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失落總在擁有後
2016/12/04 23:55:33瀏覽771|回應0|推薦30

 沒有手機,沒錢上學,父親入獄,住在貧民區的兄弟必須沿鐵軌檢煤炭貼補家用,吃不到雞蛋的他們,只能生食烏鴉的蛋汁,所以大家都叫他們大鳥蛋和小鳥蛋。「匱乏」不見得會使人悲傷,總是露出燦爛笑容與天真眼神的小兄弟,只有在遇見吃不到的披薩時,才會充滿困惑與想望;只有在穿了新衣服存夠了錢往店裡去,還會被掌摑到蹲下身來才感到恥辱與悲憤。貧窮並不可恥,可恥的是輕蔑貧窮的人。印度電影《披薩的滋味》,是一部令人百感交集的作品。

 小童星自然生動的展演扣人心弦,片中所呈現的階級差異、政客嘴臉與商人市儈,皆讓我為無辜的孩童感到心疼與不捨。劇中的女性擔負起愛與堅毅的角色,像是始終袒護這對兄弟的阿嬤,感嘆自己的年老無用,模仿披薩所製作的烤餅還被孫子嫌棄,最後黯然逝世的場面使人唏噓;小兄弟的年輕母親努力工作,為營救丈夫而四處奔波,經濟拮据的她被選區立委與律師一一拒絕,彷彿出身貧窮就注定不被尊重,喪失人權。種種批判透過孩童純真的視角,原形畢露,無所遁逃。編導特別安排他們和一名家境富裕的小男孩成為朋友,從穿著、娛樂與對話中,顯現出一樣的童年不一樣的世界,很殘酷也很真實。印度片擅長的音樂元素,在此片依舊發揮渲染情緒與經營氛圍的作用,特別是配合慢動作的荒謬感,將小人物的卑微以英雄式的自我感覺良好加以凸顯,既可笑又可悲。

 想方設法存錢要吃到披薩的小兄弟,先是因穿著破爛被警衛驅趕,等穿上新衣服後依舊被拒絕進而毆打,社會勢利由此可見一斑。沒想到被毆打的畫面竟被錄影,成為有心人士操作甚至勒索的籌碼,對於所有想藉此分一杯羹的成人世界,實有極犀利的針砭。媒體的一窩蜂報導、企業主的形象補救,以及趁機曝光的偽善政客,都讓真正受害的小兄弟彷彿誤入叢林的小白兔,峰迴路轉,最後如大明星般在樂隊演奏歡迎中入店,並讓當初的加害者餵食披薩,前後的反差使人莞爾,諷刺的力量深入人心。但使人感傷的,是窮人對待窮人並非相濡以沫,人不為己天誅地滅,貧民區內黑吃黑的小混混也好,領錢上街頭抗議的歐巴桑也罷,都遠不及素昧平生的鐵路工人,為了讓小兄弟多拿些煤炭賣錢,不惜賠上自己的工作,這份忘年之交的情誼為此片憑添人性微光,照亮黑暗的社會現實。

 兩名小童星的演技都非常出色,哥哥的執拗與叛逆透過眼神,表露無遺,可以感受到前青春期的彆扭,以及對家庭的不滿與不甘;弟弟懵懂無邪,不解人世險惡的真誠回應,總令我忍不住憂慮他日後的成長,將逐漸在傷害與領悟中一點一滴地失去天真,學會防衛與爭逐。可是,誰不是這般地長大呢?我們一直努力追尋那塊遙不可及的披薩,想像美好的滋味,卻在真正得到之後,發現味如嚼蠟,遠不如那塊曾被嫌棄的阿嬤的烤餅。可是,阿嬤已死,父親未回,母親左右手攬著兄弟二人,悲痛至極。但人生從不因哭泣而暫停,未來一直來,吃完披薩之後,葬完阿嬤之後,明天太陽依舊升起,貧窮仍然如影隨影,難以逃離。唯一不同的,大概就是明白披薩的華而不實,以及真正值得自己珍惜的是什麼吧……

( 創作散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medea0917&aid=840289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