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紀念監事長張齊清特刊 -《溯》與《朔》兩字的用法及關係 (3 / 7 )
2012/03/30 14:15:19瀏覽3858|回應0|推薦4
【墨爾本華文作家協會特刊】

墨爾本資深報人,雪梨《澳洲新報》墨爾本前代理,也是本會“墨爾本華文作家協會”監事長張齊清先生近日病逝,本會發佈的訃聞中:「本會監事長 張公齊清 ……“溯生”于公元1942年12月14日 ……」

在這訃聞中有一個較特殊的詞語:「溯生」。

因為《溯》比較少見,大家可能會奇怪《溯》與《朔》兩字看起來很相似,是有什麼不同的意思在其中嗎?為什麼是寫《溯》而不寫《朔》?

答案很簡單,如寫成「追朔」就是一個錯誤的字詞。

現在就來介紹一下「朔」和「溯」,也教大家分辨和這兩個字形相似的一些其他文字:

溯〈在國語普通話中發音:訴,拼音:sù 〉

「溯」的本意是逆着水流的方向走:溯流而上。引申出往前推求,追求根源或回想之意:例如,回溯、追溯、上溯、「追本溯源」「回溯往事」、「追溯歷史」。

也是在法律、捐稅等文件上的用詞:例如「溯及既往」「追溯效力」。

這用法可構成成語「追本溯源」,意思是追溯事物發生的根源。

「溯升」一詞的意思,則是有上升、登、升高、上坡、高漲、溯回、升、陟的含意。

另「遡」發音也是:〈訴〉,是「溯」的異體字,意思與「溯」相同,「遡」與「溯」可以相互代用。

朔〈在國語普通話中發音:碩,拼音:shuò〉

「朔」主要的用法:

一、 指日期:農曆初一,如「朔日」(農曆初一)、「朔月」(農曆初一的月亮,
即新月)。 相對「朔日」,還有「望日」,指農曆十五。

二、 指方向:北方,如「朔方」、「朔風」、「朔漠」(北方沙漠地帶)、「朔氣」、「朔
土」

三、 指開始:如「皆從其朔」。

四、 用於成語「撲朔迷離」(「撲溯迷離」就是錯的字了。)

要特別留意的是,「朔」、「溯」讀音並不相同。「溯」〈在國語中發音:訴〉「朔」,〈在國語中發音:碩〉。

「塑」也有「朔」這個字根。

「塑」字比較特別,是個“破音字”,既可讀「訴」,又可讀「碩」,但以「訴」較正統,「塑」的普通話也和「素」同音(sù)。

「塑」在讀音「訴sù」中,例如:〔塑性〕是表示柔軟,非流質,可任意變形的性質。

〔塑料〕表示具有可塑性的高分子化合物的統稱,經加熱加壓而形成的,具有一定形狀的材料。

「塑」在讀音「碩shuò」中,表示用泥土等做成人、物的形象,例如:塑像、泥塑木雕、雕塑。

【其他含「朔」的字】

原來含有「朔」這個字根的字還有不少,包括

嗍 拼音:suō 發音:縮,用唇舌裹食,有吮吸的意思。
如例句:小孩子生下來就會嗍奶。或拿根冰棍慢慢嗍。

蒴 拼音:shuò 發音:碩,〔蒴果〕乾果的一種,由兩個以上的心皮構成,成熟後
自己裂開, 內含許多種子。如棉花、芝麻、百合等的果實即屬“蒴果”。

蒴藋 拼音:shuò diào〈藋〉字在康熙字典中發音:掉、濯。
《蒴藋》是中藥,高大草本至半灌木,漿果球形,野生山地,全草入藥。亦稱
“陸芵”、“接骨草”。

搠 拼音:shuò 發音:碩,《搠》字比較常在古文中見到,有很多不同的用法及含意:如

〖戳、刺〗林沖舉手,肐察的一槍,先搠倒差撥。 ——《水滸傳》
又如:搠殺 (刺死);搠翻 (刺倒;扎倒)

〖插〗只見女牆邊虛搠旌旗,無人守護。 ——《三國演義》

〖用力推〗那婦人將盤一搠,且不收拾。 ——《初刻拍案驚奇》

〖掉換〗。如:搠包兒(調包。暗易人之物以騙財);搠換(調換)

〖執、持〗。如:搠筆巡街(沿街賣詩文)

〖尋訪〗撈水底月覓衣食,如投呂先生訪故友,似尋吳文政搠如相知。
——元‧鄭廷玉《金鳳釵》

〖蘸、沾〗只揀那賣不去的菜葉兒,將來煨熟了,又不要蘸鹽搠醬,只吃一碗
淡粥。 ——元·秦簡夫《東堂老》

〖搠渰〗 《渰》字 拼音:yǎn 發音:淹,亦作〖塑渰〗。
〖搠渰〗或〖塑渰〗都是〖裝痴作呆〗的意思。
例如:你妝憨,咱塑渰,影羞慚。
——元‧曾瑞《罵玉郎過感皇恩採茶歌·風情》曲

鎙 拼音:shuò 發音:碩,與《槊》字同意。指丈八的長矛。

槊 拼音:shuò發音:碩,是古代的一種作戰時用的武器,是長矛,成語「橫槊賦詩」:
橫著長矛而吟詩,形容一個人文武雙全。這句成語常用以形容三國時代的曹操。
( 在地生活紐澳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melbourneAuthor&aid=6278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