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0/09/10 23:28:25瀏覽1906|回應5|推薦43 | |
To Know Harm (上) --- 粉絲滿坑 同一個問題由不同人來問,答案有異,說好是“因材施教”,說壞是“看人給湯”、“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蓋僵化而不知變通,是教條主義,滑頭而立場游移,是機會主義。怎樣適切,孔子答孝是好例子:
孔子弟子知名者72人,勇可至子路,適合陸官校長。滑可至宰我,應作發言人。本份如曾參,適合國史館。能吹如子貢,該去立法院。聰明可以聰明到顏淵,笨可以笨到樊遲。有說樊遲的遲,並非本名,只是反應慢吸收率低,但還好學,所以束脩以上,有教無類。註冊埋單,特予學名曰遲。。。。樊遲因為不是前段班,所以兼作運匠(chauffeur),是孔門工讀生,但夫子與樊遲的解孝問答,卻是論語20篇中,罕見的老師自問自答。 樊遲問孝非主動,是老師回答外客(孟懿子),見駕車而旁聽的樊遲一臉問號,所以主動解惑。孟懿子是出了名的脾氣暴躁,夫子知他雖無惡意卻頂撞成性,他來問孝,事出有因,他有孝心,花錢費力要對爹媽好,事情沒少作,架也沒少吵,老小兩造老是槓上,還不如那些個不孝的逆子咯,太鬱悶了,所以來問孔子,客人問得隱晦,主人也答得含蓄,卻一針到位:孝順孝順,順很關鍵,你悶著腦袋幹,把自己意見貫徹到底,不管爹媽抗議,好意也不免爭吵。。。* 但樊遲和孟懿子個性不同,家庭背景迥異,「無違」可以拯救孟家的吵個沒完,卻可能誤導樊家,樊遲來自基層,低收入家庭,樊遲已經不敏,樊爸水平比他更低,都聽他老子的不全完了?孔子給樊遲的答案,規定了孝順的執行細節,用社會價值常規(禮),來作為孝在樊家的客觀施行要則,避免笨學生因愚孝致禍。 這個因地制宜。也顯現在對其他學生的問答。子夏也如孟懿子,是暴躁一型,孟是客子夏卻是入室弟子,教訓學生可講白話文:臉色最重要!態度不和藹,端茶送水,忙裡忙外都白搭。孝順不是兒女來“以為”,要讓爹媽來“認為”。跟子夏一路的子游,問題也類似,只管行為,忽略態度,自認孝順,爹媽卻都很感冒。子游也是弟子,免客套,不像待外客高來高去猜謎,所以明說:孝養父母不是養狗養馬餵飽了算,不能忽略心理因素。「不敬,何以別乎?」 孔子如果被聘為醫改顧問呢? 我們看群眾代表/公共馬甲/程小豚怎麼說? 希伯克拉底行醫之道的啟示之 3: 「Cure sometimes, treat often, comfort always.」是否可以詮釋為:醫師對病人最大的影響不一定是他的專業技術,而是他的「存在」。有些病人雖然知道自己的病情很嚴重,但卻可以因為醫師對他的關心和照顧,讓病人感到被重視、被關懷,醫師所釋放出的善意與熱忱,讓病人感受到心靈上的撫慰與滿足,而讓疾病好轉或是有起色。所以醫師的存在跟「安 慰劑」的效用有異曲同工之妙?! 希伯克拉底行醫之道的啟示之 2: 對高科技設備的迷思最主要來自於無知,因為高估了各種檢查的效果,相信高科技是萬能的,因此醫生與病人都喜歡做一些不必要的檢查,例如:抽血、照X光片、電腦斷層或磁振造影等高科技檢查,造成大量醫療資源浪費的狀況。醫師只關心醫學檢查的數據結果,卻忽略仔細了解病人身體狀況的重要,這種倒果為因的方式,會嚴重誤導醫師的診斷,對病人並無任何助益。因此,希伯克拉底告訴我們:「病人」比「檢查結果」重要、「聆聽病人與仔細做身體檢查」是無法以其他任何「科學」所取代的。 (To Be Continued) |
|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