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兩個負能量強大的朋友,一個覺得周遭的人都對不起他,另一個認為人生是不值得活的,我就把自己當作光,映照著影,傾聽他們生命黑洞傳來的聲音。長久以往,我便這般抵抗來自黑暗友情界的低語,自以為對絕望擁有足夠的免疫力。沒想到今天下午到真善美戲院看完《海邊的曼徹斯特》,就像多年前看完文‧溫德斯的《巴黎德州》般,整個人浸泡在崩壞無力的情緒裡,破碎也好,心死也罷,總之是壞掉待修補的人,放逐與自棄,一部冷冽沉重到難以負荷的電影。 片頭先呈現男主角寡言卑微的現況,再以插敘的方式交代過往種種,讓觀眾進入他由甜蜜熱情到失落無望的生活脈絡。凱西·艾佛列克和蜜雪兒·威廉絲在片中飾演夫妻,兩人的對手戲張力十足,一場離異後重逢的真情告解,蜜雪兒的哽咽崩潰對上凱西的壓抑逃避,看得我淚流滿面,無法自制。有些悲劇一旦發生了,就再也回不去了,那是用再多愛都無法彌補的縫隙,滲入悔恨,滲入傷痛,滲入連死都無從救贖的天倫夢碎。片中的海天總是灰撲撲的,冬季的雪與冷貫串了大部分場景,只有穿插回憶的情節時,才會出現繽紛的色彩與歡愉的笑語。我能理解男主角的沉默,那是無語問蒼天的至慟,也是自絕於世界的失語,一個錯誤的選擇,決定了幸福的存廢,從此,他困在自己的無期徒刑裡,沒有假釋,無能自由。 恍如行屍走肉般的生活,卻在兄長病逝並指定他作姪子的監護人後,兩個同樣失去至親的人開始有了碰撞、磨合與溫度。每個人面對痛苦的方式不同,或許是性格差異,也可能是年紀的關係,男主角習慣用沉默把自己圍起來,不讓別人進來,自己也不走出去,十六歲的姪子則是用性、朋友來轉移,強迫自己身邊有人,只在夜晚時輾轉難眠。失去孩子的男人和失去父親的少年,就這樣一起面對新生活,關於責任、獨立、改變與關心。我深深覺得這是一部men's talk的電影,曾經認識一名悲傷時面無表情的安靜男子,只有望進眼底時,才能看見那種什麼都沒有也什麼都不是的空無感,凱西•艾佛列克讓我想到他。生命中無法承受的輕盈,直至哥哥要他照護姪子的遺言從天而降,才讓飄浮許久的靈魂擁有重量,必須落實到人間去面對生死、悲喜與成長。 飾演十六歲姪子的盧卡斯‧海吉斯,演技相當成熟自然,幼小時和叔叔親近但長大後疏遠,那種既依賴又抗衡的情感,透過對話,恰如其分地詮釋了青春期的衝動、困惑與頑強,也帶出世代的次文化差異。而一場和酗酒母親多年後重聚的餐會,他把對母愛既期待又怕受傷害的複雜情結,掩飾地令人心疼,將少年的自尊與脆弱處理得絲絲入扣,莫怪乎會入圍此次奧斯卡最佳男配角。他的長相並不討喜,就是那種稜角分明、愛出風頭的討人厭小孩,可是當他說起不忍讓父親遺體一直放在冷凍庫時,那發自真心的恐慌與無措,終究還是打動了我。那種以裝酷來對抗無能為力的表情,總是讓我心軟,因此原諒了所有莽撞無禮的言行。就像身為叔叔的凱西,也經常在情緒潰堤時,選擇以酒精和暴力來宣洩流竄的傷痛,或用手撞擊玻璃窗以自殘,或主動挑釁他者以求武力衝突。這世界沒有對不起他們,是他們對不起自己和那些關愛的人。 是這樣的相似與濡沫,讓叔姪了解彼此的難過,也體悟到彼此都還有前方的路要走,有另一個人可以相信、扶持與依靠。最後,冬雪已融,春信悄悄,一樣的海,一樣的曼徹斯特小鎮,但風中的氣味與聲音已不太相同,將曾經的破碎逐一收集撿拾,以強悍的意識、溫柔的心凝視著海,它便會吸納記憶的沉默,人們就能獲得被海的顏色染藍的清明眼眸。不再專注於悲痛的過往,因為一個人的存在,只不過是大自然巨型馬賽克拼圖中的一小片而已,如此微渺,無須罣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