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那不是故事,是真實的生活
2016/11/25 08:26:12瀏覽649|回應0|推薦30

 未來三D帶我走入荒謬實境,透過回憶與現實的交錯,我看見英雄從軍的不得已,感受他們對失去的恐懼,以及和同袍的相濡以沫。因為,只有在戰火中與死亡擦身而過的人,才明白殺戮不是故事,救助非常艱難,而正義其實不值得信任。

 李安《比利‧林恩的中場戰爭》是一部批判大美國主義的作品,面對恐怖分子無所不在的陰影,生存是本能,麻木是回應。為異國蓋學校,為何換來對抗與傷害?自以為是的奉獻,其實是一種傲慢。一將功成萬骨枯,成就了誰?正因古來征戰幾人回,所以醉臥沙場君莫笑,當愛情很遠,承諾很輕,家人的思念難以牽繫,怎麼忍心苛責他們的及時行樂? 片中有比利和弟兄們進入伊拉克人民家中,去搜查有無藏匿恐怖分子的場景,我於是想起《美國狙擊手》這部電影。同樣也是對付恐怖攻擊,同樣也在中東地區,那兒的老弱婦孺沒有免於恐懼的自由,經常得面對士兵闖入、槍口恫嚇的情形,還得承受親人被帶走盤問的無形暴力。這令我感受到天地不仁,政客無情,無辜犧牲的兵士也好,擔心害怕的人民也罷,戰爭無眼 ,何能看見勛章與勝利下的不公不義? 那是焚毀性命的輝煌,是打磨自由的榮光。

 一台被丟棄的攝影機,拍下比利營救上司的英雄畫面,然而,真實的生活該如何扮演?用生命拼搏的情節,怎能議價 ?生死攸關的革命情感,讓士兵們彼此理解,共同的歸屬帶來心理上的安全,沒想到從伊拉克回到美國,反而陷入另一種危機。他們再也不是原來的自己,化為英雄的符碼後,讚美如潮,燈光大亮,掌聲與媒體同包圍, 還有滿心崇拜、投懷送抱的美女,以及接踵而至的邀約與拍片。救不回的上司,死在面前;埋伏的敵人,死在手下。感覺無能無助又無奈的比利,被迫不斷回想這一天,還有人要為其留下影像誌念,這對年輕的士兵來說,是多麼的難堪與諷刺。在球賽中場表演時間,這些B班的戰士們走位、換裝,配合演出,從英雄變成演員和小丑,取悅觀眾。喧譁如水,讓場中的比利淹沒在戰場的回憶,血腥翻騰,槍彈陣陣,如歷其境的立體影音,讓揪心的我淚如雨下,不能自己。是啊!與其成為商業噱頭的俘虜,不如回返面對敵人的軍隊,槍砲聲和球場上的煙火有何不同?敵人的威嚇和家人的爭吵,也同樣令人心驚。在死與不死之間,只是肉體和靈魂的差異,寧願身體淌血,也不願精神破碎。所以,在鎂光燈閃熠的一場鬧劇之後,他們如逃難般重回戰場,英雄的背後,是不被傾聽的悲哀。

 比利‧林恩的驕傲 ,不是保衛國家 ,不是抵抗恐怖分子,而是為了心愛的家人,選擇從軍,為了同隊的弟兄,重返戰場。國家不是重點,那些愛他及他所愛的人,才是值得用生命去捍衛的一切。那是自己守護的真實,而非別人想聽的故事……

( 創作散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medea0917&aid=829259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