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5/11/01 11:57:25瀏覽185|回應0|推薦0 | |
一國的文化優劣,影響著國家發展的前途。影響文化最深的是宗教與學術,這二部分,會影響大多數百姓的生活習慣、人生觀、獨立自主能力與挑戰困難的能力。 基督教 (二) The Best of Bach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wp9JkaESdg micha 2015.10.18. 羅馬帝國自奧古斯都(屋大維)開創帝國制度(西元前27年),羅馬帝國一般被分為前期帝國(前27年-200年)、中期帝國(200年-395年),狄奧多西一世去世(395年)後帝國實際分為東、西兩部分,但仍延續著先前羅馬帝國的國號。 一國的文化優劣,影響著國家發展的前途。影響文化最深的是宗教與學術,這二部分,會影響大多數百姓的生活習慣、人生觀、獨立自主能力與挑戰困難的能力。如果二國對立,實際上考驗與競爭的是「整體國力」的強弱,主要包括:國防武力、經濟力、文化力與預防天災的能力。 在西元410年8月24日,羅馬城被日耳曼民族攻陷,476年西羅馬帝國皇帝被廢,西羅馬帝國滅亡。而東羅馬帝國(拜占庭帝國)直到1453年5月29日才為鄂圖曼帝國穆罕默德二世所滅。這可以顯示東羅馬帝國的文化力量,領先西羅馬帝國近一千年。 換言之,西元410年時期西羅馬帝國的整體國力,不如日耳曼民族。西羅馬帝國接連不斷發生人民起義和外族入侵,高盧的巴高達運動,北非的阿哥尼斯特運動動搖了帝國的政權,378年日耳曼人大敗羅馬軍隊,410年攻占羅馬城,418年在高盧西南部建立西哥德王國,于439年在北非建立汪達爾-阿蘭王國。匈奴人452年侵入義大利,在高盧東南部,457年出現了勃艮第王國。476年9月,日耳曼人廢黜最後一個西羅馬帝國皇帝,西羅馬帝國滅亡。 一開始,基督徒們聚會是分散在各個家庭中進行,甚至當有逼迫時,基督徒聚會也會在地下墳墓中進行,因此聚會地點乃相當分散,漸漸的這些家庭聚會以大城市為中心形成一個個教區的概念,在教區裡面他們就設立主教,主教或教父這個詞在中文裡面也被翻譯為監督或是長老,聖經中多次提到使徒招集各地方長老與祂們說話,這些主教在接受使徒的教導後,便將這些教導帶回各教區,這些長老繼承使徒成為各地方教會的領袖。 330年,羅馬帝國(拜占庭)首都遷到土耳其伊斯坦堡後,羅馬主教就成了西方教會的領袖;相較於東方教會受希臘文化影響,羅馬所代表的西方教會受羅馬法的影響;由於君士坦丁大帝(在位期間306-337年)以基督教為國教,羅馬帝國逐漸被基督教思想所涵化。 可是70年後,西羅馬帝國就被日耳曼人所擊潰;但是教會卻因為必須救助難民,並提供難民的心靈依靠,加上日耳曼民族也逐漸被基督教思想所說服,所以基督教的傳道工作仍然持續發展、蔓延至整個歐洲。 這也顯示出羅馬帝國雖然一度國力強大,但是精神思想上無法與基督教競爭或辯論,因此羅馬帝國人民的腦袋幾乎都被基督教思想所征服。那既然基督教曾經是國教,為何上帝不保佑羅馬帝國?帝國反被視為異教徒的野蠻民族所侵略? 羅馬的哲學家奧古斯丁(Augustinus 354-430)試圖解釋這個問題。19歲那年,奧古斯丁受西塞羅的《Hortensius》影響,引發他追求智慧和真理的心,旋即接受摩尼教善惡二元論的信仰。奧古斯丁20歲完成羅馬帝國規定的三級制教育學業,22歲在突尼西亞教授雄辯術,26歲寫了第一本論文「美與均衡」,29歲與摩尼教祭司作神學思辨,發現這祭司無法解答他的問題。後來受新柏拉圖主義(Plotinus)之影響而放棄摩尼教。 奧古斯丁強調,「三一神」身分確實有別,聖子雖是被生、成肉身、受難、復活,但父神仍一起參與,不同之處是只有子被彰顯出來,西方神學家稱此為「各司其職」。祂們本體相同,但因子從父生,所以子稱為子,父稱為父;聖靈又從父子而出。聖父、聖子、聖靈是完全處於平等地位,在三位一體中沒有先後及高低的分別,聖子也完全是上帝,祂不同的特性是永遠為聖父所生。 他相信,人的罪行使人遠離神,而導致惡。人因著犯罪就不能再行神所愛的真善,也不能瞭解他生命的意義。惡是一種缺乏善的表現。罪主要的根源是用「對自己的愛」取代了「對神的愛」。 奧古斯丁認為,人類的失敗,大致是過分的慾念、無節制的尋樂及不聖潔的心思意念這幾類型。人類的被造原是不朽的,若是堅定在聖潔中,就能從不能犯罪與不能死的狀態中進到不可能犯罪及不可能死的境況中;但是若犯罪了,就進入了不可能不犯罪及不可能不死的境況中。 奧古斯丁認為,亞當起初的受造是絕對的完美,原處於良善、稱義、光照、至福的境界;他擁有不犯罪的自由及能力。神使他的意志傾向德行,肉慾聽從其意志,意志順服神。亞當被神的恩典所包圍,還擁有特別的保守恩賜,也就是保守其意志的正確性。 奧古斯丁認為,亞當最後的墮落是自取的,他的本性有可能改變而轉離良善;他是有可能作出錯誤的選擇。而造成這當中潛在的因素是驕傲,就是他想脫離他本來的主人-神。亞當的自作主張來自於他妄想自己取代神。 奧古斯丁認為,全人類都是由亞當一人所生下來,因此也都承接墮落的本性。我們都從亞當承接人性,而人性的傳遞是藉由性(其中也有不好的慾念),因此世人都從罪中所生,這也就是奧古斯丁所謂原罪的由來。 奧古斯丁也從這觀點,發展出他嬰兒洗禮的教義,只有藉著洗禮,才能除去人的原罪;但無法除掉「原罪性」。人就是因著「原罪性」,所以無法行完全的善。罪人若要行神眼中看為正的事,必須從愛神的動機出發才有可能達成。 奧古斯丁相信,只有神能恢復罪人自由意志的自由,就是更新及重生;而這正是神恩惠的工作。惟有人的意志得到釋放,人才會渴望與神結合。所謂神「不可抗拒的恩惠」(irresistible),乃是改變人的意志,甘願選擇善,並且去行善。神,確實會操縱人的自由意志。 當人願意將生命主權放在神的手中,甘願被神操縱時,人自由選擇的意志就轉變為道德和聖潔。因此,神的恩惠成為人裡面眾善的根源。這恩賜只給神所揀選的人。從這也發展出奧氏的「預定論」。以「羅9:21」來論證他的撿選論。 奧古斯丁定義重生(內心性情完全恢復)必須完全靠賴神的恩典(聖靈的運行)。神恩的工作,區分為幾個階段:『預先的恩典』、『運行的恩典』和『合作的恩典』。 『預先的恩典』是指聖靈用律法,使人產生罪惡的意識(罪惡感)。『運行的恩典』是指聖靈以福音使人相信基督,並完成贖罪與和好的工作。『合作的恩典』是指聖靈使人願意與神合作,一起完成終生成聖的工作。神恩典的工作,是使人完全恢復神的形象,並在屬靈上成為聖徒。 奧古斯丁斷言,人的得救是由於恩典和信心。而信心也是神恩典的工作;人是否願意接受相信,完全在乎神全能的旨意。意思是說:有些人被神有效揀選蒙恩,另有些人則被神放棄。 奧古斯丁的思想,至今仍然成為世界各地大多數基督教神學院的教材,但是這些理論其實可以說很多是對聖經的斷章取義,也與絕大多數人類實際生活情況脫節,因此絕大多數信徒也搞不清楚這些理論,大多數的神父或牧師其實也弄不太懂,這種模糊的神祕性,讓教宗與神職人員充滿神聖性。 雖然奧古斯丁的思想其中有勵志向上的成分,但是大多數信徒只是迷信、盲目崇拜。如果人們直接面對耶穌的言論,去實踐,其實不會太難,反而可以直接理解耶穌與保羅的核心教義。 馬太福音 1.耶穌說:人活著,不是單靠食物,乃是靠神口裡所說的話。 人類生命的價值,不同於禽獸,不是只滿足生理欲望,而是要去思考古今聖哲的言語。 2.耶穌說:不可試探主,你的神。 人類生活的重點,不是尋求神蹟奇事發生在自己身上,人要清楚自己生活的目的?追求道理來生活。 3.耶穌說:當拜主,你的神,單要侍奉祂。 人不應該崇拜任何看得見的偶像,最多就是服膺聖賢的道理。 4.耶穌說:天國近了,你們應當悔改。 人要享受進步、有創造力的人生,首先要面對、認清自己的毛病,要改革它。 5.耶穌說:虛心的人有福了,因為天國是他們的。哀慟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得安慰。 謙虛學習的人生態度,可以讓自己的生命品質不斷地提升。家中如果辦喪事,人就要清心寡慾,簡樸低調,謙和反省來過生活,其實,人一生都應該用這樣的態度來生活。 6.耶穌說:溫柔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承受地土。飢渴慕義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得飽足。 溫和待人、體貼人心、不情緒失控的人,才有人喜愛。追求社會正義的實現,人的內心才會有踏實、平安的感覺。 【達羅馬人書5章18節~6 章4節】如此說來,因一次的過犯,眾人都被定罪;照樣,因一次的義行,眾人也就被稱義得生命了。 因一人的悖逆,眾人成為罪人;照樣,因一人的順從,眾人也成為義了。 簡單地說,社會中的意見領袖如果沒有做好,社會大眾都會被汙染,然後犯了各種罪惡;同樣地,意見領袖因為成為文明當中的楷模,社會大眾因而被教育,生命價值得以提升,大眾因此獲得更高層次的生命價值。 因為一個人的墮落,就讓社會大眾成為了笨蛋;同樣地,因為一個人順從真理,社會大眾也人人都可以成為如同楷模的人,人類文明因此提升。 律法本是外添的,叫過犯顯多;只是罪在那裡顯多,恩典就更顯多了。 就如罪作王叫人死;照樣,恩典也藉著義作王,叫人因我們的主耶穌基督得永生。 法律,本來就是人類制定的,可以顯現出人類行為的缺失,只是人的缺點愈多的時候,我們就可以了解,要成為社會公平、正義、理性、守信用的表率,是多麼不容易、多麼可貴。能夠成為楷模的人,他就成為社會大眾的恩典來源。 如此,社會的罪惡行為如果橫行,就會成為社會當中的強勢力量,成為人類社會中的魔君,叫人類的生命價值因此死亡;同樣,難能可貴的公平的、理性的、守信用的楷模,也可以成為社會正義的君主,叫我們因為學習了耶穌的能力與智慧,得到永恆的生命價值。 這樣,怎麼說呢﹖我們可以仍在罪中、叫恩典顯多嗎﹖ 斷乎不可!我們在罪上死了的人豈可仍在罪中活著呢﹖ 既然真正的社會正義標準已經出現,我們還需要生活在罪惡的世界當中嗎?絕對不可以,我們豈能繼續生活在充滿人性弱點、罪惡的世界當中呢? 豈不知我們這受洗歸入基督耶穌的人是受洗歸入他的死嗎﹖ 所以,我們藉著洗禮歸入死,和他一同埋葬,原是叫我們一舉一動有新生的樣式,像基督藉著父的榮耀從死裡復活一樣。 難道不知道我們這些成為基督徒的人,就是要以耶穌為標準,在精神、理性、守信用的世界裡,跟他一模一樣。 我們藉著洗禮,成為耶穌的門徒,所以我們過去的罪惡生活習慣都應該死去,跟耶穌的死亡一樣,一起埋葬;讓我們的生活重新開始,有重新出生的樣式,就像耶穌重新被社會大眾肯定一樣,如此來活出上帝的偉大精神。 我個人認為,名嘴與司法官、政客等知名人士,他們的言行展現了什麼?教導社會大眾更理性,還是更不理性?每一個知名人士,都自然而然負有社會責任,就是促進社會大眾追求理性、學習、守信用的責任,這些基本的教化作用如果缺少,那麼人類的罪惡就會到處氾濫。 信任馬英九的人,會不會讓自己的品德超越耶穌?如果沒有提升個人品德的力量,社會的意見領袖就不值得信任。 大學生,一定要用國際級的教科書,來檢驗自己的教授的言行,區別二者之間的差異,如果連這一種區別能力都沒有,那麼自己的品德就很差。區別之後,自己就要產生一個抉擇,要選擇什麼樣的品德標準來生活? 大學教授,如果沒有立志要成為國際級的大師,那麼就是沒有品德,不配為人師表;一個大學教授,如果沒有鼓勵學生超越自己的成就,就是沒有品德,也不配為人師表。 政府官員,如果不確定自己的專業能力是全國最頂尖的,又想保住權力,這就是沒有品德,根本沒有資格掌握權力;這樣的人一定會害慘社會大眾,汙染社會大眾的生活習慣,造成社會瀰漫崇尚「不專業的人掌權」。 任何一個政客,對於自己公開說過的話,沒有辦法守信用,就是沒有品德;如果他的社會支持度愈高,也代表社會的道德愈墮落,他已經使得社會大眾崇拜「不守信用」,這樣的社會一定充滿了衝突。 社會上的任何組織,包括政黨組織,他的領袖一定要具備某一種專業能力,如果他是那一個領域的頂尖專家,那麼,這個組織才有發展的可能性,他也才有社會教化的功能。 法律,它只是最基本的道德標準,絕對不是高尚的品德標準;因此,法律必須要由全國最頂尖的專家不斷地修改,透過這個過程,來引導社會大眾提升生活品質與道德品質。所謂的專家,就是那個專業領域當中最理性、最有正義感,有最高的嚴密思考邏輯能力,因此,他的想法,才有資格成為社會多數人生活的準則。 從客觀上來看,耶穌的言行,違反了當時代猶太社會的道德標準,但是實際上,他立起了人類前所未有的人性光輝標準。要能夠成為這樣的人物,一定是經過長時間的理性思考與生活磨練,確定超越以往的所有標準。耶穌的言論,就是以摩西的《十誡》為基礎,立下更高的理性標準,在行善、扶助弱勢、寬恕、博愛、理性上,都更加地提升,更能發揮人性的價值。 1948年聯合國的《世界人權宣言》,是以兩千年前耶穌的基本道德來訂定的,已經不算高級的社會生活準則,我們要用《世界人權宣言》的標準,來檢驗每一個政府官員的言行舉止,符合的人不過才61分。公務人員必須要在生活習慣上,超越《世界人權宣言》,不然就應該被譴責。 人類歷史上宗教或學派,只要經過一、二代,常常就會變形,加入很多其他的思想,有變得更完善的,也有變得無法理解,或缺乏理性。簡單的說,奧古斯丁對《聖經》並沒有讀熟,對其內容也沒有親自實踐與經歷,但是志氣太大企圖解釋太困難的問題,導致相當多的解釋都是在硬拗,或對特殊個案的分析。這使得天主教都在進行愚民教育,也愚弄神學士自己;因此歷史上絕大多數的教宗(一種獨裁者),卻成為人權敗類。 所有的人類都一樣,只要知識程度不足以擔當大位,必然成為恐怖的獨裁者,知識程度越低級,就越恐怖。也因為天主教是一種類似獨裁政權,幹部都必須透過巴結奉承或賄賂來獲得權力,因此一千多年來一直充滿貪腐,情慾失控、爛用權力的情況至今沒有改變。當然,教會可以存活至今,也是因為有不少偉人出現。 西藏的喇嘛教因為活佛也是一種獨裁者,也因此歷史上大多數的西藏活佛與其黨羽,也是人權敗類。當然,中國歷史上的君王都是獨裁者,絕大多數的情況知識程度都遠低於大臣,因此心理壓力龐大,當然就成為人權敗類。加上中國傳統上相當嗜好,說一套做一套、虛偽來虛偽去、表面親熱暗地插刀……這種不務實、逃避真相的生活習慣,導致中國文化水準遜於天主教。 一方面,基督教思想是近代先進國家文學、戲劇、電影……等等藝術文化的靈感來源與道德標準,不了解基督教思想的人很難去真正欣賞各種現代藝術。另一方面歐洲的文藝復興運動、法國大革命……等等現代化與民主化的工程,既是弱勢族群的階級革命,也同時也是在挑戰基督教威權的革命運動。 台灣要推動文藝復興運動,也就是一種國民獨立自主的運動,推動者不僅需要挑戰傳統基督教,還要挑戰、打敗佛教、道教、一貫道、儒家思想、政治權貴階級與各學術領域,進行一種文化上的全面性反思,以磨練出新的精神思想,這樣才能逐步讓台灣文化來帶領世界文明的進步。 |
|
( 心情隨筆|心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