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小米砍5,000人非蘋鏈警戒
2022/12/24 18:55:03瀏覽137|回應0|推薦0

大陸最大、全球前三大智慧手機品牌小米傳出年底將大幅裁員15%,超過5,000名員工面臨失業。這是此波手機市況修正以來,品牌廠最大規模裁員,意味非蘋手機市況比預期更慘烈。

 

The Nutcracker by tchaikovsky - Classical Christmas Music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DHX4GA933C8

 

【摘要2022-12-19.經濟日報】大陸最大、全球前三大智慧手機品牌小米傳出年底將大幅裁員15%,超過5,000名員工面臨失業。這是此波手機市況修正以來,品牌廠最大規模裁員,意味非蘋手機市況比預期更慘烈。

小米台灣供應鏈包括聯發科(2454)、友達、大立光、新鉅科等。隨著小米傳出大裁員消息,意味該公司將大幅降低成本,後續對供應鏈拉貨力道也將減弱,聯發科、友達等協力廠全面備戰。

受通膨、俄烏戰爭與大陸先前大規模封控影響,非蘋手機市場買氣低迷,導致庫存快速飆高,今年出貨量難逃衰退,業界預估這一波低谷最快要到2023年第2季才有望復甦。

在小米之前,全球智慧手機龍頭三星,已傳出有意調降明年智慧手機出貨量三成,換算砍單約3,000萬支,鎖定原本銷售主力的A系列與M系列中低階機種。業界人士分析,「裁員比砍單還嚴重」,小米此次大裁員,凸顯非蘋手機市況比預期更差,公司不得不大幅精簡人事。

根據市調機構集邦科技(TrendForce)最新報告,今年第3季全球智慧手機排名前三大品牌依序為三星(市占率22.2%)、蘋果(市占率17.6%)與小米(市占率13.1%),亦即小米是大陸最大、全球前三大,也是非蘋第二大品牌,產業地位相當重要。

小米主營手機業務疲軟,據第3季財報,小米手機業務實現營收人民幣425.1億元,年減11.1%。出貨量為4,020萬支,年減8.4%。

今年以來,小米前三季經調整後利潤分別為人民幣28.6億元、20.8億元、21.2億元,與2021年單季獲利人民幣五、六十億元水準相去甚遠。背後除了單季營收接連下滑之外,造車的投入也逐步攀升,合計已達人民幣18.65億元。

小米財報顯示,截至930日,小米集團共有35,314名全職員工,其中32,609名位於中國大陸。此前已有消息稱小米計畫大規模裁員,以此減少人力成本。

 

估計北京有半數人感染新冠工商業供應鏈近乎停擺【摘要2022-12-19.中時】中國在10天前放開新冠封控措施後,傳播力極強的Omicron病毒株正快速地在中國各大城市造成感染潮,其中北京可能是最嚴重的大城市。由感染人數激增,許多城市的商業活動被迫中斷,短缺工人造成工廠生產線停擺,卡車司機感染後無法工作,導致供應鏈陷入混亂。

據英國《金融時報》指出,本月稍早疫情封控放寬以來,新冠病毒Omicron變種開始在幾個大城市肆虐。北京的感染激增最爲嚴重,根據一些估計,有2200萬人口的北京可能有一半以上已被感染。

有些市民們開始在家工作,工人請病假人數激增,擾亂生產進度和供應鏈。山東一家印刷廠老闆說,上周五只有2成員工上班,請病假愈來愈多,最後可能被迫停工。河北一家汽車裝配廠管理人員表示,他們公司計劃重啓「閉環」模式,以避免工人感染影響生產。

中國歐盟商會主席伍德克(Jörg Wuttke)表示,工廠採取閉環模式將會越來越不可行,感染潮來得兇猛,也缺乏抑制感染蔓延的措施,這種做法已失去作用。

報導引述業者的話說,工廠的工人短缺問題將一直持續至2月春節之後,許多人已開始提前返鄉。一些供應商因為運輸的司機感染無法工作,造成下游廠商零組件短缺,包裹遞送也產生延誤。

財經界分析人士認為,如果病毒以目前的速度傳播,多數城市將在1月中旬度過高峰期,到了 2很多工商活動就會開始恢復。至於疫情緩解後的報復性消費可能不會到來?因為消費信心不足,這段期間失業減薪的人很多,中小企業倒閉問題嚴重。

報導說,旅遊業在國內和國際旅行都出現早期反彈跡象。不過這當中很多是春節返鄉的人潮,還有一些是出國招商團,封控措施開放的第一周,機票預訂量狂增8倍。未來進一步放鬆入境時,將有外國高管持續湧入,到中國會見其商業夥伴,他們已經3年沒到中國,影響了很多的投資與商業項目

 

【摘要2022-12-19.中時】大陸疫情升溫,外媒報導,新冠感染潮正在造成商業中斷,人員短缺危及工廠生產線運轉,同時許多卡車司機染疫,也導致供應鏈陷入混亂。甚至有外商工廠宣布暫時全面停工。

英國《金融時報》報導,報導指出,Omicron疫情已導致2.9億農民工開始提前返鄉過年,北京泉匯研究(Plenum)合夥人陳龍表示,仰賴農民工的行業正在掙扎,畢竟現在離春節只剩下5周,20231月底之前將會相當冷清。由於供應商被迫停產造成零件短缺,一些工廠將被迫放慢生產速度。

而日本《讀賣新聞》報導,日本半導體大廠瑞薩電子公司(Renesas Electronics)位於北京的主力廠因陸續傳出員工確診,導致人手不足,生產線難以運作,宣布暫時全面停工。該廠上一次停工是在最初疫情擴大的202012月。

瑞薩電子北京廠的員工約1000人,主要是製造用於家電、工業用機器、汽車的半導體,產品供應給海內外企業。報導指出,今後1個月大陸疫情即將來到巔峰,瑞薩電子的停工期或許會延長,屆時恐對其他日系製造業的營運造成影響。

 

下一個製造重鎮【摘要2022-12-19.中時】中國是蘋果iPhone的生產重地,過往約占蘋果全球供應量的一半,但根據《路透社》報導,在中國嚴格防疫封控措施下,蘋果去年對中國製造的依賴程度下降至不到4成,市調機構Counterpoint Research則指出,蘋果分散供應鏈,避免過度依賴中國,印度和越南將漸漸成為下一個製造重鎮。

美國財經媒體報導,Counterpoint Research分析師Ivan LamShenghao Bai說,主要電子產品製造商正加快分散在全球產能的布局,像是蘋果主要合作夥伴富士康,可能將高達30%的產能轉移到印度、越南等地

Counterpoint分析印度和越南崛起的關鍵,印度擁有龐大的人口和高出生率,成為對終端產品具有吸引力的市場和製造基地,至於越南的勞動力成本則低於中國。

Counterpoint提到,在富士康與和碩帶領下,多家企業已經在印度布局,包括投資工廠、產線、相對先進的製程和人員培訓等,雖然中國短期內不可能直接被取代,但上述這些公司正為擴大在中國以外地區組裝打下基礎。

越南已經吸引21家蘋果供應商在當地展開業務;此外,由於iPhone 14iPhone 14 Plus製造難度大為降低,位在印度的工廠,如今已有可能和中國工廠幾乎同步生產。

在中美晶片大戰越演越烈之際,美國媒體《CNBC》則指出,這些地緣政治動盪促使晶片製造商將生產鏈從中國轉移到鄰國,其中印度和越南可能會受益。以越南為例,其投入數十億美元投資設立研究和教育中心,吸引主要晶片製造商進駐,包括韓廠三星承諾今年將在越南投資33億美元,目標是到20237月生產晶片零組件;

至於印度也正在成為這些晶片製造商的生產基地,因為它在微處理器、模擬晶片設計等方面擁有越來越多的設計人才。

 

大陸晶片剩半條命小心這招「報復」美國有驚人衝擊【摘要2022-12-19.中時】美國今年對大陸晶片業的制裁一波又一波,先是透過出口管制措施讓大陸無法取得先進晶片技術與設備,隨後又將36家陸企列入實體清單,包括記憶體晶片大廠長江存儲

市場認為,北京手上的「稀土牌」是反擊最好武器,但也有媒體提醒,若北京真的出這招,其國際地位與聲望將大受打擊。

南華早報報導,大陸反制美國最有影響的手段,是針對稀土金屬、稀土磁鐵、鋰及各式礦物,下達出口管制禁令,因為大陸佔全球稀土開採量的63%、稀土加工市場的85%、稀土磁鐵產量的92%及鋰加工市場的6成,這些材料是許多高科技的產品的重要原料,從電動車、手機、導彈甚至戰機都會使用。

然而傷人必自傷,報導提到,如果北京真的使用此方式反制美國,可能招來更嚴重的出口管制措施,其國際聲望與地位將大受打擊,如同2010年日本與大陸因釣魚島撞船事件交惡,當時大陸曾短暫停止出口稀土至日本,引發爭議。

不過也有專家認為,大陸在檯面上雖然沒有大動作的反制,但可能默默進行干預,政治風險諮詢機告Eurasia Group地緣政治總監Xiaomeng Lu表示,「我認為大陸正在採取一種相當低調的反擊,干擾貿易流動、簽證發放,甚至以反壟斷為由進行牽制,都可能成為選項。」

 

感想:

1.        目前中國是全世界最不守信用的國家。

2.        大陸反制美國最有影響的手段,是針對稀土金屬、稀土磁鐵、鋰及各式礦物下達出口管制禁令?稀土若禁止出口,中國將欠缺電子零件,所有電子產業都受害,這很不智。

3.        這些材料是許多高科技的產品的重要原料,從電動車、手機,中國打算全面停止生產出口?未傷人必先自傷。

4.        中國若全面禁止蘋果手機出口,是在懲罰美國?還是自殺?

5.        大陸反制美國最有影響的手段,是履行1.美中貿易協議、2.中英聯合聲明、3.全面開放言論自由、4.停止偷竊智慧財產,以如此條件交換美國停止所有禁令。

 

歐盟能效新規衝擊面板廠【摘要2022-12-19.經濟日報】面板市場買氣低迷之際,歐盟委員會將在明年3月執行更嚴苛的能源效率指數計畫,目前市售的8K電視都不符標準,最嚴重恐全面禁售,重創面板重要出海口,友達(2409)、群創等面板廠營運更形險峻。

法人指出,8K電視是當下相對高階、利潤相對好的產品,且多朝大尺寸發展,是面板廠重要的出海口,加上歐盟是全球8K電視最重要的市場,歐盟委員會此舉將使得面板市況雪上加霜。業界評估,電視品牌廠仍需一至二年更改設計,才能讓8K電視功耗符合歐盟標準,「緩不濟急」。

面板市況低迷超過一年,友達、群創均朝利基型產品發展,藉此避開一般產品報價不振衝擊,8K高階大尺寸面板就是主軸之一,友達先前更公開表態,公司在超大尺寸、8K、無邊框的產品和技術,目前具市場獨家地位。

然而,歐盟最新規範將打亂面板廠朝超大尺寸8K面板布局的腳步。義大利媒體DDAY報導,歐盟委員會制定更加嚴苛的能源效率指數計畫,將在20233月執行,規定65吋電視功耗不高於116瓦,75吋電視必須低於141瓦,85吋則要低於169瓦。按照這樣的標準,現在市場上所有8K電視都不合規,最嚴重恐遭禁售。

業界評估,歐盟新規範主要影響三星、LG、索尼等電視品牌在歐洲銷售,但這些主要電視品牌LCD面板都採外購策略,仰賴友達、群創等面板廠供貨。歐盟新規範上路後,將打亂電視品牌廠銷售節奏,直接受影響的就是對友達、群創等面板供應商的採購量。

今年下半年以來,全球消費市場市場買氣急凍,尤其手機、PC及電視等產品受影響更是顯著,歐盟祭出新規定,市場預期將讓原本的陷入谷底的消費電子產品買氣更雪上加霜,尤其是價格及市場需求都已修正超過一年的面板產業,目前仍處於下游去化庫存階段,明年3月歐盟新規定一旦上路,更不利下游庫存去化速度。

對於面板後市,友達董事長彭双浪日前表示,產業本波修正已到達谷底,未來只會更好,不會再下修,目前市場仍持續進行庫存調整,明年面板產業回升的步調仍需視未來庫存調整情況而定。

科技市調機構集邦科技(TrendForce)研究副總范博毓認為,8K電視價格較高,但受今年以來全球電視銷售不振影響,8K電視銷量更顯低迷,歐盟新規定會對8K電視面板出貨有影響,後續電視品牌廠要持續在歐洲推高階8K電視,可能要花一至二年更改設計以符合歐盟規範,這段調整期將使得8K大尺寸面板出貨受挫。

 

DRAM價最快下季反彈【摘要2022-12-19.經濟日報】記憶體產業今年下半年價格基期甚低,相關業者研判,DRAM價格反彈有望早於NAND產品,最快在明年首季至第2季之間,就會發生價格反轉,有利南亞科(2408)、威剛、十銓等營運,威剛和十銓近期也都積極推出高階記憶體系列,迎接DDR5世代。

南亞科先前指出,在部分客戶庫存去化下,加上第3季跌幅已深,雖然本季銷售單價估將續下滑,但跌幅可望收斂。

威剛則說,在上游供應商動作頻頻,陸續啟動減產與縮減資本支出,有助於舒緩2023年供給成長幅度,另外在價格優勢下,將帶動2023年各項應用裝置所搭載的記憶體使用量增加,可望使整體產業逐步回升。

十銓旗下創作者品牌T-CREATE推出三款創作者DDR5記憶體,以52006400MHz等高效頻率及單支最大容量32GB的規格搭配,帶給創作者絕佳體驗。

 

教育國際化才能培育護國群山【摘要2022-12-19.經濟日報】台積電(2330)赴美投資,引發國人高度關切,熱議未來台積電在海外投資之後,是否能保持台灣的晶片技術領先,持續成為台灣的「護國神山」。然而,台積電未來在美、日、歐快速設廠,使用大量卓越的研發人才,極可能導致台灣高科技人才的供給不足,影響其他產業發展。

台灣目前已經面臨「斷崖式」的少子化問題,所幸過去以來相當重視理工人才的培育,才沒讓台積電等半導體業造成的「人才荷蘭病」太過明顯。即便如此,目前已因半導體業的高速發展,讓製造業廠商普遍感受研發人才難尋。這其實是用簡單的統計數據,就可以了解問題的嚴重性。

台積電在2021年底的員工總數為6.5萬人,當年度即雇用新人接近1.3萬人,其中絕大多數是在台灣雇用。以台積電的員工屬性中,專業人員占了五成,所以這1.3萬人應該有6,000以上是理工專業的研發人員。

台灣培育品質最好的台、成、清、交四所大學的理工學院,一年大約各自培育了1,000名新生,假設順利畢業後全部都投入職場,也不會超過4,000人,因為不少人還要出國留學深造。即使加上中央、中正、中山、暨南、東華,也不過增加2,000多人,合計大概就是6,000人。

換句話說,目前全台灣培育、能和半導體業相互搭配的「頂級」理工人才,供應台積電一家就已經不夠了。台積電要擴充產能,只能從其他私立大學去尋找,或是從現有的產業界去「挖角」,難怪一般製造業都感受到人才難覓或持續流失。

問題不只如此,即使台積電可以找到足夠的研發人才,但在少子化之下,台灣頂尖大學的畢業生程度,其實也在逐漸下降。所以,台積電為提升本身的研發能力,也有所警覺,甚至已經開始因應,包括提供博士生獎學金、和大學合作辦理半導體班、到海外提供獎學金培育人才等。

然而,就算極少數台灣頂尖半導體企業可以勉強克服人才困難,但台灣不能只有半導體產業,所有產業都必須高科技化或高值化,否則這個經濟體會毫無「產業韌性」。

台灣各行各業都需要卓越的研發人才,以高品質和特殊性來支持薪資造成的高成本,否則就會萎靡不振或全數外移,造成嚴重的「經濟安全」問題。但如何去滿足這種需求?

台灣教育的保守,是一個相當嚴重的問題。教育部要求大學國際化,但在只看數字之下,各大學使出渾身解數(甚至違法),招來許多意在打工謀生的外籍生,所謂英語授課也經常是國英混教的濫芋充數課。

我們應該採用美國過去的作法,提供大量獎學金給開發中國家(如東南亞的印尼、越南、印度等)的頂尖學生,安心地在台灣念完碩博士,然後留在台灣就業,協助提供台灣高科技的人才。舉例而言,一位碩士生每月提供3萬元生活費,加上學費則一年約50萬元;提供給5,000位外籍生一年不過是25億元,教育部應付得起這樣的費用,也可以讓台灣的大學更加、更好的國際化。

但中文仍然不是通用的國際語言,所以可以考慮將交大、清華甚至暨南等校轉化為以英語授課為主的國際大學,來加速這種政策的落實。台灣不能只靠台積電這個護國神山,要全力培育「護國群山」才行,所有的產業都要高科技化。

目前研發人才已經嚴重不足,政府不能被動應付外界的呼籲,請拿出有效的政策,為台灣產業的未來謀求出路。

( 時事評論財經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michalle77&aid=177885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