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05/08 00:02:51瀏覽2841|回應2|推薦18 | |||||
接續前文: 秦俑和汝窯(一) 兵馬俑 后續文章: 唐三彩與安魂曲
汝窯的美,我說可以翻譯作名牌,亞曼尼西裝到底高級在哪?說不出來,但是就是有質感有品味,朋馳車選個顏色吧,不用挑了,每個都好,……。早年古玩市場,宋官瓷搶購競標的不是中國人,因為論富中國人那時還沒有幾個燒得起這麼厚重的銀子,而夠格問津的又還缺《富而好禮》的元素。那西方呢?他們怎麼會欣賞宋瓷呢? Somehow西方人與宋人的審美觀有一定相近之處:中國古人講究“行不露足,笑不露齒”,美要美的幽雅含蓄。西方人喜歡的醇酒(葡萄酒,威士忌)講究的是清澈透明、喝在嘴裡口感爽利,連打嗝回味也依然酒香醇厚。宋官窯瓷器就完全具備了這種含蓄有回味的藝術情趣,看完總想說點什麼,但又不好講不出來,只能體會,這就是宋瓷! 五百年後的我們,在博物館對著溫潤如玉的“凝脂”出神,細想總有百謎叢生之感: 宋無論是從舊史學的25史,或照黃仁宇等的新史學“第二帝國──-唐宋”,都無改於其國力萎縮的事實,宋是中原文化走下坡的時代,是面對北方,西北游牧民族,一路落敗,丟盔棄甲的開始,怎麼竟是工藝美術最顛峰的一段?這是玩物喪志麼? 宋瓷明明有發展彩色的實力,卻選擇單色,單色是美學的至高境界,這是跨文化跨語言跨種族跨國界的通識,我驚訝中國人五百年前的走得那麼前衛,五百年後又丟得那麼徹底……… (金庸連城訣里有個丁典愛菊成癡,武俠是虛構但丁典的菊花論有學問,他說菊中之極品是綠色的,跟葉瓣一樣……,這也與單色的返璞歸真若合符節:剝極而復,否極泰來,最高境界乃是曖曖內含光) 宋瓷比起明清,一樣官瓷,講究的方向卻迥異,宋瓷,造型簡潔雅緻,乾淨利落,有種特別古樸的年代感。彷彿一出窯就經歷了千年的風雨,隱含歷史的滄桑。與清亮的明、清兩代瓷器形成鮮明的對比,獨樹一帆。再由官瓷的製作工藝是一種“令(佳)”類製造,作為上天賜予的“靈物”一般不隨葬(*參看文章:唐三彩與安魂曲 ),所以歷代也無出土的記錄。這不准殉葬的禁令,不准用來拍死人馬屁!絕對值得上升到哲學討論的層次,宋代並無特別的宗教風波,現在發現開封有猶太教的會所(synagogue),伊斯蘭教清真寺,杭州發現拉丁文聖經,北宋佛教風行一時連蘇東坡也是……,然而神鬼之說最能反映內心世界,卻放過或不敢動這工藝美術的極品,這確是異數! 複製宋瓷的努力從元明清一直到今天,中外加入現代化學實驗室仍然失敗,只知道當時官窯瓷器在工藝上精益求精,在經濟上不惜工本,官窯屬於非商品生產性質,生產規模不大,根據宮中需要,時燒時停。其“時燒時停”極可能是受釉彩原料的取得有季節性而致。這季節性有可能加重兵燹斷層的危險:宋官窯被毀,事在三月,三月正好不是燒窯的季節,所以宋官窯既毀,就算製瓷工匠存在,也工藝失傳……… 宋瓷的雨過天青,那青令人心醉、令人迷惘,卻是王者之香,你可以喜歡它,可以討厭它,他卻自裕自如,不卑不亢,不逢迎你的好惡,不搭理你的褒貶,汝窯還好不是紅的,要不然鐵定密絲佛陀蘭蔻資生堂不會放過他了,千載上下,眉高眼低!……從秦俑有陶,汝窯有瓷,一樣黃泥作土,一樣天工開物,卻都留下多少驚嘆多少猜疑,這是吾土吾民的驕傲。
|
|||||
( 休閒生活|雜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