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詩比歷史更長久
2016/10/08 21:19:46瀏覽725|回應0|推薦10

 今年諾貝爾文學獎即將於十月十三日公佈,南韓作家高銀曾多次被提名,是一名受到國際注目並肯定的詩人。本屆台北詩歌節以「亞洲的滋味」為主題,大師專題即是高銀,今日下午至誠品信義店親炙八十三歲詩人風采,聆聽由向陽老師主持、初安民與大師對談的精采講座,深受感動。

 最早接觸到高銀詩作,是2014年出版的第十二期歪仔歪詩刊譯詩選,當時印象深刻的句子,像是寫半島南北分離下,「在那北邊  思念一直是一種職業」,很能對應早期兩地尚未開放時的鄉愁;又或是〈陽光〉中寫囚犯面對陽光的心情,視之為監獄的貴客,等它離開後,房間冷暗數倍,「活著是連一艘帆船也不存在的大海」,透出沉甸甸的絕望,讓我聯想到陳列的獄中作品〈無怨〉。向陽老師自言與高銀的詩觀類似,兩人對政治民主進程有相當的投注,對人民、土地的生存狀態,也有同等的悲憫與相關書寫,所以當我看完向陽老師〈在廢墟上起造殿堂的詩人高銀〉(刊於《印刻文學生活誌》201610月號)後,對於高銀今日的演講特別有感觸。詩人不喜被左右派的標籤所框限,希望能透過詩而非政治去達成中立,他認為詩可以抵達任何國度,包括弱勢者心中的悲苦處。寫詩逾一甲子的詩人,其詩作不啻為一部韓國近現代史,經歷過日本殖民、獨立運動、韓戰到民主改革運動的動亂,親眼目睹過不少死亡與荒涼,戰爭記憶造成他長期失眠、試圖自殺四次,後來出家學禪,十二年後還俗入世。這樣奇特的經歷,讓詩人擁有不同的人世凝視,他說韓戰時同輩人死了一半,身為倖存者的他,心中充滿內疚,於是把「我要代替他們活下去」視為公共性任務,死者未逝,只是轉移到自己身上,而生存就是力量,這也是他後來用力活著的原因。

 高銀早期詩風傾向於虛無、唯美,卻在報上看到勞動者全泰壹因工作環境惡劣,向政府要求遵守「勤勞基準法」焚身死諫的消息後,深感震動,開始看到這世界的矛盾,於是從酒店走向街頭,參與民主運動,以詩紀史。他自言詩是一種呼吸,天空是理念,大地是現實,詩人活在其間,與人民聲息相通,長達三十卷《萬人譜》,便是他素描韓半島風土民情的作品,共有五千六百多名人物登場。像寫長工大吉對他的影響:「在嚴冬的雪堆中 / 寒風颼颼吹過大吉的腋窩 / 他說 / 人過得太好,心裡就只有自己 / 這世界本應與別人共享 // 大吉叔叔 / 是我的燈火 / 是乍然醒來,依舊熠熠,一夜永不泯滅的燈火 」;或是描述船堤里的女人們,如何趕到集市販售,然後在深夜走長長的路踏上歸途,「好在這苦日子不孤單 / 沒用的老百姓 / 沒用的女人們,多虧有彼此陪伴 / 這是多麼有情的好世道 / 狗兒們或許已聽慣了 / 不覺間,吠聲漸息 / 繁星眨動,彷彿黑夜在訴說,我是黑夜」,當中或有嘲諷與悲情,但我看到更多的是心懷他者的同理,以及底層生命的堅毅。二十歲離開韓國來台至今的初安民,除了是有名的編輯出版人,也是名詩人,他請問高銀對於詩的藝術性有何看法?高銀的詩作大多直白,他覺得自然的書寫即是一種藝術,解構人為,不刻意去創造藝術,透過約束的歷程,才能走向自然,當自然有回聲時,那回聲便是詩。

 曾經出家的詩人,提出藝術恆存於日常、自然之中,這就是「禪」。此屆台北詩歌節詩選,便收錄了高銀幾首耐人尋味的禪詩,如〈朋友〉:「朋友,你挖出的泥土 / 我塑成佛像 / 下雨了 / 那佛像又歸於泥土 // 徒勞一場的雨後晴空」,末句真讓我有醍醐灌頂之感,得失之間,頗堪玩味;又如〈樹的正面〉後兩段:「即使是說不出話的一棵樹 / 也會為一聲愛的告白 / 迎著風激烈地搖晃葉片 / 將綠得更耀眼  來年的葉子 / 它會傾盡世上所有的夏天 // 釀紅一樹絕世無雙的葉 / 人與人之間 / 無論怎樣撕裂 / 任誰也無法阻斷的紅葉 / 在那裡燃燒」,從自然現象體悟人世之理,詩人用心良苦。但最能體現佛法的,應該是這首〈山是山〉:「山是山 / 水是水,大鵟在吟唱 / 山非山 / 水非水,大鵟在吟唱 / 吃飯吧 / 若是吃飽,就交出屎來」,眼見或為虛妄,唯守常保真於起居坐臥間,所謂道在屎溺,莫過於如此吧!是以當台下聽眾提問,關於青春的可能與對抗的路徑時,走過來時路的詩人說,「青春」這個詞語並不帶來感動,而是憂鬱,人是要靠自己活下去的,並非皆能透過學習,就像「悲傷  終究不能易手 / 看遠處 / 一盞燈火 / 顯得那般哀痛」(〈遺落的詩〉),青春是自己本身的老師,請自己開門,跨出去,走自己的人生。

 悲傷和死亡是高銀詩作的基調,他以為眾生是明日的佛,所以用詩為國民寫史,在自然中有悲憫,讓死亡的靈魂在詩中復活、再生。一個經歷分裂離散的國家,人從遙遠之處,漂流到某處開始生活,猶如蒲公英隨風飄盪,遠離來處,重新生長,他總相信自己前生是流浪詩人。從高銀的演講與詩作中,誠如向陽老師總結所言:可以看到他是一個不斷前進的詩人,寫出苦難者與勞動者的臉,並且用詩見證近現代的韓國史。八十多歲的老詩人精神奕奕,目光矍鑠,很難想像他曾自殺未遂與被逮捕拷問入獄的經歷,從死神面前走過的他,能留下照亮黑暗的詩篇,或是因為詩比歷史更長久,比生命更強悍的緣故吧!

( 創作散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medea0917&aid=77117261