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8/01/07 17:19:20瀏覽2817|回應2|推薦36 | |
克倫洛夫的空氣中總瀰漫著一股燃燒樹葉、廢紙的味道,這味道時而濃烈時而輕軟,想循著味道尋找它的來源,但它總會在你快找到的時候突然斷了線索,究竟這氣味從哪裡來?正在運作些什麼?在克倫洛夫的這兩天裡,我並沒有找到答案。後來讀到介紹克倫洛夫歷史的出版品,裡面對這氣味有幾行輕描淡寫的敘述是這麼說的:「…直到1989年的絲絨革命前,克倫洛夫還是個死氣沈沈骯髒的小城市,從煙囪裡冒出的黑煙和廢紙的難聞氣味無所不在,令人不堪回首…」。 由此可見,這氣味的存在由來已久,即便克倫洛夫的死氣沈沈與骯髒早已羽化登仙、脫胎換骨,這股氣味仍幽幽飄散,揮之不去。我並不覺得它難聞,對我來說它像歷史殘留的煙硝味,讓這個中世紀古城充滿媚人的神秘感。 洞穴餐廳酒足飯飽之後,我們在克倫洛夫迂迴的巷道裡漫步,不知不覺走到了離洞穴餐廳很近的舊城廣場,舊城廣場是人潮聚集的地方,其實說是人潮聚集,和布拉格的舊城廣場比起來還是差之千里的,小鎮畢竟是小鎮,熱鬧蓬勃的人氣並沒有來令人窒息的人類鼻息,輕撫過臉頰的是恬淡的微風,燃燒廢紙的氣味中,還有一絲陽光曬過樹梢的清新,只是,這十月的微風是冷的。 廣場上,黑死病紀念碑前圍了一群頭髮花白、拄著柺杖步履蹣跚的銀髮族們,他們正聚精會神聆聽導遊的解說,看起來像是正在進行鄉土之旅的捷克本國旅行團,經過一番解說之後,高舉雨傘的導遊從團體中央往外走,腳步緩慢但表情愉悅的老伯伯老婆婆們則跟在後面,大夥左顧右盼,望望紀念碑,指著廣場四周的建築你一言我一語討論起來,然後整齊的隊伍向廣場旁的其中一個小巷流動。也許,克倫洛夫對捷克人來說也是很重要的旅遊地點吧?坐在廣場的長椅上,我們興味盎然的看著他們,用一種自以為跳脫觀光客角色的眼光。 圍繞廣場的矮建築以哥德式與文藝復興式為主,且都是一派的粉嫩顏色,有粉橘色、鵝黃色、嫩綠色和粉藍色,而唯一一棟潔白的三層樓建築是克倫洛夫的市政廳,經過哥德、文藝復興、古典主義三種風格粹練後的面貌,顯現出簡約的美感,市政廳建築的正面有四種橢圓型的標誌,有捷克的國家標誌、克倫洛夫的城市標誌、愛根堡家族標誌和史瓦森伯格家族標誌,而克倫洛夫的歷史演化就寫在這些標誌中,靜靜地和每一個造訪此地的人對話。 雖然市政廳是由兩棟房屋於1597年連接而成,但外型規模並不大,相當於台灣鄉下的鎮公所。目前的市政廳包含市政辦公廳、警察局、遊客服務中心(i),還有和克倫洛夫整體形象不太相容的「酷刑博物館」,裡頭展示了過去殘酷的用刑方式,對猙獰的面孔、鮮血或是古代刑具有興趣的人倒是可以逛逛。至於我們呢?在(i)拿了些資料後,繼續我們無目的地的散步去。 從札拉布尼斯木橋看到的城堡一隅 再次走到拉札布尼斯木橋,倚在橋上,緩慢移動身體與雙眼,看湛藍的天空、看左邊的城堡、看右邊的河畔餐廳、看經過的遊客,再來一杯德佛札克飯店的熱紅酒,醺醺然地柑橘香氣,讓人變得慵懶起來,在這裡醉倒應該是很浪漫的事,正當我全身陶醉於木橋上的美景時,突然耳邊傳來一陣響亮的中文說著:「大家看看,這樣的景色真的…是非常的美…光站在這個橋上就很幸福…那裡是城堡,這一邊是小橋流水,你們看看…」,正對面是一群正隨著導遊的口沫橫飛點著頭的台灣旅行團,導遊一陣批哩啪啦迅速簡短介紹後,又匆匆帶著大家離開,心裡突然一陣慶幸,還好我們不是跟團。 喝完熱酒之後,我們再繼續隨著彎曲的街道漫步,逛了幾間古董藝品店,走著走著,走下一個狹窄的向下階梯,從石板路變成碎石子路,我們彎進一條人煙稀少的不知名小徑,這時已經是黃昏時分了,小徑裡的天空被高大的樹影遮蔽了大半,陽光從樹葉的縫隙中穿透,在遍地的落葉上畫出它拖曳的身影,踩著落葉上的夕陽,走下石階在河畔邊緣坐下來,河面上對岸樹林的倒影十分整齊的形成兩個夢幻的世界,畫面像是靜止不動的,時間彷彿也停格,這樣的畫面讓人不忍驚動,想要小心翼翼去維護它,但突然幾隻水鴨抬頭挺胸用不可一世的姿態划過這片波光粼粼,激起片片漣漪,牠們對自己造成這寧靜世界的攪動與震盪可一點都不以為意,繼續划向前方,拿起相機,我們躡手躡腳的跟著這群驕傲的傢伙,留下牠們犯案的證據,也順便留下對樹林、河流與水鴨來說更像不速之客的我們對它們的不擾亂證據。然後,試著用最輕盈的腳步離開這裡,我們往回程的路走去,直到再次走進人潮。
|
|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