種---貪嗔癡,貪就是廣義的,對於一切佔有性的觀念,自私心、佔有性都叫做貪慾,這個欲是廣義的。狹義的指屬於男女兩性關係。所以貪嗔癡在古代的翻譯,《維摩詰經》上不翻成貪嗔癡,《維摩詰經》把它很明顯的表達三個字---淫怒癡,就是這個世界上的眾生犯罪的三個根本心理,犯罪的三個根本的動力---淫怒癡,這個社會、這個世界的眾生犯罪。所以我們年輕時候讀書啊,那個時候幾十年前了,四五十年以前,甚至到五六十年以前讀書啊,每個人讀書出來,就有一個觀念讀書做官,因為家裡老師們怕你這個孩子出去讀書做官,所以做官告訴你什麼的,那個時候小的時候都受過教導。老師們就告訴你:孩子將來出去,萬一去做官了,要注意啊,萬一做官,當然讀書的目的不在做官,但是萬一你不乖想去做官呢?讀書志在聖賢不是在做官,退而求其次啊才去做官了,那萬一你要去做官了,要注意呀,我們所謂幾千年來大概是如此。盜賊出賭徒,這個地方社會亂啊,土匪多啊,小偷多啊,這個地方,注意,賭博風氣不好,賭博多的地方容易犯搶案啊,偷啊搶啊,較多。「人命出奸臣」。
古代那個時候不像我們這個社會,動不動殺了一個人,動不動受傷,殺死一個,我們小的時候,噢,哪裡出一個人命,那真是稀奇,那天大的大事。一個縣裡頭假使發生一件命案,這個縣長啊,紗帽就保不住了,這人縣長絕對是保不住了,那地方人都要聯做,所以那個時候人命,反正殺傷這些事情非常少,地方上裡保長鄉村長,一個地方出一個人命案子,鄉村長,那個時候沒有鄉村長,叫保正,等於鄉長,也叫里正,那都是年高有德的人,哎喲,那完了。
智慧般若的境界,學而知,慮而得,此乃鬼家活計,活計是古代中原一帶的古代的話,現在的話就是生活,就是鬼的生活,就是鬼的玩藝,拿現在話講那是鬼的把戲玩藝,鬼把戲,不算真學問。真學問啊,不思而得不勉而中,那個是智慧的境界。沒有智慧以前都是癡,貪嗔癡。
那麼我們為什麼說這個呢?現在今天開始觀世音菩薩講念他的名號,可以使人去掉淫怒癡,貪嗔癡。剛剛講到第八條他講到去淫的辦法,修法這八個字的一個原則,要決:熏聞離塵,色所不劫,這是去淫。
去怒,怒最難了。你說大家脾氣好不好?我想在坐很多人好脾氣,不是你脾氣好,你體能不夠。而且你也不敢發脾氣,受了氣只好噎在裡頭,變成肝發炎,所以生悶氣,你也不敢撒氣啊,體能又小,打也打不過,只好算了,我原諒他。實際上是你沒辦法,不是原諒他,所以自己在裡頭生悶氣,覺得是修養,不是修養,有嗔心,這也是嗔心。所以瞭解貪嗔癡,什麼是嗔心?你以為恨人家、打人家那個是嗔心哪?自己對自己,哎呀,氣死了自己,怎麼我就那麼窩囊,這也是嗔心。所以儒家的道理,孔子說不怨天不尤人,埋怨天埋怨人家都是嗔心。我們人最會發脾氣呀,有時候沒有辦法,我的天啊,再不然,我的媽呀,什麼事情自己處理不了,同我的媽什麼關係?結果還罵起自己的媽去了,怨自己的媽,你不要看這樣一點點,要照學佛的修養,這就是嗔心,就是忿恨心,就是怒心,真的修行就是很難。
那麼這個怒心嗔心要怎麼修呢?觀世音菩薩說了一個法門八個字:純音無塵,根境圓融。注意喲,他說純音無塵,我們注意中國兩個字,音聲兩個字,「師示拍桌子」,這個聽到的是聲,發了聲,這是聲。音呢?不是這個,譬如我們講這個人口音不同,他講的國語,昨天我們幾個朋友還在講笑話,有河南的朋友,山東的朋友,同我們講,普通在這裡啊,閩南話一下說「國語」,說不好我的「狗語」講不好啊,國語變成狗語了,山東人說閨語講不好啊,四川人說刮,那個山東人閨語,一個「國」字好多音啊,搞不清楚,音都是一個,中華民國這個國字,聲就很多不同了。所以這裡講純音,不是講純聲要注意,譬如我們念觀世音菩薩,或者坐在這一個高山流的的境界,看到很多修行人念觀世音菩薩,或者念佛的聲音,一聽別有空靈之感,尤其在煩雜的時候怎麼到清淨山林中,好啊,真清淨啊,噢,所以修道要入山啊。如果莊子在旁邊說,噢,山裡頭就有道啊?那猴子早得道了。莊子就會反擊你。這個清淨不清淨不是山林的問題,是你心的問題呀。莊子說受了風濕會腰酸背痛,他說泥鰍和蛇兩個都在泥巴水裡頭,它腰也不酸背也不痛,莊子就會那麼辯哪,那個這個道理就是反駁你不要執著一面的理由,所以這個音聲是這樣。不是說那個清淨的境界,但是你碰到那個清淨的境界,聽能聞的心,尤其聽念佛的聲音,鍾馨的聲音,所以鍾馨的聲音是大有道理,不過要會打。鍾馨聲音打得好,那個打馨打得好的。
我們看到大陸上有個老和尚打鐘,那個打得好,那個鐘就好像在講話一樣。他打了幾十年鐘,他的功夫就在打鐘,最後就在打鍾裡頭得道。大陸上尤其打那個幽冥鐘,還有一種叫長鳴鐘,晝夜都打,念一遍大悲咒,那個鐘就打,那些老和尚就是一個大薄團,坐在中間、旁邊的。打鐘的鐘錘呀,木頭一根圓圓的,放在他旁邊,打坐在那裡,吃飯也端過來在這裡,他大悲咒念完了,把那個鐘啊,那個錘一拿「咚」一聲,尤其那個深夜聽到啊,那真是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那是真的。
所以有人文學家研究夜裡哪裡會打鍾啊?因為他沒有在廟子裡住過。幽冥鍾是打,晝夜在打,晝夜在打,所謂幽冥,大家在地獄陰間,把地獄門打開了,度地獄裡頭的眾聲,這叫幽冥鐘,超度的,夜半當然有鐘聲啊,那麼這個鐘聲要完全聽到這個音,聽到清淨的音聲,聽到純音。同學們念佛,看到大家念佛,我經常上來提醒你們說投到音聲裡頭去,就是你忘掉自己的,投到那個念佛的音聲,尤其是大聲在念佛,那個最清淨的時候,全體一致的南無阿彌陀佛,那個最清涼,你忘記了自己,把自己投到音聲海中,純音無塵,忘我。等於我們國樂大師陶先生,彈到那個彈琴境界,好的時候,我也不曉得他在哭啊在笑啊,那個味道,他已經忘我了,高山流水,他已經不是他了,他是那個水了,在那裡轉了,那個味道,純音無塵。這個時候注意下面四個字,
「根境圓融」,根就是耳根六根,就是代表生理機能,耳朵忘記了耳朵在聽了,整個人生命與音聲混合為一了。所以好的音樂家也有這個境界,這個我當年在年青的時候碰到一位唱京戲唱得非常好,現在告訴你們也不知道,當然沒有像梅蘭芳的名氣大,也是一個非常有名的。有一次在重慶碰到我,他說像我們這種人想學佛可不可以?我說豈有此理,哪個人不可以學佛啊?怎麼像你這種人?一切眾生都可以學佛。他說也行啊?我說當然行。學佛難不難?我說不難。他說那我修練哪個法?我說唱戲法。他認為我挖苦他。你不要挖苦我好不好?我說真的。他說怎麼真的?我說你呀,哪幾場戲最得意?他就告訴我。我說當你一上台唱那個得意戲的時候,那個鑼鼓一打,那個一擺,那個喉嚨開始一叫的時候,怎麼樣?他說那個時候很舒服啊,他說我尤其這樣一唱,一上台呀,手這麼一擺,下面台下不管有多少人一個都沒有看哪。我說那個就是。他說這樣就對了?高興得差點跳起來。差不多,真的差不多,你念佛念到那個樣子就對了,忘我了,一切忘掉了。我說那個時候他講唱戲的經驗,當然那個是拿手戲呀,他一開口一唱的時候,哎喲,本來在台下這裡要賬那裡要什麼煩得要死,他一出到台上,那個鑼鼓一打,一開口這一聲一叫,呵,什麼都沒有了,啊,他說好舒服啊!念佛道理也是一樣。念到這個時候,一邊念佛一邊痛哭流涕,哎呀我的媽呀,不曉得念了對不對呀,在那裡,這個怎麼念法?所以告訴你們投到音聲海中去,投到音聲海中啊,根境,根就是六根,已經忘記了耳朵忘記了身體;境:境界是音聲,也忘記了音聲,音聲給你融化了,跟人就融化了,所以根境圓融。到這個境界當然沒有脾氣了,當然不發怒了,所以觀世音菩薩講的句句都是老實話,他沒有騙我們,是我們自己做不到。所以他說到了純音無塵,根境圓融,你修觀音法門到達這裡。
「無對所對」,這是一個絕對的境界,無對:沒有相對的,我們普通有相對的,我們在唸經唱歌的時候還看你鼓不鼓掌,沒有鼓掌唱不出來了,無對是沒有對。也沒有所對,也忘記了音聲,也忘記了自己在念,換句話,唱歌的也忘記了自己在幹什麼,很自然,非常自然。無對,對就是相對;所對:也沒有一個所對的現象,也沒有個音聲的境界。
「令一切忿恨眾生,離諸嗔恚」如果修到這個法門,心中的氣當然沒有了,就不怒了。所以念佛法門很好啊,有時候煩惱起來發脾氣啊,你一上來一念,這一聲開口一念,唱戲一樣,一聲一開口了以後,什麼都沒有了,這也是練氣養氣的最好的道理。所以我們中國文化節注重,孔子注重所謂六經之教。樂的教育很重要,可惜我們中國文化樂經忘了,丟掉了,只有《禮記》,《禮記》裡面還有一篇樂記,已經是很難,這個音樂樂理,最高的樂理就在《禮記》裡面這篇樂記,樂記講到最高的境界也等於佛法觀音法門這個境界,純音無塵,根境圓融。到達這個境界,無對所對,能令一切忿恨眾生,離諸嗔恚。所以生氣的時候,這個道理,假使我今天站在音樂家的立場,我就勸大家學唱歌,與其發脾氣不如唱兩聲,把所有的脾氣就發完了,這是很有道理。那麼站在學佛的立場,最好念佛,唸一聲觀音菩薩,尤其是有韻律的那個念法,自然這個心氣銷融了,那保養肝氣平肝是最好的,使你肝不會發炎,不會得肝病,真的喲,脾氣越大,一定得肝病。所以我的結論經驗上,前兩天跟醫生朋友講,我說我有個觀念,你們研究把資料看看對不對?大部分得肝病的人,都是脾氣很大,有脾氣的,而且像我這種人脾氣大,將來死得很痛快,一氣就死掉了,氣死了。而且啊,多半性情很好的人,反是容易得肝炎哪,得這些什麼,因為你看他脾氣很好,他在裡頭生悶氣,那個氣就裝到肝氣裡頭去了。他說很有道理。大部分,我說你去調查這個資料,一看都是如此。所以注意念佛,高聲一念,高聲一朗誦就不會得嗔恚了,不過注意呀,觀音菩薩的法門,八個字,純音無塵,根境圓融。就可以達到離怒。離癡呢,下面第十一條:
「十一者。銷塵旋明。法界身心。猶如琉璃。朗徹無礙。能令一切昏鈍性障。諸阿顛迦。永離癡暗」。所謂阿顛迦,是翻譯音,阿顛迦的意思是無善心的人,無善心的眾生,永遠沒有善心,這個眾生,沒有善心的眾生是愚癡的。這一條就難了,無癡,要真智慧的境界,就太難了。你看上面我們曉得呀,修行修道第一個問題是沒有辦法解決,男女問題還容易解決啊,你看三條比較下來,觀世音法門。所以我常常告訴大家,佛法是非常科學的,並不是說同自然科學同電腦一樣,也差不多,他自己有一套科學的系統。你看看貪嗔癡淫怒癡三條,如何去掉自己的淫念?並不困難,因為淫念不是經常發起的,不是一天二十四鐘頭每一分每一秒壓迫你受不了的,沒有那麼嚴重,這還容易去。發脾氣也不是經常有,也還是容易去。
最難去第三貪嗔癡的癡,笨,這個癡就是笨。文字叫做癡啊,癡者癡也,這是古文的解釋,等於沒有解釋。癡是什麼?就是笨,你說哪個人是笨呢?世界上人都不笨啊,沒有真智慧。所以怎麼叫智慧的境界,不笨的境界他這裡也給你描寫出來,那就是智慧境界,般若境界。
「銷塵旋明」這四個字,銷:我們曉得報銷了的銷,取消了的消,沒有了叫做銷,一根香煙一樣把它燒完了,報銷了,銷就是沒有。塵叫六塵,佛學,色聲香味觸法,外面一切色相、音聲、味道、感受、乃至法就是思想,這叫六根,六根對六塵。我們人有六個官能,眼耳鼻舌身意,眼睛看東西,耳朵聽聲音,色聲香味觸法法。眼耳鼻舌身意叫六根,就是現在講的生命的官能,生命的工具,生命的機械,都可以講,這是六根。塵:相對的,生理所相對的物理世界一切的現象。注意呀,六根六塵相對的總和一個名稱佛學叫做十二根塵,就是六根跟六塵兩個合起來是十二個,六個是根,六個是塵,塵就是外界。所以觀世音菩薩在這裡告訴我們銷塵,對於外在的一切同自己內心毫不起擾亂的作用。
譬如我們諸位坐在這裡,坐在中間的旁邊都有人,你有沒有感覺到旁邊有人啊?一定有感受嘛,坐個人,沒有感受還叫人。假使真修到觀世音法門,隨便你做什麼功夫,修持到「銷塵」,坐在人群裡頭,忘記了旁邊,沒有感受,空了,連自己這個身體坐在這裡,有沒有?沒有,沒有這個感受了。因為自己這個身體也是塵之一,這叫身塵。色聲香味觸法,觸就是感觸,接觸這個觸,這個身塵也沒有。眼耳鼻舌身意,根是身根,
所以「銷塵旋復」,塵就是沒有感觸了,那麼換一句話到了這個時候,修持到這個境界的時候,就是我們普通認為很稀奇,寒暑不侵,冷和熱一樣。
最近有一個學生老是叫我講過去的經驗,我說我當年有個師父和尚,是活的羅漢叫做光厚和尚,寒暑不侵,一年到頭,不管多冷,四川人,一年到頭只穿一件衣服。衣服又不洗,頭髮也不洗,頭髮也蠻長的和尚啊,他忙得很,一天到晚給人家醫病。手裡拿個油燈,哎喲,到他那個住的地方啊,我那個時候去啊,最煩了。我看他,哎呀師父啊,等著他拖他出來,好談好吃飯。在他那裡很難過,滿眼是病人。他那個治病很怪,拿個油燈,一個指頭在油燈上,放在你身上,噢,燙得要命,那些人都過電了一樣。實際上他那個指頭啊,油燈啊挨到那個火沒有?挨都沒有挨到。你哪裡痛?什麼病啊?師父啊,我頭痛。噢,師父輕一點輕一點,燒得厲害,燒得厲害。後來我曉得他那個燈是假的,他根本這個指頭就行了,他還故意弄個燈,騙人的。後來出來說師父啊,你不要騙人。哎呀,不能講,不能講,一定要有個燈。不然人家會講他有神通,他不願意。然後看病下來,身上那個虱子啊都在外面爬,衣服那個虱子,因為他不殺生。我們看到,師父啊,這裡有個虱子啊,一把抓來。哎,不要殺生,不要殺生,給我給我。拿給他,他就放在那個襪子褲筒裡,他說這樣就會死。我說這樣怎麼會死?不服水土啊。上面,本來吃上面的肉,現在叫它在大腿上吃,他說它這樣不服水土,就已經很嚴重了,他不肯殺生。他就是寒暑不侵的,你不給他飯吃他也無所謂,不餓;拚命請他吃也不飽。那個樣子啊,你說人看相啊,怪相,兩個眼睛這樣大,眼睛太大了,戴個眼鏡,那個眼鏡是假的,平光哦,沒有度數。這個鼻子象大蒜一樣小得不得了,那個嘴啊,翹起來像稜角一樣,大到這個樣子,比那個畫的羅漢還怪。耳朵像個棋子一樣,軍馬炮的棋子一樣,圓圓的。你看分析了他的相啊,沒有一樣可取之處,可是長在他的臉上,我們一看到他就可愛,非常值得恭敬可愛,這就是所謂羅漢相、菩薩相,清、奇、古、怪。就是看到他就很可愛,你分析了這個鼻子不像鼻子,眼睛不像眼睛,真怪呀,那是個怪人。
那麼現在我們閒話少說,書歸正傳。這就是說銷塵,塵銷了,身的感覺沒有了,六根都沒有了。旋就是回轉來。明:就是明心見性了。念觀音菩薩是銷塵旋明,回轉來心裡頭清清楚楚,不昏沉了,不是像他們修持,一邊在修啊,一邊坐在釣魚台上釣魚,那個昏沉境界。明瞭,就沒有睡,不需要睡眠。所以有些人用功用到睡不著,又害怕,哎呀,我失眠了。我說不是失眠了,他硬說失眠,只好給他吃藥,那有什麼辦法?他要做昏頭嘛,實際上功夫到了是沒有睡眠了,正要去掉這個,銷塵旋明。
「法界身心猶如琉璃」,這個時候,你注意這四個字,法界就是代表宇宙。身體跟物理世界宇宙通了。身是這個身體,心,一切透明,透明當然清醒的呀,不是昏迷的。睡眠是大昏沉,如果功夫到了,忽然自己覺得愛睡了,就曉得了,用功的人,有病了,不對了,不但生病,道也有病了,昏沉了,不對了。所以功夫到了那個境界,法界身心猶如琉璃,內外透明,通的,一片清明中。所謂清明在躬,清楚得很。清明在躬,至誠如神,以儒家的道理,清明在躬下面有一句,至誠到了最誠懇那個誠的境界,誠就是專一那個境界,入神,你已經到了神化的境界。清明在躬,躬就是這個身體啊,本身清明,那麼就是至誠如神。到了這個境界,就是我們以中國文化儒家《大學》《中庸》上說至誠之道可以前知,你自己就有前知知明,可以預知了,能知未來。至誠之道可以前知,就到這個境界。所以銷塵旋明這個時候,法界身心猶如琉璃,朗徹無礙,身以內外明瞭,透明沒有障礙。朗,清清爽爽,透徹的,像一清到底的水,像那個玻璃內外透明透徹的。
「能令一切昏鈍性障。諸阿顛迦。永離癡暗」,這個時候才叫做無癡,一切明白,內外明白。能令一切昏,就是昏沉,頭腦昏昏的,鈍:腦子反應慢。所以我們經常也講什麼叫聰明?什麼叫笨?世界上人,個個聰明,沒一個笨的。反應的快叫聰明,反應的慢就笨。所以笨人你給他講了的話聽不懂,講了好幾道聽懂了。聰明人一問就知百,一問知十,懂了一樣其他十樣也懂了。那麼這個在孔子的經驗,教學生啊,只有他一個學生顏回,回也,問一而知十。他問子貢,他說你跟你的師兄顏回倆比比。子貢說我哪裡能夠比?回也問一而知十,老師告訴他一邊,他就懂了那九邊。賜也問一而知二,他說我呢?你告訴我一邊,那兩邊總算懂了。不過我們當然連子貢都不如,還是貢子呢,我們啊,就打我們十鞭子也不懂,懂不進去,遲鈍。聰明跟笨倆就是反應慢與快,其實都一樣的,笨的人也不笨啊,到死的時候他明白了上了當了,不過已經明白了聰明了,就來不及,要死了,所以人死的時候很聰明,可是已經上當。只有修持到達了無昏沒有昏沉,腦子反應敏捷了,不鈍性障。這個人為什麼頭腦昏昏的?為什麼反應那麼慢?前生的業力帶來,自性帶來的障礙,所以這就叫做業障,自身業障,那個頭腦聰明就聰明。
所以我經常說讀書的年輕學生,因為這個人啊自己就是個笨人,所以我對學生啊讀不進書,不大責備的,年輕人看書看不進去,實在看不進去。看完了,那個思想不在眼睛也不在書上,想到別的地方,然後記憶力啊,晝夜早晚後腦這一段昏昏沉沉的,對不對?尤其是早晨起來上學,趕聯考趕的晝夜這個頭腦,後枕兩個地方痛的,腦筋痛,現在孩子們真可憐。
我當年唸書,哪像你們這個境界啊,對不起,春天不是讀書天,夏天嘛,夜夜正好眠,等到秋來冬又到,收拾書箱好過年,不讀了。
那麼我那個時候不讀,我有辦法對付自己這個腦筋,碰到這個時候看小說。一看小說精神來了,等到精神來了的時候,這個時候很難了,鴉片癮哪很難改掉,小說看到「入?」{不確定字}。精神來了以後,要把小說放下來,再來看這個正書,很困難。正書看不到兩行就想睡了,對不對?我講得很坦白嘛。因為我是人,諸位也是人。
那麼頭腦如何到達了完全清淨的境界?就要氣脈修通了。氣脈如何修通呢?觀音法門念誦。所以你不要打坐,大家念誦,不要聽到他們念誦,我很定啊,好像只想聽聽聲音,自己不肯念,學不好的,這個時候就要自己念,這是氣的問題,觀音法門。要修到什麼?銷塵旋明,法界身心猶如琉璃,朗徹無礙,生理哪裡難受都沒有了,這個細胞念通了。能令一切昏,這個頭腦不昏迷,不遲鈍了,
「性障」,宿命帶來的前生帶來的這個氣脈不通,這個業力的障礙去了。這個時候,真到頭腦的清楚了,去了以後,沒有不善心的,純善的。這個就是引用宋明理學家兩句話,這個時候人欲盡淨,天理流行,純粹的天理境界。頭腦是清明的,清淨的,沒有貪嗔癡,沒有淫怒癡,就像好的天氣呀,散開了天空啊,蔚藍色的天空,萬里天空沒有一片雲,沒有一點雲,那個頭腦到這個境界,這才去掉了貪嗔癡。不是在那裡昏昏沉沉啊,一天到晚閉起眼睛啊,黑黑的,那就不對了,完全沒有黑暗的,那麼這個時候永遠離癡暗。
所以觀音菩薩有十四種無畏法門施給一切眾生,我們大家自己不研究,只要認為只要念他的名號,一切交待給佛給菩薩,我念了好久都不靈啊!他告訴你靈得很啊,你沒有照這個法門修怎麼靈啊?你唸唸有什麼用啊?那你痛起來叫媽媽也不會幫你痛,說念起來哎喲我的媽呀,媽還是不會幫你,媽是最愛我們了,可是沒有辦法幫你。佛菩薩也是如此,你念要懂得他那個修法,都告訴你了,都是修持的法門,你哪裡去求秘訣啊?這裡就是秘訣,仔細自己回去反覆去看研究就懂了。這是十一條。第十二條就是大家想求的,求什麼得什麼。
「十二者。融形復聞。不動道場。涉入世間。不壞世界。能遍十方。供養微塵諸佛如來。各各佛邊。為法王子。能令法界無子眾生。欲求男者。誕生福德智慧之男」。求男得男,要生男孩子,這個生男孩子,也許在我們這裡聽聽,沒有什麼。有許多人真奇怪啊,想求個孩子啊,千方百計的。那麼在觀音菩薩求男很容易,求男得男,念觀音菩薩求男得男,求女得女,求什麼得什麼。不過有一條,我經常叫大家注意啊,你念普門品沒有說求鈔票得鈔票,沒有啊,其他的都給你滿足,就是這個玩藝,因為財本來不是東西,所以菩薩也沒有,並不是吝嗇,這個東西不大好。世界上人錢少少造業,錢越多啊造業越大,尤其是我們這些男性的朋友,妻共貧賤難,夫共富貴難,男女之間結了婚,丈夫到了中年,太太拖了好幾個孩子,丈夫又發了財有地位不乖了,有了錢就不乖了。他很窮啊,他乖不起來,想不乖他也沒辦法,有了錢就靠不住了,所以這個錢財並不是好東西。你看我們那個觀音菩薩沒有說求鈔票,如果說求財得財,這個還馬馬虎虎了,財並不是代表鈔票,你生活所需要的給你。這裡談求男得男,哎,這一條裡頭有很深意啊!我經常說一個女性要即生轉男身,當然不靠醫院動手術。醫院動手術轉成男身,現在並不困難,很方便,像我的朋友的孩子,也就是我的學生,就是曉得有一個同學現在就轉成男身了,真的變成男身了,真的。如果你要修到呢?不動手術也做得到,你看觀音菩薩這一條,如何是求男。如果說要找太太生一個也行,
「融形復聞,不動道場,涉入世間,不壞世界」。很難懂了,這個文字,因為《楞嚴經》翻得太好了,你說當時為什麼翻成這種古文,你們講外行話了。現在人叫這種文字古代的,所以叫做古文,當時是律體文啊,當時人人看懂啊,只要受過教育就看懂。像我們呢,這種文章自己也會寫,可是你們可憐啊,從白話教育「老師好,老師早,貓兒叫,狗兒跳」從這個教育入手的,這個文字就看不懂了,它這個並不是古文。
「融形復聞」,就是說你念觀世音菩薩,唸唸聽這個音聲,慢慢沒有身體,忘掉身體的感受,只有觀世音菩薩的名號,念到這樣專一,銷融了外形,形體外形都融化掉。「復」,恢復回來能聽聞,只聽到念佛那個音聲了,當然氣通了,身體就健康好了嘛,融形復聞。
「不動道場」,心境非常寧定,心境一寧定,不動道場裡頭啊,精神就充滿了,身體就健康了,絕對的健康。
「涉入世間,不壞世界」,走人道的路線,涉入世間是進到世間裡頭,世間就是現在講的社會,我們現在簡單稱。佛學講世間兩個字就是人類社會。在佛學專有名詞呢?世間是三種,普通三種。器世間:就是物理世界就是器世間,佛學名稱。國土世間:就是國界,中國、美國日本國這是國土世間。還有有情世間,有情世間是精神世界,叫有情世間,這是三種。另一種也可以加上聖賢世間,那就是仙啊佛啊,成仙、成佛、阿羅漢那個境界裡頭的聖賢的世間,那個是聖賢世間。那麼這個世間的觀念在佛學就包含了那麼多,歸納起來簡單一句話,涉入世間,這就是人類社會。
所謂融形復聞,不動道場,涉入世間,不壞世界。什麼是不壞世界?世界哪個壞了?沒有壞啊?這個地球沒有哪個破壞得了。就是說譬如說我們這個人去出家了當和尚、當尼姑了,小姐們剃個頭髮當尼姑去了,男孩子們剃個頭當和尚入山修道了,這是壞世間法,破壞世間法,跳出紅塵,超出紅塵,不走男女家庭,就是獨身主義到底這個路線。所以涉入世間,不壞世界,做普通人,給他文字一寫好美啊,佛經啊這個跟木魚配合一敲啊,哎呀,涉入世間,阿彌陀佛,不壞世界,陀佛阿彌,那真好啊,實際上講穿了就是這樣。既然要想生孩子,入世,觀音菩薩會幫忙你。
「能遍十方。供養微塵諸佛如來」,不過雖然做一個普通人,形象是做個世間社會上一個普通的人,可是心呢?要在佛法,要供養微塵諸佛如來,走大乘菩薩道。大乘菩薩道並不一定要你出家,可以入世做在家人。大乘菩薩道同聲聞乘小乘的差別,所以小乘是別道,他的戒律又叫做別解脫戒,特別超出一路,特別的特殊的一路。真正的佛法不特別的,大乘道包含入世與出世之間的,是主張入世的。那麼入世修菩薩道,大乘菩薩道是什麼?大乘道這是真出家了,比小乘道出家還要難,什麼出家呢?這裡又告訴你,形態是入世的,心是出家的,心出家難,形態出家壞世間法還是容易,心出家更難,。所以修菩薩道的求男孩子得男孩子,雖然生在世間,心是出家,出家幹什麼?供養佛,能遍十方,心心唸唸心裡頭供養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如來。而且自己發願以入世的形象,過入世的生活,修出世的道德,這是菩薩道,這些就是菩薩。
「各各佛邊。為法王子」,所以供養諸佛,承事諸佛,在某一個佛的旁邊做為法王之子,法王子繼承佛法的這個王位。所謂四個字,中文叫紹隆佛種。紹就是繼續,承前啟後,隆是發揚光大,佛就是佛法,發揚光大佛的種性,叫紹隆佛種,這就是法王之子。等於做人王的太子,這是做佛的法王之子。他說能夠修到這樣,
「能令法界無子眾生」,所以結了婚沒有孩子,欲求男者。想求一個男孩子,誕生,一定生個男孩子。這個生來的兒子啊,福德智慧之男,那前途無量,後途無窮,這個孩子就有那麼好,福報好、道德好、智慧高,這種人哪裡有?世界上很少,不是完全沒有,福報好,福德道德好,智慧高。所以做皇帝、成佛呢,各有千秋,不過皇帝不及佛。成佛是千秋事業,你看釋迦牟尼佛如果當時不出家,不修道當皇帝,六十年功業完了嘛,充其量同阿育王、亞歷山大一樣,同我們中國漢高祖、唐太宗一樣,幾十年過去了。現在只要太陽照到的地方都有他的國土,他是空王,三千大千世界,永遠太陽落下去了,他的佛法不會落下去,千秋事業,法王。那麼這一條我們現在曉得生男孩子,就是這樣生,怎麼生?觀音菩薩說,融形復聞,還是修養自己的心胸最重要,當然修養身心好了,你身體健康,身心健康,要生孩子當然很方便。這裡下面一條第十三條是求女得女,男女平等,這就看到佛法男女平等了。有人想生個女孩子也很困難,的的確確啊,有許多人家裡男孩子多了,實在不想生,不過想生一個女的,可是也很困難哪。
( 知識學習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milene&aid=177008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