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2/10/21 11:48:52瀏覽2012|回應0|推薦21 | |
【文字,並不是倉頡一個人造出來的】 《倉頡造字》的這個說法,讓現代的多數人,都認為〈文字〉是〈倉頡〉一個人發明的。其實,早在〈西元前〉的年代,〈荀子〉就有發表過〈文字不是倉頡一個人造的〉說法了。 根據荀子〈荀子,生於西元前313年-卒於西元前238年《荀,音同:巡》〉是〈戰國〉末期年代〈周朝〉的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儒家代表人物之一,對重整儒家典籍有相當的貢獻。提倡《性惡論》,常被人拿來和所謂的孟子《性善論》相比較的著名學者。 在專門記載〈荀子〉言行的史書《荀子• 解蔽》中,〈荀子〉就說過:『好書者眾矣,而倉頡獨傳者,一也』。 意思是:『古代喜歡寫字的人很多,但只有倉頡一個人的名聲流傳了下來,《倉頡》應該是在〈漢字〉的蒐集、整理、統一上做出了突出貢獻。所以,是因為他特別用心專一,才得以名留萬世啊。』 在漢代,班固 (班固,生於西元32年-卒於西元92年,是東漢官吏、史學家、文學家。也是〈史學家〉班彪之子),所撰寫的《漢書‧藝文志》中。 以及東漢,許慎(許慎,約生於西元58年-約卒於西元147年,是漢代有名的經學家、文字學家、語言學家,是中國文字學的開拓者。 許慎,在西元100年(東漢和帝永元十一年)出版的《說文解字》一書中,《說文解字》是中國漢字的第一部字典。 也詳細闡述了「六書」這個漢字構造原理: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注、假借的複雜的漢字系統,也認為是絕對不可能由一個人,在短時間之內發明出來的。 《說文解字序》中也同時記載著:『倉頡之初作書,蓋依類象形,故謂之〈文〉;其後形聲相益,即謂之〈字〉。』 意思是說:『倉頡在最早創造〈文字〉的時候,是依照事物〈畫〉出代表的〈形符〉,所以叫做「文」。 而後人把〈表義的文〉與〈表聲的文〉相結合,由兩種、三種或多種不同的〈文〉變化出來的〈文〉,才叫做「字」。 「文」,意謂象徵事物所畫出的,最早的,形象線條;「字」,意指可孶生繁衍,而日漸增多。 孶生〈孶,音同:滋,注音:ㄗ 拼音:zī 孶生是繁殖,滋生的意思。〉 繁衍〈衍,音同:眼,拼音:yǎn 繁衍有曼延,多餘,富裕;盛多的意思〉 所以,中國的漢字,是先有〈文〉,之後才有〈字〉的文明及文化。 〈漢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三大〉文字系統中,〈唯一〉沿用至今的文字。 世界上最古老的三大文字系統,分別是(漢字Chinese characters)、(古埃及的聖書字Egyptiska hieroglyfer)和(蘇美爾Sumer人的楔形文字Cuneiform script)。 【倉頡造字的因緣際會】 相傳〈倉頡〉在〈黃帝〉的手下當官。 那時,當官的可並不顯威風,和平常人一樣,只是分工不同。 〈黃帝〉分派〈倉頡〉專門管理圈裡牲口的數目、屯里食物的多少。 〈倉頡〉這人挺聰明,做事又盡力盡心,很快熟悉了所管的牲口和食物,心裡都有了譜,難得出差錯。 可是慢慢地,牲口、食物的儲藏在逐漸增加、變化,光憑腦袋記不住了。 當時又沒有文字,更沒有紙和筆。 怎麼辦呢? 〈倉頡〉犯難了。 〈倉頡〉整日整夜地想辦法,先是在繩子上打結,用各種不同顏色的繩子,表示各種不同的牲口、食物,用繩子打的結代表每個數目。 但時間一長久,就不奏效了。這增加的數目在繩子上打個結很便當,而減少數目時,在繩子上解個結就麻煩了。 倉頡又想到了在繩子上打圈圈,在圈子裡掛上各式各樣的貝殼,來代替他所管的東西。 增加了就添一個貝殼,減少了就去掉一個貝殼。 這法子頂管用,一連用了好幾年。 〈黃帝〉見〈倉頡〉這樣能幹,叫〈倉頡〉管的事情愈來愈多,年年祭祀的次數,回回狩獵的分配,部落人丁的增減,也統統叫倉頡管。 倉頡又犯愁了,憑著添繩子、掛貝殼已不抵事了。 怎麼才能不出差錯呢? 這天,〈倉頡〉參加集體狩獵,走到一個三岔路口時,幾個老人為往哪條路走爭辯起來。 一個老人堅持要往東,說有羚羊。 一個老人要往北,說前面不遠可以追到鹿群。 一個老人偏要往西,說有兩隻老虎,不及時打死,就會錯過了機會。 倉頡一問,原來他們都是看著地下野獸的腳印才認定的。 倉頡心中猛然一喜:既然一個腳印代表一種野獸,我為什麼不能用一種符號來表示我所管的東西呢? 他高興地拔腿奔回家,開始創造各種符號來表示事物。 果然,把事情管理得頭頭是道。 黃帝知道後,大加讚賞,命令倉頡到各個部落去傳授這種方法。漸漸地,這些符號的用法,全推廣開了。就這麼,形成了文字。 親愛的!因為篇幅的關係,說到這兒,我又要跟您說:我們下一篇章中再見了! 謝謝您的瀏覽!歡迎您的光臨!祝大家都平安健康又快樂! Cheers !我們乾杯! |
|
( 在地生活|紐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