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2/08/13 23:43:04瀏覽672|回應2|推薦8 | |
【墨爾本中華公會】創會100週年 【澳亞民族電視台】20週年慶 【墨爾本〈德教〉會 紫成閣 】創閣十週年 聯合主辦 協助籌備墨爾本華人社團 推展 提倡〈孝道〉和〈敬老〉活動感言 把剛剛才打印出來,還溫熱暖手的一疊〈24孝〉的教材放在桌子上。馬上,我凝神埋頭專心的驗數著每一份教材的頁數,擔心的查看著複製出來的教材品質,也深怕漏了一頁。 我旁邊的童軍劉昊輝副團長,還有他臨時動員來的〈小袋鼠〉華人童軍領袖劉性元,〈華人童軍〉小領袖干忠浩,兩個挺拔又俊帥的童軍小組長,和在我對面,對人滿有愛心,又全心崇拜和支持周成光的愛妻 – 陳翠萍,也俐落地忙著把繁簡體的資料分開,再裝入護頁袋。 待會兒,還要把這些資料再裝進信封,把這已經晚了兩個星期的教學資料,快快寄出去給在墨爾本的各個華文學校。 提倡〈孝道〉和〈敬老〉活動的主辦之一〈紫成閣〉的工作負責人,也是安排借用童軍的辦公室設備的童軍華人組周成光行政組長,樓上樓下的忙著傳母稿,遞送打印好的教材,抽空站在門口,回頭看著分工忙碌的我們。 『這個活動,是我10年前就想要辦的一個活動,我等了10年,現在總算讓我等到看到這個活動了』周組長的聲音,安靜又平穩,沒有太多的興奮,也不帶任何怨尤,柔柔的盪在我們工作的童軍會議室中,也暖暖的流過我的耳邊。 如果,我記得沒錯,應該是在今年的四月中旬,我收到了澳亞民族電視台前台長鄭毅中傳來給我的一封電郵,通知說〈墨爾本華文作家協會〉是【墨爾本社團共同提倡〈孝道〉和〈敬老〉】活動中的協辦籌備委員會的成員之一,要〈墨爾本華文作家協會〉派代表出席4月27日召開的第一次籌備會議。 如果說,【提倡〈孝道〉和〈敬老〉】是另一種華人文化的饗宴,那麼,在那次的會議之後,就決定了,我在墨爾本社團共同【提倡〈孝道〉和〈敬老〉】活動中當〈文化二廚〉使命和任務的開始。 「甘願做,歡喜受」與「歡喜做,甘願受」這兩句話是來自台灣,在國際間極為著名的〈慈濟〉〈證嚴上人〉大師。 〈證嚴上人〉曾為「甘願做、歡喜受」這句話,做出如此的說明:『為眾生的苦難發心立願,用心用力、出錢出力去付出,感受甘甜,即是甘願。』 〈證嚴上人〉也曾明示眾人:『若是「歡喜做、甘願受」,明知是錯的,不肯接受忠言勸導,自己高興歡喜,卻使他人痛苦,沒有結好緣,這是自甘墮落,將來受苦果,就難免要無奈地「甘願受」了。』 「提倡孝道和敬老」活動,旨在向墨爾本本地華人社區及華校中推動孝道和敬老教育,讓年輕一輩對在華人社會中一貫推崇優良傳統〈孝道〉和〈敬老〉的精神,有更深的認識和體會,以期提昇下一代華人的高尚品德,和傳承中華優秀的文化。 『百善孝為先』是中國優良傳統的古諺。中國人說:『世上有兩件事不能等,一是孝順,二是行善。』 〈孝道〉是中國傳統的「至德之要道」,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早就有『羊有跪乳之恩,烏鴉有反哺之義。』的提示。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在』更是訓世傳孝的名言。 父母十月懷胎,三年保抱,十年教養,千古不變。是以〈孝道〉,亦應如天地日月,萬世流芳。 現代常有人譏評〈孝道〉是陳舊腐敗的盲目愚蠢行為,那真是對優良的中華文化一大誤解。 〈孝〉為我國傳統文化之主要美德,為齊家治國之良箴。 我國以〈孝〉為本的教育力量,是有著可以感化冥頑,減少罪惡的力量。 孝,並非只對父母敬養而言,對自己德性,智能的修養,對社會的盡責,也是〈孝〉的表現。 尚末養成中華民族文化精神之人,才會誤認孝道為不合理不合法,這是個人自己本身觀念的大差錯大誤謬。 細數歷史上,古來多少英雄豪傑,俊才碩士,有其出類拔萃,非凡的成就,然究其根本,從其出世之始,便需要依賴父母生養培育,始克有成。 草本乃天生自長,而人類無父母之培育,則無法成長,故父母於我,可謂恩高難量。 錢財思親,喜慶思親,安樂思親,相見甚歡,謂孝道為至情真性者,才是中華文化的治國、齊家的根本。 中華民族文化之倫理道德精神,即建立在家庭中父母慈,兒女孝,兩者須全。翁姑慈,而媳婦子婿賢,雙方兼重,才能延伸出『尊師重道,敬老尊賢』的社會倫理。 二十四孝是流傳我國家喻戶曉的民間故事,每一個故事之孝行雖不相同,但皆足以發揚我國固有道德。 故事中雖有荒唐,且似乎不切實際,近乎神話的情況,惟其孝德之崇高,精神之偉大,實堪為後世之典範。 由於近代社會結構變遷,家庭組織趨於小家庭制,[養兒防老] 的觀念漸難適用,對老人安養巳引起社會組織的關懷。 是以我們這一代,更要鞏固家庭組織,更需加強家庭責任,灌輸注重祟老的觀念教育。 推行〈孝道〉,尤其更是刻不容緩之事。 但願我們的子孫能把〈孝道〉代代相傳,讓我國優良傳統文化,得以歷久彌新。 現在只有我們少數人,旨在推弘固有倫理道德,也有感〈孝道〉式微,而為眾生發心立願,用心用力、出錢出力去付出「甘願做」的推廣【提倡〈孝道〉和〈敬老〉】活動,希望更多的人會明白,〈孝道〉是可以使人敦品於真、善、美、家庭和樂,社會安定,達到樂利的境界。 我們最後的寄望,是那些擁有威權的達官貴人,甚至社會政要及教育家、傳播界、若能加以協助發揚推展〈孝道和敬老〉的精神,然後得到整個社會對〈孝道〉的正視與奉行,那才是我們所期待「歡喜受」的最終成果。 _ _ 完 _ _ 墨爾本華文作家協會 會長 汪慰平女士 太平紳士 為慶祝 澳亞民族電視台20週年慶發行特刊 特別友情撰稿 2102年8月7日
|
|
( 在地生活|紐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